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树的词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树的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树的词语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1

描写秋天树叶的颜色的词语有:

红叶缤纷:形容秋天的红叶绚丽多彩,红色鲜明;黄叶飘零:秋天到处都是黄叶凋谢脱落;枫叶猩红:亦泛指秋天变红的枫树的叶子;霜叶丹红:特指经霜变红的枫叶;落叶枯黄:秋天满地都是飘落的树叶变黄的样子;碧绿:清澈明亮,晶莹通透,常用来形容树叶的颜色;枯黄:指凋残的黄叶的色彩;金黄:形容秋季万物成熟的色彩;遍地金黄:指落叶铺满地面,金光灿灿的色彩;丹枫迎秋:火红的枫叶迎接春的到来,形容枫叶的红。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2

只见青山绿水之间,疏疏落落的建了数十间庭院,处处都是瑶草琪花,十几个仙童背后生着光影的翅膀,翩翩飞舞,在四处嬉戏游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风景优美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

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1. 高高的山倒映在绿绿的水中,这就是青山绿水呀!这么恬静,这么美好。小河悄悄向东流去,芦苇悄悄唱着颂歌,船儿悄悄滑过水面,人们轻轻走过树林……山谷里静了,静了。但不是有鸟鸣声,打破这里的静。

2. 站在山头,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3. 假如我有一只神笔,我会画出青山绿水、绿树红花,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新鲜的。如果,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卫生,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4. 雕梁画栋古韵十足,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凭栏远眺,祖国山河壮丽无穷。

5. 青山绿水花草香,你来观赏我心欢。

6.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应当饮水思源,爱护这片青山绿水。

7. 青山绿水是大地的微笑,白云彩霞是天空的微笑,风调雨顺是季节的微笑,快乐幸福是生活的微笑。世界微笑日,愿你天天微笑!

8.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痴压裂嘴。

9. 每次到外婆家,小白村舍被青山绿水围绕着,清静而幽雅,总觉得那就是世外桃源。

10. 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

11.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发财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足有30厘米高了。它的树干上共长出了十八个枝条,像一条条小办膊向四周伸展着,末端的倒卵圆形的叶子就像张开的手掌一样,特别好玩儿。

12. 易居城,这里的景象就把我怔住了,树木郁郁葱葱、小区里的河流与那独特的圆拱桥形成了一道赞叹人心的风景线;花园里、草地上的那一颗颗奇异的一花一草,仔细观详,它哪沁人心脾花香溢满我的心头。

13. 路旁的林阴树郁郁葱葱,蝉儿齐声歌唱,它们好像在夸耀自己的季节。

14. 小草坪的四周都被郁郁葱葱的福建松包围着,经过园工的修理,像一座矮矮围墙。

15. 草坪上,小草长得郁郁葱葱,小花开得芬芬扑鼻。小草总是向上坚实地挺立,为夏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小花仿佛低下头,弯下腰正在和小草说悄悄话呢!

16. 夏天,树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树上,讨厌的知了不停地喊着:“热死我了……热死我了。”。

17. 稻田旁边的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现在也换上了黄色,几棵红枫似乎耐不住寂寞也赶来凑热闹,把一树火红献给了秋,远望去,就如金毯上跳动着的红衣少女。

18. 公园里树木是郁郁葱葱,花草在风中姿态优美,湖边的柳树姿态秀美,假山上桃花香味四溢,远处的油菜充满生机金黄一片,我陶醉在春天的怀抱,眼前的美景使我依依不舍。啊!春天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19. 当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时候,老家有多少娇贵的树种都“秃顶”了,只有那几棵松树还郁郁葱葱的,它满身的针叶圆滚滚的,已吸足了水份,准备度过漫长而又干燥的冬季。我常常在秋风中欣赏松树的倔强与坚韧,赞美它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精神。

20. 无锡的山真高啊,从山顶望下去,城市变成了小玩具;无锡的山真绿啊,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无锡的山真奇啊,头顶站着电视塔。

描写风景优美的词语相关文章:

1.有关风景美丽的词语

2.描写风景优美的四字词语

3.描写景色优美的词语大全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3

一、品味用词的精准

抓住关键词,用“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调一调”等方法品读、揣摩词语运用的准确、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词语充满画面感,让教学更具张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第2自然段,重点品味“烧”这个词:“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老师指导:“烧”可以换成什么词?把这些词放进原句,对比诵读,看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通过与“飘”“飞”“红”“铺”“移”等词反复比较,大家觉得还是“烧”用得最好,因为它凸显了范围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恢宏、色彩之艳丽、变化之动感。一个“烧”字,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就是如此,一个字,不多,也不少,不可替代。这就是炼字的功夫,语言的魅力。

二、解析构词的精当

解析《火烧云》第3自然段,品味不同方式构词的精当: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解密表示颜色词语的构词方式及表达效果

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个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再给词语分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结果,细心的学生有了如下发现:

“红彤彤”“金灿灿”等词语的构词方式是ABB式,能使颜色显得鲜艳、明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词的构词方式是ABAC式,能使颜色更加丰富多彩;“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的构词方式是“水果+颜色”式,让人不仅感到色彩新鲜,还有熟悉而具体的美感。

(二)仿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写出表示颜色词语

实践证明:模仿是语言学习之初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上述认识,老师引导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学生的表现实在令人欣慰,如下仿写不同形式的词语展示出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构词方式:ABB――黄澄澄、绿油油、红艳艳、白皑皑、黑乎乎……

构词方式:ABAC――半蓝半紫、半红半黄、半绿半灰……

构词方式:水果+颜色――橙黄、苹果红、橘子红、葡萄紫……

(三)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差异的辨别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我们让学生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的表示颜色的词,教师读引句,学生读替换描写色彩的词语,进一步感受发现这三类不同构词方式的词语所描述的颜色分别具有鲜艳、多彩、新鲜的特点,对照原文反观自己仿写得好与不足,并加以修改和优化。

(四)运用表示颜色词语仿写句子

正如书法的练习遵循先“入格”后“破格”的规律,活用句子表情达意也可以从仿写起步。在上述循序渐进的训练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和“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写句子,描绘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还很快”的情境。

三、赏析句式的精妙

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为了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引导学生聚焦语言表达的范式,赏析句式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贴切、生动、传神。

例如:指导赏析《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第2、3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鏊。

师:瞧,秋天的大门刚被打开,秋雨姑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施展魔法,她把五彩缤纷的颜料,都送给了谁呢?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

生: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把橙红色给了果树。

生:它还把很多很多颜色给了仙子。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瞧,银杏树叶好像什么呢?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银杏树叶好像小扇子,作者把一片片银杏叶比作了一把把小扇子。

师:秋风吹,秋雨下,树叶摇曳,好像扇子“扇哪扇哪”,太美了!仿佛还有“沙沙沙”声,好动听啊!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边配动作边读,有个男生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朗读)

师:枫叶呢?作者又把它当作什么来写呢?

生:作者把枫叶当作邮票。

师: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开始观察图,并且展开想象。在课件的帮助下,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还发现了邮票和枫叶都有传达消息的功能。

师:你们真聪明,太会发现了!“枫叶”“飘啊飘啊”,我们该用什么语速来读呢?

生:慢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风托着叶片慢慢飘落。(一个男孩子连手都没有来得及举,直接站起来就配着手部的动作大声回应)

师:原来你眼前有画面啊!这是读书的好办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眼前呈现出画面感,多美的享受呀!

……

师:作者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生:这样写,非常吸引人。读起来美极了!

生: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扇子似的银杏叶、邮票似的枫叶翩翩飞舞,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一下子就把银杏叶和枫叶写活了。

生: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写得很生动很美丽。

师:是呀,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方法,就能让语言表达如此生动、美丽,如此贴切、传神。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这样的方法,你们写出的内容,一定也会很吸引人的!下面我们就学着这样的语言范式,来美美地说说。(课件出示秋天的葡萄、苹果、梨、柿子、桔子、樱桃、香蕉等图片)

师: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八幅图,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来说一说吧!

(不少孩子已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但也有个别孩子仍努力地观察着图,还有的孩子正等待着听别的学生怎样说)

师:(预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魔方”,以帮助想象力稍微欠缺的孩子)请已经想好的同学随时准备帮助还没有想好的同学,请还没想好的同学仔细看着课件,小魔方也会帮助你的。(随机点击任意图片,每一图片下面会很快闪过一张与上面图片形状相对应的小提示。例如“一个个红苹果”,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个个黄澄澄的雪梨”,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顶顶滑雪帽”……)

这时,刚才还没想好或者拿不定主意、等待别人回答的孩子,眼里顿时闪烁出智慧、自信的光芒。已经思考好了的孩子,受到小魔方的启发,仍在不断地修改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准度。同学们个个兴味盎然,妙语连珠。

对于兼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语言范式,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会其曼妙之处,破解其表达之密码,活学活用,想象合理,表达生动。整节课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还“善学”,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快捷高效地获取语言发展的能力点。学生很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揣摩描写的精彩

揣摩、感悟、解密“围绕主线进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以致用,迁移无痕。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聚焦“两指”

围绕主线“手有所指乃是心有念”,面对“两个指头”和“两次指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透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和“越发指得紧了”,去品味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感悟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二)紧扣“三摇头”

感受“动作+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鲜活形象。

策略一,导问:

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面对这些猜测,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反应?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策略二,交流: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奶妈:“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策略三,对比:

如果把原文改为如下描写,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摇了摇头。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又摇了摇头。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还是摇了摇头。

策略四,批注与交流:

对比阅读,原文多了哪些描?请用重点符号作标注,细细品味关键词,并在旁边写批注。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一e: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描写)。

二e: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神态描写),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动作描写),越发指的紧了(动作描写)。

(交流:透过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非常着急)

三e: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动作描写),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动作描写)。

(分享:透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失望绝望)

作者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传神地描述了严监生临死前面对诸亲六眷的猜测所作出的反应(两指+三摇头;动作+神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作者吴敬梓“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三)落实“小练笔”

拓展链接读名著,学以致用巧练笔。“小练笔”形式多样,如:精彩片段,仿一仿;紧扣“略写”,扩一扩;抓住“留白”,补一补;合理想象,续一续。

呈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

请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第⑤自然段中补充几句细节描写,写一写吝啬鬼葛朗台见到镀金十字架、银镶圣水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4

bō lànɡ shēn tǐ yǐ jīnɡ xiū xī

( ) ( )( ) ( )

chéng shì mín zú hù xiānɡ huān qìnɡ ( ) ( ) ( ) ( ) biǎo shì qí zhì

( ) ( )

二、 我会组词(10分)

其( ) 壮( ) 弯( ) 访( )

奇( ) 状( ) 湾( ) 纺( ) 刚( )钢( )

三、我会补充词语(6分)

( )苗( )长 风( )( )美 七( )八( )

绿( )成( ) 徒( )无( ) 三( )二( )

四、我会归类并抄写(6分)

有名 复杂 欢乐 安全 办法 轻重 方法 危险 快乐 简单

反义词:( )—( ) ( )-( ) ( )-( )

近义词:( )—( ) ( )-( ) ( )-( )

五、我能加标点符号,写在( )里。(3分)

1,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

2,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3,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六、我会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6分)

飘着 蓝天上 几朵 高高的 白云

凶残的 怎么会 狼 跟小羊 呢 讲道理

七、我会填空(14)

1,梨树挂起金黄的­_____________,苹果露出红红的_____________。

稻海翻起金色的_____________,高粱举起燃烧的_____________。

2,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56个民族,我是______族人。我还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雨绵绵﹑一叶知秋”是描写秋天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

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画上“_______”。(4分)

蜻(qin qing)蜓 扇着(shan shanɡ)

乘凉(niang liang) 捉住(zhuo zuo)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漂亮---- 喜欢----

3、作者在描写大蜻蜓的外形时,具体地写了蜻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 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4分)

4、抄写短文中的比喻句(打比方的句子)。(4分)

在这个句子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4分)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5

[关键词]叙事性散文写作训练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15

做事总是有方法可循的,叙事性散文的写作也不例外,我想结合平时的训练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审清题目要求

现在的作文大都是命题型作文,在写作文之前,学生首先要审清题目的含义。

1.抓住关键词

抓关键词就是要学生抓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来审题。例 “又是一个新起点”,“又”“新起点”是两个关键词。“又”说明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新起点”是基于此次事件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来说的。

通过关键词,大概理出写作思路:首先,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生活;其次,经过深入思考后,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再次,经过此事件,自己的思想水平有哪些提高,精神上如何引领自己成长等等。

2.由表及里,抓引申义

许多作文不能简单看题目表面上的意思,往往要深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1)比喻类:比喻类作文,作者可以试着把题目还原成比喻的形式,例如“……像……”等,以此来判断是否为比喻类的作文。这类作文大都需要学生根据本体进行引申,然后进行构思写作。例如作文《酸酸的泡菜》,这当然不是让学生写“泡菜”,而是从“泡菜”这一事物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心理感受及追求等,只有把本体和喻体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文章的思维空间。

(2)象征类:此类文章,不仅要看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所要阐释的深层含义。例如作文“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灿烂”,难道文章仅仅要写“乌云阳光”吗?看到“乌云阳光”,你会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乌云”象征自己经历的困难挫折等等,而“阳光”则象征经历过坎坷的生命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挖掘出文章的象征意义,文章读起来才会更有味道。

二、训练联想和想象

丰富的想像力能使作文文采飞扬,学生的思维放飞驰骋,如何训练呢?

1.明确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何为“联想”?何为“想象”?只有在明确了它的含义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它,才能更好地启发思维。

2.基于词语的联想和想象

(1)基于词语的联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些词语进行相关、相近、对比等关系的联想。例如,看到“双休日”这个词,就会想到周末、作业、老师、兴趣班、游戏、公园等;提到“春天”,会想到河水解冻、春暖花开、柳树发芽、万物萌生等;体悟深刻的同学还会想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要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等。

(2)基于词语的想象

对于此类的训练,学生可由一个或几个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由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可以想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例如 “南瓜”一词,有的同学想到形状、颜色等词,还有的同学会想象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样,坐上南瓜车到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

3.基于语句的联想和想象

词语的联想和想象训练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我们开始扩展到对于语句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

(1)比拟修辞:这类修辞在本体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把原有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使人读之兴趣盎然。例如:树枝晃动起来。采用拟人的手法,我们可以扩展为:树枝左右摇晃起来,他扭动着身子,挥舞着身上的绿色绸带,又像在不停地向行人挥手。

(2)比喻修辞:就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可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远望山峦,层层叠叠。可以扩展为:远望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像绿色的绸幕镶嵌在远处的天边。加入了联想和想象后,句子是不是变美些了呢?

(3)夸张修辞:恰当地运用夸张,既能使自己的语句非常生动,又可以暗示一定的心理。例如:这时狂风大作,乌云渐渐布满天空,只见天空越来越暗,乌云越来越低,像一只巨大的口袋扑向我们。这是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快,又伴有人们对此种天气的些许恐惧心理。

4.基于场景的联想和想象

语句的联想和想象训练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我们开始扩展到对场景的训练。

云起云落、夕阳西下,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面对不同的场景,孩子们会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就此,我们可以分类进行训练。例如景物描写、劳动场景、学习生活、运动竞技场等。

三、开头和结尾训练

1.内容上首尾点题

我班的学生作文基础都不太好,我在训练作文时,让大部分学生尽量开头结尾都要点题,假如开头不适合点题的话,那么结尾一定要点题。

例如:“母爱,感动”一文,学生的作文开头是:“夜深了,我久久还未入眠,起身眺望窗外,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树的缝隙照射到地上,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然后转入对事件的描写。我觉得可以对开头再作一下补充:“在这寂静的夜晚,母亲对我的关爱,幸福的、感动的思绪不禁涌上心头……”“景为情设”,写景的目的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补上一笔抒情,既点了题,又能达到景与情的和谐统一,意境更美了。

2.结构上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会使得整篇文章结构紧密、完整,布局合理。例如,在“就这样慢慢长大”一文中,一位学生的开头是“时光悄然而逝,如白驹过隙,我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了”;结尾是 “现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得了许多,就这样我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收获” ,而结尾中的“成长,收获”就是对开头的照应和对长大的回答。

3.语言上生动优美

通常在语言上的修饰,我们一般采用修辞手法,把一些平实的语言比喻化、拟人化等。例如“秋天到了,小麦黄了”,学生可以试着修改,如:“一块块麦田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麦浪掀起层层涟漪,像海面上的微波在不停地晃动。”这样的句子是不是生动了许多?

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练习,组内每人出一句,其余同学修改,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展示,比一比谁修改得好,让学生互相取取其长而补其短。

四、提升细节刻画

细节描写会为文章增色,对此,我们可以多加练习训练。

1.景物描写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文中的景物描写不可小觑。

(1)景物描写要匹配人物心理。“景为情生”,环境的描写与文中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景物描写要符合作文的要求。如果作文的开头是:“天空越来越暗,乌云也越来越多,窗外的树木随着大风的袭击疯狂地摇动他的身躯,好像随时都可能被狂风吞噬。”这时的景物描写一般对应人物的心情应该是“焦急或焦灼不安”,而不应该是人物喜笑颜开或心情万分高兴。

(2)景物描写要细致生动。景物描写需要学生提升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走在田间小路上,我闻到泥土的气息,看到了草叶上有露珠。”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细腻生动,提升句子的美感以及可读性。可以修改成:“漫步在田间小路上,路边田野里的泥土微微润湿,青草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一阵阵扑面而来,偶尔会传来路边野花的香味。深秋的早晨,只见草叶上晃动着圆圆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

2.外貌描写

(1)外貌描写要匹配人物形象。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窥见人物的一些性格特点。描写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等,观察要仔细,要能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不能把“一双孔武有力的双手”用来形容颤巍巍的老人和天真可爱的孩童,只能用来形容健壮的中年人。

(2)升格外貌描写。可以采用扩写的手法升格外貌描写。例如,“父亲的双手很粗糙、长满厚厚的老茧,手指上还有裂口”,我们可以进行升格练习,通过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展示父亲的双手。可以升格为:“我看到了父亲的双手,黝黑、干裂、粗糙,在我接住包裹与父亲双手接触的刹那间,父亲手上的裂皮刮过我白皙的双手,让我感觉有些许疼痛,父亲那摊开的手掌上,长满厚厚的老茧。”让学生把对父亲双手的描写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会更有感染力。

3.动作描写

在一些文章中,为了表现主题,需要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一些细部刻画,细心观察,分解人物的动作,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

例如校运会上,“只见运动员双脚用力蹬地,身子往前倾斜,随着‘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个个像离弦之箭,挥动着有力的双臂往前奔跑”。这样的画面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和拼搏的精神很好地刻画出来了。所以,在动作的刻画上,先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分解动作,然后再辅之以必要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完美。

4.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不在多或少,而在于使用得是否恰当,能否为文章的主题更好地服务。例如《背影》中:“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彰显的却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语言虽然简短,却符合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中,人物语言的出现要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作者需要考虑斟酌,不可任意而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语言描写,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对作文人物语言的写作水平。

5.心理描写

不少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把握不好,我为此设计了一些场景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例如:上课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老师拿着这次考试的试卷匆忙进来,我心里不停地在想。学生先自主填写人物的场景心理,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慢慢提升自己的心理描写能力。然后再设计一些其他场景来进行心理描写训练,慢慢提高。

描写树的词语范文6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教师在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的情况下解读每篇课文,做到居高临下、前后联系地解读每篇课文。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以“景秀中华”为专题编排教材。其中,《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为自然景观,《莫高窟》为人文景观。三篇文章的辞藻很华丽,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黄山奇松》和《莫高窟》写法上还有以下的相同之处:(1)文章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2)《黄山奇松》在介绍黄山松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莫高窟》在描写彩塑和壁画时也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作方法和四年级时所学的《泉城》是一样的。而《黄果树瀑布》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四年级所学的《九寨沟》的写法是一样的。

二、设计单元预习单

对于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来说,教师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支撑,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预习时要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单元预习单应运而生。

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时,我是这样设计预习单的:

(一)课文直通车

1.一读:浏览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是什么?你最喜欢哪篇课文?

2.二读:扫除“拦路虎”。教师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罗列词语帮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补充。

3.三读:根据教师的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描写重点。

(二)课外照明灯:提供与这三篇课文相关的内容、推荐相关的网站。

(三)质疑问难:写出自己在预习了这个单元后,心中的一些问题。

预习单是针对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而提供的一个扶手。在长期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会渐渐具备单元整体预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的预习单。

三、单元导读课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以预习单为依托,展开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单元导读课的目标应有以下两点:1.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撰写单元导语。2.质疑问难,导学导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导读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1.指名交流本单元由哪些课文组成。

出示一系列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个景点,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以后的一些感受。

2.抓住重点,积累词语。

对预习单上的“三读”进行反馈。《黄山奇松》重点描写了三大名松;《黄果树瀑布》重点描写了瀑布的样子和声音;《莫高窟》重点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单,对词语进行分类。如《黄果树瀑布》中形容声音洪大的词语有哪些。

【设计意图:写景类课文通常运用大量的辞藻来形容景物。因此,引导学生按类别整理本单元词语,有助于学生对一类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下面单元导语的撰写奠定基础。】

(二)提炼主题,撰写导语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小组拟定单元主题。

2.以刚刚积累的词语为依托,为这个单元写导语。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景秀壮丽!你瞧,黄山上的一棵棵松树形态奇特、生机勃勃;莫高窟的一尊尊彩塑惟妙惟肖、精妙绝伦,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宏伟瑰丽;你听,黄果树瀑布那轰鸣的水声,气势磅礴!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请走进第五单元吧!

3.实物投影学生的单元导语,师生互动,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人教版的教材在每一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语,对即将展开学习的单元进行导航、目标定位等,而苏教版的教材没有。所以教师更应在单元导读课上让学生尝试来写单元导语,让学生学会站在单元的角度上看文本,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质疑归类,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课前根据学生预习单罗列出来的问题。

2.把这些问题分成三类:(1)关于整个单元的; (2)关于单篇课文的;(3)需要课外查资料的。

3.解决一些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如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写法上和以前学的写景类课文《泉城》一致吗?”

【设计意图:导读课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对于整个单元的问题,要适时地进行交流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单元意识。但不是所有的关于单元的问题都要放在导读课上解决。例如学生提出“本单元课文和四年级时学的写景类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类提升性的问题就要在单篇课文教学结束之后的单元总结课上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