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1
2012年12月23日上午,笔者来到市儿童福利院,深切感到,那份关爱温暖着、感动着这里的孩子们和工作人员。
爱的回响与激荡……对盖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周末,有些特别、难忘。
爱的传递,心的交融。我市一中八年五班班主任王威老师带领十一名同学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和这里的孩子一起“手拉手、心连心”搞联谊活动……儿童福利院里冬日暖,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凛寒,温暖着孩子们的心,使他们再一次感受到社会上的温暖和关爱。
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有智障,但表演却特别用心,尤其是那些综合症的孤、残儿童们,尽管动作迟缓、有些不协调,但很卖力,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召唤,一种积极向上的、对生活的渴求和坚强与自信。
市儿童福利院王芳院长介绍说:“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父母遗弃和流浪街头的孩子,他们中有的是先天性疾病患儿,有的是发育不良的残疾儿童,还有的是聋哑和智障儿童;为让这些在特殊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温暖,我会一直坚守这个岗位,让更多不幸的孩子感受到母爱;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信心,好心人的鼓励给了孩子们极大信心,也让我们工作人员备受鼓舞,我们将更加尽心尽力,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让他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年15岁的丽丽是盖州市儿童福利院一名先天脑瘫患者,肢体控制不自如,行动不便,三岁时被父母遗弃,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的。丽丽读过小学、初一,初二下半年因为身体健康情况不得不辍学回院,她是一个要强懂事的孩子,虽然她身体有残疾,但上学期间从没有无故缺过课,由于手脚不是很灵便,课间十分钟上厕所时间不够用,她就自己控制少吃粥,少喝水,放学回院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别人用十分钟写完作业,她得花费四十分钟或者更长是时间,即便这样,丽丽的作业都是整整齐齐地完成。她很爱清洁,床铺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衣服也自己洗。她也很懂事,只要身体状况好,她就主动擦窗台和擦桌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丽丽受到社会上很多的关爱,本报八月份时报道过丽丽爱画画的事迹后,市一中八年五班王威老师得知自强自立的丽丽有个新年愿望,想拥有一个音乐“随身听”,她就号召全班同学捐款,帮丽丽“圆梦”。12月23日上午,王威老师带领十一名同学,代表六十六名同学的共同的爱心来到福利院,她们给丽丽和高敬珍买音乐随身听、衬衣、套袖、糖果、袜子、口罩等,丽丽为感谢同学们的关心,她叠了很多颗心和船回赠同学们,丽丽叠一颗心得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每颗心都叠得很用心,而且每个心里都放了一个小纸条,上面由丽丽亲手写给同学祝福和鼓励的话:“祝你新年学习进步”、“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吗”、“替我拥抱妈妈”“向老师说一声辛苦了”等,并送给全班同学一幅亲自画的彩笔画。同学们和丽丽一起畅谈理想,同学们给丽丽讲同学间好玩的趣事,丽丽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懂得珍惜和感恩。
“我很不幸,但又非常幸运。虽然没有正常的父爱母爱,可幸运的是,我身处在一个好时代,在市福利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成长,时时享受着党和政府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关爱。”现年20岁从小就患有唇裂的高敬珍激动地说。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2
这一次,“蕾蕾”青年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巴州儿童福利院。
伴随着祝福的歌声,院长将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推进了活动室,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住蛋糕,共同为“蕾蕾”爱心社庆祝一岁生日。
爱心播下善的种子,孕育出爱的花蕾。
爱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
2011年的夏天,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库尔勒机务段青工郭蕾接触到了巴州儿童福利院的残障儿童。活动结束后,郭蕾红着眼圈说:“长期饱受疾病和先天残疾的折磨,很多孩子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情感。我最怕看他们的眼睛,流露出的感激和期盼,如同一团团火焰灼伤着我。”
从那天起,一场没有终点的爱心之旅,便在郭蕾的内心悄然开启。
在和这些孩子们接触后,郭蕾发现他们并不是旁人想象的孤僻自闭,听着孩子们亲切质朴地叫她姐姐,那一刻,亲人般的温暖涌上心头,这股暖流给予了郭蕾坚持爱心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在随后的日子里,郭蕾经常去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带去爱心和温暖,成了巴州福利院里的“常客”。
每次去看望亚森江,郭蕾都会带上满满一包的薯片。
亚森江是2003年由院长亲自收养的弃婴,患有先天性脑瘫,四肢萎缩得像柴棍,只能“啊、啊”地叫着,唯一的爱好是吃薯片。亚森江见到郭蕾,都会笑得格外开心。
个人力量毕竟太过渺小,面对这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郭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带着问题,郭蕾开始了“四处求医”,随之而来的却是猜疑和误解,“年纪轻轻的不务正业!”“不过是想引起领导的关注罢了,还在那里装高尚!”
一时间,工友们的猜疑让郭蕾感到委屈。然而一想到亚森江,郭蕾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3年底,亚森江的病情开始恶化,他都无法张口再吃薯片,只能躺在床上艰难地呼吸,受尽折磨最终离去。这成了郭蕾心头的一道伤疤,孩子无力改变病痛的绝望眼神,萦绕在心无法排遣。加之旁人的误解和猜疑,挣扎在双重痛苦中的郭蕾,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团队的小伙伴察觉到郭蕾情绪不好,纷纷劝解,“郭蕾,现在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了。”“虽然我们只有四个人,但能传递一份爱,就给孩子们多一份温暖啊!”
一天午后,段党委书记来到工班和她唠起了家常:“小郭,听说你经常和段里的几个青工到福利院献爱心,很好啊!年轻人应该多点责任和担当,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弱势群体,还能展示铁路青年的精神风貌,应该坚持下去。”
在领导和队员的支持下,在孩子们的期待里,郭蕾重新振作。爱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2014年7月1日,“蕾蕾青年爱心社”挂牌成立,段党委书记亲自为“蕾蕾”授旗。
我对她的误解变成了理解
一个毛绒玩具、一支画笔这些普通物品,一度曾是福利院孩子们的奢望。
在与孩子们开展的一场联谊活动中,爱心社队员们了解到他们的愿望。
“小虎想要一个新足球,他的足球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这么冷的天,小古丽还穿着一双单鞋。”“丽丽的吉他怎么办?虽然她双目失明,可我们都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分!”
怎样帮孩子们圆梦呢?“不如我们在段内为孩子们开展募捐吧。”队员小马出了个主意。“倒也是个法子,可是”想到之前工友们的流言蜚语,郭蕾有些犹豫:“先试试看吧。”
她总是习惯独自默默承受着压力。
不久后,一个个“爱心箱”被摆放到库尔勒机务段的每一个车间里,段团委还主动发起了“向巴州儿童福利院捐助”的倡议。
令郭蕾没有想到的是,在职工们的围观和议论中,“爱心箱”渐渐装满,经常能够看到拎着书包和衣物的职工急匆匆向“爱心箱”赶去。李师傅和郭蕾同在一个车间,看到捐助倡议后,她主动为孩子们购买了图书和动画光盘。
李师傅说:“起初,我对小郭的爱心举动也抱有怀疑态度,但她的坚持和执着打动了我,让我对她的误解变成了理解,说实话,我还真有些佩服这些年轻人呢。”
在库尔勒机务段举办的2015元旦晚会上,丽丽带着她的新吉他登上了晚会的舞台,她身着白色连衣裙,自弹自唱了一曲《让世界充满爱》,此时的她,是歌唱的精灵,是舞台上最闪耀的星。
台下的郭蕾,在音乐中湿润了双眼――能够帮助他人圆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
在儿童福利院中,每逢周二和周四,都能够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教孩子们画画,胸前佩戴着“蕾蕾”爱心社的胸牌。
这位老奶奶叫张春霞,是郭蕾请来的志愿者,今年已经69岁了。
两年前,张奶奶的老伴儿因脑出血导致偏瘫,行动不便,爱心社主动帮扶,定期探望。在这个过程中,郭蕾了解到张奶奶的一个遗憾:她擅长国画,得到了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的推荐,有机会去国外进行绘画交流,但儿女不在身边,张奶奶放心不下老伴,选择了留在家里。郭蕾多次向张奶奶保证,能够全力照顾好爷爷,可是张奶奶的儿女仍然担心:“一群小青年,平常还要上班,能行吗?”
郭蕾并不气馁,在家制定好一份详细“方案”,从衣食起居到突况的处理,事无巨细,然后亲自找到张奶奶的家人,拿着“方案”向他们一一说明,这才让对方打消了顾虑。
张奶奶收拾行李,放心地出国圆梦。回国后,她看到爱心社成员们对老伴无微不至的关怀,既惊讶又感动:“真是没想到!我的亲孙子都没这么孝顺呢。”
被感动的张奶奶,希望也能传递这份爱心,但是郭蕾担心这会让奶奶太辛苦。在奶奶的多次请求下,郭蕾最终同意她加入爱心社,成为志愿者。
张奶奶不但教孩子们学习绘画,还拿出退休金为孩子们购置绘画用品,碰到熟人时,张奶奶总会捧着“蕾蕾”爱心社的胸牌炫耀道:“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也发光发热了,能够教孩子们画画,我这40多年的国画算是没白学哩!”
从最初4人小队的“单打独斗”,到如今50多人的“爱心社团”,“蕾蕾”爱心社已经成长为一支日趋成熟的爱心团体,在巴州收获了不小的名气,还与巴州儿童福利院签订了帮扶协议,成为路局志愿者队伍的标杆和模范。段“感动库机人物”、路局“尼红式青年”荣誉和鲜花,不仅是对郭蕾的褒奖,更是对“蕾蕾”的支持与认可。
当然,这条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3
59岁的牛志远是去十多里外的县城借钱的。包里装的是17个孩子的高考成绩单和报考志愿。
几年前,老牛还是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的“首富”。7月9日出门时,他的兜里只有几十元钱。
6月26日高考发榜,福利院17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全上了大专线。一年十多万的学费、生活费,成了这位老人现在最大的目标。
2002年,身为农民的牛志远办起了许昌市第一个民营福利院。今年,福利院收养的孤儿达到39个,其中21个考上大学。而这位老人耗尽数十万家财,重新跌入“穷人”行列。一年多前才获准经营的“阳光福利院”也随之前景难测。
39个孤儿的“家”
推让了半天,杨宝真和盛晓丽,两个19岁的姑娘分吃了一个桃子。
桃子是杨宝真从学校回来时在县城买的,共11个。她先分给了年纪较小的孩子,最后一个,她用手掰开,分给了同岁的盛晓丽。
最大最红的一个,她留给了牛爷爷。“这孩子可懂事。”老牛说,杨宝真三四年前来到福利院,去年考上了河南大学外语系。
“没有牛爷爷,我连高中都上不了。”戴着一副眼镜的杨宝真有点羞涩。她幼时父母去世,13年来没人照料。老牛见到她时是冬天,床上连垫被都没有。
目前,福利院里39个孤儿最大的20岁,最小的10岁,“都是无依无靠没人管的苦孩子。”老牛说。
“襄城县阳光福利院”就在靠公路的一个农家院落里,满院子菜畦和树。四周20多问瓦房,分成客厅、卧室、学习室、厨房,餐厅、卫生室。
客厅里挂着《院务制度》、《院长职责》、《医务制度》,纸张已经起了霉点。院务管理委员会上院长是牛志远。副院长是他的大儿子牛占峰,成员中还有二儿子牛永军和两个儿媳妇。
牛志远在小学生的卧室里靠窗摆了一张破旧的单人床,“这些小孩子晚上会踢被子,半夜要起床尿尿,得有人照顾。”
因为多数孩子在县城或者外地读书,所以平常住在这里的只有七八个孩子。一到周末或者学校放假,福利院的孩子就会骤然增加。
7月2日,朱志豪从焦作师专放假回“家”。从2000年这个院子建成开始,他就在这里住。
“老家的房子倒了,全是草。”朱志豪说,除了阳光福利院,他放假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因肝癌去世,同年12月,患病的母亲跳了河。所作亲人只有一个精神病姨妈和双目失明的姨父。流浪了一段日子后,在平顶山做铜像生意的牛志远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自己家。
孩子们带回家来总是由牛志远的妻子照顾,帮他们换衣服、洗澡,甚至喂饭。冬天,她带着四五个小男孩去女澡堂洗澡,结果常遭澡堂里的女人群起指责,她说,“我也不恼,这些孩子可怜哩。”
不养“社会流子”
今年,盛晓丽考了515分,上了大专分数线。老牛让她复读,别怕花钱,“她平时学习可好了,这次发挥失常。”
高考前,盛晓丽体检时查出肝病,回到福利院,她怯生生地和牛爷爷说,“我又病了,恐怕你会把我撵走。”牛志远安慰她,“咱不怕,把病治好了再上大学。”
在接受牛志远助养前,盛晓丽在学校每天靠课后捡瓶子、垃圾养活自己,下课就跑到食堂帮忙卖饭菜,以获得一顿免费餐。
牛志远说,盛晓丽来福利院之前,没钱交学费,老师把她的桌子搬走,她于是靠着墙站着上课,一站就是三个星期,第二次拖欠学费,老师又一次把她的课桌搬走,她又站着读了2个星期。
通过学校推荐,2004年她第一次和牛爷爷见面。盛晓丽说:“那回第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目前在福利院的39个孩子,全部都是在读的学生。“他们能读多远,我就送多远。”牛志远说。
牛志远收养孤儿,只有两个标准品行端正,不傻不愣是个正常人。“我要养的不是社会流子(不务正业的人)。”他说,只有那种家境贫寒,又不放弃上进的孩子才值得同情和帮助。
“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平常在外做生意,看到没衣服穿的人,会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大儿子牛占峰记不起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收留孤儿的,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在家里收留过几十个孩子,短的两三月、半年,最长的两年,后来都回去了。
目前的福利院里,朱志豪是牛志远带得最久的孩子,他直接喊“爷爷”。老牛说,这孩子学习很刻苦,但因为家庭阴影带来思想包袱,经常读不进书。后来,他复读了2次,才考上专科。
牛志远说自己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有的孩子脑子本来差些,只要他勤奋了,怨不得他。”
送100个孤儿上大学
7月9目,老牛从县城回到家里,朱志豪忙着迎上去。“爷爷中午又没吃饭。”他偷偷告诉记者。
2005年8月,4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即将入学,牛志远带着他们到县城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皮鞋。
朱志豪说,爷爷自己已经4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外出几十里都是骑自行车,饿了最多吃碗烩面。
“如果不办福利院,我的生活肯定在本村是最富裕的。”牛志远说,之前的铜像生意为他积累了40万存款。
在创办福利院之前,老牛是当地的“能人”。他从小家境贫寒,上个世纪80年代,他通过自学,以铸造铜像致富。
福利院对面“单桥大饭店”的小伍说,牛志远致富后一直乐善好施,1998年曾捐赠过4尊价值数十万的铜像。
老牛说,之所以萌发办福利院的想法.是做铜像生意中碰到一些贫寒的孤儿很可怜,“伟人塑是伟人,不塑也还是伟人,捐铜像的钱不如用来办个福利院。”
2000年,牛志远开始着手实施自己建造福利院的计划。福利院审批难,牛志远以建铸造工艺厂房的名义拿到了建房批文。没有地,牛志远把地点选在自己的3亩责任田上。
2002年,福利院的牌子挂了上来,并收了七八个孩子。
牛志远说,修这个福利院包括里面的设施,花了14万元。
2005年1月,距离福利院的事实存在已两三年时间,“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终于获得县民政局批准。
襄城县民政局副局长卢文海说:襄城县目前没有一家公办的福利院,某种意义上,老牛是在做民政部门该做的事情。
2005年,福利院6个孩子参加高考,最后有4个考上大学。
2006年,17名孩子全部上了大专线。其中一名孩子甚至考了全县第二名,有望上北大。
10年,培养出100个大学生。这是牛志远给阳光福利院定下的目标。
“得送他们上大学,老在农村里转没出息,日子还是苦。”老牛说,自家的小孩没读什么书,一直是个遗憾,当时小孩多,家里太困难,上不起大学,只有大儿子读了高中。
“100个大学生,至少需要300万,这个
账我算过的,这是10年要这么多,不是一下子要这么多。可以慢慢来的。也不能定太多,不切实际。”牛志远说。
对于住校读书的高中生,牛志远每个月发给150元生活费,大学生是300元。“这样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吃上肉。”
救孤非议
刚放暑假,牛志远就将几个有亲戚的小学生孤儿一一送到了他们的亲戚身边。“让他们放心,我啥也不求。”
阳光福利院的外墙刷着鲜红的一排大字:奉献爱心,造福社会。
这八个字有一番来历。老牛说,阳光福利院建成后,有人就说,一个农民,自己花几十万块钱盖个院子,养这么多非亲非故的小孩,供完上学就让他们走,他图什么々是打着福利院的幌子倒卖孤儿呢。
“还有人说,福利院是养这些孩子来卖器官。”老牛说,有些孩子的亲戚因此来到福利院进行调查。
于是,他请人用红色的油漆在墙上写下了这8个大字。“这不是要向别人标榜啥,而是我对流言的反击。”
牛志远说,连民政局也不无担心。福利院明明是收留抚养孤儿,但批准证书规定的服务范围却是为老服务。
按照民政局的批示,福利院接收孤儿采取助养的形式,福利院并不是孤儿的监护人,只是他读书生活的资助人。同时,福利院接收孤儿也必须由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出具证明,然后到民政局备案,同时与孤儿的原监护人签订相关协议。
“这是为了谨慎起见。”襄城县民政局副局长卢文海说,县里还是默许老牛招收孤儿的。
而说到孤儿们的有些亲属,老牛说更是感觉心凉。他说,有些孤儿是有亲属的,但很少有亲戚来看过,“像都是怕粘上了”。
“我是没喝过他们一口水,也没听他们说过一句感谢话。”老牛说,收养了一些孤儿,他们的亲戚还和他闹。
福利院中一个孩子双亲去世,无人照管,孩子自己在学校扫地打工,学校老师可怜他,推荐到福利院。结果没多久,孩子的伯父就跑来闹事,说孩子我来管。但是,学校让他交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时,他却拒绝支付,只想得到孩子父母留下的地产。最后,学校只好又找到老牛,让福利院把孩子接走。
去年杨宝真考上大学,牛志远去送,她的一个叔父也来了。但是一路吃饭,叔父都是分文不掏,到了宿舍,一听说孩子需要买脸盆之类的日用品,这个叔父马上走了。牛志远给孩子买来东西,杨宝真伤心地哭了。牛志远只好劝她:“你哈都不用讲,努力学习就行了。”
老牛说起这事有点生气,“今年送孩子上学,谁的亲戚都不让一块去了。”
资金困局
2006年高考结束后,牛志远在福利院做了三桌菜,为17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办了庆功宴。但是,高兴很短暂。
“一算账就发愁。”老牛说,学费生活费每人一年得七八千元,17个孩子就是十三四万,还有去年考上的4个,暑假结束就要学费。而还有18正在读中小学的孩子,学费和生活开支也要几万元。
阳光福利院获得民政部门正式批准1年半后,开始陷入困境。
牛志远的铜像作坊越来越不赚钱。铜价涨了一倍多,而手工作坊的生产工艺也很落后。而他本身忙于福利院,也根本没时间去打理生意。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10多万,现在能赚三四万就不错了。
随着“阳光福利院”牌子挂起后,福利院的孩子日浙增多,当地许多人说牛志远是“大傻瓜”,“自己骑个破”伏尔加“(自行车),大把银子往孤儿身上花”。
牛志远以前积攒下来的40万元,如今已经花费殆尽。小儿子准备结婚买房的钱也花了四五万元。
“这些孤儿确实可怜,但是这样做也太不切实际了,家里的生活总要过下去。”大儿子牛占峰家的客厅除了一台电视机,没有其他家电。
二儿子牛永军开三轮车送货,每个月挣500元,妻子办一个小诊所,生意萧条。牛永军也感慨,要是不养这帮孩子,我们的日子当然好过多了。
但是四个儿子都对一贯权威的父亲表示服从。牛占峰说,这是父亲的志愿,他以后老了,他们还是要把把福利院继续办下去。
老牛说,目前孩子们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县团委答应把情况向团省委汇报,争取助学基金。另外,县领导指示县工会找市工会,请求市里一些企业赞助。他还去找了民政局,但被告知没有这个救助项目。
在和各个政府部门联系之外,老牛也和村里协商好,今年承包30亩地雇工种烟草。年收入有五六万。其余的能通过一些学费减免政策可以减免一部分,剩下的就借债。
“这些孤儿们太苦了,他们的苦使得我没办法不坚持下去。”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4
**年我们区民政局把改建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落实“三个代表”体现民政工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远规划,把改扩建福利院纳入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区委、区政府等五大领导班子亲临福利院进行视察,市、区民政局长、主管科长,龙山乡主管乡长,经常深入福利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没有资金,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我们院里争取资金,创造条件,新建高标准养员楼2100平方米,工程投资2205,900元,设备投资29万元,新建的养员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室内装修达到了标准化,家具现代化,地板,地热。每个养员室实现了三通:即通闭路,通电话,通呼叫铃。每个楼层实现了四有:有活动健身室,图书室,医务室,理疗按摩室。同时全院实现了自动给水,安装了电饮水机,保证24小时供应开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用水难,用开水更难的问题。
扩大了食堂、浴室及锅炉房的面积,新建的太阳能浴室将给老人,特别是瘫痪老人提供极大的方便,随时洗浴方便卫生、快捷。
食堂全部实现了电气化,购置了蒸饭车、合面机、豆浆机、肉馅机、切菜机、烙饼机,冰箱、冰柜、消毒柜,灶台、食品操作台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全部实现了白刚化,达到了最现代、最卫生、最清洁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主副食操作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同时配备了主副食物品库,达到食品存放整齐,干净,卫生,分门别类。
对老人的就餐环境进行了重点的装修,更换了餐桌、餐椅、餐具,餐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满足了老人就餐要求,给老人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工作安排和要求上我们紧紧围绕在养老服务,例如:人员安排上向生活护理岗位倾斜,减少办公室专职人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护理的质量,膳食服务上我们为老人提供需要口味适合的饭菜,作到品种多样,花样翻新,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饮食要求,总之养老工作每一项管理行为都应是以老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讲求工作效率,明确岗位责任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实现以老人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工作效率取决于科学安排,责任界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技能,院里的工作管理是否到位,规范还体现在养员家属的满意率,家属和养员的满意率是最直接的评价。因此,管理工作既要讲实效,更应重视养员及家属对各项服务工作的综合评价,我们院定期组织听取家属意见,并填写征求意见表。
社会福利院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和扩大的家庭,营造一个舒适、祥和的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老人的身心的健康,创建组织文化是营造良好环境的有效方法,我们院就是通过创建组织文化使全体服务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创造一种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就是职工的价值观,组织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目标,我们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就是要把老人当父母,不是亲人胜亲人,心甘情愿地为老人付出,老人至上,服务第一,我们全院一直遵循的道德规范就是热爱养老事业,忠于职守,尊老爱幼,扶弱助残,优质服务,作为院长还应该廉洁自律,带头改革,办事高效,心系老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我们院管理组织
传奇小法师绝世游戏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高中篮球风云一剑惊仙重生之官道文化的核心,只要这种价值观为工作人员认同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使服务人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乐于参与院里的大小事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院里的工作目标做出贡献,服务人员才能真正由让向我要干转变。同时才能让老人的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让他们切身感到生活上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护,精神上得到尊重与宽恕,只有这样,以老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切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三个特点:
1、服务性。福利院的服务工作是以在院老人生活需要为中心,向老人主要提供三大项服务内容。一是衣、食、住、用方面的生活服务;二是精神娱乐方面的文化服务;三是医疗康复方面的保健服务。这三大服务内容决定了我们院的服务工作是固定的,服务行为应是规范的,检查督促是经常的,这样才能保证提高老人的服务是高质量的。
由于老人生活需要衣、食、住、用的生活服务,需要精神娱乐方面的文化服务以及医疗康复的保健服务,提供上述服务则需要我们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生活护理人员、医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在管理中应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真正到位,才能满足老人生活需要的目的。
2、福利性。福利院的工作还具有鲜明的社会福利性质。具体体现在必须承担政府安排的孤寡老人,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为了保障这些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管理中一定要认真执行老年人保障法。
3、公益性。福利院的公益性表现为:其养老工作是面向全社会每一位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每一位老人在有社会养老需求时都有权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为此我们面向社会扩大收养范围和自费收养,把符合入院、自愿入院的老人给予积极妥善的安排。
三、强化院务管理,提高办院水平
管理和服务是我们福利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适应新时期福利院的工作特点,使福利院的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管理。就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福利院的收养人员是孤寡老人,他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带有较深的旧社会的痕迹,封建迷信、狭隘自私、愚昧保守等等不可能根除。另一方面,这些人长期以来过着孤独的生活,都形成了较孤僻的性格,都有一身特性,不适应集体生活方式。由于这些原因,福利院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意义很大,任务很重。这就要求福利院领导班子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对工作人员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的心坎上。思想管理是做好福利院工作的基础。
做任何工作都有个方法问题,方法不得当,工作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工作方法中有一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对象确定工作方法,只有因人制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福利院的主体是“五保”老人,他们是福利院的主要对象。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特殊经历、心理、需求等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福利院工作方法的特殊性。认清了孤寡老人的这一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工作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福利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区社会福利院设立一名相谈员专门负责做各种思想工作,沟通心理,随时掌握每位老人的心理变化。
1、政治思想工作。不要泛泛地讲大道理,更不要只是给予他们念那些理论文章,要用他们所习惯的方言土语,通过聊天谈心,讲生动事例的方法,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2、对于不同的老人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老人喜欢表扬,对他们多鼓励,在他高兴的时候,指出他的缺点,使之接受。也有个别人欺软怕硬,就要抓住他不可否认的错误,给予严厉的批评。
3、要善于与孤寡老人交朋友。对待老人要实心实意,要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特别是他们有病时要精心护理,使他们真正感到工作人员是亲人,是可以信赖的;当有的老人病故时,要妥善地安排和处理后事,使其他老人感到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当你真心实意地为老人服务时,老人也就把真心交给你了。建立起了这样的感情,你怎样批评他,他也不会生气;有什么工作、有什么话,不用你说,他就会主动去干;其他老人有什么意见,他也会主动向你反映。所以,与老人交知心朋友是最好的工作方法。
4、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工作人员的批评、表扬、奖励、处罚,对老人的奖励和批评,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得有倾向性。否则,就会在老人中失去威信,引起消极反应。
5、正确对待老人提出的意见。孤寡老人是福利院的主人,工作人员是为他们服务的,这个基本立场不要忘记。老人提出的问题,有时代表了大家的意见,正确的就要采纳;对有些要求,虽然是合理的,但由于院内条件不具备,暂时无法办到,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求得谅解;对有些不正确的意见,也要耐心的讲情道理,错在什么地方,使他们心服口服。这样做,使他们能够增强主人翁感,促使他们协助院长做好工作。除了政治思想工作外,我们还要为老人组织活动室、健身房、康复理疗室、图书室,利用多种环境,采取多种形式让老人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和集体生活的优势。每天组织老人听新闻看电视,读书看报,每周召开一次老人管委会组织的生活会。积极参加院内的各项文体比赛、娱乐活动。定期组织老人旅游观光。配备麻将、各种棋类、球类,琴棋书画把老人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但要老人乐起来,还要让老人身体棒起来,要专职人员组织老人每天做老年保健操、扭秧歌,配备了按摩师、足疗师。开展中医按摩康复保健,达到理疗目的的同时又能及时解除老人各种慢性病带来的痛苦,让老人活得轻松愉快。
(二)组织管理。福利院的一切工作都要靠一定的组织形式去落实,要健全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生活组、卫生组、财务组、生产组。吸收工作人员和有能力的养员参加,分工负责,群策群力,搞好院务管理。我们院党支部的全体同志坚持正常的党内生活。同时,还可以开展卫生评比、文明房间评比、“五好”老人评比。把大家都组织到各类组织之中,既要组织的约束,又有大家的监督,就能使福利院的各形任务得以落实,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在组织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依靠集体,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的方针,成立有老人参加的院老人管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是提高福利院管理水平的需要,老人参加管理可以避免和减少我们的工作失误,同时也是避免,杜绝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管理。加强制度管理:(1)是要健全各项制度。从福利院的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制度:如财务管理、生活制度、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考评制度等。(2)是要严格执行。从工作人员到每个养员,都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同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院领导班子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对违反制度的人要予以处罚;每个养员都有权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涉及工作人员的制度,更要认真监督。
(四)目标管理。就是确定一定时期内可达到的预期工作成果,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组织、激励和控制等工作的系统管理方法。它与聘用、合同制、承包制等紧密相关。为了提高办院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院务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卫生管理,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要达到的指标,然后把它们分解落实到人头;对工作人员,生产人员要按完成指标情况确定报酬;对养员则按完成指标的优劣予以奖励。制定指标,不能过低或过高。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要通过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来提高社会效益;既要考虑到工作人的利益,更要考虑养员的利益,把养员的利益放在首位。制定出合理的先进指标,职责明确,管理目标就能够实现。早目标管理中我们要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目标,把每年争创文明院、省级院作为重点完成目标。把岗位练兵素质报告、评优选差、整顿队伍、优化组合、精减机构、实行工资与效益、服务与质量挂钩,引入竞争机制。院长与民政局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院长与每位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把安全、服务、卫生指标分解到人头,实行百分考核制。考核办法是每月按完成各项指标多少,得分或减分拿到工资的30%和奖金捆在一起计算,有效地实现目标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人人达标
四、搞好建章立制,人人有章可循。
建章立制不仅是促进管理与办院的可靠保证,也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结合本院实际,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重新制定了关于党务、院务、服务三大系列的43种制度、21种职责、245条细则、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为了严格规章,严肃纪律充分发挥他的监督作用,增加透明度和警示感。所有制度和职责要全部上墙,实行制度公开,做到任务落实,标准明确,奖罚分明,标准服务,系列化管理。针对全院的管理,我们应有职工道德规范、职工守则、党务工作学习培训、民主生活,廉洁自律制度。领导班子有五要四不准公约。院务管理有办公室管理,具体对全院财务、设施、物品、安全、锅炉、车辆、人事、考核、印鉴、伙食、请销假等等进行管理。还要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老人安全防范制度,医疗保健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值班制度。对养员区、康复区、特护区有护理职责和服务标准。同时要有三长查房制度。(即院长、服务班长、管委会会长)
每周一次业务副院长医护人员查房,听取老人对医护方面的意见并及时研究,就地解决;每周一次院长书记后勤查房,听取老人对服装、生活用品以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查看老人房间的水电气及各种设备状况,以及老人思想状况,发现设备问题当场维修,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每周一次伙食班长、院管委会听取老人对伙食和就餐管理方面的意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随查随办,避免问题成堆。这种进老人门、察老人情、解老人难、暖老人心的做法要常年坚持,这是促进福利院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服务管理上按照福利院工作的主要程序,要实行服务工作,周行日、日行事制度。每天的服务工作由量化到公式化、程序化、规范化;每天全体员工要衣帽整齐、统一着装,把自己管理管区的卫生及养员卫生打扫干净,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达到手触不到灰;老人不准有眼屎、有异味、长胡须、长指甲;不论到哪个房间全院统一标准的床上用品不乱、不杂、不多、不脏。服务员对老人要做到三种意识:一是以老人为父母,以自己为儿女的服务意识。二是一心为老人,一切为老人的责任意识。三是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老人一时难的敬业意识。做到四勤,五轻,六心。(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动作轻、搓澡轻)(服务热心、解释耐心、观察细心、护理精心、听意见虚心、对病号残疾人不粗心)在抓优质服务上,我们院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护理人员每周一次培训课,每位工作人员即当老师又当学生,轮流讲课。有理论,有实际操作,为了检验成果,定期举办岗位技能考试。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我们院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一是分级服务。根据老人的健康情况及年龄大小分级护理,尽可能满足每位老人的需求;二是个性化服务。院里为每位老人建立详细个人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特殊化服务。为每位老人过生日,通过各种形式,庆贺老人生日;四是多样化服务。组织老人到娱乐室、活动室、图书室、康复室参加各种活动,老人各取所需,自得其乐。此外,还定期开展心连心活动,邀请文艺团体、社区、同志联欢,组织老人游览城市的建设,观看家乡的变化,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开阔视野;五是社会化服务。主动与社会各界对老人提供便利服务,每年重阳节和春节,开展以献爱心为主题的活动,广泛接受社会的支持和捐赠。
在伙食管理上采取对食品、粮、果、肉、蛋、禽采购专人负责、定点采购。保证质量劣质食品不买、腐烂食物不吃。伙食管理实行标准化、营养化、食疗化、食谱化。每周食谱要随季节的变化安排,营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的比例多少,荤素搭配和调节,让老人吃出健康,吃出长寿。通过长期注重饮食,改变老人不科学的饮食习惯,纠正生活中在饮食上的很多误区,以达到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按食品卫生的规定,食堂必配备消毒柜、保洁柜、冷藏柜,餐具、厨具每周消毒一次;菜板菜刀生熟分开,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培训,带证上岗(厨师证、健康证)。老人对伙食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对特殊老人,病号及少数民族要给予特殊照顾和区别对待。
在制度管理上,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中除规范好职能部门工作外,还要坚持常抓不懈。执行严格公正,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有敢抓敢管、敢碰硬的领导;有老人参与民主管理;有一个模范执行遵守制度的骨干队伍,才能有效地发挥其长期作用。对于违纪的职工、老人,根据问题的轻重,分别给予大会检查、通报批评、罚款、职工下岗、老人辞退、留用察看、开除、送交法律部门,在执行制度中对待老人不护短,对职工不迁就。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5
我不确定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还能不能回忆起那天上午的经历,所以,我要先给你记下这一段。
那天上午我们去了一家孤儿院,院里收了几十个孩子,都是从正规福利院里接来的残疾儿童。天恩和天豆高位截瘫,只有胸以上的部分能动,每天要靠插导尿管来解决排泄问题;新新脑瘫还有多动症,平时需要用一根绳子拴在栏杆旁防止他自伤;小刚快六岁了,智力障碍,运动机能也有问题,走路会往地下倒,叫“姐姐”发出的声音是“给给”;还有一个孩子每天要在矫正支架上待几个小时,这样经过许多年后,他也许可以正常行走;还有个天使一样可爱的婴儿,他和正常孩子的区别是生来只有一只胳膊……
我是来献爱心的,所以在面对这么多长相可以用“丑怪”来形容,留着口水与鼻涕,号哭或傻笑的孩子们,我是用理智压抑住了内心油然而生的反感与歧视,然后才能去接近他们的。
我的反感与歧视,来自于耳濡目染的社会观念――对身体缺陷者、失败者、地位低下者的轻视,这种观念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的,所以成为我不由自主的选择。我的理智来自于我的道德自省,这种后天的东西要压住下意识的反应,需要花的力气还真不小,而且多少令自己的行为有些变形。
你还好,你还没有耳濡目染那些观念,没有让它进入你的血液,因此你不需要内心挣扎。你很自然地正视他们的缺陷,坦然地表现出你最初的恐惧,又随着熟悉很快地把它们丢到了一边,和小刚玩到了一起,像和你的其他朋友一样。你们一起逗弄一只螳螂,聚精会神。你们俩都兴高采烈,几个小时后,你们成了好朋友。他管小他一岁的你喊“给给”,临走的时候,你执意要把你的玩具送给他做礼物。
你发自天然的善意与一视同仁,让我欣慰又惭愧,这种贵如珍宝的品质,真希望你能保持始终。
人究竟是不是平等的――这个问题我曾思索多年。在这个世界,有的人出身富贵,襁褓之中人生就被铺就了金光大道;有的人生自寒门,必须奋斗终生。有的人天生家庭残缺,见不到父母;有的人却被溺爱。有的人生在大城市,世面见得多机会也多;有的人长在小山村,毕生的理想可能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人是平等的么?
但是,不管是穷人富人、正常人残疾人,有一些东西,始终是一样的。他们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样的;他们对获得美好未来的期待,是一样的;他们作为人生就具有的尊严,是一样的。
在昨天,你记得吗?小刚和你玩的时候,那种由衷的快乐,那份对所玩的游戏、对获得的友情的沉浸,与你有什么不同?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被打入另类,与你一样,他不知道这个社会把他排到了最低的等级。他对这个世界的那份热爱,你还记得吗?
由于丛林社会法则,不少人对不幸者是嫌恶的。在我小的时候流行过一种哲学――残缺不全者应该从小被消灭,而对这一哲学还有过符合逻辑的阐述。有些人觉得,与其让他们成长之后因为自己的不胜任而遇到生存障碍,不如就不要长大,这样对那些人更好。我想他们在做这一决定的时候,忽略了那些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忽略了他们同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探索和欣赏的兴趣,忽略了他们即便遇到无数的生存障碍,都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期待――就如同幸运者们自己一样。这只与人如何看待生活有关,与自身的条件,其实无关。
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6
一、艰难求索:背上智慧的行囊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却举步维艰:校舍硬件设施简单得令人不能恭维,“花园式校园”之于我们只能望尘莫及;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名师”之于我们只能望而兴叹;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和外来打工家庭,家长大多无暇关注孩子……硬件不“硬”,软件太“软”,课改之路到底怎么走?几度迷茫、几番研讨之后,课改领导小组决定:课改一定要立足于学校实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以教育的智慧弥补学校的劣势,走内涵发展之路。
1.大胆创新,环境改造追求“新、巧、润”
为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蒿泊小学充分发现、利用校园内可以利用的硬件设施和空间,尽可能营造出美的校园文化:“感恩墙”――学校唯一的楼梯走廊墙壁上,美术老师们用画笔一丝不苟地描绘出一幅“感恩教育连环画”,从勤俭节约到爱亲人爱长辈,从爱劳动到有理想爱祖国,一幅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书香柱”―― 长久以来仅仅只是发挥支撑作用的走廊柱子,经过语文老师们精心的“打扮”,变成了“好书大家读”推荐台,一本本好书仿佛在向学生发出亲切的召唤;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报报有主题,班班有特色,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校园里宣传橱窗乃至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经过一番大胆的创造和精心的设计之后,无一不在默默地传递着校园文化的内涵,愉悦着师生身心,净化着师生心灵,润物无声胜有声。
2.勇于尝试,教师管理讲究“刚、柔、和”
一所好的校园不仅应当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还应当是充满亲情的家园。如何让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继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呢?蒿泊小学的秘诀是三个字――刚、柔、和。
(1)弘扬正气,让制度“刚”起来。俗话说得好:“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蒿泊小学,规章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学校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习惯用“制度”说话,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人情世故的一些负面影响,学校的风气愈正,教师的干劲愈大。
(2)换位思考,让执行“柔”起来。学校的规章制度毕竟大多是用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它的“刚性”也难免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同时注重管理的人文性,让“刚”性的制度“柔”性实施。学校领导尤其重视换位思考,善于从教师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方式“柔”一些,氛围“宽松”一些,要求有“弹性”一点,坚持从正面引导和激励教师,以挖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达到“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增强工作执行力的效果。
(3)尊重沟通,让人际“和”起来。营造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人际关系和谐起来,蒿泊小学的原则是: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倾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人文关怀。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坚持变管理的“行政型”为“引领型”,变“检查型”为“服务型”,变“结果化”为“过程化”,变“评定式”为“责任制”。培养了教师对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感情,形成了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
二、扎实教研:让教师成长提速
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新课改过程中,蒿泊小学坚持“教师第一”的战略发展思想,提出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权威型向合作型转变、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成为终身学习者,实现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学做老师”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培训和研究,让教师的成长提速。
1.用阅读丰瞻教师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名师”,充其量只能是一个“重复昨天的故事”的“教书匠”。苏霍姆林斯基所讲述的“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种准备指的就是阅读,就是终生与书籍结成友谊。新课改过程中,蒿泊小学采取了多种手段以促进教师阅读,如成立教师“读书小组”,建立办公室流动图书角,建立健全教师读书活动制度和考评措施等。2009年,又成功举办了两次教师“读书与成长”的征文活动,持续不断的读书行动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阔了教师的文化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品质。
2.用写作磨砺教师的教育触角
教师的成长,“悟”很重要。“悟”主要集中在教学反思上,勤于反思、勤于笔耕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触角更加敏锐,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新课改过程中,蒿泊小学教师坚持写授课小结、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力求“让反思成为习惯”。学校还开通了教师的教育博客,为了激发和保持教师写的热情,学校着意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使教师的反思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是一种自我倾吐,一种自我对话。
3.用实践铸炼我们自己的“名”师
新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坐下去读书,静下来思考,更需要沉下去实践。蒿泊小学以科学的机制引导教师成为“一个行动的思想者”,注重在实践中磨练、研究、发展。
(1)师徒结对,层层牵手。学校首先选取各年级各个学科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作为师傅,一对一带徒弟。师傅们要做到三带:带师魂、带师能、带师德。而级部长、教研组长要以身作则,自觉担负起整个年级组该学科教师的师傅,负责学进度,确保新教师不掉队。校长及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则分别深入不同学科,随时了解教学情况,对“师傅、徒弟们”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指导。这样就形成了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新教师层层牵手的教师成长体系,加快了教师的成长,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讲高效,争“优”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学校提出了向“课堂要质量,创轻负高效课堂”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如“教师风采课堂教学大赛”,再如“不定期推门听课”制度,以及“骨干教师风格培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锻造机制,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平台,引领他们向“优师”“名师”迈进!
三、孜孜耕耘:潜心育人创品牌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学生5年,想学生50年。2005年,怀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学校申请了德育课题――感恩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的实践和探索。随后,学校开设了感恩教育课,开发了《红叶映蓓蕾》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拉开了感恩教育的三步曲。第一曲,孝心献父母,通过“家庭礼仪小标兵评选”“幸福家庭日记――我爱我家”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第二曲,爱心献社会,通过开展“福利院里献爱心”的捐赠活动和“爱,只是一本书的距离”红领巾图书义卖等系列活动,教给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第三曲,忠心献祖国,学校利用国庆节和“五一”两个长假,开展了“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查阅、编写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富饶物产和悠久历史,将爱国之情内化到心灵深处。感恩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生命的洗礼,更是一份浓浓的真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恩同行,就是与责任同行,与生活的责任、学习的责任、育人的责任同行,它令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厚重起来。
自2005年以来,我校的“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课改之路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学生素质,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办学特色,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