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范文1

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儿子)的共同成长经历:

手记一:

儿子11岁,有些学坏。

那天,本村林强家摆酒,我和儿子去他家吃完饭,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回家,我就和奶奶在一起。"我反问:"作业呢?""我现在就去做。"我以为儿子很乖,马上回答:"行。"天气很冷,我便和一大圈人围坐在一大堆材火旁烤火,心里觉得很温暖。过了一会儿,心想:儿子的作业应该做完了吧。环视一下四周,没见儿子的踪影,跑到树林边喊,没有回音,再喊,我听见了"唉"的答应,心想:他到林子里干什么,莫非捉迷藏?又喊,儿子答道:"干什么嘛?"不对,肯定有什么神秘事情瞒着我,我这样想。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儿子从马路边下的林子里跑出来。经过我的仔细打量与收查,我从他的兜里搜出价值35元的遵义牌香烟一包。顿时我懵了,我不相信,我的儿子莫非抽烟?我赶紧叫来丈夫,对他盘查,但他失口否认是自己买的,最后经过我和丈夫的轮番"烘炸",他终于招了:烟是他买的,已经买过两三次了,也抽过两三次,是受别人的引诱才买的。当时,我心里之前的那份温暖荡然无存,只有作为妈妈,作为班主任老师的自责和懊悔。我们为什么只管自己的娱乐,而忽视了儿子和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玩,导致他结识了不良的朋友。我第二天便找来了与他一起抽烟的孩子,弄清原因是引诱儿子抽烟的孩子家庭非常特殊--父母离异,有个后妈和后妈生的妹妹。一家人看是很热闹,但这孩子的心灵却很孤独,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但他心里无所依托,于是和同伴们玩起了成人的行为。受这个孩子应有的不止我儿子一人,还有五六年级的一些调皮的男孩。为了不再引发这样一群少年儿童的不良行为,我对他们一起讲解了吸烟的危害,那就是不仅浪费了金钱,还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孩子们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反省,提升认识。同时,也联系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让其跟踪调查与监督。通过饿哦们既是的教育引导,孩子们的不良行为都得到了改正。

手记二:

儿子曾9岁时,我让他到构皮滩镇中心小学拜师学电子琴。让他学琴的初衷不是非要让他成为一名音乐人,而是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而已。后来我知道儿子在音乐方面不是特别有天赋,在弹唱之间出现一些游离,有时不能一锤定音准,但我却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虽然在音乐方面不是很有天赋,但他很聪明,几乎每首曲子经过几天的练习后,都能弹得很流畅。所以电子琴老师说儿子好叫,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满足了。

到他11岁那年,他特别喜欢溜冰,滑滑板车。就在一次滑滑板车过减速带时,无意间摔倒,把手臂关节折断,到医院诊治后,又在家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弹琴的事就被暂且搁置。刚好从那时起,我们家也没再开馆子,丈夫星期天也不再到构皮滩买菜,也再没有送儿子到方老师家学琴了,儿子在家也没有练琴了。后来,他的手好了以后,我几次提起学琴的事,都被没有车不方便的理由推脱了,我也只有用"顺其自然"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现在,儿子已上六年级了,他和班里的大部分孩子一样,在个人形象方面都特别注重打扮自己。记得有位同事说过:"如果孩子特别注重打扮,说明他们可能进入青春期,有早恋的可能。"对于这,我没敢多想,只是加强了对孩子的管教,多了些对他们的训斥,唠叨。可是,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看我的眼神很冷,动作神态怪怪的,没有了先前的那份亲热与自然,甚至儿子还顶撞我,有时我打他,他还与我动武,于是,我有些困惑:是不是最近老想发脾气,老冲着孩子们发脾气;是不是最近没看《人们教育》,没有让一些教育前沿思想给自己教学观念上进行影响;是不是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有一些行为上的怪异是很正常的。但我还是伤心:作为一名老师,我有些失败,作为一名母亲,我更失败。

昨天回到家,儿子说:"我来弹一下电子琴吧。"其实,这是我很早就想听到的声音,当时我多么想大声告诉他:"好啊,早该这样了。"但是生怕他反感,又收回决定。所以我一声也不响,只好在旁边静静的观察、等待、陪伴。直到他对曲子有些熟练了,,我才说了一句:"我真喜欢这种感觉:'儿子弹琴,妈妈在听,我都被琴声陶醉了。'这种感觉太美妙了。"然后,我想到上午才看到的《人民教育》上刊载的王馥荔老师的幸福生活。说他的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也曾叛逆过,逃过学、抽过烟、喝过酒、打过架,但她从未斥责、打骂,而是静静地等待。她说:"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我会陪他一起度过。"我想,正是有了她这样的从容与智慧,她的儿子王骁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我很庆幸自己的上进与好学,接触到了名家的育子之道,才让我走出困惑。

我的心好安静,好幸福,一如听儿子的琴声。

德育案例范文2

案例一:我班有一个王姓的女孩,因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她就有些娇生惯养,比较自我,责任心不强,学习意识淡薄,成绩偏差,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在与她现在妈妈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很想带好这个孩子,但由于对爷爷奶奶等女孩亲戚家人的顾虑,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些缩手缩脚,有些担忧。所以,在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就任命她为寝室长,培养她的责任意识,她刚开始说自己不行,我就将寝室长需要承担的工作说得非常简单,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她听了之后觉得对于她并不难,而且因为她没住过校,对这份工作也有些好奇,于是也就爽快地答应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她为了完成好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首先就要有责任心,安排好寝室值日工作,并且每天都要提前检查值日卫生情况;其次还要处理好自己与同学间的关系,以方便自己在管理寝室纪律时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再次她还要非常细心地关心室友们的生活,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她们的困难与烦恼,为老师与同学之间建立沟通的通道,与老师一起努力为她们排忧解难。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也学会了体谅他人,关爱他人。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和谐,因此帮助她协调好与家人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与她谈心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说及她的家事,而是逐渐地先引导她学会体谅、感恩和回报,这种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孩子从内心去感受周围人对她的关爱,也能去理解父母、长辈对她的教育。而这一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在我与她一次又一次地真诚交流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她把我当成她的知心朋友,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家里的事情都愿意主动与我谈,我告诉她很幸运,身边有这么多人关爱她,尤其幸运的是她能遇到现在这位也非常爱她的妈妈,同时我也让她体会她现在的妈妈也很不容易,既想好好教育和帮助她,同时也有来自其他人的压力,让她明白她在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关键的,她的主动交流与表现将会让她现在的妈妈更容易、更轻松地做好很多事情。孩子确实体会到了我言语中的真诚,她开始尝试和努力地与家人拉近距离,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变化,她现在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与家人相处得也非常开心融洽,她的妈妈为此还来到学校感谢我对她孩子的引导教育。说到这些事情时,她不由地热泪盈眶,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感悟: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真诚来搭建沟通的桥梁,它就似涓涓细水一样,慢慢地流进人们的心田,在这片清澈的田地间,人们消除了隔阂,加深了情感,心近了,一切事情也就简单了。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用真诚来开启心扉,更需要用爱心来维系,因为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在爱的感召下,我们能建立起愉悦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会在爱的浇灌中让心中的阳光更明亮。

案例二:我教过一名姓宋的男孩,他性格急躁,易冲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待同学也不友善,甚至有时有欺压行为,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在上中学之前,就曾与他人发生冲突,他甚至还持刀带人去另一所学校挑衅,幸好警察及时赶到,制止了事件的发生。在他初一从外校来到我们班之后,他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而加以改正,不到一个月就与初三年级的学生打架,后来又向他人借钱不还,当事件被揭发出来,自己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却大发脾气,欲上前打人,当时他的母亲也在现场,却对他束手无策。针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采取在情感上对他形成威慑力量,让他意识到学校不是他乱来的地方,作为学生,他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错不怕,但知错要改而且能改就是好样的。在接下来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我从规范他行为细节入手,引导他发现自身不足,改正缺点,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我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以情动人,以爱感人,用爱心驱赶他内心的孤独与放纵。慢慢地,他变了,他开始明理懂礼,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乐于主动帮助同学,更愿意为班级承担一些困难的工作任务。在他毕业之后与我的一次电话通话中,他说:“老师,还是您对我好,我现在更能明白您对我的严厉,也更能体会您对我的好了。老师,谢谢您!”仅仅这样一句话,我已经非常地欣慰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回报。

德育案例范文3

"小健,又要到我们班值周了,赵老师还想让你当值周生,怎么样"放学后,我叫住小健.满以为他会高兴地马上答应我,可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当值周生!"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我知道小健个性比较强,如果此时硬逼着他,肯定会适得其反.我耐心地做他的工作:"小健,赵老师之所以选你当值周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你在班级里纪律非常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二是你以前当过值周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你当值周生最合适不过了,怎么样,再来吧"回答我的是一阵沉默.我意识到他可能有难处,便问道:"你能告诉我你不想当值周生的原因吗"他注视着我,好长时间都不说话.在我的追问之下,他终于开口了:"我怕影响写作业,还会浪费我很多玩儿的时间."他实话实说.我没有死心,继续开导他,如果这次他能想通,答应当值周生,就无疑让我有了教育他的切入口.因为前几天我让他参加运动会,学校鼓号队,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正愁无法对症下药呢."小健,如果你怕当值周生会影响你做作业,我可以给你减少作业量,再说当值周生的时间也就一个星期.而且当值周生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我想用"优惠政策"来打动他.回答我的仍然是沉默,他看我的眼神分明在告诉我:我就不当,看你拿我怎么样.还是不要对他逼得太紧,让他回去考虑考虑,这样既给了他一个台阶,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于是,我让他明天再给我答复.第二天,他还是那句活:我不想当值周生.从教这么多年,这样的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小健的答复让我真正尝到了被学生三番五次拒绝的味道,教师的"权威"在这里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拒绝"让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觉得有必要与他的家长沟通一下.我和他母亲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结果还是那句话:我不想当值周生.我一时束手无策,暂时"投降",放弃了.

小健同学不理会家长,老师的教育,一意孤行,如此"固执",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小健在我们班比较突出,思维活跃,全面发展.平时他常常自以为了不起,有时甚至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而且听不进任何劝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有自我中心的性格障碍倾向,其主要表现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于就怎么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毛病的产生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

认识到这一点,我立即采取"行动":不再盯着他当值周生,而是另选他人,让他意识到,没有你班级活动照样能进行.一周的值周任务顺利完成了,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同时,在学校开展其他活动时,我也有意欲擒故纵,不再眼睛老盯着他.当其他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便在班里郑重地表扬,既鼓励了参加活动的学生,也有意地帮助了小健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懂得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优点和长处,不要以为别人都不如他.这一招还真有了一点效果.看到别人都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而且成绩优秀,小健被触动了,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值日认真负责,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气收敛了不少.

不过,我觉得对小健的教育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还需要继续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让这样的学生在班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社会上的立足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案例范文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都需要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当然也就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共同的生活准则,也就是公共道德,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来遵守。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样,否则社会就乱套了,那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假如公共交通秩序,如果人们不去遵守它,那么我们过马路时就会非常危险,现在的酒后驾车,造成了多么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啊。上公共汽车也需要遵守先下后上的秩序,否则,该上去的上不去,该下来了下不来,那又会耽误多少事情呀。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很多好处。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更美好。

我年级结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开展了周三的“自觉遵守道德”的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

2.引导学生对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利弊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深刻领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以詹姆斯・兰费蒂斯为榜样,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5.让学生明白加强道德修养是从每一件点滴小事开始的。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罗列的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与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中列举的事例进行对比。明白“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牢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并在实践中实施。

四、活动准备

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文章一人一份。

五、活动实施及其过程

1.引入活动项目

教师借故找话题到学生中和学生交谈(可以是老师自我介绍,也可以找其他话题),有意将学生的学习用具碰落在地,并装作不在意走过去。很自然地把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结束后,让学生评价教师碰落学生用具一事。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是有意的没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做的不对,应该给同学捡起来……放手让学生发生争论起来。教师对学生争论对与错不予肯定并因势利导揭示活动主题。

2.揭示活动主题:我与小事

3.学生展开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谈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2)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3)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借了别人的笔写了忘记了还给别人;匆忙中拿了别人的东西用了别人没发现,自己也没有还;在上学、放学途中捡了东西没有还给别人也没有上交;有时在家里没经家长同意拿钱……

4.引导学生针对上述罗列的一件件小事展开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学生:这都是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得什么;别看这一件件小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总是不够好;

老师:为什么不够好呢?

学生……(不好回答或回答不上来)

5.对比实例

(1)引导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2)交流名人道德抉择故事:如“按次序理发”。

①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②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3)再次让学生讨论。

6.组织学生汇报明白道理

这罗列的一件件小事,并不是“小事”,而是涉及到道德的实践问题。詹姆斯・兰费蒂斯之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不被像遇到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所诱惑,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父亲曾告诫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德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 德育课 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此种方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其案例大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到1980年,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真正重视的是求出答案的过程。在德育课上,运用该种教学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上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对中职德育课的作用不言而喻,德育课本身枯燥、理论性强,一节课下来,通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睡的不亦乐乎。而案例教学法能提供真实生动的案例,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群体活动,师生一起讨论,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讨论的过程中树立团队意识。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达成共识后选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对阐述最完善的一组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增强本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组织语言提供了平台。通过听、说、讨论,

学生能学会理性思考问题。每位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勤动脑、勤思考,养成在 “做中学”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精选案例、展示案例、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和思想升华五个步骤。本人仅以教授过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为例,重点阐述。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中职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第八课的第二个框题。本课的重点是“学会依法维权”,难点是“增强证据意识”,而关键在于运用案例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关键在于典型性,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例如,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我共选择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非诉讼途径的教学中我分别选取了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三个案例宅基地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和500转刑第一案例加以展示,该案例不仅是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的典型代表,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第三个案例的选取,对迷恋于网络的青少年更有警示意义。在民事举证责任上我精选了建筑物上的悬挂物致人损伤的案例,在增强证据意识的知识讲解中我精选了教材第95页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

(二)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书面形式、视听形式和表演形式。书面形式往往过于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而言,视听形式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表演形式让学生参加到案例的二次创作中,而且直观、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改编教材第95页案例并以微小品形式表演出来。该种呈现形式既有利于培养同学的服务和奉献意识,通过表演环节激发他们“我服务、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加深对该案例的直观感知,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未来参加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三)探究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重点上,我设置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李某请了律师,律师搜集到:在王某借钱的现场李某6岁的儿子当时正在玩手机,无意中录下了借钱的全过程。律师将这一证据提交法庭,但一审判决结果明显对李某不公平,而且李某发现本次审判员张某是王某的表姐。同时设置问题1、如果你是李某,你将怎么办?2、结合借钱案例,你能说出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哪些吗?在问题的设置上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选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对证据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对什么是上诉、什么是申请回避,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等知识进一步深入。

(四)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我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涉及到的案例讨论的总结点评中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培养能力,,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既教书又育人。

(五)思想升华

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回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而言,不但应该学习法律知识,而且还应该像意大利18世纪著名的法理学家切萨利·贝卡利亚所说的那样:“让法律的力量跟随着我们,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时刻约束并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让法律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总之,只有懂法,才能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守法用法,依法护身。最后,以一段普法三字经结束本节课,并与同学共勉:“不懂法,害处大;如盲人,骑瞎马;学法规,长知识;心明亮,走天下。”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德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学过程不再是授A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材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每单元以揭示主题的漫画起始,每课设置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节首案例(“案例故事”)、文中案例(“读读想想”“学以致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拓展训练”、“想想做做”等,其篇幅约占课程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四大教学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大家知道,现在有部分中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学习动机缺乏,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关注案例中榜样的亲和力,精心发掘案例的激励因素,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2.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3.时代性原则

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时展的前列,与时俱进,及时解读时展中的新课题,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4.实效性原则

坚持“一例一得”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师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导行点”,不讲“易会、已懂、太深点”,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高度重视四个教学环节

1.案例的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精选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内容时,我收集了本校82级学生卢光胜和86级学生王小波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组织,如何终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地导入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例如,在执教《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执著追求的小陈和脚踏实地的晓健”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学生的情绪渐渐地高涨起来了。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又顺势引入课题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发言展示――学生组长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4.案例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是是对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后续教学的引申。在这个阶段上,一般情况下我采用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原则来完成。学生通过总结,不仅提高自己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增长。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注重实效性。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切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注重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做到真实具体,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或本地发生的事例,有针对性和地方代表性,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