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歌朗诵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歌朗诵文章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1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一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二

龙腾马啸,与时俱进。

月白风清,共酒开怀。

鸡鸣凤舞,同乐共欢。

对酒当歌歌盛世

无情沉醉醉当今

面壁图腾腾英华

视网为家家温馨

迎风起舞舞今生

执手相叹叹当今

吟诗作乐乐太平

抚琴独唱唱太平

仰天长叹叹乡愁

举杯邀月月如钩

华夏河山遍红旗,

中原内外皆兄弟。

南辗北转实不易,

念往昔,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众志成城经有计,

军民共筑卫国堤。

庆国庆

看世界沧海桑田,

庆中华成立四九年.

中华美德源流长

英雄辈出焕荣光.

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三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

 

关于国庆的朗诵相关文章:

1.2016国庆节诗歌朗诵稿

2.关于国庆节的诗歌朗诵

3.迎国庆诗歌朗诵稿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2

【关键词】读书日 诗歌朗诵 舞台剧展演

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一般不具备很灵活的语言理解能力,往往表现出死板的学习状态,完全忽略语文学科学习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语言功底和语文修养方面。活动元教学的方式更加注重于学生思维灵活程度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语文修养与语言功底的培养。

一、举办读书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资料只来源于课本和练习册,往往接触的课外文章很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功底的培养非常不利,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随之降低。

在高考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占的分值很高,也往往是学生的弱项。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差,理解程度不够深厚。然而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学生的阅读范围越广,阅读的材料越多,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越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精髓。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海洋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做起阅读理解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阅读数量的扩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记住一些典故或者人物事迹,而这些典故和人物事迹的积累往往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文章中。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的内容都略显空洞,尤其是议论文的内容,往往缺少有力的论点支撑,导致作文的论点站不住脚,整篇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空洞乏味,缺乏内涵。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积累典故和人物事迹之外,还可以从文章中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句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优秀阅读作品的影响,优美的语句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为文章增色许多,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和档次。

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读书日的活动,每个月让学生拿出一天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优秀读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家中带经典的读物,然后与班级里的同学进行交换,组织学生进行换读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学生阅读到优秀作品,同时,可以加深班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二、举办诗歌朗诵形式的比赛,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高中语文往往会接触很多唐诗宋词,甚至会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优美现代诗。这些诗词让大部分学生头疼不已,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诗词歌赋的背诵,他们往往会觉得这些诗词歌赋读起来异常拗口,不好记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组织类似于诗歌朗诵的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诗词歌赋的记忆兴趣和动力。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求胜的渴望,因而会努力参与诗歌的准备,进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记忆能力。

老师可以在讲完某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作者的诗集之后,专门选出几首难记忆的诗词供学生挑选,并且要让学生做到脱稿参赛,即有感情地进行诗词的背诵。老师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诗词朗诵的比赛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语言之美,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每首诗词作者不同,主旨不同,因而朗诵时需要注意的情感也不同。学生在参与朗诵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揣摩出作者当时写这首诗词的心情与背景,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体会到作者写诗词时候的心情,产生灵魂的共鸣之后,往往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参与诗词朗诵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参赛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把握能力,而这种对诗词的把握能力往往是学生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所缺少的。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和诗词的主旨时,会产生一种对于诗词的欣赏与共鸣,这种状态会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诗词的魅力,养成从诗词的言语间体会到其主旨情感的习惯。

因此,诗词朗诵类活动的举行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举办舞台剧展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揣摩和主旨的理解

高中语文课本中也会涉及一些名家的小说或者话剧,这些小说和话剧往往只是整篇作品中的优秀选段,学生很难从部分的选段中理解人物关系和性格,很难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多组织些舞台剧的展演活动,将课本上的课文三维化,将文章搬到舞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演绎和抒感。

例如,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先生的经典作品《雷雨》,这个话剧的剧本很长,因此课本上只能截取部分情感鲜明、剧情跌宕起伏的片段给学生学习。学生很难从片段中读取出整个文章的主旨和背景,很难把握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时,老师可以从全班征选演员,进行《雷雨》选段的舞台剧展演。参与话剧演出的学生可以在准备角色的时候,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揣摩,由此,才能更好地演绎人物,更好地抒发出人物内心真正的情感和想法。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3

一、披沙拣金――好书推荐会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外阅读这方天地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不可能见一本读一本,选择无比重要。因此,要读书,必先选书。怎样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别人推荐可以说是一个快捷的方法,而来自老师的推荐,学生并不一定买账,倒是来自与他们身心发展、阅读需求相似的同学的推荐,为他们所乐于接受。

具体做法是,学生利用两周(三周或四周)的时间,依自己的阅读喜好,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同时不忘思考与记录,为向同学推荐做准备。准备工作就绪,教师就可以安排好书推荐会活动了。为了落实推荐会的效果,要求每位推荐的学生课前写好推荐稿。在阅读课上,最好做到脱稿介绍,如有遗忘可看看稿子,为的是推荐的质量。并要求坐在下面听的学生做好笔记,避免过耳即忘,为的是听荐的效果。

如此,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可以了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书籍作品,并筛选出下一步自己要读的书籍。借助同学推荐,披沙拣金,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籍,改变阅读的随意性,这是阅读之始。

二、众说纷纭――名著交流会

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集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还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大部分都是名著,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面对大部头的名著,好多学生心生畏惧,望而却步,使得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成为一种必需。

在指导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借助阅读课这一平台,开展名著交流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悟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在交流中获得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找到阅读的入点与出口,在阅读名著的道路上继续行走。

如此,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交流发言也许稚嫩,也许重复,但终究是自己阅读所得。学生的成就感是溢于言表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同班同学的阅读。

三、情有独钟――诗歌朗诵会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学作品中的精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有人说,诗歌是属于年轻人的,我说,高中生不就是一首清纯的诗吗?在高中生的阅读历程中又怎能少了诗歌?对于诗歌而言,不仅在于阅读,更在于朗诵。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提高。通过朗诵可以更深入地进入诗境,体味诗意,感悟诗情。因此,每学期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最好是自己情有独钟的那些诗歌,拿来朗诵。

如此,诗歌朗诵既可深化朗诵者的阅读,开阔胸怀;又可感染听者的情绪,陶冶性情。做得好还可以在班级掀起诗歌朗诵的热潮。

四、从容涵泳――专题研究课

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在《读书》诗里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先生的意思在于读书不要性急,需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我以为,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会出现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快餐式”阅读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借用陆先生的“涵泳法”,引导学生在匆匆阅读的行程中,放慢脚步,要求学生围绕可以涵盖某部小说、某篇文章、某位作家的一二个专题,做研究性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泳,即不满足于故事梗概、角色名称、人物命运,而是进行文本细读。比如《红楼梦》中涉及人物众多,1982年徐恭时先生就提出《红楼梦》共写了975个人物,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以“《红楼梦》人物关系图”为专题做研究。如此,在阅读的基础上研究,在研究中又深入了阅读。

五、悦目怡情――影视欣赏课

影视是当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综合艺术,它与文学休戚相关,而名著往往具有泛众性,好多文学名著都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牡丹亭》《祝福》《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悲惨世界》,不一而足。比如阅读先生的剧本《雷雨》,枯燥晦涩、兴味索然,不妨先观看话剧明星版《雷雨》,让学生既可以在两节课的时间内了解人物关系及命运,把握话剧主题,又可以直观地感受话剧的特点。

所谓悦目怡情者,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震撼的视觉盛宴,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美的感受,获得愉快的体验。如此,影视欣赏能帮助学生先从视觉形象上对作品进行审视,然后学生以此为基础,再去细读文学作品就有了深度与广度。

六、可堪回首――学期总结会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和激励,通过评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让学习者在感受进步中获得信心。一学期终了的总结会就是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课外阅读的意志,增强继续进行课外阅读的信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总结。

一是学生的自我总结。每位学生将自己一学期所读书籍及写的读书笔记列成一份清单,并自我回顾,阐明自己的阅读收获、心得与感悟,并确定下一步的阅读方向及阅读量。在阅读课上交流或是形成文字交给老师。

二是教师的班级总结。根据学生上交的阅读清单和阅读总结进行汇总评价。最好能制成表格,直观反映出全班学生的阅读情况,用数据说话,以结果评价。评价中要有评判、有表扬、有指正,最后评出“读书达人”“阅读之星”“优秀读书笔记获得者”等奖项,并颁发奖状或奖品(最好是书籍),予以鼓励。

如此,有始有终、有激励、有指导,可有效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课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课的活动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校情,潜心揣摩,大胆尝试,力争把阅读课上好、上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和激励,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4

1、语音宣传活动,将文学社的文学活动用海报的形式展出,和广播站的同学合作,用优美动听的语音宣传;

2、读书交流活动,由指导老师列出书单,每月投票,选出本月同读的书目,开始为期一月的阅读,并设置记录员两名,记录社员的优秀语录;

3、引发刊物的活动,社刊的印发,要做到广征校内文,能够设置社员专栏,但要发挥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鼓励稿件的投递,能够设置一项基金,给予相应的稿费;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5

一、作业自主

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是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教师指定全班学生统一完成的“回答式”或“抄写式”的训练。单调枯燥的作业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查找答案、抄袭作业甚至请人代劳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利于本学科的教学。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充分尊重“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目标和文章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例如学习了《赤壁赋》,我引导学生,《赤壁赋》是旷世奇才坡的代表作,这篇文章是文言文,我们怎样才能欣赏到它的妙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后来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熟读文章,感悟文中哲理。我又顺势利导,那么下去愿意完成什么作业?谁愿意完成哪一项作业?根据学生意见把作业分成三类,自由选择,时间可长可短。学生参与了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了作业,完成起来就有了兴趣和动力,他们会把完成作业当成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乐趣。

二、形式多样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改变传统的单一作业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依据课文特点,适时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语文作业。

1.诗歌朗诵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诵读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定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能够激发学生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美好情趣,促进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演讲比赛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的有力桥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了必修一第四单元演讲词之后,我让学生举行了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不少学生饱含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不仅了解了演讲词的特点,更培养了孩子们高尚的情操。

3.新闻报道

新闻是常用的应用文之一,在学习了新闻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建议班级设立“新闻角”,由学生不定时的报道校园内外的消息,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还可增加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更能锻炼他们参加实践的能力。

4.小纠错员

规范使用汉字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当前,错用汉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教师经常强调,但是收效甚微。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纠正错别字。我布置了纠正身边的错别字。一周之后,学生收集了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欢度节日(错写为渡)、装潢(错写为璜、癀 簧)、家具(错写为俱)、扫描(错写为瞄)、再接再厉(错写为励)、工程竣工(错写为峻)、入场券(错写为卷)、珠宝首饰(错写为手)、山清水秀(错写为青)、……学生很吃惊,一条街道的广告中竟然出现了十几个错字,我顺势利导,不规范使用汉字是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正确使用汉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学生从内心体会到了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成语接龙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文言文的活化石,是必修二(人教版)知识梳理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试题之一,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但是,呆板的背、写,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经常举行生动有趣的成语接龙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了解、记忆成语,即增强了他们竞争意识,又较轻松自如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6.才艺表演

把单一语文作业转化为作品创作、展示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配乐配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将作品搬上讲台(舞台)进行表演(尤其是戏剧)。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情趣。

此外,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名著品读、走进名人、答记者问等多种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多员参评

诗歌朗诵文章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70-01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得心理机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依托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利用音乐、道具和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应当前教学要求的场景和氛围,引领学生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下,笔者将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教学知识讲解和课堂教学拓展等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待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设置悬念再现情境,完成课堂教学导入目标

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成长现状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知和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情境的再现则为学生快速了解教学内容、完成课堂教学导入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尤其是一些与现实环境紧密联系的生活例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综合使用教材、道具、生活场景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较为常见的生活场景:运用多媒体设置森林背景,教室中放置一个盛有水的锥形瓶、一堆石子以及一些干树枝。教师把这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场景引入课堂中,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而后,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身穿“乌鸦”演出服进入教室,并按照课文的故事脚本做出四处寻找水源,非常口渴的样子,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被“乌鸦找水”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当“乌鸦”寻找到一个水瓶子却无法喝到瓶中的水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乌鸦怎么样才能喝到水呢?”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七嘴八舌地回答:“把瓶子放倒!”“把瓶子打碎!”“把瓶子挂起来!”……课堂情境的设置为教学增添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营造情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和气氛渲染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配合音乐手段的应用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综合感官,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以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古诗《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初对《枫桥夜泊》的主要内容、诗歌的意境和中心思想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初步认知、了解这首古诗。而后,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音乐、诗歌朗诵等手段渲染气氛、营造诗词意境,引领学生静静地体味和深切感受诗歌内涵。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枫桥夜泊》的电视诗歌作品,播放预先选定的音乐,让诗词中游子的思乡之情浸润于学生心间,将古诗中的意境与音乐、画面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最后,教师充分借助现有的氛围、情境,带领学生朗诵古诗《枫桥夜泊》,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就会深刻与自然,进而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图文并茂展现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直观、形象性地展示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一个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当中,引发学生的遐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拓展与延伸。比如在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我的家乡西沙群岛”有关的电影资料、图片作品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深入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海景、多样化的海洋植被,感受西沙海底世界的万千景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于家乡的无限遐想。而后,教师充分依托课堂学习氛围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形式抒发感想,逐步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最后,教师借助《我的家乡西沙群岛》的多媒体背景,选择多个与家乡有关的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的家乡”诗歌朗诵活动,实现教学、情景、朗诵的全民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