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期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期货范文1
不过,雨中的农产品市场却异常火爆,正上演一轮逆势上扬行情。跟踪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的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在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6月7日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10个交易日涨幅超过8%。
来自国际天气机构预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强度正逐步减弱,拉尼娜现象正在袭来。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当下更值得关注天气现象的原因,因为它对大豆、白糖等农产品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肆虐
最近一次强降雨过程发生在5月31日至6月3日。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信息,期间,重庆、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被大雨覆盖,最大点降水量为湖北咸宁葵山的2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则为重庆武隆金子的211毫米。
据介绍,目前长江干流和两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2.25-3.18米,较1998年同期偏高1.55-2.46米,但低于警戒水位1.79-3.64米;太湖平均水位3.82米,略超警0.02米。
来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水情信息也显示,至6月2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5万立方米每秒,创下近24年历史同时刻最高纪录。
其实,2016年整个春季都是多雨天气。6月3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会传出消息,今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43.7毫米偏多21.7%,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的187.1毫米及1973年的179.1毫米。其中,全国共有22个气象观察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分布在华南、湖南、江西、新疆、青海等地,其中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纪录。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地区仍将处在降雨天气。根据中央气象台6月7日的天气公报,6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至贵州和广西北部一带仍是主要雨带,江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在6月16日至25日间预计有大暴雨。除了南方省份,西南地区同样将遭到强降雨冲击。其中,6月8日至10日,云贵川桂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北方地区多雷阵雨天气。
海通证券研究员关慧分析认为,目前的极端天气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延续,但拉尼娜现象才是市场最担忧的。所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拉尼娜现象将引发太平洋东岸严重干旱,这将直接影响大豆和原糖生产。”关慧说。
澳大利亚气象局在5月24日的报告中判断,2016年下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在50%左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5月30日的报告则认为,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强度在逐渐减弱,预计拉尼娜现象在2016年秋季和冬季发生的概率为75%。
今年灾害天气已致直接经济损失逾130亿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令地方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最新披露的信息,5月31日至6月3日的强降雨过程,共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庆、贵州7省(市)74县89.3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3.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81亿元。
据介绍,截至6月3日8时,今年以来已有14省(区、市)573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58.0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12.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7.8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9%。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消息也显示,受6月3日以来强降雨影响,广西柳州、桂林、南宁、贺州、贵港等地10余县发生洪涝灾害。截至6月5日16时,灾害造成受灾人口2.7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千公顷,其中成灾0.69千公顷,绝收0.05千公顷。
灾害天气在西北部也显示出相当大的破坏力。据甘肃省陇南市政府官网消息,6月3日至4日,陇南市5县区25乡镇遭受暴雨冰雹灾害,致使小麦、大豆、油菜、玉米、马铃薯、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农经作物,基础设施和部分农房不同程度受损。据统计,此次灾害造成7万多人受灾,近5000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548.1公顷绝收。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6.6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9481.48万元。
大宗农产品期货逆势上扬
灾害天气成了商品市场农产品上涨的助推器之一,农产品期货出现逆势上扬的势头。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从2月29日的历史最低点(124.84点)一路反弹,到4月22日已上涨16.2%至145.08点,在横盘整理了近一个月之后该指数于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至6月7日再度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
其中,豆粕、菜粕期货最为抢眼。其主力合约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上涨逾30%。目前,豆粕期货主力1609已经突破3000元/吨大关,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3134元/吨;菜粕期货主力1609合约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2603元/吨。
在国外市场,农产品也受到各路资金青睐。以原糖为例,CFTC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基金持有的原糖净多头仓位为250354手,处于原糖历史上基金净多持仓的记录较高水准。此外,证券市场中,以猪肉概念为代表的农业题材股也备受追捧。
鲁证期货分析师李振强对笔者说,目前安徽、湖北的小麦正在收割,强降雨天气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暴雨对南方水产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影响鱼类采食,进而对菜粕、豆粕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比较小,因为对国内农产品来说,这个季节并不是敏感季。相比较而言,目前华南暴雨比较大,豆粕、菜粕的运输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国泰君安证券6月6日的研究报告呼吁投资者,当下应重点关注厄尔尼诺后续影响。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异常气候,潜在利多于糖、大豆、国际玉米等价格。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还认为,投资者应关注夏季恶劣天气对生猪供需的潜在影响,猪价存在继续超预期上涨可能。
农产品期货范文2
【关键词】期货;市场功能
1.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概述
1.1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功能的原因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首先,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汇聚了众多的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进出口商以及投机者等,成千上万的买家和卖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竞争,可以代表供求双方的力量,有助于价格的形成。其次,期货交易中的交易人士大都熟悉某种商品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反映了多数人的预测,因而能够比较接近地代表供求变动趋势。再次,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有助于形成公平的价格。
1.2 期货价格可以弥补现货市场价格的缺陷
1.2.1 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
在期货市场中,期货交易者大都熟悉某种商品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比较完善的分析和预测方法,他们结合市场中本行业的生产成本、预期利润以及对商品供求和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报出白己的理想价格,与众多的对手竞争,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因而能够反映供求变动趋势。
1.2.2 期货价格具有连续性
期货交易是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实物交割的比例非常小,交易者买卖期货合约的本意大多不是为了实物交割,而是利用期货合约做套期保值交易或投机交易,因而,在买进或卖出后,必须再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期货合约,同时,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转手极为便利,买卖非常频繁,这样,就能不断地产生期货价格。因此,期货价格是连续不断地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价格。
1.2.3 期货价格具有公开性
期货价格是集中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争达成的,依据期货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在期货交易所达成的交易及其价格都必须及时向会员报告并公之于众,通过传播媒介,交易者能够及时了解期货市场的交易情况和价格情况,并能迅速传递到现货市场。
1.2.4 期货价格具有权威性
正是因为期货价格真实地反映供求及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期性、连续性和公开性,所以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研究世界市场行情的依据。
2.农产品期货的市场功能
2.1 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应充分发挥期货价格的作用
2.1.1 资源配置是社会生产的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是指各种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地区之间的安排、流动的分配,以求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的过程。资源配置是社会生产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却是无限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合理高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为此就必须首先解决如卜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条件卜,多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以减少另一种产品为代价,这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社会里,存在着产品与产量的选择问题。二是怎样生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资源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一下实现产量的最大化,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组合问题、生产技术的选择问题,必须考虑到成本的核算问题。三是产品的分配问题,以什么作为收入分配的标准也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2.1.2 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核心地位的价格机制与市场机制中的其他机制一起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首先,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产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某种产品或要素短缺时,其价格上涨,相反则下跌,市场价格是社会资源稀缺度的直接表现。其次,市场价格向生产者、消费者传递着市场上各种产品和要素的信息,为其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指导,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获利的大小。最后,市场价格在指导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的同时,也决定了产品(收入)的分配。
2.1.3 利用期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农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农产品价格的有效发挥受到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的特殊性制约,利用农产品期货价格,可以有效发挥价格的指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稳步发展。利用期货市场可以稳定市场价格,期货价格可以弥补现货价格的缺陷。期货价格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在宏观方面可以帮助正确地制定价格政策、分析经济形势、调节资源配置,在微观方面可以对市场价格起到指导作用、比照作用和约束作用。
农产品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的特征,可以弥补现货价格的不足,生产者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远期合约的价格,安排生产,如果价格高就可以多生产,如果价格低就可以减少产量,这样既合理地配置了资源,又减少了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正常的农业收入。
2.2 利用期货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收资源是否达到优化配置,首先体现在农业生产系统之中。一个健康良性的生产系统应该体现二个标准,即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如果只从农业种植上讲,结构合理就是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衡量的效益达到最优;功能高效是指土地资源利用优化,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高效,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快速。由于期货市场有着众多的研究者以及交易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期货市场就具有预期性和权威性的特征,期货市场的价格是期货市场预期性的集中反映,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配置资源的依据之一。因此,利用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荣华,罗照华.粮食价格政策分析[J].财经论丛,2002,6:7-11.
[2]黄春花.改革期货市场管理制度[J].财经科学,2003,5:44-46.
农产品期货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期权;市场
[中图分类号]F71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4-0066-03
一、期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期权交易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工业革命和运输贸易的刺激下,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有组织的期权交易,标的物以农产品为主,均采用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的交易形式。18世纪末,美国出现了股票期权,到19世纪时,期权交易已经包括股票、实物商品、贵金属以及房地产业务等。
交易所内的期货期权最早产生于1980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期权,此后,美国、日本、加拿大、阿根廷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纷纷推出了多种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目前,在商品期货期权中,农产品期货期权仍然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2000年,各国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数目达到43个,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期权总数的一半。(见下表)
近几年,期权市场交易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全球期权交易量突破10亿张,2000年突破15亿张,2001年又突破25亿张,已超过全球期货合约的总交易量,显示了极强的发展势头。
二、期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1.期权交易成本低,操作灵活
期权交易成本低,杠杆作用比期货交易还明显。期权买方只要缴纳少量的期权权利金,就可获得期权合约,达到保值或者投机获利的目的。因此,期权交易备受中小投资者的青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农民及小生产者都会十分熟练地利用农产品期货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同时,期权买方在缴纳权利金获得期货合约后,不需要缴纳保证金,不需要像期货合约那样逐日盯市并被要求随时补足保证金,也不存在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因而,期权交易在国外深受投资者欢迎,特别是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以及上班族的欢迎。
2.期权的风险和收益具有非线性特征
期货交易的风险和收益是线性的,即随着价格的变化,期货头寸的风险和收益都呈线性增长,而期权的风险和收益则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期权的买方,其风险有限而收益无限,而期权的卖方收益有限但风险相比买方更大些。
对于期权买方来说,它的风险是有限的,最高损失是期权权利金额度,即期权买方为获取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卖方支付的费用。如果期货价格走势对买方不利,他可以放弃执行该期权合约,损失的仅仅是一笔权利金;如果期货价格走势对买方有利,则买方执行期权获利。对于期权卖方来说,它的风险相比买方要大,但由于其事先收取了一笔期权权利金,因此它的风险小于持有相应期货头寸的风险。因此,买卖农产品期货期权的风险事实上比单纯的买卖农产品期货合约的风险要小许多。
期权的这种非线性特征可以使期权与期货之间,期权与期权之间构造出多种复杂的资产组合,从而满足不同偏好者不同价格预期及投资决策的需求。因此,期权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工具。
三、我国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必要性
1.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可以为政府粮改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手段,为订单农业中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避险工具,有利于保护、促进国内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服务。
目前,我国的农民和粮食经营企业资金实力普遍单薄。虽然他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但是,期货市场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期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导致期货保证金的相应变动,一旦看错行情或市场上期货价格向着不利于自己方向变动的时候,他们就面临着追加保证金的压力,进而会影响到套期保值的效果,会降低他们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比如,按照目前期货经纪公司收取8%的保证金计算,即杠杆率为12.5倍,交易者一旦看错行情,期货价格1%的波动就会使其遭受12.5%的损失,一旦发生涨跌停板(±3%),盈亏率将达到37.5%,而这些盈亏率会转化成追加保证金的巨大压力,使他们的套期保值效果大受影响。面对这种风险,那些资金实力单薄的企业或农户只好对期货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而且最低开户资金要求挡住了一批资金实力不足的交易者利用期货市场的步伐。当前,一些期货投资账户的最低开户资金额要求是5万元,这对广大的农户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利用期权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则更具优势,它可以克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弊端,买入期权不用缴纳保证金,只需缴纳少量的权利金,而且在交易过程中也没有追加保证金的压力。所以,对于农户和粮食经营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等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通过买入期权合约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不仅能够防范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还能保留价格有利变动带来的好处,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
2.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利益,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市场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投资者,他们对风险有着不同的偏好,对价格走势也有着不同的预期,而期货品种本身的局限性令投资者无法选择更为灵活的风险收益方案,期货期权合约推出后就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期货和期权可以组合出灵活多样的交易策略,如期权的卖方为了防范履约的风险,事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应的期货头寸进行保护。
更为重要的是,期权组合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有利于增加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持仓量和效率,使期货市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当期货市场价格与期权价格偏离市场的均衡水平时,套利者可以在期权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期权价格和期货价格的互动有利于改善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3.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可以实现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前,世界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立体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有期货必然有期权,几乎所有成熟的商品期货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从1984年开始期权交易后,原来上市的期货品种逐步推出期权交易,而后来上市的交易品种都是期货和期权一起上市,期货和期权相辅相成,有利于增强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推出成熟品种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培育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提高我国在农产品现货交易中的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推出我国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可行性
1.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实现市场化,现货商规避风险意识强烈。
目前,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多数农产品包括大宗农产品,如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的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与这些农产品相关的现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剧,更需要利用相关工具进行保值和避险。而在衍生工具方面,期权合约具有期货合约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现货商在购买期权合约后,不必随时盯盘和追加保证金,不承担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因此,农产品期货合约推出后,必将会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吸引大量现货商,尤其是中小现货商的积极参与。
2.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功能发挥比较充分。
近几年来,经过规范整顿的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活跃。我国期货市场的活跃,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期货的活跃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成功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0年开始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稳步增长(具体数字见下表)。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其内在运行质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小麦、大豆为例,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墨西哥湾小麦价格都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90%以上。
在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推出后,期权价格以其成本低,操作灵活的特点,对现货价格乃至期货价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前向预期作用,有助于增进期货价格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3.交易所控制风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理整顿,再加上交易所在控制风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国内三家交易所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市场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农产品期货期权推出后,交易所完全有能力控制期权市场的风险,保证期权交易的完全运行。
四、政策措施
1.尽快开展期权交易的试点。
开展期权交易试点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对期权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做了一些必要的上市准备,期权交易有了一个较好的试点基础。其次,期货市场运行环境较为稳定。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期权这种工具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功能,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实践、实验的场所和机构。因此,我们要尽快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期权交易的试点。
2.加强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对参与者进行风险分析的教育。
我国的期货市场一直都不太重视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致使广大的市场投资者对期货市场产生诸多误解,至少是对期货不太了解和熟悉,这直接限制了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期权上市后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流动性的高低,而流动性高低是与市场参与者的多少和踊跃程度有密切关系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采用做市商制度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种问题,但投资者教育工作对期权交易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曲立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农产品期货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 定价效率 影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期货市场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期货市场可以对社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得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合理。另一方面,期货市场还具有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等经济功能,不仅可以保证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在价格方面有了剧烈的波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必须要改变农产品市场的现状,降低农产品市场的风险。而期货市场具有这样的功能,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有效运营息息相关。
一、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
期货市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市场交易机制,为市场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现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和规模直接影响着期货市场效率,与此同时,它也制约着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由于我国的现货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且期货市场出现的背景又比较特殊,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之路是比较特殊的。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不仅会受到期货市场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现货市场相关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分析影响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因素。
(一)现货市场相关因素对定价效率的影响
1.市场的供求机制。我们假设现货市场是完全的竞争市场,我们可以得出期货市场价格是现货市场价格的无偏估计这一结论,一旦在现货市场中存在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市场机制比较成熟,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在2004年,我国改变了粮食销售的方式,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这也就是说,在粮食市场中供求关系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关键。比如,大豆是油料作物,国家对大豆的调控作用相对较少,也不存在进口配额,这就使得大豆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有较大的相关性,有较多的经销商和加工企业,大豆的价格不再受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是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对于小麦来说,其价格则无法完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控制,这主要是因为小麦属于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国家对其监管的力度比较大,且为了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制定了相应的最低限价的保护政策,政策中明确指出基于粮食生产成本及市场供求状况,使粮价趋于平稳上升的态势,确保粮价达到更为合理的水平。这种最低限价保护政策的实行会导致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结果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大大降低,相关的农业企业也会更加青睐于农产品进口。但是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国家对部分农产品的进口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也就是实行配额制度,这就不断增加了我国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本,市场也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
2.市场基础建设完善程度。农产品市场的基础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等,其中市场信息化建设和物流建设是我国农产品市场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政府部门对农产品市场基础建设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市场中的信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决策的失误,还为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做出贡献。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预期收益。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农产品现货市场中,信息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还存在信息不完整的问题。与农业生产者相比,市场经销商具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同时还可以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出更有价值的信息。鉴于此,他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农产品的价格。
(二)影响定价效率的期货市场因素分析
1.交易主体的规模和结构。在期货市场中,交易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套期保值者,另一种是投机者。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说,小型的散户大多属于投机者,而大型的粮食企业则属于套期保值者,另外的很多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未参与其中。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再加上农民的生产经营受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大多数农民不能参与到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中。对于我国的期货市场来说,期货公司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期货交易者是通过期货公司进行期货交易。因此,只有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期货公司才能够有效完善我国的期货市场。
2.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我国在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风险事件频发,虽然证监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期货法律法规,但我相信,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国家对期货市场的高度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必会不断完善,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势必会朝着成熟、健全的路径不断发展。
二、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影响定价效率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定价效率的影响程度。而我国的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时间短,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希望国家加大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视,从而更好的稳定市场供求,保障生产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肖湘雄,熊文华,高志杰等.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波动信息传导与国际定价效率[J].统计与决策,2008,(20):152-154.
农产品期货范文5
关键词:订单农业;期货订单;履约率;农民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6-0111-04 收稿日期:2009-09-02
一、引言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按照与企业或中介组织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照合同收购产品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订单农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学者认为科学利用期货市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美国是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农业市场风险比较成功的国家。美国农场主为了避免粮食价格下跌风险,非常普遍地借助了农产品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其中,除一些规模较大的农场主由于其资金实力雄厚、信息来源充足,通常选择直接进入期货市场之外,更多的中小农场主都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间接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调查研究显示,美国农户对期货市场的直接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我国,受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让农户直接参与期货交易存在较大难度。农民一方面普遍资金匮乏,缺乏基本的期货知识,另外,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户生产规模与期货交易所需的合约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最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组织缺失,农户无法通过这一中介实现对期货市场的参与。而作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带领农户利用期货市场获得稳定收益的良好中介。近几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期货市场对订单农业促进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受“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的影响,我国不少地区相继出现了将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入农业生产的一批典型。其中,吉林省四平市就是我国开展农产品期货订单较早的地区之一。
吉林省四平市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每年玉米生产量约8万吨,主要销往区域内的8个粮库和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其中四平平东粮库是区域内规模最大的玉米收购企业,也是较早开展订单农业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每年玉米订单量达5.2万吨,实际可完成3万多吨,在大连商品交易所2005年开展“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时被确定为14家试点单位之一。
二、吉林四平玉米期货订单案例分析
2006年4月,四平平东粮库在大商所开展相应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与试点的砬子沟合作社农民签订玉米期货和现货两种订单。通过合作社出粮、企业出资金、粮库和加工设备的方式共同参与期货交易。期货和现货订单有关契约规定如下:
1 期货和现货订单的价格和数量。根据玉米期、现货价格变动趋势,结合以往传统订单玉米的收购价格、收购数量等因素,平东粮库与合作社的农民按照每吨1200元的价格,签订了3千吨的玉米期货订单契约。同时,按照每吨1160元的价格,签订了1.5千吨的玉米现货订单契约。
2 期货订单的玉米品种和质量。按照玉米期货标准,粮库规定农民交售的粮食为二等黄玉米,在质量上要求玉米的水分不得超过14.5%、杂质不高于1%、不完善粒总量不高于8%、霉变粒不高于2%以及气味色泽正常;如果交售时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将给予一定的折扣。
3 期货订单的风险和收益。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参与期货交易的风险,除契约规定农民参与期货订单玉米保底价为每吨1200元之外,套期保值盈利双方五五分成,农民不承担参与期货可能的亏损风险,并口头承诺如果收益较少时,粮库将把收益的60%分配给农民。
4 现货订单“三次结算”方法。现货订单契约中对收购价格的承诺具体包括三项:(1)当市场价格低于订购价格时,按订购价格收购;(2)当市场价格高于订购价格时,按市场价格收购;(3)在农民交售玉米后的20天内,如果王米价格上涨,可以凭交售票据进行二次返还价格损失;在二次返还10天内如果玉米价格仍然上涨,凭交售票据和二次返还票据进行三次返还价格损失。
5 期货交易过程的关键程序。在资金调拨、指令单下达和账单确认等环节上,要求合作社的代表与粮库代表共同签字才可进行相关操作。
经过一年的试点试验,2006年11月份在实际收购玉米时,由于玉米市场收购价上涨到每吨1400元左右,超过了期货订单1200元的保底价,农民和合作社出于对期货订单收益不确定性的担忧,没有把玉米按照期货订单的要求与粮库进行交售,而是选择现货订单的契约形式以市场价向粮库出售了玉米。本次平东粮库通过期货订单试图让农民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试验,由于农民的违约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由违约行为引起的经济学思考
当前农户参与农产品“订单+期货”模式的现实情况,特别是四平平东粮库与农民合作社共同参与玉米期货并最终以农民的违约而宣告结束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分析。
(一)从期货和现货两种订单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期货合约对交易品种的质量有着严格的标准。但对照这些标准发现,期货交易的玉米与传统生产的玉米在品种和质量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两种订单对玉米生产的成本影响不大。收益方面,期货订单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保底价,二是粮库通过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可能收益;而现货订单则来自于实际收购价格以及价格变动的补差返还。例如,2006年平东粮库在秋季履约时,按照市场价1340元/吨的标准执行合同。当玉米市场价涨至1400元/吨时,与农民进行了“二次”及“三次”结算,共计补给农民81万元。对农民而言,究竟以什么订单履约,将面临一个确定的稳定收益和另一个不确定性的更大可能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选择。可以想象,作为农民,只有在准确把握期货订单可能收益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农民很难得到有关平东粮库期现套利所获收益的准确信息。因此,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收益和风险,农民最终放弃了期货订单而选择了现货订单,违约行为由此产生。
(二)从期货订单的制度特征进行分析
上述期货订单中,以农产品远期交易合约为基础的玉米期货订单契约,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其不稳定性和履约的风险型。
1 “期货订单”的非激励契约。订单合同仅仅通过价格规定难以对企业和农民同时进行有效的激励。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对农民而言是非激励性的;而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对企业来说也是非
激励性的。因此,在期货订单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粮库还是农户,都存在履约问题,只是伴随价格的高低而不断交替。牛市当中突出显示农民履约问题,熊市则表现为企业履约存在风险。“四平”案例中,尽管平东粮库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玉米的期现套利和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并实际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但是,一定程度上这种收益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当合同价与市场价发生较大偏离时,契约双方主体总有一方有较强的违约动机。四平期货订单的现实情况正是对上述理论的一次印证。
2 “期货订单”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受机会主义行为的驱使,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双方契约关系内在的风险性也就越大,因而契约越不稳定。由于农民对合同知识缺乏以及农民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农民无法预知并通过契约来规定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另外,企业也无法通过契约来监督农民的行为,不能防止农民“搭便车”(郭晓鸣等,2006)。因此,不完全契约决定了订单农业的低效率。“四平”案例中,正是由于平东粮库在期货市场上所获收益以及收益分配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农民违约的发生。
3 “期货订单”的信誉机制不同。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如果粮库与农民间的博弈是无限重复的,则双方的合作可以通过信誉机制实现,从而使公司与农民走出互不合作的“囚徒困境”,进而增强契约的稳定性。只有在农民可能的长期收益现值大于短期收益的情况下,农民才有可能选择诚实,双方的合作行为才会出现。这就是无限重复博弈所创造的信誉机制。由于农民偏向于短期、眼前的收益,缺乏长期的经营计划和收益预期,受市场行情波动所导致的违约行为非常明显,因而,其信誉程度一般较差。而粮库(企业)通常都拥有一定的资产且具有较长期的生产计划,对未来收益均有一定的预期,其守信的行为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其信誉机制远远超过农户,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吉林四平期货订单是一种短期契约且双方信誉机制不同,其契约的不稳定性也就在所难免。
(三)从期货订单产品专用性和契约对象类型进行分析
产品的专用性主要体现在其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上。从自然属性来看,体积越大、理化性质越不稳定的产品,其专用性越强;从市场属性来看,产品用途越单一、市场需求面越窄,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寻找其他买主的可能性就越小,其专用性越强。显然,契约产品的专用性强弱,直接关系到契约的稳定性。专用性使得农民按商品契约规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按契约出售,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买主,就可能受到较大的损失。专用性越强,这种损失越大,契约也就越稳定。本期货订单中的玉米,无论从自然属性还是市场属性,都决定了其较低的专用性。因此,一旦面临可能存在的更高收益,就有可能造成此类产品契约的不稳定性。此外,从契约对象的类型来看,平东粮库是同分散的农民之间签订的契约,签约的约束力远小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契约。由于农民的经营规模很小,一旦农户违约,企业可能因为诉讼成本太高而放弃对农户的违约行为进行,这实际上相当于降低了农户的违约成本,那么农民的市场化行为就决定了其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相反,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契约由于数量较少且一般拥有一定的资产,双方不仅可以加强对对方的监督和管理,而且由于诉讼成本较低,均可以在对方违约的情况下通过法律的渠道使问题得以解决。显然,契约软约束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该期货订单契约的稳定性。
四、农产品“订单+期货”模式的几点启示
平东粮库玉米生产期、现货订单试点活动为我国农民更好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启发,同时也为订单农业机制的设计与完善提供了思路。
(一)套期保值操作使企业掌握订单的主动权
粮库一手凭借订单掌握粮源,一手凭借期货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获得丰厚收益。平东粮库正是凭借这种“期货+订单”的模式,拿下了市区10家粮库一半的收购量,创造了100多万元的利润。在2006年玉米市场的牛市行情下,粮库通过“二次结算”机制将8l万元的差价数额补给农民,使农民分享到了一般订单农业模式中享受不到的粮库经营环节的部分利润。同时,企业由于订单的保障,降低了采购成本,稳定了粮源,进而稳定了收益,成为粮食收购企业中的龙头,牢牢掌握了订单的主动权。
(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期货订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订单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都存在履约问题,只是伴随价格的高低而不断交替。牛市当中突出显示农民履约问题,熊市中企业履约存在风险。无论哪方履约发生问题,都显示农户与合作组织或企业长期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而这种机制需要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发挥成本与收益效应。只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合作组织使农民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受益,农民才能够为确保更大的收益而不计小利;企业与组织也能够着眼长远,谋求稳定的粮源与收益。
(三)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我国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市场知识还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更是淡薄。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农民期货交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消除农民参与期货市场在素质水平、意识观念、资金实力、交易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改变农民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被动和从属地位;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农民市场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通过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农民内部的约束力,强化防止农民违约的自律作用,从而降低契约执行的成本。
农产品期货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74-0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固定场所(期货交易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成交后,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标准数量的某种商品的合约。期货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农产品的贸易方式也亟需突破传统,一种新的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应运而生。国际经验表明,期货市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晴雨表”和“避风港”。中国的期货市场,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小麦交易中引进期货交易机制算起,至今已有20年了。1993年5月28日,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正式推出小麦(白麦)、大豆、玉米等期货交易品种,这标志着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建立。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农产品期货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1997年至2002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均在80%以上。2002年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为1.5亿手,占全国期货交易量的80%。特别是2000年以来,大豆期货交易规模稳步增长,2001年-2003年总成交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4%、79%、69%,并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和最大非转基因期货市场,为中国期货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大幅度增长。全年共成交期货合约27986.43万手,成交金额总108396.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76%和174.52%。2003年三个期货交易所全面实现赢利,期货经纪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2003年8、9月份,大豆、小麦等期货品种的价格开始触底回升,10月份现货市场的粮食价格随后大幅度上涨。2006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与成交金额较2005年均有所增长,其中玉米期货交易13529.01万手,成交金额为20366.71亿元;大豆期货交易量为2164.45万手,成交金额为5866亿元;豆粕期货交易量为6309.93万手,成交金额为14719.75亿元;豆油期货交易量为2066.60万手,成交金额为11200.64亿元。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硬麦期货交易量为28052万手,成交金额为8.40亿元;强麦期货交易量为14676238万手,成交金额为5067.20亿元。
(二)问题
1.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不健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有序的农产品大市场,但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仍然滞后,农产品总量平衡、季节平衡、区域平衡、年际平衡的能力较低,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功能远远没有发挥。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农产品期货市场,但由于发育不够,影响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而农户和农业企业更难利用期货市场回避农产品市场风险。虽然我国建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这些批发市场和一般的集市没有多大的区别。另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投资主体尚需进一步完善,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农户生产分散,规模太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货交易相矛盾,一个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合约规定的交易一般每次不得少于一手(10吨),一般的农户显然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小农经济难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也无法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农产品只能进入初级农贸市场,很难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更不要说期货市场了;对国有企业入市的限制过多过死,造成国有企业无法自由进入期货市场,致使我国期货市场缺少国有企业这样的保值者主体;国内期货投资基金尚未起步,私募基金得不到法律法规的认可。我国期货市场不允许外资自由进入,对国内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交易实行管制,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外盘交易资格,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基本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现货市场不相称。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近95%的交易者是中小散户,只有5%是机构投资者,影响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3.期货市场专业性强,风险程度较高,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尚不统一。尽管近年来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但人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尤其是我国粮棉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发生了一些巨额亏损事件后,如“中储棉”、“大豆风波”、“中盛粮油”事件等,加深了人们对期货市场的偏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不够。其实,正因为这些事件,我国才更应该重视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另外,期货市场是一种“零和博弈”,在期货市场的损失,一般会在现货市场有所收获,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4.农村市场信息闭塞。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信息闭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未来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都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将成为关键。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地域分散,仅依靠期货市场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范围太过狭窄,市场知识单一。因此若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推广农业技术,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培训。
5.风险监管力度不够。农产品期货市场自创建以来,风险事故频出,主要是因为管理层监管力度不够,没有统一的期货法律,对交易所的数量、布局、运作缺乏规划,对经纪公司的数量、运作、组织形式等缺乏有效管理等。目前中国期货交易所的规章制度正逐步完善,大户报告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均在各交易所实施,但是各交易所仍然风险事故频出。其主要原因是风险监控和处罚力度不够。大户分仓、借仓交易,使交易所的大户报告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交易所不公开大户仓量、仓单量,人为破坏期货市场信息公开的优势,客观上为大户操纵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对经纪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不法经纪公司不仅在自营业务中蓄意违规,而且帮助不法投机者转移持仓、分仓或提供不实交易记录以逃避管理部门的检查,投机者的这些行为往往造成较大的交易风险。虽然2003年诸多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没有引发大的社会问题,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也暴露出市场风险预警和事前控制能力的缺陷,在市场风险苗头出现时缺乏有力措施化解,待到矛盾激化时才被动地出台风险控制政策,以致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
6.上市品种不完善。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上市交易品种只有十几种,造成很多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风险没有转移的场所和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生产经营者的需求,制约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作用的发挥。而且在现有的十几个交易品种中,交易活跃的仅占少数,这样会导致众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在几个期货品种上,容易出现垄断价格和操纵市场的现象,由此产生的期货市场并没有真实预示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反而制约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7.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联系不紧密。目前全国数十家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辐射面窄,市场价格没有对未来的预期作用,指导性不强;而能够反映未来价格变化趋势和规律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则只有大豆、小麦等少数期货品种。无法反映农产品整体市场价格信息,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比较价格,加工企业无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风险,他们为保障自身利益,也必然在现货市场与农民争利。
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1.创新农产品期货品种,发展农产品期权,完善市场品种结构,健全期货市场功能。品种是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所保留的上市品种只有十多个,其中农产品交易品种只有7个,而当前国际期货产品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有上市期货期权品种90多种,其中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品种20个,印度的农产品期货有100多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数量仅相当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品种的40%,差距还比较大。在此,可以积极稳妥地推出玉米等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就玉米而言,现已具有进行期货交易的必备条件:玉米已上升为全国粮食第三大品种,年产量约有1亿吨;玉米使用价值主要是充当畜牧业的饲料或制作乙醇的工业原料,玉米使用单位多是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单位;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商品率较高的东北地区,而且相当一部分玉米已退出政府的保护价范围;畜牧产品市场早已放开,供求完全由市场调节。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试点的,如加快推出稻谷、油料等农产品期货,农用塑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期货,生猪、肉鸡等畜产品期货,尽快建立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积极探索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指数期货,锁定农业自然灾害成本;尽快推出农产品期权,有效规避期货风险,健全期货交易机制。
2.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将上市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机制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改变目前多部门参与的品种上市审批制度。美国期货新品种的审批权集中而明确,负责审批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如果未能在新品种上报材料中找出与相关法律相违背的内容,必须在45至90天内批准申报的新品种。而我国目前期货新品种上市机制环节较多、程序较为繁琐,往往导致新品种推出的时间周期过长,失去最佳上市时机。为此,建议决策权限集中而明确,成立权威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审批权限集中而明确的上市决策机构;还要对不同的品种分类指导,对市场化程度高、不影响国计民生的小品种可考虑实行备案制,报经期货监管部门备案并监控风险,然后由市场来决定品种的前途。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品种实行审批制,还可考虑实行上市品种试运行制度,对将要上市的期货品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成功后再报期货主管部门批准转为正式上市;最后要有上有下,让市场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选择作用,只要产品有市场,就可以开发新品种,如果上市后发展前景不好,立刻摘牌,形成良好的退市机制,让市场自由选择和淘汰交易品种,提高市场效率。
3.大力发展与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农业生产方式。为解决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很多地方实行订单农业。但订单农业的风险补偿却一直是困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问题。相对于普通订单方式,期货订单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机制和履约担保机制,化解由于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订单合同不履约带来的双重风险,体现为风险管理社会化、市场手段多样化、内部运行规范化的重要优势,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等创造有利条件。这就是人们普遍认识的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先卖后种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必要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扶持和推动期货订单这一创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各地发展起来的有关“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别,有必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
4.加强业务培训,有效地开展期货投资者教育活动。国家和农业主产地的新闻媒介,应加大对期货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宣传,组织好相关企业的培训。期货交易所要坚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期货知识培训,坚持规范运作,诚信公正,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对农民的期货知识培训,加大对农民信息服务工作的力度。多年来,国家对农民培训工作极为重视,但培训内容多偏重于科技方面,市场知识方面的培训较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知识对农民更加重要,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因此,应该切实有效推动期货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这对于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把握售粮时机和价格都非常重要。
5.大力培育期货市场主体,改变市场投资者中小散户比重过高的格局,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农产品期市的流动性,保障市场稳定性。国外期货市场发展实践表明,合理的市场投资者结构是期货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强、功能发挥好的基础与保障。目前,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市场主体绝大多数为中小散户。统计表明,我国10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到交易量的80%以上。由于中小散户所占比例过大,缺乏稳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利于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6.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平稳运行。牢固确立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监管观念,坚决打击市场操纵者,坚决依法打击违规行为。由于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品种少,市场规模小。相对充裕的资金容易阶段性集中在某些活跃或可能纵的品种上,不排除有少数机构或个人企图利用这些情况违规操作,牟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对市场操纵行为和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另外,加强对现货市场秩序的整顿。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衍生市场,是为现货市场的生产、流通、资源配置和分散风险服务的,因此它应该与现货市场协调发展,期货市场只有与现货市场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应该加紧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严格的市场经济秩序准则,消除目前日益严重的现货市场信誉危机,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各类合同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却只有50%多一点。现货市场的信誉危机严重妨碍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充分发挥,许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企业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7.建立动态的保证金系统,可考虑持仓头寸的差异,按照净持仓收取保证金;对于转移风险者、投资者和套利者,由于他们购买产品的动机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对他们应收取不同比率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对比较成熟的交易品种实行动态涨跌幅限制,以增强市场流动性;合理设置农产品期货交割的仓库,提高交易所对交割仓库的管理水平,降低仓单生成的费用,逐步引入现金交割、期货转现货、车板交割、无纸化仓单等多种交割制度,提高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放.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必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6)
2.红花.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赵慧娟.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9(11)
4.龚国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