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员的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员的职责范文1
为加快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必须确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而要确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原则,首先必须探究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对接经济、对接产业、对接工作岗位,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因此,高职教育相对于学科型的本科教育,更具有职业的属性、经济的属性和社会的属性,这些属性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行业性、开放性和传承性的“三性”原则。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行业性的
原则
行业性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为什么不提职业性而提行业性,这是因为,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共性,行业性则是高职院校的特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着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例如海关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均与特定的行业相对接,主要培养行业需求的职业人才。这些行业也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果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仅强调职业性,而没有从职业性深化到行业性,这样的文化就没有特色、没有生命力,也难以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如何坚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行业性,一是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要将行业特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校风校训之中。例如铁道行业的“火车头精神”、装备制造行业的“精细文化”、农业行业的“袁隆平梦想”等等;二是在制度文化建设层面,要将行业规范融入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行业都有结合自身行业特色推行的制度与作业流程,让学生在校园就熟悉并适应行业规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在学校推行企业的“6s”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佩戴工牌、实训教学进行班前安全讲话等等,都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很好尝试。三是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要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行业的外在特色。例如学校校舍建筑要将行业的元素融入其中,校园标识命名突出行业的特色,墙上文化重点宣传行业企业的文化理念等等。让每个新进校园的人马上就能感受到行业的气息,一眼就能辨识出这所学校的行业背景。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大众教育,高职院校不仅办学历教育,也办职业培训,不仅要满足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未来就业的不同需求,也要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经常性的与社会互动、与企业对接,它培养的学生不能只会在研究室里做研究,而应该如水一般能够融入到社会、融入到企业现场,发挥着自己的所学技能。那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就必须与此相适应,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乃至面向国际,坚持开放性的原则。
如何坚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原则,首先必须转变封闭式办学的观念。面向企业、社会办学,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努力满足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顾客的不同需求;其次,要将校企合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确定及“双师”教师的培养要获得企业的参与和认可,教学内容要在工作岗位找到落脚点;第三,要与企业、与社会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一般性价值准则应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完整、正确体现,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运动场应通过有效的形式与社会共享,学校教育质量应取得社会、企业等第二方、第三方的评价等等。如果说,在一所学校的电话簿上,人们可以查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周围社区办事处的电话信息,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能够看到企业员工、外国人的身影,那么,这所学校的文化就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传承性原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兴起时间较短,但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从技工学校、中职学校、成人学校、社区学校改办而来,几乎都有比较长的建校历史,都在不同的办学阶段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不同规格的职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这是历史,是不能抹去的,这也是财富,惠及千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只有高度重视学校的历史渊源及它所形成的文化沉淀,坚持传承性的原则,才能有根有据,有声有色,起到发扬优良传统、凝聚校友人心、提升办学品牌的重要作用。
文员的职责范文2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途径
作者简介:陶红(1963-),女,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高先燕(1978-),女,湖北荆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0WYXM015),主持人:陶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3-0031-04
2010 年5 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2010 年7 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要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坚持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可见,中职学校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围绕企业文化进行技能教育。
一、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二者对接的可行性
中职校园文化是指在中职校园范围内,由学校管理人员及众多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专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它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其目标就是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并为学生追求完满的个人职业生涯打基础。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引导下,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中职学校不断选择和吸收外在社会文化,通过校舍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网络媒体育人等方式创设良好实践学习氛围、人文氛围,促进学校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应用性,其是由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其他特征还包括,行业指向性,即中职学校要依托行业办学;特色性,即中职学校要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文化地域性,即中职学校招生生源集中于学校所属的区域。
根据百度百科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其实质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文化引导的方式,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思想。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价值理念和内在约束,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应。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等要素。企业物质文化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企业产品、企业科技状况等;企业制度文化要素包括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民主制度、企业组织机构等管理制度;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包括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等方面。
企业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是当前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中职学校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运作的能力。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融合具有社会价值。中职学校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扩大其影响力提供了平台,使学生认识社会和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文化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责任、竞争与合作,领导与服从,效率与公平等关系,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准备。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如下对接基础。
(一)目标一致
企业的目标是生产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中职学校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是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的摇篮,各尽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技能技艺,是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同的责任,也是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管理对象一致
学校管理育人与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往往差别很大,但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人,都要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为追求目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三)重点相同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合作、诚信、服务、安全、竞争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向学生多提供了解、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其提前适应企业环境和要求,毕业后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很好地发挥其在企业中的作用。
毋容置疑,校园文化属于教育文化,企业文化属于经营文化,两者有区别,但又有内在一致性。中职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铺垫,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入和延展,两者对接不仅可行,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基础。
二、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
(一)坚持以中职学校及其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对接主要是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进行的,接收主体是中职学校及其学生,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形象直观思维相对突出、文化基础薄弱、挫败感强、不爱主动学习等特点,有选择地引进企业文化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避免盲目性,又要考虑中职学校尤其是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意识地将其热烈欢迎的,乐于接受的内容引进中职学校,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和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结合市场需求,将有益的企业文化教育纳入中职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中职学生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显示,2004至 2009年,我国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234.4万人增加到414.3万人,增长了80%;毕业生人数由53.5万人增加到115.2万人,增长了1.2倍。尽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近年来,“技工荒”成为不少沿海城市面临的新问题。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封闭式办学,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乏力, 应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中职校企文化对接过程中,坚持以中职学校及其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缓解“技工荒”现象有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原则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中职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是中职学生的“消费主体”,进入企业是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最终走向,对于什么样的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只有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在国家和教育部门一再倡导和推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正在改变已往一味逃避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客观的要求,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工学交替”,亦或是“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的采用,都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在中职学校建立校企联合评价学生机制,用企业文化来检验学生的素质,使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以增进中职校企合作的深度,实现中职毕业生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充分对接。
(三)坚持以精神文化为重点的原则
精神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两种文化对接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对接。双方在精神层面上真正的理解、支持是加深双方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进,部分中职学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贴近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但另一组数据却引人深思,据麦可思调查报告,还有比例高达29.4%的毕业生就业后,因不能满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或者因能力不够而离职或被辞退。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装备委员会副主任陈继权先生说,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一般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是具备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灵活应用先进技术的技能;四是具有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五是具有提高生产工艺的技能和能够进行技术改造的技能及进行创造发明的技术和技能;六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事实上,要造就“具备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会专业技术的“机器”人较为容易,而培养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又精通专业技术的人才则比较难,这种人才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要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提高学生的软实力上多下功夫,加强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企业关注学生的技能,更重视其品行和发展的潜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等是企业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和要求。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将这些企业标准融进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质量、服务、时间、机遇、市场、风险、环保、创新等综合意识,唯有如此,学生毕业后才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只有坚持以精神文化为重点的原则,将企业精神文化作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职培养的人才会更受企业的欢迎。
三、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
走校企结合的道路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中职校企融合过程中,中职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份而更加丰富,学生在中职学校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其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其到企业工作做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两种文化的对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将企业文化要素引入中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包括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人文景观等,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思想道德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在进行中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凸显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对中职校园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中职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对成熟的职业化表现上,所以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帮助提升中职学生的隐性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就业时赢得更多的主动和机会。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的取得必须以拥有优良的实践训练条件为前提,落后的实训条件不利于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目标的实现。与企业一致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是中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中职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是对接的有效方式。即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其不乏成功的案例,如金博印务公司入驻慈溪杭州湾职校时,企业将原有的所有生产设备移至学校,与学校的专业设备一起,共同组建新的实训工厂。广东某些职校,在应用化工技术方面,如华润涂料、美涂士、鸿昌化工等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与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设计、制定校内基地建设方案,在校内建成专门的基础化学实验室、调色与艺术涂装实训室、涂料生产实训室等,实习课程设计由企业和中职学校共同订制,内容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很自然地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马上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双方相互促进,互惠共赢。
(二)将企业管理、公司行为规范引入中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
制度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中职学校,完善的制度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机会真正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他们对企业制度文化的认识既有片面性又缺乏深刻性,在中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增进中职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感。纪律有些散漫的中职生,若不经过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和工作岗位管理制度,要减少这种不适应,可以在校园管理中直接借鉴《工作交接制度》、《奖惩制度》、《考勤与休息休假制度》、《5s行为管理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由企业和中职学校共同成立校区管理小组,共同制订和完善企业校区学生管理条例、学业考核办法、教师工作制度等。实训教学环节中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对迟到早退现象进行处罚,按照企业对员工着装和举止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如要求学生进车间时统一穿实训服,凭“工卡”上岗,并严格按照安全工作规定和流程操作,不得闲聊、吵闹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否则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将企业管理方法或行为管理规范引入中职校园,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文化,了解将来从事的岗位,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以利于学生毕业时能与职业顺利对接。
(三)将职业精神注入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群体意识、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中职校园精神文化要以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前提,根据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密切结合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进行建设。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注重其综合职业素质。中职学生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还要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以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这些职业素质的形成单凭中职学校的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要在中职校园创设一定的企业和职业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形成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素质,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企文化对接的着力点,企业和中职学校要共同宣传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家、企业管理者要走进校园,定期开办讲座进行专题报告,宣传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介绍企业的经典案例、职场规则、战略目标等,同时大力宣讲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对企业、学校和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中职学校要将职业精神的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鲜活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平凡、艰苦岗位的磨炼在人成长中的重要,养成学生吃苦耐劳、勤学肯干的良好品格,教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要有学本领的耐心和诚心,让其在工地、车间、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感悟建筑工地一线工人“一顶帐篷一个家,面天席地难不怕”的吃苦精神,感受车间工人“一个岗位一颗钉,一个车间如兵营”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责任意识,纠正其认知上的偏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使其真正成为受社会、企业普遍欢迎的合格人才。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要不断主动地选择和吸收社会文化中有意义的成分,保持中职校园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中职校园文化更要吸收、融入企业文化,将企业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渗进中职学校教育中,紧密联系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在中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成功对接,使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要求。
参考文献:
[1]姜汉荣.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目标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
文员的职责范文3
[关键词] 和谐 高职 校园文化建设 原则
改革开放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的角色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塑造人才时,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育人途径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所有的育人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当今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根本,高职院校的和谐文化又是整个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和谐高职校园文化,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原则,是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导向。忽视和违背了这个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沿着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各种思想观念都会进入高职院校校园。包括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同时,敌对势力也在试图利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宣扬渗透其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以此来影响青年大学生[1]。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帮助高职生形成科学的“三观”,使高职生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活力;确保和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原则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原则是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时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思想文化的原则。是既尊重自己的文化,也尊重他人的文化;既尊重强势文化,也尊重弱势文化;[2]既尊重过去和现代人的文化,也尊重未来人的文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人的原则。
文化是人的精神创造,对它不能采取强制统一的简单做法,而应尊重创造主体的多样性选择。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如同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平衡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原则,既要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思想文化,又要承认差异性,尊重个性、包容多样;更需要把握好基础性和广泛性,使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追求的人能够普遍认同。[3]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求学经历和人生阅历,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既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下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又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个性发展、包容他们的不同爱好、不同的价值追求;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本质方向的基础上,采取继承与宽容,互动与兼容对待优秀传统现代文化以及不同高职院校之间和高职学院内部的校园文化的态度。
三、个性特色原则
所谓个性特色原则,主要是指学校文化建设在体现优秀民族文化特点、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办学理念的同时,更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体现本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原则。
学校只有从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学科人文精神等方面打造特色,冶炼精品,才能逐步构筑和形成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
没有特色的文化是平庸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那种平庸乏味、人云亦云的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敌”。同时,各学校在办学类型、发展历史、经济实力、所处地域环境方面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各有自身的特性。
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校园文化, 更有别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4]它是在对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深入研讨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体现“职”;创新精神文化建设,适合“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落实“职”。还应体现本土性、地域性、排他性的特点。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谓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以广大人师生员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的原则。师生员工根本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利益。
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它能够引导师生员工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协调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实现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它能内在地蕴涵着人性、人道、人文、人本等价值取向,用和谐统领各种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把人性、人道、人本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种领域[5];它把维护安全、秩序、正义、公平、自由,保护基本人权作为核心理念和目标追求,为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保驾护航;通过道德渗透、教育、修养,规范行为、完善人格,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和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风尚与秩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引导人真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人本管理,凸显人文关怀,鼓舞和发挥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助推学校和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激励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确保和谐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五、实际出发原则
所谓实际出发的原则就是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从自己的办学理念、传统、专业、财力、硬件、软件和所处的时代相吻合出发的原则。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和谐本质上是社会的和谐,是追求和谐实践的客观反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化。
高职和谐文化建设应从自己本校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教师、学生直接受益,使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那种大而无当、故弄玄虚的文化在教育工作中没有“市场”,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本校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实践功能[6]。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目标和需求不明确,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在认识上存在明显偏差,规划设计存在盲目性的问题。主要反映在重建设轻应用、重形式轻实质、重硬件轻软件、重资金投入轻有效管理,使校园文化应用水平低下,造成教育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
六、长期性原则
所谓长期性原则是指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任务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完成实现坚持的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的和谐、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平衡,旧的和谐、平衡会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的被打破,被新的和谐、平衡所取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表现为不适合、适合、不适合,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7]P663在本质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总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主导方向总受社会主流文化所控制和引导,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并且根据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一个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水平,必然会进行新的选择、整合或排列。
高职院校由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陈旧管理方式带来的历史惰性,在无形中制约着和谐文化的建设;高职学院各种矛盾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会随着产生;在全校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行为准则以约束各种非和谐行为,更需要我们反复探索。因此,建设和谐高职校园文化,既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自觉按规律办事,脚踏实地,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河:高校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07-04-30.
[2]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3-13.
[3]卢岳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选择[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7-19.
[4]孟三爱:论校园文化和而不同[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5]卢岳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选择[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7-19.
文员的职责范文4
以教师为本
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中心服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要想搞好教学,必须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而做到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有相关方面的学校制度。建设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文化,首先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育人的导师,他们用人类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点,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真正树立起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教师为本,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营造宽松民主的管理氛围,让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强教职员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使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广大教师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中舒心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教师为本,要求管理者注重学校管理的激励功能,强化教师队伍中有益的、积极的行为,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还应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激励功能发挥持久作用。
以教师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学校要适应未来的挑战,必须重视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的知识,挖掘教师的潜力,就必须建立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团队精神,确立团队的共同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远景而奋斗。建立学习型团队既是实现学校人本管理的需要,也是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管理关注的是学校近期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发展的社会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认知水平能力上均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生是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和创新教育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要摒弃传统教育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要克服学校德育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人。
以学生为本,要求学校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又可以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学校要在管理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绝不能像传统做法那样对学生的人格妄加伤害。
以学生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指的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独特个性两个方面。我们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性,避免对学生求全责备,全面发展不同于同步发展,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发掘个体的所有潜能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
学校制度建设要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各种目标、计划、规则等制定,使制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民主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和学校管理,这样的学校制度才是民主的、现实的,是学生自主要求的反映,而不是学校单方面意志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制度的正确情感态度和持久的心理定式。
以校为本
文员的职责范文5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我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环节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基于学情实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设计环节既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又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整体较差,但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不同学生也各有所长。有的学生不喜欢写作,却爱读一些课外书;有的不爱读书,却喜欢一些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有的不爱阅读,也不喜欢写作,可对于多媒体平台所展示的教学素材颇有兴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在教学设计环节既要有硬性的、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内容,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喜好和特长,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张弛有序,让每一类学生的注意力都不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例如,在讲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可以紧扣教学难点设计教师领读环节、视频配乐朗诵环节及学生分组谈家乡的口语表达环节等,力求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基于教材内容,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环节必须围绕这一目的,紧扣不同教材内容,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使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都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筑牢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与学生专业上的契合点。比如,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始终挖掘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点,设计一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环节;文秘专业的课堂设计,多设计一些应用文写作练习;汽修专业,穿插一些汽车工业方面的说明文阅读环节等等。此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语文体验活动。比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为营销专业学生设计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练习;为汽修专业的学生设计汽车常见故障排除说明书的写作练习等。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职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三、基于教学大纲,坚持终身发展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课堂设计环节,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比如,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些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比赛、词语接龙、小辩论等活动;或紧扣教材中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智求真的思想点设计一些课后延伸阅读的作业,让学生自由地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基于信心培养,坚持科学评价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科学评价。 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是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三是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四是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了哪些进步。
文员的职责范文6
关键词:农村;鸡瘟防治;原则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60
随着农村养鸡工作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民来说,做好鸡瘟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只有切实做好鸡瘟的防治工作,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鸡瘟给整个养鸡生产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上保护农民的经济收益。
1 什么是鸡瘟
关于鸡瘟,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般称其为鸡瘟,鸡瘟大概被分为禽流感和鸡新城疫2种,相对于鸡新城疫,禽流感的发病率不高,出现时间早,但是危害却比鸡新城疫大得多,目前,鸡新城疫已经有相关的疫苗可以对其发病进行控制,而且鸡新城疫不会传染给人,相对危害比较小。
2 农村鸡瘟防治的原则与方法
2.1 加大鸡瘟防疫注射工作的宣传力度
关于鸡瘟的防治,人们的重视程度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农民进行鸡瘟疫苗的注射,并在农民当中,大力宣传鸡瘟的危害,开展相关的课程,增加人们对鸡瘟的认识,增强人们进行鸡瘟防治的意识,同时增强农民对鸡瘟防治的信心,积极鼓励农民,使其在认识到防治鸡瘟的重要性的同时自觉自愿进行鸡瘟疫苗的注射,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各个农户进行走访宣传,保证使每1个农户都能对鸡瘟的防治有1个正确的认识。
2.2 严格制定疫苗的注射时间
鸡瘟疫苗的注射需要注意正确的注射时间,一般来说,鸡瘟疫苗的注射1a要进行2次,6月最宜,因为在6月小鸡的数量多,同时也不是母鸡进行产蛋的季节,农户不用担心因为进行疫苗注射而影响母鸡的产蛋,另外1次应该选择在春闲的季节,这个时候农户不需要进行农作物的收种,大部分都在家中,不仅可以适当地帮助兽医进行疫苗的注射,同时也可以切实做到每1个农户都进行鸡瘟疫苗的注射,保证养鸡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户基本的经济效益。
2.3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疫苗剂量的大小
疫苗瓶装的大小会因为农户养鸡种类的特点而不同,所以根据养鸡种类的不同适当的改变疫苗瓶装的大小,兽医在帮助农户进行疫苗注射时可以使用瓶装相对较大,但是要把疫苗卖给农户,让农户自己进行注射的时候应该出售瓶装较小的疫苗,同时要加强农户的防疫意识,保证疫苗注射的普遍化。
2.4 适当改善相关兽医的工资情况
近年来,相关养鸡户对于鸡瘟的疫苗注射工作并没有特别重视,同样兽医更是置之不理,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政府部门与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除了强制相关农户完成疫苗注射工作,同时也要适当对兽医的劳动报酬进行提高,尽量减少农户注射疫苗所需的费用,政府提供兽医的一部分劳动报酬,同时兽医的劳动报酬应该与其劳动量相互联系,注射疫苗的数量多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劳动报酬,相反则按工作量发放工资,同时可以使农户与兽医签订互助合同,农户的疫苗注射工作集体承包给某个特定的兽医,这样在后期的防疫责任上也可以做到能够确认到人,增强兽医关于疫苗注射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2.5 对疫苗注射过程的质量严格要求
在鸡瘟的疫苗注射工作中,防疫工作的注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在进行疫苗注射工作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切实做到详细了解每1个农户的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农户家的养鸡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正好处于鸡瘟发病时期,若当地的鸡恰巧处于鸡瘟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能进行相关的预防接种工作,鸡瘟防疫工作中,鸡瘟疫苗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防疫工作的完成质量,所以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保证注射疫苗的质量问题,同时疫苗的稀释程度对于疫苗的注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要求调配疫苗的稀释程度,在注射疫苗的时候,要对疫苗进行全面的摇匀工作,根据养鸡种类的不同进行不同剂量的疫苗的注射,疫苗的后期保存工作也应该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后期疫苗应该保存在兽医站的冰箱当中,注意疫苗的保存温度,尽量保证做到当天进行疫苗的选购,当天就完成疫苗的注射,在天气温度较高的时候,应该适当缩短疫苗的保存时间,尽快对疫苗进行注射,尽量减少疫苗的浪费,在疫苗的注射过程中,要对使用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保证同1个针头只注射1个农户,在所有的注射工作都完成之后要把所有的器械都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传染病的再次传播。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