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立春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立春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立春的诗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1

关键词:经济最优化;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资源化效果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changchun life wast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lowest cost optimization method. First of all,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angchun city life waste management to analysis, mainly including living garbage of output, composition and trash the problems of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status quo. The city life rubbish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yiel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garbag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content increased, and waste handling methods also need to optimize it. And then, through the life of changchun garbage we use deal in each's handling of the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the use effect of recycling method is proposed optimization scheme. Finally, we use the project were compared, and verifies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has reached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optimum, make rubbish is a better use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Keywords: economic optimization; City life rubbish;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ources effec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不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垃圾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都带来极大的威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数量和垃圾产量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1]。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速度高达8%—10%。,严重污染环境。如何将几种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对垃圾进行更加系统的综合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确定要以城市特点为基础,不仅在经济上要与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还要求综合考虑垃圾性质、社会与自然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使资源化效果最佳[2]。

本文以长春市为例,应用资源效果法,提出了垃圾处理成本最小化的优化方案。

1长春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表1 长春市2001-2010年生活垃圾总产量

图1 长春市2001—2010年生活垃圾产量表

随着长春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市生活垃圾的产量逐年增长,每年以一定的速度递增。长春市的生活垃圾产量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度垃圾的产量总体增加幅度不大,平均每年以3%速度增长。长春市2001年年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116.94万吨,2010年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108万吨。具体原因:(1)长春市生活垃圾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垃圾容重的变化。(2)生活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增加,致使垃圾的回收率增加。

1.2长春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表2长春市垃圾成分

生活垃圾的成分因人口、生活习惯、消费水平、食品结构、能源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而异,目前长春市生活垃圾成分见表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燃气率的提高,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所增加,含量达66.2%,纸和塑料等可燃物含量也有所增加,含量约达20%,垃圾的发热量也明显提高。另外,垃圾中的废电池、废灯管、小型电器及纸、塑料印刷品等有所增加,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增加,势必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城市环境安全造成危害。

1.3长春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长春市生活垃圾处理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三种。长春地区属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下水位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土地资源相对宽松,因此垃圾处理的现状以简易填埋为主,其他两种方式正在试运行。

鑫祥垃圾焚烧发电站是国内第一家设备全部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节约了填埋用地,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因此应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垃圾处理方式。

堆肥是对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处理技术,目前,长春市生活垃圾有机成分比较高,分类收集后进行堆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长春市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对堆肥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结合气候条件和经济状况,可以在夏季推广,简易的耗氧堆肥法[3]。

2 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长春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两种方式。处理比例分别为82.7%、17.3%。

2.1成本分析

2.1.1 成本分析方法

根据长春市的经济消费情况,结合以往环境保护设施的保护效率,对各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估算,

表3 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4]

据调查了解,处理能力为2000t/d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费用约为2000——3000万元,相当于填埋建设场建设费用的20%-30%。

根据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处理方案的投入[5]:

--处理总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总运行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单位处理能力投资(元/t)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2

有关立春的诗句和谚语咬春迎立春寄语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寒,一春暖。

立春是什么意思盘点立春中国传统习俗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立春不下是旱年。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的民俗有关立春气象的谚语与农业有关: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3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南宋;仕女生活

古代仕女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群体。“仕女”一词,旧指生于并嫁与贵族或官僚家庭的妇女。她们深居内宅,属社会封闭型人群。优裕、安定的生活,使她们不必为衣食操劳。她们有充沛的自由时间随自己的兴趣修饰服饰妆容、专研织绣女红,而家庭的环境也使她们能有更多接触文化艺术的机会。受到父辈兄弟的影响,她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研习诗词文章和书法绘画,甚至有可能接触政治军事等一般来说男人涉足的领域。仕女在古代女子中无疑是比较出色的群体,她们曾经有过才华和梦想、快乐和幸福、压抑和挣扎,她们身上闪耀着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也无法埋没的光彩,由于这些美丽而兼具智慧的女子,古代女性才得以甩脱“柔弱”、“无才”、“卑微”的标签。但是也正由于非富则贵的家庭环境,她们的生活和价值观更容易受封建礼教的支配。

朱淑真,字号幽栖居士,属仕女阶层,是宋代诗词创作数量较多的女作家,共留下了337首诗歌、33首词,被魏仲恭收录为《断肠集》。《断肠集》与李清照的《漱玉集》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双璧。①朱淑真的诗词多是闺怨和爱情篇章,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其文章深得晚唐五代遗韵,当时广泛流传着“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1]这个典型的闺阁女性,将敏感的心灵和如火的激情全部投放在闺阁这一狭小天地中,从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展示南宋仕女的生活和感情状况,这是朱淑真诗词真正价值所在。

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商品经济发展及官员游宦等原因,男性及整个家庭在社会上的流动性极大,这就迫使南宋士大夫们重新思考秩序、正位、纲纪等问题,女子相夫教子、正家以礼的“主内”角色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仕女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司马光在《涑水家仪》中规定:“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如盖头面帽之类)。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大故谓水火盗贼之类),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盖小婢亦然),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铃下苍头,但主通内外之言,传致内外之物,毋得辄升堂室,入庖厨。”[2]她们在特定的节日里才能走出闺阁,融入社会,体验世俗浓郁的节日氛围,或家族的祭祀当中,或是与姐妹们一起庆祝节日,因此这些节日对她们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她们大书特书的内容。除此之外,她们只能通过日常的梳妆打扮、读书写作、刺绣女红等打发日子。当然,这些仕女还有特殊的打发烦恼的方式——饮酒。朱淑真的作品也体现了以上特点。

诗中节日与风俗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轻松愉快甚至奢靡的风情。节日风情反映了人们当时丰富的生活情趣、平衡的社会心态。南宋时有帝后“圣节”,“圣节”之外,还有一些官定的节日,重要的有元旦、上元节、中和节、天庆节等。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有立春、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朱淑真以诗词的方式记录了宋代节日、饮食、服饰等众多方面的风俗,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仕女们的生活状况。

朱淑真有《元夜三首》和《元夜遇雨》四首诗反映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繁华热闹的盛况:“阑月笼春霁色澄,深沉帘幙管弦清。争豪竞侈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香街宝马嘶琼佩,辇路轻舆响翠耕。”“揭天鼓吹闹春风。”这些诗句再现了元宵节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的欢腾,人们竞相攀比,以示富有,大街上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拥挤中妇女们的首饰撒落满地的景象。笑声、锣鼓声、马嘶声、翠耕声不绝于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元宵节南宋街市上的热闹繁盛景象。

立春代表着春天的正式开始,更深层次地饱含着人们对未来一年的希望、憧憬。“梅花枝上雪初融”、“柳条如线著春归”,从朱淑真诗中我们看到了立春之日的物候特征,雪融化、柳树已发芽。“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韭黄兰茁簇春盘”、“玉管吹灰适报春”。立春时节人们拾野菜卷春饼、挂春幡、设春盘、玉管吹灰等多种典型习俗,生动形象地再现于朱淑真诗词中。

五月五日端午节,又有端五、重五、重午、天中、浴兰令节之称。端午节家家要在门口铺设桃、柳、葵花、菖蒲、艾叶,还要吃粽子、五色汤元、茶酒等,有些人家将泥塑张天师像悬挂于门额上,用来禳毒气。朱淑真有诗“纵有灵符共彩丝”,灵符彩丝都是辟邪驱病之物。

七月七日南宋妇女有七夕乞巧的民间习俗,妇女们对月穿针,或把蜘蛛放入盒子内,乞求织女赐予女红巧技。第二天如果网丝圆正,美名“得巧”。朱淑真诗“拜月亭前梧叶稀,穿针楼上觉秋迟。天孙正好贪欢笑,那得功夫赐巧丝”四句点出七夕“拜月”、“穿针”、“天孙”、“巧丝”,再现七月七日南宋妇女乞巧的民间风俗。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从朱淑真诗中得知,南宋时,家人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团圆饭,喝团圆酒,饮酒赏月已成民俗。

十一月冬至宋人也颇为重视。“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朱诗反映了宋代冬至祭祀祖先、玉管吹箫的民俗。腊月底,被认为“月穷岁尽之日”,故称“除夜”。民间洒扫门闾,除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朱淑真除夕诗共有三首:《除夜》两首和《除日》一首。“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燃放爆竹、饮酒、守岁等已成为当时节日习俗。朱淑真作品中除夕晚上饮酒守岁、燃放爆竹、插桃符避鬼的风俗基本涵盖了南宋人的生活风尚,体现了南宋的生活文化。

诗中酒文化

酒是宋时最重要的饮料。据今人研究,当时的酒可分为黄酒、果酒、配置酒和白酒四大类。黄酒以谷类为原料,“凡酝用粳、糯、粟、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3]。宋时出现了一批名酒,北宋晚年的名酒如宋英宗高后家的香泉、宋神宗向后家的天醇等都是达官贵人家酿造的。另有如开封丰乐楼的眉寿、白矾楼的和旨等都是大酒楼酿造的。还有各地的名酒,如北京大名府的香归和法酒,南京应天府的桂香和北库等。南宋晚期,名酒有军队殿前司的凤泉、浙西提举常平司的皇华堂、苏州的双瑞等,都由官府生产。以上名酒只有一部分是商品,但这也是宋时酒文化发达的标志。[4]

宋代,女性作品中有关酒意象的诗词有110首,是前代总和的5.5倍,而写酒意象的女作家35位,是前人的4倍。[5]宋以前,先秦卫宜夫人、汉朝卓文君、晋刘妙容、唐代陆蒙妻蒋氏、鱼玄机等女性,她们的作品中都留下了酒的印记。宋代,随着酿酒业的空前繁荣,饮酒者身份由皇宫贵妇、唐代女官之流进而扩大到小家碧玉。如杨慧淑、连妙淑为龙宫皇妃,魏玩、李清照是相门之妇,张玉娘、朱淑真则是宦门淑女。宋代,酒是流淌在女作家精神世界的血脉,贯穿着她们人生丰富多彩的情感浪花,浓缩着她们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古代酒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她们美丽的倩影。综观朱淑真《断肠集》,提及酒意象的作品有60多首,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占宋代酒意象总数的一半。

朱淑真作品关于宋代饮食习俗记载的以酒最盛,展示了酒的种类、用途。淑真诗:“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酴酥酒即屠苏酒,宋时正月初一饮酴酥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正月初一饮的酒还有椒酒和柏酒,以祝长寿。“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所以有“元日进椒柏酒,椒为玉衡量之精,服之令人身轻,柏是仙药”。[6]从中,我们看到宋人除夕夜饮酒颇为讲究。“金杯满酌黄封酒”,黄封酒是宋朝官酿的酒,以黄纸封口,称黄封,是御赐酒,后多用来指上好酒。“当尽新篘玉友醅”,玉友即是一种名酒,色彩莹白如玉,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故称玉友醅。有关饮酒风俗朱淑真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强切菖蒲泛酒卮”、“无聊酒独亲”。酒可以消愁抒闷,可以闲情遣兴,可以祝寿、助暖。朱淑真笔下的当时人们对酒的嗜好、饮酒的风俗再现了宋代仕女生活缩影。

诗中服饰妆扮

古人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宋朝有“服制”规定,实际生活并不恪守一律。衣冠服饰在宋发生了许多变化,显示出时代特色。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宫中、朝中装束对社会服饰风尚起着重大影响。宋皇后常服有“龙凤珠翠霞帔”,“后妃之服”规定有祎衣、朱衣、鞠衣、礼衣等,是参加不同仪式的装束,常服则大袖、长裙、霞帔等。而其“背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7]穿背子很普遍,《师友谈记》记禁中贵妇著有“黄背子”或“红背子”。北宋末,服饰多变。京城中“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被指为“服妖”。[8]

“宋代女性多服窄袖衣,与长裙相配穿着,衣料以罗为多,柔软轻薄,宋词多有罗衣、罗裙之称。”[9]“上身多穿袄、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是裙和裤。”[10]衫和裙也是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作为南宋仕女,朱淑真诗词在不经意间展现出自己的外貌服饰,呈现出宋人的服饰面貌。朱淑真作品中点到四种服饰:罗衣、衫子、裙子、带围。其中罗衣是提到次数最多的,“乍著薄罗偏觉瘦”、“瘦怯罗衣褪”、“泪滴罗衣不忍看”、“泪滴罗衣暗断肠”等等,可见,罗衣是朱淑真经常的穿着,同时也是宋代女性最普遍的服饰。朱淑真作品中也常提到这些服饰,“愁看罗袖上”、“解却红裙小簟凉”、“淡红衫子透肌肤”。此外,带围也是宋人腰间的装饰,“陡觉湘裙剩带围”、“带围宽尽小腰身”,可见带围在宋人服饰中使用较普遍。

服饰之外,宋代女子头饰也很丰富。朱淑真作品中有很多有关头饰的描述,“坠翠遗珠满帝城”,提到了珠翠,“闹蛾雪柳添桩束”,又提及了闹蛾、雪柳这些宋代头饰,这些都是节日妇女装扮自己的头饰,各具特色。朱淑真诗中除了提到用于节日的头饰,还有平日里所戴头饰凤钗,“卸却凤钗寻睡去”。此外,朱淑真作品中提到的头饰还有金钗和梅花,“玉体金钗一样娇”,“笑折一枝插云鬓”,“自折梅花插鬓端”,“谩把梅花取次妆”。无独有偶,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清平乐》中也写到“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朱淑真词有:“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粧新巧。”“只有宫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都是指将梅花折来贴在额前的情形,从中可以窥见宋代女子头饰之丰富、之常见。

朱淑真的诗词反映了南宋的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和讲究的服饰装扮。透过这扇窗口,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宋代的一些民风民俗,更好地解读了朱淑真诗词。

注 释:

①本文引用所有朱淑真诗词,均出自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宋)魏仲恭.断肠集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3.

[2]司马光.司马书仪·卷三[M].丛书集成本,第43页.

[3](元)脱脱.宋史·卷185《食货志》[M].第4514页.

[4]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2-14.

[5]舒红霞.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J].殷都学刊,2004(3).

[6]梦粱录(外四种)[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16.

[7]舆服制三[M].宋史·卷一五一.第3534-3535页.

[8](宋)岳珂.宣和服妖.桯史·卷五.第54页.

[9]张维清,高毅清.中国文化史(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261.

[10]姚瀛艇.宋代文化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620.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4

诗歌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也就是“景”。在一首好的诗歌中,总有一种或优雅或深邃的意境,但这种意境对知识面尚窄的小学生来说不易领会。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出充分的铺垫、积极的引导,如果能从“情”入手,对诗歌的整体基调做一定的渲染,相信会使学生更易体会它的意境美。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明显,即“思故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远离家乡游子的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在除夕夜赶回家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中怀有对家乡很深的牵挂,迫切希望回到家乡。一个人在外面漂泊流浪,当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这种思乡之情就会变得愈加强烈。”这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思乡的曲子,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读诗,充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我们再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那么一幅游人思乡图便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夜静难眠,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联想到家乡的明月,举头长叹,低头沉思。诗歌所绘的深邃、幽远的意境就在教师的渲染和铺垫中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理解了。再如,我在执教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根据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描写,在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上课时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一边吟诵,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由“情”入“景”,看似简单,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具有较强的引导学生和创设情景的能力。只有这样,诗歌的意境才不会被学生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才会充分认识到诗歌的意境美。

二、即“景”生“情”

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或浓或淡,或浅露直白,或深蕴于诗句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送别孟浩然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景色很美,但诗人却只注意到“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水之间,只剩下长江水滚滚东去”。这种意境幽远缠绵,其中的景物虽在春季,但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体会送别友人时“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这一意境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以避免学生产生“赞美春光”的岐解,而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便会于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又如,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中“繁花似锦、蝴蝶飞舞、黄莺欢唱”的饱含春之气息的优美意境经教师的描绘和渲染之后,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春之美丽,能够体会到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即景生情”需要教师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充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情”“景”交融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5

当法国女人对一些熟透的瓜果赞不绝口时,她们不仅自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她们辨别不同口味的本领也令人刮目相看。这种才能是在一种文化中培养出来的:在这种文化中,庄稼按季收获,购买时是新鲜水灵的。人知晓每个季节有哪些馈赠,进而学会享受它们,使自己神清气爽、盎然振奋。

好品质给人的愉悦远远压倒了数量上不加限制的诱惑。不过代价呢?嗯,不得不承认,好东西一般来说价格都要贵些。不过,既然是塞进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奢侈不是浪费。

比如,在丽江大研安缦度过一个短暂的春假,享用下不期而遇的路边野餐,春日迟迟的露台午餐和被诗句填满菜单的晚餐。

春分r分 路边野餐

去丽江之前,刚刚经历一段越洋的国际飞行,对于大多数人是颠倒晨昏、吃睡交错的十多个小时难捱的时光,那么对于一个文艺青年来说,一次长途飞行就是两部电影或是三部电影的时间叠加。

每次当飞机进入平流层飞行后,就感觉到进入了一个时空转换舱,由于没有手机信号,你的时间终于可以完全属于你。屏幕上显示此时的飞行位置刚好处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一天到另一天的时间分水岭,物质狂决定看部电影庆祝下。

“那就《路边野餐》吧!”选择这部电影的理由特别意识流。

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已经是一件时空变换的奇妙事情,与观看《路边野餐》简直是不谋而合。电影里很多意象都与时间有关,主人公的侄子卫卫喜欢钟表,是因为孤单,希望时间快点过去,快点长大,早日摆脱现状;花和尚收藏钟表是为纪念托梦给自己的儿子,他用表把卫卫哄到了镇远去;长镜头里长大后的卫卫第一次出现,就是在摩托车上给自己手腕画上手表,他还告诉男主角,要在火车上画表让时间倒流,这样洋洋就会接受他。《路边野餐》玩了一把时间的艺术,而钟表是时间的物化,也就成了这部电影十分重要的意象。

“当我的光曝在你的身上,重逢就是一间暗室。”这句话出现在电影宣传海报上,它来自导演毕赣的一首诗,同时也出现在影片《路边野餐》中。《路边野餐》是毕赣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毕赣本身是一位诗人,写过诗集《路边野餐》,而影片《路边野餐》则是他用梦境与现实打造的时空交错的电影诗。诗是《路边野餐》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导演在零碎的念白式地嵌入这些诗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独特电影语言。

《路边野餐》原是诗集名,被导演拿来代替了电影原名《惶然录》。毕赣15岁就开始写诗,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接近27岁。他将自己写过的8首诗运用在电影中,与影片整体互文。潮湿的西南小镇,穿梭的摩托,飞驰的绿色列车,流动的墙壁时钟,唱流行歌的青年乐队,虚幻的影像,加上导演的诗,都充斥在这场写意的时间旅途之中。

在一个以诗句开始以诗句结束的长达42分钟的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中,彻底爱上这顿《路边野餐》。不看《路边野餐》你一定会留下遗憾。

更没想到这一顿精神盛宴的营养真是丰盈,下了飞机后就转机前去丽江大研安缦探访,作为一个安缦控,最好奇的就是这次的隐秘服务是什么。要知道北京的颐和安缦有一条隐秘的私家小路可以进入到颐和园;杭州的法云安缦与灵隐寺比邻而居,每天佛学院的学生与客人在一条山路上来来往往;没想到这次位于丽江大研古城狮子山顶的大研安缦,竟然是一次面对玉龙雪山的路边野餐。

曾经不止一次来到丽江,这次不期而遇的路边野餐让人觉得生活就是一首随时书写的诗。

那天刚好是春分,太阳在这一天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平日里丽江的蓝月谷人山人海,春分时节天气很好,玉龙雪山特别美,已经心满意足。没想到,真的应了那句话――安缦的客人总是会被温柔地保护起来!当面前的小路已经到了尽头,已经几乎放弃调头就走。没想到这条无人的小径也被悉心打通,七转八绕,山重水尽疑无路时,一顿极美的路边野餐已经在等待。

这时候,吃什么还重要吗?节气,是一味最佳的调味品。

迟迟春日 最长菜单

在大研安缦见到了最长一个菜单,整整一张A4大小的东巴纸,被有着春天字眼的诗句和云南特有食材烹制的时令菜肴填满。

荠菜源于山谷中――薄片土猪鱼腥草,月来流影珊瑚处――拉市香酥小黄鱼,天街小雨润如酥――水豆豉拌沙松尖……这是一小部分开胃菜。

为谁早出拮茶去――普洱茶香猪脆肉,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柳过水雪山鱼(入菜所用的新鲜鱼类生长于纯净水域,冰泉下无干扰生长,肉质非一般养殖鱼类可比。鲜味被云南辣椒、现摘薄荷和细洋葱的辛香激发,入口层次丰富,回味无穷),日铸金乌烹汤鼎――洋芋纳西豆焖饭……这是一小部分热菜。

雪月风花浮香玉――桃胶芒果茸+擂沙乳扇+鲜果。这是甜点。

作为大研安缦的行政总厨Steven没有为自己这个颇为丰盈美好的菜单傲娇,相反一直和吃得很投入的食客大聊特聊他的诺邓火腿之旅。

据说,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后,诺邓火腿曾经在当年节目播出3天之内售价从338元提到368元,再提到398元,最后直接涨到458元,随后2周,诺邓火腿竟然售完断货了。如今价格已涨至每只700元左右,但仍挡不住吃货们的脚步。

Steven大厨为了寻到最好的云南当地食材、他毅然走出了大研安缦的世外桃源。

听Steven大厨分享,才知道诺邓火腿具有很好的品质,这与诺邓的气候、物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诺邓火腿做工精细,选料认真,用来腌制火腿的盐,是本地自产自销的诺盐,还有诺邓特殊的气候条件,这一切形成了它完美的品质。

每年的冬季,诺邓村民把自家养的猪杀了,猪是用苞谷喂养,不用其他任何添加饲料,猪腿经过仔细加工,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然后找到猪腿上的主血管,认真挤压,把其中的污血挤出,以保其不会变质,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你可别小看这自制的盐巴,诺盐品质最上层,数五井盐之首。

有关立春的诗范文6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四季歌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四季歌。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四季歌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四季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四季歌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源。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

要求:①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情况分组;②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来安排);③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④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对四季景色的描述

3.畅谈感想。

学生间互相讲述四季的特点及色彩特征。

4.创作作品。

(1)主题:画出四季的象征色彩。

(2)技法:运用蜡笔水彩画、钢笔水彩画、水粉等形式作画。

(3)配一句或几句表达自己感想的话或诗歌。

5.课外拓展。

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课外资料

1.四季诗歌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雪梅二首

(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虽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四季基本常识。

为什么说四季轮回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一年一度,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制定了24节气,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相同,24节气告诉人们太阳在运行中有节气意义的位置和日子。据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子,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安排各个节气。这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还把24节气编为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每月有两个,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相差不过一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