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范文1

摘要: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关键点,首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清查布置,然后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关键词:实物评估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流动资产范文2

关键词:实物 评估 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 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流动资产范文3

【关键词】流动资产;管理效益;对策

1.引言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产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企业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的利润,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资金周转不足,影响企业的经营。特别是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持续低迷,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益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如何更为有效的提高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益对增加企业利润、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当前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动资产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重视,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流动资产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资金、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 对企业资金管理缺乏规划性

在对企业资金管理方面,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规划。有的企业对投资过分重视,而又没有对自身流动资金的实际需求量有充分的了解,造成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形象,一旦投资出现问题,极易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巨大的灾难。近期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投资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导致企业破产,给我们企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而有的企业则过分看重现金,没有短期投资行为,使得企业不少资金闲置,不利于企业的整体收益提高。可见,无论资金的坐支、投掷问题,都会增加结算风险和费用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资金管理的规划统筹,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2 应收账款的失控问题突出

在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竞争里,满目采取赊销等经营方式增加收益,使得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这种方式缺乏必要的相关制度作为保障,一旦赊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资金回收的难度就会增加。而不少企业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加强了企业的困境。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本身流动资金数量相对不足,而如果发生呆账等问题,会使企业资金周转难以为继,影响企业的生存。

2.3 存货与销售比例失调

企业留有必要的存货是确保其维持正常产品出售的必要手段,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企业资金安全、经济指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企业自如何确立存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材料物资商品存货多,成品库存积压严重,占有企业大量的资金,导致其流转不顺畅。另一方面,有时企业存货又与销售节奏不协调,往往面对着大量的订单,而无计可施,造成了经济利益的损失。同时,在不少中小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往往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对于库存物资的管理则给予的支持不够,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果低下,都极易产生资产的流逝,影响企业的综合效益提升。

3.提高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益的主要策略

针对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健全相关制度入手,突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三个方面的重要环节,以点带面,提升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益。

3.1 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企业在高效率、高质量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最低现金持有量,提高现金流转速度。一是要合理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量。企业管理层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准确的认识,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对现金的持有量有准确的预测,如可以通过成本分析模式、现金周转模式、存货模式等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现金持有量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二是要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制度。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最易受到侵蚀的资产。因此,企业自身要建立完善的现金管理制度,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提高现金管理质量。如可以规定现金使用范围、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等手段,提高现金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三是加强现金内部控制。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现金支出内部控制。严格现金支付程序,在严格授权审批方面,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现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制度,通过“一支笔”模式或是预算管理模式,来加强授权管理的严肃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更要杜绝以往家族性企业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行现金集中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实行统收统支模式,企业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集团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部门不单独设立此物账号,一切收入都直接进入企业的总账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支付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经营者或经营者授权的代表手中。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则要实行财务公司模式。公司除了经营联合贷款、报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以及投资咨询等业务外,具体负责公司内部各成员间的财务协调和资金调度,提高现金管理效益。

3.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当说赊销对于企业扩大销售、降低库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存在的隐性的财务风险也是巨大的。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于提高赊销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是要建立信用机制。企业采取赊销政策时要能对合作伙伴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合理确定赊销范围和对象。二是提高收账效率。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企业应当区别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方式予以催收。如定期向客户寄发账单,提醒客户;又熟悉业务的催款员与客户联系,了解货款到期情况;停止发货指导客户旱情大部门或全部货款等等方式。同时要关注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收账方式,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总和要达到最小。同时为了鼓励营销人员和财务人员积极催收应收账款,使收账政策取得较好效果,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收账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制度与控制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企业要对坏账发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缓解坏账损失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冲击,正确反映各期财务成果的真实水平,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损失程度。

3.3 加强存货控制

存货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与否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风险、收益的综合水平。一是要准确核实存货管理的成本。企业要要针对存货成本中取得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进一步进行核实,降低存货的成本数额、提高管理效益。二是确立经济订货批量。通过构建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等方式,确定企业最为合理有效的成本最低的订购批量,式企业存货控制在一个较为科学的水平,提高存货对流动资金管理的效益。三是确定存货资金定额。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更应按照“以销定产”的方式来确定产成品资金分配,并依次向前确定生产资金和储备资金,以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存货资金的浪费。

3.4 创建新型管理模式

发挥当前网络技术发达、计算机功能强大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在现金管理方面,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企业内联网,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现金供求信息实时传送,解决企业现金统筹管理的信息保障问题。同时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型来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降低收账费用,发挥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作用,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联系,提高收账效率。在存货管理方面,随着市场需求呈现小批量化、个性化的特点,企业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对企业物流链中相邻环节在物资流动上作恰当地点、恰当时间和恰当数量的安排,可以将企业的存货库存量压缩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甚至有接近或达到零库存的可能。这样,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存货周转情况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光.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2(9).

流动资产范文4

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行为同时也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借用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会计政策的巧用。盈余管理是双面性的,要使得企业不断走的向成熟则盈余管理必须适度,这样的举措会使企业使用法律手段追求自身利益。

【关键词】

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对策和方法

一、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公司法》中有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公司如果被特别处理(ST)要么是最近一个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价格,要么因为连续三年亏损,甚至直接退市或暂停交易。因此,对亏损上市公司来说,扭亏为盈是十分必要,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持其上市资格。我国的退市制度的判断标准是会计利润,因而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厄运,他们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会计利润,这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对于盈利公司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例如每年的净利润并不一定很稳定,这样就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经营不稳定的信号。这时盈利公司就可能采用平滑利润的方法,这能使公司的营业业绩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充裕起来。

二、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的原因分析

(一)委托责任关系的存在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由于两权分离的公司,股东和信托公司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形式的委托关系。对股东来说,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必须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和激励。股东通常是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往往将公司的业绩和管理补偿环节相挂钩。对于管理者来说,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倾向于使用他们的权力来操纵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例如,净收益超过上线的部不能获得奖金,当净收入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层将会被采用来减少净收益的会计政策;同样,当净收入低于奖金的下线时,当局将巨额冲销当期利润,它是在增加明年奖金的可能性。资产减值政策的应用是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因此,符合经纪人假设的管理人员有可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违背委托人的意愿,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二)债务合约的约束一个重要的财务关系是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作为债权人,将为企业放贷,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收入的协议;对企业来说,扩大经营方法之一就是贷款,这样方便了很多对其生产经营项目的投入。只要贷款合同一成立,这些资金的支配权将由债权人转入到企业账户中,因此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提出来很多禁止性条文。例如对财务指标的要求,对贷款企业一些资金用量的规定,对一些长期债务的限制等。对企业自身来说,违约将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数额,所以每当企业内部的一些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或是违反一些法规的,他们可能通过增加资产减值政策的收入改变会计方法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使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减少,从而避免了违约成本的发生。

(三)避税考虑在我国的所得税是促使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会计利润较高时对于很多想上市但没有上市的或是已经上市的但并没有进行股票筹资意图的一些企业来说是他们很不愿看到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要上缴更多的所得税。一般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基础是会计利润,再按照税法规定调整为应税利润。为了降低税负,减少现金流出,企业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少缴税的目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将希望企业里的财务出现亏损状态,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些财政向的补贴,因此,很多企业就开始想办法将报表利润进行控制,减少现金的外流。如企业可以利用盈余管理的存货计价进行避税,当企业的利润在不断的增长时,企业应该对其计提的方法进行更改,增加其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利润进而减少其所要交的所得税(如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移动平均法);企业可以利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来调减会计利润,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三、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一)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董事里分工存在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因此多数董事提出,为了扩大外部董事的比重,应该增加外部董事的数量并在董事内部重设一些不同阶层利益的一些股东代表,这样的话就减少了权力的过于集中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阶层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于还款的本金和利息,由于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管理行为实际上并不享有法定权利,往往使得债权人实现未来到期债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走情况下,法律应给予对公司日常业务的监督权。例如,对公司的管理制约机制,债权人有选举或受人之托而必须要做的相关义务,避免公司造成重大机密外泄等重大的影响,并且要对此承担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是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二)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在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反映出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不少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改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障碍。一方面,从横向的角度看,相互制约的作用都提高了其资产减值在各个环节。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资产管理部门”以生产技术部门的资产使用和维护为基础,在制定资产减值准备合适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拟订出适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和计提数额,通过合理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已经被核销。其次,这些数据需要通过从会计角度分析金融业,从资产减值的计量值的角度。向有关部门提交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测数据,向有关领导汇报,并作为依据来计提减值准备。在各项职务的分离和相互制约作用下,提高了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资产减值准备。另一方面,从纵向角度看,需要完善的授权机制,指的是由不同层次的部门和人员把减值准备的计提额度和比例作为基本依据,并且把各事项的重要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审批。例如,资产减值事项的审批权限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情况的数量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程度的增加,从而增加资产减值审批的影响程度,从经理层到董事会再上升到股东大会。同时,在股东大会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董事会,总经理,建立三级审计机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来承担监督和审计责任。

(三)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对于亏损公司来说,需要对其证券部门监管的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计。可以招聘财务分析师,通过收集亏损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基础阶段,政府对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的配置,上市公司在没有通过“真正的性能”实现“业绩报告”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会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亏损公司的会计监督的选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利润水平。对于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操纵者,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保证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

(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高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1)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规定方面做出了较大的修改,上市公司的盈余调节的空间大大减少,但是在资产减值的实际操作中(如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等)仍需要判断和估计,这可能提供了一个机会在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中。在新准则中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仍允许转回,这样一来,在企业新会计准则下还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为了减少其程序和方法所以最好避免语言和概念的模糊,进而减少其选择的可能性。例如:尽量把准则中的“明显高于”“、较大跌幅”、“远低于”等表述标准化,为了减少这些使用条款,确定的具体数额和比例,为了减少主观性。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调整盈余,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除了这个以外,还应对其还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一些规定,以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损害使用。(2)对于目前的会计准则,随着新型的交易、财务工具等的出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很多的选择空间,即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求制定者对准则的最新变化和进展时刻关注,提高出台会计准则的质量,来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阳.流动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流动资产范文5

财政部分别于2012年12月6日和12月19日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准则》)和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均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和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内容均进行了调整,其中:新增了对“非流动资产”的相关规定。

一、对于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范围的界定

《准则》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十一条又指出“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试行)》)中对于资产的分类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二者相比较,新规定中的事业单位非流定资产的范围相当于在原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一部分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再新增“在建工程”的内容。这部分资产的共同特点是:

(—)资产的比重大

在我国,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不进行或不主要进行有形产品的生产,因此,在其资产结构中存货等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就不会太大,而非流动性资产的金额就会相应较大。

(二)资产的流动性差

从这部分资产的名称上来看,既然被称为“非流动性资产”,那么,它们的变现能力就比较低,要么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要么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要么市场的参与度较低,这都决定了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有限。

(三)资产的核算复杂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参与市场活动,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半企业化了,很多新的业务活动都使事业单位非流动性资产的核算变得日趋复杂,比如:在经济活动中的“对价”方式,就是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件。

二、新制度中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特点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继续坚持加计法。

长期以来,加计法都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的核算方面,加计法就是在确认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支出的同时,做以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或者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这种加计法仍然被保留下来,这也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等其他会计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坚持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坚持收付实现制,旧制度规定:只是在经营性业务中可以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对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此次改革并没有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非流动性资产的确认环节,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收付作为确认收支及其金额的唯一标准。比如: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平时并不要求进行收益的计提,只有在收到利润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三)引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概念

《准则》和新《制度》引入了“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一般应当先记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年度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这种做法保证了事业单位报废资产在报批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反映,有利于正确衡量资产的实际金额。

另外,为配合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在净资产科目中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替代旧制度中的“事业基金”和“固定基金”等科目,实现了功能相近科目的整合。

(四)考虑了取得和处置环节的相关税费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在非流动性资产取得和处置环节发生的相关税费的处理,即: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也就是说,相关税费不再计人非流动性的成本中。

除此以外,《准则》和新《制度》仍然沿用历史成本法,即:坚持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三、对《准则》和新《制度》新增部分非流动资产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新增的部分包括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两部分。

(一)对长期投资的规定

原制度中并没有专门提及长期投资的核算问题,但是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投资期限延长、投资品增多,原有制度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将投资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并且,《准则》和新《制度》强调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长期投资的规定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按照取得阶段、持有阶段、到期或转让阶段进行划分。

1.取得阶段的处理

在长期投资的取得阶段,新制度按照投资品的形式进行了列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具体的核算方式见表1。

2.其他阶段

除了取得阶段外,事业单位长期投资还涉及持有阶段和转让阶段的处理,其基本方法见表2。

(二)在建工程的规定

在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都是由单独的基建会计来进行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只是在基建完成后,再按照固定资产来人账管理。《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纳入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范围,要求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支出都由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规定至少按月进行反映。

《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的核算分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两项。建筑工程的账务处理具体见表3。

相对于建筑工程,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需要进行设备安装的固定资产,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见表4。

四、对《准则》和新《制度》修订非流动资产部分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修订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

(一)固定资产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仍然很详细,最大的变化有两方面:首先,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其次,对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核算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少的处理等。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具体见表5。

《准则》和新《制度》并未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如果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处理见表6。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只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或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支出,其具体处理见表7。

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等情况,其处理具体见表8。

(二)无形资产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对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新制度从取得、摊销、后续支出和无形资产的减少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取得环节的核算具体见表9。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可以进行摊销,摊销的具体核算见表10。

流动资产范文6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流动资产定义以及进行流动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企业流动资产 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 流动资产 资产管理 对策

一、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流动资产是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如果某一环节流动资产投入不足,必然引起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的利润,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合理配置流动资产需要量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重复建设造成流动资产资源浪费

由于受宏观经济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在流动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不清楚对流动资产的实际需求量,所以出现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合理的短期投资结构,有时企业没有短期投资行为,造成资金的闲置,不利于企业整体收益的实现;当需要资金时,不能及时收回投资,造成资金周转紧张。

(二)企业财务造假造成流动资产流失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或财务人员为了追求当期的业绩和个人利益在财务上进行作假,造成了企业虚假的财务状况,形成流动资产潜亏。此外,部分企业对现金管理松懈,造成流动资金闲置或不足。

(三)企业流动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企业对流动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对流动资产的盘查、核实不认真,造成流动资产的流失。此外,由于业务操作的不规范,缺乏信誉,造成企业往来款项得不到及时结算,影响了流动资金的周转。企业为形成流动资产而占用的资金是流动资金,而流动资金存在的具体形态则是流动资产。此外,还存在原材料的存储与生产需求不相符,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存货占用较多资金,造成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某些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为了追求产品的销售数量而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数额的增加,加重了资金收回难度。

三、加强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存货管理

1.加强存货采购管理

采购环节是生产经营中资金投入的开始,企业在进行采购时,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并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使采购过程透明化。对大宗、大型物品进行采购时,可采用招标模式,杜绝暗箱操作,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

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一般常用的方法是ABC控制法,即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资金在存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大,品种少,应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可按类别实行一般控制;C类存货品种多,金额小,可以按照总额进行一般管理。

3.抓好存货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管理。

强化存货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应加强对半成品、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成品资金使用情况,以降低在产品的资金占用量。企业各部门要按时编报存货管理的报表,做好存货的去向记录,在月末决算时对本部门所占有的存货进行清点,并对占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制定出合理的存货使用计划。

(二)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首先,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当针对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现金的收支,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现金预算表的编制是现金管理的重心所在,也有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金管理中,现金的收支管理又是最重要的。企业应当尽快收回应收账款,缩短回款时间,并尽快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留下备用的现金,其余现金应当储蓄或进行再升值。此外,企业还应对现金开源节流,尽可能控制现金支出,企业可以在合法、合约规定的时间内,在不损害企业形象的情况下,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付时间。此外,现金在流动资产中的流动性最强,故保障其安全应该是现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次,在银行存款管理方面。部分企业开立了较多的各项银行存款账户,且各类支票管理不善,一些划转款项没有及时作账,银行存款账户核对不及时,未达账项过多,而且间隔时间长,造成银企之间账户余额差距较大,影响了企业办理正常的结算业务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占用的款项,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

1.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方面,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应根据所处经济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信用政策。信用标准的合理与否,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有着很大影响,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可采用比较分析法,确定相应的最大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过长,一般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附有现金折扣条件。最后,企业要制定恰当的收账政策,对不同时期的账款,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建立赊账责任制,在结算中将责仟落实到人头,加大奖惩力度,杜绝只管做业务不管收款的现象。做好应收账款追踪分析以及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以便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基本情况。

上一篇红十字会精神

下一篇大手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