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范文1

切肉、拌料、装罐、排气、杀菌、冷却――这是一盒猪肉罐头在流水线上的作业过程,每个关节都有专职的人员完工,按标准的规章操作,效率高且井然有序。徐航以此来比喻他的团队工作的情形。

当然,这个团队生产的产品不是猪肉罐头,而是网络小说,徐航的职业就是我们不太熟悉的“网络”。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隶属于一个写作团队,团队9名成员,将各自的名字隐匿在一个共同的ID之后,目的是保证每天的更新数量。团队组织很闲散,平时各自写字,QQ群上联络,当然,也有必须碰头商议的时候,“挖坑”就属于这样比较重要的场合。

“挖坑”是圈中的术语,指选定某个主题,坑挖好后,们的任务就是“填坑”。如果“坑”的点击率高,就会被越挖越深;如果乏人问津,团队就会“弃坑”而另挖新坑。

负责挖坑的是“拉线人”,而后大家共同讨论剧情,分配各自写作章节,规定交稿时间。徐航是“摆渡人”,专门写城市A到城市B,或剧情A到剧情B之间的衔接,徐航年轻,有丰富的想象力,笔下常常能让走入绝境的剧情柳暗花明。此外,“捡漏人”由逻辑思维和记忆力强的人担任,负责弥补剧情漏洞,“润笔人”的任务则是将9个人的文字糅合成一种文风。事实上,长期合作之下,大家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徐航有时甚至分不清哪段文字是自己写的。

从文学梦到财富梦

有时候,徐航会迷茫:这样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地写些相同的文字,何时才到出头之地?2008年,徐航入行的时候,梦想凭借网络这个低门槛的平台,成为像痞子蔡那样的知名网络作家。十多年前,正是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成功出版和走红,激励了春笋般冒出的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但随即,徐航意识到要成为像韩寒、安妮宝贝那样的网络“大神”太难。除了实力问题,还有行业生态的影响。彼时,网络小说这块处女地,历经10年的“圈地运动”和新人的大量涌进,竞争异常惨烈――仅在盛大网络旗下,就已聚集71万。要吸引有限的眼球和人气,在读者面前混个眼熟,就必须保证更新速度。这让徐航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拼速度,难以保证质量,那么永远出不了经典作品,进入不了知名作家的行列;保质量,便不能快速更新,而没有更新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不能“上架”,1分钱也得不到。

在名利难双收的情况下,徐航与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赚取稿费。

所谓上架,即是小说进入收费阅读阶段,这是起点中文网、新浪网等网站制定的“VIP付费”阅读模式:作品前部分,免费读;后面的,读者需付费,通常按2~3分钱/千字收取。平常,一本传统的纸质小说,也就30万字左右,但在网络小说的江湖中,30万字仅仅够“上架”而已。

“100万~200万字算短篇,200万~350万字算是中篇,超过400万字才有资格叫长篇。”这是刚入行时,前辈对徐航的指教,更直言劝说他:“没有150万字垫底儿,劝你还是不要写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个传统概念的专业作家,一年写10万字就算高产了。

徐航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文学网站付予的稿费,通常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1~2分钱/千字×用户订阅次数×销售分成比例。更新速度越快,进入排行榜被网站推荐的机会就越大,能挣得的点击数和稿费就越多。另一方面,网站为了吸引人气,亦有奖金激励模式,有的规定保证每天更新5000字,月奖金500元。

在财富梦的感召下,徐航以“手指都快敲残了”的速度,保证每天更新1万字,但在排行榜上的名次却不升反降。他发现,每天更新几万字乃至十几万字的小说比比皆是,这绝非一人之力可为!果然,这些小说背后,都是好几个“抱团作战”。

网络小说范文2

A.是(63%) B.否(37%)

初一刘同学:网络小说能让我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网络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很完美,几乎和想象中的一样,所以很喜欢看。

初二曹同学:我很喜欢历史,而且超级喜欢被架空的历史故事,它们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新奇,几乎所有穿越的小说我都看过,现在自己都能写了。

初一郑同学:现在的武侠小说可比以前的好看多了。以前的武侠小说多单一啊,而现在的武侠小说,不再局限在人与人的争斗中,还有魔界、兽界融在其中,里面充满了超能力,多酷啊。

问题二:你喜欢哪类网络小说?

A.科幻类(27%) B.武侠类(8%)

C .言情类(12%) D.悬疑穿越类(53%)

调查结果显示:看网络小说的同学中,超过一半的同学喜欢悬疑穿越类网络小说。

初一赵同学:特别喜欢看漫画改编的小说,尤其是悬疑穿越类的,平时跟同学也经常讨论,大家还畅想自己以后会变成哪样的人物呢。

初二刘同学:我喜欢看言情类的,有时总觉得自己是个“高富帅”,应该找一个“白富美”。

问题三:你一周花多少时间读网络小说?

A.每天不到1小时(24%) B.每周二、三次(23%)

C.每天超过1小时(36%) D.不确定(17%)

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每天阅读网络小说的时间超过1小时。

初一王同学:阅读网络小说一旦开始就不想停下来了,有时没更新可把我着急坏了。一般看上一段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

问题四:网络小说的什么特点最吸引你?

大多数同学都被小说中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问题五: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最喜欢的网络是?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韩寒、郭敬明,最喜欢的网络是猫腻、唐家三少、跳舞、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和梦入神机。

问题六:看过四大名著吗?喜欢吗?

A.看过(61%) B.没看过(39%)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看过四大名著。

初一刘同学:四大名著没全看过,看的也是在语文书里有的内容。家里有一套精装的,从来没认真看过一遍,因为有文言文,太难懂,不像网络小说通俗易懂。

问题七:如果父母阻止,你会怎样去阅读网络小说?

A.在上卫生间时读(36%) B.父母睡后,悄悄躲起来看(42%)

C.课间躲着老师看(12%) D.其他形式(10%)

网络小说范文3

以下是在手机上写网络小说的方法:

1、首先用手机连接电脑,下载WPS手机版,下载之后并安装。

2、然后打开软件,再打开WORD功能,即可输入文字,之后不要忘记保存,如果不保存可能会丢失。

3、最后,什么时候用电脑,可以把手机里的文件在用电脑端WORD软件打开,复制并上传到小说网站。

(来源:文章屋网 )

网络小说范文4

陈光烨:爱你不是两三天

《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可是我的最爱。这不,一下课我们这群“粉丝”立刻凑在一起开始大谈特谈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同桌是个女孩子,对此嗤之以鼻。没办法,女孩子嘛,就是不懂欣赏此类高深的故事。其实,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描写也很细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想说,《斗罗大陆》与《斗破苍穹》,爱你不是两三天。我可是我们班上最最忠实的“豆(斗)粉”了。

洪铭蔚:简单爱

谁说女孩子不懂得欣赏《斗罗大陆》与《斗破苍穹》?我就很喜欢这两本书,这两套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其中的某些情节还能在我烦闷时鼓励我、引导我走出低落的情绪。我想说,喜欢但不沉迷,这样的网络小说,我们可以简单爱。

席子钦:回来我的爱

昨天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我终于从小伙伴那里借到了新一期的《斗罗大陆》。可我刚来得及看了个开头,上课铃便响了起来。接下来故事会如何发展呢?我心不在焉地听着课,心里早就急得百爪挠心。我看了一眼讲台上正讲得热闹的数学老师,小心翼翼地从抽屉中取出新书放在数学书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同桌好像也被吸引了,头伸过来,又用胳膊捅捅我。别闹别闹,没看我正看到精彩处吗?突然,一只大手从天而降,我抬头一看,啊!数学老师正黑着脸、怒气冲冲地瞪着我。完了,完了!他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我的《斗罗大陆》,而我在心中狂喊――“回来,我的爱!”

顾飞:爱得太傻

《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有什么好看的?我的好朋友为此着迷,一提到书中的人物,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而我却不以为然,没见到书中有许多暴力的场面吗?这可是少儿不宜的。可是,面对我的劝说,好友总是无动于衷,一谈起来依旧眉飞色舞。罢了,罢了,我都懒得说他了。作为好朋友,我能做的就是陪着他一起看书。当然,他看他的网络小说,我看我的国际大奖小说。

吉书畅:爱就一个字

要问我,爱不爱《斗罗大陆》《斗破苍穹》这样的书,我得好好想想。我爱画画儿,漫画书是我所喜欢的。《斗罗大陆》的漫画版我看过,觉得一般。我也看过它的文字版小说,还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书中人物设计了漫画形象,赢得了小伙伴们的一致好评呢!我真心觉得就同样的故事而言,文字版比漫画版精彩多了。爱就一个字,但爱什么,因人而异吧。

王一舟:爱的奉献

我不喜欢这样的网络小说,觉得与名著相比它们的阅读意义不大。但我的同桌却将他的全部零花钱奉献给了《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而且还经常大公无私地借给其他同学,我称他的这种行为是“爱的奉献”。

网络小说范文5

【关键词】网络小说 虚拟社区 迷文化

迷文化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一个理论亟需深化的阶段,对于迷文化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社会学、传播学、文字学或伦理学等角度进行的,从文艺学的角度也有,但是关注的是文艺美学等方面。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既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大众文化极具有活力的因素。而目前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很少被我国研究者关注,加强对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研究,对建设文明、科学、健康和理性的网络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网络小说虚拟社区研究

对于网络小说虚拟社区的研究非常之少,只是在研究网络小说或虚拟社区时有所提及。作为网络文学的一部分,我国网络小说的研究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关于概念的界定。网络小说的概念由网络文学的概念延伸而来,也和网络文学一样在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焦虑;将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进行区别,试图从区别中来确定网络小说的本体存在;分析网络小说的特征,凸显其大众性、自由性和后现代性;从文学本体出发研究网络小说的创作、传播、阅读、批评等。笔者发现,在这些研究中,网络小说与虚拟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研究者虽然提及却并没有做更多的关注。比如,网络小说的“语言特色”时强调了网络小说的“网络话语”:“‘天涯的兄弟们,来点掌声!!!欢呼声!!呐喊声!!!!!可猫!!二楼的朋友们!!!你们的呐喊声我听不到!!!!’看到这样的话,不经常接触网络的人可能会有点犯迷糊,‘天涯’、‘可猫’、‘二楼’,这仅仅是形形的网络语言中的一部分”,这些网络语言的诞生,其实与作家和读者一起在小说社区的类似日常生活式的互动是分不开的。网络小说被改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原因是“网络小说受众的互动参与为影视剧的生产提供观众支持”,网络小说受众的互动参与从何体现?主要集中在这些充斥着网络小说的虚拟社区。

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其理论成果为国内的虚拟社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将人群社会区分为Gemeinschaft (礼俗社会,又译为共同体)与Gesellschaft (法理社会,又译为社会),由此为网络虚拟社区概念提供了理论源头。网络文化研究中最早提出虚拟社区概念的是莱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他提出概念的同时也界定了虚拟社区作为“想象共同体”的存在形式。

国内目前对虚拟社区比较全面与系统的专著是学者刘华芹的《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该专著对虚拟社区的结构、管理、意识甚至冲突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这方面的硕士论文主要有《虚拟社区中的文化生产》、《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以天涯社区为例》和《虚拟的空间和想象的共同体》。游梦潇在论文中梳理了虚拟社区的研究成果,分为概念的界定、虚拟社区的类型、虚拟社区及用户特征和一些个案研究,并将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模式综合为中心模式、渐进模式、两两互动模式和网状模式四种模式。肖蓉也以天涯社区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文化生产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虚拟社区文化生产的特点,但是所关注的文化生产都是一些个体的现象,没有对群体就某一文化认同而进行的集体生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并以网络小说虚拟社区迷文化为切入点。

二、网络文化研究

国内外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研究。学术界对其含义进行了大概分类:一是侧重网络载体的技术视角,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的物质基础上,把信息的发送和接受作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二是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白淑英认为网络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在线”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建构出来的生活样态,是在线实践的创造,把网络文化看成一个过程。

(2)对网络文化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国外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如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论,如丹・席勒(Schiller,Dan)的“数字资本主义”论,曼钮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网络社会”论等等。国内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特征的研究体现在具体的分析与解读。

(3)对网络文化价值与影响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肯定了网络文化的价值,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如鲍宗豪认为网络文化的价值表现为网络的文化意蕴,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网络文化语言丰富了人类文化世界,使人们有可能以独特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吴克明认为网络文化不仅是现代技术和文化现象的一次世纪性融合联姻,而且形成了人与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新景观,具体表现在人的自由个性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然生态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网络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的影响和对社会政治与经济以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化使既有文化发生了转向,即文化发展方向出现了异于既有文化逻辑预设道路的新的文化理念和实践:从现代性走向后现代;从理性走向感性;从精英走向大众。

三、迷文化研究

关于迷文化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西方对于迷或者迷群的研究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以Henry Jenkins为代表,他从这些迷群的个体作为媒体受众是怎样接受媒体文本的过程这样一个视角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媒体受众和媒体文本之间的关系。Liss A.Lewis则从“迷的定义”、“迷与性别”、“迷与工业”和“迷的生产”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第二次浪潮主要强调迷文化中关于社会的文化的等级的复制,研究迷选择对象和消费的时间与人们习惯之间的关系。如Chery Harris的《电视迷的社会学研究》。

第三次浪潮来临,Andrea MacDonald的《不确定的乌托邦:科幻媒体迷群和网际交流》,Kirdten Pullen的《网络研究》中的文章《我爱:创造一个网上迷社区》,还有Nancy K.Baym2000年出版的《打开,登录:肥皂剧,迷群和网上社区》,都是以网络社区中的迷作为研究对象。

相对西方来说,中国对迷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Matt Hills 的《Fan Culture》由朱华u翻译,韦伯国际文化出版,由此迷和迷理论在国内受到了学者关注。2009年,陶东风的《粉丝文化读本》由北京大学出版,该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方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见我国对迷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的理论大多是建立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迷的概念表述与特征的探讨

国内对于迷的概念的表述有两种,都是从语言学翻译的角度而来,一曰之“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一曰之“迷”,是属于它的意译,所以中国对迷文化的研究中对迷文化的概念有两种表述:粉丝/迷,粉丝文化/迷文化,有的学者使用“粉丝”和“粉丝文化”表述。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使用“迷”和“迷文化”表述。从时间跨度上看,这两种表述都在同时使用,可见,目前的研究界,研究者使用“粉丝”或“迷”表述并没有统一,本研究采用“迷文化”来表述是为了更凸显其特征。

(二)对于迷现象的解读与审美价值的反思

赵文秀指出“粉丝”的现象表征并从而肯定“粉丝”文化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探讨“粉丝”现象对文化建设的启示。张晨阳肯定了迷的文本生产力的解放,指出迷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蔡鹏飞不仅详尽地探讨了各种电视迷现象,而且从媒介文化的视角检视媒介与迷文化的互动,反思媒介与迷的对立困境。

(三)关于迷社区的研究

对迷社区的研究国内目前并不是很多,比较突出的是复旦大学的邓惟佳博士,其重点研究了迷群实践活动的自我建构和群体认同,探讨迷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如何建构身份认同,如何跨媒介和多元化的使用媒介,并以此凸显迷的“能动性”。另外邓伟从迷社区的“身份认同与建构”作了探讨。

从国内外对于迷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迷和迷文化的主要理论都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但是,从目前的国内对于迷研究状况看,很少关注网络小说社区的迷文化建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网络小说与虚拟社区的研究,还是网络文化与迷文化的研究中,作为受众的网络小说迷,在网络小说虚拟社区所进行文化实践活动都渗透到了以上四大板块的方方面面,并以其为连结而构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文化网络,但是在以上四大板块的研究中都对其有所忽略,故而对国内的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是对中国迷文化的个性解读,也是对中国迷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补充与丰富。

参考文献:

[1]光明,张钊.略论网络小说的写作特色[J].写作,2010,(1).

[2]谢宏娟.中国网络小说影像改变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

[3]赵秀文.“粉丝文化及其现象的解读[J].新东方,2007,(9).

[4]张晨阳.“迷文化”:新媒介环境下的价值审视[J].中州学刊,2011,(6).

[5]蔡鹏飞.电视迷文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6]邓惟佳.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

网络小说范文6

A 处在12、13岁年纪的孩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和小时候的百依百顺的乖孩子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心里他已经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希望重新去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渴望去接触新的未知的成人世界。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阅读就是他们探索周围寻找自我完美世界的一个方法。

尤其是家长们明令禁止的恋爱,两性关系以及现在较长出现的关于同性恋的问题。这些东西是对于他们很有吸引力的,因为第一,家长和老师越是比较反对,孩子便会更加动机性地忽略这些内容中无意义的成分,越是觉得某部分的内容比较新奇有趣,越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去读这些东西,这就如同一对情侣,家长和朋友们越是反对彼此就越盲目地坚定自己的信念,忽视对方的缺点,越要在一起孩子读这类书的动机也和这个有相似之处。

其次,和古典名著相比,这些小说的语言更加地生动幽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探究感情世界的好奇心理,相比于名著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比如动漫,它们的画面制作非常精美。而且向孩子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讲述关于恋爱甚至同性恋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乐于接受的了解方式。而如今的信息传播渠道如此之广,在网络上、报亭里到处能看到类似的出版物或图片,也使得学生们获得这方面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

当今时代的孩子。确实和几十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很多的接触各种信息的机会,但是却常常不懂得去分辨,有时甚至只是因为同学们都在关注某些东西便盲目跟风,所以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家长们适当的指引和帮助。

在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

首先,要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不能再是指令式的,而应该是平等的沟通,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听起来您的女儿不是那种很不听话贪玩的孩子,一般孩子因为家庭温暖不够会去在网络世界中来寻找替代进行沟通,沉溺网络变成网瘾。但这个孩子他喜欢阅读,是一种很安静的爱好,而且是爱看奇幻小说漫画之类的,说明她对小说和漫画里的情境非常的好奇感兴趣,是她想知道了解的,她不是故意要不好好学习的,只是很被吸引,说明她真的爱好。真的感兴趣,再加上家长因为成绩一味的压制否定她的爱好,当然不会得到她的配合和改变,只会让她更想方设法的去满足自己正常成长过程中的爱好。

这也是家长的应对方式不正确平时沟通不够好造成的;建议家长改变态度,与孩子一起商定看这些书的时间,使学习和娱乐有合理的搭配,从而不影响学习。

其次,尝试回忆一下自己青春期的心路历程,您就可能发现,自己也和孩子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或者有着相似的想法。那么不妨找一个饭后闲谈的合适时间,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这种自我卷入的交流方式,让孩子发现原来父母也是经历过这个过程的,那么以后有什么问题和疑惑就会主动来寻求家长的帮助和指导,那么更进一步的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就可以进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