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联平仄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1

一、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

(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二、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三、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四、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

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

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

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2

乘长风书少年意气的下联可以是:抚琴弦觅流水知音;济沧海达千古文章 ;跨骏马写壮士情怀;踏巨浪激壮士情怀。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分为上下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个上联可以写出很多下联,只要满足对联的规则,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行。

(来源:文章屋网 )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3

一、初识《笠翁对韵》

一次偶然在央视三台看到一段视屏,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李尚容运用国学中的韵文去评价身边的事和人,字字珠玑,句句在理,让节目主持人李嘉明汗颜得要走下台重新区投胎,在场的观众是啧啧称赞。由此,李尚容在节目中提过的《笠翁对韵》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开始搜罗《笠翁对韵》。

二、认识《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相传出自明末清初诗人、戏剧家、编辑家李渔之手,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李渔(1610――1680),字凡,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他平生屡试不第,曾建芥子园书铺,刻印大量图书,写剧本,亲自登台唱戏。李渔一生著作武术,有诗、词、曲、文章、戏剧、小说等数十种。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以平水韵的三十个韵部为目,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该书的特点是词藻丰富、优美,曲故众多。

《笠翁对韵》是一本旨在指导儿童掌握声韵与对仗等知识的启蒙读物。虽然它是写给古代儿童的,但一样有益于今天的孩子。

第一,它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字字珠玑,如果熟读成诵,作文时就可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那些绝妙的对仗,含有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果能够掌握这些语言技巧,自然能够妙笔生花、文采卓然。此外,它还含了汉语的声律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作文中,就能使文章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充满音乐美。

第二,《笠翁对韵》不仅蕴含了灵活多样的语言修辞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可以提高儿童 国学素养,全面增强儿童的文化底蕴。

三、研读《笠翁对韵》

平水韵有30个平声韵部,即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笠翁对韵》以这30个平声韵部为标准(前15韵为上平声,后15韵为下平声),将同一韵部的常用字作为韵脚以对句的形式编排起来,并巧妙融合对仗、格律等诗歌、对联创作的规则和技巧,暗含典故,是一部经典对句辞典,一部简明的韵部字典,一部涉猎广泛的典故合集,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丛书。

《笠翁对韵》与其他经典不同,每一章节的内容并不集中,有的对句涉及天文地理、草木鱼虫,有的浸润历史、关照现实,还有的说明人生哲理、叙述人文典故。因此,要为每一章总结一个主题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并不是说《笠翁对韵》的章节内容杂乱无章,而是大致有一个可以感知的主线。

四、教学《笠翁对韵》

每周二的第二节课,我和孩子们都徜徉在《笠翁对韵》中。

第一单元是对仗,一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一东,四支,五微和六鱼。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以培养孩子们回环往复的文言文语感;在诵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读一些生字生词,掌握一些诗词专用词汇;在诵读课文和认读生字、语汇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对仗、三字对和流水对的相关知识。在读一读、说一说中,孩子们去收获学习的对仗的乐趣:“天对地”、“泉对石”是一字对;“赤日对仓穹”、“吹竹对弹丝”是两字对;“五色笔,十香词”、“独角兽,比目鱼”是三字对。“两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是对仗中的当句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对仗中的流水对。

第二单元是押韵。把通韵的汉字,有规律地放在诗篇句尾作韵脚,诵读之际,动听的音韵便应声而起,这就是押韵。自然界泉水叮咚,雨珠滴答。当孩子们诵读着八齐、十灰、十一真和十三元时,仿佛耳畔也听到“叮咚”“滴答”的乐音。在教学本单元中,我没有采取填鸭式讲解,而是结合课文及日积月累的趣味恒生的故事,以及变化练习、组织活动,结合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知识,诵读课文。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是一共有三个韵脚,分别是“鸟”“声”“少”。在“八齐”中的韵脚字是西、倪、梨、荑、栖和妻,它们有共同的韵母“i”。

第三单元是四声。朗朗的读书声,宛若旋律优美的乐曲,动听而缠绵。每个音符的跃动,都缘于汉语声调高低、曲折、升降的变化,人们总结这些变化,便有了汉语的四声。本单元围绕四声这一核心,层层深入地讲解了四声的提出、四声、五声和四声的变化等相关知识,并最K用这些知识将课文串连起来。对知识的讲解,我没有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各课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但却要求对中古四声和现在普通话四声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清醒的认知:一般来讲,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大体相当于中古的平声,而现在的上声、去声则大体相当于中古的上声去声,则仄声,其中入声要特殊记忆。学习完本单元后,孩子们可以根据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把不同声调的字归类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除知晓普通话有四种声调,还知道福建话、广东话有9种声调,苏州话有7种声调;知道七、八、说、发、国、北、月等好多字,在古代都是入声字;知道古人是这样念四声的“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四单元对联与诗歌。对联又叫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过春节家家贴春联;结婚贴婚联;祝寿送寿联;名胜古迹贴满了名人题联……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诗歌则堪称为中华文学 中璀璨奇葩 。对联智巧诙谐,让人惊叹;诗歌华美秀丽,令人惊艳,它们都巧妙地将中国语言的对仗、押韵、四声技巧运用到诗体中,形成格律、黏对和押韵规则。在具体教学时,以孩子的诵读为主,但会要求孩子们在诵读时有意思地记忆各韵部的一些常用韵字,记忆其中优美而古雅的词汇,并且结合日积月累的趣味横生的故事,以及变化练习、组织活动,结合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进而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文化积累,激发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兴趣,培养文言文语感。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4

一、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文学形式剖析

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文化园中的一支奇葩,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加之与书法的美妙结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艺术独创。

1.楹联的文学知识

楹联亦称对联、对子,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题在桃符板上,置于寝门左右。由此可见楹联习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意义。楹联的内容、领词、断句、书写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对联是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

2.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文学形式的缺陷

按照中国楹联学会制定创作对联的六条基本规则,花果山风景区大门的楹联则错误百出,如上联“此山半步”与下联“小说所言”的词性、结构均不一致;上下联之间,对应的音节平仄不相对;上下联语意不相关,称作“对开”,是对联中一忌。

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书写格式也存在着明显纰漏。楹联的书写应竖写,不用标点符号,上联在右,从右至左写;下联在左,从左至右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而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书写格式则是山寨版的龙门写法,不仔细看真的很像,仔细一看让人哭笑不得。

二、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内容剖析

1.上联“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花果山与《西游记》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这句话未免说的太大了。什么叫西游记?显而易见是向西这个方位游的记录,全书故事主体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取经,降伏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回真经。而不是“未出此山半步”一直停留在花果山上绕圈子,只有离开花果山往西前行,才能发生那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取经故事,因此,说《西游记》处处离不开花果山实属牵强。

也许有人提出那是因为吴承恩以花果山为蓝本,来到花果山,把所见所想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写出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因此赞叹“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但是如果您稍微了解《西游记》,便会知道这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例如,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如《酉阳杂俎》《百怪录》之类的小说野史,为他创作《西游记》奠定基础。再如,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从《大唐西域记》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僧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为《西游记》提供创作背景。吴承恩创作出令中华民族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完成的,并不是“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

2.下联“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

上联错误百出让人贻笑大方,下联更是不应该出现在景区大门上。

“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这句话本身,无论是形式或内容皆无错误,意思是历史上唐玄奘从西天取回的经书三藏(法一藏、论一藏、经一藏)传入我国,并非像《西游记》这部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联语是由镇江金山寺首座和尚梦初为花果山海宁禅寺撰写的,挂在海宁禅寺的山门上。高僧题写的的联语是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上,澄清《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一些说法。

联语出现在寺庙门前无可厚非,且相得益彰,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增加游兴,给海宁禅寺画龙点睛。但出现在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上,则让人不可思议,瞠目结舌。大家都知道花果山以“神奇浪漫”为最大特色,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是花果山经营旅游业的最大亮点。游客朋友们为了体验《西游记》描述的仙境,不远千里来到这个神话世界,刚到门口还没进门,就迎面被泼上一头冷水,满怀憧憬的游兴大打折扣,真是大煞风景。即使接下来行程中所欣赏到的与《西游记》有关的景点让人惊叹不已,但一想到大门口的“并非小说所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三、如何更改楹联的提议

一副楹联立意再好,但与对联的写作基本规则相悖离,又出现那么多纰漏,便再也无法算是一副上好的佳联。既然美人的脸出了问题,“修脸”势在必行,如何修、如何改,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1.全国范围广泛征联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其灰头土脸地更换楹联,不如由花果山风景区管委会大张旗鼓的面向全国广泛征联,借着全球信息国际化的东风,在征联的过程中无形地为花果山做宣传,这样既免费做广告,又能征联,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征联也给人们提供参与国家级重点景区建设的机会,这种主人翁的光荣使命感,激励人们尽心尽责地为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出谋划策,同时也能让大众感受到景区管理的民主,对花果山景区增添一份好感。

广而集之的楹联再从中选优,取前列进行一次网络投票活动,再次产生广告联带效应。把决定权交给老百姓,那么最终确定下来的楹联必是人们的心声,届时花果山不再只是孙大圣的老家,更是全国人民的家!

2.书法艺术表现楹联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连云港市虽然只是中小城市,但卧虎藏龙,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并且早已成立市诗词楹联协会和书法协会。相信只要有需要,这些民间书法家必会竭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由家乡人民书法艺术表现出的楹联将成为花果山景区一大新亮点。

当然,上述对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的剖析与修改意见,仅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其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但我相信,在众多热爱旅游事业、热衷于家乡旅游建设的朋友们共同努力下,我们家乡的花果山必会被建设得愈来愈美,以更佳姿态,迎接享受幸福生活的四方宾客。

参考文献:

[1]陈凤桐.从两副对联说起.连云港日报,2009.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5

蕴涵汉语学习资源的媒体形态非常丰富,其中尤以网络、手机短信、影视广播、流行歌曲、广告海报等为胜。它们方便快捷地为大众提供着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等多质丰富的母语学习资源。

拼音输入法的常摸常练有利于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学习

汉语拼音方案是法定记录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法和原则,目前流行的各种音码输入法万变不离汉语拼音方案这一根本。普通大众在电脑上打字多使用拼音输入法,而对速度和准确率的要求,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拼音方案的热情,也促进了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借助拼音输入法的常摸常练,对诸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鼻边音、尖团音等不分,对f与i拼(如吴语“飞”读fi)、g与o拼(如粤语“锅”读go)等不合普通话声韵母配合原则等众多方音辨正难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对诸如“咤”读“cha”、“梏”读“ku”等普遍错读音现象也能有所改善。

形码输入法有助于汉字结构的学习

形码输入法是音码输入法之外的另一重要输入方法。尤其被打字专业人士和拼音方案不熟练的人使用。该输入法多依据构字部件(偏旁、笔画)给汉字编码,不能正确拆分汉字结构,不能正确判定首笔画,不能按正确顺序输入笔画,都可能无法准确快速地输出所需要的汉字。因此,形码输入法的运用有助于对汉字结构要素的了解和把握。

现代版韵文有助于押韵、平仄等声律技巧的学习

押韵、平仄是我国古代盛行的声律运用技巧。可使语言作品具有和谐悦耳、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因为现代社会的语言作品不以诗词曲艺等韵文为主,所以大众对声律比较陌生,但对语言作品音乐美的追求并没有改变,可从手机短信、广告文案、影视台词、流行歌曲等现代版的韵文作品中,感受和学习丰富的声律元素。如:

1、短信:落叶知秋,情谊如酒,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友情相守,不离左右。含笑送出这份问候:季节交替,注意身体,我会永远等候。(油求辙。侯韵)

2、双星鞋广告语: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乜斜辙,皆韵)

3、《天下无贼》台词: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发花辙,麻韵)

连续联想输入有助于词语、短语书写形式的学习

在电脑和手机上输入内容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碰到提“手”忘“词”的情况,或是口中有字音,脑中无字形,或是只知词中前面的字,后面的字则音形都无印象。输入法中的连续联想设计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性最大的若干词语或词组。这有利于我们学习词语或短语的组合和写法,方便快捷地发挥了字典的部分功效。

化形析义有助于探究汉字文化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能够简单地据形识义或据义辨形。古人热衷于从析字或拆字游戏中感受智慧带来的乐趣,而今天不少手机短信、广告文案也巧妙借助拆字化形、释析字义的方式,实现特殊表达效果,或含蓄表达、或强化表意力度。如:

1、短信:我是顶破天(夫),你是推山倒(妇)。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2、短信:天鹅湖边鸟飞绝(我),良无一点双人形(很)。双林非林心相连(想),您若无心先飞去(你)。

3、广告文案:森……林……木……十(爱护森林,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新词新语展现汉字嬗变魅力

词汇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如金圆券、牛鬼蛇神、倒爷、山寨等无不体现着时代的痕迹。当前词语嬗变的速度、广深度、方式都有更大的突破,或是构成独特,或是意义新解,或是使用领域互通,体现了汉字灵活性的特点和文化魅力。如:

1、直销(恋爱)、蛋白质(笨蛋、、神经质)(专业术语移用)

2、(郁闷)、(傻)(字形会意)

3、雷(震撼)、酱紫(这样子,也)、埋单(付账)、偶(我)……(方音迁移)

4、粉丝(崇拜者)、大虾(高手)、GG(哥哥)、555(哭)、3Q(感谢)、上网ing(正在上网)、呕像……(音译、形象迁移、谐音、杂形等复杂方式)

时尚语例有助于快乐学习语法

汉语缺少形态标志,语法零散、复杂,其学习也倍显枯燥、艰难。关注歌曲、台词、广告、新闻和短信等文本中的语法现象,不仅给语法学习提供了语法单位、语法关系、语法手段等丰富应时的语料,而且使得语法学习化整为散,快乐有趣。如:

1、歌曲名“阳光总在风雨后”、“你在他乡还好吗?”与“他在游戏人生”中的“在”,词性各不相同。

2、校园舞台剧台词“口袋里有手机”与“口袋里是手机”,深层句法结构、语义有差别。

3、新闻标题“广东市民青睐短线旅游国内省内旅游较以往更火热”(《南方日报》2007年5月2日)中“更火热”代表一种新组合用法。

方寸间尽现修辞奇观和文体华章

为实现眼球注意的传播效果,传媒文本在修辞格和文体的丰富、创新上做足了功课。修辞手段百花齐放,文体嫁接频现文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语言的睿智风趣。

短信、新闻标题和广告语中不乏较少见的修辞格佳例。如:

1、风雨伴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收短信千万封。犹有人未到。阿福不争先,只等吉时报。待到祈愿变现时,福伴鲜花笑。(短信:仿《卜算子・咏梅》)

2、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氏(事)! 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短信:拈贴饮料名)

3、早晨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想你!中午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更加想你! 晚上我吃不下饭,因为我疯狂地想你! 夜里我睡不着,因为――我饿!(短信:衬跌)

4、银行“规则”太多

市民望“折”兴叹(新闻标题:仿词)

5、晚报不“晚报”――大河报真正的“厚报”(广告语:别解、双关)

短信、校园广告等青睐于文体借用,实现题材、格式的突破和创新,建立熟悉又陌生的审美体验。如:

1、天远惠山下,冷月伴清吟。佳节已渐过。依稀离乡情。小坐静忧思,心乱无所

依。感怀情犹怯,贸然长叹惜。(短信:藏头诗体 天冷加衣,小心感冒)

2、上联:为你哭,为你累,为你哗哗掉眼泪。下联: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横批:关系岗岗的(短信:对联体)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日特别法》规定,判处你快乐无期徒刑,剥夺郁闷权利终身,并处罚没全部寂寞和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你无权提出上诉。立即执行。

(短信:法律文书体)

4、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期天气寒冷,望爱卿多添衣,万不可感冒流鼻涕,偶尔打几个喷嚏不要紧,那是寡人在想你。笑什么,还不快扔了手机,谢主隆恩。(短信:圣旨体)

5、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每夜有你的陪伴。我才能美梦到天明,没有你的夜晚,漫长而又凄凉。亲爱的,快回来吧!(校园寻人启事借用诗歌体)

6、我们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教师节贺卡祝词借用广告语)

“四误”病例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功用

社会语言生活极其复杂,常有一些误读、误形、误解、误用的语言现象混迹于媒体中。一方面媒体要加强语言修养,另一方面大众也可利用“四误”病例锻炼眼力,提高语言能力。如:

1、刘德华在歌曲《冰雨》中将“刽子手”中的“刽”错唱成“kuai”。

2、电影片名“爱上单眼皮男生”书写不规范,繁体字、简体字混杂。

3、新闻标题“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娈”字被错用。“娈”是形容词,指“美好的样子”,“娈童”专指被女性玩弄的美少年,没有“侵犯、猥亵儿童”等动词性含义)。

4、广告语“柒牌西服,让女人心动的男人”,主谓语(西服――男人)不搭配。

21世纪的中国,社会信息化日趋显著,新兴传媒日趋发达,这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动态地记录了我们的语言状况,也影响了大众母语学习的方式。我们要重视传媒对大众母语学习的助推作用,实现语言生活与母语学习的良好互动。[本文为河南省2008年度社科联调研项目“新兴传媒中的汉语教学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原则”(SKL―2008―74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