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争本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争本能范文1
关键词:香格里拉本底站;能见度;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2903
1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导致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低能见度的出现更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各种危害,常常是造成陆、海、空交通和飞机起大事故的重要原因,成为公众和环保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环境大气中能见度的降低通常是由大气中颗粒物、水滴和污染气体的增加引起的,有关研究也表明,水汽、雾滴本身会增强光的吸收和散射,因而会对大气能见度降低有贡献。 能见度是指示某些天气现象(如雾、霾、烟、轻雾、沙尘暴等)及大气洁净度的重要指标。
在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对大气水平能见度的测量,可以为控制区域性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及来源提供科学依据。
2资料和方法
2.1采样环境
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8.01°N,99.44°E, 海拔3580 m)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城正北30km处,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地处于西南暖湿气流背风坡,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干湿季分明。干季,当年11月至翌年4月,由于受强劲的南支干暖西风气流控制,辐射降温剧烈,晴天多,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40%。湿季5~10月,因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和高原波动的影响,其降雨量占全年的40%~90%,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主导风向多为南风或西南风,年平均风速1.9m/s,年平均气温5.2 ℃,年降水量614mm。气候特征属于季风气候区,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交汇处。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建成于2009年,该站周围5km范围内无村庄和工厂等明显污染物排放,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的成员站。
2.2观测方法
自2007年7月起,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大气水平能见度的连续观测。观测仪器采用Vaisala公司生产的FD12型能见度仪,是一种前散射测量仪器。该仪器通过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来测量气象能见度,其每次测量的周期是15s,是目前中国气象局沙尘暴站网普遍采用的一种能够进行全自动观测的能见度仪测量仪器。自观测以来,仪器运行稳定,数据获取率较好。
2.3数据处理
资料数据采集按默认频率15s,利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基于稳健局部回归筛选。首先,人工剔除由于系统故障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明显的不合理数据,然后计算并做好数据剔除,直至剩余数与均值差异全部小于合理差值为止,剩余的数据即为本底数据。 本底数据被认为排除了局地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具有已基本混合均匀的大气组成特征,从而能更好地代表区域平均大气能见度状况。
3结果和讨论
2011年数据中有1997280条有效数据,数据有效率达到96%。通过人工筛选并留用数据958694条,占观测数据的48%。本文分析是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计算小时平均,按四季及日、月、年为单位绘制图像,获得数据能够反映本底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
3.1香格里拉地区大气能见度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
3.1.1日变化和季变化
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1年日变化能见度显著(图1),不同季节表现出基本相似的规律,但又有所不同。就日变化而言,春秋两季基本和全年平均变化相同,夏季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峰、谷变化曲线,6~7时左右能见度最低,过后能见度开始持续增大,至17~19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逐渐降低。冬季能见度是在11~12时处于低谷,其余时间能见度都比这一时刻高。晚间的20~24时、0~5时可见度属于高清时间段。能见度的这种日变化反映了近地层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较为稳定,边界层中常有逆温层存在,抑制了空气中粒子的向上扩散,而早晨因炊事、交通等人类活动较为集中,造成大气污染源排放量增大,加剧了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另外夜间至清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风速小,容易生雾,这些都导致了夜间和清晨能见度较低。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加强,空气相对湿度减小,逆温层逐渐被抬升而消失,大气垂直交换加强,而午后动量下传,地面风速通常是一天之中最大的时段,空气中污染物容易扩散,因此午后的大气能见度通常是最好的时段。
各个季节出现峰值的时间基本一致,但出现谷值的时间有所差别,春、秋及全年的最小值出现在7时左右,而夏季的最小值为6时左右,冬季最小值出现在12时左右。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大。能见度冬季最高,秋季次之,然后是春季,夏季最低(图2),分别为43.5,41.6,39.8,34.5。香格里拉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海拔3580m,高原气候夏季温度高,大气活动旺盛,降水大,常出现轻雾现象,对能见度造成一定影响。而冬季气候以干燥晴朗的天气为主,所以冬季能见度平均值最高。
3.1.2月变化
香格里拉2011年能见度月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从月份上看,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11、12月份,为45.29km、46.32km,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为27.37 km。
3.2香格里拉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频率分布
以香格里拉本底站2011年能见度小时数据为基础,统计年、春和采暖期不同浓度区间(以2.0km为间隔)出现的天数,并除以总天数来反映2011年能见度分布情况,得到香格里拉2011年能见度的平均频率分布数据(图4),香格里拉本底站2011年最大能见度在49km左右,占全年比例很大,达到16.4%,其次集中在图32011年月变化趋势图4香格里拉本底站2011年能见度频率分布39~47km范围内,占全年的47.7%,1~35km,占全年的36.0%。
3.3观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3.3.1 地面风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对观测期间不同季节小时风向(水平风)平均对应的风速及浓度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算术平均求解出来,得到16风向对应的杂质气体风速及浓度载荷情况。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四季16风向大气中各杂质气体的浓度载荷和地面风速分布的趋势相类似,四季杂质气体的浓度随着地面风速的增大而降低。在冬春季节,本站杂质气体的浓度变化的决定因素可能是地面风,这是因为此时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减弱的缘故。西南方向来向地面风能够明显降低本站杂质气体的四季浓度,在夏秋季节,本站杂质气体的浓度变化更加受到地面风的显著影响。而该扇区也具有较大的平均风速,说明近地面源及地面风综合控制着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的能见度。
3.3.2 气团传输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研究四季每小时对应的气团等熵后向轨迹,以对不同季节气团传输对本站杂质气体观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在进行72h后向轨迹聚类并对各簇内轨迹对应杂质气体小时浓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运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将其和NCEP/NCAR气象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西南方向是该站四季主要气团的来源方向,该站杂质气体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是夏季气团传输,而是在春、夏、秋来自缅甸、印度方向的气团的影响下降低。由于该站驻地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在冬季时排放减少,因此导致气团传输决定着该站杂质气体的浓度。
4结论
(1)由于季节不同,日变化最明显的是夏季,其次为冬季。而春秋两季日变化特征基本和年平均特征相同,呈现峰、谷变化曲线,夏季早晨(5~7时)可见度为20km,属于一天中可见度最低时间段,但17~19时可见度为40km,夏季可见度日变化幅度最大。不同季节的同一时间段,可见度也有差别,例如冬季和夏季就相差20km。
(2)月变化特征与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不同,大部分城市是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最高。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则是春天的2月,冬季的11月、12月最高,秋季的8月可见度最低。
(3)香格里拉能见度频率分布特征很有规律,香格里拉本底站2011年最大能见度在49km左右,可见度在39km之外的占全年比例最大,达到64%。
(4)地面风和气团传输对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能见度的观测结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需要做好有针对性的计算分析。
总之,香格里拉大气能见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能见度最低为25km左右,冬季能见度最高为49km左右;一日之中,夏季日变化明显,早晨最低,午后最高。通过全年频率分布显示,香格里拉大气能见度质量良好。
参考文献:
[1]段玉森,束炯,张弛,等.上海市大气能见度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4):460~464.
[2]郑小波,王雪峰,罗宇翔. 云贵高原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和消光因素变化趋势及原因[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14~319.
[3] Nam-jun Baik,Yong Pyo Kim,Kil Choo Moo.Visibility Study in Seoul,1993[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6,30:2319~2328.
[4]刘爱霞,韩素琴,蔡子颖. 天津地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1847~1850.
[5]王淑英,张小玲,徐晓峰.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J].气象科技,2003,31(2).
战争本能范文2
关键词:电力行业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发展能力 实证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091-02
一、引言
我国电力行业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面临资金需求增加而电力投资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减弱的困境,为此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纷纷负债融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而财务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极高的资产负债率下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沪深两市A股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资本结构及发展能力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资本结构与发展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是否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以期从实证的视角规范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促使其较为理性地筹集企业所需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考虑到上市公司成熟性、数据完备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可比性,本文以2004年12月31日之前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49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这49家公司2005年到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巨潮资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网站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2.变量设计。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资本结构整体水平、负债期限结构和股权结构三方面来全面考察资本结构与公司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类,其中解释变量为反映资本结构的相关指标;被解释变量为在公司发展能力原始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控制变量是为了控制其他特征对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各研究变量的指标选取参见表1。
3.实证模型的构建。本文对2005-2010年294个混合样本数据资料,以资本结构指标为自变量,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为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区分三种情况进行研究,即对样本总体,以及分别按照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进行分组后的分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GROWTH=β0+β1ALR+β2DMS+β3CR1+β4DSR+β5GYG
+β6LTG+β7ROE+ε 其中,β0是截距,βi(i=1,2,3,4,5,6,7)是回归系数,ε是残差项。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以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05-2010年294个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资产负债率偏高,2005-2010年平均为59.03%,且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资产负债率偏高是整个行业以债权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长期累积的结果,不仅蕴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且还会影响到再融资的能力,制约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从债权的内部期限结构来看,债务期限结构指标基本呈现提升的趋势,但仍处于不断调整中。股权内部结构方面,从股权集中度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六年中变化不大,衡量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数量的股权制衡度指标均值较小且持股比例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显然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约束有限。从股权构成来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进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限制流通的国有股比例逐年降低,而流通股比例逐年提高。
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在2008年之前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资本积累率出现了7.12%的负增长,2008年总资产增长率降为6.01%。反映企业稳步发展趋势的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在2008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与上述三个指标形成对比的是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指标在2008年之前就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迅速扩大总资产规模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资产的生产能力。总体来看,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实证结果及分析(1)全部样本资本结构对发展能力的影响。根据样本公司的数据,应用回归模型全部进入法,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2。回归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作为解释变量在全部样本公司的回归方程中其系数为0.005,且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整体水平与公司发展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不同资产负债率下资本结构对发展能力的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高低会影响到其发展能力,并且资本结构达到一定的程度对发展能力的影响会产生质的变化,故以80%的资产负债率为标准将样本划分为两组:资产负债率小于等于80%的样本公司和资产负债率大于80%的样本公司,对两组样本将其各变量数据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采用全部进入法,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3。
回归结果表明:当公司资产负债率小于等于80%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发展能力正相关,系数为0.004,达到了5%显著性水平;当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80%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发展能力相关系数为-0.008,但没有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资产负债率对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存在一个质的界限,当资产负债率低于这个界限时,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发展能力越强;当资产负债率超过这个界限后,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发展能力越差,由于实证检验资产负债率>80%的样本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导致公司发展能力发生质的变化的资产负债率界限仍需继续探讨。(3)不同经营业绩下资本结构对发展能力的影响。资本结构对其发展能力的影响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经营业绩状况的指标,以0为标准将样本划分为两组: 净资产收益率大于0(经营业绩良好)的样本公司和净资产收益率小于等于0(经营业绩较差)的样本公司,对两组样本将各变量数据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全部进入法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4。
回归结果表明:当净资产收益率大于零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发展能力正相关,系数为0.007,即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当净资产收益率小于等于零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发展能力负相关,系数为-0.003,但没有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即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在对其资本结构及发展能力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资本结构与发展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不同资本结构状况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影响时不同的。因此,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资本结构以提升发展能力: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内源融资;优化股权结构,推进股权融资多元化;探索债权融资方式,加快债权融资多样化等。
[本文是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2010GXQ5D321);山西省软科学资助项目(2012041071-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2)
2.李向辉.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3.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战争本能范文3
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亨利・弗莱明;死亡;心理变化;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48-02
引言
《红色英勇勋章》,出版于1895年,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1]。它讲述一个叫作亨利・弗莱明的男士兵的故事,他幻想着战争的荣耀而参军,而事实上,他的心里每天都充满着恐惧,甚至想要逃离战场。由于担心被嘲笑,他时刻渴望着在战争中受伤一次来证明他的勇气。终有一天他受伤了,但却与他勇敢地行动毫无关系。他返回到战场,却与死亡愤怒的抗争着。小说的结尾以亨利的宣言结束,预示着他从对战争及死亡的恐惧心理终于成长为一个充满勇气的真正的男人。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剖析着对战争、友情、勇气和生命的不断挣扎与反复审视。这部小说更关注心理状态而不是战争的暴力。斯蒂芬?克莱恩通过描写亨利的成长来刻画他对死亡的恐惧,在克服死亡恐惧的征程中,他经历了显现“本我”,体验“自我”,升华“超我”,一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式的心路历程最终发现生存的希望与价值。
一、从人格结构理论视阈解读《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
1.参战前对死亡的无意识心理
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亡。在弗洛伊德的视角中,无意识是由死亡的直觉控制,而被控制的人又有一种无意识的冲动去无限的接近死亡。但是,在亨利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对死亡的认识,有的只是尽早逃离战场返回家中的美好幻想。亨利天真地相信兼具勇气、荣誉与死亡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杀戮,使他想要成为英雄的幻想破灭了。他怀揣这英雄梦参军,没想到,等待着他的却是战争、杀戮和死亡。
参战前的亨利,就是“本我”的体现。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2]。主人公在潜意识中是存在对真正英雄的美好幻想的,他想不顾一切的用勇气实现这个美梦,可是,当他真实地踏上战场时,他才意识到,战争最终带来的只有血腥、杀戮,甚至死亡。在惊醒的那一刻,他不再想着英雄这种虚名,他只知道他要远离死亡,他要逃离。对生的渴望已经让他脱离了“本我”的状态,渐渐走向“自我”。
2.参战中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心理
当亨利一旦决定离开家奔赴战场时,他早晚都要经历生与死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他体味到了死亡的威胁和生存的本能。战场上的死亡对亨利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当军队行进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他们遇到了一个死去士兵的尸体。那具尸体双眼紧紧的凝视着天空,身上穿着一套破旧的黄绿色军装……”[3]他甚至在心中隐隐的期待可以走近去看一看那具尸体。起初,他对死亡毫不畏惧而是充满好奇,但是很快地,他害怕到不行因为死亡已经超越了他的想象。而当他真正走近了尸体,他渐渐地开始思考,死亡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亨利预感着,他就要死亡,他就要进入一个他不曾真正了解的世界。他认为,死亡是对现实种种不满的最佳逃离方式。但是随着离死亡越来越近,战场上到处是“如簇丛一般”林立的士兵们的尸体,死亡的逼近扰乱了亨利原本平静的心。因此,他的求生本能越来越强烈。就连亨利的同僚们也是这样。当他们打斗的时候,他们尽量使用树枝和石头来保护自己以此避免血腥和死亡。
此时的亨利,正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自我”的再现。自我是指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4]。当亨利经历过活生生的战争,目睹了朋友的死亡,生存的本能被彻底的激发出来了。现实的环境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生存的本能让他选择了逃避,但是清醒的“自我”又在时刻告诫他正在逐步走入“超我”。
3.参战后直面死亡的抗争心理
在返回战场的路上,亨利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吉姆的死亡全过程。死亡离他超乎寻常地近,吉姆开始变得惊慌失措,他仓皇地逃离,穿过一片片的草地。亨利看到,“吉姆脸上的表情在暗示他,他终于找到的他苦苦追寻的地方。”死亡的表情是如此的可怕。
这次可怕的经历迫使着亨利的幻想向现实妥协。他为自己逃离战场的胆小懦弱而深感羞愧。他曾把受伤的战士们视为英雄,现在却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死亡。他曾渴望通过一个伤口证明自己的勇敢,现在却越来越惧怕受伤和死亡。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加之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深深折磨着亨利。终于他无法忍受决定起身反抗。
死亡,这一战争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亨利从起初的无意识,到恐惧,再到逃避,最后终于敢于直面死亡,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亨利在战场上像一只小野猫一样,长官却总是命令他要像“赶骡人”一样。他决定要以死给长官无声的还击和报复。亨利坚信,他的死一定可以影响到长官,他的尸体一定会给粗鲁的长官带去深深的自责。因此,当亨利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时,同时也学会了摆脱自己对世界的偏见。他变得客观冷静,开始渐渐地放逐自己。“然而,他鼓起力量逐渐把罪搁置在远处。最终,他的视野似乎开拓了一些新的生存方式。他发现,他现在可以坦然地回顾他曾经的夸大其词并看到他们真正的所在。当他偶然发现他现在十分鄙视它们,他心里很高兴。”[4]
此时的亨利,已经真正走入“超我”的境界。超我,是指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亨利最后认识到,“只有真正接触过死亡的人才会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和价值。”[4]经过了种种经历,他终于走向成熟的心理状态。他充分的了解到,他不必逃离战场来保护自己,更不需要“一枚红色的英勇勋章”来证明自己。在触碰过真正的死亡之后,亨利开始了一段新的,成熟的生命旅程。
二、探究引起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的根源
要解读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种弗洛伊德的原始自我防御机制,叫作反向形成。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自我之间,自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2]。反向形成可以在小说中一些包含动物的隐喻描述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当亨利和军队同僚们成功的加入一场战斗中,他们就被比作像“拼死的小鸡”一般;当亨利冲向敌人的旗帜时,就像“一匹失控的马驹”一样[5]。这些动物喻的想象显示了亨利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大自然中的动物们的唯一目标就是生存下去。这些士兵们也一样。他明明那样害怕战争,惧怕死亡,但是为了活下来就不得不与所谓的敌人厮杀,造就了更多的死亡。
通过解析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的起因,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本我象征着亨利在参战前对死亡的无意识心理,自我与主人公参战中对死亡的恐惧及逃避心理状态不谋而合,超我是主人公在参战后直面死亡并与之抗争的真实写照。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的道德与理想、世界观与人生观得到了一次崭新的蜕变与升华。而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凭借着战争这一历史背景,经历着对死亡的种种心理变化,最终走向成熟从而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视阈解读了《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其实,在《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中,作者克莱恩一直把亨利昵称为“年轻人”。克莱恩把战争比作一场“实验”,而“年轻人”只不过是这场实验中的领军人物而已。他把主人公放到战争这个大背景下,为得是去透视人类内心最原始的情感并试图讲授有关生命的真谛。对亨利来说,这场战争中的最主要的战场就在亨利的心中,这场战争的敌人就是他对死亡的恐惧,接近死亡让他更迅速地成长起来。作者想告诉我们,尽管死亡是我们生存下去的一个心理障碍,但是如果我们以客观冷静成熟地视角去审视它,我们终会找到生存下去的新源泉和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斯托尔・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M].黄建人,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战争本能范文4
1、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2、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3、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4、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7、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8、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9、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10、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12、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3、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14、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15、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16、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17、战争也爱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20、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2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3、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24、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25、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26、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7、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28、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9、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0、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31、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32、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33、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34、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35、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7、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38、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39、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40、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4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4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43、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44、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战争本能范文5
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是情景。
照片上,一个小孩面对着废墟,嚎啕大哭,断裂的天桥,坍塌的房屋,满地的残砖破瓦……。原本是一片繁华的漂亮的景象,瞬间化为乌有。刚刚还偎依在妈妈怀里撒娇的他,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了。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阵阵炮火轰鸣,炸毁了他美丽的童年。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他无助地、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哭泣。他为什么哭呢?
当时他可能正高高兴兴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他百天的生日。突然,飞机轰鸣,紧接着便是房屋坍塌,正好他的家也被炸了。当时幼小的他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抓紧爸爸、妈妈的手。可是,他怎么会想到,刚刚还牵着爸爸、妈妈的手,现在却看不见他们了。不知道他们去了何去。
战争本能范文6
送来疲惫的早晨
朝阳伏在山峰
愈显深沉
教堂的钟声
打破香甜的梦
黑暗在人间蒸腾
人们的眼神
充满仇恨
战争
人类的本能
并不神圣
战场的沙尘
锋利的刀刃
只能让人残忍
而失去纯真
灵魂飞升
肉体失去水分
渐渐变冷
你永远不能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