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作文素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感恩作文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感恩作文素材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1

一、延伸生活感知,激发表达冲动

要培养写作能力必先激发表达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对生活有发表意见的冲动。而初中学生还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中,即使生活展现在他面前,没有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他们是很难对现实生活发表意见的。因为生活太大,而他们的心灵太小。

日常生活是零碎的,一般人是看不出生活的主题的。但把很多相关生活的片断集中在一起时,生活的本质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个集中是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才能做得到。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个能力还在培养中,不是可以被预设的,不是讨论下就能具备的。而传统的课堂要做好这个生活“集中”工作很难,要复印就要耗材,要朗读就更要时间,呈现的程序成线性而不能选择。而网络的搜索可以瞬间达到这种生活“集中”,无论是生活事实还是生活观点。只有把我们在课堂之外的生活活生生地“请”到课堂里面来,让它们集中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他们才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跨越时空限制,提供丰富素材

如一次感恩话题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题目了。一次作文写下来全都是写对爸爸妈妈的感恩,几乎雷同。 因为他们只不过是用一个故事去敷衍一个概念罢了。生活离他们很近,但他们每天就这样生活着,犯不着一定要用“感恩”来诠释他们的生活。

在引进的网络多媒体的情况下,我们用图片展现动物世界里的“感恩”,用视频如公益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音乐《感恩的心》……当然还有“非常”材料,如穷困地区没人赡养的老人、城市拾荒的老人,等等。有些是他们身边的,有的是他们连想象都想象不到的真实的存在,你想他们愿意这些人就是他们的父母吗?他们开始被震惊了,才知道自己从没被感动过。他们要开始思考,他们的感恩从何开始呢?平凡的生活是不容易出现高远的主题的。通过多媒体跨越时空的丰富素材,学生才能在更广阔的世界中看见生活的深度,留有思想形成的土壤。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写作有关的信息。在信息的世界里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坐标,才会不断追寻生活的意义。

三、突出学生主体,培养理性思考

传统作文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完全是被动地接受人物,从命题出发,表达的主题没有自由,以罗列素材论证为主要任务,写出来的作文难有新的创见。在网络多媒体情境下,不是以教师命题为中心,而是以学生表达为中心。写作可以不是被要求而是被激发。我们完全可以不命题,收集一系列有着某一关联性的信息,学生就会被激发起写作的兴趣。特别是这些信息中有着多元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就会讨论,就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因为素材的丰富,必有化为简约的冲动。因为价值的多元,要选择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理性思维开始发生的时候。老师能做的只是规范思维,使之合乎认知逻辑。

八年级一次《我理想中的学校》的写作,按照经验我们会往想象作文去构思,直接写理想。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由现实出发,写出真正有思考力的作文来,不求大而求具体。于是,我们就收集了很多特色学校的材料,包括图片的、文本的、课件的、视频的;有现在的,有过去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接下来,学生就开始比较了,找出优缺点,讨论具体国情,找出合理设计,大到学校价值观,小到寝室的一个细节。文章便开始具体而丰富了。

四、扩大写作交流,激活写作欲望

网络环境下,课堂课后学生的作品可以相互交流,而批阅更可以加大交互性,老师可评,同学也可评。这种交互性比传统课堂的交流效率要高出无数倍。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任何一个同学的作品,比老师读范文效率高很多,而且读范文只能听听味道而已,感叹他人的文笔罢了,真能记住的却没什么了。

扩大写作的交流,对激发写作欲望的作用很大。在网络上交流,学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意见,作品成绩就可以从别人的点击率、评价等级得出。自己的文章可以建立博客发表,积累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些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提高作品的吸引力上多下工夫,这样才能更接近写作交流的本位。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2

“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对于近年出现的“新型材料作文”,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把他比喻为“不设靶心的靶子”。王老师建议考生应对这类作文时“能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

“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是高考作文的成功之路。”王老师如是说。如2007年全国Ⅰ卷给出了一幅漫画材料“摔了一跤”。从立意来看,漫画内容反映的是青少年成长路上存在的坎坷、挫折、错误、过失等。“这还只是漫画最表层的含意。”王老师指出,漫画中“摔了一跤”的是个孩子,80岁了,在父母心目中仍然还是孩子。对祖国和民族而言,我们都是“孩子”。对于地球而言,人类也是“孩子”。“它的含意是如此广阔,新生事物遭遇挫折的事情是无处不在的。”王老师揭秘,“打开立意的角度,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高考中就可以赚高分。”

关注现实、生命,学会感恩、思辨

针对考生如何在作文中拿高分,精华学校语文名师梁德海则表示,学生平时就要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很难应对。

梁老师介绍,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他们眼里只有自我,没有别人,不懂得感恩。而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矫枉”。因此他建议考生,写文章时要时时感恩,处处感恩,这样才能生出同情心,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者,取得高分。此外,梁老师表示,高考作文要高人一头,就一定要进行思想培养。考生要将学过的哲学的一些常识应用于对生活现象的分析。

致力于生活的积累,写作思维的提高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3

10.敬礼,_____!

【命题分析】

本次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的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将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灵活性集于一身。既能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写作自由。

揣摩出题者意图,本次作文具有如下特点:

时代性。2008年,灾难与荣耀并存。雪灾、地震突如其来,破坏家园。多难兴邦。正是在灾难面前,上至总理,下至普通人;无论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激情洋溢的八月,北京奥运会上,中华运动健儿发扬奋勇拼搏的精神,夺得一枚又一枚奖牌,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升起,运动员们一次次地敬礼,激起了国人的爱国豪情。敬礼,中华儿女!敬礼,向着五星红旗!

思想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衣食无忧,一帆风顺,自我意识强烈,但亲情观、感恩心淡漠。本次作文正好引导学生对家人,对社会,对自然充满感恩之心和敬仰之情。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是最关键的。“题好一半文”,它关系到作文的选材、立意、详略、表达方式以及文体等等。补题之前,一定要认真琢磨已有部分题目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结合自已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和写作优势来补全题目。补题要尽量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敬礼”,《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可见,敬礼是出于一种敬佩,一种感激,一种珍重,一种感恩的行为。虽然是道半命题作文,但“敬礼”就是文题的核心词。它的后面可填写:老师、陌生人、笑傲寒冬的腊梅、以生命的名义、向着五星红旗、震撼心灵的行为……

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然后,对整个文题作一番检查,看看文题是否简明,生动,准确。

【思路点拨】

选材立意:十四五岁的学生虽然人生阅历、知识积累还不是很丰富,但多多少少在脑海里储存了一些作文的素材。提笔写作之前,要注意作文选材。一般而言,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真实、能触感的材料更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看到“敬礼,_____!”这个文题,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些画面:独臂英雄丁晓兵左手敬礼,永葆战士本色;三岁男孩郎铮担架上敬礼,心怀感恩;廖辉一举夺冠,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标准的敬礼。作文时,可选取其一或其二记叙抒情。

关于立意,我们可以多角度地考虑:通过对社会、人生、自然中所崇敬的人、事、物的聚焦抒写,提炼中心,升华主旨,传递出“敬礼”的思想内核。即: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和感恩之情,抒写对人的崇敬;抒写社会之事,抒发爱国的情怀,流露对事的崇敬;敬畏自然,敬畏生灵,抒发对物的崇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已的创造性,想他人未想,言他人未言,选材得当,见解深刻。

行文技巧:结构形式不拘一格:题记、小标题、并列段、书信、演讲辞等形式的恰当运用,有利于快速切题,可使作品层次清晰,便于展开思路,便于抒写情感。

以《敬礼,杜丽!》为题,可写成书信体文章,赞扬杜丽在争夺首金失利的压力下,调整心态,四天后夺冠的魄力,表达敬佩之情。

语言生动展示文采,语言好比人的服饰打扮。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可见装扮对人的意义重大。同理,恰当的用词可使句子更富生命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大大增加作品的魅力。

真情实感引人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我手写我心,用真情拨动读者心弦,自然能引发读者万千思绪,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选择文体:新课程标准,淡化文体,但我们写作时,还是要明确一种文体。学生可根据平时的作文训练,选择自已最擅长的,最有话可说的文体,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写作才能。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4

其实早在1992年我就已经和《路》刊结缘,那时的我刚刚踏上三尺讲台,对教学生写作文很是茫然,于是年长的同事推荐我读一读《作文成功之路》。在那所乡村中学的图书室里,参考书寥寥无几,但一期期的《路》刊却保存完好、整齐地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了我教学中睿智的引领者,但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匆忙中竟忘了记下它的刊址,以至于和它失散!

茫茫书海中各种各样的作文辅导材料可谓多矣,然而我始终认为《路》刊最权威、最厚重、最实用、最可信赖。作为该书最忠实的读者,我觉得它因其独有的办刊理念而独具特色、独放异彩!

它是一位循循善诱、深谙写作之道的教师。《路》刊着眼于人本身的探求欲、发现欲、审美欲、写作欲的引发和激活,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作文《哭过》《喋喋不休》(2007年2-3期)记录了这个时代青少年成长的足迹;2008年第4期《呼喊、热爱与曝光率》显示着中学生对社会人生深刻的思考。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之路和本刊“呼唤有痛感的作文”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

它是一位最善解人意的长者。长期以来由于精力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缺乏作文素材,议论文苦无论据,其他文体缺少演绎材料。《路》刊跳出一般作文辅导书空洞说教的怪圈,为了解决学生作文中没有材料,或有材料不善、不会运用的问题,开辟“素材超市”专栏。从素材的列举到思路的引发再到写作中的化用,为考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路》着眼于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写作的问题,必然会为莘莘学子提供一方写作的晴空。

它是一位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仁者。写作离不开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路》刊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它的“特别关注”“面对呼唤”等专栏为学子提供了观察社会人生的平台,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现实主义的创作欲望。2007年2-3期合刊刊登的《“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带给我们哪些美丽》一文引发人们思考当今社会职业道德与人的良知孰重孰轻的问题;2008年第4期《种下慈善的种子,为什么得不到感恩的果》告诫世人正视慈善与感恩的关系;2008年第6期材料作文《雪灾是一面镜子》揭示灾难背景下的人生百相,面对灾难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关注热点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为学习生活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凭借《路》刊,学生可以做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

它是一位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一位教育智者。多年的办刊经验,“大作文,大语文”的办刊思路,贴近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和理念,使《路》刊始终保持着对高考作文的高命中率。它的“构思训练场”“模拟新题演练”等栏目直接针对高考作文方向,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题型涉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各种类型,内容涵盖社会、自然、环境、人文、自我、他人、人生、命运等领域,题目设计新颖巧妙,远非其他刊物可以企及。《路》刊登的许多新题都与高考作文命题有立意交叉,许多美文都可间接或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借鉴:2008年《雪灾是一面镜子》可以间接为2008年全国卷关于四川地震的作文提供构思和立意示范;2008年第6期范文《当生活遭遇挫折》可以为2008年四川卷作文“坚强”提供参考借鉴;2007年2-3期合刊中《欣赏自己,张扬个性》一文可为2008年广东高考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提供构思示范;2007年2-3期合刊中《看海》《残花之语》等文章深刻的立意、优美的文笔,可直接为重庆卷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提供示范……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5

一、融合时尚道德元素,培养高尚人格

初中生独立性增强,不愿被人教导,却乐于从电视和网络中感悟人生。2002年开始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和2007年启动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充满了道德感召力,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因此,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这类作文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1.观看颁奖盛典,感受人格魅力。《感动中国》每年的颁奖晚会都遵循着一定的程序,颁奖短片运用电视语言尽可能地还原人物的行为,并将细节放大,主持人朗诵的颁奖辞将感性的情感凝结为理性的总结。《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按评选类型分为5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这种高度仪式化的颁奖晚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瞬间都表现出对人性的关照,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跟随主持人走近每一位模范人物,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中使学生的精神得以洗礼,思想得以升华。

2. 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内化人格力量。观看颁奖盛典,能让学生在强大的视听震撼中受到感动,而真正要把它内化,则需要认真阅读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用心品评推荐理由、颁奖辞或致敬辞。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报纸和网络及时搜集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推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用心感受模范人物闪光的心灵、高尚的人格精神,引导学生将之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深入观察并思考社会、人生和自然。

二、构建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技巧的训练,很少在塑造学生人格上下功夫,而生态写作教学则是在唤醒学生灵魂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与升华。缘于此,依据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笔者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走进生活,打造“自信乐观”这一主题。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人际冲突、产生性格问题;学习任务的增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又会让他们因不适而恐慌,甚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自信乐观”这一主题。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向你介绍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亲近同学,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美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确定与“自信人格”密切相关的内容为题目,如“快乐的双休日”“那一次,我战胜了自我”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多彩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从而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2.走进心灵,打造“向善尚美”这一主题。进入八年级,大多数学生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但偏激易冲动;上进心和独立性强,但又有很强的惰性……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把“向善尚美”作为训练主题。针对学生的追星热,教师利用黑板报向学生推荐科技星、劳模星等事迹,强化榜样的作用;对港台等青春偶像,我则开展辩论会,消除对明星的好奇感,减少对明星的盲目追求。教师让学生完成《我看“追星族”》《我心中的明星》等作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精心制造不同的竞赛机会,让学生学习有兴奋点,生活有乐趣,并在完成《青春在于奋斗》《生活因竞争而多彩》等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奋斗青春的魅力。

3.激感,打造“感恩责任”这一主题。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中考,培养他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感恩责任”这一主题。在写作中,教师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恩父母、师友和社会。例如过完暑假,学生从温馨的家中回到学校,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我布置作文《家――我心中的明灯》,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理解、感恩之情;又如学生整日忙于学习,遇到困难,父母、师生等都会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作文题《心怀感激》来善意地提醒他们……只有心怀暖暖的感恩情,才能滋生浓浓的责任心,也就能为学生冲刺中考提供力量的源泉。

教师要围绕作文主题精心设计活动程序和内容,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省察事理,指导学生表达感悟。如此,逐渐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演讲活动,提升健康人格

为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作文理念常态化,教师可以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能具体清晰地讲述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还要体现对故事的独特思考与感悟,做到“事、情、理”三者融合。

我的具体操作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位学生演讲,按座区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每天推荐一名学生点评,老师综合评价。演讲者根据师生的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一周后上交。学生对打印稿进行认真校对,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最后由老师汇编成册。

感恩作文素材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