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夏至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夏至诗词范文1
古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现在,正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
穿衣之道
葛衣疏且单,
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
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
何必被罗纨。
(白居易・《夏日作》)
点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诗坛成就不凡,同时还是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养生的方法,其中有关避暑的诗作,都是经验之谈。
在这首《夏日作》中,开篇便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了。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不必讲究精美贵重。
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材质和版型。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为适合。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引发不适,而且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睡眠之道
花竹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王安石・《无题》)
点评:王安石,唐宋家之一,他的《无题》是中国古代养生诗词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华山处士”,是指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合归一流,对宋学有较大影响。后隐居在华山,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
王安石晚年隐居时有感于陈抟的睡眠养生,故作此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觅睡方,就是寻找睡眠的处方,也就是说,作者认为睡眠是比“仙方”还要好的长寿秘诀,可见睡眠在古代养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提醒:《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古人认为,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睡眠讲究早起晚睡。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最好在早晨5-6点。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可以等夜间暑热之气有所消散,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由于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睡得过晚,一般应在晚上11时之前入眠。
夏季怎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时为“合阳”之时,宜小寐,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即使睡不着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总之,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饮食及静心之道
爽口物多易作疾,
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
不若病前能自防。
(邵雍・《防病诀》)
点评:邵雍,号安乐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康熙皇帝曾为其题词“学达性天”。邵雍在养生方面提倡“预防为主”的原则,《防病诀》一诗不仅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观念,而且从饮食及静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堪称防病益寿之妙诀。
诗中所说的“爽口物”,指可口的美食和个人喜欢的食物,大多是膏粱美味,往往容易进食过多,从而损伤脾胃,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快心事”是指令人快乐的事情,例如过度兴奋、意气用事求一时痛快等。适度的“快心事”能够使人愉悦,但事过则为殃,过度放纵情绪会损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
提醒:明代医学家万全劝诫人们“凡有喜食之物,不可纵口。常言病从口入,惕然自省”。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仅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而且会使体内营养不均衡,脂肪堆积,血脂、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疾病。日常饮食应荤素搭配、粗精兼备,除了米、面、豆等主食及肉蛋类食物外,要注意多吃些时新蔬菜及水果。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说:“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做到不过度悲喜。开开心心是好事,但要掌握好“度”,谨防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引起全身血管收s,诱发疾病,甚至出现意外。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心绪不稳,人体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保持平静的心境尤其重要,力求“心静自然凉”。
运动之道
一帚常在傍,
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
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
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
延年直差易。
(陆游・《冬日斋中即事》)
点评: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涉及了多方面的养生观念,包括运动、饮食、心境等,这首诗就是说的运动与养生的关系。
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他在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一些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年事渐高后,就做些养鸡、养猪的活计,不让自己闲着,总是要活动筋骨。陆游还喜欢登山,他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还能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使其获益匪浅。
提醒: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由阴阳运动状态组合的整体,生命的历程是阴阳运动的动态过程。古人曰:“动则不衰。”就是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夏至诗词范文2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1诗词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
1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1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
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
18.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9.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2《满江红》
主题思想: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又”字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2)自选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然而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3)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三字短句,短促有力,通过身心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作者渴望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5)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直抒胸臆,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内容介绍: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吹角、分肉、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主要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从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作者自称是“壮词”,说说“壮”表现在哪里?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2)“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醉”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挑灯看剑”可见作者仍然希望浴血征战,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3)“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描绘画面: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发的烤牛肉,军中奏起了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渴望再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
(5)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典故和比喻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再现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6)简要分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
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情。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4《江城子 密州出猎》
内容: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盛大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主题: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狂”字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①劲装出猎;②千骑相随;③全城人随观;④自比孙郎。
(2)任选角度赏析“千骑卷平冈”。
①描绘画面: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②炼字:“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时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行走之快,精神抖擞。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
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任选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炼字:“挽”表现出拉满弓的强劲姿态,信心百倍。激情无比。
情感: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5《渔家傲》
内容: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塞外秋景,下阕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思想感情:《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荒凉萧瑟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写景以“异”字统领上片,描写“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通过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等景物,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气氛 。
(2)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侧面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艰辛。
(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借用东汉窦宪“刻石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4)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悲怆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夏至诗词范文3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来源:文章屋网 )
夏至诗词范文4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商榷
作者简介:尹戴忠,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南湘潭41120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是精品辞书,作为一部具有相当权威性、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在社会语文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次修订中,虽然《现汉》第5版用时最长,用力最勤,力度最大,但《现汉》在内容上还有完善的余地。有不少学者已陆续对其提出修改意见,如胡丽珍、何丹、钱玉趾、叶秋生、张莉、孔昭琪、孔见、董树人,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等书收录了许多名家对《现汉》的一些精辟意见。笔者在此也提出几点意见,敬请编者指正,使《现汉》的修订日臻完善,渐趋精湛。
一、释义问题
1 义项与例句不对应
A.郎②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现汉》P813)
按:此释义与例句混杂,不对应。从例旬分析应包含两个义项:①对某些视为低级职业者的称呼:货~|牛~|花~。②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女~。
B.[狼藉]形。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声名~(形容名声极坏)|杯盘~。(《现汉》P813)
按:此释义和例句不对应,分析例句“狼藉”应包含两个义项:
①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如“杯盘狼藉”。
②比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如“声名狼藉”。
C.临①动靠近;对着:居高~下。(《现汉》P862)
按:《说文》:“临,监也”,又“监,临下也。”可见,“临”的本义是“俯视”、“居高视下”。“居高临下”之“临”非“靠近、对着”之意,乃其本义“俯视”之意。《汉语成语大词典》释“居高临下”为: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D.[母亲]名。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祖国,我的~!(《现汉》P968)
按:此条对“母亲”的解释是其本义,但例句却用的是其比喻义,因此义项与例句不对应。
2 义项缺失
义项缺失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传统义项的缺失,一是新生义项的缺失。
(1)传统义项的缺失
A.[懒]形。①懒惰(跟“勤”相对)。②疲倦;没力气。(《现汉》P812)
按:“懒”还有一个义项不为《现汉》所收,即“没兴趣、不愿意”,如:我懒上街。这样“懒”字下所收“懒得”(厌烦;不愿意)词目也就有了呼应。
,
B.“临”的本义为“俯视”,并且其本义还保留在成语“居高临下”中,但却未收入《现汉》中。(《现汉》P862)
C.“郎”漏收了一个义项,即“雄性的”,有些方言就说“郎猫”、“郎猪”。(《现汉》P813)
D.[母亲]名。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祖国,我的~!(《现汉》P968)
按:《现汉》只收录了“母亲”一个义项,其实“母亲”应包含三个义项:
①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是其本义。
②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如:大地,我的母亲!是其比喻义。
③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七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是其泛指义。
E.[魔法]名。妖魔的法术;妖术。(《现汉》P963)
按:《现汉》对“魔法”的释义为贬义词,除此之外,“魔法”还可为中性词,包含三层含义:
①魔术,如“魔法师、魔法箱、魔法盒、魔法棒、会魔法的熊、会变魔法的秘密武器”等。
②神奇的、超人的本领,如:从靠救济金生活的单亲妈妈,变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女性之一,她到底有怎样的魔法呢?
③(神奇的)方法,如:作文魔法第一招、时间管理的七条魔法、快乐礼仪――问候的魔法,等等。
(2)新生义项的缺失
A.[敢死队]军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不怕死的人组成的先锋队。(《现汉》P443)
按:在和平时代,军队中的“敢死队”使用频率减少了。现在的“敢死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再限于军队,如“减肥敢死队”、“时尚敢死队”、“抗‘非’敢死队”、“捉鬼敢死队”、“军犬敢死队”、“老鼠敢死队”、“太空动物敢死队”、“机器人敢死队”等等,这些词语中的“敢死队”含有“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冲锋在前、毫不畏惧的人(或动物、机器人等)”的新义。
B.啃: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现汉》P777)
按:“啃”字还有一个新义,即“靠……生活”,如“啃老族、啃薪族”等,此义不为《现汉》所收。
C.[魔鬼]名。①宗教或神话中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②比喻邪恶的人或势力。(《现汉》P963)
按:“魔鬼”还包含两个新义项:①身材特别好,有吸引力的,如“魔鬼身材”。②特别辛苦的、苛刻的(运动等),如“魔鬼划”、“魔鬼训练”、“魔鬼教练”。
D.[山寨]名。①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②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汉》P1187)
按:我们经常听说“山寨版、山寨帮、山寨族、山寨潮、山寨剧、山寨货、山寨车、山寨春晚、山寨货币、山寨经济、山寨精神、山寨文化、山寨现象”等,这些词语中的“山寨”包含两种新义:①形容词,具有仿制、假冒、廉价特点的。②形容词,具有模仿性、低成本、平民化、娱乐性特点的。这也是《现汉》所未收的。
3 释义错误
A.[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现汉》P133)
按:比喻非常渺小的词语,语本《庄子•秋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其中的“小石小木之在大山”、“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都是比喻非常渺小。“大山”与“小石小木”、“大仓”与“米”、“马体”与“豪末”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同样是比喻非常渺小的“沧海一粟”,“沧海”与“一粟”则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沧海里怎么就来了一颗谷粒呢?《辞海》“粟”④:泛指粟状物。《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由此可见,“沧海一粟”的“粟”亦为“沙子”,“沧海”与“沙子”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
B.[临机]掌握时机(行动)。(《现汉》P862)
按:按照《现汉》对“临机”的解释,则是把“临”释为“掌握”,但“临”字条中“临”却无此义。其实“临机”中的“临”是“面临”的意思,“临机”指面临变化的机会和情势。
4 释义不确、不全
A.[花絮]比喻各种有趣的零碎新闻(多用于新闻报道的标题)。(《现汉》P584)
按: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节目的拍摄花絮,因此建议释为:花絮是指新闻或画面外的有趣而零碎的片段。
B.[懒汉]懒惰的人。(《现汉》P812)
按:“懒汉”应指“懒惰的男人”。称懒惰的女人为懒女人或懒婆娘,称懒惰的小孩一般为懒虫。
C.[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现汉》P971)
按:“目不暇接”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指美好新奇的东西,建议改为:美好新奇的东西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D.[网吧]备有计算机可供上网并且兼售饮料等的营业性场所。(《现汉》P1408)
按:并非每个网吧都会“兼售饮料”,建议把“并且兼售饮料等”删除。
E.[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现汉》P1414)
按:此释义不确,建议改为:精微的语言包含着深奥的意义(或道理)。
F.[师姐]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前的女子。(《现汉》P1229)
[师妹]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的女子。(《现汉》P1229)
按: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有两条标准:一是论届次,即进入师门的时间先后;二是论年龄,即同一届中的同学,以年龄大小为依据。所以,以上两个词目建议修改为:
[师姐]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前或同一届中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
[师妹]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或同一届中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
5 个别多义词义项排列次序混乱
多义词的义项排列次序,一般先为本义,其次为引申义。但《现汉》个别多义词的义项排列有点混乱,如:
[顿]①动,稍停。②动,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③(头)叩地。(《现汉》P348)
按:“顿”字从页,故其本义应为头叩地,如顿首。应把义项⑨排第一。
6 词目与例句不符
[郎当]②颓唐的样子:看他走起路来郎郎当当的。(《现汉》P813)
按:词目是“郎当”,而例旬用的是“郎郎当当”。
二、成语处置问题
1 是否交代出处不一
有些交代出处,有些不交代出处。如“目”字下所收成语:
[目不窥园](《现汉》P971)交代了出处。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现汉》P971)
按:此词条未交代出处。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目迷五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因而看不清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现汉》P97I)。
按:此词条未交代出处。语出《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谓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
2 始见书证偏晚
如:
[临渊羡鱼]《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用“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现汉》P863页)
按:《现汉》举的书证是《汉书》,其实,“临渊羡鱼”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自《淮南子》后,仅东汉的学者转引此语的就不少,如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故《汉书》引自《淮南子》。
三、词类问题
1 兼词类处理有误
《现汉》对有些兼类词进行了处理,如:把“科学”(P769)标注为名词和形容词,把“麻烦”(P906)标注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等。但有些属于兼类词的却没有标注,如:
[改变]动。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②改换;更动。(《现汉》P435)
按:“改变”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邢福义先生认为名词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一般能受物量短语的修饰,不能受副词的修饰。第二,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一起组成介词短语。”而“改变”具有名词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可以说“一些改变”、“根据他的改变”,所以“改变”亦可作名词用。
[改革]动。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现汉》P436)
按:“改革”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如前文所述,“改革”可以受物量短语的修饰,可以说“一些改革”;“改革”还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如“为改革(加油)”。因此,“改革”亦可作名词用。
[改良]动。①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②改善。(《现汉》P436)
按:“改良”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同样,“改良”亦可受物量短语的修饰,可以说“(作了)一些改良”,所以,“改良”亦可作名词用。
[廉价]名。便宜的价钱:~书|~出售。(《现汉》P847)
按:叶秋生先生认为“廉价”应为形容词。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廉价”能作谓语、状语、定语,还能受程度副词“很”、“更”、“十分”等词语修饰。综合《现汉》和叶秋生先生的观点,笔者认为“廉价”应为兼类词:兼名词和形容词。
2 词类标注有误
[廉政]动。使政治廉洁。(《现汉》P847)
按:将“廉政”标注为动词有误。根据“廉政”这个词的使用情况来看,“廉政”主要用作定语和主语,其次还可用作宾语和中心语。
(1)作定语,如:廉政文化、廉政意识、廉政理念、廉政风险、廉政准则、廉政教育、廉政建设、廉政思想、廉政干部、廉政警言、廉政制度,等等。
(2)作主语,如:廉政可以强国|廉政以勤俭为基础|企业廉政构筑反腐“防火墙”|明朝的反腐廉政存在严重“泛道德化”偏差。
(3)作宾语,如:张謇认为勤俭的作用可以营养廉政|狠抓廉政育人才。
(4)作中心语,如:张謇的廉政及其启示。
从以上例句看,“廉政”主要作定语和主语,还可用作宾语和中心语,这是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但笔者没有发现“廉政”作谓语的例子。所以,笔者认为“廉政”是名词而非动词,即“廉洁政府或政治”的意思。
四、漏收词目
《现汉》前言、凡例中未说明所收词目的原则、依据,因此操作起来就无标准,随意性大。有些常见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目或成语往往漏收。如:
“祸”字下未收“祸从口出”。(《现汉》P624)
“婚”字下收了“婚介”词目,却漏收“婚介所”。(《现汉》P614)
“狼”字下漏收“狼牙”、“狼外婆”、“狼狈不堪”等词目。(《现汉》P813)
“目”字下漏收“目染”、“目无王法”、“目无尊长”、“目录学”等词目。(《现汉》P971)
“朝”字下漏收“朝市”、“朝起”、“朝生暮死”、“朝令暮改”、“朝过夕改”、“朝云暮雨”、“朝歌夜弦”、“朝朝暮暮”等词目。(《现汉》P1721)
五、设例问题
《现汉》在前言、凡例中,对是否设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设例亦带有随意性,有些设例,有些则不设例。此种情况不少。例如:
[挨板子]被人用板子责打,比喻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批判。(《现汉》P4)
[挨批]动。受到批评或批判:挨了一顿批。(《现汉》P4)
[挨宰]动。比喻购物或接受服务时被索取高价而遭受经济损失。(《现汉》P4)
[挨整]动。受到打击迫害:他过去挨过整。(《现汉》P4)
按:以上是“挨”字下的词条,“挨板子”、“挨宰”没有举例,而“挨批”“挨整”则举了例,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显得不规范。
夏至诗词范文5
原文: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朝代:唐 作者:王瑀
父子承恩日,遗荣拜职辰。
挂冠辞圣主,佩印奉严亲。
夏至诗词范文6
[关键词]可属性 语义 非典型性
引 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进行了关注,名词的属性和结构得到了详尽的解释。对名词的可数性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李冀宏和杨玉娟(2008)从有界性、可分割性、可复性及同质性角度对名词的可数性进行了解释;陈道明(2011)也对名词的数,名词数量的特征范畴,同质性及语境作了介绍。这些都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丰富和充实了对名词数的研究。
名词的语义范畴
对名词语义范畴的研究在近些年有很大的发展,但却更多保留着传统的二分法的形式。1999年,Kredler表明,名词的可数性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连续系统。这个连续渐变的系统一端是典型的可数名词(如:table, pen, apple);另一端是典型的不可数名词(如:water, smoke, air)。这样的区分反映了自然界中不同物质构成的差别如:coins, pen, apples, table等都是离散的,而water, milk, dirt, soot, gas等都是连续的,或者是由不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小单位组成的。
很多的英语语法书都对名词的数进行了分类,大多数都将其分为:单数可数名词、复数可数名词和物质名词也就是不可数名词。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名词很难用可数或不可数来解释。有些名词甚至不属于我们所提到的三类中的任何一类。Langacker是迄今为止对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分作出较具意义且系统描述的认知语言学家。他认为,在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中,语法范畴“数”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是要找出其有界和无界的语义特征。
认知语法中名词的可数性
1.典型性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认知语言学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以“无界”与“有界”和“同质”、“不同质”的性质为基础对名词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有界性是说物体是有边界的,不可以复制,不可扩张,不可以分割的。物质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复制,可以扩张,可以分割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表示物体的名词是可数名词,表示物质的名词是不可数名词。例如电视、沙发等事物是有界的,而空气是无界的。表示有界物质的名词不能被再细分或合并,如room,而表示无界物质的名词能够被再分或合并(可延展),如water。
同质性指物质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一致的。不同质指物体的组成成分是不一致的(不可延展)。简言之,不可数名词具有同质性,而可数名词具有异质性。例如car表示事物时,组成car的车灯、车窗、方向盘、轮胎等各个部件都是不同的。如果拆分开来就不能再称为car了。而milk有着相同的内部组成部分,无论是去掉一些还是再添加一些,它依然是milk。因此,同质性决定了不可数名词的可分割性,同质的性质决定了属于不可数名词的某种物质可以被任意分割出大小不同的部分,并可成为该范畴中的典型成员。
Furniture, equipment, crockery等也是典型的不可数名词,但由于它们是对种类的描述,其特殊性很难被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理解。从有界无界,同质不同质的角度讲,也需要有所调整。虽然单个的一件具体的家具是有界的同质的。但因为furniture表示的是很多件,是一个种类。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就是无界的了,而且它只有单数形式。对于它的理解如果引入Talmy (2000: 42-68)的数态分析方法,则更有利于我们的理解。Talmy认为与英语名词数量有关的三个特征范畴分别是数态(plexity)、界态(Boundedness)和分割状态(Dividedness)。数态分为单件数和多件数。Furniture, equipment, crockery等就是由一组物件构成的多件数的不可数名词。
2.非典型性
当然我们以上提到的几个例子都是比较典型的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的例子。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模糊不清或是很难辨认的实例。认知语言学的现代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样的现象。原型理论认为,范畴从一个到另一个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体。范畴没有给出明确的边缘和界限,范畴的内部成员之间,在属性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范畴的内部结构有着“中心(典型)”和“边缘(非典型)”之分。因此,在典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应该还有模糊的非典型的地带,怎样使用这些名词还要视其语境和人们理解的角度。
像sand,sugar,rice这些物质,是人们肉眼可见的,虽然单独的一粒一颗也是有界的,但是从人们对这一粒或一颗的关注程度以及它们常以 “堆状”出现的状态来看,它们还是被定义为不可数名词。water和flood,water是不可数名词,flood如果关注的是湖里的水也应该是不可数名词,但若包括了湖水的边界,那么湖就成了有界的可数名词。这更多涉及这些事物本身的存在状态,影响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程度以及人们看待它们的方式和角度。
质和量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有界和无界也不是绝对的,这在于理解的角度,以及外界语境等因素的作用。所以,量和质、有界和无界分别是名词这个概念连续体上两个极端的认知方式,在这其中还存在着各种过度状态。很多的词既可以用作可数名词又可以用作不可数名词,这是由它们所处的不同语境所决定的。例如一个个的土豆可以作为可数名词看待,而把土豆打成土豆泥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不可数名词了。就是因为它们的有界性和同质性发生了改变。又如beer 啤酒是无界同质的不可数名词,但当在酒吧的环境中,“two beers”用以表示“两杯啤酒”或“两瓶啤酒”的特定的量时,又变成了可数名词,或表示酒的两种不同种类,每种酒都蕴含着不同种类的特殊的属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以它最常出现的状态来确定它的可数或不可数的性质的。
3.表现形式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furniture, equipment, crockery等是典型的不可数名词,它们只有单数形式。而有的名词却只有复数形式,如:pants, scissors, glasses等。如我们所知,它们被定义为不可数名词,而常以复数形式出现是因为这些事物主要的特点是它们都由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但coats, shirts等也同样拥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却被定义为可数名词。Gleason认为,pants和shirts之间的这种区别也并非完全是任意选择的结果。或者说它们是有内部动机的,人们会认为衣服的两个袖子并没有裤子的两条裤腿那么重要。也就是说两个袖子对衣服的构成远没有两条裤腿对于裤子的构成那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名词在表示单个数和多个数时有着相同的形式,如salmon, cod等。这些也都跟它们通常所呈现出的状态以及人们的理解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李冀宏(2008)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并不是客观赋予的,而是人主观构建的。
当然,这样的分类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当提到有界性时,这个“界”线到底在哪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每个人理解界限时的方法也不一样,不同的语言也会有不同的方法。就像Taylor所说的“也许可以说,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任何一个名词,都可以被当作可数或不可数名词使用,尽管有时这些概念会相当不寻常”。
结 语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同样的概念内容或场景,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识解,这些都取决于识解主体所采用的识解角度和路径。并且意义不是客观赋予的,而是主观构建的。因此,词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上,更是体现在描述人们对词语意义理解的认知路径上。认知语言学家更关注词语意义的主观构建,事物在每个人心理所凸显的程度不同,那么语义解释也就不同。
参考文献:
[1]Kreidler, Charles, Introducing English Semantics (London: Routledge, 1999),p89.
[2]Langacker. R.W,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p189, 198, 199, 201, 203, 206.
[3]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 (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0.
[4]Tayor, J. Cognitive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陈新葵、张积家、方燕红:《动、名词的认知及其脑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123-129页。
[6]陈道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
[7]李冀宏、杨玉娟:《认知域与名词的可数性》,《外语教学》 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