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现代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雨的现代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雨的现代诗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1

[关键词]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现代视域;文化冲突;多民族书写

中图分类号:I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1-0036-06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之风向纵深发展,党和国家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战略部署带动了西部边远地区经济建设的活跃和兴盛。在此背景下,地处西部的藏区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藏区社会受经济建设的活跃,交通、通讯的发展,旅游市场的开发,教育事业和科技文明的普及与进步,以及媒介引导和信息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强势介入,不仅民众生活面貌有极大改变,精神视域也急速打开,藏区社会发生着迅猛深刻的文化转型。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伴随藏区社会现代化意识的日益深入,藏区文化结构中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文化因子,而文化因子间也持续地发生着各种碰撞、搏击。这种情况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必将构成繁复多棱的文学镜像――藏区个人主体意识形成与个性心理结构改变,传统与现代纠结交融,现实与信仰若即若离,文化冲突的叠现、文化精神的式微,引发藏区藏族作家以“他者”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现实。如果说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以饶介巴桑、伊丹才让、降边加错、益西丹增等为代表的藏族作家倾心地创作以政治抒情、政治叙事为主题的作品,以表达藏族同胞翻身解放的喜悦,对带领他们翻身求解放者的赞美感激,对现实的歌唱和对未来的希翼;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到二十世纪末,以扎西达娃、阿来、班觉、索朗仁称、苍林、央珍、梅卓等为代表的藏族作家在文化寻根和思想开放的文化热流下,注目于民族文化的发掘寻觅,企图在文化坚守中,把握住民族精神之根。文化叙事、文化书写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目标。然而,新世纪藏区文化转型的巨大变化,不仅催生了一批更富现代眼光和现代思维的藏区藏族新生代作家,也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向成熟和成功的藏区藏族作家们刷新了创作视界,丰富了文学积累,增添了书写藏区多元世界,扩大创作视野的自信和能力,他们跳出政治叙事和文化叙事的创作旧路,探寻、开辟一种更富现代性和人类性的多元书写与文化共生的文学发展新路。在藏区藏族新老作家共同努力下,藏区藏族文学自将迎来文学书写的新局面。那么在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创作中,与之前相比在现代多元文化影响下藏区藏族文学创作获得了怎样的进步?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综观新世纪藏区藏族作家的创作,总体上呈现着新的状貌――在现代视域里关注并反映藏区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冲突,展示多民族文学书写的积极姿态,呈现出藏区藏族文学创作的新维度。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给予阐述。

一、现代视域下的文学创作建构

文化进步往往先从文化中心向文化边缘地带推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内地城市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实现了社会文化的成功转型。那么当文化变迁推进到边缘文化地带时,走进新世纪的藏区社会就迎来了文化转型的现实:社会生活模式改变;技术文明与商业经济活跃;交通和传媒发达;生活视界扩展;现代文明深入;个人主体意识觉悟;个性心理结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族群传统式微和危机等等,这些改变正是新世纪藏区社会文化转型的标识。文化变迁带来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创作的新视野。在文化变迁中,一方面是藏区藏民生活形态与思想意识的变迁,给创作群体提供了清晰的文化镜像,提供了思考路径和写作资源;另一方面是现代文化意识为作家们烛照现代点燃了理性思想的灯盏。藏区藏族作家们的创作思维在应对文化转型和反映这种文化变迁的创作中表现出积极的现代建构姿态。顺应文化变迁的势头,关注藏区藏族社会生活,审视民族传统,让作家们选择了面向当下,走向现代的写作立场。因而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创作集体性地反映出显明的现代视野。

其首先表现为一种进步开放的创作意识和富于人类意识的书写情怀。在阿来、达真、万玛才旦、龙仁青、泽仁罗布(尹向东)、尼玛潘多、次仁罗布、江洋才让、白马娜珍、多吉卓嘎、才旦、格绒追美等等藏区藏族作家的创作中,他们超越了20世纪50-80年代的政治叙事和80-90年代的文化叙事,转入一种复调式的多元文化与多民族叙事的共声书写。阿来的《格萨尔王》不仅仅是对民族史诗的重述,更是以现代眼光对民族原型品质作更富于人类意识的重释。在叙述格萨尔王的史迹时,既写英雄除妖降魔的伟绩,也写他滥杀无辜的暴行,于是解构了对民族传统之神的迷信,揭示了普遍性的人性弱点,民族自省意识昭昭于文。在《瞻对》中,他以现代批评家的姿态主动介入民族历史的反省:在叙述民族地域的历史中反映民族本位与“他者”民族交融的艰难跋涉;从民族“夹坝”精神透视民族性格心理的弱点;从国家权力对藏地族群的治理,探索多民族交融同一的可能性;并以现代眼光审视瞻对藏民在历史文化悖论的涡漩中沉溺久远,难融现代文明的生存困境。于是“族性”、“民族”、“国家”这些概念获得了新世纪人类学理论中“将其置于建立在这些属性基础上的共同体观念(ider)中加以详尽阐释” [1](P.4)的可能性。阿来这种进步的历史观无疑体现着一个有现代识见和理性思想的作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怀思考。江洋才让的《康巴方式》在人与自然、文明与野蛮、族群与国家的多重主题意蕴中传达厚重的人类悲悯情怀,展示阔大的多民族国家想象。龙仁青的《失落的家园》、《光荣的草原》、何延华的《立春》、阿来的《空山》、《大地的阶梯》、泽仁罗布的《骑在马上》、《河流的方向》、达真的《康巴》、《命定》等等作品都迸射着现性的思想火花。

其次,这种现代视域还表现为作家们创作中借鉴现代艺术眼光,实现对民族艺术传统的超越和更新,从而使藏区藏族文学焕发出新的美学光彩,获得更具世界性品格的艺术表达的可能。在他们的创作中能看到藏族作家们“是怎样从自己的文化出发开辟了汉语言文学新的语感,新的想象空间,并找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表达这些想象的更自如、更诗意,当然也是更为文学化的方法。” [2](P.206)他们借鉴并突破藏族传统文学“万物有灵”、“人神同构”的想象空间和单线叙事模式,将民族神性思维方法和历史传奇叙事或圆形叙事模式与现代寓言、散点透视、意识流、内心独白、回忆闪念、梦境书写、联想、幻象、隐喻、象征等等现代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结合,构成新的魔幻现实或非虚构传奇以及多重奏结构形态,营造出神秘莫测,如真似幻,变化多端的文学艺术境界,传达出鲜活而灵动的艺术美感。觉乃・云才让《披着袈裟的牛角》用梦境构造了一个奇幻鲜活的现实世界,现实人类的“陌生感”、孤独感跃然纸上;阿来的《梦魇》借荒诞不经的梦境写光怪陆离的城市文化形态下城市人的生存状态,隐喻和嘲讽直抵人类灵魂深处。次仁罗布的《杀手》、《传说》、才旦的《一对夫妻在阴世和阳世关于一个城市的对话》、《阴阳之界》、龙仁青《一双泥靴子的婚礼》、泽仁罗布《鱼的声音》、尼玛潘多的《紫青稞》等娴熟运用各种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在突破民族文学传统思维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都表现出对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超越和创新,因而莫不意味着他们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而具有先锋性的品质和意义。其创作获得了现代意义的审美价值。

总体而言,新世纪藏区文化转型,民众生活行为与精神意识等文化基质的现代性开拓与构建,为藏区藏族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现实文化形态的参照物,也推动作家们建立起现代性的创作思维和文化审视的眼光。在这种独特而进步的思维和眼光下,关注文化变迁潮汐,以现性意识面对文化冲突的起落伏藏,成为藏区作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二、文学书写中文化冲突的现代审视

文化冲突是一个社会、一个文化区域在文化变迁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阵痛。同时“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P.299)人类文化学家将文化冲突分为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或政党性以及集团性五种。在现代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结构中,新世纪藏区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前两种――区域性与时代性。区域性文化冲突指外地与藏区本土文化间的冲突,如城乡文化冲突,农牧与商业文化冲突,开放的中心地域与封闭的边缘地域间的文化冲突。时代性文化冲突指现代与传统、新与旧间的文化冲突,如思想观念的冲突、生活模式的冲突等等。在新世纪藏区藏族作家创作中,涉及的文化冲突的内涵表现大多集中于藏区伦理意识、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结构形式的保守与转型间的冲突。作家笔下的文化冲突表现得相当丰富真实。有旧家庭形式的渐变和解体,新旧婚恋观的博弈和建立:如多吉卓嘎的《藏婚》写一妻多夫藏族家庭,在现代文化潮中男女主人公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新型婚恋观的建立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冲突的结果是男女主人公各自挣脱了传统的羁绊,而获得爱情的新生;有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冲突。次仁罗布的《前方有人等她》写藏族夏嘎老太的儿子在城市生活中沉迷变异,抛妻弃子,乃至欠债不还;夏嘎大学文化的女儿对此竟持支持态度,还因“挪用公款锒铛入狱”。老人无法接受儿女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变化,最终离开人世,灵魂去寻找死去的善良诚实的丈夫。扎西才让的《牧羊人的爱情》、索朗达尔基的《拜活佛》、泽仁罗布的《骑在马上》、龙仁青的《奥运消息》等等也是类似文化冲突的镜像。还有传统身份与现代身份意识的冲突、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尼玛潘多的《紫青稞》由城乡差异的对立写到新一代藏民对现代生活的认知与接受,在传统身份崇拜意识瓦解的过程中,展现藏区牧民在巨大的现代文化变迁中的徘徊、挣扎、醒悟和无奈。她的《城市的门》、白玛娜珍的《拉萨红尘》也都如此。也有农牧文化观与商业经济文化观的冲突。泽仁罗布《河流的方向》写康巴藏地小镇,民风淳朴、善良、真诚。当商业经济大潮兴起后,民风大变。人们为挣更多钱抛弃传统,制卖假虫草,给积压的松茸“美容”作假,塞钢钉铁丝等。科尼仓・索朗达尔基《信与不信的》、康巴作家群以康人署名的接力小说《弯弯月亮溜溜城》也有这方面的揭示。还有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生存困境的冲突。何延华的《乔庄新年纪事》写了藏区农村女性进城打工后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不幸,以及她们在传统和陋俗之间的抗争与觉悟。新世纪藏区藏族女作家的创作大多都呈现了这方面的特点。白玛娜珍的《复活的度母》、《拉萨红尘》、多吉卓嘎的《藏婚》、《尼玛石上》等即是如此。

在现代意识烛照下,藏区藏族作家深知“文化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在事实上改变着文化的结构,改善着文化的形态和内容,推动着文化向前发展。”[4](P.183-184)所以,他们的创作反映出对藏区文化冲突的审视态度也是客观、理性和审慎的。

其一,他们能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文化冲突的根祗,评s文化冲突的本质。《藏婚》将文化冲突定位在现代婚姻与情感形式的召唤(即好好的朋友莲与活佛洛桑间专一温馨的爱情示范),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嘉措在大城市拉萨经商后接受的现代人生观、爱情观)与顽固的传统家庭生活结构与方式间的博弈。嘉措为寻找属于个人的专一爱情而背叛兄弟共妻的家庭;女主人公卓嘎在面对丈夫背叛家庭与自个寻爱的态度以及好好对爱情的执意追求下,而产生爱情独有的渴望。卓嘎的女性意识萌芽,意味着藏区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在新与旧的人生观、婚恋观的碰撞中解体,建立新型的婚恋观和新型家庭模式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①。

其二,作家们在文化冲突的现象揭示和文化意义的价值评估方面能取发展进步的姿态,超越民族性传统型的思维逻辑,而获得现代性视野,更富人类性情怀。万玛才旦的《第九个男人》写一藏族女性在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诱惑下,命运的起起伏伏。这个女人对生命和性的态度,他的男人对她的态度无不透出一种豁达而开放的胸怀。虽然藏族对性的观念较为开放,但女人为个人的欲望而放逐性,却能取得丈夫的理解或大度,其人性关怀的量度远远超过个人情感的尺度。女人违背民族传统的价值选择,男人对这种价值选择的认肯都是对“生命第一“这种现代人类意识的趋同。

其三,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或影响,比如长期以来文学创作形成的对正面性肯定,对负面性回避的态度或者作家深入生活的局限,又或者传统创作中常见的“团圆意识”的影响等等,藏区藏族作家面对尖锐或激烈的文化冲突,往往会以一种传统的甚或宗教的态度规避冲突的尖锐性、复杂性,而以一种圆融、柔性甚至简单的文化渐变形式给作品或人物留一个圆满的结束。泽仁罗布的《骑在马上》写藏民嘎绒在草原文化转型过程中,由牧民到马背邮递员,再回到领工资的牧民身份。主人公做马背邮递员时精神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受到大家的欢迎、敬重;物资上也获得极大满足――成为大家羡慕的领工资的“公家人”。然而经济发展起来,各乡修通了公路。马背邮递工作被机械化三轮摩托车替代。嘎绒虽然有退休工资,但生活又回到草原牧民模式。嘎绒的失落和伤心并没有被放大或缩小。他每月仍按当年邮局给大黄马的待遇――“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喂马,以此安抚那个失落的心。文化变迁没有冲突、没有敲打,主人公的人生、命运、性格、情感的变化有起有落,但总是柔性的、随应的、和风细雨般的。多吉卓嘎《藏婚》里的人物最终都有了文化意识的觉醒和生活形态的改变,都找到了自己美好的或者合适的归属。作品传递的信号似乎通过文化冲突达到文化转型和文化进步既是必然的也是简单容易的。文化冲突或许还应该有更为强烈甚至急风暴雨式的表现,文化冲突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悲剧的。但作家们凭着民族文化奠定的精神信念和生活处理艺术可以将此处理得平淡、柔和,圆融。或者将冲突的剧烈、残酷以藏族独特的宗教式的方法稀释,或者放在更加现代性的思考场阈作开放性的处理。《前方有人等她》中夏嘎老太的现实困境,在生命的最后被灵魂“寻夫”的愿景消解,没有悲伤,只有圆满。《紫青稞》中的文化冲突是剧烈的残酷的,传统无法挽回,乡村终究失守。作者为消解这种残酷和绝望,总是在现代与传统,宗教与世俗,乡村与城市间尽力地调和着矛盾冲突,将绝望隐没而凸现希望。于是作品中的人物各得其所,因果分明,希望与绝望同行。正是如此,所以当主人公们在文化变迁中不适、无助、落寞甚至无所改变时,作家们流露的感情往往总是一缕淡淡的、轻轻的忧郁、伤感或者遗憾。像阿来的《三只虫草》、龙仁青的《奥运消息》、扎西才让的《牧羊人的爱情》都是以此态度化解冲突,表现出现代性的宽广胸怀和理性智慧。

三、现代国家意识关照下的多民族文学书写

百年以来我们由文化意识上的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构想象,进而在体制上完成了中国多民族现代国家的建构。“一旦某个国家在政治上成立,得到国际社会承认,那么无论这个国家内部有多少民族(种族)、宗教、语言和完全不同的文化历史,生活习俗,它都应该被视为一个民族”[5](P.29) 这是在政治意义上阐释的多民族现代国家概念。这个概念确定了政体上的国家完整性。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文化不仅有排他性,也有融合性。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3](P.305)对中国而言,这种新的文化体系即中华多民族文化体系。因此,民族同一,发展进步,交流融合已成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在此大趋势下,多民族文学书写也成为藏区藏族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就如中国古典文学随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而逐渐融汇、壮阔、丰满一样,各个少数族群作家的创作已经汇入中华多民族书写的文学共同体中,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学多姿多彩的斑斓景象。所以,从某种特定意义上看,藏区藏族文学创作必然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创作的构成部分。与以前相比,新世纪藏区藏族作家们在关注和融入多民族文学创作方面是取了积极进步的姿态。他们的多民族书写既反映了作家们基于现性的民族认同意识,也证明通过文化冲突,文化变迁必将达到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现代科学规律。

新世纪藏区文学创作呈现的“多民族书写”概念主要含蕴了四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汉族作家或其他族群作家写藏区和藏族同胞生活的作品。比如,非藏裔作家有藏区生活经验,或有长期藏区生活经历,或者了解藏区历史、文化、生活,擅长写作藏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马丽华、泱风、刘金元的散文;裘珊珊、何马、杨志军的小说以及彝族作家俄尼牧斯写藏区生活的作品等等即属此类。这类藏区书写看重的是异域风情形貌的涉猎,给予读者的是一幅文化场景的绘制或一段生命历程的体验。对作者而言,他们更想传达的是中华民族地域广袤,族群众多,生活样态丰富的文学认知。所以文中不乏对藏地景物风土、对藏民生活与历史的溢美性书写或猎奇性书写。于是,《藏地密码》带给人们无尽想象和渴望;《藏獒》因动物而及人,延伸了对一个边地族群无由的好感;《我在天堂等你》更是从一个政治命题上,开掘出对藏地、生命、爱情、民族的复调意蕴,使艰苦的生活、苦涩的爱情在藏区绽放幸福的花儿。

二是藏区藏族作家写非藏区或者非藏族生活的作品。比如阿来的《梦魇》,写的是现代内地都市和现代人的困惑,并不涉及特定藏区或汉区生活。仁真旺杰的创作或者写彝区生活和彝藏交融,或者写居处藏区的其他民族的生活。如《姨父汪怀明》、《藏寨里的一双汉族老人》。泽仁罗布的小说《举起你的手》写了现代城市一对父女(族裔不明)在价值选择上的冲突,并未呈现任何藏区生活经验或藏区藏族生活痕迹。但是这类书写更多地表现了现代文化带给民族融合的客观现实,以及不同民族交融的现实必然性。

三是藏区藏族作家写藏区藏族生活或藏族与其他族群共同生活的作品。由于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和现实,藏族作家的创作不仅仅写到本族群的生活、历史、文化,也会自然而然地写到生活中“他者”族群在藏区的生活以及藏裔族群与之交流、融合、涵化的过程、形态等等。比如达真的《康巴》、《命定》、《落日时光》、《放电影的张丹增》、泽仁罗布的《空隙》、阿来的《瞻对》《空山》等等都写了藏区多民族交流融合,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与现实;多吉卓嘎的《藏婚》写了汉族女子与藏族男子(好好与嘉措)的爱情纠葛,也写了汉族女子莲与藏族活佛洛桑的美好婚姻。

四是藏裔作家与多族性作家写藏区的生活。比如,以康人署名的《弯弯月亮溜溜城》就是由二十一位分属汉、藏、彝、回、土家等不同族裔的作家接力创作的反映康巴藏区生活和康巴人情感的长篇小说。还有的作家身份是多重的,父辈或祖辈早已实现了民族混血的事实。在藏区的藏族作家中有不少的出身背景属于藏汉融合,藏苗融合、藏羌融合、藏回融合等等多种民族混融情况,还有的是出身于藏地成长于内地,有的出身成长于内地生活创作于藏地,以及祖辈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情况。如此即给他们的多民族书写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和多彩的民族生活摹本,为他们夯实了多民族书写的文学基础。

本文论述的范畴主要指第三、第四层面的情况。藏区藏族作家们的多民族书写有客观历史和现实的情景规定:比如封建时代对藏区治理的历史,藏族与汉(或多民族)经贸活动形成的民族杂居,的政改、后的民族交流融合,改革开放后尤其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发达进步的藏区现实等等。对生活的客观摹写是多民族书写的自然因子,“见与不见,她都在那里”,客观无法回避,多民族书写也不可回避。另一方面,现代视域的建立,“和合同一”国家情怀的形成以及检省历史、审视现实后获得的理性思考,促成了作家们多民族书写的自觉性,也让他们摆脱了狭隘的文学视域和思想上民族固封自闭的文学思维。《瞻对》在写清政府对瞻对地区先统而不治,后“改土归流”民族同融时,作家的识见跳出了狭隘的民族本位视界,客观地评断了通过政治治理手段,获得民族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使他们成为民族的,正是他们对这种伙伴关系的相互承认,而不是使这个类别的成员有别于非成员的其他共同特征。”[6](P.1)在阿来的《瞻对》中显然反映的正是这种20世纪以来代表着先进思想理论的经典民族认同思维。达真的《康巴》,汉、藏、回不同的民族交织在藏地历史的阔大背景中,在英雄主义、心灵史诗、民族融合的多重奏里,回荡着民族和睦友爱的笛音。其《命定》写到藏、汉子弟在保国抗日的滇缅前线,共同收复腾冲,攻克松山,抗击外敌,为中华民族国家捐躯。生命的价值定格在多民族家国的完整、巩固,人类命运的自由自主,达真的内心一定鼓荡着一面中华民族国家大义的旗帜。多吉卓嘎的《藏婚》更是将最好的家庭模式,最美的生命形态赋予给藏汉结合、藏汉融合的民族想象,汉族姑娘莲和活佛洛桑的美满婚姻所暗示和象征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新世纪藏区文化转型使藏区藏族文学创作有了突破的契机。构建现代视域,关注文化变迁,呈现多民族融合现实成为藏区藏族作家的创作自觉。在现代视域下藏区藏族作家们理性地审视历史,面对现实,开掘思想,书写人类意识,抒发家国情怀。这一切构成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丰富而现代的新风貌。

注释:

①事实上文化冲突的存在是长久而复杂的。英籍华人作家书云的纪事文学《一年》写到2008年他们在距拉萨不远的江孜县驻地拍片一年,现实中接触到的一妻多夫制家庭并不少见。这种形式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大多禁止了,可改革开放后又在民间普遍出现。类似汉族过年放爆竹的习俗禁而不绝,卷土重来。藏族女作家格央在其散文集《雪域的女儿》之《八廓街的康巴女子》中也写到拉萨城里经商的女性吉央、宗措的嫂子等新世纪的藏族女性都组成了一妻多夫家庭。这种情况恰恰说明文化存在的顽固性,文化改造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1][英]斯蒂夫・芬顿.族性[M].劳焕强,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阿来.看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2

关键词:现代机械设计;认知;应用

前言

中国机械业发展一路曲折坎坷却又不失激进,总体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个漫长发展的传统时代,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机械工业处在世界机械工业领先位置,而后的几千年由于当时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个阶段时近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由于没有较好的基础,中国机械工业处于探索前进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现展机械工业时代,经过长时间的累计经验,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标志着大力发展机械业,在思想上也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发展机械业。

1当代的设计理念结论

1.1机械的创新设计在这个追求卓越创新的时代,机械创新成为了首个难题,这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设计出比原有商品更多功能的新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才能符合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才会被市场所接受。1.2设计技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于其他行业都带来了很高的利用价值。互联网技术不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机械业来来了很好的帮助。互联网技术包括了网络技术和智能服务设计。网络技术与机械业相结合的产物很多例如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主体是由计算机所控制在实际的运行中则是互联网技术与机械产物相结合,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模仿操作的程序。例如现在工厂用的人工智能切割机,就是通过主机电脑操控,机械智能的完成原本需要手工完成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性能,也节省了工作的时间,这种科技与机械相结合的技术还有很多都应用到了机械业中。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工业的相结合大大的解放了劳动。但是现代流行的处理模式都是通过人操控着机器才能进行工作,机器起到了一个辅助的功能。如果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机器就会停止工作,基于目前的形式,市场推出了虚拟技术,当前很多的软件系统都是构建的环境系统。1.3基于数学知识的设计技术将数学知识结合到机械工业中来可以很快地解决生产当中产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的产量,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近些年机械设计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用工程数值来解决生产当中的一些疑难杂症。首先的前提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工业相结合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建模。这些符合情况的产品都将实体化。而且任何设计都要遵循着一个绿色设计理念进行实际的操作。所谓的绿色设计就是环境设计,是要在设计生产的工程中充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问题,考察周围环境对设计产品造成的影响。1.4追求过硬的技术能力先进的机械工业要求机械工程人员有着过硬的技术能力,能够熟悉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设计生产中来,例如熟悉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操作技术,掌握足够的技术经验,了解相关的产业信息,大胆的自主创新,具有熟练的设计能力。再好的机械设计都需要投入到工程的使用中,在工程范围内完成机械设备大批量的生产,这要求工作人员不仅有良好的技术能力也要有相当扎实的实施能力,能够对当下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严格缜密的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工作分配,明确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合理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并制定出一套备用方案更加保证生产的完成[2]。1.5明确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人才作为这个时代最为缺乏的资源,培养技术性的人才是我们实现机械大国重要的一步。我们要通过在机械领域实现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帮助的原则在工程与自身上,所以在培训技术性人才的同时还要灌输其他领域的知识做到知识的相互融合,要使其具有理论与实际相互贯通还要具备科技研发和设计的能力。加强人才的思想教育,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健全的身心健康也是培养技术性人才重要的一步,要能够接受日常工作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要求自己,实现自我的提升,促进本身职业的发展[1]。1.6追求自主开发现代机械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自主研发成为了我国机械设计业的首个突破难题。自主研发需要机械工程师较强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产品研发的创新。如何实现一物多用,如何大大节省劳动力,如何能吸引客户的眼球,如何在庞大的机械市场占领一席位置都是工程师们所着重的重点。但其中心仍是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观念时刻以客户体验为标准,开发我国自己的产品,只有机械的创新进步才能大大带动整个机械行业的进步。1.7机械产品动力能源设计的应用在新的时代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环境却日益破坏,社会建设对机械技术能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机械工程设计的能源不断发现,对于产品开发设计的资源也有了很多选择性。所以要求机械工程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时还要将思想,将新的节能原料运用到机械产品中去,现代生产的电动汽车与传统的汽车比较起来就很环保传统汽车开动时会排出很多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也对人身有所危害,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大大减少硫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除,而且使用电动汽车大大提高了电的利用率同时也保护了大气环境[3]。1.8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现代人对审美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也就要求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也一定要可以吸引住客户的眼球。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主要在于产品的色彩,装饰,外形等方面。对于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可以将美学原理运用进去,适当的线条与舒适的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可以运用现代的材料与工艺,尽量做到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1.9机械生产的变革现代机械工程,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性能,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加入使机械业逐渐成为智能化机械业。1.10机械设计的模块化机械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一些重要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再将组合好的模块与其他要素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合模块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以此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减少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浪费。

2结束语

在这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机械技术应该不断的创新,鼓励自主研发新的产品,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要尽早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机械技术作为机械行业的重要的一个版块,更应该挖掘更多技术性人才,更好的将科学技术与机械业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涛.关于对机械设计中现代设计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3,8(14):257.

[2]葛辉,郭晓霞.对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19):55.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3

在当前时期下,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入,给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意义。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特点和现状,详细研究了我国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特点 

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先进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主要注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等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它要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成为系统工程中的主流技术。 

(二)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技术 

对于一种先进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来说,它主要是为了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促进国家经济和实力的增强。所以,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制造,还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开发以及售后等各项服务。并且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对于现在的市场竞争来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向着全球化经济进展,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限制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从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以及质量为重要内容的限制。而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奖这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三者的统一。 

(四)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一种世界性的技术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在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制造技术,加强我国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另外,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属于21世纪的技术,因此应该与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规范全新的技术领域。 

二、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现状 

(一)生产管理方面 

一些工业发达的强国在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并且还推出了准时生产、精益生产以及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再组织。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型企业都应用的是经验管理的方式,只有少部分的企业应用的是计算机管理技术。 

(二)制造设计方面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逐渐崛起,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看准有利时机,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并且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我国却没有对计算机辅助技术过多的重视,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匮乏。 

(三)自动化设备方面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正在由传统的机器技术向现代的信息技术转变,使机械制造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世界上的国家对于先进的制造业和先进的技术非常重视,一些国家利用先进的制造和自动化技术已经实现了制造的一体化,提升在国家市场中的地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却处于劣势地位。 

(四)制造工艺方面 

对于一些发达的国家来说,已经逐渐将精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微米纳米技术、高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一些新型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与开发当中,但是在我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普及,还处在不断开发和研究当中,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不如其他国家的原因。 

三、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全球化,主要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通过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主要取决于其国家化的经营模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将国门打开,使我国优秀的产品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十分迅速的发展,而机械制造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另外,我们还能看见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倒闭,但是对于一些存留下来的企业却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际市场的检查。除此之外,目前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蓬勃的发展,因此,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没有什么限制因素,正因为这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结合以及技术上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要想观察应用的质量,就要合理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应用虚拟化技术,不仅会加快机械产品的开发速度,而且还会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当中的能源利用率。 

(三)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的时期中,自动化是一个新的概念,由于现代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主要应用了一些集成技术和人机一体化等技术。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自动化的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中发挥了重要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机械制造和开发时,应该重点注重资源的节约,而且要从保护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坚持绿色化的发展不仅能够降低影响环境的因素,还能够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绿色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五)智能工程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智能工程化,就是将人类和智能的机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智能一体化,构建智能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进行构思、判断、分析以及推理等一些智能性的活动。在智能化的系统中,主要体现了系统柔的一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使用模块化的方式,使其充分具有柔性,这也是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与开发的技术还处在发展当中,并且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国内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没有对国外的技术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和国外的交流逐渐频繁,而且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我国与国外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当中,应该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扭转我国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落后的场面,从而在不断的进步中提高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能力,变成技术大国。 

【参考文献】 

[1]石道永.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3,17:43-44.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4

【关键词】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写字教学;运用;优势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手好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可是以往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无非是几支粉笔,一块黑板,选择的也只是单一的“范写、讲解、摹习、点评”等十分常规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写字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手段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如:师生眼界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展示实效性低、学生写字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如果利用多媒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再不爱学习的孩子都会对动画感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将汉字的书写规则与过程制作成简单好玩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中读帖子这一步必不可少,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找到汉字当中的主笔,并充分掌握笔画的特征,如:笔画的长短、粗,用笔的轻重,笔画的取势等等。以往教学过书法的教师都会有一个体会,教学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是最难以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的。如今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其表达直观,所得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详细、准确、连贯、清晰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对于字的书写步骤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写“里”字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范字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哪一笔是主笔,有的说:“最下边的长横”,有的说“中间的竖”。而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将刚才学生提到的两个白色的笔画变成红色,并且一闪一闪的,学生一看就知道原来两笔都重要,接着就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写字的技法,这不仅令学生的观察与赏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已后学生独立书写时做好的知识的准备。

二、运用多媒体动画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写字时我们总会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喊:注意写字的姿势呀!注意握笔的姿势呀!但收效总不会太明显。此时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影像资料来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时行指导与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写字课前,播放一段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知道错误的姿势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就能帮助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很好地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有正面的影响以外,我利用有摄像功能的手机随时把写字习惯较差的学生的样子拍下来,然后投影给全班学生看,让大家来说一说、议一议。这样做,不但新颖,而且很有趣味,因此,学生也常常在这种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写字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坦”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左右);再看局部(左:“土”字旁,左放、右收、让右;右:“旦”,横分均;“曰”上宽下窄,横托住右);最后看整体(坦左右穿插,“旦”横穿插到“土”字旁的下面;“旦”的首横比“土”字旁首横略高;“旦”的横要上提)。还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书写优劣进行比较,添写笔画或移动笔画的位置,而多媒体就具有这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写字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写字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写字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添画”“临变”“移位”“比较”等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写出漂亮、美观的汉字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的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摩完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多种风格作品的临摩为基础;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结语:总之,要想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决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浇灌,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引。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写字教学,能够优化写字教学过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项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改变人才的知识结构在中国实行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如何增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两个极端的怪现象,一边是人才高消费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但同时又出现另一个怪现象,许多公司不惜出天价来求聘一些高级技工,应聘者仍然是寥寥无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普通高中也相应扩大招生,这给职业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长久以来“高学历才能出人头地”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的心目中,对职业教育不大热衷。再加上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第一线的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而输入劳动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明显减小,所以在劳动市场上出现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而高校毕业生却造成浪费的现象。虽然这几年国家在政策和物力上不断地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但每年技术工人的缺口还是很大,符合经济市场所需的合格技术工人更是远远不够,如何能解决一方面的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却是严重的不足,平衡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需求,改变人才的知识结构,发展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为社会培养用得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支持

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大形势下许多学校看到发展的优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教学设施和师资跟不上的学校拼命开设热门专业招生,教学设施和教师的配套跟不上,往往一个班级人满为患,教师超负荷上课只求数量不能顾及质量,学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星期轮不到一两次上机、学服装染整专业的学校里一个实验室也没有、学办公室自动化的连一套自动化办公设施也没有。教师上课只能纸上谈兵,一些私有学校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投资,没有固定的师资,低廉的工资留不住专业的师资。学生花了钱学不了什么东西自然会流失,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会过早地流向社会,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增加了就业的困难。就算是读满了三年也学不了什么,误人子弟,也给职业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一些舆论监督媒体对这些学校时有曝光,给人民群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可谓是“一粒老鼠屎破坏一锅汤”。所以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检查和监督应坚决取缔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对符合条件的的学校应在指导思想、管理力度、激励措施和经济上开展多方面的监督和支持。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的人才

职业教育应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对各类技术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人才的知识结构都在动态变化,职业教育应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自我调节,国家的支持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支持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重组和循环利用,如跟踪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实施超前教育,注重师资的培训、增加设置的专业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特色开设有当地特色的适销的专业,加强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形成当地经济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共同促进,互惠互利。这样既能吸引生源又能满足当地市场所需。 (三)工学交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同类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我们的学生缺乏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不够这是共识的。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并且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一向来注重理论,轻视技能。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学校因经费的问题缺乏教学的场地和实验的基地,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国家投资较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与当地的企业建立互相衔接的关系,基础知识和人门技能由学校来负责,职业的专精训练由企业来承担,学生定期来企业向有经验的工人学习,教师不能只局限专职教师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人才或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企业新进的工人可以先进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学成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所需留在企业工作,甚至可以是受企业委托而招生,这样既可解决学生实习难又可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现在已有不少职业学校采用这种做法,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推广。

(四)办学的形式多元化,满足不同的人群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6

论文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拙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本文从分析学生学不好本课程原因着手,提出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它的教学成败将直接影响本专业其他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如何在学习《机械基础》学科中,帮助他们在建立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摆在所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但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的每一次测验、考试之后,教师就会发现已经教过多遍学生本应该掌握的内容,不少学生实际上并未真正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如何解决呢?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主观教学。现在课堂里传授的各科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把人类认识的最终结果教给学生。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是高度抽象化、概念化、充满分析推理的理性思维形式。在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对他们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方式,在认识上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导致了教师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学生却一窍不通的结果。问题就产生在已经学过多遍且教过多遍的教师,往往很难体会一个初学者在接触新概念、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种种错误和误解,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从《机械基础》教学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初中升入职高一般数学等文化基础较差,且实际生活、工作经验不足,对《机械基础》中的有关计算、机械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等不能马上充分理解,学习《机械基础》的困难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学不了,学不好。通过调查发现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自信心普遍较弱,有的学生低估自己的潜能.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态势,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性和进取心,得过且过,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也不利。如果教师对学生怎样思维、怎样进行学习、心理发展等一些根本性问题知之甚少,那么就会造成《机械基础》教学的可靠性较差、效率较低、质量不高的现象。只有掌握学生的一些根本想法才能赢得主动,因此,解决《机械基础》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首先就在于解决好两种不同认识方式的接口和匹配的问题。

(2)教学缺乏反馈。现代控制论告诉人们:对一个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取得足够的信息量,反馈是系统优化的关键,没有反馈的系统是无法实现控制和无从优化的。一个系统要高效、稳定,必须通过反馈调控才能实现,因此,《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反馈是+分重要的。课堂上的察言观色、个别提问、课外作业、测试考试等,无一不是为了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由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费时太多,致使教师无法由此获得足够的信息量以准确、及时地调控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成为单向的、缺乏有效反馈的、盲目性极大的低效传输系统。这种缺损的教学带来了可靠性较差、效率不高、质量较低的必然结果。

(3)课堂中角色移位人是能动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是机体自我组织的过程,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另一个颠倒和角色移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教学是“满堂灌”“一言堂”,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1)运用多媒体技术,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基础》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传统的“一嘴巴、一支粉笔、简单挂图”的说教变成多感官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使教师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对《机械基础》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图表多。能否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例如机械基础课程中常见传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步进运动机构等工作原理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原理的,无法掌握相应其他对应的知识点。反之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同时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使他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曲柄摇杆机构两次共线的运动情况,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死点位置、极位夹角、急回特性等问题,感受非常直观,否则你就是费尽口舌也难以讲清原理.难以让学生掌握知识。

(2)构建双向双控的反馈教学模式。若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能解决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问题.即教的一半,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只是改变了一种形式,因此必须补上另一半,即学的一半,构建一个双向双控的反馈模式.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反馈信息中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和学,这样的控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控制,而是教师的他控和学生自控的完美结合,必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供了《机械基础》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同时也提供了《机械基础》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反馈测评系统。由于系统的介入,营造一个学生得以参与《机械基础》教学过程的具体环境,沟通了师生之间的信息通道,使以学生为主体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得以落实。在获取的大量反馈信息中,为《机械基础》教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数据化的环境,教师可以从量的积累中发现质的规定性。

上一篇诗歌朗诵文章

下一篇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