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趵突泉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1
20xx年七夕情人节济南活动19:30天下第一泉景区将在护城河泉城广场码头举行放河灯活动,现面向社会征集活动参与市民。据了解,此次活动征集范围为10对热恋中的甜蜜情侣和10组幸福家庭(一个家庭3-5人,祖孙三代同堂者优先)。
报名时间从8月7日起,截止至8月15日。报名地点:济南趵突泉。届时,入选人员可作为市民代表,参与许愿放荷灯环节。相关链接:放荷灯,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也是泉城济南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七月初七,济南市民便将精心扎制的荷花灯放入水流中,任其随波摇曳飘远。寓意送走疾病灾害,对亲友爱人美好祝福,同时又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
七夕济南好去处1、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景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市中心,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核心,泉流成河、再汇成湖,并与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独特的泉水水域风光。景区内泉水景观众多,沿护城河乘画舫前行,可一览黑虎啸月、趵突腾空、龙潭观鱼、鹊华烟雨等310余处名胜景观,让游客“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2、九如山瀑布群
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景区可分为“深谭飞瀑景观区”、“九如峡谷景观区”、“天蓬瀑布景观区”、“长城古道景观区”四大旅游区。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峡谷纵横,森林茂密,山泉遍布,溪流交错,瀑布成群,这些令人震撼的景观由长度堪称世界第一的实木栈道巧妙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以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峰为核心景观。
3、趵突泉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号称“天下第一泉”。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
4、大明湖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一天然湖泊,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5、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
七夕济南美食推荐东阿阿胶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2
一、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境,容易产生兴趣。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网络上的图画、录像、音乐等,能逼真地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我首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九寨沟的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原始绮丽,唤起了他们记忆中已有的表象。我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一读有关语句,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视野,他们如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九寨沟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特点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
二、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想象是创造能力的先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从中获得启迪,诱发创造。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田园诗情》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欣赏到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到那里宁静悠闲的情趣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不但学生没有去过荷兰,而且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去过,对荷兰的不了解,让学生想象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到网上欣赏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那高耸的风车,一望无垠的原野里成群的牛羊……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他们发挥着想象,既进入了课文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维呈现出了多元态势。那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学生仿佛成了荷兰原野上沉静的牛羊、奔驰的骏马,他们声情并茂地争着为大家叙述他们心目中的荷兰印象,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荷兰宁静悠闲的特点。此时的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超越了文本,和学生的想象力一起达到了。
三、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得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巧妙运用网络技术,能架起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望洞庭》这首诗时,这是诗人在秋天转任途中路经洞庭时有感所作,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我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资料,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古筝乐曲声中,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悠扬的乐曲、优美的画面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给学生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泉城》一课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趵突泉的情景美和情趣美,我同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句话中的“冒”字,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句话中“冒”的意思。学生们有的说是“涌出来”,有的说是“喷出来”,有的说是“流出来”等。这时,我又展示了从网络中找到的济南趵突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将自己理解的词和作者这句话中的“冒”字做比较,看看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冒’字好,说明趵突泉水多而缓。”这样一比较,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加深了学生对趵突泉“大”“清”“美”特点的理解。
四、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3
一、善用快乐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建立自信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赏识。”特别是身心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他们更是盼望来自于教师的赏识。所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善用快乐的激励性评价,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波澜、萌发顿悟、产生共鸣,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奋进、知难而上的心理。笔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善用快乐的激励性评价做出了以下尝试。
1.快乐地评价好态度,激发学习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我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看到学生态度很认真地朗读趵突泉的段落,就及时地快乐评价道:“你们读得认真而且快乐,就象趵突泉一样欢腾。”学生们一下子乐了,都表示还想再声情并茂地读一次。结果不到几分钟,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将那段话背下来了。
2. 快乐地评价好方法,启发寻找适合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对学生学法的评价中渗透学法的指导,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我曾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但学生始终不明白怎样用好的方法才能快速记忆生字,于是我想到了用激励性评价启发他们。“攀”字,学生编出一个谜语:“林中两把叉,一只大手抓住它。”我及时评价:“你真聪明,编了一个谜语让我们猜。”学生立刻反应过来了,不仅知道怎样用谜语、儿歌、顺口溜、字形小魔术等方法,还创造了说笑话、比动作等等好方法。
3.快乐地评价好习惯,带动坏习惯的改变。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次读课文时,有的孩子读着读着腰就弯下去了,读书的声音也变小了。于是,我立刻表扬其中一个一直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你们看小杰同学读书的时候,坐得多直、书也没有遮住眼睛,老师相信她良好的坐姿一定可以让她读得更快更好!”顿时,孩子们的好胜心被激发了,都坐得端端正正地认真读书。
4. 快乐地评价好合作,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很重要。这些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都能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还需要注意的是,快乐的激励性评价还包括非言语性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去亲近学生,学生都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得到了爱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加活泼、更加主动、更加自信;真正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5.快乐地评价好情感,鼓舞良好品质的铸就。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重情感体验和感悟。”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能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峨眉道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默默付出,不求名利的人才是无名英雄。学生感叹道自己以后也要经常做好人好事,不计较得失。于是,我评价他们:“你们真是小‘雷锋’!”短短一句话,让学生倍受鼓舞。
二、巧用真诚的否定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激励并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真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的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赞美的同时,真诚的否定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真情投入、饱含期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教师真诚关爱学生并为他们投入真挚的感情,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抱有积极的、合适的期望,学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去年四月份“腮腺炎”流行传播较快,为了配合学校搞好“腮腺炎”的防预工作,我特别布置我班的学生收集报纸做剪报。几天过去了,当我检查时竟发现有几个学生没做。我当时确实有点生气,但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我控制住了。下课后,我用满含担心的眼神看着他们,亲切地说:“老师真怕你们染上“腮腺炎”,所以才请你们收集关于预防“腮腺炎”的相关资料。可你们没收集,这让老师多担心呀!你们那么爱老师,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担心,对吗?”孩子们听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惭愧不已,一个个纷纷点头。后来,他们果真补上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2.语言幽默、轻松认识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批评有了它,也会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学生最喜欢幽默的批评,因为它能让他们轻松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上书法课,学生都在认真写毛笔字,而只有小鑫同学拿着毛笔在乱写乱画。我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对他打趣道:“怎么,我们的小鑫同学要立志当狂草书法家呢!那老师也得向你学习呀!”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规规矩矩坐好,认真地写起来。
3.给予机会、收获奇迹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4
副刊作为报纸的文化阵地,在传播地域文化、打造媒体品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文齐鲁”是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自2007年3月30日起推出的一个特色板块,致力于传播齐鲁地域文化,所登载的大多是介绍山东各地的传统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名人轶事、历史变迁、民间艺术以及特色建筑等的文章。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栏目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为了深入细致地阐述“人文齐鲁”的地域文化传播特质,笔者搜集了“人文齐鲁”自创办以来所登载的文章以及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按照历史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以及风物文化四个方面分别分析其传播特色。诚然,齐鲁文化的构成元素远不止这几个方面,之所以选择它们,一方面是综观“人文齐鲁”所刊登的文章,总体上是以介绍这几类文化元素为主,同时也因为它们有着鲜明的传播特色,可以作为创办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借鉴。
历史文化:寻找与时事的结合点
这里讲的历史文化,主要是指与山东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人文齐鲁”传播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在时事新闻与本地区人文地理的结合点上挖掘历史,而这也与“人文齐鲁”开篇词中所言“寻觅的是过去,观照的是今日”相呼应。
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8年8月,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承办了帆船比赛,“人文齐鲁”刊登了《青岛栈桥——昔日的水上赛场》,介绍1933年第17届华北运动会游泳比赛在青岛栈桥举办时的情况,还刊登过追忆青岛第一体育场建成经过的文章,传递青岛体育文化,照映当时的奥运主题。
此外,“人文齐鲁”在传播地域历史文化方面还具有以下特点:
1.推出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专版
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人文齐鲁”都会适时策划并推出相应的纪念专版或栏目,回顾当年事件中山东人所展现出的精神品格,传承和弘扬山东精神,激励读者。
例如,“人文齐鲁”于2012年5月初刊发了一组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 其中《93年前新华门前的哭声——中的山东请愿团》,记述了1919年爆发前后山东人民为捍卫国家和举行的一系列示威请愿活动,体现出山东人爱国爱民、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同年“九一八”纪念日,“人文齐鲁”以两个版的篇幅刊登了1931年“九一八”之后,济南14所学校2500名学生大联合赴南京请愿的纪念文章,提醒读者勿忘国耻。在“刊前絮语”中,编辑还联系新闻热点,结合当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保钓”斗争,奉劝读者深刻反思,理国。
2008年3月5日是总理诞辰110周年,2月27日出版的“人文齐鲁”即为纪念专版,选取《总理在青岛》《邓颖超泰安行》《、邓颖超的曲阜情结》等文章,生动反映了和邓颖超同志对山东的亲切关怀,记载了他们在齐鲁大地的足迹,表达了山东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衷心爱戴之情。
2.结合热门电视剧话题,推出反映深层文化内涵的专题
2008年初,随着电视剧《闯关东》热播,“人文齐鲁”特别推出了“闯关东”专题,刊登了《浮海与陆行:山东人的闯关东之路》《2500万人闯关东》《“闯关东”:299年的移民史》等文章,通过对山东人“闯关东”的路线、人数、历史背景以及部分人物事迹的介绍,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其中有一段话讲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山东人“闯关东”除了经济原因外,与山东人的传统性格也有密切的关系。诚实、尚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如此等等,加在一起,就是“山东人”。这是山东人“闯关东”的文化素质。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粗犷、豪放的传统性格使得山东人敢于“闯关东”;勤劳节俭的性格使得他们能够在东北获得生存的空间;诚实、尚义、好客的性格使得他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描述了山东人的文化品格,在令读者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鼓舞着他们像自己的祖先那样开拓进取,努力生活。
“人文齐鲁”在随后几期中还陆续刊登过几篇“闯关东”主题的稿件,其中有透过郑板桥笔下的《潍县竹枝词》解读清乾隆年间潍县百姓“闯关东”的文章,角度新颖,追根溯源,通过文学作品解读历史,既反映出报纸副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开阔了读者的眼界。其他还有寻访《闯关东》主人公朱开山老家朱家峪的文章,以及作者讲述自己的祖辈闯关东的故事等,这些都作为电视剧的纵深与扩展,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还原了“闯关东”这一历史事件,有力地弘扬了齐鲁地域文化和山东精神,加深了读者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的认知。
此外,在电视剧《牟氏庄园》以及《南下》等反映齐鲁地域文化的作品播出时,“人文齐鲁”也适时推出相关专题,为读者还原与解读其历史文化。
节日文化:展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与活动,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①人们常说,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表演场,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在节日当中找到自己的表现场所。人们为了庆祝节日,年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而由于长期以来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受区域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们的节庆习俗也不尽相同。山东各地庆祝节日的民俗活动是齐鲁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
每逢岁时节日,“人文齐鲁”都会刊出文章介绍山东各地的过节习俗,以富有地方色彩的民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并且范围不仅限于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就连二月二、三月三、七夕、寒衣节、中元节、腊八等这些相对而言并不特别为人们所重视的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在“人文齐鲁”的文章中也会有所涉及。
这些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节日习俗,有些如今只能留存在文章作者的记忆中。珍贵的文化资源,经由作者灵活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一方面开阔了当代读者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使读者有机会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2011年端午节刊登的《老潍县分香面》一文,讲述的就是明清时潍县城里的药铺免费分香面,让女孩儿们做荷包的端午节习俗。如今这一传统虽已不复存在,读者仍可通过这篇文章的记载想象当时人们过节的场景。
“人文齐鲁”的文章在介绍岁时节日习俗时,还较多地穿民谣民谚,以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有直接反映节日民俗的内容,例如《老济南忙大年的记忆》一文中就有一段作者家乡的民谣,将从小年到春节每天的主要事情做了通俗明了的概括总结。其他还有诸如“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染豆蔻”“冬至饺子夏至面”“七月十五鬼开门”“九月九喝杂面”等体现岁时节日习俗的民谚。在介绍节气的文章中出现的大多是农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例如与小雪、芒种、霜降、夏至、处暑等节气有关的天气谚语,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民谣和民谚在表达方面有着通俗凝炼、朗朗上口的优势,同时内容上又贴近生活,直白地呈现出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期待,令读者对于齐鲁大地的节日文化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饮食文化:寓情于食,雅俗共赏
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以及食物的属性、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②
在人类生活中,饮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活动,而是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它不仅可以维持人们的生命,解决人们的温饱,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着人们的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山东各地的特色饮食不胜枚举,然而“人文齐鲁”介绍饮食文化的文章并不是纯粹为吃货介绍美食,文章不仅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叙述食物的制作方法,还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热爱与怀念,既充满浓郁的怀旧风情,又不忘观照当下和现实。
从内容上看,“人文齐鲁”传播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寓情于食,以情动人。“寓情于食”中的“情”,主要是亲情与乡情。
以2012年4月12日“饮馔琐忆”中的《野菜情怀》为例,作者在介绍完野菜的吃法之后,又回忆了在时期自己吃野菜的经历,最后感慨道:“原来野菜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我喜欢挖野菜、吃野菜,原来不单单是为了品尝野菜的清香,还因为心中始终装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浓浓的乡情。”又如《什香面》一文,作者开篇就说:“什香面是临清特有的一种美食,2007年曾被评为‘山东省名小吃’……临清是我的家乡,是我一直生活、工作的地方……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总觉得什香面最好吃,是天下第一等美食”,对家乡的赞美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此外,在《端午节的南瓜水饺》、《香气诱人的鲁南黑咸菜》《夏天的山韭花酱》《隆冬一碗红汤面》等文章中,作者在介绍美食的同时,都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和对旧日生活的感怀。
这些介绍齐鲁饮食文化的文章,或通过向读者讲述食物背后的亲情故事,以真挚朴素的情感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令读者在了解美食之余收获感动,或抚今追昔,表达对旧时淳朴生活的怀念,让当代人在整日的奔波忙碌之后找到些许心灵慰藉,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从表达方式来看,这类文章多为短篇或中篇散文,融叙事与抒情为一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传播了地域文化,又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在用语上,文章注重兼顾不同的读者群,寻求雅与俗的平衡点,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如《冬储大白菜》一文中就运用了不少口语:“要么有么”、“有些还是菜帮多菜心少的‘咣咣镲’”、“怕菜焐了烂了,还经常来回倒腾”……这些通俗口语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接地气,也方便了本地读者的阅读。而《三更风雨采菱归》的作者则引经据典,引用《本草纲目》《红楼梦》等古籍中关于菱角的记载,以及历代诗人吟咏菱角的诗句,将饮食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
风物文化:讲述“凝固的历史”
“风物”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此处既包括自然风光,也包括人文建筑。
“人文齐鲁”中写风物的文章,并非单纯介绍建筑艺术和描绘自然风光,而是将游记、风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与自身感悟相融合,记叙、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抚今追昔,就像一部“风物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呈现中,展现齐鲁地方风物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魅力。
不少文章追本溯源,讲述了风物背后“凝固的历史”。以《赏不够的趵突泉》为例,作者在描写漱玉泉的景色时还提到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漱玉泉的渊源:“这个清可鉴人的漱玉泉,相传是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对泉梳妆、赋词吟诗的地方。”在观赏濯缨池时又提到其名称的由来:“‘濯缨’取之于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句。”随后还写到了古代典籍中对趵突泉的记载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趵突泉的赞美诗句。作者对历史掌故和文学知识的引用,不仅使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得到了生动呈现,也使泉城济南的文化魅力不言而喻,不证自明。倘若只是描写趵突泉的美景,天下美景多得是,也不差这一处,而其蕴含的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才是独一无二的,是别的区域文化无法复制和超越的,这也正是写齐鲁风物的文章真正值得书写之处。
《济南贡院的变迁》则将贡院在清朝、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发展历程做了大致介绍,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历史的变迁。《淄河边有座马鞍山》一文,作者旁征博引,介绍了历史上众多名人与淄河的渊源,展现了淄河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并且讲述了时期马鞍山上的八路军将士英勇抗敌的动人事迹。文章最后作者故地重游,深切缅怀当年的抗日烈士,文章末尾的一段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次,从山上下来时,正是黄昏时分。在淄河边漫步,恰好看到硕大的太阳正被远处一座孤零零的山头遮住,绚烂的夕阳之光就从山周边透射过来,整座小山几乎成了金山。也许,这是一种巧合的象征吧。山脚下,缓缓流淌的淄河水被映得通红。”
作者们在描述风物时,还会穿插讲述一些与风物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章丘保留完好的唐代古刹》中有一段讲述“水母娘娘”来历的传说,为文中介绍的水母娘娘大殿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透过《公冶长书院及其传说》中公冶长懂鸟语的故事,读者可以对公冶长这个历史人物的为人略知一二;《吕后与地名的变更》一文围绕着单县境内因吕后而改名的两个地方,讲述了与吕后相关的历史故事,尽管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单县作为吕后的故乡,也反映出其悠久的历史与文明。
读者阅读这些介绍风物的文章,在欣赏美妙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建筑之外,还可以从中了解相关的历史典故,感受到风物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齐鲁风情。
结 语
“人文齐鲁”不仅在记录与传承齐鲁文化、提高当代读者的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受到新媒体冲击和新闻同质化困扰的处于发展“瓶颈期”的纸媒提供了有益启示。纸媒的专副刊充分利用差异化优势,实施本土化战略,增强地方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挖掘身边的本土文化资源,反映当地民众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不同地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拉近媒体与读者距离的同时,拉近了传统文化与读者的距离。这既是地方性报纸传播与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纸媒突破发展瓶颈、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有效手段。
注释: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5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应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单纯的知识讲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学生以感性思考为主的小学阶段,只有让课堂生动化,做到深入浅出,或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乐学。例如,教学《喜怒哀乐》中有关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能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来表演人物的表情变化,但笔者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矜持害羞,可能效果并不太好,下课后同学之间还会互相开玩笑,伤害一些同学的自尊心。于是笔者放下教师的面子与架子,采用学生“点播表情”的方式,笔者自己表演表情的“变脸”。由此,学生和教师更亲近了,再让他们总结出表情变化的特点,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渗透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地方资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注重学生的体验”。例如,在《家乡的桥和塔》这一课中,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欣赏搜集到的济南的桥和塔的图片,而是提前一周布置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拍家乡的桥和塔,课堂上来一个“济南一桥一塔一日游”。在“小导游”的精心解说下,燕山立交桥、黄河大桥的雄姿尽显;趵突泉、大明湖公园内的各种精致小桥也灵动生鲜;四门塔述说着久远的历史;九顶塔怀揣着精巧的设计。学生把身边熟悉的事物植入教材,亲身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生活广泛化的一种形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趵突泉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济南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商业游憩区
城市商业游憩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简称RBD)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和里克特(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所谓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此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对RBD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把RBD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RBD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它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
RBD的形成原因及动力机制
RBD的形成原因
RBD是在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观上,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一方面使其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产生了对游憩休闲的精神需求,游憩成为有效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购物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将购物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且希望是“一站式”的高效化购物,外地游客在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同样要求购物休闲化和高效化。因此,人的游憩需求和购物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主观需求;客观上,RBD的形成能充分挖掘旅游者的购物潜力,促进购物旅游和旅游城市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城市游憩地及游憩设施的发展必须满足其对一定门槛人口的需求,并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空间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城市游憩业的发展也需要RBD的形成。所以,城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发展的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客观需求。
RBD形成的动力机制
一个城市的自然、文化、交通、工商业、旅游业、金融、城市环境、社区与政府、媒体等因素都会影响RBD的发展,即影响RBD发展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各种因素组成了RBD发展的互动型动力系统。
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RBD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供需双方,即人的游憩需求、购物需求、城市商业、旅游业和游憩业的发展,构成了RBD形成动力机制中的游憩需求子系统。而游憩景观、游憩设施、游憩活动、服务设施构成了游憩产品供给子系统,为需求系统提品和服务。
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RBD的形成只具有需求和供给双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由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城市交通、游憩政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因素组成RBD的支持系统,作为RBD发展的基础和支持条件;并通过由城市良好的形象、公众口碑宣传、广告宣传、便利的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引导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中介系统对RBD进行宣传促销,引导和促进人们在RBD的消费。
总之,RBD的发展,既要有持续旺盛的游憩需求,又要有持续的游憩吸引力,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城市大环境的支持以及积极主动的宣传、培育和引导。因此,RBD的发展是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RBD的发展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将RBD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创造城市游憩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解决好影响RBD发展的各种问题,为RBD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济南RBD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范围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旅游和区域商业发展的中心,从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分析,济南市RBD都有其发展的必然性:
主观需求
济南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3年济南市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元。人们用于游憩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济南居民购物的休闲化和高效化理念日趋明显,购物环境宜人的银座商城和能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的银座购物广场每到休息日、节假日人满为患即是很好的例证,这说明购物已经成为济南市民消磨闲暇时光的重要方式。
客观需求
目前济南市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商业发展必须把握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物理念和需求,满足市民消费观念休闲化的要求,寻求商业与旅游业及游憩业的结合,增加商业吸引力;同时,游憩地的形成也需要商业、旅游业为其吸引一定的门槛人口;而济南作为山东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之一,由于市区的三大名胜旅游环境容量较小,外地游客到济南大多是“半日游”或“一日游”,济南仅仅是一个旅游中转站而非旅游目的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探讨济南市RBD的发展对旅游业意义深远。
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山东省所做的旅游规划中指出:济南市区缺乏一处意义重大、吸引力强的城市中心地带,这与济南市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区域商业、旅游业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旅游业与商业、游憩业的联合,发挥商业吸引人流、留住人流的作用,延长游客在济南的停留时间,挖掘游客的购物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区域。因此,为了满足济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主观需求,促进济南商业、游憩业、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济南市RBD的建设势在必行。
济南市RBD的范围
因为RBD是在城市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本文考虑“西门——泉城路——南门”地区为“济南中心商业区”的因素,并结合济南市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将济南RBD的范围界定为:以“金街”——泉城路和济南“城市客厅”——泉城广场为中心,北到大明湖北路,南到泺源大街,西至五龙潭—趵突泉公园一线,东至黑虎泉北路所覆盖的区域规划为济南市的RBD。
济南市商业游憩区发展的动力条件分析
优越的供给条件
本文所规划的RBD位于济南市中心地带,是济南市商业、文化、旅游、城市风貌的最佳展现之地:区内有位于济南市古城区中轴线上的商业品牌工程泉城路。规划扩建后的泉城路,将再次提升与浓缩传统商业氛围和现代商业气息,形成西门精品服饰区、百货大楼商业区、天地坛综合商业街、不夜城商业区、舜园电子街区、解放阁旅游文化商业街、府前特色专卖区、芙蓉街商业街商业区,将区内的商业店铺全部连接起来。旺盛的需求条件
本文界定的RBD是目前济南市民闲暇时间出行时选择的主要目标区域之一,尤其是泉城路、泉城广场、银座购物广场对济南市民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区域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如2002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来,泉城广场每天有近10万人次游览,泉城路商业街每天有十几万人观光购物,黄金周第一天,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的游客都在万人以上,其中80%都是外地游客。通过RBD的建设开发,可使外来游客的活动空间得以延伸,充分发挥RBD的休闲、娱乐、购物功能。
良好的支持条件
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山东省及济南市发展规划中没有真正出现商业游憩区的建设规划,但市政府、市旅游局专门邀请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编制了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中央游憩区的概念;山东省旅游规划中也把济南市城市中心旅游区的发展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在这些规划中都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便利的交通条件济南RBD内有泺源大街、大明湖路、大明湖北路、趵突泉北路、黑虎泉北路等济南市的交通要道,有30多路公交车联系济南市的火车站、各旅游景点和其它地方,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可通达性,加强了济南市RBD的辐射能力,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旅游者到达RBD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此外,本文规划的RBD是济南市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最佳体现之地,也是各种媒体积极关注及旅行社大力宣传的区域,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持条件和中介条件。
济南市RBD的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RBD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将RBD的发展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在各项投入上给予倾斜;其次要编制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使之与济南市城市发展相协调;第三,政府要引导各相关行业认识到RBD发展的重要性,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
注重RBD发展的特色
RBD的发展要充分展现济南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最有吸引力的;同时注重“人本主义”氛围的营造,因为当今人们对良好城市环境的渴求更为强烈,RBD的建设要避免建筑物拥挤、建筑形象呆板冰冷、缺少绿地、开敞空间及“人情味”的现状,通过人性化空间的塑造,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如巴黎的拉德方斯商业游憩区内,建成了占地25公顷、相当于整个游憩区面积的1/10的公园,种植了400余种植物,建成了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因此其优美的“人本主义”环境加之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巴黎的“橱窗”。
加强RBD形象的塑造
RBD的形象将影响旅游者对其认知的程度和选择旅游的可能性。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应分析目标市场的范围、需求特点、需求规模以及RBD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恰当的形象定位,通过游憩区内的设施、产品和服务体现其主题形象。并注意形象塑造的连贯持久性,保持形象核心内容在消费者心目中认知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形象宣传。此外,应通过RBD标志的设计、宣传口号的征集,促进游憩区的形象宣传。
加强对RBD的管理
成立由建设、文化、商业、旅游、交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发挥管理机构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职能,制订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对RBD先进管理模式的探索,借鉴国内外发展较成功或已经初具规模的RBD管理经验,如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新加坡的牛车水、南京的夫子庙地段、广州天河区地段等。此外,应注重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济南市RBD的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济南市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参考资料:
1.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