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物描写片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1
瞧她那黝黑的脸蛋,透露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凹凸的轮廓勾勒出了她对乒乓球的不懈追求。虽然个儿矮,也并不强壮,但她仍然疯狂地热爱运动。正如她那个令人震撼的名字——雷雨点,雷打不断!
她的对手现在是Q同学,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
“可恶!”她咬了咬牙,伸手抓来一块毛巾,擦擦汗,又随便扔了回去。
“小子,不错嘛!”她握紧了板子,轻轻地把球往空中一抛,以闪电的速度把球运了过去,留下两声脆响。对手是个能将,不好对付。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分出个胜负。她心里有些着急,那黄色的小球似团小火焰,烧得人心里发慌,尽管她左闪右闪,提打旋杀,对手却纹丝不动。
她心中很是恼火,额头上的汗珠都要发烫了,她一声怒吼,眉毛把汗搅在了一起,球“刷”地蹦了过去,正中对手要害,对手往后一个踉跄。冷不防输了一个球!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2
她整齐的刘海下藏了一对又黑又细的眉毛,一双忠诚的眼睛像星星似的眨呀眨,眼睑上一排浓密、纤长的睫毛,直挺又小巧的鼻子下有张薄如蝉翼的嘴唇,她的皮肤有些干燥,但还是被染上淡淡的红云,洁白的外套裹住了她柔若无骨的身躯,一条金蓝色的牛仔裤,扎着金色蝴蝶结的秋季靴,走起路来悄无声息。
一个举着千丝万缕阳光,伴着清新舒爽凉风的清晨,她来了。微风拂过她如墨的青丝,轻挑着的秀眉洋溢着一种名为喜悦的东西。一双丹凤眼闪着狡黠的光,忽闪勿闪的,像极了两颗黑宝石。小巧玲珑的鼻子下,一颗红透了的樱桃欲言又止,嫣然一笑,笑靥如花。红得似火的外衣紧裹着那柔弱似水的身体,干净的牛仔裤,红黑交错的运动鞋发出不安份的节奏。
这仅是游舸航的优秀片断。
她整齐的刘海下藏了一对又黑又细的眉毛,一双忠诚的眼睛像星星似的眨呀眨,眼睑上一排浓密、纤长的睫毛,直挺又小巧的鼻子下有张薄如蝉翼的嘴唇,她的皮肤有些干燥,但还是被染上淡淡的红云,洁白的外套裹住了她柔若无骨的身躯,一条金蓝色的牛仔裤,扎着金色蝴蝶结的秋季靴,走起路来悄无声息。
一个举着千丝万缕阳光,伴着清新舒爽凉风的清晨,她来了。微风拂过她如墨的青丝,轻挑着的秀眉洋溢着一种名为喜悦的东西。一双丹凤眼闪着狡黠的光,忽闪勿闪的,像极了两颗黑宝石。小巧玲珑的鼻子下,一颗红透了的樱桃欲言又止,嫣然一笑,笑靥如花。红得似火的外衣紧裹着那柔弱似水的身体,干净的牛仔裤,红黑交错的运动鞋发出不安份的节奏。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3
下面就是我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课题是《人物描写:猜猜他(她)是谁》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小作文,写一写我们身边的同学,以外貌描写为主,隐去名字,谜底同桌猜。同学们热情较高,他们觉得好玩,我挑选成龙、毕福剑、周杰伦三张明星脸作为幻灯片的首页,看到明星,学生们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我找学生介绍他们眼前的明星,他们抢答,大鼻子小眼睛,诸如此类,我顺势引导他们区分,同样是大鼻子,成龙和老毕截然不同,学生很快抢答,高挺的大鼻子和鹰钩鼻,同样是小眼睛,成龙的叫慈祥,老毕的叫幽默,周杰伦的叫忧郁……接下来,我又给学生欣赏了几个明星的漫画,笑声中,学生记住了人物描写第一招,仔细观察,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忌面面俱到。
是不是抓住特征就写活了人物呢?接下来,我给学生看了一则寻人启事,年龄、长相包括脸上的疤痕、着装一应俱全,学生纷纷摇头,人群当中,我们分明可以找出被寻之人,可作为人物描写,到底还缺些什么呢?我又给他们看了一个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学生们大声地朗诵中,聪明的学生已经能够总结,人物描写第二招:抓住特征,还要细致描绘,方能彰显性格,至此,人物方才获得了生命。
我带学生欣赏了《红楼梦》中,林妹妹的多愁善感、恍若仙子的传神外貌描写,又欣赏了《三国演义》中,威风凛凛的关羽形象,感受各具特色的人物描写,启发学生,感受细致描绘,彰显性格的方法。
学生已经能够从容作答,要巧用修辞,此为人物描写第三招。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被请了出来,红题字标注的启发,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人物描写第四招:描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遵从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
最后出场的是鲁迅画像,先请学生口头描述,然后与作家阿累笔下的鲁迅进行对比,至此,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第二节课开始,修改课前作业,评价几篇较为出色的片段之后,聚焦班内特色的人物——阳阳,当这个学生挠着头被邀请到讲台上之后,学生爆笑之后,就进入了紧张的构思写作中,也终于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
班级第一排,原本是小个子的天下,但不幸的是,到他这里,水平线还是被无情地跌入了低谷。他到底有多高?别人坐着,他站着,就是站着,看别人,仍需仰视才行,他是我班当之无愧的“小巨人”。
他就好像一根没长熟就落地的苦瓜,天生乐观的他,一笑就是满脸的褶子,大嘴巴都咧到耳后根去了,七八十岁的老爷爷面孔,七八岁孩子的身高,可他,的的确确是个十几岁的青春少年!
挠头是他的招牌动作,挠头的频率跟事情的缓急有关,这不,走上讲台的他又挠上了,一下两下三下,这急促的频率,想必是受不了万众瞩目导致的紧张吧?对了,他还酷爱啃铅笔头,碰到难题,真恨不得把铅笔整个吞下!
小萝卜大叶,别看人家个头小,嗓门可不低,这不,又用标准的河南话喊上了,打扫卫生喽,对了,人家可是相当称职的卫生委员呢!
……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4
中安中学 鄂瑞雪
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浅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过程。
3、感知文题的“智”,辩证分析梁山好汉的行为 。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熟知主要人物,能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智”的体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板书题目)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探究小说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辩证分析梁山好汉的行为
三、整体感知
1、了解背景:四大名著
2. 学生快速读文,找出生僻字和难写字,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
3.分析文题,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4. 播放视频《智取生辰纲》片段,理清情节,分出层次
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1-7)
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8-13)
(14段是补叙)
5.分析课文,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结合人物描写方法浅析主要人物
四.拓展延伸
思考:1.课文题目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2.吴用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物描写方法简要感知了主要人物形象,为下一课的教学做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5
根据以上目标,我们把这类文章的教学分三步来进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实施情况。
一、感知人物形象
感知人物形象一般放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它主要由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朗读感知人物几个板块构成。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多花费一点心思,这个导入的设计可以是教师导入一个写人物的小片段,让学生猜猜是谁,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人物图片,让学生简单说说人物的一些特征;或是简单一点,说说朋友的样子,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
检查预习阶段,虽说在人物的感知方面看不出有什么重要之处,但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双基”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基础知识。只有夯实了基础,我们才可以继续后面的讨论探究,没有坚实的基础,什么都办不到。检查预习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时间充足的话,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预习时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分类板书,其余学生做补充;时间紧的话,教师可以分类投影检查,然后让学生自己再加以质疑和补充。在这个步骤要让学生充分记忆字词,切实读准字音,写好词语,记好词义。
朗读感知步骤要让学生以朗读为主,以读带疑,以读带思。学生先自由读文,说说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接着再读,边读边思,把刚才质疑的问题予以解决,并说说文本中的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最后让学生划出文本描写人物的具体句段,总结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这个过程一般要设计为一课时,如果时间充足,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为下面探究人物的写法做准备。
二、探究人物写法
在这个板块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描写人物的方法,一个是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并总结人物描法。还可以摘抄文本中的精彩句段加以交流。
这个板块一般设计在第二课时,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找出具体人物描写的句段,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从而总结出人物的描法。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护住了四个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到来时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再如课文《船长》“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都救出去’”通过对哈尔威船长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哈尔威船长在遇险时的镇静自若、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些描写人物的句子精彩,好在哪里。让学生加以讨论并交流展示。这个过程最好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人物的内涵,读出自己的心声,完成对人物的最终解读。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用“溢满、郑重、接过、望了望”等动作和神态描写,很精彩细致地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这里需要把“溢满”“郑重”等字重读,节奏要舒缓并饱含深情。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可以体会出人物描写的妙处,从而帮助学生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这些描写的恰当运用,会增加人物在读者心中的深刻印象,让人过目不忘。
三、练习人物习作
这个板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口语交际,二是习作练习。这里的口语交际可放在第二课时总结人物特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写一个熟悉的同学,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是谁,并在活动结束后评出全班中谁的片段写得最精彩,最生动,并且还使用了文本中刚刚学过的人物描法。通过这个小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练习可以在口语交际之后,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在作文课上进行。首先,在作文课前布置学生积累一些写人的词语、句子,并尽量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用到。其次,让学生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不限于课内,也可以是课外的。先是学生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展示。第三,评出哪个小组的人物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最后交流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这个环节主要练习的还是口语表达,但它的练习指向很明确,就是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这个铺垫做得好,下面的习作才能水到渠成。
习作部分由于有了上面的铺垫,所以,最后只需要学生选择写的是哪个人,想突出这个人物的什么特点,这个人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选择一个自己学到的人物描法写作。打好草稿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与以前写人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现在有哪些进步的地方,评出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大家一起交流。教师在其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与学过的课文联系起来,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人物描写片段范文6
写记叙文无疑离不开写人和记事,必然要通过对事情的叙述、人物的描写刻画来表现一个主题。正常情况之下学生能把事情叙述清楚,但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往往成为学生作文中的软肋,而人物刻画得成功与否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因此老师会不遗余力地反复讲解人物刻画的技巧方法,也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的写人的记叙类型的文章以提高人物刻画的水平。但这些做法往往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能因此而提高多少。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广大语文教师无需舍本逐末,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课内文本来提高学生的刻画人物的能力。
初中阶段课内写人类型的文章(连同记叙文、小说)不下于10篇,既然这些文章能选来作为初中语文课文,必定有它的可取之处,而且这些文章中刻画的人物往往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些人物学生甚至一辈子也忘不了,教者完全可以以这些课文为教材,直观的教给学生如何写人。
先看以下两则对人物的描写的片段: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彩,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以上两个片段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教者在讲这些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把它们作为重点语段来加以仔细分析。两个片段对人物外貌的刻画都非常成功,堪称经典。教者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语段的精妙之处,适当对相应的技巧加以点评总结,进而教会学生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比较两则片段的共同之处我们可以有以下发现:
1 作者在对人物外貌进行刻画时都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所谓人物的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外貌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具个性的方面。《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刻画抓住了他的衣着、身材、胡子,《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则重点抓住了他的头发和胡须,突出表现了他的瘦而且有精神。
2 人物的外貌刻画不但着重写人物的“形”,更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神”,即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外貌往往就是人物性格的外在体现。《孔乙己》片断中从孔乙己身着又脏又破的长衫可以看出他清高、懒惰的性格。而《一面》片断中对鲁迅先生直竖着的头发和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描写则形象的将鲁迅先生顽强、刚毅的性格展现得非常到位。
3 人物的外貌描写都符合人物身份和社会地位。人物的长相相对而言是成静止状态的,不可能发生多大变化的,但人物的外貌却可以随着人物身份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应当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孔乙己是一个没落的读书人,又不具备最起码的生存技能,那他只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过着穷困潦倒、倍受的生活。鲁迅先生身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旗手,一直坚持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生理、心理透支严重,也只能“瘦得叫人担心”了。
另外,课内文本中还有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语段也应引起重视,如: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杨二嫂)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一鲁迅《故乡》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干线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甘蔗。
――姜孟之《一双手》
他(鲁迅)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阿累《一面》
以上三则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还成功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直观可感,这一点也值得广大学生学习借鉴。
除了人物的外貌描写以外,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从课内文本中找到很多成功的例子加以学习。
看下面几则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鲁迅《孔乙己》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吴敬梓《范进中举》
以上三个片段中对人物动作的刻画堪称一绝。《背影》片段中“探”、“攀”、“缩”、“倾”四个动词准确地把父亲作为一个体态偏胖的中年人攀爬月台之艰难刻画得淋漓尽致。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也在这四个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与展现。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片段曾让多少读者为之动容流泪。《孔乙己》片段中孔乙己拿酒钱的两个动词富于变化,“排”字形象地展示了孔乙己想要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虚荣心理,而“摸”则表现了孔乙己精神和肉体所受的折磨之深和穷困潦倒的尴尬局面,两个动词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孔乙己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为他最终走向死亡埋下了伏笔。《范进中举》中“攥”、“舒”、“缩”、“揣”四个动词充分的展现了胡屠夫贪财、自私、虚伪的性格。
写作中出色的动作描写不仅要表现人物做什么,更要表现人物在怎样做,从而通过准确的、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成功了。
再看课内文本中对人物神态的刻画与描写。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鲁迅《孔乙己》
写人物神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没有能够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刻画反映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的心理状态。《我的叔叔于勒》片段中对菲利普“脸色早已煞白”的神态描写将菲利普在得知弟弟于勒破产了,自己的发财梦破灭时的恐惧、绝望的心理准确的表现了出来;《孔乙己》片段中描写的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的神态则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在遭到别人嘲笑时的羞愧、尴尬、难堪、愤怒而又要挽回自己的面子的复杂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