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语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语言

小语言范文1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呼声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反复讨论,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着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肩负着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职责。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们较为系统学习语言文字的启蒙和发展阶段。对孩子们加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对孩子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更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思维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需要。要想做好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就要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在这里,我想就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和方法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小语界的同仁。

一是有计划地对学校教职工举行普通话培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如:为每位教职工订购普通话培训教材,定期聘请普通话一级乙等的教师为教职工进行辅导,力求让每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规定等级。进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语音标准、书写规范、并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准确。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推普力度,把推普工作上升到提高教师语言素养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注意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区域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促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教师演讲比赛、“异读词、异形词”训练等教师竞赛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语言整体素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促进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学习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的《汉字简化字总表》,让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认识汉字简化的方法、形式以及汉字标准化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汉字汉字简化方案的总体情况和具体要求,了解和掌握汉字中可作偏旁类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以便更好的使用简化字;其次是学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02年3月份颁发的《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增强教师应用汉字的本领,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坚持做到使用简化字服从从俗,从简和书写方便这三个原则;再次,区别新旧字形,正确了解新旧字形;最后就是要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方法。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另一罪魁祸首。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不写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三是在紧抓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我们一方面应该在艺术、美术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包括书法、篆刻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另一方面应该利用每周的练字时间,强化写字的姿势,书写认真仔细。并利用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

四是为学生开展与普通话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各年级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语文老师在课前每日一讲等,这样就会让许多同学得到了锻炼。在研究性学习中,专门组织部分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让学生自己现身说法。

五是重视情景育人。校园是感觉语言文字的美好天地。有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那也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乐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浓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校园里设置一些造型别致的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衬相映,处处都会体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品位。通过校园广播选播推普文章,努力使普通话成为回荡校园的最美旋律。

小语言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56-03

【作者简介】骆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南京,210002)校长助理,一级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来自言语,言语包含语言。何檠杂铮恐傅氖歉鋈嗽谔囟ㄓ锞持械木咛宓挠镅栽擞煤捅硐帧S镂目纬痰娜挝窬褪茄习言语。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言语实践。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课要有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理解内容来组织课程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安排。第二个转型,从教师讲读课文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

方向的变化带动了课堂的变革。“语用”“言语实践”成了当下小语课堂中的热词,无论是公开课、赛课,还是家常课,语文教师都着力在自己的课堂上体现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的价值回归到了本位。笔者整理了转型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做好言语实践的“本位”的同时,还在寻求“上位”的突破。这里的“上位”并非言语实践的最高层次,而是基于教材、学情的更高层次的言语实践的教学尝试和突破。

一、指向朗读的言语实践:从“有感情”到“有见解”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理学家朱熹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如此,我们才可以深刻领会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并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课例】孙双金,人教版五上《落花生》片段

师:你能不能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刚才,我听你们集体读,有一个优点:非常整齐。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你们每一句都是刀削的,一茬齐。有时停顿要长一些,有时要短一点,要根据内容和感情来读,好不好?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师:谁愿意读?把喜爱崇敬之感读出来。

学生朗读。

师:老师再读一下,比较一下,看谁读得好?谁好就向谁学习,好不好?

教师示范。

师:你们点评点评。

生1:孙老师感情很深,那位同学读得平淡些。

师:孙老师就这个水平吗?感情深吗?我不要听笼统的,你说我好在哪儿?

生2:孙老师读得意味深长。

生3:孙老师把桃子、苹果、石榴和花生的特点读了出来,还有些词重读了。

师:哪些词重读了?

教师再示范。

生4:“高高地”重读了。

生5:重读的是“很多”和“一样”。

师:我这个“一样”读得轻一点,有时突然轻下来,能引起别人注意;有时故意停顿一下,也能引起别人注意。

教师又示范。

师:读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好好体会这门艺术。什么地方该读得慢?什么地方该读得快?什么地方该用什么语气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学着老师的样子,大声读刚才这段话。

《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基本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朗读的普遍标准。“正确”“流利”自不必说,而“有感情”就大有文章可做。孙双金老师这节课中的朗读指导体现的不只是“有感情”,而是基于文本,在读出感情的同时,还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他对于文本的解读,从朗读中可见一斑。

二、指向表达方法的言语实践: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崔峦老师早就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语文教师应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年来,小语课堂上“指向表达”“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主张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且不论这些指向的“绝对化”“片面化”,指向表达方法的言语实践在小语阅读课堂上一定是必要的。

【课例】魏斯化,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片段一

师:还有哪一段是写保大堤的?

生:第4自然段。

师:同样是保大堤,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总体的,一个是个人的。

师:我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具体说说看。

生:400多名官兵,肯定不能都写。

生: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官兵们、战士们、他们。

师:第4自然段写的是?

生:黄晓文。

师:这样的写法我们在《天鹅的故事》中接触过。

生: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

魏老师的教学关注了文本的表达方法,即“怎么写”的问题。通过这段教学,学生们再次认识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知道了这种写法适用于场面的描写。魏老师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精彩继续。

【课例】魏斯化,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片段二

师:请你联系第4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中,能否找到黄晓文的身影?

生: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生: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师:这是两处联系,找得准,说得准。

生: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黄晓文扛麻包。

生:汗水、血水,和猛地一拔,鲜血涌了出来。

师:面上有描写,点上有勾连,这叫“点面结合”。

生:前面写全然不顾,后面的黄晓文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师:前面是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后面是感人的画面。如果我呈现两个材料,你觉得可以和前文的什么勾连?(出示文本材料)

“面上有描写,点上有勾连,这才叫点面结合。”魏老的这句话将“点面结合”提升到了“上位”。可贵的是,这一看似深奥的写作知识教授得如此“浅显”,教师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两个来回,学生对这一写法的理解已然“更上一层楼”。自此,“点面结合”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语文能力。显然,适当的方法、精准的切入、合宜的训练可以使指向写法的言语实践更加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三、指向课堂练习的言语实践:从“单一平面”到“多样立体”

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表述:“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新一轮课改以来,小语课堂上出现了针对文本表达、语言积累、思维提升的优质练习,其中以读写结合居多。不过,在一些课堂上也有基于“应该设计一处写话练习,使课堂更加丰富饱满”“片段的语言表达形式很有特色,应该让学生进行仿写”的读写结合训练。这种为了“言语实践”而“言语实践”,为了课堂形式而设计练习的方式,没有触及学生“写的核心价值”,因此没有实践的意义。

【课例】张学青,六年级《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课文选自沈从文《湘行散记》)

师:用自己的鼻子来圆自己尴尬的场。几件事?三件事,这个姓印的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QQ好友里面都有好友印象。从你们钱老师的“好友印象”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白牙小黑妹。

师:当一个人牙白的时候,人就显得黑……用你读出来的印象,填写材料纸中的空格(见图1)。可以用QQ好友印象的方式来描述。

学生自主学习,写印象。

师(巡视,发现好玩的印象,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下来):写出自己的印象,不需要补充其他同学已经写过的。

黑板上:诙谐、鼻子控、志向远大、应变达人、幽默、贪玩、应变之才、学霸、自信、球迷

师:有些同学是有共同点的,比如鼻子控、幽默、应变之才、学霸、应变达人……他是球迷的背后,说明什么呢?足球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这个人肯定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民间有这种说法,鼻子大的人,精力旺盛。最有意思的是哪里?有同学认为他志向远大,很自信,有同学却认为他吹牛。这和我们课文中学到的人物是不一样的。

小语言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50-01

前言: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的提炼,传统的划分又以下两个角度:从课堂教学的参与来看,包括:小学生、教师与媒介-譬如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教师是有效教学的最核心最可变也最应该改变的要素。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和有效反思。其中有效备课是前提,有效的教学实施是关键。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是保障。

1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

1.1.1 教师的师德建设需要加强。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对学生的发言不够尊重,导致师生对话不平等。很多老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工作对象,把教学当作任务,把教室当作混日子的地方,这样的教师缺乏责任感,进取心和事业心,这样的工作态度,职业认识,无法让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根本没有心思追求课堂效果。

1.1.2 教师的业务素质巫需提高。

由于我国教育呈现的规模性特点,以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变革和教改推进,整体看确有些缓慢趋势,以致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老师,不能通过对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最大限度地兼顾知识传授老师,虽然有时也在努力反思怎样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1.3 教师的反思意识比较淡薄。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反思的意向和愿望,就是教师对反思所持有的内部观念,这种观念指引着教师反思的实际活动。"教师对反思所持有的内部观念的来源之一就是教师对反思及其作用的认识,这种认识决定了教师反思的主动性和质量。对反思及其作用的认识不够,致使教师缺乏反思意识,没有反思的意识,就更不用谈反思的水平或内容等问题了。

1.2 客观原因。

1.2.1 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

时下学生家长忙于生计,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和监管乏力;"读书无用论"乘势横行无忌,沉渣泛起;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无序地灌输到这群年龄幼小而又惜懂无知的孩子心里,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不知天高地厚。

1.2.2 教师培训环节走过场。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

1.2.3 教师评价机制待完善。

教师在经历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接替之后,自然也无法脱身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争执,非议与争议的焦点也就在过程的重视与负担的减轻上,因为过于"讳言结果",以致连检测性考试也险有被完全取缔的遭遇,教学的成就感在更新的观念中自然少了一份应有的厚重。

2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2.1.1 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其中,说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述说活动是述说者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所承载的思维借助词语按照一定句式、快速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

2.2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2.1 有效分组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而开展。

小组成员的个性、爱好、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一般地,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学习责任心强,自觉性高,探究、交流的氛围好,规避了组内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缺限。他们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与别的合作小组之间能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竟争氛围,为小组全面投入有效学习拉开了序幕。

2.2.2 有效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双基。

参与式课堂实践证明: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会无所适从,导致合作学习的环节无效。如果讨论的问题过易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论题简单,一部分优生会觉得没有探究的劲头而脱离小组,去做其它的事情;论题深奥,中下面的学生会觉得费力吃力而丧失信心,造成组内秩序混乱。

3 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3.1 要设立细化目标方便落实。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因为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虽然在课堂上有生成,即我们欲设不到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包括对学段要求的把握、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思索、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文重点的甄选等方面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

3.2 要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云"学文如积沙。"说的就是文科的学习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日复一日地渗透、耳濡目染地熏陶。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常常贪多求快、容量太大,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效率低。

3.3 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关键在于让他们品尝参与的乐趣、体验探索的经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自导自演,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课堂生成的出现。因为你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引领者。

3.4 要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生成。现行的小语课堂中教师习惯提出一个开放性、能统领整篇课文主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根据学生回答的次序,应该预设弹性的教案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小语言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理念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现象。语文课改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传授。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需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那么,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呢?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找准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又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鲜明性,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么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那么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谁又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因此,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废话太多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如鼓励学生,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小语言范文5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教学主要注重于培养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在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为迎合知识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社会发展现状,需要合理调整高校外语教育政策。

关键词 高校外语;语言教育;政策探究

结合新课改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主要注重于培养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在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为迎合知识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社会发展现状,需要合理调整高校外语教育政策。吸收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经验,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实施进行对比分析,给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在政策制定和规划方面带来很多启示。下文阐述了新时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设立专门规划机构,发挥规划主体作用

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一般由官方主体规划、制定并推行。教育部组织成立的高校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实施了统一的规定,并且对教材编写与审核、统一考试、教学方法等统一负责。这可能造成管理范围过大而导致失误。可以参照美国国家外语中心的做法,由我国国务院委任外交部、教育部、国防部等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以及外语专业院校院长,共同组织成立专门的外语教育规划机构。也可以建议国家级外语教育统筹委员会,负责专门调查外语教育需求、人力资源以及使用等相关情况,为国家科学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不管成立何种专门规划和管理高校外语教育的机构,都必须真正发挥专业教育规划主体的作用,也就是外语教学专家的作用。

所以,政府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宏观上对高校外语教育进行战略指导,技术层面上关于课程评估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内容应该广泛吸收教育专家和一线工作者的意见,给予高校外语教育规划更多自主权,使得外语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生产需要,为高校科学合理的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奠定基础。

二、合理设置语种布局,重视英语兼顾其他

高校外语教育实施语种设置时,应该合理设置外语教育语种布局,重视英语兼顾其他语言。合理布局语种理由出于这些方面:首先,国际竞争力日益激烈,高校语种教育设置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外交、军事、政治方面的安全问题,设置多样化的语种,全面考虑国家宏观利益。其次,外语教育应该重视英语以及其他语种的价值,如俄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等。这些所谓的“小语种”如阿拉伯语,其全球使用人数突破4亿,现为22个阿拉伯国家及阿拉伯国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并且近年来中阿博览会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阿拉伯语人才稀缺。所以,高校外语教育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外语语种配置,不能忽略其他语种的实用价值,应该适时多层次、多元化语种配置。

外语语种配置应该这些层次:第一、英语实用范围和影响力最大,但不必过分强调其教学目标。第二、同属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的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以及与我国经贸往来频繁的日语、德语、韩语和阿拉伯语等。第三、国家安全方面考虑需要重视泰语、马来语等的学习。所以,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对外合作交流与发展以及汉语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都需要科学设置多元化、多层次的外语教育语种。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外语语种设置应该由过分强调英语单一语种转化为多样化的外语语种配置。

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学术能力

为提升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得外语学习能成为今后学生工作、学习和社会交流的有效工具,就需要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交际能力提升方面着手,明确外语教学专业和学术能力培养目标。现阶段的教学目标都是以提升基础语言技能为主,特别是听说能力,而简单流利的外语对话能力却被忽视。学术界的同行学术论文撰写、会议宣讲等能力也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明确定位教学目标,不能满足于基本听说技能。应该参考国外高校外语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实际国情和社会应用需要的外语教学目标。将非英语语种高校外语教育目标定位在基础技能和高级专业外语能力培养层次,并且强调一定的阅读、听说能力。如阿拉伯语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贸易合作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专业型外语人才。另外学术方面,重视搜索、组织材料和表达观点,撰写阿拉伯语学术论文和在国际上交流和探讨研究成果等技能的培养。

四、赋予高校自主权力,有效培养应用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现阶段是其他非英语语种学习的参考,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统一的安排忽视了专业、生源差异,二是将英语与其他语种摆在了不同的层次。不符合实际社会需求。所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应该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将英语与非英语语种课程一视同仁,都作为选修课来供给学生选择,如根据《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结合学校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设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案与考核评价根据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给予高校外语教育管理充分的自主权,促进高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目标的学习需求。

总之,从充分发挥专业规划主体的作用、设置多元化外语语种配置、明确学专业和学术能力培养目标、赋予高校自主权力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相明.从西方外语教育特色看我国外语教育改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小语言范文6

一、课堂上的评价

1、教师的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即可,对描述图片、人物、场景、事件或自编对话表演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

当学生进行侧重语言流利性的练习时,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只要学生能连贯说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教师就不宜打断学生的话语对其进行纠错。这时教师宜推迟评价,用正确的表达或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对其进行正确的语言示范,并让其重复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可以了。也可以要求其它学生给予帮助,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互助、协作能力,或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再尝试一次,例如:Take it easy!Think it over,please!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教师的纠正。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只有尊重并理解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宽容对待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提供时间与空间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他们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并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

我们按照愉快的要求将评价分为激励性评价和反馈性评价。

(1)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用肢体语言和体态进行鼓励评价。言出自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信心高涨;又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我还会经常更换奖品,如精美的书签、甜甜的巧克力、美丽的粘纸、漂亮的棒棒糖、特别的小糖果、精致的小铅笔等等,都是学生喜欢的,他们会很在意这样的评价激励。

(2)反馈性评价。学习设计中要求评价要有反馈性,这虽然比较适合高年级,但是在低年级语段训练时也是很需要的,看看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是否学会了编小语段,编得好的可以让他做做小老师。

2、评价的分层。学生中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但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理想,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3、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往往体现在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完成某个指定的任务时,组长可以对组员进行评价,希望组员再接再厉,完成得更好。但是有的孩子对组长的评价可能不会服气,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但是也有自己的主见。此时,教师就应当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在小组讨论完成自创儿歌时,他觉得自己编得很好,可是组长却不这样认为,所以不予采纳,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孩子一赌气,不参加创编活动了,在一边坐着。我发现了,就过去解围,先是我肯定了这个孩子的积极表现,并采纳了他编的一句儿歌,这样他又高兴地参与活动了。所以在学生间评价时,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引导好。

但是同一小组评价方式无论多有趣,如果使用时间过程太长,或过于频繁,学生都会厌烦。所以教师应不断变换评价方式:今天爬楼梯,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让学生用互动式的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