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雨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带雨林的雨季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国际理解;学科渗透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旨在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高中地理必修3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和深化国际理解教育。

一、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国际上的中学地理课程十分注重国际理解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

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是根据以卫星测量为基础进行的计算,巴西境内亚马孙热带雨林至少有8%的覆盖面已在20世纪遭到破坏。

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原住民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巴西政府的拓疆计划、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等段。在当地人看来,要想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开发雨林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在当地政府看来,政府背负巨额外债,他们在保护森林、照顾贫民和偿还债务中左右为难。

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原住民,他们表示,尽管保护雨林很重要,但是改善生活才是他们短期内要思考的问题,而破坏雨林最严重的是发达国家,所以,保护的工作也应该是他们来做;扮演巴西政府官员的同学认为,政府要以大局利益为重,开发雨林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开发过程中为贫民提供的土地也足以让他们改善生活;扮演发达国家伐木公司老板的同学表示,商人最看重的是利益,保护雨林的确应该,但是,在被伐林的土地上种植树木至少要20年才能成材,对于提高经济利润没好处。这样,学生们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和增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有关理念和价值观——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能够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同世界各地人民进行合作,担负起“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

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注重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们不仅用智慧,而且用心灵感知周围世界……思维、情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可见,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共鸣,形成情感体验。

同时,高中地理可利用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拓宽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例如,就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在街头或者深入社区做问卷调查,并且统计人们是否关注雨林破坏而引发的生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实践和思考,使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以及国际合作的精神。

此外,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意识及超前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拓宽自身视野,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理解素质。

开阔视野、渗透国际理解与合作的价值观念是国际上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功能、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综合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徐伟.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国际理解教育[M].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2

地处拉丁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密密丛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至少已经存在了1亿年之久。亚马孙热带雨林占全世界热带雨林的1/3,比整个西欧还大,主要分布在巴西和秘鲁。亚马孙热带雨林蕴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生产的氧气约占世界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几百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一直是探险者心驰神往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初,多数游客到巴西来,主要是为了享受这个国家迷人的海滩。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悄然兴起。亚马孙热带雨林,正敞开它那博大的胸怀去迎接四方游客。

近年来,巴西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与此同时,大力开发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别强调将保护环境列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其中有一句这样发人深思的口号―“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森林旅游管理部门一方面着力加大森林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区设置标牌,用来解释热带雨林的奥秘,呼吁保护大自然,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安排游客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愉悦中使保护森林的观念得到增强,把森林旅游变成提高环境意识的大课堂。每天,大批的森林旅游者来到贝伦和马瑙斯这两个门户城市,然后再乘船或者坐车进入亚马孙热带雨林。在这个最原始的生态天堂里,人们返朴归真,与大自然进行真正的亲密接触。

在广袤的林区里,最早仅有十分原始简陋的“丛林小舍”。然而随着森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如今旅馆的条件有所改善。它们建在大树或者高高的木桩上,背靠森林,面向河水,雨季时就像水榭楼台,进入旱季后犹如空中楼阁,游客住在里面倍感惬意,在亚马孙州这样的森林旅馆就有30多家。雨林深处巴塞洛斯的一家旅馆离马瑙斯最近,但距离也达500多公里远,游客需乘船溯河而上,或搭乘小型飞机前往。居住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冲淡原始探险的气氛,而是将浪漫同舒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奥・亚马孙”森林旅社,堪称地球上占地最大的旅馆。它由建筑在120英尺高的栗树上的4座高塔组成,具有住宿、娱乐和自助餐饮等功能,相互之间用8公里长的木桥连接。据说,修建这种树上旅馆是为了避免大兴土木,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又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旅馆不仅提供食宿服务,也为游客提供一日游或多日游的森林旅游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游客们有的背着背篓,漫步于深山老林之中,观赏王莲,参观“河边人”家庭和林中渔村,领略原始森林的粗犷风貌。有的乘坐一叶扁舟顺流漂泊,穿行在峡谷绿水上,饱览两岸参天大树的巍巍风姿。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有的支起帐篷,宿营在密密丛林里,聆听飞禽走兽的阵阵“歌声”。有的则住进雨林深处奇特的森林旅馆里,抬头可眺望莽林大河,侧耳可闻鸟鸣猿啼。对于想冒险的游客来说,去钓“食人鱼”、夜捉鳄鱼和喂食河豚等是最刺激心动的活动。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旅游,游客出行时都有导游陪同讲解,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船。

加蓬森林游

加蓬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横跨赤道,长夏无冬。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湿润,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平均温度26摄氏度。

加蓬原始热带雨林是刚果河流域热带森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出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绿色奇迹”,一个个城市被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日趋增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凡是来到加蓬的旅游者都爱乘坐从首都利伯维尔至法朗西维尔的火车,饱览沿途的美丽风光,领略当地的民情风俗。这条横贯全国680公里长的大铁路对加蓬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特别是森林旅游的发展。车厢里安装有空调设备,斜倚座位坐起来格外舒服。服务人员态度热情友好,对沿途的名山古迹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令游客们兴奋不已的是列车穿过热带雨林时的所见所闻,很富有刺激性。放眼望去,只见茫茫雨林一望无际,深不可测。高大的高檀木、乌木和红木长得粗壮笔直,树干被匍匐植物紧紧缠绕。森林里鸟语花香,经常能见到许多野生动物来往奔跑。

当列车行至奥果韦河上游的热带雨林深处时,游客们都屏息静气,伸长脖子看着窗外,希望能碰上好运,一睹俾格米人的芳容,据导游介绍,俾格米人是加蓬最早的居民,现仅有3000多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身材矮小,腿短而粗壮,胸膛宽阔,鼻子扁平,薄嘴唇,大脑袋,双眼炯炯有神,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他们住在用树叶盖的小棚里,高不到3英尺,和周围的底层丛林相差无几。俾格米人敏捷灵活,很会爬树。他们心灵手巧,能熟练地用藤蔓架桥。俾格米人虽然生活艰苦,但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接触过他们的人都说他们忠厚老实,很少撒谎、偷窃或打架。他们谦虚地把自己称为“矮小的人”,把其他非洲人叫着“真正的人”。俾格米人有着美洲印第安人古铜色的皮肤,头上长着棕色的鬈发,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和兴趣。有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非洲祖先的后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真正的非洲人该是他们了。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3

其实,非洲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农业的发展。

非洲不仅被称为热带大陆,也被称为高原大陆,东非和南非遍布高原和裂谷,北非则是撒哈拉大沙漠,无一例外都是不太适合耕种的地方。当然,非洲也有少数的平原和盆地,它们主要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非洲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虽然雨水充足,但这里的土壤其实是非常贫瘠的,对农业几乎是无用的。

因为植物并不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存活了,还需要有各种生命元素,比如氮、磷、钾。热带地区的雨量要远远大于温带地区,这里土壤中的营养会很快被雨水冲刷掉,也就是所谓的淋滤作用。所以非洲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为木本植物)将大多数的无机盐等必须的生命元素以木质的形式固定,而不是存在土中。与为了适应当地土质而进行了千百年自然选择的木本植物们相比,作为农耕食物的禾本类,没有一丝一毫的优势。它们生长慢,营养吸收能力低下,叶窄、株矮不利于光合作用……贫瘠的土壤使得这里难以出现农耕文明,最多只能出现刀耕火种的游牧农耕(这样可以烧毁树林,把树木中的无机物通过焚烧归还给土地)。

热带雨林之外,非洲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是热带草原了。热带草原气候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干湿两季。这两个时节的降雨量差别非常大,植物(主要是草)只能大多是雨季生长,在干季到来时,就已经完成了生长繁衍的任务,然后枯萎。而农耕作物的选育,大多是从当地的作物(主要还是草)中进行选择培养,少部分是外来的引入作物。本地的植物中,其实很难找出比较优良的适合农耕的作物(比如好吃、有营养的农作物),而外来的作物,则需要得到农民细心地照料。即使农作物长势良好,收获在望,还会遭遇其他威胁。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4

几内亚共和国,简称几内亚,来源于柏柏尔语,意为黑人的国家,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与科特迪瓦、南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接壤,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

几内亚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内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纬度较高,湿度适中。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量充沛,全国年均降水量为3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至32摄氏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5

偶遇正在栖息的黑头鹎

我们赶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在的勐仑镇。当天晚上,我和女儿航航还有两位同样对博物旅行感兴趣的朋友,一行4人驱车十几公里,来到一片热带雨林。

我们走过横跨溪流的吊桥,刚进入林中小路,航航就说:“看,有只鸟儿在睡觉!”大家都抬头,果然看到一只黑头鹎正停在很低的树枝上在歇息。可能是我们的说话声惊动了它,一开始它还浑然不觉,后来它感觉不妙,立即飞走了。

坡普氏竹叶青――中国蛇类新记录

紧接着,我们在小路两旁接连见到了十几条竹叶青蛇,那密度简直可以用“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来形容。这种毒蛇通体碧绿,相当漂亮。而且,它们性格温柔,都是非常安静地呆在路边石头上,或缠绕在小树枝上。他们都将头朝下,固定一个姿势守株待兔,等待着捕食的机会。

目前,分布在国内的竹叶青蛇有多种,其中,分布最广也最常见的是福建竹叶青。我曾经拍到过白唇竹叶青、冈氏竹叶青等种类。但直到2015年年底我才确认,我在西双版纳偶遇的这种竹叶青,其实是“坡普氏竹叶青”,是2015年才的中国蛇类新记录,也是国内分布最少的竹叶青种类。

行走在热带雨林中,具有极好伪装色的丽棘蜥、色彩艳丽的蛾子、溪流边的蛙类……都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渐近午夜,我们开始返回,在退出雨林来到吊桥边的时候,大家特意关闭了头灯、手电等所有灯光,静静体会这黑夜释放着自然原始的“洪荒之力”。此时,星斗满天,山风阵阵,脚下是流淌的潺潺溪流,水声、蛙鸣、虫鸣合奏出最纯朴的交响乐。

飞蜥――会飞的“绿色蜥蜴”

次日晚,朋友小顾又带着我夜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的绿石林景区。刚进入景区栈道,小顾就说:“看,一条飞蜥!”我打开手电,果然见到一条长达十几厘米的绿色蜥蜴,它正沿着大树的主干从上往下慢慢行走。起初,我觉得它与平常的蜥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后来,估计是因为受到了我们闪光灯的惊扰,它猛地跳到地面,这时我看到,它的腹部仿佛一下子变宽了。原来,这变宽的部分,正是其翼膜的一部分。 从村庄通往热带雨林的吊桥

原来,这只形态奇特的蜥蜴是飞蜥。其体侧长着多对由延长的肋骨支持的翼膜。飞蜥常在树上活动,比较少在地面活动。当它在树上爬行觅食昆虫时,它的翼膜会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当它在林间从高处往低处滑翔时,其翼膜就会向外展开,以增加空气的浮力。它在滑翔时可改变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

“大壁虎”蛤蚧:

长相奇特的濒危物种

继续前行,忽然见到一只“大壁虎”。当时它正在栈道边缘活动,当手电光照过去的时候,它就机灵地躲到了林中栈道下。我们钻入栈道下,只见这只“大壁虎”身体粗大,长度也比成人的手掌还长。仔细看它的头部,灰绿的底纹上面遍布橙黄的斑点,瞳孔跟一些蛇类一样是竖着的,虹膜遍布细纹,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后来我们才看清楚,这只“大壁虎”刚蜕过皮,身上还残留着老皮,因此身体还比较羸弱,行动不是特别灵活,由此才给了我们近距离拍摄它的机会。“大壁虎”俗称蛤蚧,由于是药用动物的一种,它们长期以来被人类大量捕捉,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已面临濒危的窘境。

凶猛捕食的大蜘蛛

随后,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我见到了一只正在捕食的凶猛的大蜘蛛,可惜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它从头至尾长约5厘米,但如果在横向上测量其两侧的足伸展后的总宽度的话,显然会超过10厘米。而且,它的几对足都长满了毛,甚至还有几个尖刺,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大蜘蛛在前一个晚上我们刚见到过,当时它逮住了一只泽陆蛙,正在享用美餐。而眼前这只,则逮住了一只蟑螂,也在大快朵颐之中。跟普通结网捕食的蜘蛛不同,看样子,这种蜘蛛是在自由移动中主动出击去捕猎的。

次日,我们离开植物园,准备前往勐腊县。朋友小顾告诉我,在勐腊县的雨林中,有很多蛙类,晚上值得去看一看。到达那里后的当晚,我开车带着女儿,来到小顾所指点的那片雨林展开博物之旅。

闪鳞蛇:闪现金属光泽的小精灵

在勐腊县的雨林中,我见到了一条小蛇在落叶堆里穿行。我立即将镜头对准了它,当闪光灯亮起,这条小蛇的身上忽然反射出五彩的光泽。这是条会“闪光”的蛇!我大吃一惊,赶紧用相机记录下它的身影。后来,我向国内的博物学者请教。经过专家确认,这确实是条闪鳞蛇,这种蛇的鳞片在光照下会闪现出如彩虹般的金属光泽,在国内相当少见,拍到它需要极好的运气。 黑蹼树蛙的“前奏”――第一只雄蛙正在慢慢接近雌蛙

用镜头捕捉黑蹼树蛙的

“爱情故事”

7月,正值西双版纳的雨季,不时而来的阵雨,在雨林边缘的路旁形成了很多的水沟和水坑,这些地方自然成了蛙类的繁殖乐园。

那是一个雨后的深夜,我独自去到那片雨林。山脚的小水沟中蓄满了水,这正是树蛙们繁殖的好时节、好地方。刚到那里,就听到大片的“歪咕、歪咕”的响亮叫声,这正是黑蹼树蛙雄蛙的叫声。它们如此卖力地叫,就是为了求偶。

黑蹼树蛙是一种被列入“全球性易危物种”的较大型蛙类,雌蛙体长可接近10厘米,雄蛙略小,一般体长为7厘米左右。这是一种树栖性很强的蛙,全身碧绿,身体很扁平,它们脚上具有宽大的黑色蹼,前后肢的外侧有肤褶,这增加了它们的体表面积和摩擦力。当它从高处向低处滑翔时,蹼完全张开,又可以减慢降落的速度。在亚洲少数几种著名的飞蛙之中,黑蹼树蛙榜上有名。

权威资料表明,这种蛙生活于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热带雨林中,在干旱的季节,它们通常分散于森林里,难得一见。而在雨季的夜晚,它们会大量出现于水塘、水坑附近的乔木上或灌木丛中。在繁殖季节,雄蛙与雌蛙抱对,产卵于水塘上方的叶片上,它们的卵泡被叶片包卷着,通常处在距水面1米到10米的距离,蝌蚪孵化出来后可直接跌入水塘中生长。

这时候,我注意到,一只肚皮鼓鼓的雌性黑蹼树蛙一直趴在一片大树叶上一动不动,而在它周围的一两米处,有四五只雄蛙在躁动不安地跳来跳去。直觉告诉我,接下来很可能会有故事发生!于是,我准备好300毫米的长焦镜头与闪光灯,在一旁静静观察。果不其然,约20分钟后,一只雄蛙跳到了雌蛙所在的那片树叶背后,先是探头探脑地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迅速跳到了雌蛙背上,一把抱紧雌蛙。转瞬间,后面又有三四只雄蛙蜂拥而上,乱抱一气,它们如同叠罗汉一般抱成一团。我的眼睛根本没时间离开相机的取景器,只知道不停地按快门,捕捉下这难得的一刻。

在雄蛙的热情拥抱下,雌蛙开始排出白色的卵泡,而雄蛙排出,几只蛙一起用黑蹼搅动身下的白色泡沫,以期达到充分受精的目的。这过程持续了很久。最搞笑的是,其间居然有一只路过的树蛙,见到黑蹼树蛙抱对繁殖的混乱场景,竟好奇地从树叶背后探出头来,看了好一阵子热闹。

能够意外拍到这组关于黑蹼树蛙的“求偶大片”,为我夜探西双版纳雨林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更为意外的是,如此完整的关于黑蹼树蛙繁殖过程的照片,在国内殊为难得,也使得这组照片在一次全国性的两栖动物摄影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古老又新锐的“博物旅行”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近几年,博物旅行在中国也正悄悄地流行开来。

博物学在中西方都有很久远的发展历史。孔子云:“读《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里的很多歌谣都来自民间,那些“草根诗人”对于身边动植物的描述与吟唱,本身就是很好的博物观察内容。19世纪,西方的博物学发展也颇为光彩夺目。无数的博物学家到世界各地展开探险,他们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撰写了大量的著作。

如今,急剧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也催生了更多人亲近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业余时间离开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回归乡土,去享受蓝天,欣赏野花,听听鸟鸣与蛙声。自然观察活动也正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无论是观鸟、赏野花、认识昆虫,还是夜拍两栖爬行动物等等,都是博物旅行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仿佛在旅行者的面前打开了许多扇观察世界的窗户。大自然的呈现方式如此多样与别致,而旅行者的心灵也常常由此得到感动与净化。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6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关系

【知识总结】

一、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年降水量>2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3.气候特点(特征)

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50~1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等地。

3.气候特点(特征)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农作物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

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季(5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4月),雨季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少雨型(年降水量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区、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区等。

3.气候特点(特征)

终年高温少雨。

4.气候形成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尼罗河谷地)为主。

五、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为0℃~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年降水量>1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纬或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

3.气候特点(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气候形成原因

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主要作物有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六、地中海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为0℃~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冬雨型(年降水量为300~1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纬或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海陆位置:地中海沿岸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端、非洲大陆的西南端。

3.气候特点(特征)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暖湿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葡萄、柠檬、无花果、油橄榄、柑橘。

七、温带海洋性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最冷月气温为0℃~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 (年降水量为700~1 0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西欧、南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3.气候特点(特征)

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4.气候形成原因

深受海洋影响,常年盛行西风。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乳畜业为主。

八、温带季风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年降水量为500~600mm)。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5°~60°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如我国的东北、华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3.气候特点(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4.气候形成原因

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两年三熟。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则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少雨型(年降水量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3.气候特点(特征)

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4.气候形成原因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5.其他地理要素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6.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农作物主要有棉花、瓜果、小麦等。

【习题巩固】

读40°N附近亚欧大陆地区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2题。

1.B地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2.A、B、C、D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A地 B.B地C.C地D.D地

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读图,完成3~5题。

3.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4.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5.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①⑦

若下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回答6~7题。

6.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7.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8~9题。

8.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9.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夏季降水丰富

11.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13.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下表为3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4~16题。

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

(℃)1月3.723.45.27月25.113.114.4平均降水量

(mm)1月4871017月1461837614.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草原

15.城市②可能是()

A.广州B.珀斯

C.布宜诺斯艾利斯D.洛杉矶

16.城市③1月降水多于7月的原因是()

A.1月气旋活动频繁

B.1月台风活动频繁

C.1月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D.1月受夏季风影响,多锋面雨

读下图中的I、II两图,回答17~18题。

17.图I中,②陆地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差异 D.大气环流不同

18.当①海岸在图II中的甲时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陆地东岸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④处小麦正处于生长旺季

C.③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带西进北移

D.①、⑤海洋上多台风

读甲、乙、丙、丁4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9~20题。

19.4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4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表示世界4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据此完成21~24题。

21.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2.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3.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中数字代表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4个城市。根据图示资料回答24~26题。

24.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5.图中城市②是()

A.高雄 B.开普敦 C.淮北 D.芝加哥

26.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1月气温影响较大的是()

A.附近有寒流经过B.附近有暖流经过

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D.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参考答案

1.B2.A3.A4.D5.A6.C7.D8.B9.A10.C11.C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