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1
国内社会学界对人的社会化的研究产生了诸多理论。笔者比较赞同的理解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需要与社会延伸自身、有序运行的需要二者在个体身上的统一及程度”。[1]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延伸自身、有序运行的需要是人的社会化的两个动因。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一个“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就是大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锤炼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独立而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良性的社会化过程应该是实现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利益有机结合的过程。
一美术(设计)类大学生社会化特点和原因分析
(一)美术(设计)类大学生社会化特点
1社会化失败
美术(设计)类专业应用性强,尤其是动画和艺术设计这些与市场联系尤为紧密的专业。部分学生受艺术类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社会不良习气较浓,超越了大学生年龄阶段的行为标准,在心理上表现得异常“成熟”,热衷交际,乐于享受;还有的大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盲从心理,注重经济价值,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甚至唯利是图。这对人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利,可谓是失败的社会化。
2社会化障碍
绘画等传统的纯艺术类专业的部分学生整天沉迷在自己的艺术世界,过着“画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就业意识淡薄,就业政策意识模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及相关制度的清楚程度不高,很了解的不到10%,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就业没有清晰的概念。大四了还懵懵懂懂,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制作简历,对各类招聘信息和求职途径不闻不问,也不会有意识地学习应聘技巧,不知如何参加面试;尤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临近毕业却对于自己的专业出路是什么都不完全清楚,这对学生的社会化造成了很大障碍。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与普通专业学生相比,美术(设计)类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和展览的机会较多,参与家教、打工等有偿服务的学生比例也较高,与社会有更为广泛的接触,因而也更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美术(设计)类大学生更多地受到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利己思想、个人主义的冲击,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
2个人因素
其一,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多个人意识较强,集体荣誉感较弱,团结协作精神不够。一般来说,个体自我意识越强,其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就越困难,不会轻易认同社会,容易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排斥与抵触情绪。其二,人文科学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美术(设计)类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水平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文化理论课程,对大学英语、语文、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基础等文化理论课和学校规定选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不重视,未认识到这些课程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三,偏重技能操作的学习,忽视理论指导升华。美术(设计)类大学生对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专业理论课的兴趣也不高,存在为考试而学习的心理,以至不及格现象屡见不鲜。由于专业理论素养较低,学生很难将技能训练中积累的经验提升为理论。
3学校教育的因素
目前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类似于旧式作坊中的“师徒式”,这使得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言行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很多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衡量的尺度是专业技能水平,认为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素养等都是不重要的。专业教师评价标准的偏颇会诱导学生形成只要专业好、其它无所谓的观念,放弃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美术(设计)类学生不成功的社会化。
二以就业教育促进美术(设计)类大学生成功社会化的对策
就业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帮助人们选择并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通过采用科学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培养和发展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了解五花八门的职业世界和获得职业信息,学会做出职业决策,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2]由此可见,就业教育不仅仅是狭义的求职技巧指导,要发挥就业教育有效促进美术(设计)类大学生成功社会化的功能,需要朝以下三个方向努力:
(一)进行美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是根本
大多数美术(设计)类专业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即使是绘画之类的纯艺术类专业也不再仅仅以传统的工具创作,它们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影视媒体等新技术相结合而应用性不断增强。因此,就业不能再单靠一只画笔,还取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必须关注社会的发展,针对社会的新要求和毕业生中灵活就业多、自主创业意愿强等新情况,在专业培养中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增开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演讲与礼仪等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程作为公共课或者选修课,让学生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是步入社会后非常需要的能力。从对毕业生供职单位的调研结果来看,多家用人单位表示:人格魅力往往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二)实现就业教育全程化系统化是关键
就业教育应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中。“全程就业教育”是指“将大学生顺利就业并立业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理念与能力形成全面、系统的一门学科,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主就业的意识,以及不断发展的立业能力的专门教育”。[3]就业观念的形成、对自我职业和社会的认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就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结合美术(设计)类专业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分年级、分阶段开展系统性的就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事业观和幸福观,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和艺术行业前景,学会寻找二者最好的结合点,以达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三)实施个性化就业教育是重点
美术(设计)类专业现行的教学模式通常是采用小班制,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也应充分考虑美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小班教学,利于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同时,针对学生更愿意听取专业教师意见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选择等内容的教育时,可邀请学生信服、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一起参与,因材施教,提供学生乐于接受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就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担负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专业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者等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探索适合美术(设计)类专业特点、毕业生就业特点和美术(设计)类职业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完善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陈平,林仲烈.关于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研究的四点理论偏失与纠正[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8-30.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 电话礼仪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引言
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他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德洛尔)
二、教学基本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模拟商务环境中的电话礼仪训练,学生掌握现代商务电话礼仪的知识和禁忌,培养学生真实商务场合下的礼仪意识,学会接电话、打电话和代转接听电话的礼仪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接听电话的礼仪原则和拨打电话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法和任务导向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主张从实践中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实录)
环节一:课堂导入――好心办坏事
师:情景介绍
张同学一直是班上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因此班主任一直很看中他,给他介绍了一份实习机会,去班主任朋友潘总开的外贸公司去上班,但是当张同学和潘总通了电话之后,双方都有了抱怨,张同学抱怨潘总不留情面的婉谢了实习的要求,而潘总也跟班主任抱怨张同学根本不具备来实习的资格。
(情境模拟)
潘:喂,你好,请问是张同学吗?
张:喂,你是谁?
潘:我是你班主任的朋友,我姓潘,这个礼拜六上午8点,请到长江路15号欧宝外贸公司,我们当面谈谈。
张:哦,恩……早上8点太早了,晚点好吗?
潘:额……那9点吧
张:你那个长江路15号怎么走啊,远不远啊?
潘:乘24路长江路下就到。
张:24路哪里有坐啊,我不知道啊。
学生讨论:请问潘老板为什么会拒绝张同学的面试?
小结:没有礼貌、给人很不踏实、不肯干的形象。
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张同学,你该怎么打这个电话?
小结:导出打电话的礼仪和禁忌
环节二:项目设计
任务1:学会电话拨打礼仪
1.观看视频:打电话
2.根据视频思考
(1)请写出视频里所有不当的打电话语言和行为
师生小结:说话嗦、没有重点、在电话中猜对方姓名、没有礼貌、不自报家门等。
(2)商务礼仪中,拨打电话礼仪的禁忌
学生总结,发言。
教师小结:错误时间、错误地点,没有自我介绍和礼貌,拖沓唠叨、无重点,态度傲慢、势利眼……
(3)正确的拨打电话礼仪
学生总结,发言。
教师小结:正确的电话礼仪应该注意三个时间段:接通前、通话中和挂断前。打前必须明确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好准备,说什么、怎么说。遵循“三分钟原则”。
知识小结:拨打电话礼仪注意点。
任务2:学会电话接听礼仪
任务情境:根据以下商务信息,模拟去电和客户来电情景。
南京A公司(客户)将于2011年1月20号早上8点半从南京出发到常州欧宝外贸公司进行商务拜访。届时南京A公司老板、总经理两人将乘黑色商务别克苏AV3652到访,将洽谈2011年订单事项。
具体要求:
以2人为一组,一人饰演南京A公司客户,一人饰演外贸公司业务员。
饰演客户者:注意措辞,要求讲明来贵公司拜访的时间、人员等信息。
饰演秘书者:注意措辞,语气、神态、问句、态度等。
请写出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礼仪中,接听电话礼仪的禁忌有哪些?
以“喂”或者“你找谁”作为见面礼;势利眼,无礼貌;谈话离题、重点没有记录。
正确的接听电话礼仪应该是什么?
左手拿,右手记;切记“喂”,告知“谁”;知来者,明目的;注声音,重表情;听重点,不忘谢;待对方,先收线。
任务3:代转接电话
任务情境:某客户在发现你所在公司生产的产品(衣服)质量不过关之后,打电话到公司要求直接找经理投诉,并且态度非常恶劣,请问你该怎么处理这类电话?
要求:两人一组,一人饰演客户,一人饰演接话员。注意措辞。
思考:如果你是秘书,领导恰好不在,如何代听领导的电话?
教师小结:以礼相待;尊重隐私;传达要及时;电话记录;不轻易透露号码。
环节三:真实体验
拨打10086电话人工服务台,假扮要投诉,观察对方的礼仪和处理方式。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学启示)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设计是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电话礼仪课程的导入由一个面试电话导入,中间穿插一个电话视频,学生模拟接电话、打电话等多个场景表演,教师饰演其中一角由此将课堂效果带到预期的安排。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更容易引起共鸣。
教师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我们每一节课面对的是个性化的学生,教师无法预料到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互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运用我们的教学机智,冷静面对,正确引导,巧妙处理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53-01
一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农村孩子由于从小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英语普遍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课堂枯燥无味,纯英语知识的简单传授让孩子们对英语不感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与英语知识有关的小故事,这样会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学英语时间的表达方式时,教会了学生“先分后点,先点后分”的两种表示法,学生在熟悉英文数字的前提下,对“先点后分”的方法接受快些,对“先分后点”的方法还有点绕不过弯来,此时用小故事做引导:有一位伦敦的老太太要乘火车去看她儿子,来到车站后,她不知道火车到站的时间,这时有一个小孩在车站附近玩耍,老太太就走过去问小孩“火车几点到站?”小孩只是拿着玩具枪对着老太太“嘟嘟嘟”“嘟嘟嘟”,就大笑着走了,老太太很纳闷,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一会儿后,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说这孩子真聪明,他已经告诉我火车的时间了,原来是“two to two”。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记忆深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 引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的主人
在学生学过对话或课文后,让他们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自拟,也可由教师根据课文为学生创设情境,这种采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所学句型,也是为了让学生熟记所学课文的内容,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七年级英语“打电话”这一课中,笔者准备了两部手机作为教学用具,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并创设了用英语打电话的情境。(一个学生配合教师完成)
T:Hello! May I speak to Tom?
S:This is Tom. Who is that?
T:This is Li Lei. Are you free tomorrow morning?
S:Yes,What is up?
T: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S:Yes,I Would love to.
T:Do not forget to bring your football.
S:All right. See you then.
学生配合教师表演完对话,大部分学生弄清了对话内容,然后再放录音,学生听课文内容、跟读课文内容。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句型。然后再让这两个学生用英语打电话询问缺席者的身体情况。并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这一组学生的对话中是否有误。通过用英语打电话和用中文打电话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汉语与英语之间打电话不同点的认识,学生在课堂表演中也正确地掌握了打电话用语。
三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消除紧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情感态度上对他们要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要给以期待的目光,要会赞赏学生。对学困生要多加以鼓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四 创造英语交流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4
“打电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教材的主体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分析问题”。这部分并没有让学生画图,但有逐一通知和分组法的图示。教材还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第二部分“数形结合,优化方法”。教材明确要求学生动手画图,还规定了图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化。第三部分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通过“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抽象出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教材解读】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烙饼问题”和“统筹原理”,后面又有了“找次品”。本课既能用到前面的优化思想、模型思想的经验,又能对“找次品”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化归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优化的思想、对应的思想。化归思想本课体现为化难为易;模型思想体现在1、2、4、8、16……n这个等比数列中,此数列的和为2n-1,2n表示得到通知的总人数,1表示老师,2n-1表示减去老师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在通过图示的方法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一个抽象到直观的过程;对应思想是指时间和人数两个变量有着重要的对应关系,比如10分钟的时候对应1024人,如果不进行对应,学生就会把等比数列的尾项与数列的和搞混掉。最后优化思想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本课当围绕这些数学思想进行设计,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处在最高位,数学活动是传达数学思想的手段,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形成经验才是目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为让学生将来能够自动自发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最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还形成一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对比、画图、模拟、讲解分析、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
2.渗透化难为易、数形结合、优化、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感受几何倍增的神奇魔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做好准备
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纸,请学生把纸对折一下。猜一猜,为什么要对折。
其实很简单,对折后就有2个半张,可以用两次了(合理用纸)。
(设计意图:“猜一猜”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并且没有猜对猜错之分,调动学生举手表达的积极性。另外,可以和结尾相呼应,最终学生会发现打电话和多次对折一张纸,是同一个数学模型。)
(二)创设情境,去情境化
题目:A老师有一个通知要传达给1000名学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1分钟通知1人。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全部通知到要1000分钟。
补上问题:怎样打电话省时间?
预设:打电话通知学生的同时,请他帮忙再打给别的学生。
(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去情境化,去情境化才能帮助学生自觉地建构隐藏在情境后面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本题通过老师虚假的名字、巨大的学生人数以及又去掉了“紧急”2字的题目,让学生感到这不是一个生活问题,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去情境化。如此一来,想到短信群发,请家长帮忙、一个人用10部手机等生活化想法的学生少了。同时,通过1000的人数和“怎样打电话省时”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解决策略上。)
(三)独立思考,初步尝试
1.化难为易。
题目:A老师有一个通知要传达给15名学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1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算清楚花了多少分钟。
把你的想法表示在纸上。(展示学生的3种方案)
2、反馈交流。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文字、算式或者图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取3种典型性的分组法,投影给全体学生看。在师生的互动分析中,教师边分析边把3种方法画在黑板上。
3.对比优化。
为什么方法2、3比方法1多节约了1分钟?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就越少?为什么分三组和分五组都花了7分钟?帮忙的学生到底在第几分钟才开始帮老师打电话?你觉得还有缩短时间的可能性吗?你觉得怎样打才能最省时间?
4.情景模拟。
教师现场展开让学生模拟用倍增法打电话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1000人到15人体现了化归思想,也为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积累了化归的经验。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允许学生表达形式的多样化,无论是文字还是算式,教师都把它们图示化,动态地画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能理清分组法打电话的过程,为下一步对比分析做好准备。另外,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并不是分的组越多越快,抓紧每一分钟“人人参与”才是最快的。最后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类型,再给学生创造一次理解的机会。)
(四)数形结合,再次探究
1.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头脑里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新的打电话过程画在纸上。
2.展示学生的成品,课件动态演示画图过程。
提问:接下来要画几个圆圈,每个圆圈上再长出几个圆圈?
3.你怎么知道已经通知到15人了?
预设:数出来,1+2+4+8=15,8×2-1=15。
4.如果再给你一分钟,会出现几打几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对倍增法有了一定的感觉,但是想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必须亲身实践,画图是最好的办法。之后教师再二次用课件呈现画图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通过“你怎么知道已经通知到15人了”一问,使学生从图示过渡到算式,达到更高的层次。)
(五)运用经验,二次挑战
1.题目:如果用上述方法,7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通知100人最少需要几分钟?
预设:图示法,1+2+4+8+16+32+64=127,1×2×2
×2×2×2×2×2=128,128-1=127。
2.加法中出现了几个加数,乘法中出现了多少个2,为什么都是7个?7代表什么意思?
为什么128还要减1?通知100人最少需要7分钟,还是6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主动运用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再一次经历从图示到算式的过程,毕竟在100人的前提下,图示不再那么好画了,算式的优势以及必要性突显出来了,什么时候放弃图示转用算式,就看学生的个体差异了。)
(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1.学了这节课的内容,你知道怎样打电话最省时间了吗?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
生活中还有类似打电话的事吗?
第几分钟 1 2 3 4 5 6 7
得到通知的总人数(含老师) 2 4 8 16 32 64 128
预设:折纸、折绳子。
通知1000名学生最少需要多少时间,留到课外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形成表格,用纯数字的方式再次总结规律,并让学生感受对应思想。同时帮助学生把本课所得经验迁移到别的事物上,又和课前谈话呼应,最后还留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
【课后反思】
(一)通过合适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合适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问题情境的设计除了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思考的起点要低,开放程度要大,人人都能参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累完整的立体化的数学活动经验。
试教时,笔者把问题情境设置成“通知7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7是一个质数,可以分成2组,用时4分钟;也可以用倍增法,1+2+4=7,用时3分钟。本以为把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控制住,不要有太多的策略,就更容易到达数学本质。但恰恰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少,缺少了策略之间的对比,使得学生对倍增法的优势感觉不强烈,甚至有的学生虽然用了倍增法,但只是被他碰巧这么做了,头脑里没有形成用倍增法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以至于在解决“通知50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的时候,反而不用倍增法了。
后来,笔者把问题情境改成了“通知15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学生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不同策略之间的对比,揭示出快的方法之所以快的根本原因,学生终于在充分展开的过程中,积累了良好的、可以运用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不像事实性知识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表述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获得经验的时机和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的活动适合不同的学生,在前一个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不清晰、不完整,通过后一活动可能就变得清晰和完整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力求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都能参与到活动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累丰富的、完整的、立体化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本课为例,所涉及的数学活动有独立思考、对比分析、情景模拟、画图、观察、填表格等。有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或许他在情景模拟时,突然顿悟;有的学生抽象能力不强,无法列出算式,或许他在填表格时,豁然开朗。并且这些活动也是有层次性的,就算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能在每个活动中积累不同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同一数学对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即使外部条件相同,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获得不同的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以本课为例,在独立思考时笔者允许学生通过计算、文字、图示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抽象成算式时允许学生用加法算式或者乘法算式,允许他们用综合算式或者分步算式,也允许学生不形成算式一直用图示法或者数列解决问题。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89-01
英语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件有趣的事,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创建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师不得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快乐而学。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不当居高临下的冷面先生。要走进孩子的心里,俯下身段与之交流,明白学生们的需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歧视后进生,带有色眼镜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
(1)创设游戏情境。低年级学生一堂课是4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大约在20分钟左右,而游戏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在教学单词时,如果教师一味枯燥地读,孩子们只是机械地记忆,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师把生词制作成卡片,用捉迷藏的游戏,边读边玩,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师把写有单词的卡片放到孩子们的课桌里,一个孩子蒙上眼睛,当单词藏好后,这个孩子去找单词卡片,这时,大家一起读这个单词。找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离单词越近,孩子们的声音越大,离单词越远,声音则越小,孩子们读单词的声音此起彼伏,乐此不疲。
(2)表演课本剧。放手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My family”一课时,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有导演、有演员、有剧务,分工明确,教师要在课堂上评出最佳演员奖,合作最成功小组综合奖等。小组成员扮演成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有分工,表演生活中的情境。每个单元都有能表演的故事,课前教师让学生做了头饰道具,孩子们表演得兴高采烈,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提升。学生越来越喜欢英语课,在学习中培养了创新能力、口语能力、表演能力,并增进了师生情谊,最重要的是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3)唱英文歌曲。现在流行的歌曲很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能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歌曲,这样,绕嘴的句子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颜色”这篇课文时,可以将课本内容编成歌曲:Red yellow and green stand up,Red yellow and green turn around and eyes ears mouth and nose ,Red yellow and green sit down. 把所W内容融进歌曲里,就会变难为易。
(4)编排英语韵律操。英语作为一门交流的工具,要经常听、说,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们多接触英语。为了给孩子们创设英语氛围,教师可以编排英语韵律操,把重点句型运用有节奏的音乐编入英文句型,孩子们边说英语边做动作,能够做到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的句型提前预习,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的句子复习巩固,全校师生都动起来,英语韵律操舞动整个校园。
三、课前备课精准到位,预设多个情境供学生使用
教学情境的预设,需要教师课前下功夫琢磨,情境设计得好,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本文作者教授四年级的四个班,每个班级学生特点各不相同,在备课时要针对每个班级设计不同的情境,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打电话”一课时,四年一班是这样设计的:一班孩子聪明基础较好,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前收集国外如何打电话的视频,然后在课上播放给同学们听,让孩子感受外国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二班是这样设计的:由于二班学生的基础较弱,可以直接给孩子们播放课件,让孩子们感受外国人如何打电话,学习他们打电话的方式。三班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精彩。四班孩子较多,则采取录几段打电话的生活片段,培养孩子们听音的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孩子们都很喜欢,都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孩子们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励着教师的教学热情,能够触发备课时的灵感。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表扬优等生,激励后进生,不忽略中等生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英语表扬模式:当学生表现得极好,教师会说:well done/excellent/good/wonderful.当学生溜号时,教师会用英文说:good boy/come on.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会用英文说Don’t be nervous! 平时教师还要为学生买来他们喜欢的各种小礼物,鼓励课堂上表现好和成绩提高快的学生,在课堂上奖励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更新理念,力求完美,让自己的教学更精湛,让学生英语知识学得更扎实,听说读写能力更强,并着意衔接中学知识。在未来教学生涯中,英语教师还要继续不断求索,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6
那是两年前,我应邀在省“杏坛杯”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做评委。顾丽娟老师参赛了,她执教的参赛课甚为出色,因而获得了一等奖。认识顾丽娟,便由此开始。
后来,常州星韵学校的蒋校长几次请我去指导英语教学,省里也有一些教学研讨活动在星韵学校举办,一些教育期刊不断发表顾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她还多次应邀在省内外级别颇高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和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班”“省培班”与我同台讲课,因此我对她的了解就渐渐多了起来。
顾老师是一个好学的人。与绝大多数小学英语名师不同,顾老师似乎不善言辞,在公开场合她总是一个默默的倾听者。当英语界的名师、大家相聚切磋英语教学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时,站在一旁的顾老师总会悄悄地从包里取出一个小本子,迅速记录。更与一些小学英语青年名师不一样的是,她外出讲课从来都不是讲完后就一走了之,而是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听课,努力汲取其他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可圈可点之处,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们请教。
从这些年她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和写的英语教学研究论文质量与所援引的文献资料来看,她的专业素养日益丰富,这与她博览群书的钻研精神是不无关系的。
顾老师是一个实干的人。在任何场合她都避而不谈自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及其取得的成效。但是,你只要走进星韵学校的教室,听听她的和她同伴们的英语课,观察观察学生们在英语课上生动活泼的表现,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位不张扬的教师已经带领她的英语教师团队在小学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你也会不难想象她和她的英语教师团队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和智慧。
顾老师是一个律己的人。她对自己的要求是那样的严格,这是在我认识的小学英语名师中前所未见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应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邀请到合肥讲课。我是上午做报告,顾老师是下午上示范课。午饭时分,讲课专家齐聚饭店包厢,就是没有顾老师的影子。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正要打电话请她来用餐,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和我的手机几乎同时收到一条短信息,大致意思是上午听了报告,感到自己的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午饭就不吃了。看到短信,我立即打电话给她,催促其立即来餐厅,先吃饭,其余的事情饭后处理,但是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没有时间了,她不能把明明已经知道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带进下午的课堂,她不能让参会教师失望,她代表的是星韵学校,不能给学校丢脸。就这样,她待在房间里,紧张忙碌了两个多小时,连会务组给她送去的盒饭碰也没有碰一下,饿着肚子执教了下午的观摩课,并大获成功。
顾老师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2014年,为了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她把学校英语教师的参赛论文逐一做了认真修改后还不放心,将其电子稿整体打包,发给我,让我再做一一点评,以便让他们做进一步修改。她还在电子邮件的留言中重点推介了其中几位佳作的作者,让我审读时特别留意一下,唯独只字不提她自己的参赛论文,这恐怕绝不是她过于自信!
顾老师是这样优秀的一位小学英语教学园地里的耕耘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一如既往,一路前行下去,更大的成功距离她不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