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题金陵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题金陵渡范文1

一、一根主线,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贯穿始终

邵红老师所选取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关山月》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五首爱国诗篇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是语文新课标上要求小学生必背的75首诗作中的两首,因此教学中邵老师把这两首诗作为重点,并以《示儿》这首诗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学习《示儿》,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围绕“陆游要告诉儿子什么,唯一让他悲愤的事是什么”组织交流。为“九州未同”而悲,为“未见九州同”而悲,一个“悲”字力透纸背,诗人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邵老师结合那段历史,补充了其他几首诗,用情渲染更让诗人悲愤的是南宋统治者居然和金人讲和,签下了“和戎诏”。说是讲和、其实就是向金人屈膝投降。“和戎诏下十五年”了,52岁的诗人写下了《关山月》来谴责“和戎诏”。“遗民忍死望恢复”,诗人也一直盼望着王师的到来,52岁盼到62岁,十年过去了,但苦苦盼望的王师还没有到来,悲愤中,陆游写下了《书愤》。盼啊盼啊,盼到了67岁,陆游病倒在床,病痛中,陆游写下了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风习习,夜不能寐,恨山河落人金人之手,68岁,诗人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或听,或看,或讲,让学生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整体的印象,诗人的拳拳爱国心、悠悠爱国情,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再回到《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见收复中原的爱国痴心贯穿了陆游的一生,老师也让这一主线贯穿了课的始终。通过学习,一个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壮心不已却含恨离世的诗人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心中。

二、一个重点。以《示儿》的诵读感悟引领突破

在陆游留下的九千多首诗词中,最脍炙人口,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这首——《示儿》。在同学们把诗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讲了什么。老师没有多说,而是让学生欣赏视频,组织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理解:诗题《示儿》和“但悲不见九州同”中“但”的意思。一个“但”字告诉我们,诗人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他唯一感到悲伤的事情是“没看见祖国统一”,所以诗人在临死之前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多么悲壮的遗言,这是多么执著而强烈的爱国情情怀呀!

《示儿》这首诗是诗人的临终遗言,是绝笔。教学以《示儿》这首诗为切人口,就如写文章以倒叙开头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何会这样叮嘱儿子呢?随之追本溯源。这样,整堂课就有了基调,有了中心,有了灵魂。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读”这一教学手段,重点学习《示儿》,引领把握诗的节奏、韵律,充分感悟体验情感,读出诗的韵味,并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巩固,其余三首就采取了只诵读不深入理解的方式,借助多媒体及教师深情的话语对诗进行欣赏。有些内容即使不讲学生也能懂的,老师坚决不讲;只有那些虽然学生暂时不懂,但稍加点拨就能读懂的,才引导学生悟明白。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变化形式,读出不同语感,读出不同的理解来。

三、一种意识,让国学的经典文化渗透其中

优秀的古典诗文意蕴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教学中,邵老师有意无意地把书法、绘画、音乐这些经典素材渗透、融入课堂,使学生受到多方位的熏陶,同时为接下来的诵读展示,积淀情感。在学习这几首诗时,有时配上古典音乐,有时出示一幅书法作品,如学到《书愤》时,老师相机出示了一幅草书作品。这些无疑都是传统文化的渗透。

题金陵渡范文2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公平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标准规定,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达到了7.6%,截至2008年底,该比率达到了8.3%,由此看来,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随之养老保险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公平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分别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及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四种正式制度形式,虽然这四种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上来说是涵盖了全社会的各个群体,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代内的不公平。

(一)城乡之间的不公平。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农村居民和在城区的农民工都长期处于体系边缘地带。广大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依然建立在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对于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农村养老金的积累和来源较为单一,养老金全部来源于农民自身缴纳,政府没有补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偏低。这一状况直到2009年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才有所改善。而就算如此,在保障水平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的保障标准高于农民,城乡之间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

(二)地区之间的差异。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地区统筹原则实施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导致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待遇的巨大差距,这表现为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缺失。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三.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缺失的引致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实行的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相分离的双轨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以后推出的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轨运行,三轨制在运行中引起的不公平性也日益凸显。从根本上看,引致我国养老保险金制度公平性缺失原因主要在于养老制度的多重分割。而由制度的多重分割所引申出的的具体因素则表现为筹资机制、养老金替代率及制度覆盖率的差异。

(一)养老金筹资机制差异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机关事业养名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筹资机制方而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事企业、个人及国家三方缴费方式,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账户;参保者个人按照工资总额的8%缴纳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则由政府兜底。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国家财政负责制,即由国家财政拨付全部养老金,个人和单位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2009年以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的筹资方式,但是事实上补助难以到位,个人几乎负担了全部的养老保险缴费责任。直到2009年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才实现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的三方缴费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较低,保障水平也相对较低。

(二)养老金替代率差异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职工退休后所领取的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率,它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了养老保险制度对参保者的保障水平。根据国家规定,机关单位公务员的退休金皆按原工资水平的100%发放,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发放标准略低于机关单位公务员;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却在连年下降,直至2009年已经下降到了46.7%,如果不尽快做出机制调整,养老金替代率将很快降至45%的警戒线水平;农村养老金替代率更是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

(三)制度覆盖率差异

制度覆盖率是判断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制度覆盖率的高低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分配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制度覆盖率越高,则养老保险制度的分配功能就越显公平。

就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而言,所有职工都在其制度范围之内,但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并没有按规定为职工尤其是非正式职工承担缴纳责任,导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覆盖率不足;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属于政府财政全部拨款单位,单位并不需要为职工担负缴纳责任,因此该制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对于2009年才实施的新农保制度,由于还处于试点期,制度的覆盖状况尚未展开,其制度覆盖率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四.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对策

碎片化、分散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会加剧养老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状况,而且还会损害社会人民的公平性权益,破坏社会和谐。从根本上看,解决养老保险金制度公平缺失问题只能从整合、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着手,即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社会群体统筹。但是结合我国实际,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制度统筹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面临强势来袭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该逐步推进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改革步伐。

首先要缩小制度间差距,确保规则公平。规则公平在养老保险制度里体现为每位参保者在参与制度过程中都遵循相同的规则和标准,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全过程都始终处于同等地位。虽然要实现三轨合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逐渐缩小三轨之间的差距还是可能的。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政策已经开始试点进行,为实现制度统筹起到了指引作用。政府应当大力推广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同时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扶持力度。

其次要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提高制度覆盖率。就目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实现城乡人口的全覆盖。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应减少资格限制,降低进入门槛,把所有城镇就业人口都纳入制度范围内;对于农村居民,政府应适当提高扶持力度,减轻农民缴费负担,以吸引农民自觉纳入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内。

最后要提高统筹层次。基于我国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均衡发展,目前还无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对此我国应实行分步走、逐步推进的战略。国务院自1998年开始推行企业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开始建立基本养老金的省级调度机制,并逐年对此机制进行了完善。要实现全国统筹,此机制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区域间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推行三区域内部的统筹,然后分步推进,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是项目(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金制度公平问题的探讨,CX2014SP128)资助。

参考文献

[1] 黄必红:养老金制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0-12.

[2] 刘军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74-76

题金陵渡范文3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与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4例(6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术后反应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甲组, 15例23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组(人工晶体度数-3D--10D);术前视力 光感 ~0.12;乙组,29例39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无高度近视组;术前视力 光感~0.3。结果 (1)术后第1天视力<0.3,甲组11眼占47.826%,乙组9眼占23.077%;0.3≤视力<0.8,甲组12眼占52.174%,乙组24眼占61.538%;视力≥0.8,甲组0眼占0%,乙组6眼占15.385%;术后1周视力<0.3,甲组9眼占39.13%,乙组4眼占10.256%; 0.3≤视力<0.8,甲组14眼占60.87 %,乙组28眼占71.795 %;视力≥0.8,甲组0眼占0%,乙组7眼占17.949%。(2)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甲组16眼占69.565%,术后3~8天恢复透明,乙组12眼占30.769%,术后2~5天恢复透明,术后甲组2眼患者出现前房渗出、2眼出现术后散光、3眼出现高眼压症。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肯定,术后视力恢复好。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但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也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疗效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切口小、不缝线、手术时间短及术后视力恢复好、恢复快而广泛被国内眼科界认可。随着超声乳化设备的更新和不断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用此手术方法同样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所做超声乳化术44例(62眼)的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开展的白内障摘除术44例(62眼),并将其分为两组。甲组,15例23眼,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组(人工晶体度数-3D--10D),患者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3.36岁;术前视力 光感 ~0.12;乙组,29例39眼,白内障无高度近视组,患者年龄58~96岁,平均年龄68.26岁;术前视力 光感~0.3。

1.2 术前准备 均否认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 控制血压低于160/90mmH水平,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术前心理疏导,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常规测眼压及冲洗泪道,清洁结膜囊,术前Canon RK-2型电脑验光仪测出角膜曲率,用AUTO REF-KERATOMTER AB超仪测出眼轴长及输入相关数字后测出人工晶体度数,人工晶体选用Storz公司生产的后房型晶体。术前60min扩瞳。

1.3 手术方法 术中PHACO采用美国AICON公司UⅡ型超声乳化仪,粘弹剂采用国产其胜玻璃酸钠,倍诺喜表麻后,开睑器开睑,做11点~1点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面热灼止血,用3.2mm钻石刀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于透明角膜缘9点处做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抽吸残留晶体皮质,行后囊抛光,前房注入黏弹剂,扩大隧道切口至5.5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毕行前房灌注,清除前房黏弹剂。术毕,包盖术眼。

1.4 术后处理及观察 典必殊眼药水滴眼,包眼1~2天,全身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3~5天。并由同一高年资医师从术后第一天起在同一裂隙灯显微镜下对术眼进行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视力<0.3,甲组11眼占47.826%,乙组9眼占23.077%;0.3≤视力<0.8,甲组12眼占52.174%,乙组24眼占61.538%;视力≥0.8,甲组0眼占0%,乙组6眼占15.385%;术后1周视力<0.3,甲组9眼占39.13%,乙组4眼占10.256%; 0.3≤视力<0.8,甲组14眼占60.87 %,乙组28眼占71.795 %;视力≥0.8,甲组0眼占0%,乙组7眼占17.949%。

2.2 术后反应 术后第1天,结膜角膜伤口均闭合良好,角膜水肿甲组16眼占69.565%,术后3~8天恢复透明,乙组12眼占30.769%,术后2~4天恢复透明,术后除甲组2眼患者出现前房渗出、2眼出现术后散光、3眼出现高眼压症外,两组患者KP(-)、房水闪辉(-)、人工晶体均位正,均无术后感染、前房出血、切口闭合不良、虹膜后粘连、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肯定,术后视力恢复好。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同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也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术后反应相对较重,并发症相对较多[1]。

高度近视并非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手术禁忌,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反应和并发症的问题,术者和患者在术前都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1)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反应相对较重,所以对术后视力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出现术后散光或重影的几率远大于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高度近视患者往往拥有佩戴沉重的高度近视眼镜的悠久历史,合并白内障后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实可以一举两得,患者既可矫正屈光不正摘掉陪伴几十年的重负荷眼镜,又可轻松拥有良好而光明的裸视效果,当然有的患者可能还会因看近物的需要而再配一副老花眼镜,这一点要和患者反复沟通,避免患者出现摘掉高度近视眼镜的失落或需再戴老花眼镜的恐惧。(3)白内障手术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紧张、焦虑和不安,尤其同时存在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长期以来受到“高度近视患者不能行白内障手术”观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理负担较重。要认真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不同情况,向其介绍相关医疗知识,给予其精神安慰,以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护理[3]。(4)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必须严格检测其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人工晶体度数.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较长,眼球壁较薄,悬韧带较松弛,同时由于高度近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例如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等,所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受着眼底病变程度的影响[4],。从安全的角度而言,如果术前能够仔细的检查,特别是术前仔细的散瞳检查眼底,及时的发现视网膜周边的裂孔和变性区,并在术前有针对的给予激光封闭裂孔无疑能够有效降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检查判断无误、术中操作熟练准确、术后护理一丝不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也可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一样重见光明,从而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2

[2] G Natchiar.印度阿拉纹(Aravind)眼科医院1998-2008年白内障手术回顾[J].实用防盲技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