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文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文鉴赏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语言品味
一、朗读中品味
朗读在文学作品鉴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最优的鉴赏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利用这种方式提高鉴赏和品味的水平。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用真情实感去朗读文章,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并且能够在自觉中会消化理解文章的基础知识,更能感悟到文章的思想主旨,还能欣赏到文章的文笔艺术特点,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形成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要珍惜朗读所带给学生的魅力,达到放情地朗读,尽情地去品味。
二、细读品味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于细读品味,“咬文嚼字”。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抓住那些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品读,将这些文字语言融化为心灵中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和作者形成共鸣,更能咀嚼出那些文字的美、文章的妙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对课文的每个字,每句话不能粗放而过,一定要体味内涵,推敲深意,感知词的鲜明形象。
三、比较替换
我们常说,比较是所有一切理解问题的基础,正是因为用这个比较的方法了解到了一切未知。通过比较这种方法鉴赏文章是品味语言最常用的方法。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教学中,我们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将语言的妙处体味出来,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培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品味美文佳句中,提高他们的语感,达到在语文鉴赏中得到最大的美。
参考文献:
美文鉴赏范文2
【关键词】学生;人文;美德 ;课堂
背景:90后的农村学生以其“自我”、“叛逆”、“另类”……的形象步入高中阶段,他们从小生活物质丰富,精神生活相对孤独封闭。他们的父辈在外辛苦打工,拼命赚钱养家,很少回家,与孩子的交流只是物质和学习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伴随孩子成长的主要是他们的上一辈父母(爷爷奶奶),由于成长的时代不同,思想不同,他们对孙子辈的教育是吃饱吃好就行,觉得孙子孙女玩手机、玩游戏、上网是多么了不起。这些学生到了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时,探求自我渴望自由便成了“90后”的主旋律。他们叛逆,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被约束,不愿意做被提线的木偶,他们搞怪是因为他们喜欢孩子气,他们另类是因为他们喜欢个性,喜欢属于真正自我的东西。传统美德的外在形式规范和约束对他们起不了作用,他们不懂得关心他人,对长辈、同学出言不逊,不知道体谅家长,不懂关心他人,不会表达感恩等。我们老师可以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会人文关怀,即学会关爱他人,关心学生的心灵和心理健康,用爱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最终实现美术“育人”的功能。如何改变传统美德老式的规劝、惩戒教育变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中享受美术“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是美术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是美术教育者研究的问题之一。
1 创设情境,移情体验
高中学生文化学习紧张,美术课是一门副课,学生会在美术课中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如:写作业、看课外书、睡觉、玩游戏、手机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老师如果直接批评他,学生会反感,下次上课行为更差。高中生的自我尊重意识很强,有强烈的平等追求,权威意识淡薄,不喜欢老师直接的说服教育。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中的“美术教育”素材教育学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移情体验。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一张满是皱纹、忍辱负重的苍老面孔,他的质朴与善良、贫困与苦难、希望与憧憬,一个时代的父亲写照。他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收集他们在外打工的图片,了解父辈们工作环境的艰苦,结合欣赏民工主题的油画作品给学生看,体验社会、政府对民工的看法,画家对民工的看法,让学生体验父母工作的艰难。再进一步欣赏汉朝画像砖的《郭巨埋儿》,孝子郭巨因家中实在贫困,就让妻子把奶水喂给体弱的父亲,自己把嗷嗷待哺的婴儿埋掉,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郭巨在挖地的过程中挖到一罐黄金,从此全家不愁衣食,生活幸福,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孝心。并展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孝”图片,如不赡养老人、对长辈无礼、过多的要求等,如果你的父母或你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事时,你会怎么做,看看国外同年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发表意见,在热烈讨论声中逐渐陷入沉思。课堂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对父母的尊重、感恩、体谅父母。
2 感情互融,思维共鸣
目前,高中女生的学生数已占一半,90后的个别高中女生思想开放,个性活泼,有叛逆性,喜表现自己,引人关注,易有早恋现象,根本无心学习。她们在美术课上不认真听讲,有时还会起哄影响课堂纪律,如果教师进行当场说教她们会更反感。因此,要对她们进行适当的青春期教育,学会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让她们认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对他们不能进行强制性的说教,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贯穿,如贯穿古代女子的爱情观念和古代社会对女子的道德要求,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人物的动态,绘画的技法,了解“高古游丝描”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和学生分享曹植和洛神若即若离的美好爱情故事,和学生一起分别站在洛神和曹植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讨论前程和爱情的关系,如何抉择,学会让自己压抑情感,替自己和他人着想。男女生们在讨论中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进行感情互融,有的因观点不同还发生了争执。在欣赏《女史箴图》时,讨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今天的社会是否还存在这样的道德要求,如画中的题款“人咸知修其容,莫如饰其性,性之不猸……”,劝诫古代女子不要只知道修饰自己容貌,却不注意加强自己品质的修养,其实个人品质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得到男生们的思想共鸣,一致赞赏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这种道德要求,对女生的触动很大,上美术课不敢干与课堂无关的事,每个女生都努力要求自己不仅具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的美德修养。
3 追求理理,托物言志
高中阶段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生阶段,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立下理想的大学目标,为此奋斗。我校是一所农村的高中,学生的成绩一般,学习习惯较差,需要付出努力才有可能上到理想的大学,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习力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习惯太差,缺少学习毅力,只要老师讲起励志故事就能对她们起到一两天的激励作用,明后天又没有学习目标了。学校班会中也经常进行励志教育,激励学生励志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力的教育。作为我们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中碰到励志的教育题材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如在教《托物寄情》这一课时,国人喜欢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绘画作品,是因为更喜欢梅兰竹菊的“傲、幽、坚、淡”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人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道德影射。欣赏时可结合具体作品,讲述画家的身世背景,如欣赏王冕的《墨梅图》时,欣赏画面中的用笔精炼,墨色清淡的表达外,我们还要看到画家如何借用“梅”冰肌玉骨的傲霜特性,以画梅来表达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借物言志”活动,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梅兰竹菊”的一种来作为自己人生努力的座右铭。在欣赏徐渭的《墨葡萄图》时,讲述徐渭如何在人生坎坷之际,借物言志来激励自己上进,联想到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应学会采取自我激励的人生态度。
美文鉴赏范文3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学习现代散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散文的线索,并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对文章中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段落进行重点感悟,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只有如此,教师的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背景知识,以及这篇散文作者朱自清的重要事迹,以便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同时也会以最真挚的情感来阅读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父子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这篇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散文题材的文章。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美文鉴赏范文4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4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睑松弛下垂,原有重睑变窄,外眼角松弛下垂形成三角眼形态,鱼尾纹形成。其中8例轻度眉下垂。
2手术方法
2.1切口设计:沿眉毛下缘设计切口上线,根据外眼角下垂情况确定外侧顺眉毛弧度延伸长度,一般为a=0.5~1cm。镊子夹拭松弛皮肤,以不影响上睑闭合为标准定出切口下线,b=0.5~1.2cm。如图1。
2.2以1%利多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满意后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全层至皮下,紧贴眉下缘做切开时刀片应倾斜与眉毛生长方向一致,以保护毛囊,上线去除松弛皮肤,在切口上唇皮下沿肌肉浅面向上分离,电凝止血,常规分离到眉峰位置即可,注意保护毛囊组织。
2.3对上睑臃肿者可沿切口下唇中外侧部向下分离,打开眶隔,去除适量疝出脂肪,电凝止血,将残端纳入眶隔。
2.4眼轮匝肌悬吊:在眉峰部位b处以1号丝线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折叠悬吊固定于切口上方骨膜上,视新眉形弧度和高度及上睑睁眼形态在内外侧增加2—3个固定点使眉形态流畅,矫正上睑皮肤松垂及鱼尾纹。在内侧固定须注意避开眶上神经血管。
2.5固定完成后,切口上下唇皮肤基本无张力闭合,皮下以5-0可吸收线减张缝合数针,皮面以7-0尼龙线间断对合皮肤全层。
术后24h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第二天换药,第六天拆线。
3结果
本组42例患者,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及眼角下垂得到矫治,鱼尾纹展开。术后瘢痕在上3个月后不明显,其中8例上睑下垂较重者在术后眉区略有突隆,1~2个月后复查眉部展平。术后回访最短3个月,最长为1年半,所有术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如图2~3。
4讨论
4.1设计切口时,可以根据上睑松弛情况适当向眉头部位延伸,以免去皮悬吊后在上睑内侧形成斜行牵扯皱褶。去除松弛皮肤不宜过宽悬吊骨膜位置不得过高,否则因切口下唇眼轮匝肌折叠过多而致术后眉弓部位过于臃肿。如上睑松弛过重者应结合切开双眼皮手术矫正上睑松弛。
4.2眼轮匝肌悬吊时,可在预订的固定点将额肌分离小口到达额骨骨膜后再行固定,这样比较容易固定到骨膜位置,其次防固定部位组织不宜缝合过多以免眉部皮面触摸到小包。在眉部内侧固定时应注意到眶上神经和眶上血管在额眉部的走行而避开。
4.3眉下切口眉悬吊矫正上睑松弛及鱼尾纹相对于传统的眉上切口提眉术的优点在于第一切口较隐蔽,术后痕迹不明显,第二对于眉眼间距较宽者不会更加加宽其距离。也有报道直接行切眉术或者部分切眉术矫正上睑松弛,该术式的缺点为术后需要纹眉改善眉形。
而对于原有重睑形态较好只是因为皮肤松弛下垂而致重睑变窄的患者可以恢复其重睑的自然美观形态。而传统的手术方法矫正上睑松弛的切开重睑术,一则手术恢复慢,二则去皮最较多的话,切口上唇皮肤比切口下唇眼睑部位的皮肤要厚很多,形成的重睑线上下台阶样,形态不自然,三则因为切口长度的限制不能更好的解决外眼角的松垂及鱼尾纹。
美文鉴赏范文5
关键词: 新形势; 小学; 美术; 欣赏教学;
美术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依然不太重视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创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养,将美术欣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继而保证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自发的探究欲望,并且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同时保持一种感官的敏锐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艺术。学生通过观赏出类拔萃的美术杰作而展开思索、联想、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内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创作方式等,从而丰盈和充实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完善和强化了学生的艺术感觉,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与综合素质。此外,美术欣赏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很多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尚不全面,认为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简单地播放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只是讲授其中涉及的绘画手法和技巧,或是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利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拓展美术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欣赏热忱,以此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
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喜好,按照主观意识挑选了学生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外的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知识,致使课堂氛围沉闷,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容易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较为固定的单一教学形式进行欣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单向输出教师本人的美术欣赏理念,没有起到开启学生发散思维与自主思考的引导作用,虽然给学生留出了一定时间进行思索和赏析,然而由于师生互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索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教学方式涵盖了问题提出、分析与探究、实践创新等几个发展过程。具体的实现形式是:教师根据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个视频短片或是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探寻并开启交流,继而解得出结论。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欣赏活动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从直观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较为客观理性的方法的感悟中,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比对,在热烈的讨论中分享美术欣赏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品鉴。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学生为主导,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防止教师输出观点式欣赏课程的弊端。
(二)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深入欣赏,通过在讨论中听取其他学生的见解来完善自己的赏析,教师可以在每个谈论小组内驻足倾听,适机地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如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形式、色彩处理等多角度展开讨论,同时,还可以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技法,以及画面的布局与关系等。最后还可以深入到探究美术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心情,换言之,就是美术作品所隐藏的寓意。另外,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结束后,保持敏锐的感官习惯,继续欣赏身边的艺术作品,保持思考与表达,让这一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得以延续,切实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美术的踪迹,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时,可以尽量地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既贴合学生的心理探索欲,还能锻炼学生的审美敏感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美术欣赏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突破课堂这一界限,让美学的欣赏情境更加广阔。对于校园中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师也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通过欣赏分布在校园之中的建筑,分析和思索建筑的布局与外观形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建筑进行全面的观赏,学生通过探寻其美学意义,可以从熟悉的场景中,收获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的范围扩大,到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当地的特色公共场所去,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不同建筑的外观特色,探寻设计理念,领会其中深层次的人文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设置在大自然之中,欣赏自然景观之美,区分人工风景与自然风景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美,提升美术欣赏的思想层次,认识并理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平日生活场景中提取学生熟悉的景致、事物等作为美术欣赏对象,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美术欣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配置服装、制作新年贺卡、布置房间环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的审美应用中消化理论知识,收获更加生动鲜活的审美认知,并且通过不断累积的审美经验,来实现感悟美术审美价值的实践。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授学生应用发散的艺术感知能力去品析世界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以更加直接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例如,在进行《中国画欣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国画大家的人物短视频来呈现画家的创作过程,而后再让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同时让学生在探讨中结合了画家的生平、性格等背景,会让学生对美术画作产生一些独特的见解,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既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探寻到作品中所隐含的人文背景与艺术内涵。
(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场景,为拓宽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创设贴合授课内容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教师发掘不同的视角来开启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内化美术相关知识,将美术画面表达的事物场景还原,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视角更加全面。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齐白石作品美术欣赏课程时,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从齐白石的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意境出发,完善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和角度;其次,教师可以在课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齐白石作品《雏鸡》中的原型,通过播放小鸡成长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对于小鸡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感受,随后再进入齐白石创作的美术场景中,探究和分析其中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以此来升华自己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
(六)小组讨论
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的协作讨论中来实现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充分感受,并且还应该加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剖析美术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艺术审美的习惯。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发言、倾听,来描述自己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和感受,并且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过程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评述,将这一过程完善。
例如,教师在进行雕塑欣赏课程的时候,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和图片,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进而展开欣赏评述。例如,从雕塑的类型开始赏析,强调这个作品采用的是浮雕的手法,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并鼓励学生的表述,再详细地解读作品,这时的讲解是点睛之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直观欣赏后,都获得了各方面的艺术感受,再加上最后教师对于相关知识与时代背景的讲述,让学生真正全面地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和角度,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范畴,也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欣赏教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欣赏教学的喜爱度和探索欲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崔艳青.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11):156.
美文鉴赏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美术鉴赏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即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术生存条件的变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真正发挥美术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素质的复合人才、适宜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以课程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加强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完善教学体系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点专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加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的督导作用,加强教学的中期检查和学生的评教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比赛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抓好教学工作,提倡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深化教师群的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创建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体系。首期将建立网站以适应各门主干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的需要,为精品课程的申报做准备。
(4)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在设施配备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争取设立专门科研经费,制定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从事课程相关的学术科研活动。尽快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为争创精品课程、打造教学名师及创办特色专业打好基础。
(5)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项重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竞赛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改与竞赛的双赢,加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指导与培养。争取取得更多的艺术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管理和指导大型艺术社团的活动。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及艺术展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邀请一位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邀请国家级、省市级的专业文艺团体来校举办“精品剧目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努力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育人环境。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改进教育方法与工作方法,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坚持艺术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个基本点,坚持开放性的互动性艺术理论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始终坚持项目式的艺术实践,由虚拟性的课堂作业与社会赛事为目标,促进实战型实习。由此,学生主动参与艺术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积极参与省内外高规格艺术赛事和实践活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及教学课件的建设。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断扩充教育内涵。注重对于优秀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梳理与传播,努力把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化其对于中华文化遗产的认知。坚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力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收获。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相关活动等渠道,有意识地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效融合社会服务。与国内兄弟院校和省市博物院、文化馆、官方或民间展演团体及设计公司等进行合作,一起承办或联办相关艺术文化活动。除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及非艺术类的在校大学师生外,主要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其中,包括城市街道社区市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型公司职员,以及驻地、武警战士和广大农村各类劳动群众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报导。其中,包括墙报等书写媒体和报刊杂志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传统电子媒体以及各类官方网络传媒等进行宣传报道。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特色,完善管理机制:在原有活动基础上,继续突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等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各项活动;同时,加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设计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活动中的文化考察和学术讲座、艺术科研力度;此外,适当增设并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艺术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完备的常效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确立师生结合的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形式多样。除基本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方式外,还包括了定期开放日宣传与普及活动、文化考察、举办学术讲座、参与艺术科研项目;此外,在保证安全和满足校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新增艺术文化下乡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系列群众性的艺术文化竞赛或群众性的艺术文化表演及相关的艺术文化论坛活动。
总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和经营管理者。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如何提高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指导当前的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逐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