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辅导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辅导员范文1
本次调查共向5所高校的师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向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45份,回收43份,回收率为95.56%;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90份,回收368份,回收率为94.36%;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为91.36%。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调查大学辅导员对其工作状态是否满意,我们对50名在职大学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如表1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0名在职大学辅导员中,对当前自己的工作状态持基本满意和满意态度的共有40人,占到调查总数的80%,其中表示基本满意的有25人,占50%,表示满意的15人,占30%。这一数据说明大多数大学辅导员对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基本满意。
然而,对当前自己的工作状态表示非常满意的仅有1人,占总数的2%。通过与辅导员进行进一步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即使是持基本满意和满意态度的辅导员也存在对某些工作状况很不满意的态度表示。这就说明,虽然当前的大学辅导员对其工作状态基本持满意态度,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状况方面仍存在亟待改变的诉求,这也是学校和辅导员自身需要进一步做出努力的地方。
大学辅导员对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态度情况
为对大学辅导员对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态度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与认知,我们对20名大学在职辅导员进行了有关对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态度情况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表2所示。
在对20名大学在职辅导员所进行的有关对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态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达75%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对自身生存状况进行适度改变,认为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改变的比例也占到25%,接受问卷调查的辅导员中没有一人认为自身生存状况改变与否无所谓。这一调查数据说明,在大学辅导员群体中普遍有对自身生存状况进行改变的诉求
大学生对大学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情况
大学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学校工作人员,承担着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是否表示认可和满意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对5所高校中的3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其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其结果如下:
在390名大学在校学生所进行的有关大学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对大学辅导员工作表示基本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共有364人,占到调查总数的93%,其中表示基本满意的230人,占59%,表示满意的134人,占34%。这一调查数字说明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基本得到了在校学生的认可。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调查中仍有26名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表示不满意,占到了调查总数的7%。同时,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390名学生中没有一人对辅导员工作表示非常满意。这一情况说明,大学辅导员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到之所以不能对辅导员工作给予非常满意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辅导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多以灌输式为主,由此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恶;第三,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影响大学辅导员生存状态度的因素
由表3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影响大学辅导员生存状态满意度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发展空间,占到72.33%,排在第二、第三的动机依次为工作环境、待遇薪酬,分别占到69.94%和64.41%。而其余各项的排名依次是工作强度(34.20%)、自我感受(34.19%)、其他(16.3%)、生活压力(9.35%)。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能否在工作中获取今后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大学辅导员群体考虑最多的因素,也正是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绝大多数辅导员都表示之所以对现在的生存状态表示出不满,主要原因就是难以在现有岗位上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变大学辅导员生存状态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以上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要改变大学辅导员的生存状态大学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大学辅导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素质和能力。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大学辅导员群体中存在着素质不高、能力较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还会严重挫伤辅导员自身工作的信心与积极性。因此,学校必须有组织、有重点的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创造条件。
大学辅导员范文2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辅导员利用其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入手,对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了科学阐述。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一、新时期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不同的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等的不同,他们的就业观、就业方向、就业目的等也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来说,贫穷地区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都希望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国企单位就业,因为这些单位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相对较好且稳定。有的大学生则喜欢自由自在,他们会选择一些自由性强的单位就业;有的大学生则喜欢学术研究,他们会选择一些侧重于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的单位就业。辅导员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坚持不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不能采取某些强制性的手段人为“歪曲”大学生的就业观。
2.坚持“实践性”原则。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生学习,无论他们选择何种专业,最终都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考察大学生学习成果的“试卷”,更是评测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出多少贡献的“试金石”。因此,辅导员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时,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坚持“健心性”原则。近年来,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他们就提出很多质疑,如“我明明能力很强,为什么这些单位都不要我?”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只注重自己文化知识学习的能力提高,缺忽视了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多年来,我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缺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即使有一些高校也开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但课程比例严重不足,效果甚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锋官”,应当认识到这个问题,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知识,从爱国、爱社会、爱人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
4.坚持“生命性”原则。这里讲的“生命性”原则,是指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从概念上看,生命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内涵: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连续存在了好几年。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不仅受到学校、家庭的双重压力,还受到社会,乃至基本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的大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出现自杀意念,这不得不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因此,辅导员要坚持“生命性”原则,一方面要教会大学生们如何正确对待压力,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二是教会他们如何享受人生,如何发现生活之美,如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
二、新时期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1.帮助大学生确定最为合适职业目标。社会中存在很多的职业,各类职业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了解社会,更无法确认地认知社会中的各类职业。因此,辅导员应当帮助他们确定最为合适的职业目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科目帮助他们确定职业。例如,辅导员给学声乐的学生尽量推荐以声乐创作、演唱、表演为的岗位;给学计算机的学生尽量推荐以计算机软件、编程、开发为主的岗位。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不想选择本专业的岗位就业,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严谨的评判精神:对于的确在非本专业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应支持:而对于盲目选择非本专业岗位的学生应积极纠正并诱导,方法要合情、合理。
2.正确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观。评价是一个持续收集信息和解释信息的过程,在有助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良好的测验工具的重要性,包括测验效度、信度、客观性和区分度。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指导而言,效度是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与影响;信度是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否有理据,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切身实际,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区分度是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否存在“人云亦云”的现象。辅导员要正确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观,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辅导员评价与大学生自评、社会评价三结合)、评价方式多元(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郑清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求知导刊,2015
[2]秦艺书,付忠臣.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管窥[J].科技资讯,2015
大学辅导员范文3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 心理状态 心理素质
1.大学辅导员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大学辅导员,在高校中担任重要角色,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本职工作是否顺利完成。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会给学生传递比较大的负能量,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自身的长期发展。
2.大学辅导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2.1严重的焦虑的心理
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出现严重的焦虑心理,影响着工作效率。一些年轻的辅导员,顾虑现在经济情况和未来的经济支撑压力,难免出现很严重的焦虑。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很多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休息不好,容易疲劳,情绪容易变化。在一所高校,如果辅导员队伍里面出现过多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该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2.2有较强的自卑感
高校辅导员,虽然是在大学里面工作,表面上看来是比较体面的工作,但是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始终有着较强心理自卑感。因为高校人才比较多,不管教师学术队伍,还是学生队伍,到处都是优秀的人才。辅导员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圈子,由于个人的资质较浅,难免出现自卑心理。在面对一大堆学术强的教授老师们,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在面对学历高的博士学生,辅导员会感觉自己学历连学生不如,也会感觉到在学生面前没有信心。在面对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辅导员会觉得自己的职位是高校里面最低的,最一线的员工。
2.3容易抱怨、发牢骚
现在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中有过多抱怨和发牢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会抱怨工作压力大、事情多、工资低、住房条件差。甚至,个别辅导员抱怨学生难教有个性,难沟通。年轻的辅导员,还会抱怨领导管理不够人性。一些高校辅导员,经常在班会课堂上学生发牢骚,也有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微信、微博、QQ上进行发泄,这样的方式会误导学生,给学生传递负面情绪和能力,长期下去会把负能量在校园传开。
2.4辅导员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心理
很大部分辅导员,当初选择进高校,并不是喜欢辅导员工作,而是喜欢高校这个环境,想通过辅导员进行过渡到教师的岗位。可是由于高校的教师编制比较紧缺,真正能够从辅导岗位转成专业教师的屈指可数。个别高校出现辅导员“做了十年辅导员,还是辅导员”,感觉工作那么长时间,职位没有改变,职称没有多大变化。一些高校辅导员,当初进入学校的时候,由于学历问题不能转教师,想通过进修学历后转成教师,但是等到这批辅导员进修拿到高学历后,专业教师的编制已经饱满。因此,高校辅导员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心理。
2.5 高校辅导员容易出现职业疲倦
“职业倦怠症”是指人在工作的时候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这种职业病会降低工作的效率。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是对各个班级进行管理,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文件性工作。一些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有做学生的职业导师,甚至要担任学生宿舍管理员。对于一些辅导员,工作时间长了,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没有意义,每天上班就像机器人一样,久而久之出现职业疲倦,工作没有热情。有个别辅导员甚至与学校沟通的时候,出现不耐烦的情绪。领导交代的任务,效率低下,一拖再拖。
2.6 高校辅导员出现消极的态度
一些高校辅导员,对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作为辅导员,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学生的问题,要乐观坚强面对。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辅导员,对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总是闷闷不乐,消极对待。也有个别大学辅导员,由于私人生活的一些挫折,出现自我堕落的情况,这样的消极的态度,不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个别辅导员自身性格的问题,情绪总是出现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不愿意和人交往,自我评价比较低,长期这样容易出现抑郁症。
3 导致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原因
3.1辅导员个人原因
很多时候,辅导员的心理问题都是个人原因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人交际。工作中,总是喜欢独自做事,没有团队精神,遇到困惑和困难只能自己面对,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积累越多,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另外也有个别辅导员心态不好,凡事都是往不好的方面去想,容易出现消极态度。遇到一些收入待遇差距的问题,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对于私人的事情,不能很成熟理智处理好,私人情绪影响工作态度。
也有辅导员因为工作缺乏经验,对学生管理缺乏经验,年纪轻、工作阅历少、理论功底薄,科研能力差、心理准备不足是很多年轻辅导员存在的弱点。在实际工作中,繁琐的工作与自身的不足,导致自身在学生心中没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威信,影响工作的成效。
3.3高压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通常身兼多职,工作职责范围很广。通常一个辅导员,要负责几百个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几年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辅导员负责。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设、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工作,还要负责学校的一些奖罚执行、突发事件处理,一些高校的辅导员甚至有“招生任务”和“就业任务”,甚至要担任宿舍管理员,管理学生起居问题。一些高校辅导员,还要协助教授和教师准备各种材料,主要是一些繁杂的事情,包括复印教学资料、试卷等,甚至一些高校辅导员要帮教授充饭卡和充话费的事情。可以说,辅导员工作是24小时在线,一直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总得来说,千头万绪、琐事较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没有较高应变能力和处理事情能力,会造成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
3.3辅导员自尊和地位问题
一直以来,辅导员在大学里面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很多辅导员,没有得到学校领导领导的认可,在很多学校领导心中,辅导员只是处理繁杂事情的一线员工,认为辅导是没有技术含量和科研能力的职位。在教授和教师们心中,辅导员只是一个处理文件打杂的员工,是一个没有任何学术的职工。在学生心中,辅导员只是负责他们班级管理的人,没有当辅导员是老师,一些学生心里面根本看不起高校辅导员。另外,从社会公众眼中,高校主要教师和学生,没有听过辅导员这个角色,很多人不能理解辅导员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总得来说,辅导员的意义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3.4待遇和福利问题
这个是影响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因素。高校辅导员,仅仅靠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组成。另外,高校不是营利性企业,所以没有所谓的利润分红之类的。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没有科研工作,也没有什么课题经费补贴。其他福利方面,过节费和年终奖,辅导员也会比普通教授和教师都会低。所以待遇和福利,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是比较低的,这种状态会引起很多辅导员心理的不平衡。
高校编制,也是影响辅导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由于编制有限,对于很多辅导员用工都是采用合同制的形式,合同制的用工工资和待遇就更加低,采用合同管理,很不稳定。辅导员在高校工作多年,没有拿下编制,心理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5 科研和课题原因
现在高校的辅导员学历比较高,甚至出现很多博士辅导员。这批高学历辅导员,一方面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也想参与相关的科研和学术课题讨论,这样没有将多年的知识浪费。但是一些高校,科研项目和学术课题有限,很多教授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忙碌,不适合搞科研,所以都将他们排除在课题之外。这样对学术和科研感兴趣的辅导员,就感觉岗位很无味,久而久之,影响到高学历的辅导员的心理。
3.6高校制度、文化的影响
高校的制度也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状态,比如高校的《辅导员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个别高校对辅导员的规定比较多,条条框框的制度会个别年轻辅导员感到压抑。同时,高校的竞争机制和职称评审机制的不完善,让许多辅导员心理不舒服。辅导员办公条件不好,辅导员要处理大量的事情,条件跟不上会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进度,有些辅导员迫于条件不足要加班完成任务。高校制度和文化也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状态,一些高校制度过于严谨或者松散,对辅导员的管理太苛刻,长期下去辅导员会畏惧高校的苛刻制度。同时高校的文化也会影响到辅导员情绪,一些高校工作环境弥漫着浓厚的金钱色彩,让一些年轻的辅导员感觉很疲惫。
3.7 高校学生的素质
现在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高校的学生纪律比较松散,而且性格比较执拗,难于沟通。辅导员在处理相关的事情,会遇到一些学生不配合的现象。学生心理素质低,也会增加辅导员心理承受压力。个别学生感情生活的受挫心理较弱,这样会增加辅导员的焦虑和担忧。
4高校如何改善辅导员心理健康状态
4.1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很多学校,认为辅导员已经是成年人,不会存在所谓心理问题。恰是因为学校的忽视,才会让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坚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在制度上,可以完善辅导员心理咨询的问题,安排时间给辅导员做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发现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争取在早期的时候解决。另外,作为高校领导,要多点关心辅导员,经常问候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心情,乐于倾听辅导员的心声,收集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辅导员,领导更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多点包容他们身上的不足。
4.2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
辅导员工作比较繁杂,事情比较多,没有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会影响到做事的效率。因此,学校应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比如尽量给辅导员配备手提电脑,办公室要配有打印机、传真机。在人员方面,尽量给每位辅导员配备一位助理,协助辅导员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工作轻松了,心理状况自然变好。对于在学校住宿的辅导员,提供优越的住宿环境,让辅导员住的舒服,生活质量提高了,身心健康指数自然也上升了。
4.3提高辅导员的待遇与福利水平
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和福利水平。除了在基本工资上提高待遇外,还要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奖金。比如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度奖金,通过物质上的鼓励,让辅导员的工作幸福指数上升,心理健康指数也会上升。设置有挑战的工资结构,让辅导员有激情去争取,这样可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4.4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个别辅导员感觉在岗位上没有得到进步及学到重要的东西。因此高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邀请一些优秀专家和优秀辅导员召开讲座,分享做学生工作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让年轻的辅导员学习到更多的学习管理经验。给辅导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比如学历进修报销学费,技能进修报销费用,鼓励辅导员不断进修、不断学习,增加工作的满足感觉。
4.5完善辅导员的晋升机制和职称制度
要改善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还要完善辅导员的晋升机制和职称制度。学校应该给辅导员提供各种晋升的道路,行政方向、教学方向等,让辅导员努力工作,大胆去竞争。避免一辈子当辅导员的情况,让辅导员感觉到高校舞台也很大。同时要完善职称制度,职称是一个辅导员进步的标签。高校要为辅导员提供评职称的机会,比如辅导员参评助教、讲师等,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让辅导员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
4.6组织辅导员外出旅游和活动
为了丰富员工的活动生活,放松辅导员的心情,高校可以组织辅导员外出旅游和活动。旅游,可以让辅导员得到放松和休息,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户外拓展的活动,锻炼辅导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辅导员的坚强的心智。
结束语
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状态变化较快,作为高校除了要重视,更要发现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同时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去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让辅导员有健康的心理,最后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冠森,王燕.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2(06)
[2]张加亮.对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12(08)
大学辅导员范文4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建构
优秀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开展通常都很有效果,在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培养、学习动机强化、人际关系调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特点与以往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存在问题,压力越来越大。
一、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现状
大学德育开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提升其心理素质。德育工作会影响学生的精神活动和行为,因此,必须在开展时遵循人的心理行为发展规律,运用社会心理学。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其思想和认知问题产生的,又通过思想体现出来,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规律,就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所以德育工作和社会心理学是难以分开的[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外在原因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不遵守课堂秩序,吸烟喝酒、网瘾严重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且很多学生缺乏集体荣辱观,劳动积极性差,不能够吃苦耐劳,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比较差。虽然有校纪校规的约束,辅导员也开展了德育工作,但效果不是很好。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情绪普遍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和大学的学习环境有关。
二、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建构
(一)树立发展意识。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借助媒体大力宣传辅导员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将这一项目在全校全体辅导员工作中推广实施,通过具体实施,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也可以组织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比如学生党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提高大学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提升大学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制度创新。大学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开展会受到其身份、专业、工龄、职务、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其工作业绩一般都是依靠日常事务的外延扩张。如果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太过琐碎,都是些重复性临时性的工作,辅导员就容易缺乏工作创新开展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树立一种战略性思维,结合学校的教育事业进行问题的观察和处理,推动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制度创新,保障辅导员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和统筹,推动辅导员工作业绩的内涵发展[2]。高校还要重视互联网环境的运用,加强大学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将全媒体、大数据、即时通讯等技术运用进来,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到培训、考核和激励中,增强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大学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三)构建交流平台。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构建工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按照辅导员的具体工作情况组建本科一到四年级的德育工作组,各个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主管学生的德育工作。在不同年级工作组间可以开展定期的交流机制,针对学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小组研讨和调查研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相互间的经验交流创新实际工作开展的实践做法和经验,通过相关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高校要组织成立辅导员工作发展小组,进行辅导员的职业兴趣探索、专业能力和志趣发展进行培养,并开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国防教育等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互动、体验式等不同的德育工作,并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并了解相关课题研究活动,这样就可以增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并提高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效果,有利于实现德育工作开展的目的[3]。比如在德育工作开展中,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集体学习、集体备课等活动,提升每个小组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力。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立辅导员德育创新工作室,以德育工作开展较好的辅导员为模范,根据其突出的创新性成果设立辅导员德育创新工作室,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大学辅导员要注重工作室集聚作用的发挥,将人才队伍和科学研究统一起来,通过德育工作开展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实现大学辅导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和示范带动的发展,推进大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可以保证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大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中,大学辅导员要运用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展这一工作,积极建设大学辅导员德育队伍,培养个性良好、品格优秀、具有进取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大学生,创新高校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和平台构建,推动大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时俱进的加强大学生德育管理,提高大学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舒雯.基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206-207.
[2]吕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建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8-9.
大学辅导员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工作对策
经过高考的洗礼,广大学子抱着对“象牙塔”的憧憬与渴望,来到这期盼已久而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让很多第一次离开亲人的新生们感到茫然。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大一刚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再加上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还有边远山区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崭新的环境。
2.自理能力差,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有的在家里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高中时期,虽然部分学生也寄宿在学校,但是家长们会经常性的去学校问寒问暖,学生也经常回家享受“皇帝”或“公主”般的待遇。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自己去想办法,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3.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讲授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资料,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熟练的基本技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方式转变,部分大一新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往往表现为课前不知如何下手,课后无所适从,毫无头绪。这一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高中时优秀的学生,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4.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金榜题名”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秉烛夜读、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往往有一种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有些同学就此止步不前。根据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十年寒窗苦读太辛苦了,现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就像断了弦的发条无论如何也绷紧不起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突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二、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档案。阅读学生的档档一定要认真、仔细,最好是把他们的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家乡、家人等情况也一一记录下来,便于分班,便于分配宿舍,也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要做到“三个第一”。(1)要见好“第一”面。报道的第一天,应该是学生最难忘的一天,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件事,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辅导员的第一印象,更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学生第一面,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特别注意,要争取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报到当天,辅导员第一面就能叫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能关切地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这样的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就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唯一亲人。总之,辅导员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2)要“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和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同事也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加信任。(3)要开好“第一次”级队会。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辅导员集全体新生召开第一次级队会。这是辅导员和学生最正式的第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级队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切记不要一味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反感,要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
3.做好军训期间的安抚工作。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通过军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磨炼他们意志。但是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90后”来说,军训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军训中退缩者不在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让他们坚持军训。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直接关系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工作。班委会的成功与否在于班干部的选拔,辅导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重要班干部如班长和团支书可以根据辅导员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任命,其余班委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5.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1)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则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贫困不是自己的累赘,不是低人一等的条件,相反要让他们摆脱这种阴影,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就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生活费了来找我,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是我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努力上进。(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中摸底,掌握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等学生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总之,新生工作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全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大学辅导员范文6
—中国矿业大学十佳辅导员徐彤彤事迹材料
一、胸怀理想,渡生以真诚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众生也无力,怀揣理想的她认为,真诚是体察内心有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三载春秋,她先后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97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等十余次培训,完成80学时课程教学、思政类论文六篇,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考取国家三级职业指导师证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第四届、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自我要求的力量助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己立立人,为学生摆渡青春的同时摆渡自己。"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937天,在这937天的每一天里,我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渡学生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就在前几日准备十佳辅导员答辩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为师者自我完善方能育生使人明善。"眼前的她一脸明朗微笑,像窗外的冬日阳光般温暖。"真心待学生,真情暖学生"是她的工作理念,为鼓励学生三走,去年冬天她坚持每天带领一个专业学生围绕学校慢跑一圈;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专业分流后经过几次调研、座谈,她按照专业重新进行宿舍分配;为做好学生人生导师,她工作再忙也要与学生谈话,对重点关注对象、新发展党员等需要持续关注或者重点引导的学生,更是经常谈话引导,深度谈话学生超过300人。
二、坚持信仰,育生使明善
提到自己最大的优点,徐彤彤笑言:"那必须是坚持每日自省。"她非常重视对学生善的指引,帮助学生明善、向善。在学生时代,徐彤彤曾是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并作为江苏省学联唯一学生代表参加第五届中日韩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她心中,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最深刻的关怀,她坦言自己是一个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和淑世精神的人,学生时代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和在外出访的学思行悟让她对指引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她也努力把自己的感悟春风化雨、引领更多青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育祖国之希望、民族之未来的灵魂工程师,我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学生带来或深或浅的影响和改变,而这点点滴滴的影响和改变就汇聚成了我们国家的改变和进步,在我心中,国家命运即是我们光荣的职业担当。"几句话道出了一个85后辅导员心中最深刻的关怀,在担任学院团委书记期间,她通过"青马工程"扎实做好学生骨干、团干培养工作,注重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最青春最美团"活力提升工程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青春"等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负责宣传工作期间,她既重视通过"精英管理"等平台讲好管院故事,又注重技能培训和新闻宣传,凝聚好管院精神,用独到的宣传人视角做好学院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