关于母亲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母亲的古诗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1

关键词:主题类型; 体制文学场; 网络文学场; 生态性

0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与成年人的流行率接近, 近 10%的患者在 12 周岁前确诊[1-2], 其中 15 ~ 19 周岁是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期[3-4]. 据 研究[5]报道, 双相情感障碍患儿孤独感较普通人群高, 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患儿母亲教养方式影响作用更大[6]. 因此, 明确母亲教养方式与患儿孤独感的特点与相关性, 对制定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有指导性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 : 在广州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患儿中选取。 发放问卷 48 份, 回收有效问卷 46 份。 入组标准:①年龄 12 ~ 18 周岁; ②符合双相障碍 (Ⅰ型或Ⅱ型) 诊断标准; ③处于疾病缓解期, 具备完成问卷评估所需能力; ④患儿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共患符合 DSM-Ⅳ诊断标准的任一轴Ⅰ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者; ②其他合并有影响接受问卷评估的躯体疾病者。 对照组入组标准如下: ①年龄 12 ~ 18 岁; ②既往无符合 DSM-Ⅳ诊断标准的任一轴Ⅰ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者; ③具备完成问卷评估所需的文化水平; ④且被调查者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最终招募研究组样本 46 例, 对照组 54 例, 两组年龄对应为(14.4 ± 1.8) 岁和 (14.7 ± 2.3) 岁, 女性比例对应为 57%与56%.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 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该量表是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母亲教养方式包括 5 个因子: 情感温暖、 过分干涉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 (由于偏爱被试因子针对非独生子女家庭, 故本研究不予采用)[7].

本研究中的一致性系数为 0.803.

1.2.2 孤独感量表 (UCLA LS) 本 量表共 20 个 项目 , 4 级 评分, 总分范围 20 ~ 80 分, 得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高[8]. 本研究中的一致性系数为 0.86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概况对比 情感温暖因子得分:研究组为 (49.2 ± 8.7) 分, 对照组为 (54.5 ± 9.2) 分; 惩罚严厉因子得分: 研究组为 (15.3 ± 4.3) 分, 对照组为 (13.2 ±3.8) 分 ; 孤 独感 (UCLA) 得 分 : 研究组为 (47.8 ± 9.5) 分 ,对照组为 (40.3 ± 9.9) 分; 两组对象在情感温暖得分、 惩罚严厉得分和孤独感得分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过分干涉保护因子得分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 为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孤独感的相关性及其在患儿与正常对照间的差异, 以是否患病作为分组变量, 以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计算研究组、 对照组的母亲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系数。 结果见表 2. 研究组中,患儿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得分呈负显著相关, 与拒绝否认因子、 惩罚严厉因子均呈正显著相关。 对照组中, 青少年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相关。 两组样本对应的相关系数提示, 研究组孤独感与情感温暖因子得分的相关性更弱, 与拒绝否认因子、 惩罚严厉因子相关更强, 即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否认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对患儿孤独感影响显著。

3 讨论

3.1 患儿母亲教养方式特点 本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母亲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情况及其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儿母亲情感温暖教养得分更低, 惩罚严厉因子得分更高, 提示患儿母亲教育过程中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 没有考虑子女看法与感受, 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母爱关怀, 最终加重子女孤独感。

3.2 不良母亲教养方式加 重患儿孤独感 孤独感是个体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 是与人格相似的一种特质。 研究表明, 孤独感强的个体与社会联系较少, 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也更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 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对照组。 母亲教养方式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是青少年罹患双相情感障碍诱因之一。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提示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患儿母亲存在不良教养方式。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2

2、《步虚》【唐】司空图: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3、关于母爱的名言: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

4、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5、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6、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7、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8、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3

一、匠心独运――古诗词对于写作谋篇布局的影响

运用诗词或引用诗词来写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诗词,或者处处皆有诗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于文章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开头,结尾,题引,过渡或者全文思路的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比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友情的思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恋情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亲情的思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乡情的思念!这种语段就适合用于议论性和抒情性散文中。在文中,可用作开头段引出话题。另外也有可用作结尾段总结全文强化主题的,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种人格。人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作者巧引诗文显诗意,以点联面,把读诗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增添了不少美感。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诗的结构来训练写作,诗的结构大致有并列、层递、对比、回环等,都可以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有学生将李清照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作品巧妙地贯穿在作文《那时花开》中,把李清照比作一朵花,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花,从青梅到黄花再到,来抒发她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怀。整篇文章的结构就是通过三首诗的引用来把它分为三部分。下面是文中的几个选段: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一般的,“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刚刚整好面容的少女,嫣然一笑,明眸闪动,芊芊玉手捡起青梅,满怀陌上花开的美好憧憬,即便不是一笑倾国人,也是如花般清新可人,笑靥如花,花开不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双眉紧锁,衣带渐宽。两鬓微霜的易安摇头轻叹,人事纷繁。终日不散的愁像一团浓稠的云,结滞在她早已褪去了韶光的额角。

花再开时,已是暮秋。当年东篱把酒,比黄花还瘦的易安,如今却更为憔悴。雨敲落在梧桐上,就如同家事国事一样重重敲击在年迈的女词人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夫君的早逝,南宋的偏安,实事的动荡,百转愁肠,萦绕在易安眉间,才下了眉头,却又上心头。

在那片黑暗之中,易安像极了一朵独放的,高昂地立在枝头,坚定地撑起不堪的生命,孤独地将最伟大的愁绪理成了千瓣的金黄,引得无数赏花人驻足。

这种化用古诗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来结构全文,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也是很不错的写作方法。

二、文采飞扬――古诗词对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影响

如何使你的作文文采飞扬?将古诗词的名句融入文章中不失为一种写作的好方法。可是古诗词引用到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例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引用这诗句的作用,就是引起对春风的描写,体现了春风柔和的特点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暖、亲切相符,能让语言更形象生动。

让我们再来看学生在中考作文中所引用的古诗句:

这种时间里,父亲总会翻开一本书,用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带我念诵那些古老的诗篇。是“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的画卷,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悠然。父亲深沉的声音里,这些文字甩开飘逸的水袖,踢开灵秀的裙摆,带我走进语文最动人的美好世界。

――2010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一起走过》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古诗词名句如果融入文中得当的话,就会使语言富于文采,引人入胜,让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平时可以根据古诗词表达的内容做一些适当的积累,然后需要写什么内容的话题作文,就可以引用什么内容的古诗词,让文章变得文采飞扬。但是要切记,古诗词在文中不可引用过多,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学生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三、意境深远――古诗词对于写作中调动想象的影响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我们可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时,教学生如何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体验来发挥想象写景,进行环境的渲染和营造气氛时,就例举出李煜的《相见欢》,引导学生联系李煜的生平经历,闭上眼睛去想象他创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再背诵赏析词中的写景句“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思考诗人眼中的月亮为何是钩子形状的,院子为何是深院,锁住的究竟是清秋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样学生通过对诗词中的写景的理解来深化自己个人的写作体验,随即再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景中也就有了情。

还有,比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让学生对词中的九个意象分别进行细描,然后把每一个意象的特征核对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词的意境。挑剔出来后,有的马描写太得健壮了,应写得瘦骨嶙峋才好;远处的树描写得郁郁葱葱的,近处的树却光秃秃的,自相矛盾;画面中根本没有写到枯藤,也没有表现西风,缺少苍凉感;鸟飞得太轻盈,不像昏鸦;整幅画面太拥挤了,甚至是太热闹了,应是古道苍苍,秋风萧瑟的感觉。挑剔完之后,让学生再按照作者需要的意境扩写这首词,进行画面描写,结果就好多了。

其实,诗歌的情境就是写作的情境,如果我们在创设诗歌的情境教学时,能够将之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那就会一举两得了。学生在运用散文描述法的过程中,势必会调动写作过程的一些方法,比如结构的安排、情节的起伏、画面的丰富、语言的生动诗意化等等。学生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过程中,也必然会引发写作中的情境创设、画面打造、语言设计等方面的锻炼和思考。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为想象是思维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想象力的发展需要以思维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想象力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充分利用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讲解。先讲古诗的字词,然后讲解整句的意思,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整首诗的意思。最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记忆,最终枯燥的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子吟》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古诗内容编成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游子即将出远门,他的母亲拿着他的衣衫进行缝补。母亲一针一针地缝补,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的破洞会更大。游子不禁感慨,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心就能够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以这样故事的形式把故事讲解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很好地保证语文教学效率。

二、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诗歌,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从而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于诗歌特点进行分析。比如这首诗歌上片把“一程”二字重复使用,下片把“一更”重复使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认真研究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仿写诗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仿写新的诗歌。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之前学习诗歌知识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想象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在文章续写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结尾交代得很清楚,内容比较详细,但是有的文章结尾交代得很模糊,内容比较简单。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把文章的结尾交代得更清楚,使学生在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时候,学完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那么学生可能对于文章主要讲解的内容没有清晰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写:青蛙跳出井口来,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瞬间感觉到自己的意识非常浅薄。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适当地加一些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寓言故事改写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有的故事却有悲惨的结尾。人人都向往美好,所以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改写,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改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结尾是小女孩死了,永远地离开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结尾改写:在寒冷的夜晚,有一个善良的女人路过小女孩,询问小女孩怎么不回家。在得知小女孩的遭遇之后,这个女人把小女孩带回家了,从此小女孩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改写,使学生充分开发想象力。改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和拓展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语文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五、引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展示学生的想象力

读后感是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于文章读得越深,理解得就越深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书写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对于书的感悟写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阐述主要观点,通过恰当的文字把内容展现出来。这样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结语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缺少想象力的学习,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思路闭塞,缺少创新意识。同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出现停滞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现更多的创意,使其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取得更迅速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琦,殷玉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02-105.

关于母亲的古诗范文6

宁国市海螺学校 沈艳

刚刚接手这一届学生时,曾记得我利用周会课做了一项调查:“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 结果令我失望、遗憾。是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枯燥乏味,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我认为“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也就解决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独特新颖的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可以创设一种的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风格,可采取不同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师生之间可亲切地谈话,如上《散步》时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平常家庭生活经历或细节。如:双休日一家人会怎样过?……老师由此导入。

引用导入法。可引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来导入。如在上《回忆我的母亲》时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让师生一起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进而进入课文的学习。

表演导入法。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舞蹈、唱歌、讲故事、小笑话等,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其注意力。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用演唱的形式来导入,借此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活动导入法。除了利用教师自己的才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才能,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教学《石榴》时可让学生开展用简笔画画水果的比赛,并选出一种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征,看谁画的多并概括得准确,一下子就把学生调动起来了。

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显得呆板,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因此应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并在变中求新,在新中追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合作式的学习 。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可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时教学中我把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后,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展开学习。

互动式的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地作出反应,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现在可以变为学生问教师答,也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如在教学生字生词时让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在《石榴》一课中有学生就提出了“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为什么要多用一个“实”?等等。

活动式的学习。学生处于青春好动的时期,喜欢积极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教学《口技》时让学生模拟各种声音,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充分的恰当利用录音、录象、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有效的大容量的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利用录象把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展现出来,学生们齐声大唱《猴哥》,这样就形象地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上《三峡》时,展示三峡的山、水的各种画面,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富于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容易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课堂缺乏生机,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变化自己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勃勃生机的局面。如在教学生字生词时,可以是教师检查,学生相互解决,还可以教师在范读时故意把一些词语读错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字词。在朗读时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采取默读、自由朗读、快速浏览、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三、新颖别致的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把课堂上的知识加以拓展,就要完成一定的作业。传统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读读练练,形式简单,机械重复,学生对作业一点兴趣也没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先前的单一的成绩转变为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同时也强调开放性、灵活性。这就为作业的形式多样提供了机会,使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体验性的作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有悟而谈有感而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多安排一些体验性的活动。如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采访自己的任课老师并做好记录。在学了《回忆我的母亲》后可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亲写一封信,感谢父母亲对自己的爱。

合作性的作业。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合作的学习,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者限制以几个人为单位让他们分工合作。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市场新商品”或“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态度”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这既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合作理念。

探究性的作业。探究学习就是从语文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学习活动,这可以通过作业的设置来完成。它可以是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生活、查阅资料等等。如在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查找有关海市蜃楼的图片及资料到课堂上来交流。

长期性的作业。传统的作业完成的时间都比较短,多则几个小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某方面的素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长期性的作业。

如:1、做读书笔记;

2、定期阅读名著:《水浒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平时组织“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古诗默写比赛”“古诗词知识竞赛”“作文中引用诗句比赛”等活动来 加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