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调查

互联网调查范文1

关键词:高中校园;高中生;手机网购;满意度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消费正成为消费的主流,对消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消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宠。《201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学生群体占中国网民的1/4,是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高中生作为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不仅代表着该群体的消费需求,更是未来消费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的满足高中生手机网购需求,满足他们对手机网购的满意度,笔者以临沂一高中为样本,调查了该学校学生的手机网购的情况及其满意度。

一、调研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临沂一高中使用过手机购物的高中生为主要对象,采用现场随机抽样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收集本次调查的数据。在问卷调查设计中,笔者对学生的生源结构和性别比例情况进行了说明。具体而言,在生源结构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均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在性别比例方面,保持男女生数量比例2:3,即男生占到总人数的2/5,女生占到总人数的3/5。现场随机抽样调查是在校内设置专门的采样点,随机抽取学校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的采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2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超过了90%。

(二)调查内容

笔者在搜集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编制了临沂一高中学生手机网购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1. 高中生的个体特征的分析,包括学生的生源结构、性别构成和日常手机网络使用的频率等,以此为基础研究学生手机网购的主体特点。

2. 高中生的手机网物的期望值的分析,立足于商品质量和学生的心理期望,研究高中生对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期望程度。

3. 高中生满意度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如商品的售后服务、网络购物快递的速度及其商品的性价比等等主客观因素。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收集调查问卷的数据为主,采用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现场为了实现本次调查的目的,增加受访者的急剧参与性,笔者将精心准备好的小礼品,展示给被调查者。为了进一步完善作答要求,笔者会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辅助解释说明。问卷调查的是在学校的统一协助下,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及时收回。

(四)信度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量偏小,属于“小样本调查”,笔者通过先前进行的综合调研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在问卷设计上,笔者尽量将问题涵盖的范围更多,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并给予学生更多作答的空间。与此同时,笔者为了确保本次调研顺利进行,笔者预先利用网络资源,在小范围进行测试,并邀请有关专业人士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对设计的题目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最后,将一份集全面性、真实性和综合性的实际调查问卷呈现给被调查者面前。笔者充分整合资源,对问卷方案设计、内容和选项不断改进完善,题目设计答案准确,问题准确到位。

笔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纠正调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问卷调查方式,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兼而有之,优势互补,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一方面,实地采访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更具客观性;另一方面,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匿名的方式,更有真实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从性别比例的角度而言,男女生数量比例2:3,即男生占到总人数的2/5,女生占到总人数的3/5,说明临沂一高中的高中生群体中女生对网购的需求量更高,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从生源结构上看,城镇生源的学生占到六成以上,农村生源的学生不足四成,通过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高中生中使用手机网购的城镇生源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城镇生源学生的月消费水平,800元及以下的学生占不足10%,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月消费数目在800~1200元之间,有近三成的学生在月支配收入在1200~1500元之间,1500元及以上的学生占到一成左右。这一调查数据与目前高中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接触手机网购的时间来看,高中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网龄都不小了,有近八成的学生已经有两年以上的手机网购的经历,有的同学甚至是手机网购的“常客”了,这说明手机网购消费日益成为高中生群体消费的主要趋势。

(二)高中生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满意度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对“手机网购的有何建议”这一问题上,大多数高中生提出了自己建议和要求,可以看出高中生对这一问题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表明高中生在手机网购时,对商品价格的优惠程度是抱较高期望值,对目前的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仍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对“你对当前手机网购的商品性价比符合个人期望满意程度”的调查中,高中生群体意见不一致。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认为目前手机网购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上网购物要适当有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学生占有15%左右;第二种,手机网购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符合高中生的消费需求,网上商品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大部分学生对商品的期望值和满意度较高,保持这种态度的高中生占比55%左右;第三种,对手机网购的态度不明确,没有个人观点,更多是随大流,有近三成的学生存在这种态度。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积极融入到手机购物平台的建设当中,自己成为网店的拥有者,这也表明商家在手机网购平台销售时,商品质量得到高中生的进一步认可,高中生是利用这一平台销售商品。

(三)高中生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效果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从结果上可以显示,临沂一高中学生在购物后认为手机购物后商品质量较好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八成左右。总体来看,高中生在手C网购后对商品性价比的认可度是较高,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在高中生群体中普及的效果非常好。另外,还有二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使用效果一般或者认为效果与期望值相比差异较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调查者出于对网购产品质量的考量,对手机网购与实体店购物的商品进行对比,从近八成的学生认可网上购物这一效果来看,可以进一步推测出网店和实体店商品之间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四)高中生校园移动互联网消费态度调查

在对“你对手机网络购物持有何种态度”这一问题,70%的高中生表示赞同,20%的高中生保持中立态度,10%的调查者不赞同这一购物模式,从整体评价来看,高中生对手机网购态度以赞同为主,手机网购满足了高中生群体的购物的个性化需求。

三、调查结论

1. 手机网购适合高中生群体的特点,符合了高中生的购物习惯和要求。与此同时,不同的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高中生群体消费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的一代,高中生群体对手机网上购物的要求更高,特别对于网上购物的便利性要求对高中生的消费期望影响尤为明显。在手机网购平台的开发过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贯通联系,如何更加方便高中生生活,成为商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竞争的重点。

2. 高中生对“网店虚假宣传”的问题反映突出,说明商家有过度美化商品外观的行为,造成高中生在消费后与实物比较产生负效应,进而影响高中生持续购买行为。鉴于此,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商家的行为;网购平善监管设计,对于不诚信的商家及时除名,维护网购平台的购物环境;商家自身应该客观地反映商品形象,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缩小商品线上和线下差别,进一步获得消费者认可度。作为用户自身而言,要提高个人辨别的能力,要在一些评价较好的网店中进行购物,注意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

3. 高中生对手机网购的认可度较高,但对于手机网购的态度仍不是很积极。特别是对于网上的商品质量存在不信任的态度,说明在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商品的宣传的同时,一定制定相对应的制度来加强管理,争取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4. 要更加关注到用户的购物体验,在手机购物中让用户可以心情愉快。总体而言,只有在购物过程中内心感受得到满意,才能促进手机网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博,李厚锐,田新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研究[J].浙江学刊,2016(02).

互联网调查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发展;龙胜和平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40-03

一、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方兴未艾。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1]的互联网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辅助旅游宣传、旅游活动组织等方面,互联网更是个绝好的平台。

桂林龙胜和平乡是著名的龙脊梯田所在地,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在这样一个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引入是否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互联网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为探讨这一问题,笔者调出2009年奔赴和平乡实地调查结果。虽调查数据为2009年所得,但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仍具有意义。作为广西农村旅游开发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和平乡的互联网发展现状调查及意见回馈将能为其他农村旅游开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笔者在和平乡平安村、大寨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一方面,专门采访了和平乡镇府负责文化宣传方面的人员,掌握互联网基础设施、教育、经济发展、电信状况等信息,还走访了和平乡镇的电信营业厅、学校、文化站、旅馆、网吧;另一方面,派专门人员进行无结构访问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

二、和平乡互联网使用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首先,笔者从和平乡互联网的使用状况、使用目的中探讨互联网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互联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和平乡主要通过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村民在平时生活中对互联网接触不多,时间也不长。如图1,村民接触互联网较多在1至3年内,从中间向两边递减。“接触互联网时间在3年以上的”比“一年以内的”递减的幅度大且人数值低。能有高网龄(10年以上)仅有2人。村民对互联网的接触时间并不多,更何况说是用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图1 接触互联网时间

不仅如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和平乡村民利用互联网主要是上网聊天、娱乐,占50%,而利用互联网信息仅有7.06%。从经济条件较好的旅店主角度来看,利用互联网促进旅店生意的就很少,何况那些只是在家务农而利用互联网获取农业方面信息的就少之甚少了。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互联网发展旅游经济的只是那些比较大型的旅店主。例如平安村的山行饭店有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自己的旅店并在网上进行客房预订。网站管理由老板女婿负责,女婿在《桂林晚报》工作,文化水平比较高,有相关的传播宣传知识。网站有人负责更新,一般用于网上联系客人。自2005年网站建成后,客人增多,特别是在黄金周,客人多通过网上预订房间。除了山行旅店之外,落脚点等其他旅店也自发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理安山庄更有一个国际性的网站以联系国外友人。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为何已经引入的互联网却发挥不出应有功效?笔者从实地调查中发现原因。

(二)村民经济收入制约互联网普及

和平乡农村经济尤其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导致互联网知识普及和应用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调查中“您的人均月收入大概为”的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您的人均月收入大概为”的选择情况表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A少于90元 26 16.25

B 90元190元 14 8.75

C 190元到416元 18 11.25

D 416元到833元 16 10

E 833元到3000元 27 16.875

F 3000元以上 9 5.625

G没填或不知道的 50 31.25

由表1可看出,当地村民收入水平差异大且偏低。如果按一台电脑3000元、网费每年800元(按电信公司规定的价格,平安村一年网费为800元)来算,一户人家一年纯收入能支付起一台电脑和网费的仅占30%左右,况且还不是每个能支付起互联网费的住户就都购置电脑或使用互联网。连最基本的互联网硬件设施都买不起,更何况说利用互联网改善生活条件。

据了解,当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经营旅店、商铺,务农和政府补贴、旅游开发分红等,但实际上由于地形因素许多村民无法经营旅店商铺也得不到分红,只好务农为生,经济拮据。因此,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使用互联网的也只能是那些生活较宽裕的旅店经营者们了。

(三)政府、企业对互联网的支持力度不够

参照段京肃对于互联网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所分的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型、企业赞助型、自由发展型和混合发展型[2],笔者总结为三种类型,即自力更生型、外力推动型和混合型。外力推动型可以由政府或者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或技术方面的支持而得以普及互联网,即政府、企业是推动力。

以下将分析作为外力的政府、企业在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角色。

互联网调查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信息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手机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已成为网络应用的重要补充。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18-24岁的手机上网用户占比近半数,以49.2%的比例居第一位。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很多新媒体产品的率先体验者,通过手机上网聊qq、玩微博、发微信这一系列新潮前卫的网络元素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为了引导大学生及时跟上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的步伐,理性的认知和科学的应用手机互联网的成果,我们需要掌握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动机、行为与效果。围绕这一课题,调查小组于2012年8月开始,在本院展开以“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与素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接触程度、动机、行为、认知和依赖性等普遍性问题。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小组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2012年8月开始,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电子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4.3%。样本选取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1%和59%,年级分布比例分别为一年级18.2%,二年级31.6%,三年级33.7%,四年级16.5%。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7个闭合式问题,运用excel对所有的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

2 调查结果

2.1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接触程度

2.1.1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接触时长

大学生作为对新生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的群体,手机互联网以沟通、交流、娱乐等功能,及其便利、及时、快捷、新鲜的特性,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调查显示,接触过手机互联网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97%,其中接触一年以内的占到8%,接触一年到两年的占到19%,接触两年以上的占70%。

2.1.2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场合和持续时长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主要在坐公交和排队等待的琐碎时间,也在学习间隙和睡觉前,15%的同学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同时,他们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是极高的。20%的大学生每天持续上网时长超过1小时,33%的大学生手机持续时长为30-60分钟,36%的大学生手机持续时长为10-30分钟,只有11%的大学生持续时长在10分钟以内。

2.2 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偏好和动机

2.2.1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网络类型

如表1所示,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搜索和浏览新闻资讯、聊天和网络社交、音视频娱乐等方面,其中手机qq、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在大学生手机网民中具有较高的渗透率。

2.2.2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和动机

调查发现,社交和在线交流仍然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消磨时间成为第二目的,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手机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丰富大学生社交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大学生也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喜好的新闻资讯和信息以及各种消遣娱乐。

2.3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对于信息的获取有明确的目标,26%的大学生对信息获取目标不是很确定,而14%的大学生对信息获取没有明确的目标。

42%的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信息广度感到满意,31%的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信息深度感到满意,27%的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信息准度感到满意。

2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互联网很容易打发无聊时间,21%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互联网促进了朋友、同学间的交流,19%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互联网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也有1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在追赶潮流。

51%的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有很好的自控能力,27%的同学认为会在漫无目的的浏览中浪费时间,15%的大学生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困扰,更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手机上网有依赖性而经常自责,但又无法自我控制。

3 手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

学生对于手机互联网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和依赖度,手机互联网在其学习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社交工具、信息获取工具和学习辅助工具。同时,手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了各种影响,我们选取手机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生活以及成瘾性三方面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3.1 手机互联网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手机互联网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因其即时性动态、多节点和去中心化导致信息的汹涌膨胀,而大学生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和时间有限,迫使其不停的被动接受并形成习惯。譬如手机查找信息是通过关键词搜索的跳读,浏览动态和零碎的、不完整的、浅层次的信息资讯,使得人们惯于快速通览网页,或者扫描摘要或标题,继而形成一种浅层阅读和快速攫取的习惯。手机互联网作为一种资讯获取的速成通道,加强了这种间断性的快速浅层阅读,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大量随意性、冲动型的文化快餐吞噬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其钻研问题的耐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被削减,导致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系统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这种由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1]。

信息之不同于知识,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人的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真实或歪曲的反映。而信息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况,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2]。信息接收后需经过滤、思考才能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观念。而对于手机互联网呈现的庞杂信息所需的识别、联系、思辨、取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削弱并阻碍了大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3.2 手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社交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社交和交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要动机,qq、人人、新浪微博等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在大学生的手机应用中有很高的下载和使用率。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校园生活中,逐步构建和形成自己的交往圈,各种手机社交软件给大学生带来人际交往的心理期待,他们会频繁地查看手机,通过问候、闲聊、情感交流、娱乐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实现一种自我满足,确认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试图消除对人际关系的不安,以此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社交应用强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圈因兴趣和意气相投而抱团封闭、社交满足的同时带来了对现实人际交往的焦虑愈增,对社会缺乏感性认识,阻碍其更多的参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作的机会。

3.3 手机互联网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新媒介具有多媒体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信息内容更广、娱乐性更强、参与性更大,因此对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张扬个性的大学生群体来讲尤其具有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对于手机互联网的消费,不仅是功能性的需求,更有心理性的盲从追逐和沉溺,可能会出现对资讯产品的依赖性。调查中有40%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目标不确定,而15%的大学生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感到困扰。大学生自身对于手机互联网所提供海量信息的深度和精准度并不是非常认同,大量无目的的浏览和习惯性动作,使得手机互联网成为一种依赖和习惯。大学生也很容易被媒体中的娱乐八卦、热点资讯牵着跑,群体盲从和追逐强化了对手机互联网的依赖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4 手机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引导建议

手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随着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的加深,如何推进大学生高效、有质量的利用手机互联网媒介成为当下校园管理、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引导的重要问题,需要校方、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课堂管理、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以下尝试和努力:

4.1 加强课堂管理的规范制度,师生共同遵守课堂规则

良好的课堂管理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是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保证,校方和教师应制定课堂教学中手机使用的规范规则,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这样在处理课堂上的相关现象时才能有章可循;教师在上课时应以身作则率先关闭手机,对于课堂上使用手机打发时间的现象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应及时予以批评制止;在课堂以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有效

事前规范、事中管理、事后控制三个环节,强化大学生关于手机使用场合的认识并规范其行为。

4.2 加强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专业学习

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动性探索性不够,而无线互联网应用的加强和各类功能日益完善,使我们已经可以对各种资讯了如指掌,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来为专业学习服务,如何让网上图书成为随叫随到的图书管家,让手机搜索引擎成为百科专家,让专业学科相关网站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学的重要补充,在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延展中,充分利用手机应用的交互性,让手机互联网成为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交流沟通平台、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理论内容,交给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创新性的课题设计类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勤思考多问辩,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最终将信息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4.3 利用新媒体,积极扩展第二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其教学信息和内容有一定约束限制,课堂以外的教学完全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达成,比如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预习复习的扩充资料、教学案例、观点交流、小组讨论延展到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放到教师个人的博客、微博、人人网、微信和论坛等各种应用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终端的便利性和交互性,增加师生课外的交流和互动,并能有效地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展至课堂之外[3]]。

4.4 变堵为疏,利用手机互联网的新工具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学校和教师应认可和鼓励手机互联网正面积极的作用,利用新媒体因势利导,变堵为疏,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健康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际校内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喜闻乐见的科技、文娱、体育、社团、公益和各类社会实践,同时利用腾讯、微博等手机应用进行手机直播、网络传播和校园互动,拓宽覆盖面,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使大学生在实际的组织得到锻炼,参与的同学也能够耳濡目染开阔视野,从而打破以寝室和小团体为单位的局限封闭的社交交往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精神面貌和学习氛围。

在“把互联网装进口袋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成为大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课题,引导和培养大学生驾驭先进的科技成果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顺应人类信息技术,科学理性地利用信息,从而变信息为知识,变科技为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楚莉,李金芳.大学生使用与依赖手机互联网状况分析调查[j].东南传播,2011(7):104-106.

[2]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互联网调查范文4

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SNS社区高速发展过程仍在持续。同时,其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而门户网站、传统的BBS论坛及其他各类网站,以及资本市场、行业专家等均看好SNS的前景,并积极拓展或投资SNS服务。

然而,SNS在迎来高速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各类SNS类网站不断涌现的同时,却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获取收入以支撑发展的难题。为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SNS站点/频道发展状况,深度洞察、挖掘SNS发展前景,辅助SNS市场参与各方的运营和营销决策,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互联网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中国站长俱乐部共同推出了《2010年中国互联网中小网站运营调查报告》。

2/3站点年收入万元以下,凸显严峻生存状态

DCCI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中,网站营收及盈利情况结果显示,在被访的站长中,其所在网站实现收入的比例占57.8%,而无收入的比例为42.2%,可见近6成站点实现了收入。站点盈利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比例高达50.1%,其次是占比为12.7%的游戏收费盈利模式,此外,11.6%的网站以电子商务形式盈利。可见,广告是网站收入主要模式,其他被访站长所采用的盈利模式丰富多元,但还未有与广告相媲美的模式。

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分之二站点一年收入万元以下。DCCI调查结果表明,66.3%被访站点2009年全年营收在1万元以下,17.8%的站点年营收在1万-5万,年营收在10万以上的站点仅7.3%。被访站点生存状况依然严峻,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Note:本报告所调查的站长均为使用过SNS软件的中国范围内的中小网站站长。

SNS服务成中小网站标配社区游戏为最热门商业模式

六成站长表示SNS平台对拓展网站用户数量的作用明显。在被访的网站站长中,71.5%的站长表示已开通SNS服务,SNS服务俨然成为中小网站标准配置。整体来看,SNS平台对网站价值多元,各种作用较为平衡,60.9%的站长表示其拓展网站人脉、增加网站用户的作用最为明显;提供站点趣味性居次,占55.9%;增加网站粘性、使网站用户联系更紧密分别占53.8%和53.6%。

关于站长对所属站点SNS商业模式认可度调查显示,社区游戏成为站长最认可的SNS网站商业模式,但不能忽视相册相关的盈利模式。62.5%的站长认可基于SNS网站人际关系推出社区游戏是SNS商业模式;其次,59.6%的站长认为SNS服务仅是网站的辅助模块或频道,为主站增加粘性而已。另外,电子商务和广告投放,也是站长们认可的两种SNS网站商业模式,而虚拟物品销售认可度在各类商业模式中占比较低,仅为37.8%。

但本次调查发现,SNS用户经常使用的两大SNS功能分别是日志(68.9%)和相册(58.4%),音乐(51.3%)和游戏(49.0%)的游戏娱乐类应用分别排在SNS用户最常使用的SNS功能的第三和第四位。站长们对游戏模式的高认可度与SNS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并不一致。其中,音乐涉及版权问题,中小站长可能无法大力发展,但相册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相册的发展有待站长们的重视。

游戏娱乐类应用普遍手机类型未来呈井喷态势

对SNS第三方应用类型使用情况分析可知,游戏娱乐类SNS第三方应用使用最为普遍。86.3%的站长表示正在使用游戏娱乐类三方应用,而内容分享的使用比例仅39.8%,不足游戏娱乐的一半。测评和实用工具类三方应用分别以34.7%和29.3%的使用率分居第三和第四位。

然而,对网站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类型统计显示,42.4%的网站表示未来最希望使用手机类第三方应用,理财、交友类、资讯和使用工具分别以32.8%、32.3%、31.9%和31.4%的比例居网站未来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第二至第五位。这与当下游戏娱乐类应用居首位的特点截然相反,对未来预期中,游戏娱乐与测评处在垫底位置。手机类第三方应用虽然得到站长们的认可,但在SNS用户中手机类应用却并未得到较多的认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类应用未来前景黯淡,以手机较电脑更高的普及率、手机智能化的趋势等因素相比,未来SNS用户对手机类应用的需求,必将出现井喷态势。

此外,功能、操作性和智能化是网站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DCCI 2009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62.5%的站点表示全面的功能、灵活定制和第三方应用扩展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59.6%的网站表示操作方便、快捷及用户体验和界面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是否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升级运营的可用性是另外56.7%的网站考虑的主要因素。

不同流量站点选择SNS的功能及考虑因素差异化明显

高流量站点重视软件操作和用户体验,低流量站点最重视软件功能。不同流量的网站选择SNS软件考虑因素侧重点存在差别。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网站中71.7%看重SNS软件是否操作方便和用户体验,其次是软件的增值产品体系;而日均PV在1000-10000和1000以下的站点最为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第三方扩展,占比分别为59.1%和65.4%。

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日均PV10000以上的网站中,计划使用实用工具、交友类和理财类三方应用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1.5%、56.4%和43.6%。而日均PV在1000以下的网站,计划使用多媒体类(50.6%)、交友类(47.4%)和实用工具(46.8%)几类三方应用的比例靠前。很明显,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而日均PV在1000及以下的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

互联网调查范文5

1.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网民增长放缓我国智能手机已形成较大用户规模,市场占有率趋于饱和。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逐渐触顶,未来我国智能手机增速将呈减缓趋势,进入稳定态势。

随着功能机换机潮接近尾声,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也意味着通过智能设备普及所带动原有PC网民向手机网民的转化阶段基本结束。随着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201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增长呈现疲态。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仅增长了5.4个百分点,低于往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未来,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拉动。

2.移动上网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丰富,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不断增加,使用频率进一步上升。根据调查,我国手机网民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66.1%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手机应用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如,手机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各类APP与社会服务广泛融合,如零售餐饮、生活缴费、大众理财等,带动移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手机网民影响程度加大。此外,手机地图、手机打车等移动应用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对手机网民的交通出行、娱乐餐饮带来较大便利,增加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使用黏性,加大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力度。

3.手机网民付费意愿有所上升,商业潜力逐步释放,但广告模式依然是主流我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依旧较低,但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根据调查,25.2%的用户过去半年为手机应用付过费,相比2013年15.4%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对没有付费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有48.5%的人未来愿意为手机应用付费。经过近几年的用户培养,中国的增值服务市场有所发展,商业潜力逐步释放。

但相比应用付费,近7成手机网民表示更倾向于通过接收手机广告来避免付费情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广告的后向收费将依然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商业盈利模式,针对用户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的发展还需时日。

4.平台化壁垒形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中小企业竞争难度加大在2013、2014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行业,促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尤其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巨头战略投资或并购的基本完成,打造各自的生态圈。行业壁垒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进入难度进一步加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创业将趋于理性发展。

互联网调查范文6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应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一。②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应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根据笔者**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应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状况等关键问题,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从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分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状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分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存在弱相关关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值分别为0.50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电子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

第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58.3%、30.3%、28.4%、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意义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从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状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从高校生的职业特征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方法;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方法。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从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

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论文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出现了集中于娱乐、交友的现象。前述“上网主要目的”一项的统计资料中显示,“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人次比例为22.1%,与此相近的是“影音下载”占总次数的19.0%,如果加上“聊天”14.5%、“网络游戏”11.6%、“结交朋友”2.8%,娱乐、交友所占的比例为47.9%,远远超过“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22.1%。这一现象与中国互联网中心所做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论——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⑧——极其相似。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

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主体不能控制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

高校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