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协作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1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团队协作

引言

啦啦操运动英文原名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国。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运动技巧及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健康的团队精神,体现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技巧啦啦操是艺术与体育结合的新兴运动项目,将运动、表演与难度融为一体,属于美感极强的难美项群类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一个项目的成功、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与团队成员的配合,离不开与他人的真诚合作。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为了能使他们毕业后尽快融人社会,不仅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高校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并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技巧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一、通过技巧啦啦操的练习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啦啦队队员(技巧性啦啦操队员)的不同技术特点,即底层队员、保护队员、上层队员分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能力。有研究提出底层队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与队友之间高度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应具备的能力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意识上的配合和身体的协调发力尤为重要。保护队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要有高度的救助意识和责任感。应具备的能力除技术要求外重要的是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引导能力。很多学生意识到参加集体活动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真正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其实是很少的,如果集体活动中能很轻松愉快,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参与的。但是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原因与能力问题,在活动中居于被安排的地位,心理上不服气不配合等,导致合作的结果不愉快,所以索性对集体生活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经常讲的“不合群”就是这种问题。对此,要结合体育锻炼进行技巧啦啦操练习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积极的状态参与集体活动。

二、团队合作的技巧与方法的训练贯穿技巧啦啦操练习始终

有很多的学生是缺乏进行团队合作的技巧与方法,以致于生活中经常受挫,与同学相处关系也不融洽,易产生误解,由于自己的参与或者组织方法不当,在团队中不懂的与团队成员交流等,最后导致在团队合作中力不从心。这些现象在大部分学生中是存在的。这部分学生有必要进行技巧啦啦操这类体现团队协作的项目,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彼此之间动作的配合来引导学生与队友的沟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建立共同的目标,如小组之间的学习比较,参加赛事的共同荣誉感的塑造等。当学生对于交际合作的方式了解并熟悉,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对合作驾轻就熟,对集体活动也就会产生积极性了。技巧啦啦操的内容与运动形式,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引导学生参加啦啦操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能力

大学的社团活动是当前很多高校的一道风景线,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要充分激发参加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学生参加团队工作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同时积极进行学生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社团中担任一定的任务,成为其中的主人翁。社会要经常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与公开活动,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例如:对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等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这样的社团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其德育意义是巨大的。

四、鼓励建立学生自己的技巧啦啦操文化,激发学生管理的热情

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内容包括30秒口号组合,而这30秒中又包涵了动作、队徽、队名、吉祥物等多种啦啦队文化,让学生通过啦啦队文化的保持与延伸,更加深刻的体会技巧啦啦队项目的内涵,赋予团队灵魂。增强团队凝聚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五、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感受团队合作的积极意义

走进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技巧啦啦队社团、自治组织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者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者是专业的学习调查研究与实习活动等,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热情与行动。例如:走进社会进行技巧啦啦操运动的推广普及,技巧啦啦操的公益性质表演,探险协作活动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体验与锻炼,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与优势,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结束语:技巧啦啦操作为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与该项目的练习,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沟通能力、配合协作等优良的素质。更是可以通过啦啦操社团了解项目文化内涵,从多个角度提升团队概念的理解。通过多种社团及社会活动,例如:参与公益性质的啦啦操表演、参加针对啦啦操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工作等,提升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中秋,邱建钢.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

2009版)[S].国际全明星啦啦队协会审定,2006.

[2]严爱平.日本啦啦操全国锦标赛观后[J].中国体育教练

员,2004,(4):36.

[3]王丽娟.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7-118.

[4]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

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87.

[5王景连.一种新兴的美国体育运动――全美大学生啦啦队

比赛赏析[J],文史大观:59.

[6]王雁北,仝敬平.2005年河南省大学生动感啦啦队比赛情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协作能力

工学结合教学应该是以行动为导向,强调教师(师傅)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行动)为主体,以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协作行动为主要的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和社会能力整合后综合性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理论联系实际,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与生产零距离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概念

1.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学结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进行生产一线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操练,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寻找解答,得以提高,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前不少的中职学校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深度融通,建立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都是直接将上课的地点设立在工厂中或企业在学校设立生产车间,把生产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师傅)把课程讲解过程中结合到生产实际中去,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具体的设备的具体使用步骤,产品的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等。教师(师傅)将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得理解课程的内容,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总的来说,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尤其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地帮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当前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对于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帮助。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到企业进行工作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不清楚该怎么做,不知道一些具体的设备该如何操作,并且往往课本上所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

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之下,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手把手的教导学生具体的设备和仪器该如何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那些突况与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同的,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而且在教学时候,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顺畅,而且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具体对策

前面我们对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概念以及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发展来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我看来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能够重视团队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对策。

1.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要能很好地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应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教师应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企业文化、产品工艺流程、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等。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的切实推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还能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现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企业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开阔的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和对工作深刻的感性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团队教育,保证工学结合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行分组培养学生团队能力

在当前大部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分组是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设备或者一些仪器的练习的。因为很大一部分设备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无法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的接触这些设备。因此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使每位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2】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班级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每一个设备或者仪器对应一个小组,这样教师在讲述完一个具体的设备该如何操作或者如何使用之后,就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在一些设备的使用时,让某一位同学管理设备一个方面的操作,让另外几位同学管理设备其他几个方面的操作,然后在设备实践的过程中,想要将设备使用好,就需要同学们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就会逐渐建立团队意识,为了能够将设备使用好,就会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总的来说,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分组的重要性,分组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接触到一些具体设备的使用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以分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3】

3.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学习中实践性认知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职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重,把课程的改革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讲学模式,在课堂讲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同时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交流沟通时间,对于一些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可以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讨论的方式所得到的答案对学生来说,印象是非常深的,并且通过与同学讨论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同时,在一体化教学中注重以项目为引领,任务驱动,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任务策划、任务分工、任务实施以及任务效果反馈,实现项目的综合效果。下面以“PLC控制三相电机的YD启动”项目教学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准备、分组。分组时模仿企业生产班组情况,每组设一名班组长,老师扮演电气安装(维修)车间主任角色。(2)分发任务。利用PLC对镗床主轴控制电路进行电气改造。(3)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为引导学生学习,要给每名学生发一份工作任务单,工作单主要是模仿企业岗位实际技术文件的内容。学生在组长组织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探讨最佳的方案。(4)方案的实施---线路安装调试。首先各组根据设计的方案完成PLC与电器元件的实物连接。连接完成要由两个以上同学进行对照检查,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完成PLC程序的调试及上传工作。各组在电路安装调试好以后要通电试验,以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如电路不能实现任务所提出的功能,小组要组织讨论,分析查找故障原因所在,并修改设计方案。(5)项目完成效果评价。通过小组互相评议,对各组方案的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本次实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应用。

这样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独特创新的想法,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能有效地培养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改善传统的教学管理,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我们主要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入手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认知能力是非常高的,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一教学模式。【4】

参考文献:

[1] 梁珍.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142-144.

[2] 李京泽.“工学结合一体化”大学生创业中心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7):103-104.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3

内容摘要: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培育团队精神的原则,以及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作用;企业团队精神;途径

一、团队精神概述

《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了美国的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62家大公司以后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贯穿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

(二)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

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

(一)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

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

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如果没有协作原则,企业中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利益那么最终难以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整体实力很难得到提高。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分工协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良好的分工协作又取决于人的价值理念状况。有些企业内部有些人难以同别人协作,就是因为在价值理念上不承认协作原则,看不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理念的存在,而仅仅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必然会危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总体的有效协作,最终必然使生产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团队精神重视发挥人的比较优势,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组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些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组合,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都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优势是难以组合的。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理念基础,任何再好的不同优势都难以实现有效组合。因此,对于企业有效提高竞争力来讲,团队精神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人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结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企业中人们的矛盾,只能以团队精神来协调。即使有些矛盾是原则性的,也必须通过团队精神达到统一。不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要服从于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大家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个人能力,而是要强调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也要依靠组织力量,这两者必须要有效结合。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如果没有能干小事的人的帮助,他们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会很快,团队精神差的企业发展往往不快。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三、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途径

目前,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国际500强等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而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新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极大,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

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一)企业经营目标应明确合理

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

企业和人一样,旧的欲望被满足,新的欲望又诞生,否则就失去了动力。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要善于沟通与协调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共同的经营目标之后,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通过信息与思想上的交流达到共同的认知,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及时消除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分歧、误会和成见。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便是沟通与协调的最高境界。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发挥团队精神时,不仅管理需要沟通,人际关系需要沟通,工作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沟通,解决问题和思想工作更需要沟通。沟通就是了解、协商、交流及通气。沟通有时是单向的,有时是双向的,沟通是企业发挥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沟通对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商,只重视个人的特长发展,忽视与相关人员的配合与交流,那么部门之间的争执及员工之间的分歧便会产生,并会影响团队精神的发挥。

协调是团队精神的关键与核心,特别是对于服务环节上所发生的“边缘”或界限“模糊”的问题,团队精神中的协调部分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某个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部门的事情或失误发生时,各自不是先从自己查找原因,只强调客观原因,将责任推出;或指责其他部门,认为是主观所致与我无关。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通过相互了解、共同探讨、查找原因、寻找共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却因不善于协调和发挥团队精神而产生争执,甚至上升为部门

之间的矛盾,既影响了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又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可以说是有关人本思想的最早诠释,也足见“人”这一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然遵守这个客观规律,尤其是有关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问题,世界著名的企业莫不强调人在团队精神发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团队是由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组成的,只有从员工本身着手,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谈及团队精神的发挥。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被满足了,员工自然会很投入地从事本职工作,从而保证团队精神的最大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尽量满足每个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其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聚集不同类型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在选拔员工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以充电,为企业发挥团队精神提供最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保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化解人际交往的矛盾,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节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合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性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对塑造企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四)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

世界著名的学者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与才能。”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正确地运用物质鼓励,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是激发员工的力量与才能的最好办法。

强化物质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团队命运共同体,需要管理层在工资、福利、奖励等多方面加以权衡。通过积极有效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和员工评价考核机制来加以合理的分配,以物质为杠杆,引导人们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注所在团队的集体成果。

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需克服“一味高薪”的现象,高薪未必留得高人,这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所嗤之以鼻的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稳定”魅力。所以说,物质激励手段必须科学、公正、合理,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当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股票期权、技术入股、创意入股等政策,让员工找到了主人的感觉,并大大提高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效果。

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除了上述几点,还应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进行;重视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加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威力,从而发挥企业形象与旗帜的作用;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其潜力等。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l]尚水利.《团队精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1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4]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4

团队协作不仅是讨论交流、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它更强调成员的付出与贡献,得到1+1>2的结果。这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是一种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的精神。概括说来,团队协作可以营造一种归属感的工作氛围,避免了单独面对项目时的孤立、无助;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动力,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团队协作可以完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大项目,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团队成员个体的行为。

团队协作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艺术是当今最全面的艺术创作之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十分全面甚至庞大:镜头知识、音乐知识、力学知识、光学知识、色彩空间知识等等。从剧本的创作加工到对电影视听语言的把握,从舞台背景的绘画到表现渲染氛围的配音配乐,动画艺术创作包含了一个完整系统、明确分工又高度合作的过程。从制作流程上讲,动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具体说来包含了原画、造型、场景、分镜、中间画、后期、编剧等环节,如果涉及三维动画还需要开展建模、灯光、材质等工作。每个分支在制作时是相互独立的,只有事先进行充分地沟通与交流,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相反,如果各个部分都各自为战、独树一帜,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合成一个“四不像”。因此,动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调个体的特性与团队的共性的有机统一,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路盛章教授所说,“做动画的不一定是专家,但一定要是杂家”,动画的形成就是要集众家之长。放眼国内外优秀动画艺术作品,无论是《齐天大圣》《、玩具总动员》,还是《功夫熊猫》《、藏獒多吉》,都不是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能力所能完成的,而是由百名动画师与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耗时多年共同打造出来的,凝聚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智慧与心血,是团队协作的产物。由此可见,紧密的团队协作,让每个团队成员发挥专长、合力同心,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是动画艺术创作的重要保证。

团队协作式的动画专业教学

以往的动画教学方式通常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创作,虽然也不缺乏有能力且善于进行单独创作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独立创作的作品往往较为粗糙,虎头蛇尾。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一方面,当其单独面对繁重而复杂的创作内容时,必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一心只想着完成任务,自然会忽视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周期漫长的创作过程,开始的激情四溢慢慢被时间所消耗,热情逐渐丧失殆尽。笔者认为,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不能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通过密切合作达到互相学习、相互启发,思想碰撞、取长补短的目的。因此,培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的动画专业人才,应当采取团队协作式的动画教学方式。团队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应从两个方面来实践:

1、建立教学团队之间的协作关系,保证课程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动画专业是一门集科技、艺术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学科,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为庞杂。这就需要教学团队中的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既要凸显本专业课程自身的特色与独立性,又要将其融汇在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之中,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例如:在剧本创作课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剧本,可以继续沿用至角色造型、场景设计的课程中,再衍生进入分镜、动画制作的教学课程,最后在后期合成课程中得以实现。这样,既体现了各个专业课程的独立性,同时,也整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学链,让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式的动画创作流程,感受到了创作思路转化成果创作成果的喜悦。在这方面,我校动画专业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例如:几位专业教师共同组织了一部动画短片的模拟制作实践,依据团队协作的原则,由大二的学生在角色场景课程中完成了基本设定,再交由大三的学生在短片后期课程中完成了动画部分的合成剪辑。这次的实践在课程的衔接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团队间的协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此外,教学团队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团队为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参与横向项目开发,充分形成团队教学的整体合力。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5

[关键词]高层管理团队;认知冲突;企业绩效

一、引言

自从Hambrick提出“高阶理论”以来,对高管团队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特征与组织绩效、战略选择的影响上,对于内部运作过程的研究却较少。由于高管团队在教育背景和程度、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经验知识丰富、决策能力很强的团队中,冲突也是普遍存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发现,冲突的作用是双重的,团队中保持适当的冲突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和竞争力。高管团队冲突从性质上划分为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Chenhall(2004)认为,冲突一方面能够改善决策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弱化了个体之间共事的能力而损害决策质量。具有有益效果的冲突被称为认知冲突,具有负面功能的冲突被称为情感冲突。高层管理团队负责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选择,其决策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这也就是说团队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业绩,因而提高企业绩效自然会关注团队结果的产出。Guzzo和Dickson(1996)的研究指出群体绩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群体对实现既定目标所达成的协作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成员之间继续协作的能力。Nalder(1990)提出评价团队绩效的三个指标,即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和团队的协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团队协作能力和决策质量是考核团队绩效的两个重要维度,在研究团队运作过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高管团队的界定

自从Hambrick和Mason提出“高层管理梯队”理论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群体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来界定高管团队。Jackson和Michel(1989)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是那些参与公司所面临的重大决策的高级经理们。Hambrick和Cho(1996)等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是包括董事会主席,副主席,首席执行官、首席作业主管、总裁、资深副总裁和执行副总裁等。West和Boeker(1997)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是能够参与战略决策,以及战略实施的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组成,包括CEO、总经理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赵铮(2005)认为高管团队通常包括董事会成员及正、副总经理,以及其他共同参与战略决策的高层管理者,通常由3~10个成员组成。高层管理团队是由在组织中主要承担战略决策职责的高层管理者所组成的团队,是决定组织发展和影响组织绩效的核心群体。结合以往学者对高管团队的定义,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高管团队是指包括董事长、CEO、正、副总经理,以及参与到公司经营和战略决策中来的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总监等中层管理人员。

三、文献回顾及假设提出

高层管理团队内的冲突所产生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产生积极的效果,即冲突能提高对复杂事件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保证决策的质量;另一方面冲突又会增加抵触和不满情绪,妨碍交流和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有必要对团队冲突展开深入的研究。认知冲突是与任务相关,它是基于如何使团队更好的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发生的冲突。认知冲突鼓励团队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团队的成员因为其构成的差异将形成对问题更加全面的见解,从而确保在战略决策和选择的正确实施。以往的研究也表明:适度的主动的认知冲突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定并贯彻执行决定。对关键问题持有不同意见的团队成员更可能评估其他另选补充的可行策略,并更容易接受各种观点,以此来促进创新思维。

Amason(1996)将冲突分为两类: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认知冲突是任务导向的,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是由于成员对任务目标及完成方法的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由于不同的成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复杂环境,因而团队中的认知冲突是不可避免,感情冲突是个体导向、非建设性的,关注的焦点是成员之间情感上的对立和争论。Simons(1993)发现在快速决策的高管团队中,任务冲突与团队绩效正相关,但在决策缓慢的高管团队中。任务冲突则与团队绩效负相关。Amason(1997)的研究认为认知冲突能够改善战略决策,因为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的更加便利。Jehn(2001)等以一般团队为研究对象,认为适度的任务冲突对公司绩效是有利的,复杂的认知任务使得团队从正在进行的工作管得不统计思想中获利,冲突的综合结果总体上优于个人观点。卢俊义和程刚(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内的成员出于对任务的不同理解会产生认知冲突,如观点的差异、思维的碰撞、激烈的讨论和成员的充分沟通等,有利于改善决策质量,从而提高公司绩效,结果同时表明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任务冲突对包括高不确定性,需要大量信息处理的非常规任务具有促进作用,使得团队成员讨论不同的观点。增加成员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改进绩。决策质量是指一个决策对达成组织目标的贡献,能否积极实施决策又依赖于决策小组成员接受并同意战略决策的实施。Dooley(1999)组织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略决策制定的质量和决策的实施。Amason(1996)认为管理者面临的决策环境非常复杂,管理层的决策质量可能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绩效。

综上分析得出如下的假设:H1:高管团队内认知冲突与决策质量正相关;H2:高管团队内认知冲突与企业绩效正相关:H3:高管团队决策质量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以往的研究证明,任务冲突对决策质量及团队成员对决策的理解、承诺和相互间的接受程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任务冲突使得团队成员能够集聚于问题的讨论,允许多种观点并存。Panason(1996)认知冲突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接受,对其他成员的看法给予真诚的考虑,成员之问积极的感情也可基于此得以建立。Dreu(2003)之处认知冲突能够增加团队成员仔细检查问题和更加深入思考的倾向,能够促进学习和创造性思想的发展。团队成员为迎接新的变化的挑战,必须运用集体智慧做出战略决策和选择,使企业保持活力。

张玉利等(2004)认为,企业家精神具有的团队异质性、勇于承担风险、超前认知和行动等特征推动企业成长,提高公司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卫(2007)从团队成员对创业决策的行为方式和影响能力的角度来考量高管团队企业家精神,将其概括为四个维度,即集体创新、分享认知、共担风险、协作进取。卢俊义和程刚(2009)将集体创新和协作进取合称为合作行为,其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与合作行为、公司绩

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内合作行为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雷红生等人(2008)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成长性绩效显著正相关。卫和郝喜玲(2008)则认为,具有集体创新意识的高管团队成员能够自觉地区分认知性冲突和情感性冲突,减少情感性冲突的发生,并自觉地接受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模式,从而有利于集体决策质量的提高,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高管团队内部的协作能力,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是不可小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创新和对组织目标的认同。EnSIey、Pearson和Nnason调查了70个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发现凝聚力强的团队有一个人际关系稳固的基础,有良好的工作配合,节省了额外的团队维护的能量和资源,离职率低。

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4:高管团队认知冲突与团队协作能力正相关;H5:高管团队协作能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A―mason&Schweige(1994)指出任务冲突对包括高不确定性,需要大量信息处理的非常规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它使得团队成员讨论不同的观点。增加成员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改进绩效。团队’成员多视角的见解,有利于提出高质量的决策,进而对企业达成组织目标有着积极的贡献。卢俊义和程刚(2009)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合作行为对认知冲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产生了完全中介作用,即认知冲突是通过合作行为这个中介变量来影响公司绩效。本文认为认知冲突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通过决策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来影响组织业绩,因而做出如下假设:H6:高管团队认知冲突通过决策质量的中介对企业绩效发挥正向作用;HT:高管团队认知冲突通过团队协作能力的中介对企业绩效发挥正向作用。

四、讨论

本文提出了高层管理团队认知冲突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与之相关的研究假设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的理论架构对于合理的利用高管团队的冲突来提升组织的业绩有一定的启示性。(1)L,Dave Brown(1987)对冲突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考察,发现冲突水平与组织绩效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冲突水平太低,组织革新和变化困难,组织难以适应环境,其行为受阻;冲突水平太高,导致各种混乱,危及组织的生存。在冲突管理中,认知冲突超过一定的水平,就会会发展成情绪冲突,因而应只有将认知冲突保持在适度的水平,才会对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2)认知冲突可以促使团队成员更仔细地考虑问题,更全面地思考现状,从而孕育出新的知识,发展出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团队领导应该鼓励开放和合作的团队氛围,鼓励团队成员在共同决策时的建设性冲突,以期团队成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对彼此的信任。应加强团队成员沟通和信息交流的频率,促使团队能有效管理冲突,在获得认知冲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避免情感冲突的消极影响。(3)对组织文化和组织目标的认同、对组织战略决策模式的认同和理解,降低了成员之间的交流障碍,提高了制订决策的效率,在目标高度一致的情况下,高层管理团队内合作程度提高,战略决策质量也随之提高。当高管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目标趋于一致时,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开放性的讨论便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Amason,A,c,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andDysfunctional Conflict 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Resolv―ing a Paradox for Top Management Team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123~148

[2]张平,国外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197~200

[3]卢俊义,程刚,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合作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5):117~123

[4]郎淳刚,席酉民,信任对管理团队决策过程和结果影响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170~174

团队协作能力范文6

关键词:拓展训练 团队 团队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45-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团队的工作形式被企业广泛应用。

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组织成员拥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如相互的信任、信息的共享、合作意识以及相关技能等。然而,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很少找到具有这种团队工作技能的员工,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更是难得。学校的课程更多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加之目前高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呵护备至,社会交往技能匮乏,合作意识淡漠。

有研究表明,在高绩效的团队中,专业技能虽然是重要的,但是队员的团队意识对最终取得成功更加重要。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势在必行。拓展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强员工团队意识的训练方式,已经被企业在职培训中广泛应用。

有学者已经对在高校课程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等做了相关的研究,如张剑峰和高绪秀的研究认为,“就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而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在高校体育课上开展拓展训练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大学上团队意识缺乏的现实,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对拓展训练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进行相关研究。

1 关于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的培训形式来源于国外,英文名字是OutwardBound。1970年,在中国香港成立的香港拓展训练学校是我国第一个加入拓展训练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在中国大陆,于1995年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拓展培训机构是“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其将拓展这种注重体验式的方法和理念的培训体系引入中国大陆。

拓展训练利用的主要是自然的环境和设施,通过参与人员的亲身体验,感悟活动中所蕴藏的理念,进而通过反思获得新知,改善行为方式,培训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的一种体验式训练体系。

拓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对增强团队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拓展训练多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在突出团队意识的背景之下,使参与者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触动,使他们能够从心底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以及团队工作方式的重要意义。

拓展训练的形式包含多种,从所运用的设施和资源来讲可以分为水上活动、野外项目以及固定场地的项目形式。如水上项目包含游泳、跳水、扎筏子以及划艇等;野外的项目包括攀岩、远足、露营、野外定向活动以及登山等;固定场地的项目主要使用固定的专业的场地设施,如高低杠、高架绳网等进行团队的挑战项目的训练等。

从挑战方式上可以将拓展训练分为团队挑战、个人挑战以及领导关系挑战等方式。例如,团队挑战项目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团队的融合,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支持、人际交往关系等,来积极地共同迎接挑战。个人项目主要是激励自我潜能、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等。领导关系的挑战同以上两种有些相似,但是这种形式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领导行为在迎接挑战中的提升,提高领导潜能,也使参与者理解领导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相关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团队凝聚力等各项指标。

2 什么是团队意识

团队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现今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方面。在多数的项目任务中,团队形式的采用通常会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如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以及虚拟团队等形式都为企业带来了应有的绩效回报。然而要建立高效的团队,组织成员必须拥有一些必须的团队意识。

罗宾斯在其所著的《管理学》中对高效团队总结到:高效团队需要有清晰的目标、组织成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团队成员要求项目的充分信任、对目标的达成具有统一的承诺、沟通良好、谈判技能、恰当的有效领导以及内外部的支持等。目

本文所论及的团队意识,即指上述所包含的在工作团队中所需要的团队工作能力所涉及的方面,如对团队工作中信任的理解、团队协作的理解、团队成员的沟通如何更加有效、团队目标清晰的重要性等。

3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3.1 拓展训练对团队信任意识和凝聚力的培养

信任是团队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团队高效的必要条件。团队成员之间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拓展训练有很多项目都是以提高团队成员对信任的理解为目标的。如典型的“信任背摔”项目,看名字就知道这个项目是对队员间信任度的一个挑战。

一名队员站在1.6米左右的台子上,其他队员在台下用手臂相互搭接起来以接住从台子上倒下的队员。这个项目即是对台上队员心理的一种挑战也是挑战其对台下队员们信任度。需要台上的队员对台下队员们的充分信任,他才敢放心后倒。另外其身体越平,体重就会越均匀地分配到台下的队员的胳膊上,台上的队员安全,台下的队员接的也相对容易。信任和团队凝聚力在拓展项目中的很多项目中都有所体现。

3.2 拓展训练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