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1

1、挖掘长尾关键词

挖掘长尾关键词的方法是利用百度相关搜索、百度下拉框以及百度知道、搜搜问问这些工具寻找用户经常搜索的长尾关键词。也可以利用其它的一些工具,比如百度推广助手,挖掘的长尾词会更加精确;观其站长工具、站长工具等。

挖掘好的关键词放在电子表格里面,去除重复的以及明显刷的长尾词和不相关长尾词。比如挖掘钢管一类的词出现钢管舞相关的长尾词,那么钢管舞相关的长尾词必须去除。

2、长尾关键词分类

筛选出适合放在网站的长尾关键词,含义相近的选择竞争度大的,包含与非包含的选择包含的。其他的作为生态圈长尾词布局外链文章。

(1)竞争度分类。同样的两个意思相同,文字也差不多的长尾词关键词选择竞争度大和常用的长尾词。比如****好么,***好吗?选择第二个。比如杜鹃花和映山红,杜鹃花的指数是1306,映山红的指数是1686,所以选择映山红。

(2)包含词分类。对于包含关系的词选择能包含另外一个词的长尾词,如果被包含词指数比较大,就选择被包含词。

3、栏目页和内页布局

在筛选关键词时有短词和长词的区分,如果是短词并且指数和竞争度比较大就作为栏目页的关键词,而长词和指数小竞争度小的关键词作为内页长尾词排名。比如养殖羊技术是一个长尾词,但指数和竞争度就比较大,所以作为栏目页的长尾词布局,而波尔山羊秋天养殖技术指数和竞争度都比较小,所以作为内页长尾词布局。

4、长尾词标题和描述设置

大部分站长在布局长尾关键词标题时用两个甚至三个长尾词或者用关键词堆砌的方法设置标题,这样不仅影响用户阅读而且影响长尾词的排名。

(1)标题采用筛选出来的长尾关键词

(2)描述里面包含长尾词,并且做简单的概述

5、注意事项

筛选长尾词的作用是找出有价值的长尾关键词并且避免重复,而做指数和竞争度分析是为了避免重复内容出现。

1、禁止出现完全不相干和刷出来的长尾关键词,有的SEO为了作弊会用工具刷长尾关键词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2

一、 对英语词汇进行合理分类

孤立地教学英语单词往往收效甚小。英语词汇的教学不应孤立和封闭。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如在语境中教学单词、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的复现率等。还有一条良好的途径就是将单词进行分类,使单词的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单词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两种分类方式则较为常见。一种是根据词意分类,也就是根据单词的意思将单词归类,这样的归类既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成串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同类单词的细微差异牢固掌握所学的英语单词。如把bring, take, fetch这一组词归在一类,学生通过了解其不同的方向性能熟练掌握这组词当“带”这一意思解时的用法;另一种方式则是根据语法进行分类。不同的英语单词语法功能不同,搭配方式也不同,把那些语法功能相近的、搭配方式相似的单词集中分类教学能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把alive, alone, asleep, ashame这一组词归于一类,学生只需记住其中一个表语形容词就能记住其他三个单词与其共有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往往能牢固掌握单词及其用法。

二、 完整地讲授常用多义词

一词多义现象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英语词汇毫不例外,而且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明显。一些英语常用词在一般的英语词典中的释义就多达几十条。 do, make, go, turn, become等的意思十分丰富,不全面学习这些单词的意义及语法功能是很难准确掌握它们的。怎样才能做到全面讲授这些单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呢?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语境中进行教学。一个英语单词不管它的意思如何丰富,在一个语境中它一般只有一种意思、一种语法功能。例如词义异常活跃的单词take, 它在“He met Marry on the street and took her hand to show his greeting.”这个句子中,表示“握住”的意思,是一个可以带宾语的动词,而在It will take you two hours to walk there. 这个句子中则是“花费”的意思。只有在语境中讲解一个多义词的意思学生才会准确地了解多义词的具体用法。每遇到一词多义词就可引导学生想出其它意义,将其揉进一个句子或一组简短对话加以记忆。如:

Oh dear! My dear, the coat is too dear. (dear: interj. 哎呀; adj. 亲爱的; adj. 昂贵的。)

The door isn't open. Let's open it. (open: adj. 开着的; vt. 打开。)

The rain lasted for three hours last night. (last: vi. 持续; adj. 刚过去的。)

一词多义现象还将会是英语词汇发展的方向,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某些常用词的意义还会进一步拓宽,语法功能还会进一步增多。所以说,一词多义现象是需要英语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

三、 注重英语词汇修饰意义的教学和英语习语的学习

虽然多数英语单词在单独运用时只表示本身的意义,多义词在某种特定语境中一般也可能只有一种意思。但英语单词像其它语言(如汉语)一样,除了本身意义外,在某种特定的语言场合还有修饰意义,即不仅有言内意义同时具有言外意义。另一种现象是在英语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这些习语的意思则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就能从其字面上寻找到的。例如pass away是经过的意思,而在His father passed away last night.Today he came back to comfort his mother. 这句中则表示“过世”。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如eat one's words不是“吃了语言”而是“说话不算数”的意思;又如child's play不是“小孩子的游戏”而是“事情过于简单”的意思。英语词汇修饰意义和习语意义的特殊性使得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英语词汇的修饰意义和习语意义的教学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四、 把英语词汇教学和英语词汇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3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在语文标准化试题中,往往出现一类四个备选项在内容或形式上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别的选择题。解答这类题型,通常用“求异法”。用求异法解答选择题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同中求异”一是“弃同求异”,另外一种是把二者结合运用。现举例说明。

先看“同中求异”的例子:选出与例句结构最相近的一句。

例句:她所表现的耐得任何艰险的精神,显示了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性。

A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B,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C社会主义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并不是人人都搞清楚了。

D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例句与四个备选句在语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主谓句,这是“同”。根据这个相同点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在这个相同点的基础上寻找其相异处。通过对例句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它的主语是名词短语,谓语是动宾短语,谓语中的宾语由主谓短语充当。备选句中,A句的宾语是名词短语,与例句谓语的结构不同;B句由主谓短语作主语,与例句主语的结构不同;D句有句首状语,也与例句不同;A、B、D项均可排除,判定C句正确。

再看“弃同求异”的例子: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

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小时。

B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为756公里以上。

C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小时。

D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

这种题型应该用“弃同求异法”去解,即抛开各选项中的相同部分不管,专门审察那些不同部分。因为相同部分是不可能有差错的,只有不同处才会有错。例题中,各选项的前半句都相同,只有后半句不相同。我们就应集中精力去审察后半句:A的“时速”与“公里/小时”意思重复;B的“最高”与“以上”前后矛盾;D的“速度为756公里”没交代清是时速还是秒速。因而A、B、D均可排除,确定C句是正确的。

最后看两种方法并用的例子:请选出一种正确的说法。

A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

B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是极端有害的。

C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4

关键词:商务英语 文学隐喻 普遍性

文学隐喻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的解释往往不是隐喻创作人本人的事情,而大多由文学评论家来完成。文学隐喻以其丰富多彩的结构、新颖活泼的表达、情感充沛的叙述等特点极大地美化了商务英语语言内容和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商务英语交际、写作和贸易往来等活动中,在商务英语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进行商务英语文学隐喻的翻译和学习时,不但要结合文化差异来解释文学隐喻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含义,还要懂得深层次地挖掘文学隐喻的巧妙运用方式、情感表达等修辞上的特点。

一、商务英语中文学隐喻的普遍性

文学隐喻常以名词、动词的形式存在商务英语中,下列重点对这两种形式所发挥隐喻作用的特征进行探讨:

1. 以名词形式出现的隐喻。以名词达到隐喻功能的前提是两个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直接的联系还是间接的联系,比如两种事物有共同点,或者通过人们所已经熟悉的事物来帮助人们接受和理解一种复杂的、陌生的事物,或者是利用其它行业的概念术语来对陌生事物进行阐释,使人们获得更加明晰的解答。例如:(1)经常用于商务英语中的一个词“bubble”(原意为泡沫、水泡)在句子Most central banker share hostile idea of puncture bubbles(大多数央行人员对挤出经济中的泡沫持反对态度)中表示经济运行中的泡沫,即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用人们日常生活再熟悉不过的水泡的美好但易碎的特点来使人们了解经济运行表面上美好而终究会破灭的特点,使本来复杂难懂的意思一下子就能被人们所明白;(2)After the sale,they began to solicit comment.The consumer’s feedback was generally favorable(售后他们开始寻求大家的评价,大体上消费者的反映是良好的)。句中“feedback”一词出自自动化领域,原意是反馈,此处拿它来描述消费者的反映更加的生动、形象。

2. 以动词形式出现的隐喻。以这种方式的隐喻表达不一定直接表明本体和喻体,而是通过对动词的联想、联系折射出来。一般情况下,实现这种隐喻效果的方式是通过具体的、细节的解释和描述来解除人们对陌生事物的疑惑。例如:(1)In the past,trade documents needed to be ploughed one by one,now the EDI could deal with the whole lotatonce(过去,贸易单证需要―张张处理,现在,电子数据交换(EDI)则可以一次处理许多张)。(plough原意是一种农耕活动,这里用它来描述贸易单证手工做法的落后和繁冗,非常贴切地展现出EDI的长处,也就是在EDI引入之前,靠人工处理单证就像农业处在手工农耕时期,非常繁琐和落后;(2)We’re now drowning in information(我们畅游在信息的海洋里)。沉溺“drown”这个动词可以直接让人们想象到宽广的无边的海洋,通过人们对海洋广大、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来使人们更清楚了解当今社会中的信息存在。

二、商务英语中文学隐喻的翻译方式

1. 文学隐喻的理解和辨识。在一般的商务英语文化中,要想做好文学隐喻的翻译,首先翻译者本身应该对隐喻有充分的了解和清晰的辨识。这个过程可以细化成两个步骤,第一是找出句子中的隐喻或潜隐喻成分,也就是根据隐喻的一般标志或话语信息、隐喻的语义或语用信号。首先是按照语境情况判断字面意思是否合理和真实,然后判断话语表面的意思,最后确认符合语境和词语使用原则的深层次的含义。理解和便携文学隐喻实际上是翻译者把喻体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个事物的主要特点放在本体也就是人们难以理解的事物上并达到重新理解本体的效果。从文学隐喻的认知方面来看,对隐喻的理解程度直接受到原来领域的结构特点和含义的影响。也就是一旦认为某个句子可能采用了文学隐喻的方法,就要对两个不同主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在两者之中寻找出共同点,然后才能结合语境推断出隐喻的最终意思。

2. 文学隐喻的翻译和解析。如果说对原语中的隐喻进行辨识是一种反向喻化的行为,那么翻译隐喻就是一个翻译者主动进行的语言转换性质的再一次喻化的行为,也就是翻译者通过推敲判断将隐喻的内在含义挖掘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顺利地进行沟通。隐喻的这种再一次喻化也需要寻找共同点,只不过是寻找两种语言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来表达语句。当原语中的喻体到本体的映射方式和译成语的喻体到本体的映射方式相近时,翻译者可以轻松地完成隐喻的再次构建,而此时往往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即可。但是上述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隐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映射方式或概念对比是具有明显差异的,那么就要求翻译者仔细地辨识和推敲,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原句意译过来,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不过这样并不代表在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和解析中就无据可循,往往会有很多固定类型的转换供给参考,有(1)对经济进行喻人化处理:economy recovery(经济复苏)、economy disease(经济弊端)等;(2)使经济充满动态的方式描述:grow(增长),decay(消退),pick up(崛起),move(运转)等;(3)使市场像球体或液体一样活动:the market bounce(市场反弹),collapse(崩溃,崩盘)等;(4)将商场看成是战场:trade wars(贸易战)等。

参考文献:

[1]陈振东,杨会军.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上海翻译.2007(1)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5

关键词: 文化差异母语英语成语习得迁移作用

文化差异和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差异和母语对二语习得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但是,目前探求何时何处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据此,本文就有关中国学生英语成语习得中的汉语知识迁移问题作了一点相关研究。

另外,本文之所以选择英语成语习得这一研究方向,是因为英语成语出现在英语口语和英语书面语中的频率非常高。“Most English speakers utter about 10 million novel metaphors per lifetime and 20 million idioms per lifetime.This works out to about 3,000 novel metaphors per week and 7,000 idioms per week.”(Cooper,1999);“Familiarity with a wide range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m appropriately in context are among the distinguishing marks of a native-like command of English.”(Irujo,1986)。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掌握英语成语对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成语的非字面意义、英语学习者对它们的接触不多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英语成语学习成为中国教师教学和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就从文化差异和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方面,对英语成语的习得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并由此引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1.研究设计

1.1研究问题

笔者在本研究中提出了文化差异和母语迁移对英语成语习得的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比喻意义的英语成语较具不同比喻意义的英语成语更容易被正确理解;第二个假设是指:在理解与汉语成语表达、意义相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正迁移;在理解与汉语成语表达、意义相近或表达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负迁移。

1.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有80名长沙某高职院校大二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2个自然班学生参加。受试者平均年龄为19岁。母语均为汉语,全部通过高考,在大一已修完大学语文,基本上可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汉语本族语者。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取笔试――英译汉。在咨询了多位外教的意见之后,我们选取了10条有关动物或食物的母语为英语的人较常用的、在难度上既不是太容易也不是过于晦涩难懂的英语成语。按照各自与汉语成语表达、意义的关系,把它们分为4组:I.汉语中有完全对等词;II.汉语中有类似的对等词;III.汉语中没有对等词;IV.汉语中有相同的表达,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其具体内容如下:

GroupI

(1)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兽穴),you can’t get his cubs(幼兽).

(2)A speck(斑点)of mouse dung(家畜的粪便)will spoil(损坏) a whole pot of porridge(粥).

Group II

(3)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is hole.

(4)a cat on hot bricks(砖头)

(5)After praising the wine they sell us vinegar(醋).

Group III

(6)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7)to have a finger in the pie(馅饼)

(8)He is a bear(熊) at maths.

Group IV

(9)to buy a white horse

(10)to put sb’s monkey up

1.4数据收集和分析

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问卷调查显示以前学过以上英语成语的有5人,其余回答为否。因为,我们主要是研究对不知道的英语成语的习得能力。因此,此调查结果显示此项调查基本上还是能达到预定研究目的的。其具体数据统计如下:(在表格中,学生的答题结果被分为4类:①没回答no response;②错误答案wrong response;③答案部分正确partially correct response;④答案正确correct response)

Table:Numbers and Percentages of All the Responses to All the Idioms

2.结果与讨论

上述表格显示,学生总体上有45.12%的反应为正确或部分正确。这就反映出英语成语的学习对二语习得者来说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恰好应证了Nunberg’s(1994),Kovecses及Szabo’s(1996)的观点:the very phenomenon of idiomaticity is fundamentally semantic in nature,so a cognitive semantic view can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idioms for non-native speakers;besides,with the help of contextual clues,EFL learners are likely to comprehend them better.

另外,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的中文翻译情况也表明文化差异和母语对中国学生英语成语习得的迁移作用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理解英文成语时,学生会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例如:许多学生把“He is a bear(熊) at maths.”这句话翻译为“天生蠢笨”、“他对数学一窍不通”、“他是数学盲”等。这种理解恰好与原意相反。学生会有此翻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熊(bear)”代表着“笨拙、呆头呆脑、憨憨的”等意味。同样的,学生把to buy a white horse翻译为“白马王子”也是受到了汉语中“白马王子”这一说法的影响。却不了解white horse在英语中的含义。

(2)汉语成语对理解英语成语的影响较大。例如,有学生把“After praising the wine they sell us vinegar(醋).”翻译成“以假乱真”、“张冠李戴”、“表里不一”等。所以说,许多意思相近的汉语成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了学生对英语成语的正确理解。

(3)学生理解、翻译英语成语时,往往易受某一个英语字或词的意思的影响,而这个词往往又是汉语成语中的某个关键字、词。比如,对“After praising the wine they sell us vinegar(醋).”的理解,部分学生的答案为“争风吃醋”、“添油加醋”等。

(4)学生习惯按字面意思翻译英文成语,易受英语成语字面上意思的影响。比如把to buy a white horse直接译为“买了一匹白马”。

3.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汉语具有相同比喻意义的英语成语较具不同比喻意义的英语成语更容易被受试者理解;在理解与汉语成语表达、意义相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正迁移;在理讲解表达、意义相近或表达相同、意义不同的英语成语时,母语产生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还出现在所有英语成语的理解中。

另外,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被调查的成语没有语境线索,仅有明显的语义,但学生的45.12%答案为正确或部分正确,这就反映出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学习英语成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由此可见,这对我们的英语成语教学也有如下启示:

(1)教学中,教师要让英语学习者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比喻主题及其原因。这些差异包括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的不同。例如:讲解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ox或bull而用horse呢?经过讨论后,教师再进行解释:中国人一直以来喜欢用牛来耕种,而早期的英国人却是用马耕作。在生产过程中牛和马起到了很大作用,人们也非常喜欢他们,所以在许多词语中就出现了这些动物的名字。这样,借助文化进行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也能举一反三了。很容易正确对随后出现的类似work like a horse(像头老黄牛一样干活)的句子理解。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其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

(2)在教学中,教师着重要关注那些在汉语文化中没有对等词的英语习语。并且使学生意识到,某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汉译这些英语时,可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有些英语谚语虽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比喻的事物也不一样,但它们的喻义却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需要“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采用形象近似的汉语成语意译;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及其效果,译文就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有损于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学生应在汉语中寻找那些与原文喻义相同或效果相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来表达。这种成语也是最难掌握的以及最需要英语学习者关注的。

(3)通过对比,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哪类习语会受到母语的正迁移影响,而哪类又容易受到负迁移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及掌握。

(4)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修辞语言的使用,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英语习语的掌握。因此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而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的讲解。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有尽可能地了解、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语感和文化感,才能避免按照母语文化的习惯思维和经验去领会英语的内容,从而真正掌握英语这一目的语。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熟知英汉语在语言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种语言。

以上就是笔者从文化差异和母语对英语成语的迁移作用的角度,对英语成语习得方面所作的一点小小的探讨。文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测试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的选取等具有一定局限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英语教师或英语学习者就英语成语的习得策略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更有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多样化情境

多元化思维 多样化方法

词汇可谓是英语教学中最小的元素,但却不可忽视。加强词汇的掌握和单词的具体运用,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很容易产生枯燥感,影响了他们学习词汇的效率。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以及一线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该开展得精彩纷呈,多元共促,方法、形式都应该主张多样化。

一、构建多样化的情境,开展词汇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学习词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环节,多样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将精力马上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依托语境进行词汇记忆,是词汇记忆的根本方法,学习单词时如果仅仅对其进行孤立的记忆,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吸收知识点,只记住了孤立的单词,而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情境,就很难对单词进行灵活的应用。除去对原语境和新语境的具体运用之外,学生还应积极投入到创语境学习中来。所谓创语境,就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创造具体的情境来记忆单词。单词的语境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创语境的方法来开展词汇学习。

比如continue、continually、continuously这几个单词,都表示“继续、连续不断”的意思,但是continue是动词,表示继续,连续;continually是副词,表示不断地、频繁地(时断时续地);continuously也是副词,表示连续不断地。有时候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情境才能对语义相近的单词加以区分。比如:The rain was heavy and ――, the land was flooded.空格里应该添一个形容词,而且意思应该是连续不断的,以上三个单词虽然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词性都不符合,所以空格里只能填consequently。再比如late这个词,意思是晚了,晚于正常时间,但是如果将late、last、later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学生很可能又会产生疑惑,所以只有结合情境来记忆。比如:In Britain, the best season of the year is probably late spring.从句子的语境中,可以很容易看出late spring表示晚春、暮春,last表示最后的、最终的,而later往往与former相对应,前者表示两者中的后者,后者表示两者中的前者。

再比如“break away、break away from … break down、break in、break into … break (sth) off、break out、break out in tears、break the rule”这一组词汇,乍一看都表示“摆脱、闯入”的意思,但是结合具体的语境,词汇的含义就不尽相同了。这时候,为了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词汇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比如某个机器坏了,多媒体上呈现出break down,表示出故障了、机器坏了;多媒体上出现了火灾突然爆发的情景,随后出现break out这样的词汇……

高中英语要求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是比较大的,而很多词汇之间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区别相近词汇。

二、利用多元化思维,拓展词汇教学

记忆单词需要一定的方法,为什么呢?就拿一个新教师来说,面对一堂课几十名学生,他能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全部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特点呢?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他往往能记住班里几位特点较明显的学生的名字。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特别认真,有的学生相貌特别,这样的学生容易让教师记住。词汇的记忆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思维,去记住有特色的词汇。

“思维导图”词汇记忆法近年来被国内外很多专家所推崇。这种方法是通过“头脑风暴”将词汇之间的联系点寻找出来,让学生通过某几个词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所有相关的词汇罗列出来,再针对每一个罗列的词汇加以巩固运用。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是从少到多,从内在联系入手,最终形成网状的记忆模块。

通过思维能力的拓展、延伸来完成对词汇的学习,这是近年来思维导图词汇记忆法提出的背景和前提,对于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

三、探索多样化的方法,活学活用词汇

如果说对词汇的记忆是词汇学习的初级阶段,那么对于词汇的运用则是词汇学习的高级阶段。探索多样化的方法,活学活用词汇,才能真正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让英语词汇学习走向应用阶段。活学活用词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主要分析以下几种。

1.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

学习必须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如果词汇教学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就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学习就无法产生主动、积极的心态。所以笔者认为,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但是可以用普遍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个别学生,特别是个别个性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个别指导,找到适合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口语练习来增加词汇量,有的学生喜欢安静,喜欢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词汇,这些都是个人的学习方法,没有优劣之分。

2.培养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词汇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学生恒久的毅力,如果仅仅凭借心血来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学好英语词汇的。更何况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大,难点较多,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掌握高考所需词汇量。

3.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