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阳节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阳节资料范文1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
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资料范文2
关于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也需要我们去了解和传承。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以爱在重阳为主题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重阳节,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走进社区的老人们联欢,请进自己的爷爷、奶奶们亲子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到七宝老街开展宣传调查的实践活动等多元的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积累重阳节的传统文化经验。
【重阳节活动策划书】
主题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
1、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了解一些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七宝各地);
3、感受爷爷、奶奶多自己的关心,自己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
4、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环境创设
(一)主题环境创设
收集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和爷爷、奶奶说句悄悄话
重阳美食(各种糕的展示)
重阳习俗(幼儿资料收集)
(二)区域环境创设
泥塑做重阳糕
讲讲、说说我的爷爷、奶奶
提供有关敬老内容的图书,供幼儿阅读、讲述
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为爷爷、奶奶做礼物
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三)游戏环境创设
娃娃家中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学习扮演爷爷、奶奶,进行游戏;
创设《糕点小屋》
《带爷爷、奶奶去旅游》公共汽车
游戏和节日相结合,发展游戏情节
(四)家园共育创设
重阳节资料范文3
本文由中国教育文稿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一、设计思考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重阳节,孩子们通过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及自己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联欢、登高等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②爷爷、奶奶非常关心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③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重阳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和诗词。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经验
小班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
(2)在与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中班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大班
(1)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与尊敬之情;
(3)在访问、对话中感受老人也需要关心和帮助,进一步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年龄段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小
班
1
为爷爷、奶奶做脸谱
艺术
集体
2
欣赏童谣《小板凳,你莫歪》
语言
集体
3
找爷爷(奶奶)
艺术
集体
中
班
1
我为爷爷、奶奶做饺子
艺术
区域
2
奶奶,对不起
语言
分组
3
奶奶夸我孝顺儿
语言
分组
4
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艺术
集体
5
我和爷爷、奶奶过重阳
综合
集体
大
班
1
让座
语言
分组
2
爷爷、奶奶的一天
语言
区域
3
爷爷、奶奶的好帮手
社会、语言
个别
4
制作重阳糕
健康
集体
四、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小 班
中 班
大 班
班
级
环
境
(1)收集“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2)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学习扮演爷爷、奶奶,进行游戏;
(3)区域:泥塑“做重阳糕”;讲讲、说说“我的爷爷、奶奶”;
(4)游戏:《糕点小屋》
(1)班级主题环境布置:
①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②和爷爷、奶奶说句悄悄话;
(2)区域: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为爷爷、奶奶做礼物;
(3)游戏:《带爷爷、奶奶去旅游》;
(4)语言角:提供有关敬老内容的图书,供幼儿阅 读、讲述
(1)用有关活动的问题、资料、照片、绘画作品等布置教室;
(2)区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为爷爷、奶奶做礼物
(3)美工角: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画、剪、贴“我的爷爷、奶奶”;
(4)家长园地:请家长配合,鼓励 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5)游戏和节日相结合,发展游戏情节
中班
活动一:我为爷爷、奶奶做饺子
主要涉及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捏紧等方法为爷爷、奶奶做饺子。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知道将油泥收拾干净。
活动准备:
1.各色彩泥、泥工板。
2.《爷爷亲、奶奶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制作兴趣。
2.学习做饺子的方法。
3.讨论使用油泥的规则。
4.在音乐声中,为爷爷、奶奶制作饺子。(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掌握对折捏边的方法。)
5.相互欣赏制作的饺子。
活动二:奶奶,对不起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线索展开合理想象,讲述小朋友帮助老奶奶的过程与情节。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
3.知道做错事要勇于承认,懂得应尊敬老人、关爱老人。
活动准备:
表现小朋友把老奶奶的菜撞翻了的情景的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自由猜想。
指导语:图片上的老奶奶怎么啦?为什么她的菜会撒了一地?
2.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3.想象图片的内容。
指导语:小朋友们把奶奶的菜撞翻了,他们会怎么办?
4.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5.根据图片完整进行讲述。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讲述,丰富讲述语言。(教师在讲述后帮助幼儿小结: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要尊敬和关心爷爷、奶奶等。)
6.尝试根据内容给故事取名。
活动三:奶奶夸我孝顺儿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感受民间童谣上口的特点,能有表情地朗诵。
2.在实物提示下学习、记忆童谣的内容。
3.增强关心奶奶的情感,体验帮助老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锅、面条、瓜子、碗、花生、米饭等实物。
活动过程:
1.理解童谣的部分内容。
(1)观察老师出示的实物,知道名称。
(2)在老师的提问中学习童谣中动词的使用。
2.学习童谣。
(1)欣赏教师念童谣。
(2)在实物的提示下学习念童谣。
(3)边拍手边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
3.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关心奶奶的情感。(教师扮演奶奶,幼儿自由地尝试根据童谣中的动词做动作表演。)
活动四: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主要涉及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念童谣的基础上,尝试匹配旋律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增进对爷爷、奶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过童谣《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活动过程:
1.回忆童谣的内容。
2.欣赏歌曲的旋律,尝试用拍手表现歌曲的节奏。
3.学习演唱歌曲。
(1)自由尝试随歌曲的旋律进行配唱。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3)集体学唱歌曲。
4.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根据歌曲内容讨论表演动作。
(2)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唱。
活动五:我和爷爷、奶奶过重阳
主要涉及领域:
综合
活动目标:
1.在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节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重阳节人们喜欢进行的一些活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
3.增进和爷爷、奶奶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重阳节的初步经验。
2.邀请老人来园和幼儿共同过重阳节。
3.重阳糕,幼儿自己制作的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幼儿排练的童谣、歌曲等节目,爷爷、奶奶准备的节目。
活动过程:
1.欢迎爷爷、奶奶来园一起过重阳节。
2.了解活动的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1)谈话,初步了解重阳节人们喜欢进行的活动。
(2)讨论怎样帮爷爷、奶奶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指导语:今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在今天过得很愉快?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今天将要进行的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
3.和爷爷、奶奶一起登高。
4.表演、品尝活动。
(1)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送礼物。
(2)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和幼儿共同品尝重阳糕。
(3)向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
五、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所以,重九又叫“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重九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在古代,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登高、游园、赏菊、喝酒、吃重阳糕等是重阳节活动的主要内容。王维在《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了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佩茱萸草,登高坡之顶,饮酒,使人想到生命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常常让人想到长寿。因此,在今天,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敬老节”,民间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以祝愿老人身体健康、生命长久。
2.教学资料。
(1)童谣。
小板凳,你莫歪
小板凳,你莫歪,我扶爷爷坐下来。
我为爷爷捶捶背,爷爷夸我好乖乖。
奶奶夸我孝顺儿
小板凳,三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脏,我给奶奶煮面汤。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给奶奶剥花生。
奶奶嫌我剥得慢,我给奶奶煮米饭。
大米饭,香喷喷,奶奶夸我真孝顺。
重阳节资料范文4
今年重阳节时间20xx年的重阳节在10月28日,星期六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向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诗或许就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
各地重阳节习俗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除了这些习俗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1、陕北在重阳节白天是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麦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灯火,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人们都会摘几把野,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之辟邪。
2、在山东北部,人们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3、在浙江,绍兴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互相拜访。桐庐人备猪羊以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4、在江苏,南京人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常州人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人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5、在河北香河,重阳节这天,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相互送礼,称为“追节”。有的地方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有的地方境内无山,民众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6、在湖北,重阳节这天要酿酒,传说此日所酿之酒最为清冽,且久藏不坏。
其实这些趣味盎然的重阳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九月九日重阳节习俗九月九日习俗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九月九日习俗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九月九日习俗3:赏菊并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资料范文5
一、活动背景:
针对现在少先队员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感恩情怀这一现状,以“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为契机,从增强队员的体验入手,开展“九九重阳节 孝心献老人”感恩教育活动,让队员在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的内在价值,并在体验中学会理解、尊重和孝敬老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懂得珍惜、知恩图报的人,让老人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
二、活动主题:
尊老 敬老 养老爱老 助老
三、活动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四、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
1、利用升旗仪式向全体队员发出开展“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活动倡议,让队员知道我们的长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晨曦一抹到太阳衔山,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为孩子们操碎了心,他们把爱都给了我们晚辈。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而他们却一天天变老,他们脸上的鱼尾纹正是岁月留下的沟沟坎坎,为了拉扯儿女甚至儿女的儿女,他们曾付出过怎样的艰辛,又担负着怎样的牵挂和担忧。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希望队员们能动的体谅老人,与父母一起共同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们的长辈幸福地安度晚年生活。
2、以致享受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将活动方案发至各班和享受家长,发挥家校合力,让享受拥有一个真实的体验过程,确保活动效果。
3、队员们通过上网和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等相关知识,制作一份“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小报,在“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活动启动仪式班会上交流。
(二)孝亲敬老。
1、祝福老人: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队员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长辈。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问候和祝福不在自己身边的老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和爱护。
2、了解老人:队员们通过“聊聊家常话”了解家中的老人的年龄、生日、血型、爱好和他们最大的愿望等。与老人们一起观看家庭影集、录像等资料,了解老人们为晚辈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并牢记在心。
3、回报老人:引导队员们开动脑筋,也可以与父母共同商议,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建议队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中的老人献上孝心,献上祝福,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比如:给老人送一份礼物;替老人泡一杯茶;为老人表演一个节目;给老人捶一次背;陪老人一起运动,锻炼身体;和老人一起为他们的身心健康策划一份家庭计划书等。
4、除此之外,每位队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多样的形式向长辈表达感恩之情。
5、组织4-6队员代表深入敬老院开展体验活动。由少先队负责组织礼物制作、节目排练、劳动分组等前期工作,在重阳节前一个周末深入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
6、倡议全体队员积极宣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在平日里身体力行为老人做好事,如:在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积极帮助社区内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或孤寡老人做事等。
(三)拓展延伸。
1、开展“身边的感动——三分钟小故事演讲”活动。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身边的感动——三分钟小故事演讲”活动。请队员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2、引导队员将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想进行整理与记录,自主制定一个回报老人的活动计划,将重阳节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延伸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根据队员后续表现评选学期“孝敬之星”。
重阳节资料范文6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各地重阳节习俗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除了这些习俗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1、陕北在重阳节白天是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麦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灯火,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人们都会摘几把野,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之辟邪。
2、在山东北部,人们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3、在浙江,绍兴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互相拜访。桐庐人备猪羊以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4、在江苏,南京人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常州人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人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5、在河北香河,重阳节这天,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相互送礼,称为“追节”。有的地方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有的地方境内无山,民众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6、在湖北,重阳节这天要酿酒,传说此日所酿之酒最为清冽,且久藏不坏。
重阳糕的由来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