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的英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聚会的英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聚会的英文

聚会的英文范文1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差距;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8-0005-08

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已经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到底有什么影响,却是莫衷一是的。有人认为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对社会稳定的危害越大,因此认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稳定之道:有人认为一定程度的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会危害社会稳定,反而会促进社会稳定。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当代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也很难针对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性质给出非此即彼的结论,因为有的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比另一些国家要大,但社会稳定程度却更高。很多国家在居民收入差距大的时期,社会稳定程度比收入差距小的时期还要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家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的确是社会稳定程度在不断下降。我们无法断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一定会损害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一定会促进社会稳定,而只能说,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逻辑上来看,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社会不满意越强烈,社会稳定程度应越低,反之,社会稳定程度应越高。但从古今中外的实际情况来看,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社会稳定程度的高低之间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情形。第一,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第二,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因素抵消或者强化了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第三,居民收入差距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社会稳定,但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等不同,使得同样状态的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所产生的影响不同。经济因素对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是经济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和政治与社会因素中的重要的工具性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居民收入差距视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次要因素并不合理。尽管居民收入差距状态相同,但的确存在着因为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差距的特征、范围等等的不同,社会的认同程度各异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影响性质是什么?影响机制是什么?影响程度有多大?

一、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制度诱因与类型结构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在社会正当性上是存在差别的,由此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会不同。具体诱因包括:(1)收入来源的合法性。从居民收入来源的合法性来看,有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分。在社会只认同合法收入的正当性的条件下,如果一部分人的收入来自于非法收入,即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也不能为社会所接受,从而会引起社会的不满。从具体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形:第一,所有居民的收入都是合法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不存在非法收入,因此它不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第二,所有居民的收入都有非法收入,即非法收入具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非法收入是不是不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呢?非法收入不可能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其本身就是社会秩序失序的表现,至于其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就要看非法收入的具体来源和获取非法收入的均衡性。如果非法收入源自非法暴力或,者其他严重的违法活动,获取的非法收入很不均衡,则会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相反,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会相对小一些。第三,只有一部分居民有非法收入。由于非法收入的非正当性、只要社会中有人获取非法收入,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社会的不满首先来自于守法居民,其次来自于获取非法收入少的居民。由于收入来源合法性的结构不同,因此即使居民收入差距相同,对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影响也会不同。非法收入越是泛滥,由非法收入造成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社会稳定性会越差。(2)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从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看,有公平与不公平之分,尽管公平与否并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但任何社会都是有社会内在的、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公平观(标准),符合社会的公平标准的分配在价值观上能为社会所接受,不符合社会的公平标准的分配在价值观上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因此收入分配是否具有公平性就决定着人们对收入分配从而社会状态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主要取决于收入分配规则及其执行是否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既需要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也需要收入分配规则执行的公平。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前提,只要收入分配规则是不公平的,就不可能有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收入分配规则执行的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条件,没有收入分配规则执行的公平,即使收入分配规则是公平的,也不可能有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越不公平,社会不满越大,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危害越大,相反,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危害越小。(3)收入来源的合理性。收入来源是否合理虽然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选择问题,但与客观的经济条件和收入分配规则与状态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收入来源合法,并且收入分配也公平的条件下,社会主流价值所认可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对收入分配状态做出不同的判断。如果收入来源被认为是合理的,收入差距大一些,社会不满也会要小一些,对社会稳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小一些,相反,如果收入来源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即便收入差距较小,社会不满也会比较大,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就会大一些,如果造成的收入差距很大,社会不满也会很大,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

从居民获取收入的基本途径来看,无外乎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前者是居民凭借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后者不是居民凭借其向社会一提供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而是凭借资产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收入。劳动收入的具体形式包括工资、工作津贴、奖金等,非劳动收入包括资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资产收入是居民凭借其向社会提供资产所获取的收入,能获得多少收入取决于其拥有的资产数量和资产收益率。转移性收入包括居民个人对居民个人的转移性收入、社会(包括政府和作为第三种力量的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对居民个人的转移性收入。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存在出现差距的可能性,但由不同类型的收入所产生的收入差距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社会心理和社会公平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因此对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别。

从劳动收入来看,在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下,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报酬率相同,那么劳动收入差距只能来自于劳动者劳动量的差别。如果不考虑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等因素,那么劳动者劳动量的差别就只可能来自于劳动者的劳动意愿、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收入少,也只能“自怨自艾”。如果单位之间、行业之间的劳动报酬率不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则要取决于劳动报酬率的差异与单位之间、行业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的关系等因素。在存在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等因素的条件下,即使社会奉行按劳分配原则,这些因素本身也会滋生对社会的不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会有多大,则取决于劳动力过剩、结构性失业的规模和时间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等因素。

从资产收入来看,其遵循的是“按资分配”原则,因此结果只能是没有资产就没有资产收入(“无资无收”)、资产少资产收入就少(“少资少收”)、资产多资产收入就多(“多资多收”)。从居民资产的来源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途径:收入积累和他人给予。居民的劳动能力越强,劳动意愿越强,工作机会越好,劳动报酬率越高,储蓄倾向越强,由收入转化而来的资产会越多,反之,则越少。他人给予的资产越多,资产收入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尽管资产收入按照“按资分配”的原则似乎公平、合理,不过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资产收入不过是资产参与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分配的一种形式,本质上来自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可分配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资产收入的比重越高,劳动收入的比重会越低。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资产收益率过高,不仅有损效率,也会引起社会的不满。从居民资产来源的途径来看,尽管通过收入积累形成的资产所获取的收入具有激励效率的作用,但由他人给予资产而获得的资产收入就完全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在资产代际转移的条件下,“富二代”、“富三代”等就会成为必然,一个社会的资产规模越大,资产的占有越不平衡,造成收入分配结构固化的可能性越大,社会不满会越强烈。如果资产收入都是用于资产所有者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而不是用于慈善和公益项目,更会加剧社会矛盾,从而危害社会稳定。

从转移性收入来看,由于居民的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等的差异,能够获得多少转移性收入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转移性收入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面向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经济条件差的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能否获得这一类转移性收入以及能够获得多少这一类转移性收入取决于居民的经济条件,只有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居民才能获得这类转移性收入,这一类转移性收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第二类是面向第一类之外的其他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哪些居民能获得这类转移性收入、能获得多少转移性收入。更多地取决于居民的社会关系。在同等经济条件下。那些社会关系广泛的居民所能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往往要比那些社会关系少的居民多得多。社会关系是否广泛取决于血缘、姻缘、地缘、“政缘”以及机缘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具有“命中注定”的“先天性”的系统性因素以及偶然因素都不是居民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与居民的劳动贡献更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类转移性收入是无助于社会公平,反而会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由于转移性收入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越大,越会损害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越会加剧社会不满。

二、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及其变化

对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水平的认知决定着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容忍度,其对社会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所认可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越高,即可接受的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越小,反之,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越大。实际的居民收入差距超过社会所认可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越高,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社会对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水平的认知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外部的居民收入差距;二是社会内部和社会外部意识形态。如果社会外部的居民收入差距更大,可接受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会更高,反之,可接受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会降低。社会内部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外部意识形态及其变化会改变一个社会对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水平的认知,如果导致的结果是提高了可接受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则会减弱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果导致的结果是降低了可接受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则会强化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即使居民收入差距未发生变化,社会稳定性不一定不变,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了,社会稳定程度不一定就会提高。

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及其变化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首先来看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居民绝对生活水平的高低,绝对收入水平越高,生活水平会越高,反之,则会越低。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高低对社会稳定的具体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第一,整个社会绝对收入水平的高低。从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的状态:一是低于生存状态;二是基本满足生存型;三是小康型;四是富裕型。绝对收入水平越高,破坏既存秩序和的行为倾向应越低,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会越小,绝对收入水平越低,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会越大。一个社会居民整体的绝对收入水平若处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状态,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会比较大,若处于第三种和第四种状态,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会比较小。第二,绝对收入水平的分布结构。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分配的结构就决定了居民之间绝对收入水平的分布结构。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或者相当规模的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低于生存之需,社会稳定绝不可能维系,即使只是少数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低于生存之需,社会稳定也不可能维系。因为对绝对收入水平低于生存之需的居民而言,只有打破旧的社会秩序才可能改变他们的处境。第三,绝对收入水平的国际比较。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对一个国家而言,社会稳定不只是取决于本国绝对收入水平的高低,还要取决于本国绝对收入水平在国际范围所处的状态。一个国家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越是超过其他国家,即使其收入差距更大,社会稳定程度也不一定就低,因为“用脚投票”和打破既存的社会秩序的结果完全可能是绝对收入水平的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即使其收入差距很小,社会稳定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很大,因为人们会期冀通过“用脚投票”和打破既存的社会秩序而获得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国际范围里。一个国家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绝对收入水平越低,越难于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再来看看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反之,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必会下降。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对社会稳定的具体影响与收入水平变化的方向、幅度、结构等密切相关。第一,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幅度。从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方向来看。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上升,二是下降。如果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提高,即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稳定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小一些:如果绝对收入水平下降,即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社会的不满也会增加,社会稳定的维系也会变得困难,因为居民不会愿意以付出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下降的代价来换取收入差距的缩小,更何况这种以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为代价的收入差距的缩小是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从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幅度来看。则存在着三种基本的可能性,一是微变,二是中变,三是巨变,因此,就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的上升来看,就有微幅上升、中幅上升和巨幅上升,就整个社会的绝对收入水平的下降来看,就有微幅下降、中幅下降和巨幅下降。绝对收入水平的上升有助于社会稳定,上升的幅度越大,越有利于社会稳定,即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了,只要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普遍上升,也可化解社会的不满情绪。绝对收入水平的下降有害于社会稳定,绝对收入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越不利于社会稳定,如果绝对收入水平出现巨幅下降,社会稳定几无可能,也毫无道义可言。在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即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也不会减少。如果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导致的是绝对收入水平基本状态的改变,则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如果绝对收入水平变化的结果是使绝对收入水平由上一状态下降至下一状态,如从小康型下降至基本满足生存型,社会的不满会大幅度上升,如果导致的是基本满足生存型下降至低于生存状态型,社会稳定则不可能维持,即使居民之间不存在任何收入差距。当然,如果绝对收入水平变化的结果是使绝对收入水平由下一状态上升至上一状态,则会有力地促进社会稳定。

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及其变化也是影响居民对收入差距合理性的评判、对收入差距的可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在判断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会发生影响时。应考虑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及其变化。从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来看,期望值越高,对其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就可能越低,就越会不满意收入分配的既定状态,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相反,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越低,对其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就会越高,对收入分配的既定状态的不满就会越小,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小。这就意味着,即便收入差距的状态相同。社会稳定程度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于收入差距小的国家的社会稳定程度比收入差距大的国家的社会稳定程度还要低。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是由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和国际因素共同决定的,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的发展历史)、现实发展状态以及面临的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不同,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会各不相同,也由此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

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会随着内部和外部的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旦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发生变化,对其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就会发生变化,对收入分配的既定状态的不满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提高了,造成对其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下降,其对收入分配的既定状态的不满就会增加,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相反,如果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下降了,造成对其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上升,其对收入分配的既定状态的不满就会减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弱。这意味着即使居民收入差距本身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只要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发生了变化,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不必然减少居民的不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并不必然会增加居民的不满,如果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提高了。即使收入差距缩小了。居民的不满也可能增加,如果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下降了,即使收入差距扩大了,居民的不满也可能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社会稳定的充分条件,即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如果居民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提高得更快,居民的不满也会增加,无论收入差距发生何种变化,社会稳定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增加。

三、社会保障水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统筹协调性

聚会的英文范文2

1、汇率制度影响居民消费信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GDP总量也从80年代初期的3630亿增长至2013年底的56.88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与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状态逐步转变为以消费为主的买方市场。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推动产品销售和拉动产出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众多的经济学者认为,消费水平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影响因素众多,且时限也跨至人的一生,当居民的当期收入无法满足现时消费需求,在预期跨期经济运行稳定,并有稳定收入时,往往就会借助消费信贷市场,通过跨期消费信贷来实现自己的消费需求与要求。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新一代的国人消费已经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信贷支持。在投资拉动经济受阻的情况下,政府也愿意通过制定政策,通过扩大消费刺激经济,这为我国的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动力。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了时下流行的居民消费渠道之一,我国居民消费不再是以当期收入为消费来源的唯一消费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游资涌入、西方国家舆论压力、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长期外汇储备过高等原因,我国的汇率制度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现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处于转型期,从国家统计局发出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经济前三季度GDP增长低于7.5%,预测国内近年的经济GDP增长很难超出8%。鉴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中央也在不断调整经济对策。另一方面,在当前整个大环境不好的状况下,汇率的波动变化,更是对居民生活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采用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固有着巨大的作用,而经济的增长又会增强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消费信贷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2、汇率直接影响商品价格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是国与国贸易的重要的计算与结算形势,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汇率对居民信贷的消费水平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汇率直接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而商品物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居民消费的频率和水平大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于进口商品特别是大宗进口商品更情有独钟。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将会促进居民消费,从而影响消费信贷。

3、汇率的升高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会给国内居民带来很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就会降低海外原材料的价格,从而降低石油和原材料的上升对居民经济的影响,居民可以分享购买更加便宜的海外原材料及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必定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的增强,从而降低国内居民的出国旅行及游玩的花销。例如,当人民币汇率升高后,1000人民币由原来的可以兑换121美元(以汇改前汇率计算)变为164美元(已汇改后汇率计算),这就使得相同人民币能够兑换的外币增多,促使国内居民对国外消费能力的增强,从而影响消费信贷的使用水平。

4、汇率的变化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实践与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一段时间内进口商品将占据国内消费市场,但跨期选择和两种商品间的互补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期间内提升国民对国内商品的消费需求。从长期角度上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资产价格以及居民消费需求。要维持好汇率水平,保持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和保持稳定的货币供给,使其更好的为经济基本面服务,为消费信贷一个有利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做好社会保障措施,这样才能让国人能够安心透支明天的钱,追求品质生活,从而带动内需的增长,拖动经济增长。

二、汇率与经济消费调控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实施汇率改革以前,由于对汇率状态的评估的低估,使得出口总量不断加强,这就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的增大,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就使得以外币为基础的货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外汇货币发行的增加,使得我国货币兑换外币的汇率增大,这刺激了居民信贷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挖掘和消费了潜在的消费水平。自我国实行新形势下的汇率改革之后,以新的汇率运行机制为主体的调控控制措施,从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汇率的弹性变化空间,但是当前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同时,还要刺激消费水平的提升,只有在控制好消费信贷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意愿,才能更好的使我国的经济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如果对消费信贷管控的过于严格,必定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预期的消费愿望,这会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的增长动力,引起消费的疲软,所以要控制好汇率政策的调动性,增大汇率浮动的空间,以提振国内居民消费的水平。随着我国的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和加强,对资本的管控越来越放松,这也就加快了我国经济的世界化进程,促使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之中,这就使得国内经济很大程度上将受国际经济变化和浮动的影响。所以汇率的浮动会通过影响资金链的流动而对信贷市场产生影响。在我国的市场中,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会导致大量的外部资金流入,促使对国内的融资量增加,从而增大信贷资金的量,进而提升消费信贷的增长,这有利于提振国内消费市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增高,会导致进口的增强,从而会给国内同类商品企业带来冲击。

三、结束语

聚会的英文范文3

关键词:蹴鞠;英国民间足球;社会文化心理;城市起源;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66-03

On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Culture and City Evolution on Cuju

LIU Changwei, CHEN Yazhong

(Football Section,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From the angles of sociology,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urbanology, the origin, movement form and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uju are compared with British folk soccer. Psychology of social cul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ju and city evolution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uju, so the movement form and social features of Cuju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British folk soccer. In some way, such differences mislead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soccer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understanding of antagonism.

Key words: Cuju; British folk soccer; psychology of social culture; origin of city; comparative research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社会文化心理、城市演变及发展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与英国古代民间足球演变及发展过程,探究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足球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探讨足球运动行为背后的深层层次的人文关系,以便在未来的训练与比赛中更新理念,促进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

1 社会文化心理对足球运动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这种特定的文化心理中有两种文化心理因素对蹴鞠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影响,一种是尚“和”观,一种是“面子”观,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文化心理观对蹴鞠运动的作用分析,探讨社会文化对蹴鞠运动的影响。

1.1 尚“和”观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发展 中国人自先秦以来就非常推崇“和”,如果说“竞争”是西方人平衡人我关系与群我关系的基本手段,那么,尚“和”就是中国人平衡人我关系与群我关系的根本手段[1],《尚书》中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自作不如,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孔子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谈论人际关系《论语,子路》 ,老子用“万物负阴而包阳,充气以为和”描述世界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和”文化心理深深根植与中国社会,如果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出发来分析“和”文化,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和”文化有其极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大多数人靠农业谋生,种植农业必须依靠土地。土地是不动的,依附于土地的人也很少流动,只有天灾人祸时,才能使一部分人流动,寻找新的生存土地[1]。在这种固定不变的生活环境中,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导致人际关系相对稳定,人与人之间彼此知根知底,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熟人社会”[2]。这种“人情社会”是一种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是一种讲究礼仪、繁文缛节的社会,是一种把冲突与竞争降到了最底点的社会,这种社会为中国人的尚“和”心态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其次是较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迫使中国的先民不得不通过尚“和”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只有依靠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克服难关,艰苦的生存环境使人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1],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体的极强的中华文化特色的集体观,这种集体观又衍生出一些的独特的文化品行,社会把集体观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最重要的道德标准,而这种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和”,“大德莫大于和”《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最后一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和“中庸”,推崇以德服人的“天道”鄙视逞强和强加于人的“霸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的思想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社会普遍存在的尚“和”和“崇文”社会意识极大的影响社会存在与社会行为,这种尚“和”心态主要体现在处世态度上以“和”为贵,遇事谦让,畏惧争端和冲突。这种中国特定的生存环境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与西方的社会文化心理大相径庭,中国人入世尚和、西方人入世尚争[3],西方原始体育的暴力性与中国文化的温良恭俭让格格不入,如果说“蹴鞠”在产生之初可能还存在某些暴力与对抗的因素,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已深深被“和”这一中国古文化所影响与改变,从初唐时的强烈对抗的“秦王破阵 ”到盛唐时的“霓裳羽衣”的演变,从激烈拼杀的“唐代马球”到宋金“单球门马球”的进化,无不显示出“和”文化对“蹴鞠”运动的巨大影响,其结果是使“蹴鞠”运动无论从内涵还是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去掉“蹴鞠”中有可能影响“和”的动作,使之符合“和”的要求,在“和”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以“和”“双赢”的心态参与“蹴鞠”游戏中。使“蹴鞠”这项从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军事训练手段渐渐演变成一种技巧游戏,最终沦为一种展现女子美感的肢体表演。

1.2 “面子”观决定了蹴鞠运动发展的特殊轨迹 与尚“和”观一样,面子观同样对蹴鞠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什么是“面子”?在这里引用一位在中国生活54年的美国传教士 在1890年写的一本书《中国人的人性》有关中国人“面子”的一段话;“面子”是理解有关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做戏本能,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做出类似的戏剧行动就叫有“面子"。使他们失望,不理睬他们、就使他们失掉了“面子"……如果说,中国人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还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便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4]。“面子”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地位,是人生中个人努力、社会地位的脸谱化过程[5],这种比生命还重要的“面子”文化心理形成的背景有以下几方面。

1.2.1 从社会背景角度上看 中国的农业社会使家族与个人长久的生活在固定的土地、固定的群落中,人们在这种固定的环境下重复交往,相互间重复视觉时间长,频率高,这种熟人社会是一种面子社会,保护好“面子”有助于巩固已有的家族或个人的形象并在以后的交往中的获得“利益”。

1.2.2 从社会文化角度上看 “面子”是儒家文化的产物,儒家的理想社会秩序是有阶层性的社会,是“差序格局” 社会关系内,维持人际和谐及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人们要用不同的标准来维持这种“差序格局”的存在[6],维持这种“差序格局”靠两方面,一是靠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习俗等有形成分,还有一方面是靠文化差序的无形成分,在无形成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靠“礼”,靠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具体、最实际的“脸面”体现。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也是借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累积起来的声誉[7]。人们可以从“脸面”中看出他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社会关系。

1.2.3 从社会发展角度上看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资源,“脸面”还具有交换的功能,自古“来而不往,非理也”到现在社会所言的“人情”,这种“资源”的交换似轻实重,无形重有形。中国的这种“面子”心理渗透到包括“蹴鞠”在内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中国人在讲究自己的“面子”同时也讲究给对方留面子,与他人共同有“面子"的圈子越大,就越能安然渡过困境[7]。在“蹴鞠”盛行的战国和唐朝时期,为保全“面子”,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是不会同场竞技的,即使社会地位与“面子”相同的人,双方也不喜欢在“蹴鞠”过程中把在几代人艰辛努力获得的“面子”短时间内在游戏娱乐中丢失或被他人奚落,因为任何不符个人地位的行为都会贬低个人的品格。感受到尊严的损失[7],同时人们也鄙视那种通过游戏场上的暴力得到在社会奋斗中没有得到的“面子”。在比赛中,为保全双方的“面子”,要人为的去掉一些有可能破坏“面子”的行为,在这种长期的文化思想影响与熏陶下,“蹴鞠”运动渐渐的由一种男子竞争行为演变成一种能给双方下“台阶”的“文明”与“友好”的行为就不足为怪了,与古中国的儒家思想不同,古欧洲的文化思想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与中国所提倡的集体主义儒家思想截然相反,这种思想在社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崇尚个人奋斗,崇尚竞争,崇尚暴力,古欧洲民间足球的本质――竞争性和暴力性恰恰满足了这种文化心理,使这种文化心理得以充分的发泄与满足,因此可以说文化心理的不同是这两项运动不同发展轨迹的内在动力。

2 城市的起源与构成对“蹴鞠”和英国民间足球的影响

2.1 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蹴鞠与英国民间足球运动发展 中国的“蹴鞠”与英国的“现代足球”变革与发展的转折期与中国与欧洲的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西欧早1 000年,中国的城市产生也早于欧洲1 000多年,2 000前是中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当时中国古代城市之多,面积之大是世界各地无法比拟的[8],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蹴鞠”的鼎盛时期,欧洲也是如此,19世纪初的英国的城市快速发展是英国民间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演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为足球运动质的演变提供了最佳“瞬间”的土壤,这种土壤包括城市结构、人口的密度,城市社会的需求。从“蹴鞠”与英国民间足球的发展过程与城市的人口关系就能看出这一点,“公元2年,成都的人口为381 280人与1841年的英国的曼彻斯特的人口353 000人相当”[9],这两个时期也是“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快速发展时期。

2.2 城市产生的原因对“蹴鞠”与英国民间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产生的原因不同决定了城市的功能上的不同。以经济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城市,是以民众的自然生活为前提的。这种自然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民间类似足球”或者说“暴力足球”活动行为和所需要的场地空间。也就是说,城市的自然发展使英国的民间类似足球随农民转成市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了“农转非”过程。反观中国城市的产生过程则不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付筑夫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中国的城市性质及其发展道路与欧洲封建时代的城市完全不同,中国城市产生的原因是政治原因[8]。四川的三星堆[10]、河南的商代古城殷墟[11]和后来河南洹北商城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几千年前中国城市的产生之初就有城墙,还有具今两千多年前的四合院――河南内黄杨庄的汉代聚落遗址,这种城有墙居有院的城市布局极大影响了“蹴鞠”的发展,统治阶级对城市的影响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都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健康发展,主观上;城墙范围的大小是以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和城市空间意识形态为依据的,而这种城市是建立以自身利益及安全基础为前提的,并没有考虑民众的需要。因此这种用城墙围绕的城市从来就不存在公共使用的场地空间,客观上;由于围起城墙后,城市的安全性和生存机率大大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生活的空间日益拥挤,在这种空间下“蹴鞠”的运动形式必然要发生改变,这也就是说“蹴鞠”的场上行为是城市所提供的空间为转移。

2.3 城市内部的结构对足球运动的演变过程的影响 城市产生的原因的决定了城市的结构,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的城市结构最显著的区别是城市广场,城市广场(Agora)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古欧洲城市产生的自然性、社会性决定了城市需要一个宣读政令、公告公示,集聚议事的公共空间平台。从这点上讲,城市广场是欧洲城市演变过程的一个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广场功能也逐步多样化。由于古欧洲城市广场具有空间性大和公共性强的特点,使得古欧洲的民间“类似足球运动” 自然的随着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并在运动的原始性及运动形式上得以了保留,为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空间。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城市结构要复杂的多,至今,考古学家通过对国内的四千年前的几个城市遗址考古研究,包括四川的三星堆[30]、河南的商代古城殷墟和洹北商城的城市布局来看,都没有发现广场遗迹。城市史学家认为,中国城市从产生之初其形成与发展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的设立主要体现在宫殿、陵寝,以及大型园林等院落。这种开敞性的空间只属于皇家贵族,供王公贵族们休闲、娱乐,城市中没有供民众交流的公共空间平台,也从未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中国古代城市的唯一公共场所是寺庙,这种场所对公众开放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庙会是平民集聚的唯一场所,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场所。由于没有公共场地,官府处决死刑犯时只能在菜市场执行[12]。城市的这种结构上的不同决定了中国“蹴鞠”的运动性质及运动形式,城市空间平台的贵族化限制了大众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只能在屋前房后狭窄的街区进行“蹴鞠”, “穷巷蹴鞠”就描写了当时的场面。为适应这一环境要求,保证在这种随时变化的,狭窄的空间运动的安全性,保持运动的兴趣性,保证他人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及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则和比赛方法、规定比赛场地范围、限制某些动作以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空间的需要就成为一种不得已的办法,这种随场地的不断变化而随时改变的竞赛规则与现代足球运动规则的产生原由截然不同,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蹴鞠运动在史记上没有留下一份较为统一规范的竞赛规则,这说明蹴鞠运动空间决定了运动性质及运动形式,从“蹴鞠”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蹴鞠”的发展过程有过不同的运动形式,这些形式的不同是以场地空间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足球运动发展的不同的道路,这一点可通过对我国最早的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场地看到,中国最早的国际比赛的场地是在天安门广场,也就是在皇宫内进行。

3 结 论

1)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文化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主观上对蹴鞠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文化心理深深的影响着蹴鞠运动的行为方式,这种文化积淀潜意识的影响我们对现代足球运动的本质的理解。

2) 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的起源、发展过程、城市的结构客观上也对蹴鞠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空间的内涵决定了蹴鞠运动的内涵和运动形式,这种空间的设定决定了思维的方式,其对现代足球运动影响体现在比赛过程中的对技巧的崇尚与追求,限制了我们对足球运动的认识,欧洲的城市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发展模式的不同点,欧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来源于经济,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民众生活的自然性没有受到限制,这使其人们自然生存生动写照――暴力足球的根本性――暴力性始终没有更改,随着文明的进步,这项运动对某些极端的动作进行了某些修正,但其运动行为、运动空间没有改变其这项运动的本质性――暴力性,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深刻认识足球运动的内涵,有助于我们以这一认识为切人点来了解足球运动本质,有助于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把握住足球运动的核心。

3) 现代足球运动的本质特性代表了西方文化精髓,现代足球运动的演变过程是西方文化的行为化过程,对从事中国足球运动的人来讲,提高足球运动水平首先要了解这一点,了解这项运动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内涵的核心,这一文化的核心就是基督教的“因信称义”其文化和行为表现为“以暴力为本、以个人为本、以实力为本”。对暴力和个人能力的忽视是中国足球从业者的共性,因此。深刻了解现代足球运动的这种文化背景,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强化对抗能力、强调练习的实用性,尊重和鼓励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将有助与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汪风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5.

[2] .熟人社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9.

[3]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1986,12.

[4] A.H.Smithz.中国人的人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10.

[5] 林语堂,郝志东,沈益洪译.中国人[M].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1998.

[6] .差序格局,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9.

[7] 黄国光,胡先缙.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生活•读书•新知[M].三联书店,1980,1.

[9] 汉书地理志.

[10] 段渝,邹一清.三星堆文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聚会的英文范文4

吴大观同志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大公无私,品德高尚,为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作出贡献,火箭、飞机等航天器在空中翱翔有他的辛勤汗水。

我们作为国家机关行政人员,作为新闻出版队伍的一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学习、践行吴大观同志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

一、学习上要有危机感

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何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有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二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提高工作能力的学习。办文能力是机关的一项重要能力,平时工作的上传下达、总结归纳等无不与文字有关。然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这与我曾经的工作经历、平时学习有关。以前的工作从不和文字打交道,也从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造成了如今的被动局面。现在学习,还为时不晚,但力度必须加大。工作之余,博览群书,分析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应该是立竿见影的事。三是加强语言的学习。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说话、办事、与人打交道等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会不会说话是能不能办成事的关键,语言的学习对我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二、工作上要有前瞻性,更注细节

工作成绩的好坏,工作能力的强弱大家心知肚明,通过锻炼可以得到提高。态度决定一切,首先我们要有愿干、能干、干成事的决心和信心,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迎接挑战。首先我们要做好分内的事,让领导放心。譬如前几天,我独自办了一个20多人的捐助仪式,这种事我以前从没做过。从会场准备,到接站、安排住宿、捐赠仪程、写领导的讲话稿,可以说不亚于办了一个小型会议。只要考虑周详,及时向领导汇报,事情总会做好的。

聚会的英文范文5

郭蓉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在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常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象征意义。以贝尔格音乐中数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点,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作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因。

关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义;数字隐喻

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aronld schoenberg)和他的两个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乐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贝尔格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其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性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二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自己的前几部作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整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歌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出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他的大部分遗作及手稿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为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直至海伦娜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格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为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前景。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贝尔格的专家,他不仅潜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于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抒情组曲》的手稿中,发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 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以及作曲家本人对数字象征的酷爱。这个发现揭开了围绕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喜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感体验。

所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无关系的种种意义。数字象征手法在以往作曲家的作品中用得并不多,但是有些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可能也是不可言语的感情,常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部分“秘密标题”的成分,如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中对象征手法的应用等。而贝尔格却对数字象征如此感兴趣并且多次运用,这也是在贝尔格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找到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应用,并通过这种表象深入探讨贝尔格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贝尔格音乐创作中的数字引用

1.歌曲《闭上我的双眼》

贝尔格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与他都有恋情,其中和汉娜的恋情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对汉娜的暗示。汉娜是贝尔格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时经阿尔玛介绍认识的,此后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而转为爱慕。这段婚外恋情自然不能公开,但是,为了表达对汉娜的感情,贝尔格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常常将这份爱慕之情隐藏在音乐中。

《闭上我的双眼》一共两首,第一首创作于1907年,是贝尔格早期作品的一个代表,歌曲ⅱ创作于1925年,是贝尔格运用严格12音序列手法对字母的应用最早来源于巴赫的作品,巴赫在《赋格的艺术》中最早使用bach的音名动机,之后这种象征手法在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得到的同主题的序曲等。贝尔格创造性地将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中,不仅如此,1925年的《闭上我的眼睛》从1900年的9小节扩大到20小节,这个变化也不是偶尔得来的,它渗透着贝尔格数字的理解。在贝尔格看来,23这个数字代表自己,lo代表汉娜,这首歌的小节数是20,这是代表汉娜数10的两倍。这首歌曲是贝尔格在其十二音作品中融入秘密含义的最初尝试,在此后的许多作品中,贝尔格将这种方法更广泛地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抒情组曲》

《抒情组曲》题献给曾是勋伯格老师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但是它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的秘密题献者都是贝尔格的情人汉娜,其内容被公认为“贝尔格秘密爱情生活的音乐自传”⋯。《抒情组曲》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所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其首、尾音分别是f和b,而且贝尔格在该作品中还不断强调这两个音。

1976年,乔治•波尔发现了一本带有贝尔格亲笔注释的《抒情组曲》袖珍总谱,进一步揭开了围绕在这部作品上的谜团。在此之前,学者们然从贝尔格写给勋伯格的公开信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中知道了贝尔格某些作品的标题隐含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发现由于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史料论证显得“证据”不足而缺少说服力。波尔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僵局,总谱上的标记清楚地表明作曲的最初尝试。贝尔格将这两首歌曲题献给维也纳环球出版社的社长埃米尔•海尔兹卡,但这首歌曲的秘密题献者都是汉娜。

在设计这首歌的序列时,贝尔格巧妙地使用了“姓名一音名”字母转换法,将两人名字运用到其原始序中。这首歌所采用的统一序列的首、尾音分别是f和b(德语中的h),

暗示汉娜的姓和名,贝尔格在创作中还常常在序列进行中强渊f和b这两个音,以表示自己对汉娜的爱慕。

例:《闭上我的眼睛》的原始序列了贝尔格自己对数字的理解。

在这份手稿中,贝尔格对一些细节作了详细的注释。作者的照片下方有其亲笔签名,标题页的上方写着这样的题献:“为了我的汉娜”。在“12音作曲这个似乎很受限制的体系允许作曲家自由地引用了《特里斯坦》的开始小节。”一句后,贝尔格补充了如下注释:

我的汉娜,它也允许我有另一些自由!例如,在音乐中秘密地插入我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h.f.和a.b,并把每个乐章和其中的每个部分与我们的数字10和23相联系。

我在这本送给你的总谱上写下这些,其中有许多是另有意义的。

这部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是为你,仅仅为你而写下的——尽管上有公开的题献。但愿它是一次伟大爱情的一座小小的纪念碑。‘21

正如贝尔格所言,在《抒情组曲》整部作品中都渗透着作曲家对自己情感的暗示,而其中对于数字的暗示就更加明显。如第一章是69小结,是贝尔格数23的三倍。第二章共150小节,是汉娜数lo的15倍、第三乐章138小节,是23的6倍,第四章69小节,也是23的倍数。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贝尔格对数字的应用渗透在整部作品中,不仅在对乐章的整体布局上,对各细部的处理也是如此。

3.《沃采克》

歌剧《沃采克》的成功使得贝尔格第一次为人们所熟知,他本人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一跃而享誉乐坛。《沃采克》中所蕴含的巨大感染力和感情浓度来自于音乐和戏剧的完美处理,而在音乐中也饱含了许多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不像《抒情组曲》或者《小捉琴协奏曲》一样用数字表现得那么明显。《抒情组曲》中更是对汉娜二人世界的描画,而《沃采克》的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暗含在音乐之中的:贝尔格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富有象征意味乐句或者动机的使用只求铭刻师生恩情或者钟情者心有灵犀,而在《沃采克》中作者使用的目的则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象征下的巨大意义空间。【3 j

贝尔格在《沃采克/--幕一场很多的元素都由7组成,第一幕中代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主题部是由7小节组成,有7次变奏,双重赋格同样也是建立在7个音之上的主题,甚至有些动机也是建立在三幕一场的数字7的象征之上。虽然作曲家在谈到7时仅仅只是提到为了“结构的严谨”,但作拍都足7的倍数。

波尔则认为关于7的应用与作曲家更为私密的个人体验相关,卡纳认为玛丽读经一场中的7象征宗教感情,无论如何,关于数字7象征意义确实耐人寻味。有关贝尔格对于数字象征分析的方法,也许有些人认为带有牵强或者主观的色彩,是不管怎样,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贝尔格作品的一种思路而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4.《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在音乐创作的最后十几年中一直采用十二音技法方法进行创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技法和勋伯格、韦伯恩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程序都带着贝尔格音乐特有的印记。在此创作过程中,贝尔格感到无比困惑的始终是如何表现标题型内涵,甚至如何在音乐中隐藏自己的秘密,而同时又要遵循老师勋伯格的十二音的作曲规则。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是“纪念一位天使”——玛农•格罗皮乌斯的安魂曲,描写的是玛农•格罗皮乌斯生病、受尽病痛折磨以及后来通过死亡而获得解脱的生命痕迹。正如《抒情组曲》所隐含的秘密程序一样,在协奏曲的乐谱上又普遍出现了有关贝尔格个人的密码:数字28、23、lo以及作曲家本人和秘密情人汉娜名字的首字母ab与hf。贯穿于《小提琴协奏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贝尔格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将数字象征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主要出现了23、28和10。这三个本来用于区别事物量度关系的数字符号,都被作曲家赋予了另外的神秘含义。在协奏曲一开始“行板”的1至10小节就被明确地记录为引子(10个小节),这与汉娜的数字相吻合,被当作贝尔格对自己秘密情人汉娜的暗示。“柔板”的变奏i和变奏ⅱ均各有20小节,“兰德勒和克恩腾民歌的回忆”是从第200小节开始的,它与“尾声”即变奏ⅲ相连直至第230小节结束全曲。贝尔格为何用10来象

征汉娜,学者们大多表示原因始终不详,不过彭志敏先生对一些猜测性的理解:汉娜虽然为复姓,贝尔格总是将其简称为hanna fuchs,这就包含了10个字母。

和《抒情组曲》一样,23这个数字在作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协奏曲的第二部分有230小节(这是贝尔格数和汉娜数的结合),“主导节奏”首次于第23小节出现,第二部分157小节是众赞歌开始在第23小节的。其实数字10与23早就在《抒情组曲》中担当重任,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数字10与23一起被贝尔格称为“我们的数字”。仅仅从该作品的第五章来看,各个部分的小节数均为10的倍数,整个乐章是460个小节,是10乘23的两倍。

不仅如此,贝尔格在这部作品中又引人了一个新的数字“28”。第一乐章开始速度为j=56,第二乐章的开始速度为j:112,第一乐章的过渡从第28小节开始,第一乐章第84小节回到a部分,56、112、28、84分别是28的2、4、1、3倍。总之,贝尔格在第一、二乐章中使用数字28以表示女性,在第三、四乐章中使用数字23以表示男性,从而《小提琴协奏曲》整体上预先就分好的两大部分显然以潜藏的数字“28”和“23”分别暗示着“女人”和“男人”。[5】

贝尔格在抱病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的不停地向妻子说:“我没有时间了”,作啦家在完成作品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小提琴协奏曲》中所描绘的,从少男少女的无忧无虑,内心的挣扎与死亡的抗争,以及在宗教的慰藉中重生而实现新的生命的开始,这一切都具有普遍人性化的特征,因而既适用于玛农,也完全合理地适用于作曲家自己。在第二部分数字“23”的反复暗示下,这首众赞歌毫无疑问就是贝尔格为自己安排的。对数理结构的酷爱致使贝尔格在这部协奏曲中将形式设计得如此错综复杂,以至于“在表达一些普遍人性化的内容的同时,回顾了缠绕并影响自己一生的秘密情爱历程,并以将死的设想形成与玛农的‘共死’来达到解脱,这些内容通过数字象征,成为《小提琴协奏曲》极端严谨的形式布局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秘密标题”【6 j。

二、贝尔格使用数字象征的历史原因

数字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作媒介成为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偏爱来源于20世纪初人们与日俱增的对于数学、星占学、神秘学以及神秘主义宗教和准神秘主义宗教的兴趣"】,这些特殊的数字作为“秘密象征”在他的作品里面被赋予了独特和特定的意义。

在音乐创作中,是否使用数字象征与作曲家的知识结构和艺术趣味有关。在以往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一些作曲家表现了自己对数字情有独钟的范例,但在贝尔格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象征手法作为一种“隐秘的艺术”一直是贝尔格惯用的手法,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就有体现。在为庆祝勋伯格五十寿辰而创作的《室内协奏曲》中,贝尔格将象征师生三人的“音名动机”融人各声部的主题之中。乐曲第二乐章的柔板一开始小提琴独奏部分便在勋伯格的音名动机之前加上b.g.f这三个音。除了应用音名动机的象征以外,还使用数字“3”作为象征,数字3音源自德文“一切好事皆成‘3”’,而作品中的3即表明师生人,象征了师徒3人的情谊。其实,贝尔格对数字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1915年写给勋伯格的信中提到自己对命运的认识“总是与一个决定性的数字有关,那就是‘23’这个数字!”贝尔格对“23”的应用与他的个人理念和人生经历有关,尽管勋伯格并不赞同贝尔格对这些所谓幸运还是不幸数字的迷信,贝尔格对此却深信不疑。

贝尔格的数字象征观念是与其所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在贝尔格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是工业社会。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来自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字象征”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宿命论”和“占星术”在社会意识中一直占据着一席地位。1909年,维也纳出版的德国生物学家弗利斯的生物学报告论文集《论生与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弗利斯认为一切生命都有它们自己的运行周期,并被严格的规律所操纵。其中控制生命的周期数有两个,一个是23,一个是28。23代表男性或是雄性的命运指数,28代表女性或是雌性的命运指数。和其他同时代的同行一样,弗利斯相信在自然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数字法则,这对贝尔格相信数字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之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巧合,这些都促使贝尔格越发笃信“数字法则”。

不仅如此,贝尔格对数字的迷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联系。在那几年里随着货币的贬值,奥地利原有的一切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改变:“那是心醉神迷和天昏地暗的时代,是焦躁和盲从的一次混合。一切奇谈怪论和不可捉摸的东西,如通神学、神秘学、招魂学、梦游症、人智学、手相术、笔相学,印度的瑜伽和巴拉塞尔士的神秘主义都在当时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而在贝尔格的社交圈中,和贝尔格一样崇尚这种神秘的象征主义的人不在少数。贝尔格对一些数字学说持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某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尤其感兴趣,并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用于形式和内容,以显示独特个性,这也成为了贝尔格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注释:

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社,2004年,第486,782页。

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ll页。

马淑伟:<贝尔格歌剧<沃采克>的象征手法探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页。

[5][6]张漪:<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研究:语言、分析、诠释>,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66页。

聚会的英文范文6

关键词:膨胀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住宅建筑;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湖南长沙某住宅小区,由多栋多层和8~12层小高层组成,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0万m2。其中建筑外墙进行了外保温施工,以减少能源消耗。

目前外墙外保温的主要系统有:膨胀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X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等多种系统。经比较,本工程选用膨胀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现就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2做好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2.1把好材料关

不管是外墙外保温还是外墙内保温,其材料的保温性能是保温效果的关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第4章第4.2.2条规定:“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照规范的要求,在材料进场时要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我们认为,作为施工单位应当在材料进场之前,首先要对生产厂家进行合格供方的调查,仔细验查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查验其证书的有效期限,然后才对其产品验货取样,并由监理见证。经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现场施工环境的控制

(1)保温材料应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在使用前一旦受潮或淋雨,要设法用吹干法对材料(EPX板)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并保持表面的洁净。

(2)基层墙面找平层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企业的内控指标)。

(3)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和基层墙体表面温度,控制在连续24h内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不大于5级,雨天应停止施工;施工后的半成品墙面应进行塑料布覆盖保护,防止雨水直接从接缝处侵入,增大基层墙面的含水率,导致受热鼓包变形,影响墙体的保温性能和表面平整度的观感质量。

(4)施工时要避免暴晒,必要时搭设防晒布遮挡施工墙面。

(5)墙体保温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施工墙面受到外界污染和损害,待建筑泛水、密封胶等细部构造按设计要求完成后方可拆除拆除过程中同样要加强对成品墙面的保护。

2.3做好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1)外部专业协调:外墙外保温正式施工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牵头,组织专业协调会议,通过建设方召集煤气、通讯、消防、物业等专业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会议,就建筑物交付之后可能在墙体上增加的配套设施及预留部位进行确认,以便施工时预留或进行同步施工,以保证墙体的完整性。

2)内部专业协调:由总承包单位牵头召集各专业负责人会议,进行二次会审,就与外墙面将来要发生冲突的有关事宜进行会审,如通风与空调专业,对通风口、轴流风机洞的位置、检修钢梯的安装支架的位置等进行最后的核对确认,总承包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必须在外保温施工前完成,防止施工完后再打凿。

3膨胀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

本工程(膨胀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所执行的标准,包括《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质量检验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版本。

3.1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材料准备测量放线挂基准线粘贴翻包玻纤网格布粘贴聚苯板锚固件加固做实体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强度的拉拔试验检验/后置锚固件进行锚固力的实体拉拔试验检验做装饰线打磨、修理、隐蔽检查抹底层防裂砂浆压入翻包及增强网格布贴网格布并将网格布压入防裂砂浆抹面层抹面砂浆(只限涂料面层构造)抹找平砂浆(只限块材面层) 做伸缩缝(处理各种翻沿及腰线)修整、做隐蔽验收、做外饰面(涂料或块材面砖)做饰面砖粘结强度拉拔试验进行观感质量检查验收做墙体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3.2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3.2.1基层处理

基层应清洁、无油污及其他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松散部位应剔除并用l:3水泥砂浆压实抹平,连同找平层与主墙体粘结牢固,达到平整、牢固、无空鼓开裂;墙体上的设备孔洞必须在找平层施工前完成,避免成型后的二次打凿。当抹灰总厚度≥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100mm。检查后填写《基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2.2膨胀聚苯板粘贴

①弹控制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保温的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的水平、垂直控制线及装饰线。

②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的大角及在其他必须要挂垂直基准线的部位,用特种钢丝挂出基准线。各楼层也要根据具体部位挂出水平线,以控制膨胀聚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③粘贴翻包网格布:聚苯板侧边的外露处均要粘贴网格布进行翻包处理。其作用一是包边处理保护聚苯板;二是有利于与其他构件的有效结合。翻边的盖压宽度不65mm(企业内控不100mm)。

④粘贴聚苯板:聚苯板标准尺寸分为600mm×900mm、600mm×l200mm两种,若遇非标准尺寸或局部不规则图形要进行现场裁切。为了保证裁切裁口的整齐,切割时采用电热丝切割机,切口要保证与板面的垂直。聚苯板的接缝不得留在门窗的四角,应用聚苯板大料切割成型,接缝离角部距离≥200mm(见图l、图2)。

聚苯板的粘贴要根据基层墙面的平整度情况确定采用点框法还是条粘法。前者适用于平整度较差的基层墙面,后者适用于平整度较好的基层墙面。但无论采用哪种贴法,都必须保证粘结剂厚度3mm,粘结面积不40%,且不得在聚苯板侧面涂抹胶结剂。

排板时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错缝粘贴,阴阳角处应做错槎处理。聚苯板转角排板采用1/2板交错排列,顶头缝采用一进一出交相榫卯式扣压。

粘板时应轻柔、均匀挤压聚苯板,并随时用2m靠尺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粘板时注意清除板边溢出的胶粘剂,使板与板之间无“碰头灰”。板缝拼严,缝宽超出2mm时,用相应厚度的聚苯片填塞。拼缝高差不1.5mm,否则应先用砂纸或专用打磨机具打磨平整后再行粘贴。

3.2.3锚固件固定

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使用锚栓辅助固定。当设计要求采用机械锚固件固定聚苯板时,锚固件安装应至少在胶粘剂使用24h后进行。用电锤在聚苯板表面向内打孔,孔径视锚固件直径而定,进墙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拧入或敲入锚固钉,钉头和锚压圆盘不得超出板面,锚固件数量与型号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2.4锚固件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考虑到下道工序的施工连续性,该试验的时间应控制在本工序基本完成之前进行。经试验检验,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5抹面砂浆施工

①抹底层砂浆。聚苯板粘贴完毕并检查验收后,进行抹面砂浆施工。施工分底层和面层,底层施抹厚度1~2mm,同时将翻包网格布压入砂浆中。门窗口四角和阴阳角部位所用的增强网格布随即压入砂浆中(见图1)。

②贴压网格布。将网格布绷紧后贴于底层抹面砂浆上,用铁抹子由中间向四周把网格布压入砂浆的表层,要平整压实,严禁网格布褶皱。网格布不要压得过深,表面必须暴露在砂浆之外。

单张网格布不宜大于6m,铺贴遇有搭接时,必须满足横向100mm、纵向80mm的搭接长度要求。网格布的铺设应自上而下,沿外墙一圈一圈进行。

当遇到门窗洞口时,四角处应沿45°方向补贴一块网格布(见图1),以防止开裂。

③抹面层砂浆。在底层抹面砂浆凝结前再施抹一道抹面砂浆罩面,厚度也控制在1~2mm,以仅覆盖住网格布、微见网格布轮廓为宜。面层砂浆切忌不停地揉搓,以免造成空鼓。

需间歇时,应安排在自然断开处,以方便后续施工的搭接,如伸缩缝、阴阳角、挑台腰线等部位。若需在连续墙面上停顿,面层砂浆不应完全覆盖已铺好的网格布,需留置与网格布、底层砂浆抹面呈台阶式坡槎,留槎间距不小于150mm,以免搭接处平整度超差,影响到最终面层的整体观感质量。

抹面砂浆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4h。

3.2.6变形缝施工

征得设计同意,可根据外墙的面积大小设置伸缩缝、装饰缝。在结构缝如沉降缝、温度缝处也应做出相应处理。其目的一是满足节能保温的内在要求;二是满足外在美感要求。

留设伸缩缝时,分格条应在抹灰工序时嵌入,待砂浆初凝后起出,修整缝边。缝内填塞发泡聚乙烯圆棒(条)作背衬,直径或宽度为缝宽的1.3倍。缝中分两次勾填建筑密封胶(硅酮耐候胶),深度为缝宽的50%~70%。为使缝边均匀一致,避免工序间的交叉污染,打胶前两边用专用胶带盖边,待缝胶凝固后再将其去除。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等要根据不同的缝宽和位置设置金属扣板,以射钉或专用螺丝固定。扣板的搭接原则为上压下,上风压下风,钉帽用密封胶封堵或用锡焊封严,防止雨水侵入。

3.2.7加强层施工

由于某些部位使用频率较高并容易被撞击,为保证墙面的抗冲击能力,需要在局部增加一道加强层。其做法是:在标准做法的基础上加铺一层网格布,再加抹一道砂浆罩面。在这种加强层网格布的下层使用统一的标准网格布,加强处使用增强网格布,以满足设计的抗冲击强度要求。加强部位的抹面砂浆总厚度为5~7mm。对同一墙面上因增强形成的高低差,用留设伸缩缝的方法进行美化处理。

3.2.8装饰线条施工

装饰缝应根据建筑设计立面效果处理成凹型缝或凸型线。装饰线用聚苯板成型体现。此处网格布与抹面砂浆不断开。在抹面砂浆表面,弹出线条位置,将事先加工好的聚苯板线条粘于相应位置,粘结面积不小于90%。线条突出墙面超过100mm时,必须加设机械固定件。由于基本保温层未受到破坏,所以线条表面按普通外保温抹灰做法处理即可。

凹型缝称为装饰缝,用专用工具在聚苯板上刨出凹槽,然后在槽内及槽四周100mm范围内再抹面层砂浆,压入网格布,按要求与墙面网格布搭接。

3.2.9其他细部做法

勒脚、女儿墙、穿墙管(含空调洞)、雨水管等部位的细部做法,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关规定进行。

完成以上保温层施工,并经检查认定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填写《保温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会签后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3.3涂料施工

待抹灰基面达到涂料施工要求时,可进行涂料施工。其方法与普通墙面涂料施工工艺相同,但必须采用柔性耐水腻子和抗裂性能好的弹性涂料。要注意不同材料分色处的边界到位,避免处理粗糙影响美观。

3.4饰面砖施工

当设计要求局部外墙面为面砖时,应当选用密度为22~25kg/m3、导热系数不大于0.041W/m.K的聚苯板。粘结面积不小于50%,贴砖高度不宜超过6m。在做底层抹面砂浆施工24h后,用镀锌电焊网进行增强铺贴,用塑料锚栓固定,交界处同样进行标准的搭接处理,然后抹面层砂浆。

每个楼层间留设伸缩缝,缝中安装防锈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承重托架。其托架的外端在对该缝打压耐候胶时被掩盖。

饰面砖与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4MPa。待粘贴面砖达到标准养护时间后,进行粘结强度的现场拉拔试验。

4成品保护与破损修补

4.1成品保护

1)外保温施工完成后,后续工序与其他正在进行的工序应注意对成品的保护,严禁在保温层墙面上随意打凿,避免尖锐物件撞击。

2)需经常进出的门边必须加设硬质保护板,板内加垫缓冲材料。对无法加设保护板而又容易被碰撞的部位要加设警示标牌警示,直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拆除。

4.2破损修补

因工序穿插、操作不当或者保护失效致使外保温系统出现破损的,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修补:

1)用锋利的刀具按一定范围和规格,尽量呈有规则图形以便于裁剪修补下料。剔除的面积略大于破损面积,形状要整齐,裁剪时注意不要伤及周围的抹面砂浆、网格布和聚苯板,彻底清除残余的胶粘砂浆和聚苯板颗粒,用”皮老虎”或“吹风机”吹洗干净余灰,保证粘结面的洁净。

2)切割好一块规格形状完全相同的聚苯板,在其背面涂抹厚度适当的胶结剂,修补板块的四周沿内口2/3处涂刷同样的胶结剂,塞入破损部位,均匀挤压使修补板块与基层墙体及周边粘牢,用力不要过猛,保证与周边板面齐平。

3)在裁缝的外延100mm范围内用专用机具进行打磨,将原来形成的涂料、面层砂浆轻轻磨掉,注意不要伤及网格布并不得伤及底层的抹面砂浆,使其形成接合搭接面。

4)为保证成品墙面在修补过程中不受污染,需在修补部位四周即结合搭接面的交界处贴上不干胶带纸作临时保护。

5)裁剪一块略小于修补部位的网格布(网格布布纹横平竖直),绷紧后紧密粘贴到修补部位上,并保证与原网格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

6)从修补部位的中心向四周抹面层的抹面砂浆,应与四周面层顺平,防止网格布移位、褶皱,用湿毛刷修整周边不规则处。

7)待抹面砂浆干燥后,在修补部位补做饰面,其纹路、色泽尽量与周围饰面保持一致,力求达到“天衣无缝”的修补效果。

8)待外饰面干燥后,撕去不干胶带纸。

5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一般检验方法

本工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检验时,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且最大偏差不得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EPS板安装应上下口错缝,板间应挤紧拼严,拼缝平整;采用EPS板间留缝的方法。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EPS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EPS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玻纤网格布应铺压严实,不得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强部位的玻纤网格布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外保温墙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外保温墙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结语

上一篇竭泽而渔

下一篇小学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