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工院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范文1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工作 创新

技工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定的制度,组织协调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各种力量,保证其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达到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培养合格技工学生的目的。为此,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唱响时代主旋律,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人生观和形势教育,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措施。实践中要抓“三个月”的系列活动,即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项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形成系列化、层次化、多样化。例如,召开学雷锋活动动员和表彰大会,有力地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可以连续举办“我爱祖国”歌咏比赛、“民族理论”知识竞赛、“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和“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连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报效祖国。学校可以成立读书会、兴趣爱好小组;通过电脑网络,建立自己的“博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一大批技能兴趣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具体、充实、有趣的活动,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情,把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敬业精神及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意识融于学生的活动中去。

二、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充分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形式是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了解企业管理、参与经济建设的一种好途径、好方法。这对学生来说,可以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了解现实,适应环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规划要具体细致,班主任或德育课老师要与学生保持经常联系,解答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疑惑,把培养学生做人能力、做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及更新知识能力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三、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

学校的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重视学生会对于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作用,要对他们的工作加强指导,本着想着前面、站在后面的原则,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广播站、黑板报、有线电视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地激发广大青年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提高教育效果。

四、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作用

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其作用是其他各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要根据教材,有机地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职业道德和遵法守法意识,促使他们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奋斗。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各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科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结合专业课进行科学观和专业思想教育,比如在实习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在物理课中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宣传科学技术等。

技工院校范文2

关键词:品牌战略 品牌建设 特色创建 内涵提升 形象塑造

当今,教育市场开始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做出名气,树立好形象,是技工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技工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尚未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学校品牌,甚至连创建品牌也不被一些学校所重视,职业教育的品牌号召力弱,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和探索,对这一课题做一些探讨。

一、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都把创建品牌、提升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任务,以期得到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认可。在教育市场中,品牌学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追捧和青睐。从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和示范高中的品牌号召力比较强,而职业院校的品牌号召力相对较弱。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正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一次学会会议上指出:“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民群众依然不是很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不重视品牌建设,不重视对职业教育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包装。从全国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数量很多,但却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尚未能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名校。虽然一些学校也知道创名校的重要性,但认识不深,不注重下苦功提升内涵。因此,大力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工院校加强品牌建设的途径

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着力提高全员的品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培养核心精神。笔者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铸魂――大力培养核心精神,提升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

品牌学校是有内涵、素质高的学校。创建品牌学校,需要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精神文化。要在传承历史中超越,在革除弊端中发展,在挖掘亮点中彰显,把提升文化内涵的重点放在构建学校的核心特色和培养核心精神上。这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因此,学校领导层一定要审时度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目标,将构建发展理念、体系等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贯穿始终,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东莞市技师学院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深入各行各业调研,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办学方针――把人才培养标准融入社会需求,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把学校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同时还提出了三大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国际化战略,这三大战略,互相联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技师学院制订了品牌规划和实施步骤、举措,并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解读,将办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师生的行为中去,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上述发展目标、方针、战略在校内家喻户晓,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创建品牌的积极性,自觉按学院部署开展工作。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创品牌工作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招生人数成倍增长,2014年,在校生人数增加到73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大力更新发展理念,内强素质,着力构建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确保全员参加,人人重视,落实规划,分工协作,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条件。

2.强基――大力打造品牌专业,突显学校特色,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故此必须立足长远,不断开拓新专业,打造新品牌,这是创建和提升学校品牌,夯实学校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为此,技工院校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特色化、现代化和品牌化,着力形成示范性的名牌专业,以名牌效应全面带动品牌学校创建。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注重打造品牌专业。他们通过改造传统专业、优化骨干专业、培植重点专业、创立新兴专业等措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培植数控专业、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等专业,开设了汽车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按国际标准组织教学与考核,全力创建品牌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过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从而夯实了专业根基,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培英――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名师精英

师资力量是学校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创建品牌学校的保障。

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为主线,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刘海光院长到任不久,就主持制定了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名师工程”,并吸收、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经验,组织“一体化”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英国等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参加一体化教研活动,以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师进修制度、实训制度、奖励制度以及到企业实岗见习制度,先后分批派出近百名教师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还从有关行业、企业聘请了66名技术骨干、行家专家任兼职教师,力争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名师,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4.借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推进学校特色构建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破解“千校一面”的问题,创出特色,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再者,接轨国际,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模式和经验,创立富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国际职教模式,按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核心能力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捷径。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在省内全面开启中德、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当今世界两大主流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消化吸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标准、教育方法,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德国手工联合会(HWK)、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以及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英国沃索学院合作,合作分别设立了“德国HW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IH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中国总部”和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国(东莞)培训中心,开办了8个专业18个国际合作教学班,在校生近500人。同时,还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进行包装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借力”,东莞市技师学院的中德班、中英班已经成为东莞特色品牌专业班,连邻近省份的考生也慕名前来报名,以致学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消化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发展理念、教学标准、管理及考核办法,并使之本土化、特色化,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这对加快创建品牌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蓄力――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学习型工厂,培养品牌学生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难的是产教结合。”技工院校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突破难点,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创建“学习型工厂”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体系和模式,突破制度障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真正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新机制。东莞市技师学院引进德国“BBW学习型工厂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制定校企“八共同”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以生产工作过程取代学科结构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由多个不同领域或不同专业的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小组,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教学领域,努力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能力为辅;并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改革中加快构建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技能培训目标,建立相关专业的“学习型工厂”,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学院对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开发,实行“校企同生原则”,先后建立了有企业参与的“BBW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汽车医院”学习型工厂“会计事务所”学习型工厂等、“服装制作营销”学习型工厂、“小高微店”学习型工厂、“百分商城”学习型工厂、“东技国际旅行社”学习型工厂。这些学习型工厂的产品就是教学载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必须经过企业接定单、设计、生产、销售四个流程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无缝对接,从而就业与培训无缝的对接。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遴选技能标兵、品牌学生,一次带动全校学生学技之风。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实施东莞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许多外企及国内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与东莞市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这就为创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人社部有关部门领导和国内许多技工院校的特别重视和关注。最近,来自全国120家院校的220位代表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第二届大会。与会校长们在探讨“新常态与技工教育新发展”主题的同时,特别关注和探讨了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走向转型升级新常态,建立中德中英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弹性学制嵌入式、学业+创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多模式培养体系,创新现代职教新模式,率先开启职教国际化合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办学“高大尚”的共识:走“高端”办学的道路,选择“高端”企业合作,共同培育高标准人才;胸怀发展大目标,定位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技师学院,目标直指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崇尚品牌立校,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了机电一体、现代物流、汽车维修与钣金、模具等东莞企业急需的特色品牌专业,实现特色立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目标。

西安技师学院院长李长江在探讨东莞市技师学院现代职教新模式时深有感触地说:“亲身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成批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这样世界一流设备,亲眼所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学生在‘学习型工厂’直接生产产品,亲耳聆听了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讲述用最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办学历程,让我从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两个字‘震撼’!”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会议期间,人社部能力建设司张立新司长到学院调研时说,东莞市技师学院实至名归,学院在职教新模式中探索出来的五种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这五种模式齐头并进,同时在一所学校生根开花,在技工院校里不多见的。这五种模式都可以作为今后我们技工院校发展的选择,可能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选择,学院作为创新的“实验田”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模式,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2014年7月2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社长王程来我院调研时指出此次东莞之行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感动”。东莞职业教育规模之大、设施设备之先进、做法之超前,让其大开眼界,见识大开,东莞职教人的执着追求、励精图治,让其感动。由此可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探索,的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品牌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引进、消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紧贴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实际,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名师队伍、品牌学生,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好“学习型工厂”,建立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为经济社会双转型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河北),2009.

[2]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11.

技工院校范文3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近几年,技工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而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等以下水平。整个教育环境也为了追求升学考试,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这就给技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技工院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具有战略意义。那么,德育教育该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

一、重视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增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因此,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所以在学生眼中,教师应是进取精神的化身,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积累过程中逐渐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并完善其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求教师努力掌握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敬业精神的潜在影响作用,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二、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德育工作在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同时,还应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升华。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其次,要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图书馆或阅览室、校园网、宣传栏、读报栏等学习条件。另外,还要注重校园绿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优美的校园中。

2、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不仅要重视德育课程的教育,还要将德育渗透到课余活动中,进行无意识教育。每年都开展各类文艺汇演、运动会、德育大会等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受到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特长。另外,学校还要设立文学社、书法社、篮协等社团,通过社团组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三、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的手段。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德育工作应将科学理论、革命道理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例,正反对比,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地进行。应围绕学校和学生的中心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各课程教学和学习之中,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应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开展理想教育,艰苦创业教育,道德法纪教育等,并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2、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感情投资和正面疏导工作。德育应符合职校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鼓励、信任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坚持说理、引导、激励的方法,而不是堵、压、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道德实践。

3、改进教学方法及成绩评定。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说教方法,采用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特别是与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针对性、艺术性和可信性。成绩评定应充分考虑和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

4、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良思想文化对青少年之所以有相当魅力,其现代高科技手段是重要因素。学校德育应从中受到启发,把先进传播技术引入课内,并延伸到课外,力求德育丰富多彩,喜闻乐见,能够磁石般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德育活动,抵消不良文化消费手段的影响。

四、开展富有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1、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将“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讲文明、讲礼貌,一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课堂纪律、出勤制度,抓仪容仪表、课间操、校园卫生,定期检查宣传墙报,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

2、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选用好的班团干部,不仅使教师从繁忙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技校学生入校时素质相对差一点,因此在选出班干部后应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干部有放有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并帮助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总结。

3、后进生的转化。技校生入学时素质较差,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极度重视,班主任应与任课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及时,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已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不可能经过一次教育和谈心就能让他改正缺点,应给他机会,降低标准,逐层逐步地进行教育。

4、强化宿舍管理。首先,应成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可以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文化素质好的人员,选用高中文化层次或退伍军人担任门卫,配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生活指导老师。另外,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门卫和生活指导老师的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同时,还要成立一支学生督导队,协助生活指导教师完成平时的卫生、纪律、“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

5、加强就业指导。技校生一入校就应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让他们在技校学习过程中,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就业前进行面试知识、职、道德和劳动法的学习,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功就业的机会。

五、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技工院校范文4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特色 教育

技工院校能够走到今天,与实习教学和技能操作密不可分,体现出市场化、一体化、双元化的特色。毕业生在技工院校中得到动手动脑的锻炼及相关的岗前培训,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数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今天的技工教育仍面临严峻形势,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得到生存与发展,走出发展技工教育的特色之路值得教育者深入思考。

一、调整办学布局,优化办学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已经不存在统招统分、经费包干的大锅饭形式,技校毕业生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经双向选择就业。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要进行转变,办学结构要优化,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相关的专业设置、招生宣传、教学改革,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拓展开拓多样的办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打破传统的办学格局,拓展技工集团化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联合高等学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外院校等,用新思路进行教育办学,加强培养具有双证书的高级技能人才;以就业能上岗、上岗能工作为目标,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开拓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学生的技能提升活动。

二、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日益短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岗位的需要。据相关的调查分析,在全国从业人员队伍中,有技术的就业人员约占三分之一,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不足4%,全国总计约70万人。其中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再加上年龄结构老化等因素,实际存量不超过50万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技工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千万名技能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在技工学校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个别院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赢得声誉,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技工教育五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为技工学校更多地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做好两个结合

1.常规教学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生在现代化生产实训中提高自身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2.发展技工集团化教育与多种办学相结合

技工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对企业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就是技工教育本身的特色。同时,要多种办学模式并行,举办“短、平、快”等短期培训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一门技术,走向市场。

四、技工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建议

1.合理布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专业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鉴定为起点,以培训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对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提出更高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化的教育作用,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化模式。把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督导评估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重要依据。

2.实施双元制教学

建立符合技工院校自身教学实际的培训师资体系,加强提升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倡双元制教学。

实践技能是技工学校的特色,为提高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可以采取定期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和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实习指导教师可到生产现场参加实际操作顶岗教学,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范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课 具体教学

一、技工院校学生现状

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惠州本地的农村学子,虽是惠州农村来的学子,但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90后的气息,一个新农家子弟的形象。

首先,他们的生活环境已不再是祖辈们那样的艰苦的生存环境。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村建设的发展等使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质的飞跃,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从《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可以看出,惠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是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属于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惠州市GDP达到2678.35亿元,居广东省第五。

惠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比广东省其他地区农村发展得更好。农村人生活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甚至还有许多人已“洗脚上田”,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选择到技工院校学习并不是出于要学习的目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比如做淘宝兼职之类的。在技工院校学生身上体现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成就,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想要体现个人的价值,然后他们才会真正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若是仍以之前的思想观念来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很明显是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要改变。为了落实语文的两个特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联系语文专业的内涵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学生积极向学,最大限度地呈现语文的正能量,笔者认为这就是语文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如何上好技工院校的语文课

1.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针对性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语文功底普遍较弱,所以需要教师在对其培养时有非常大的耐心。

笔者是通过充分利用课堂加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开学,笔者就设置了加分奖励政策。加分政策分为五个等级,对平时课堂回答问题等进行加分奖励,加分的学生在期末总评里会有10、8、6、5、3分的奖励。每个等级的加分人数根据班里的加分人数来定,如一个班级加分的学生为30人,那么每个等级有六名学生可以有加分奖励。

每次引入新课后,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去阅读,除了所设问题的可操作性要强以外,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有学习兴趣,笔者是以加分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是解决生字、词、句,凡是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或是语句都可以提出来问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的学生可获2分奖励,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3分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站起来说的积极性。

二是分层次来设置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比如在毕淑敏《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中笔者设置阅读问题:如果你已退休,你知道了5・12汶川地震你会如何做?捐款?还是如何?

三是解决问题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回答个人加分,也可以是分小组来讨论并回答,然后集体加分等。如在洛克菲勒《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由宿舍长组织舍友表演文中的寓言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来评定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加分。

2.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写作能力的提高上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平时教师让学生写得多,教师批改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可以得到较快的进步。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科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知识的思想,这使得语文课在技工院校的学科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语文作为技工学校的基础科目,受专业课的影响甚至变成了一些教师口中可有可无的边缘科目,甚至提出要去掉语文课改上专业课。

从学生的能力方面来看,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写出如何华丽的文章或是思想如何深刻的论文,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看法。正所谓“境不在优,有想则美。文不在意高,有思则深。”正如鲁迅对“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所感,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一定要如何的深厚,只是要求学生能与人进行健康积极的沟通交流即可。

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教育侧重学生的语文功底,技工院校则侧重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不管两者有怎样的区别,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有人说要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片面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若是头脑中没有什么语言,再如何说也是没办法说出个甲乙丙丁来的。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没有比让学生写作更能提高其语文能力的好方法了。

有了这种认识,哪怕是笔者担任10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批改作业达到四五百本也要坚持让学生写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字来了解他们。笔者坚持要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3.选择通俗易懂的课堂引入内容

笔者坚持常看新闻,坚持随手将喜闻乐见的新闻复制下来,在课堂上引用,从而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比如在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中,结束小结时笔者就用了网络上走红的妈妈9个QQ表情盼儿归。孩子在回家的不同阶段对应妈妈的表情变化:在还没回家时,妈妈的表情是“亲亲”,快要回家时,妈妈的表情是“嘻嘻”,在到家那天,妈妈的表情是“哈哈”,刚开始的两天,妈妈的表情是“呵呵”,后来慢慢的妈妈的表情是“右哼哼”,再过了几天,妈妈的表情就是“怒”,又过了几天,妈妈的表情是“怒骂”,等要走时,妈妈的表情是“失望”,等走了好久以后,妈妈的表情是“悲伤”。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情绪多变却又一直疼爱着儿女。笔者引导学生们理解对我们爱之深责之切的妈妈。在那次课堂写作上,学生写下了很多感人的关于妈妈的爱的故事。

在冯骥才《父子应是忘年交》的教学中,笔者就用了一句导语: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也不错。这样导入课堂后,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心中对父亲的爱意马上被激发出来,顺势进入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随着课文进一步理解平时极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父爱,理解沉默如大山的父亲,此次课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尽量与专业课相结合

技工院校范文6

一、多维开展专业调研

专业建设要确保专业符合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贴近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的就业前景。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定期开展多维度的专业调研:针对行业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针对人才市场及企业调研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工作职责、工作过程与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针对同类院校调研同类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层次以及课程体系,针对毕业生调研就业质量与变化。以此为基础,还要保证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人才。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人才质量的总体规定,培养规格是具体的人才质量标准,是培养目标的具体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是进一步构建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还要具有积极参与并促进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符合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还要符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需求,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分解到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首先,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分析;其次,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对照;最后,制定课程标准及设计学习情境,形成课程体系。

四、改革优化教学模式

要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在课程体系建立之后,须逐步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普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实践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设置教学任务,着力促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按照明确工作任务、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反馈等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现场教学,深入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五、全力建设师资队伍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可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论、观摩示范性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教学能力竞赛、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下企业调研实践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教改能力;另一方面,大胆引入青年教师,并通过加强培训、配备导师等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六、拓展升实训基地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实训实践基地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强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教学需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二是拓展基地功能,满足专业群整体发展需求;三是校企共建,打造真实工作环境,引入企业6S管理文化,软件、硬件同时建设。

七、深度推进校企融合

校企深入融合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可加大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的互动力度,举办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联合召开学生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企业提供校外实习基地,选派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产业、行业、企业技术同步发展。

八、健全完善机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