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创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创作范文1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识码:A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从宏观上讲,舞蹈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及其表现的目的和要求就在于:显现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应该明晰确立的舞蹈文化观。所以,要讲舞蹈本体的追求, 首先要服从于整体地观照现实的人和人的生活这个艺术审美文化的界定;要讲舞蹈的审美创造, 首先要服从于艺术地表现的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换言之,要把舞蹈置于文艺这个大系统的分支系统中,在艺术地掌握世界和人生的这个艺术本质要求的前提下,进而去探求舞蹈艺术自身的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这就显而易见,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一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同时,又要把舞蹈编导、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以检验其是否已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而不能摒弃文化的视角,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仅仅只从“舞蹈本体” 的结构、知觉形式上来作为舞蹈审美本性衡定的惟一标准。本文着重对舞蹈创作的艺术心灵感受、艺术形式转化和创作过程中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作以论述。
1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得到展示的,而在时间的因素当中,舞蹈和音乐是同时、同样的拥有节奏,这也说明舞蹈是在音乐节奏的伴奏下所进行创作的。在舞蹈创作期间,需要有音乐的伴奏,这是音乐作为舞蹈创作的必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是指舞蹈创作时,所必须依据的、固定的音乐节奏;这种“规矩”也是指音乐对于舞蹈创作所提出来的要求,而这个节奏可被称为节奏源,在节奏源的固定范围内,可产生无数个可变化的节奏型。在这些节奏型的规定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所以这时就需要一个共同的节奏作为标准。由于所创作的作品是由多个人在一起进行表演,而每一个人的心理节奏却是不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舞蹈创作和音乐都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音乐形象的塑造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它通过这种有秩序的运动来做用于人们的听觉,同时欣赏者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在欣赏过程中自然地产生艺术联想,从而展开自己的感情活动。舞蹈创作则是通过高度提炼了的人体动作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形象的塑造和音乐形象一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
2地域文化对于舞蹈创的作用
舞蹈创作范文2
我将从“舞蹈创作的前提”、“舞蹈创作的基本技法”、“与广场舞蹈创作的同与异”、“少儿舞蹈创作的若干问题”等几个方面,漫谈有关舞蹈创作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舞蹈创作的繁荣出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首先谈舞蹈创作的前提。
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需有正确的途径。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修养的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概括讲,要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例如:浙江省孙红木在谈她创作《养蜂的小妞》的创作过程时说:从表面看,养蜂的工作按照舞蹈创作要求缺乏动态,即可舞性,难以很好的树立舞蹈型像。但从舞蹈长于抒情的角度认真地思索分析,发现蜜蜂这种神奇的小昆虫勤劳、坚韧、勇敢,它为人类创造财富,送来甜蜜。而养蜂人常年四处奔波,追踪蜜源,工作辛苦、平凡。养蜂人的工作和蜜蜂的精神都值的我们去赞美。但是如何用舞蹈去表现呢?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养蜂人与蜜蜂有着不同寻常的亲蜜的爱的关系,而这种特殊关系使我们在他们“静态”的劳动中看到他们“动态”的内心世界。他们那种欢乐、甜蜜、幸福的内心世界洽洽适合用舞蹈去表现。具体的方法就是把思想、情感化为能被观众看见的“动”的形像,这种形像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他们劳动的外部形态,而是要始终抓住并表现养蜂人的“情”。
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联想到养蜂人的头、身、手都沾满蜂蜜,引起蜂对人的追逐、嬉戏,从中体现蜂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形成的欢乐劳动中的“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由此产生了舞蹈的形像基础。加之巧妙的运用道具,突出养蜂小妞可爱的性格特征等,使《养蜂小妞》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像。
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像,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一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根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常盛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弦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作敢为,无私奋献等最歌唱家贵的精神品质。而文艺工作者由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鼓舞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
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及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任何时尚都是有他的属性的,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却表现出一种颓废、落后的观念。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确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作者把自已狭隘、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已的作品中,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有的作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从低级趣味的需要,即强调所谓的剧场效果、经济利益。对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横加扭曲,
一些最能代表东方含蓄美的舞蹈,被硬性的塞进西方的剧烈的弹胯、顶肚、顶胸的动作。认为这样才有“性感”,才能迷住观众,才够刺激且不论社会上怎么样评价,仅是这种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应该批评的。
大量好的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这就很好地起到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例如《闪闪的红星》中冬子妈英勇牺牲的舞段,烈火熊熊,英勇顶立火中;震憾人心的音乐旋律,满场红彤彤的灯光;叠印出潘冬子一句无声的“妈妈!”给观从众以及大的冲击力,震憾了人们的心灵,引发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共鸣。
又如《春蚕》根据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把春蚕、蜡炬献身精神体现了出来。编导着重塑造和体现春蚕的心灵美,突出了他造福人类的品格。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叶子背后是充满曲线美的“春蚕”(演员)。通过演员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漂渺的纱巾,表现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展示“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并从中给观众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春蚕,实际歌颂的、给人的启示是献身精神。再如舞蹈《敦煌彩塑》,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英雄人物,也没有赞美某种崇高思想。而是取材借鉴敦隍石窟中的“飞天”,塑造了一群少女的舞蹈型象。作者抓住女性美中最能打动人的几个方面——温柔、端庄、委婉、恬静,刻画出鲜活动人的东方青春少女的群像,使人观后难以忘怀。作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反映了伟在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绝伦的造像艺术,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是通过优美的舞蹈,展示女性美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事例都是说明,舞蹈作品虽然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创作艺术形象,但这些作品的品格是崇高的,是健康向上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薰陶。因此,它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能很好的为时代服务。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
另外,对是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它习惯动作进行分析,了解它们的型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型像。如《浪里人》的创作,作者深入到渔民中,观察渔民劳动生活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渔民习惯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战风斗浪形成他们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等。作者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典型化的表现,创造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型像。
2。对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型像、情节发展、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首先,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型象上的理解。例如,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形像。虽然二者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
(2)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重庆龙灯艺术节开幕晚会中的,《中国人》舞段,仅靠此起彼伏的万里长城的阵型、四大片块交错、快速穿插和组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浩大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震憾。
(3)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
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春蚕》的背光、顶光、侧光的运用,形象地造就“蚕”晶莹剔透的美妙胴体;《再见吧,妈妈》通过特殊的灯光效果,营造出朦胧的、如梦似幻的母子相见的画面。这些巧妙运用灯光的艺术手段,都是灯光师按照编导的创作和设计要求而解决的。
舞蹈服装的设计当然是设计师的工作,但是编导要提出对服装的设计要求。这个要求一般要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的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何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另外,服装设计要充份考虑舞蹈上人体艺术,是用身体、四肢来“说话”,表达一定内容的。服装设计不合格,不符合作品的要求,不但无法表达作品的内容,甚至会破坏预想的效果。好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中的变色长裙,先后变出黄、红、绿三种颜色,表达出不同的内涵;《丝路花雨》的“飞天技乐”服饰,把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塑造出来。
舞蹈创作范文3
一、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一)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
把握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也就是把握少年儿童舞蹈创作的物质条件。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虽有六七年之久(即6、7岁至11、12岁),然而,从总体上看,他们的生理机能都处于平稳而有序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骨骼组织硬度小,韧性大,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如果遭遇过度的外力,便容易弯曲变形,甚至出现损伤,影响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此阶段的肌肉组织也正处于健全成长的时期,有较大的可塑性。但同时也缺乏持久的耐力,不可以进行连续长时间的训练。
(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
把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就是把握少儿舞蹈创作的精神条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各种事物的浓厚兴趣和热心好奇,并由此而展开的无极至的想象,直至模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性纯真。这一年龄的思维特点,以形象为主,同时向抽象思维发展,既有形象性,又有跳跃性;既有奇特性,又有探索性。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极易为周围琐事而分散精力。此外绝大部分小学生都潜伏有强烈的表现欲,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哪怕自己根本就不知所以然,也争着一试高低。
二、少儿身心特点的主要表现
人们常说,儿童舞蹈要表现童心,捕捉童趣,突出儿童特点。究竟什么是童心,什么是童趣,什么是儿童特点,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有没有共同点。却又难以简括地用一两句话予以说清。从本质意义上看,童心,童趣儿童特点,它们是一个同义词。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对整个少儿舞蹈创作来说,表现了童心,也就表现了童趣。把握了童趣,也就把握了儿童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肯定,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的生命之源。一个儿童舞蹈作品,若缺乏最基本的儿童特点。它的优势也就当然无存。因此辨析儿童特点的具体内容,认定儿童特点的各种表现,是儿童舞蹈创作获取优势,显现活力的先导。综观儿童群体,尽管他们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活动方式不同。但就其显示的特点,则大同小异,差别无几。这些特点,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喜欢嬉闹
凡是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往往是笑声不断,嬉语不断,他们通常都是欢声笑语,完全乐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和节奏,创造了热情洋溢、抒情优美的舞蹈形象,给人以愉快的审美享受。
(二)喜欢模仿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一般都是由模仿开始的,从语音到表情,从行走到跑跳,无不渗透着模仿的过程。尤其是自然界的各类小动物。飞的,跑的,跳的,以及生活中的鸡鸭猫兔,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并从中寻找乐趣。显现童心,袒露童趣,浮泛儿童特点。就好像许多儿童舞蹈所表现的那样,蝴蝶飞舞的形象,白兔跑跳的形象,熊猫翻滚的形象,以及小鱼游动螃蟹爬行的形象等,都是由生活原型通过模仿而来的。
(三)表现欲强
孩子们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实际上是好胜与要强的儿童心理的自然流露。对于自己不能或不熟识的东西,往往回摆出一种我能或我知的架势。这种特点,可以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原动力之一。它包含着对知识的吸纳,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对成器的欲望。如对某些玩具的大拆大卸,重装重组。都所反映出一种潜在的探索精神和创作意识。而在某些自然现象面前,也总想以一个胜利者姿态居高临下。
以上所提各个儿童特点,从总体上讲,是洞察儿童,剖析儿童,研究儿童过程中的初步辨析。童心,童趣,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区别于其他一切舞种最根本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越亮丽,儿童舞蹈便越风光,越能焕发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因此,把握童心、童趣、儿童特点;运用童心、童趣、儿童特点;研究童心、童趣、儿童特点,当是儿童舞蹈编导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三、少儿舞蹈的题材
选材是少儿舞蹈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亦可称之为第一个步骤,或第一程序。选材的过程也就是确定作品思想立意的过程。因此,所称选材,就是选择表现作品的思想立意的材料。有道是“选材得当,成功一半”,可见选材对作品是多少重要。
(一)从直接生活中选材
少儿生活是少儿舞蹈创作的源泉。这里所说的直接生活,就是创作者亲身走到少儿生活当中,体验少儿生活,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少儿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思想,从中筛选出符合现代潮流,适合少儿表演的素材,使之成为创作动因。有了这样的基础,便可进而加工为拥有舞蹈性的艺术形象,使生活原型步入艺术典型的境界。
由直接生活提取创作元素,通常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范畴的活动:一是社会人群的各种活动,就少儿来说,有少儿的个体活动,少儿与少儿之间的活动,少儿与本体之外的一切物体之间的活动。二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活动,以及宇宙间星月雷电、风雨云霞的交替变换等等,都是少儿舞蹈创作索取题材的丰富资源。如《小球迷》、《步步高》、《姥姥门前看大戏》等,均属于少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些作品,都源于生活的某个侧面,或者表现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或袒露他们急于长大成材的心情,或揭示他们亲密无间、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二)从间接生活中选材
如果说少儿的确直接生活为少儿舞蹈创作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那么少儿的间接生活所涉及的空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少儿的间接生活为少儿舞蹈选材所拓展的空间之广,层面之宽,范围之大是一片无尽的天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归结起来,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文字性的汇总,另一类是形象化的演示,或简称为文字类和形象类。如从文学作品中选材的有《上海童谣》、《买火柴的小女孩》,在音乐作品中选材的有《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其实,所谓从间接生活中选材,实际就是从其他各种类型的姊妹艺术中吸取养料,创作者的知识面越宽,阅历越深,眼界越开阔,想象力越丰富,少儿舞蹈题材的来源就越广泛,品类和形式就越多样。
四、少儿舞蹈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舞蹈声响化的体现,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体现。少儿舞蹈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的音乐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依照它自身的规律一展风采。儿童音乐作为儿童舞蹈这门独立艺术学科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有的创作思维特征。它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具有创作性的精神活动的成果,需要把长时间的生活体验,艺术审美经验,通过积累、思考、综合、提炼、外化、形象化和物化,最终成为艺术品。
在儿童歌曲领域,拥有一大批为小朋友所喜爱的儿歌它们长时间地在小朋友中传唱,朗朗上口,经久不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儿歌的传播为少儿舞蹈的音乐取向拓展了十分便捷的途径,使儿歌作为少儿的舞曲。首先要符合舞蹈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珠联璧合,水乳相融。音乐对舞蹈有启发、提示的作用,是对整个舞蹈结构的把握。它不是简单地解释舞蹈,更不是被动地依附于舞蹈,而是在舞蹈基本框架下,调动一切音乐手段,为舞蹈创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刻画舞蹈角色性格,烘托舞蹈情绪气氛和意境。如上海艺术团的《雨中花》,就以新的音乐元素来表现都市儿童充满个性与青春活力的形象,让观众耳目一新;吉林延边朝鲜族儿童舞蹈《银铃声声传喜讯》用十分明快、流畅。
五、少儿舞蹈的创作
(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
孩子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可以凭空想象出美妙的图像,更喜欢模仿自己看到的景物,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创作少而舞蹈必须结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少儿心理、生理特点是创作少儿舞蹈作品的基本要求。只有把握少儿身心特点,并通过细心观察少儿的日常生活,了解少儿内心的大千世界,编创者才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与众不同的素材,可以看到少儿区别与成人的一面,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少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如少儿舞蹈作品《小蚂蚁》,描写了一群小蚂蚁的团结,不怕困难。小蚂蚁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但小孩子却会觉得它们好有意思,小小的身体却能搬动大虫子,会在树叶下躲雨。编导把握了这一点,使此作品十分吸引人,并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二)夸张的舞蹈语言
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少儿舞蹈的创作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扩大化,显现更高的艺术境界。而夸张就是创作高于生活的基本法则。编创者应该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可以在少儿生活中搜索素材,加以夸张的舞蹈手法,提炼出适合少年儿童的舞蹈语汇。但夸张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如作品《下雪了,真滑》,一般编创者看到这个命题酒会在情节上做文章,如几个小孩打雪球,堆雪人等,但此作品的编导却把它夸张化了,在“滑”字上做文章,把这个动作发展到极致。于是一个个滑地而行的动作应运而生,始终洋溢着孩子们雪中的快乐,还增添了很强的韵律和节奏美。这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一个表现。
(三)拟人化的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少儿心理特征。他们觉得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有爸爸、有妈妈。因此,编导可以把植物,动物都拟人化,将一些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们。如小蜜蜂、小蚂蚁的团结精神,小鸟哺乳后代的母爱精神等,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掌握这些道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编导在用拟人化的手法时要避免成人化,少儿舞蹈必须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不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去看他们。如舞蹈《宝宝和蜡笔》,讲述的是宝宝作画的小故事,舞蹈中蜡笔一个个欣喜地蹦跳出来,宝宝亲了红色又抱了黄色,当黑色主动跑到宝宝面前时,宝宝却不喜欢他,把他关在笔盒里。宝宝指挥蜡笔画小人,当要画眼睛时却画不出来,于是宝宝主动向黑色道歉,请他把眼睛画出来。这个作品通过把蜡笔拟人化,生动地教育孩子们要平等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的道理,使孩子们通俗易懂。
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儿舞蹈不仅在舞蹈百花园中起着其他任何舞种都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正是少儿舞蹈的编导者要着力探求的最本质的东西,有了这些,少儿舞蹈作品才能具有灵魂,才能名副其实。
愿少儿舞蹈园地迅速呈现迷人的新姿新貌,把我们的舞蹈舞台装点得更娇艳、更壮丽。
参考文献:
舞蹈创作范文4
关键词:舞蹈;舞蹈创作;舞蹈编导;舞蹈结构;观察;分析
舞蹈创作中“师法自然”就是从生活中摄取元素,并把它们提纯、复现、个性化、形象化和韵律化;把抽象的动作又具象地化为情感的语言,赋予舞蹈动作、舞蹈节奏、舞蹈造型以深刻内涵……下面我具体从五点说说舞蹈的编排与创作:
一、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的“创作自析”,我们可以看到其舞蹈创作思想的一个要点是对“舞蹈
形象”的关注。舞蹈以它独自的律动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单一的动作组合成句子,接连不断地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演变,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表达一种意思和情绪,使人能看见美化了的、有节奏的、区别于生活中人体的自然动作,这就是舞蹈形象。
二、从生活出发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
舞蹈动作虽然要从生活中提炼,但提炼不是模仿而是对生活原形的美化、优化和韵律化。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感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来。
在生活动作向舞蹈动作乃至舞蹈形象的转换过程中,舞蹈编导的很重要的一项专业职能是摹仿能力。今天尤其强调它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理由主要有二:其一,摹仿是编导创作思路指向现实的一个途径;其二,在舞蹈创作中,动作的摹仿是编导对生活的情感感受、文学式感受转化为舞蹈创作的动作感受的契机……无论舞台动作离生活距离多远,这些动作的艺术化过程,还是经常需要从摹仿开始。所以说,摹仿各种喜怒哀乐的动作表情,是创造具体人物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喜怒哀乐的艺术形象的广泛生活依据……
三、舞蹈结构中所有组成部分都要贯穿形象色彩的鲜明性
舞蹈创作十分强调舞蹈形象的鲜明性。这种具有鲜明性的舞蹈形象,不仅建立在日常生活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的基础上,而且要求舞蹈结构中所有组成部分都要贯穿形象色彩的鲜明性。而要研究舞蹈结构的形象色彩,又必须从舞蹈语汇的规范发展起步。
舞蹈语汇的规范化,就是要求舞蹈的民族风格、特点及其表现形式的准确性,即舞蹈语汇的标准普及……在民族舞蹈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优良的艺术规范,肯定这种规范,对保持民族艺术的纯洁性,对学习、继承、发展舞蹈的民族风格,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即兴”塑造舞蹈动作与造型
贾作光说过:“即兴时所产生的新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可以是精彩的、新颖的,那是连表演者自己事先也无从知道的精彩舞姿,那是心灵和肉体、情绪与动作相结合的一种完美创造。”即兴舞蹈是一种由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弦效果刺激而起的舞蹈表演,舞蹈结构和构思完全在表演的流动中完成。
五、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来理解舞蹈
音乐形象是深化舞蹈形象的。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音乐的旋律除了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旋律对舞蹈形象的塑造上;音响表现在思想感情上,感情强烈、高亢、激动时,音区便高,节奏也快,随之而来的舞蹈动作也会速度快、幅度大……另一方面,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
作为编导,必须注意时代的脉搏,不能只以形式构思舞蹈,节奏的内涵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表现出生活的真正节奏,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语言,就需要从节奏中组织舞蹈作品,特别是从音乐内容中找到节奏。
舞蹈创作范文5
[摘 要]舞蹈《走出荒原》在创作时强调深入军队生活,借用语言做到了情节的清晰呈现,在舞蹈中做到了情节性与舞蹈化的完美结
>> 舞蹈《孔乙己》创作分析 论舞蹈作品分析及舞蹈创作 舞蹈作品分析与舞蹈创作研究 针对舞蹈创作的探讨分析 舞蹈作品的分析及创作探索 策论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的探索 论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 浅谈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 论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创作的探索 走出“乌托邦”的荒原 浅谈舞蹈创作 舞蹈编导创作初探 少儿舞蹈创作刍议 漫谈即兴舞蹈创作 少儿舞蹈创作随想 浅谈少儿舞蹈创作 浅谈舞蹈的创作 笔尖舞蹈(创作谈) 少儿舞蹈创作探析 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解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04-11-26)
其二,借用语言使情节清晰呈现。《走出荒原》表现过程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舞蹈的形式清晰地呈现。恰当地使用旁白,一定程度上负责交代时间、地点和展现情节,补充了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弱点。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情节性舞蹈表现在呈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看懂舞蹈作品表现意图和传达完整的故事情节。
其三,情节性与舞蹈化的完美结合。表现情节是情节性舞蹈表现的必然,是情节性舞蹈必须在舞蹈作品中完成的表现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舞蹈编导不能仅仅追求其情节表现的结果,而是更应该注意整个过程中的美感。《走出荒原》在描叙情节时用一些图解式的哑剧动作替代舞蹈动作,如多处的哭泣性说明动作,也有一些表情的动作,如女做了一个女托举男的男倒立双人造型,男倒立手伸向孩子,然后二人倒置,男托举女倒立手伸向孩子,难分难舍。男抱女,女抱孩子,形成向上一直线的叠罗汉动作。另外,女双手撑地单腿倒踢紫金冠的控制动作,脚尖仍指向自己的孩子。既表达了情感,又很有形式美感。
其四,采用了先进的“舞蹈剧场”理念,舞台效果犹如大片。在上海大舞台的演出,导演张继钢特别提到了为上海演出特地耗资几十万元全新制作的舞台地板。一般的舞美装台主要考虑的是灯光、布景等等,而本剧目将运用特殊的旋转、升降地板带给观众“像电影大片一样的立体效果”,打破以往歌舞晚会的定式,不再“千人一面”。而按照1:1比例制作的坦克、飞机和200多件最新武器的道具也会让现场感觉更加逼真。当晚,让现场观众大为惊奇的是,舞台上轰隆隆开来两辆仿真坦克,烟雾和灯光营造出的军演场面,让整个舞台气势壮观恢宏,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舞蹈剧场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中国戏曲表演中的“虚拟原则”,因为它要靠演员的哑剧动作与观众的想象才能了解其动作内涵与环境,而“舞蹈剧场”更真实,更有震撼力、冲击力。这种方式是舞美的改革与创新,当然,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舞蹈创作范文6
关键词:舞蹈;编排;创作
中图分类号:J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08-02
一、舞蹈的艺术编排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舞蹈美是生活的反映,舞蹈之美既来源于生活之美而又高于生活之美。舞蹈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舞蹈创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中,经过提炼、选择,集中了有概括意义的、有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只有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才能把思想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起来、融化起来,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编排,简而言之就是编剧和导演,而舞蹈编排,它可以说是按艺术门类进行分类的一支,可以依样画葫芦地说,舞蹈编排就是舞蹈编导对客观事物问接的、概括的反映,而这种反映的最终表现是动作语言符号的组合。舞蹈以动作为表现形式,这是由舞蹈以艺术的门类特殊性所决定,但动作语言符号只是表现形式,它并非舞蹈编导思维的全部,完整的舞蹈编排思维应该包括舞蹈动作思维体系与语言文字思维体系两部分,应该是这两者完美的结合。那么,什么是舞蹈动作思维体系呢?简单地说就是由动作(原始素材)始,到动作(舞蹈语言)终得思维模式。即思维的对象是动作,思维的过程是动作(或它们之间的连接),最后思维的结果还是动作。这样一套以动作为核心,以动作为逻辑的思维体系,这种体系是舞蹈区别了其它种类艺术创作的特征。也是长期以来舞蹈编导们几乎唯一使用的方法,无论在创作时间,编导教学,还是对未来编导创意技术的探讨中,它都几乎占了全部,在历史上这固然带来不少好的作品,但它是否就是舞蹈创作的最科学最正确的方式,仍然值得怀疑。舞蹈创作一个可以称之为特点的现象――几乎没有文本记录。不像电影先有一个剧本,作文先有一个提纲,舞蹈多从一种感觉冲动直接出发。
诚然舞蹈由于其直接使用人体为表现媒介,有其善于抒情的表现特长和拙于叙事的表现局限,但这并不能说舞蹈就是纯感情,非逻辑的东西。作为一名舞蹈编导来说,情感丰富是基本前提,而理性地按照美学的标准去组织情感,展示情感才是高层次的水平体现。显然,单纯依靠情感冲动和动作灵感已不能适合舞蹈的发展。再从思维的分类来看,有很多角度。按照思维的抽象程度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种。直观动作思维是在具体操作中,以动作为媒介来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这里思维的初级形式。又被视为“平”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舞蹈艺术和其它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来与世界交流的。所以它不可能只依靠抽象逻辑思维。
舞蹈编排中的艺术构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丰富的生活土壤上成长的,也是在掌握了多种艺术的基础上吸取精华创造发展。舞蹈编排中的艺术构思是舞蹈编导在孕育舞蹈作品时所进行的舞蹈形象思维活动。它包括选取和提炼题材、酝酿和确定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和考虑整个舞蹈结构的布局安排,探索和寻求舞蹈艺术最适当的表现形式如何做到完美的统一。舞蹈艺术构思是舞蹈的创作基础,一个舞蹈究竟要编成什么样子,能否充分表现编导的思想,能否激起观众的情感,都直接与艺术构思相关。
其实,每一部舞蹈作品诞生,都是舞蹈编排者一次创作心理历程及外化操作过程完善的结合。呈现于舞蹈的视觉形象,是舞蹈思维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物质所呈现,是多种思维形象交织渗透的结果,单纯的语言文字思维或单纯的舞蹈动作思维都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舞蹈编排思维应该是语言文字与舞蹈动作思维的结合,而且它们两者不是生硬地拼接,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二、舞蹈的美学创作
舞蹈的创作要源于生活,深深地植根于生活,并从具体生活的场景中捕捉、提炼具体独特性、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并加以舞蹈化的基本动态,这个摹本动态成为整个舞蹈作品展开的内核,成为整体舞蹈形象营造的基石。因而,舞蹈创作――生活是第一源泉.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舞蹈创作就是有意识地把生活之动感,通过舞蹈形象的塑造,使其具有舞蹈这个特殊属性的美。舞蹈美是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楷模。因为舞蹈是一种行为,是看得着的活动雕埋艺术.她有着人们直接感受、撞击心灵的功能。生活的原形是舞蹈美的基础,舞蹈美和生活美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抓住了生活中的真美,才会有舞蹈中的更美。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的人体美给予加工雕琢,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来。就如一块纯粹的玉石,要经过精美而细腻的雕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对生活的感受进行分析。
另外,还强调“托情于物”,要求从事物外部形象深入到内在性格并赋予其想象意蕴。舞蹈编导还要有超常人的摹仿能力,这是编导创作思路指向现实的一个途径,也是编导完成“第二转化”文学式感受转化为动作式感受的重要手段,这些都是针对舞蹈编导而提出的特殊要求。舞蹈创作绝不同于制造一件工艺品的纯粹技法,而是从舞蹈家走进生活之时起,就融汇在他日常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以至创作舞蹈作品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就是舞蹈编导以舞蹈艺术特有的“动作感”的眼睛把握现实,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这双“动作感”的眼睛后面,却蕴含着一个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生活观、艺术观以及审美情趣作为雄厚的精神基础。当然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找到最初始引起编创感情冲动的生活起点,这就取决于编导所具备的观察能力,我们把它称作为舞蹈创作的慧眼,这样的眼睛应该是具有舞蹈专业特性的,这就足说,对于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的,以此来达到主观的记忆,从而,创作出既优美生动,又贴近生活的舞蹈动作来。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与实践中,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需有正确的途径。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修养的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的、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联想到养蜂人的头、身、手都沾满蜂蜜。引起蜂对人的追逐、嬉戏。从中体现蜂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形成的欢乐劳动中的“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由此产生了舞蹈的形像基础。加之巧妙的运用道具,突出养蜂小妞可爱的性格特征等,使《养蜂小妞》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像。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像,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