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文范文1
如若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题记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伴随着音箱里传来的旋律,仿佛又回到了还在初中时候的样子。
仿佛在没有被李老师教过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把英语当作是我最喜欢的。从来只是得过且过而已。
初二的时候。我原本不怎么喜欢英语,甚至于厌恶英语。但是因为李老师,我发现我的英语开始有了进步,也开始喜欢上了英语,没有许多别的什么原因。不是因为她年轻,不是因为她长得多么倾城倾国,也不是因为她讲的有多么的生动形象,只是因为她是她,是我最敬爱的老师。
到了初三。意料之外的。还是她教我们英语。只是与往常不同的,在3月8日的那一天,同在一所学校的她的老公因为脑出血去世了。貌似在那一年,她的家里非常不顺,3岁的女儿身体弱,经常生病,老公又去世了。甚至还来不及叮嘱一句话,便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从此,36岁的她不仅要撑起女儿的一片天,也要撑起公婆的一片天。
原本以为,瘦瘦小小的她会被命运打败。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泪,想起了班级门前满脸笑容的她细心的叮嘱着老公,那散发在两人周围到爆棚的爱意,想起了课堂时间偶尔响起的那“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专属于彼此的铃声。我以为我再也看不到她笑意盈盈的跟我们开着幼稚的玩笑,玩着课堂游戏。
只是,我以为错了。事情偏离了预想的轨道。老师那弱小的身体内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只不过一个周的时间,我们厌倦了代课老师的无聊,向老班抱怨的时候,我看到了老师她站在教室门口,嘴角依旧带着那抹熟悉的笑容,微微向上翘起,看着我们。老班舒了一口气,笑着说,好了,小鬼们。你们的英语老师回来了。好好听话吧,知道你们英语老师的好了吧,你们以前可没少气她。上课吧。
依旧是像原来一样的课堂,虽然与往常一样,但我知道,那节课,同学们都是噙着泪看着老师那抹微笑,我们都知道,老师不想让我们担心。我想她是想让我们知道,不管怎样,她都会坚强。从那以后,我便努力开始学习英语,开始爱上英语。只是因为不想让老师她失望。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是我最珍惜的。
老师,时光匆匆,我毕业了。有好多话来不及说。时不时会想起你。想起你那些年跟我们玩的课堂游戏,想起你批评我们的样子。
老师,老师。老师我爱你,老师我想你。
老师,老师。如果有下辈子,我们不要是师生好不好,我们做朋友好不好。
灰蒙蒙无辜的天空,能否让我再做一个梦,我站在原点,始终很怀念,只是再也回不去。
那些年,总是会有那么几个老师,走进我们的心里,给我们深刻印象。
——后记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文范文2
关键词:留守儿童;数据;关爱;教育
下面给大家看几组留守儿童的相关数据:
1.2012年根据团中央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约有留守儿童2300万,其中农村儿童占到20%。2013年专家推算: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保守数字在4390万左右,其中经济落后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比例高达18%~22%。
2.有资料显示: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某学校,留守儿童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1/3。其中家庭条件差、年龄小的占多数。14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为88%,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占15%,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完成作业的占53%,毕业后有70%的学生走向社会开始打工,有20%升入普通高中,有10%进入职业中专院校。
3.有报告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比例为57.14%。其中54%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相处不愉快。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占19.6%,觉得自己受歧视的占11.4%,有被父母遗弃感觉的占9.5%,曾经受到同学欺负的占39%。
4.70%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外出务工者,一年回家包括过新年不足三次。30%的留守儿童一个月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写信的次数几乎为零。
5.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违法行为的留守儿童占0.15%,有违纪行为的占14.95%,43.97%的留守儿童行为表现较好,38.09%的行为表现非常好。
6.青少年犯罪中有20%为留守儿童,且大多数为未成年人,案件多数发生在农村。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地区留守儿童的数字更是让人惊讶;留守儿童的严重心理问题让人担忧;留守儿童的犯罪比例在持续增加等。这些鲜明的数字,无一不让人心酸难耐。难道这还不足以引起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不足以引起学校的反思,不足以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留守儿童的心声: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有多想你们吗?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吗?知道我多少次在梦里见到你们的心情吗?知道我有多羡慕其他同学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吗?知道我有多么怀念你们在家时,我们一起聊天、吃饭、逛街的快乐时光吗?”
在一个孩子的日记中我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古有诗人抬头看月,低头思乡。今有我抬头望月,低头念亲。面对月亮又一轮的阴晴圆缺,我的父母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看我!与父母温馨甜蜜地生活在一起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呀!月亮啊月亮,请把我的心里话带给我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在老家还有一个孩子一直在想念着他们。”
这样的心声让人不免流下眼泪,耐人深思!家是避风港,家是温暖的小窝,家是欢乐声的集结地,家是爱的港湾。在很多人眼里幸福美满的家是照耀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光芒,而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却是他们最大的奢望。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明白留守儿童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给予他们自己全身心的爱,可以让他们接受最根本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暖。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多么美好的词句呀!其实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来自父母的爱。由于大多留守儿童都是在祖辈的抚养下长大,他们与祖辈之间没有共同话题,代沟比较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家人缺乏感情交流和沟通,什么事都只能憋在自己的心里。有心事无人倾诉,遇到困难不知道找谁商量,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这对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和扭曲程度难以预料。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与这些孩子从心理上拉近距离,亲近他们,帮助他们。生活上对他们多加照顾,学习上给予更多的指导,精神上要更加关爱。只有让他们在不缺少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吃饱、睡好,遇事可以和老师商量,有心事可以向好朋友倾诉,做到顾及孩子的方方面面,才能让他们慢慢淡忘不开心的事,才能让他们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
对于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聊天谈心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在孩子心情郁闷不愿和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将心中的不满和郁闷倾诉、发泄出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不要急于批评,要先听孩子解释,多了解原因,多观察,这样才能对孩子做的正确的事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对于孩子做得不对的,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疏导,告诉他们为什么是不对的原因,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一定会取得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的“我给父母打电话”和每月一次的“我给父母写封信”活动,向自己的父母汇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同时也为父母送去关心和祝福,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在班级活动上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消除“自卑”“自闭”心理,增强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另外,还要教他们学会如何用“爱”回赠社会,要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感恩戴德;对同学的帮助之情要铭记于心;对老师的默默付出要时刻谨记;对于欺负、打骂过自己的人怀有宽容之心。只要他们心中有爱,世界都是美好的。让他们在关心、体谅、帮助、同情他人的同时,充实自己,看清自己,做到自爱、自立、自强、自信。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把留守儿童缺少的爱弥补回来。他们的心充满对爱的渴望。渴望有朋友、渴望有家、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渴望上学读书、渴望快乐成长……同志给农民工孩子的题词为“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作为老师,让我们把学校变成留守儿童心中的“家”,让我们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文范文3
关键词:流行歌词 文学美 意义
一、引言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音乐性”要求作者必须“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文学性”则要求作者不仅要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音乐,使音乐能适时地从词尽之处起”。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使得歌词既具有“音乐始于词尽处”的引发功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以创作《卡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词而获得第一届“斯大林文艺奖”的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这里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入乐可唱,离乐可诵”的歌词集,故《孟子·公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的话……虽然当时与这些歌词“共存”的乐曲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它们依然能够“独立存在”且成为“文学经典”。流行歌曲歌词也具有这种“独立”功能。在日常交际、说话作文、商品广告等现实生活行为中,人们常常运用唐诗宋词那样,有意无意地借用、活用它们来表情达意,如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情书用语,用“明明白白我的心”来做核桃广告……这种“辐射”现象,说明歌词并非音乐的附庸,它不仅可“唱”可“赏”,而且还可“用”。既然流行歌曲歌词也是“文学作品”,那么,对中国流行歌曲进行文学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际意义。
二、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烛光投影,映不出你颜容/仍只见你独自照片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平白如话的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歌词中用“风”、“酒”、“烛光”、“玫瑰”、“云”等词语加以修饰,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夸张手法,反复吟唱,达到了一种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许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情回归”外,也是由于口语艺术化的结果。比如开头一节:“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
“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受到了古典诗词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如“月亮”早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如《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到了《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中“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再如“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然而在《龙的命运》(陈小奇词,毕晓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个资料对历史文化进行了翻新的审查与反思,并且用充满隐患意识的内核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做外壳,对“龙”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诠释:“龙”同时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从此后不再崇拜龙的伟大,从此后不再迷信龙的威力,从此后我们懂得龙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们手里。”
四、音乐美
无论诗词,都追求“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的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可诵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现代诗);而词的“音乐性”,是为了适于入乐,便于传唱。所以,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要“唱着写”:“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歌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鲜明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歌词的节奏是通过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来呈现的,这种节奏的句式结构往往是两句一组,回旋反复,形成歌词的音乐性。
如《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词):“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夜空/山朦胧/鸟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十分鲜明。第一句以 x xx 形式的节拍反复两次,第二句以 x x x x x 形式的五字句的节拍,与第一句共同组成统一的句式结构。这个句式结构,又在第二、三、四句结构中循环出现,使歌词的音乐性非常强烈。这种音乐性给人的感觉是平和的、柔美的,恰当地表达了思念、祝愿的主题。
(二)和谐的韵律
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这里所说的“押大致相近的韵”是指同一个韵脚杂歌词中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这样做,可以使歌词更加和谐,更加流畅,从而增添歌词的音乐性。
如《命运不是辘轳》(张藜词):“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亮/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这首歌词中的“岗”、“杨”、“房”、“望”、“凉”、“缸”、“上”和“梁”、“阳”、“亮”、“量”、“上”、“汤”、“筐”、“光”,都是同一个“江阳韵”,所以读起来和听起来都很和谐好听,音乐性特强,这也是押韵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唐代以后进入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曾对“意境”做出这样的明确界定:“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志意向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综合结晶,还是意象的拓展、重建与升华,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画面,给予人感观上的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索,产生感情的共鸣。
对一首歌词来说作者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也决定了一首歌词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词。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人性的温馨。
感人至深,甚至让人流泪的佳作《一个真实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惨烈的人与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划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呜呜呜呜呜/喔噢噢噢噢/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首歌词立意深刻,催人泪下之余让人警醒,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亮丽。
同样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留给我一生牵挂。”第1段的立意,写花也是在写人,借花怀人,写出丁香花一样的姑娘忧郁,凄美而短暂的一生。第二段却是感人肺腑的倾诉“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人已去,情未了,此情此景初听便给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响起那美丽、善良,热爱生活的女孩在离开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多情之人的感伤?
六、情趣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词,其长短也不过百字左右,承载量非常有限。如此小的一个艺术载体,在表现重大题材或主题的时候,当然是点到即止的好。但恰恰是这一特点,要求歌词通过选择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而体现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乔羽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这一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睽隔之态和聚少离多之情:“为何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又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读起来十分明朗、直白,但写得非常有感情。乔羽凭借平常的歌词意象“蝴蝶”生感,从中提炼一种清奇之趣。“神出古并,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作者笔下的“蝴蝶”是内心深处非常深沉的一种感觉,却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来,给人以清奇的感觉和情趣,既以对昔日友人(或恋人、亲人)的思念,又像历经岁月沧桑后对久别的人的倾诉,表现出的淡淡的失意和淡淡的迷惘,读后这种情绪仍久久萦怀,挥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伦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七、理趣美
说理原非诗歌所长,过去更是歌词之忌。歌词本应以抒情为主,说理容易流于概念化。严羽说过:“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历来说理之作,极少佳篇。故除了政治宣传的歌词外,极少出现。
然而,当代歌词又允许说理,需要说理。这是因为,第一,理与情不可分割,正如思想与情感密切关联。情,无理则荒诞,无理则浅薄,无理则陈旧。一味抒情,若无理的底蕴,势必流于俗套,缺乏令人回味的余韵。停留于一般化生活琐事的陈述,十分浅薄。而乔羽在《杜十娘》中写:“一支琵琶一叶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时只觉天地小/今日才见大江流/锦锈衣裳金玉楼/最繁华时最忧愁/如今一旦全抛却/与君且作少年游/长携手/天地久/到白头/问君家乡路几许/岸上灯火是瓜洲。”不但写出了杜十娘的真实感受,还讲述了辩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发人深思。第二,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大大提高,不仅需要以歌传情、借歌抒情,还需要从中获取真理的教诲、哲理的启示、生活的信息。美国当代大诗人艾略特说:“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必须的哲学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来评定。”话虽有些偏激,但表现现代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却值得重视。再者,当代艺术正日益趋向互相融合、彼此渗透,歌词常同其他艺术结合,如影视歌词、专题歌词、晚会歌词等,这类作品需要说理的因素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歌词说理是时展的趋势,是民众期待视野扩大的反映,也是当代歌词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歌词不宜说理,又需要说理,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关键在于“理趣”二字。沈德潜说:“诗贵有理趣。”(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所谓“理趣”,是指说理要有情趣、有风趣,必须讲究技巧,避免干巴、教条、枯燥的说理。胡应麟说:“诗不废理,理不碍诗,但不能下理语,为理缚,成理障。”(明·胡应麟《诗薮》)潘德舆说:“理语不必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让人在审美欣赏中,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感情理的启示。“理趣”的构成,一方面取决于说理的内容要新颖,另一方面说理方式要巧妙。
例如张藜的《苦篱笆》:“竹篱笆,孤苦的竹篱笆,/你有口也说不出那句心里话/自己捆住自己/死守着那个家/立在世上竟不知活着为了啥/听任那冷风吹/强忍那暴雨打/一年四季,五冬六夏/望不尽的井台路/摇不完的辘轳把……”这首词句句写篱笆,又字字切合旧时中国农村妇女的遭遇,比喻象征均有,既通俗易解,又耐人寻味。
又如歌德有一首名诗《漫游者的夜歌》曾深受作曲家青睐,舒伯特、李斯特等二百多位作曲家为其谱曲,成为欧洲歌词史上之奇迹:“ 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 //林中/栖鸟缄然/稍待/你也安息。” 此诗写于1780年秋夜,是诗人去世前一年的绝唱。诗人伫立峰顶,俯视群峰丛林寂静夜色,流露出一种生命难久、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揭示出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虽只短短八句,却融情理景为一体,既有意境美,又富理趣美。
八、结语
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之美不只以上六个方面,另外,还有结构美、情志美、意蕴美、风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阐述。而对于所谈的六个方面,它们并非互不相干的孤岛,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还有大片的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去总结。
参考文献
[1]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学术论坛.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