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与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与创新范文1
1.从学生角度
首先要明确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竞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及相互协作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工程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进而在毕业求职时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其次要注重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很稳固的地基就无法建起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大厦。现在我们往往过于功利,总想着为了尽快在参加比赛时获奖只学对比赛有用的知识;殊不知其实这是在舍本逐末,在比赛中获奖是可以让我们风光一时,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很有可能我们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无法在激烈的职业生涯竞争中站稳脚跟。再次要持之以恒。知识的积累是遵循着循序渐进原则的,我们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也同样不可能学习很短一段时间就精通某项技能。坚持,在没取得成果之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很多学生在刚参加创新活动之初热情高涨,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技术上的或者是非技术上的困难,有些学生缺乏克服苦难的勇气与决心,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退却,最终放弃了当初的目标。这些学生相当于没有上战场,而是被淘汰在训练场上的新兵。还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了一些比赛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快意志消沉,其实他们没有正确树立参加比赛的最终目标,另外从事技术方面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最后切忌在准备比赛题目时闭门造车。我们的作品最终面对的是用户及评委,我们一定要学会从用户及评委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户及评委最终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2.从指导教师角度
(1)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指导教师,有责任发现和培养人才。最为团队领导,要善于营造舞台和空间。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有自己的舞台,你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其打造不同的舞台和空间,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2)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必须塑造自己团队的精神和文化,而且精神和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留下优秀的精神和文化,你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教师作为团队领导,要避免破坏团队精神的事情发生,并从自身做起。
(3)强化知识共享。建立一个服务器,要求所有同学将各个阶段掌握的模块知识都整理好存储到服务器。实验室同学可以相互借鉴,提高学习效率。
(4)给学生灌输工程化思想,强调文档资料的重要性。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也同样都会面临毕业,所以创新实验室里的学生也是流动性很强的,如果不做好作品及资料的积累,那就成了熊瞎子掰苞米了。我们应该将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到硬件开发中来,从事电子产品及单片机开发的人不妨认真读读《软件工程》这本书。
(5)注重培训。对于提高能力来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训了。每个团队根据自身技术要求和技术趋势,每周举行一次培训,培训老师可以从外部聘请,也可以内部人员轮流担任。
3.从学校角度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使之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参与科技传新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和树立典型人物及事例,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论文报告会、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达到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大一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因为大部分大一学生都是怀着梦想来到大学,都希望毕业后能学到一身本领。刚开始就让他们实践,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个别工科专业可以试探性地把晚自习时间变为科技创新活动时间。
(2)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对课上学习内容的验证、巩固、拓展和提高,具体体现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外得到锻炼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而这些成绩取得是需要得到学校支持和认可的。为了鼓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则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例如,课外创新活动取代相关选修课并对参与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以学分的形式认定下来、直接将创新过程或相关题目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在评优评奖、就业推荐过程中给予政策倾斜等。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应成立相应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部门,由学院统一规划各部门,系部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体系,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此外,还应设立由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评审机构,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增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再次,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制定相应奖励办法,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计算相应学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纳入优秀学生的推荐与评定,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放在工作的一个重点上,切实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占主导地位。要培养一批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减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使教师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更新知识结构,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性教学水平,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那些付出多、贡献大、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进修深造等多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4)建立高效运行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验室首先明确创新实验室与常规实验室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我们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校并没有将各创新实验室纳入到学校的正规实验室的编制,绝大多数创新实验室都已小作坊形式存在,指导教师基本都为兼职,学校没有规范化的资金投入方案。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以上种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创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实现创新实验室由“游击队”向“正规军”过渡,高校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创新实验室的地位。
二、结语
科技与创新范文2
科技创新在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每一个科技创新成果都是人类思想变革的结果。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突破科技创新的禁忌,解放科技生产力,培育现代科技之树生长的土壤。目前,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制度,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氛围,是解放思想、推进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同质化平面扩张可以取得较好收益,握有巨大资源控制权的政府,通过推动强有力的投资,可以形成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官员和企业都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业绩。但是到了创新驱动阶段,由于发展突出地表现在质的提升上,经济动力主要靠经济主体内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取决于知识和人才,这种独特资源是要依靠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产生的,而权力本位(官本位)与这种机制是冲突的,并可能成为极大的障碍。因而,在创新驱动阶段来临时,必须进行一场迈向知识经济的革命,树立知识和人才的权威,将权力本位代之以知识本位,经济发展由以往靠政府权力推动转变为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标准的优胜劣汰所推动,真正形成一个能够民主和自由地发挥创造力的氛围,从而使创新驱动的动力不断地增长并产生应有的成果。
权力、资本、劳动、知识、技术、信启、等都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都参与科技创新过程创造社会价值,但参与创造的价值大小和比重有所不同。从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来看,当前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权力与知识二者的结构性失衡,甚至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强权力一弱知识”的结构性格局。创新、探索、求真,原本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作,它不同于体力劳动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可能在高压和威逼之下发挥到极至。相反,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心境下,才能激发出灵感,才能专心致志,进行深入的、极其抽象的逻辑思考。
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应该把求真求知看作是人生、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使命,把能为人类知识宝库增添多少新东西,看作是个人和团队价值的象征。这就是知识本位的真谛。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境界上来全面深入地理解创新驱动,以解放思想打破权力本位,重构知识本位型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并且应当立足知识本位来进行顶层设计。
倒逼企业形成创新动力机制
江苏多数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进入门槛不高的条件下,依靠各级政府的行政驱动和政策支持,依靠消耗曾经十分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在低利润率基础上,以生产数量的扩张获取必要的利润。不少企业甚至以仿冒先进企业的创新成果为生,生产规模和盈利不断扩大,由此形成产业同质性、低层次、规模攀比的竞争,产业的扩张速度往往远快于创新周期。那些低端产业和产品往往能够占据市场优势,那些技术层次较高、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反而难以生存,其产生的效应是产业“逆淘汰”趋势。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快速死”,在中小企业里面,这种心态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的廉价和充裕,在很多领域呈现劳动力替代资本和高效率技术的倾向。
近几年,资源要素和环境约束的“倒逼”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人们始而未觉的进展,甚至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强化资源有效利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遏制低效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投资行为;以资源要素价格及资源税的调整,遏制那些依靠低成本要素供给维持低水平规模扩张的行为;同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遏制盗用他人知识产权、仿冒先进企业创新成果以盈利的行为,促使企业知识创新以求生存和发展。
营造良好的创新运作机制
目前一些科研部门、大学或企业,“学者官员化”与“官员学者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现象。一方面,将那些在个人研究上已经冒尖的人物,转化为“双肩挑”的角色(既是个人的专业研究人员,又是一定的行政领导),此时,其个人研究工作的深度往往受到影响,本来在其已有研究基础上已经可以进行“最艰难的突破”,但是一旦出现这样的角色转换时,其工作的方向发生某种偏移,可能的“突破”就被搁置下来。很多项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为组织申请新课题、应付各类评估检查、参加尤关会议等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干脆用行政官员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业务掌控者,在确定重大研究方向、进行关键性的人财物资源配置、评价研究成果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外行并非完全不能领导内行,但是在专业化要求很高的研究单位,外行领导内行确实会导向误区,至少可能是应有的学术研究能力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从官本位转换为知识本位,改变权力控制的各种无序替代状况;要将激励个人创新和鼓励团队创新相结合;从注重物质财富转化为重视知识和精神财富;从外生性推动转化为人的内生性推动,因为创造力是无法靠外生性强制推动的,必须内生地切实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再造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创新风险承担机制
一般而言,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是其突破前人、有新的内涵和意义的成果,而应用价值则是指把现有成果应用于实践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两者是在不同的层面显示其不同的价值,因而必须区分开来用不同的标准加以评价。但是目前在评价中往往混淆在一起,而产生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此外,对科技成果创新价值的评价,应该是由处于该领域研究前沿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评价,才能真正衡量出创新的程度。但是目前不少科技、人文科学成果以及人才资格(如职称)的评价,却仍具有很强的行政化特征。
为此,需要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奖励以及创新失败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创新成功者得到利益,创新失败者得到保障。真正的创新往往孕育在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中,探索过程的挫折和失败的次数总是要远远多于最终的成功次数,且创新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失败本身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现在很多企业和科技人员普遍担心失败,很不情愿冒风险。其核心原因是官本位下的“败者为寇”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从失败中走出来时所遭受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的制约。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给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以充分容忍与鼓励的氛围。
构建科技型企业家创新创业机制
科技与创新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 金融市场 相互结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68-02
一、科技与金融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指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尝试解决制约金融资本向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问题,那么,关键问题是什么?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过程中如何解决?
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着重就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探索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少,拥有专利等轻资产较多、经营不稳定、风险大的特点,在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的前提下,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1.需要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有3400多万家。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一共有16万多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交流机会少;因此,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了解少,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团队等信息掌握不准,即使是一些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很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也了解不多。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型业态的企业,而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传统的制造业类企业,金融机构对这些新型业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熟悉。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贷款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也会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发放的大宗贷款的手续基本一样,但是付出的成本比较大,包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估、管理团队的认识以及抵押物的评估、以及日常的监管等,都会使金融机构付出的成本增加。
上述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低。因此,如何从国内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企业,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前提。这就需要在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渠道。
2.需要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掌握相对较少,而拥有的专利较多。但是,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与土地、厂房不同,专利价值存在非常明显的时效性问题,技术进步产生的替代技术也往往使得很多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价值降低或者变得毫无价值。企业的专利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市场化风险,很多技术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转化失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存在较大的评估风险。
当前国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也存在评估技术上的问题。虽说国家为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不过由于科技金融支持对象的发展阶段、管理团队等的复杂性,在实际执行时缺乏具体的评估实施细则和量化标准。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基础,也是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
3.需要金融机构推进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金融机构的传统产品远远不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这就要求参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科技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要依据本地现状,研究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高成长和波动性大特点的金融产品,并简化服务方式,主动探索支持各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多种服务模式,为促进全国的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起到榜样作用。
4.需要补偿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风险大的特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机制下,金融机构是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因此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么高的贷款风险。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来解决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违约损失问题,以提高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
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建议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机构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为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1.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目前,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和干预较多,金融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2.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投入方式。进一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量,在已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后,要继续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扩大科技企业的受益量。扩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支持具备条件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综合运用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贴息、后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中小企业商业融资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
国家应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的因素。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4.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中介机构发展。倡导成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人员和机构。加快发展科技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等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5.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借鉴许多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会同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引入专业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以加强科技金融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5]巴曙松.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交融与互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4
科技与创新范文4
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加上我国在新世纪之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地球村”的概念在农业上的体现越来越强烈。我国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我国的现代农业相关理念不断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以及推广工作正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在这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见解,以飨读者。
2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创新与推广经费不足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任何一个项目的推进都是需要大量的经费堆砌的。在大量的工作以及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地区的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的关心程度不够高甚至有不闻不问的趋势,转而将发展的重点投入到了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建设中。承认第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以及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确比第一产业高,但是这样偏向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复杂模式是畸形的。大量资金的缺失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也正是由于资金的缺失,我国的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程度始终不能与国际接轨,也谈不上领先国际。同时,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不重视,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态度也自然是散漫的,其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也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工作态度。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窘境。
2.2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影响深远
在我国,农业一直都不是一种能够让人快速致富的行业,到了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农业的地位更是受人排挤。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农民的影响程度不是简单的现代农业机械的宣传工作就能替代的。许多农民对现代的农业机械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更信赖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的做法不仅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对我国农业机械哈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3农机从业人员匮乏
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农业机械的相关课程,并且有大量的实践课程与之配套,但是每年能够参加到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中来的大学毕业生是少之又少的。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一时间受不了农村基层的艰苦环境。
2.4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都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一直工作至今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对市场的认识和推广口才能力明显不如现代的年轻人,其专业素质已经被拉开了差距。这样的专业层次是不能够与市场很好地对接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2.5推广服务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我国的农民朋友不是不能够接纳新式的农业机械,他们所担忧的是购买农业机械之后相对的服务质量跟不上。然而,农民朋友这样的担忧在许多地方成为了现实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农业机械推广人员都认为将机械卖完了就算完事。造成了农民朋友不知如何使用、维护、维修农业机械。这样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农民朋友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美好憧憬,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改进农机创新以及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各方面的经费投入
在这一措施的投入上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将经费投入在科研环境以及仪器和人才等方面,用最顶尖的仪器和最精锐的人才来帮助科研的进步;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的力度,重点将经费放在对农业机械的宣传以及规模扩大等方面,将农业机械的好处与原始农业相对比,就能够使得农民朋友全方位地分辨出优劣所在,才能够推进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进一步。
3.2加强从业人员的引进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过低是我国许多地区、许多行业正在面临的窘境。对此,一方面,由地方政府出面,将农业技术部门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农业技术部门每年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是工作岗位,而高等院校则利用其强大的教育资源为现有的农业技术部门提供专业素质的再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设立一个类似于模范员的岗位标准,使得从业人员能够一个学习的方向,为其职业生涯以及专业水准树立标杆。
3.3提高农业推广服务的后续
这一建议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加强对农民朋友的宣传工作,使得其能够对农业机械的好处以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已经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朋友,相关的技术部门要及时地进行技术上的跟进以及辅导,对农业机械的维护以及使用、维修等方面要作出全方位的跟踪指导,确保农民朋友在购买机械之后能够会用、会修,以此来达到农业机械的真正目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4总结
科技与创新范文5
“十一五”末,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在55%以上,机械化水平将在60%以上。日前公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农业科技发展阶段性目标作了具体描述。
创新推广两手抓
“这些年自然灾害频发,但我粮食生产仍然连年增产。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是我们减灾防灾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手段。”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在谈到《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时这样表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不仅成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农业科技“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这些年的农业发展表明,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十一五”时期,我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保障充分,农民持续增收。据农业部介绍,这一阶段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0亿千克以上。同时,研制推广了一批畜禽疫苗药物,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可以说,由于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十一五”成为我农业发展快、农村变化大、农民增收多、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从“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考量,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根本的出路。同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关键要强化推广应用。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要重点抓好创新与推广。
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要实现“十二五”农业科技目标,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尽管几年来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同时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明显,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总体素质呈现下降。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新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新主体,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需求。
挑战还来自我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我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创新能力不足是明显“短腿”。
此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薄弱,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基层推广人才缺乏的现象。在农机推广中,除了整体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机研发能力不足、农机农艺配套不够等问题较为普遍。
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针对问题与不足,《规划》提出,要把技术创新方向从以生物技术为主体,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相结合,提高我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具体来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首先要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上占领制高点、取得新突破。在良种方面,我水稻专家袁隆平在谈到高产水稻时说过,关键在于良种良法与耕地质量。所以“十二五”时期要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导向,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科技与创新范文6
沈阳市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沈阳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培育了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开展了全国性的“动漫展览”“动漫论坛”“动漫产品交易会”和“卡通形象品牌授权洽谈会”,宣传推介了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动画产品;举办了原创作品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沈阳的文化氛围。2010年以来,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73.84亿元;以网络、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为主的层,实现增加值61.2亿元;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97.88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相互融合发展、具有辉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在第三届东北文博会上,动漫产业成为代表沈阳文化产业勃兴的新亮点,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沈阳市浑南新区被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通过技术、环境和融资平台的协同构建,使动漫企业实现了起点较高、快步发展的局面。浑南新区投资4千万元建设了国内领先、亚洲瞩目的动漫公共技术平台,投资9亿元建成国内堪称典范的动漫企业用房,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入数千万元设立动漫产业发展基金,均为浑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非凡动画公司动画片年产量就达7000多分钟,占全国总量的二十分之一,企业从批量产出中找到了衍生品的盈利模式,延伸了动漫产业链。2012年,沈阳市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沈阳四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基地,同时,被教育部认定为立体动画&多媒体研发与生产基地,研制出了世界首款4D立体真媒体电脑影机,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立体教学片库。和平区作为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所在区,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相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出版、4D立体影像、舞台演艺、广播媒体等科技文化融合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数字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鼓励新兴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融合。
沈阳市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主要问题
1.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服务机构数量还不够多;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交易、知识产权、品牌培育、人才培训等科技文化融合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积极性不够高,没有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和产权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沈阳文化产业投资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国有资本独大,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比重则相对较小,民营资本又受到各种限制,严重影响了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沈阳文化科技产品从量上和质上都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提升空间还很大。如沈阳文化科技创新发展较慢,在全国文化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作品和活动还较少,文化科技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不高,并缺乏适当的市场机制发展文化科技产业,导致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文化品牌难以形成。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也导致科研活动与现实需求脱节,不利于成果转化机制的形成,集高文化内容与高科技载体于一身的优质文化科技产品较少,有魅力、广传播、可持续的文化科技项目则更少。3.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沈阳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相对不足。2010年末,沈阳共有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000多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而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62.33万人,天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13.18万人。从以上数据来看,沈阳文化产业人才的总量和我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化科技创新人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更为缺乏。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劣势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难以培养与集聚高素质的文化科技产业的各类人才,最终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