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月流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月流火范文1
七月流火,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随意拉上的窗帘缝隙,映在玻璃茶几上,星星点点,尽显斑驳.无言闭目小憩,任心在记忆中游走.
倾我红尘三千念,来如飞花散似烟.细数往昔,额头青丝依旧,窗外树叶还青,可走在街角的自己,却再也碰不到穿着白T恤的你。这世间有什么会是永垂不朽的呢 ?时光会老,我们会散。快要一年了,想起你,想起那些鲜活的曾经,还是会无端觉得周围的空气很压抑。
我的知音啊,很想你!
多想像张爱玲书中说的那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眼角又有泪溢出,知音啊,我们活着的人这般的痛彻心扉,不知九泉之上的你会否有感应?
说好做个对酒当歌,不理世界说我是何的洒脱女子。可你无言别去,我等知己红颜,纵是焚尽相思,此生已无相会之期。
那时候的你,等不到窗外的天际蔚蓝,等不到隔年的春暖花开,等不到心心念念女子的娇俏笑靥。可亲爱的知音,即便你早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却仍是你,存在于这人世间的关联。
我相信宿命,相信这世间万物都有轮回。你就像一只从漠北飞来的孤雁,纵然飞偏离了回家的轨迹,可冥冥之中自有牵引。
我们的模样还年轻,可我们的心已经沧桑。
我们有着来生再续的未了情结,想你时,你的一颦一笑会存于脑海,尽在心田。
你一身傲骨风华无双,我等与君相识于诗词歌赋,相知于网络阡陌。多少日夜,驰骋于清词丽句,易安东坡。君子爱才,你我亦然。彼此惺惺相惜,若流水兰舟,琴瑟和鸣。
我知,你已如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碌碌红尘,谁也摆脱不了这聚散离合的悲哀。空予我风情万千,却守不住知己蓝颜。
七月流火范文2
暖阳是刺眼的余温,天边泛起花海夕阳,荡漾、流浪。轻响着的知了在哪棵树上纳凉,烦乱了花草摇晃,蟋蟀轻跳。大地上的芦苇,它们都老了吧?空气里洋溢着百般甜腻的情愫,沉淀在每一片灯红酒绿的夜幕中。
无关七月。古老的灼热的太阳流出混沌的泪水,热气腾腾地落在大地上。苍凉。只剩下慌忙。蝙蝠捉弄了灯光,旁边的草垛时不时发出静静地声响。
七月彻底结束的时候,黄昏里天边朵朵绯红艳丽的云朵开始向茫远的苍穹之更深处蔓延,淡红色的温暖夕阳从透明的玻璃里层层穿梭过去,记忆在长满向日葵的山坡上疯狂地滋长,却又隐隐迅速地消散干净,残留下梧桐粗壮苍老的旧树干。灼伤的苍白纤细的手指如风中颤抖的淡淡地粟色的梦,残骸满地。
后来,日子一样平淡。只是白昼开始小气,逐渐缩短了与我们的分享。浓烈香氛夏花依旧盛放,像睡着地河水一样静谧。此夜无风。
七月流火范文3
关键词:长期进修留学生 阅读课课堂活动 需求分析
阅读是一项涉及面广并且很复杂的技能,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际具有极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显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巩固语法知识、扩大和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张树昌、杨俊萱,1985:79-84)。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如何设计,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长期进修留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长期进修留学生,包含初、中、高不同等级,学生来源包括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问卷对调查对象设置了水平、地区和性别三个维度,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入与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不具有显著差异的维度不在文中提供数据说明。
3 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过程在上课时间完成。需求分析问卷分别发放266份,回收2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9%。
二、数据分析
1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
(1)排列第一位的项目选择
表1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2.09,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是最好的选择。
表二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8.16,df=8,p
表3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比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级学生对A项和B项的选择比率远高于其他项,中级学生的选择比率在A(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和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之间,并且比率比较分散;而高级学生则是在五项(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选择中更趋于平均。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0.54,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排列第二位的项目选择
表4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诜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10.57,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考察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384,df=8,p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11,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1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在为阅读课制作需求问卷之前,对担任阅读课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在阅读课上经常出现的课堂活动: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
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在阅读课上对A项内容最为偏爱。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汇与语法知识是阅读理解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孙晓明(2003:35-39)总结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第二语言阅读是语言的问题,而非阅读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极为重视,成为对阅读课的第一需求。因此,阅读课教师应该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环节予以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讲解过多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对老师过分依赖的严重后果,使教学陷入单方输入、被动接受的静态模式,语言学习的目的难以达到。那么,阅读课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阅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阅读课教师在讲解环节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互动”,应该对讲解环节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双边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D项成为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第二大需求。此项数据表明留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事实上,课外阅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仅能使读者巩固语法,增强语感,促进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整 体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创造词汇习得的绝好语境。让学习者有机会沉浸在目的语的大量输入中。弥补课堂教学阅读量不足的缺陷,使词汇量实现增长(刘畅,2002:2)。但遗憾的是,目前可供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少,这也给阅读教师提出很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界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编写适合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在这方面,我国英语教学界的经验值得借鉴。
除此以外,在此项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水平维度上存在差异。初级学生比较需要A项和B项:中级学生对A、B、c和D项都比较需要;而高级学生则对五项都比较需要。结果显示,除了所有调查对象共同需要的A项以外,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对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需求呈现出逐级增多的态势。而且,初级学生更关注阅读课堂的交际性,中高级学生除了关注交际性以外,在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 启示
首先,我们认为第二语言教学阅读课堂中的交际性活动应该引起阅读教师的充分重视。我们同意李世之(1997:78-81)的看法:“阅读,最终目的是理解。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解,而是语言能力的形成。”多种课堂活动的配合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必要的。交际性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朱益华、肖仕琼,2006:93)。阅读课堂上的交际性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习者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在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生围绕阅读材料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阅读是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实质上,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阅读材料对于学习者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王晓平、胡娇,2006:63)。
其次,中高级学习者在此项需求中,表现出了对阅读学习策略的重视。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中高级学习者认为阅读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阅读的熟练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熟练的读者对词的再认是迅速而自动化的,很少发生阻断,能使词的意义很快用于更高水平的加工(何涛,2002:21)。吴勇毅(2007:42)的研究也指出成功的汉语学习者会有效地应用认知学习策略,他们会课后阅读汉语读物,用汉语思维,避免使用母语等,而且水平越高的学生用起来越是得心应手,而水平越低的学生越难使用,甚至无法使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相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中高级学习者会对增大课内外的阅读量有特别的需求。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证明为了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仅仅投入适量的学习的效果不如过度的学习,即所谓的“过度学习效应”。当然,“过度”也有极限,据实验证明,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要达到“过度学习”就必须有足够的学习材料,且必须保证一定的复现率(高小亚,2006:16)。在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随着阅读文本难度的增加,到了中高级,对语篇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对于理解读物也至关重要。因为“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丁毅伟,2004:17-18)。而所有这些条件都要以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为基础。大量的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我们认为,留学生对更广泛阅读的需求,也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关,这也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教材的时代性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阅读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互动的方式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的语言交际活动。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汉语阅读教学提供依据。近些年,随着国外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毅伟.第二语言阅读认知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高小亚.生词与课文的关联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3]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一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生词童统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4]李世之.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7,(1).
[5]刘畅.论课外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6]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知识与阅读能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王晓平,胡娇.提高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国外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江西教育科研.2006,(2).
[8]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入学习策略.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2007.
七月流火范文4
1、七月的盛夏,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毫不留情的烤着大地上的一切。大地被晒得发焦发烫,地面上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使人透不过气来。连天上的云彩也受不了了,悄悄地躲了起来。
2、夏闰秋候早,七月骚。
3、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4、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5、七月的济南,炎热而沉闷,一丝风吹来,让人感受不到半点清凉。
6、七月流火,沉闷寂寂。
7、济南的七月,骄阳似火,挥汗如雨。今年的七月,温度到了38度,桑拿天气,很不舒服。
8、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
9、那年流火的七月,我高考落榜。
10、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1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3、恶语伤人七月寒 。
1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15、七月在盛夏的召唤中终于姗姗而来,似乎有些黯然,仿佛沉在水底沾着湿漉漉的水气,又似沉在大山里,鸟儿们飞来飞去依然衔不走所有的沉闷。所有的日子如同枝枝嫩条,衔走一枝,还有另一枝,日子就在鸟儿们衔来衔去不知疲倦地飞行中缓缓流逝。
16、六月食郁及,七月烹葵及菽。
1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18、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1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七月流火范文5
这八个成语是: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竞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熟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第之私(床第,是个迷人双限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第(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第”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管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入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入。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七月流火范文6
木槿花的一缕幽香
带来了七月
这流火似的年华
南风
东南风
有我的许多回忆
曾经爱赤着脚踩卵石
曾经爱奔跑着捉蜻蜓
还有~
依偎在外婆怀里
在葡萄架下
听牛郎织女在切切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