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米银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米银粉范文1
本文作者:曹雪玲谢莹刘发现工作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有关利用微波法制备不同大小、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的报道有很多。如HuBo等[11]以L-赖氨酸及L-精氨酸为还原剂,可溶性淀粉为保护剂,硝酸银溶液为前驱体,通过微波照射法制备了均一的、单分散性的银纳米粒子;另外,司民真等[12]以硝酸银及柠檬酸三钠作为反应物,利用微波加热法根据加热时间及加热方式的不同,制备出了5种纳米银溶胶样品。实验发现,加热时间较短时,纳米银表面带正电,加热时间较长时纳米银表面带负电,且加热时间增加时紫外吸收峰红移,纳米银粒子尺寸增大。纳米银胶的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它集合了纳米材料和单质银的特性,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应用在催化剂材料[13-14]、电化学[15]、医用材料[16]及抗菌材料[17]等。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纳米银粉本身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分解、不变质、热稳定性好且价格便宜。纳米银粉作为抗菌剂,具有特殊的性能和优良的化学品质。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18-20],因而对纳米银胶抗菌性能研究十分必要。
材料与试剂硝酸银:广东省德庆县东风金属冶炼厂;柠檬酸钠:天津大茂;试剂均为分析纯;馒头、豆浆、西瓜:市售。仪器与设备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公司;JEM-20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DIC数码生物显微分析系统电子:日本电子株式会社。方法纳米银胶的制备及纯化量取80mL蒸馏水加入微波炉牛奶杯,再量取10mL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加入装有蒸馏水的微波炉牛奶杯并摇匀,再加入10mL0.01mol/L柠檬酸钠标准溶液并摇匀,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即得。取出10mL纳米银胶,放在离心管中,采用10000r/min离心机分离10min后,倒出离心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少量的去离子水,由于有一部分银胶体粒子被吸附在离心管壁,因此放入超声清洗机中,超声振荡10min,取出放入离心分离机中再次分离。重复以上的操作3次,纯化纳米银胶。纳米银胶的表征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胶,首先用特制的铜网捞取一定量的纳米银胶,放在红外灯下烘干0.5h后,将铜网放到样品槽内,工作电压调为200kV,获得透射电镜图像;紫外可见光扫描范围为300~600nm;电子显微镜选择100倍的目镜观察。纳米银胶的抗菌性能取抗菌样品若干份,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无菌水和反应8、15、20min制得的纳米银胶,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每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效果。
纳米银胶的UV-Vis分析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纳米银胶的最大吸收波长也在红移,所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相差较大波长下的纳米银胶做抗菌试验。图1为微波辅助法制备的纳米银胶分别在反应时间为8、15、20min是的最大吸收波长。纳米银胶的TEM分析为了确证银纳米颗粒的形貌,使用透射电镜表征银纳米颗粒。图2分别给出了反应物浓度比为1:1,反应时间为8、15、20min制备的纳米银胶透射电镜图。从透射电镜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得的银纳米颗粒是球形或类球形的。图4不同反应时间的纳米银胶对西瓜的抗菌效果图图2纳米银胶的TEM图2.3纳米银胶的抗菌性能纳米银胶对馒头的抗菌性能在室温条件下,空白馒头贮存36h时稍有异味产生,表面有点黏,但未见菌斑;到50h时有明显的异味,馒头表面有黄色菌斑,很黏手;贮存72h时,馒头有非常明显的馊味,表面有多处黄色菌斑,内部有细丝黏连,且馒头表面有一两处青霉霉斑。据文献报道馒头变质是由霉菌和细菌所引起的,还有部分的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等。霉菌包括黄曲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和白毛霉。经过观察,3d以后馒头空白样变坏,并且比较严重,其余样品变坏程度依次为20、15、8min。说明反应8min的纳米银胶对于馒头发霉后产生的霉菌和细菌抗菌效果最好。纳米银胶对豆浆的抗菌性能豆浆样2d后变坏,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反应20min的纳米银胶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其次为8min的,次之为15min的,空白加无菌水样品生成发的细菌最多。豆浆变坏后生成的是3株腐败细菌(革兰阴性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短芽孢杆菌,说明反应20min的纳米银胶对这3种细菌具有最好的抗菌作用。纳米银胶对西瓜的抗菌性能西瓜样品放置2d后开始变坏,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空白样品生成的菌最多,而加入反应8min的纳米银胶的样品生成的菌最少。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纳米银胶,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并利用UV-Vis和TEM对在3种反应时间下生成的纳米银胶进行了表征,说明改变相应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纳米银胶。对制备的纳米银胶抗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豆浆、馒头和西瓜作为抗菌对象,发现纳米银胶对于多种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为以后的纳米银胶在抗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纳米银粉范文2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评估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a)-0101-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Bortezomib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d analyze prognosis related factor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42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5.Th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Cox model,and the parameter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and the survival curve was constructed.Results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3.36 months,OS rate for 2 years was 76.19%,with 42.86% for 3 years.In single factor analysis,age,serum creatinine,LDH, β2-MG,ISS stage,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 of normal or not after treatment and effect were associated with OS,age and effect were associated with PFS.Conclusion 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 and the depth of treat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OS afte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Bortezomib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S of patients.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Prognosis;Single factor analysis;Multiple factor analysis;Kaplan-Meier evaluation
作为初始治疗及治疗复发疾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典型的对化疗药物敏感的疾病,不幸的是,反应短暂的MM仍被认为是现阶段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近年来,由于新药诸如沙利度胺、雷利度胺以及硼替佐米的应用,MM的治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在此笔者回顾性研究了新型药物对MM的治疗反应及临床特征对其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科共接诊了80例MM患者,诊断依据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MM肿瘤临床指南[2]。其中12例未接受治疗,26例未坚持在我院化疗或失联。在其余的42例患者中,男性27例(64.28%),女性15例(35.72%),年龄(59.85±11.42)岁。42例患者均坚持化疗>4个完整疗程,其中初治病例24例,复发及难治病例18例。有12例患者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硼替佐米(国药准字J20050042,美国Ben Venue Laboratories Inc)1.3 mg/m2,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4天和第9~12天,28 d为1个疗程。8例患者接受含雷利度胺方案: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2085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0 mg第1、8天,雷利度胺(批准文号:HZ200302,印度Natco公司)25 mg第1~2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4天、第8~11天,28 d为1个疗程。其中有4例患者两者均使用。30例患者服用沙利度胺方案: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32026129,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开始剂量为100 mg,每晚顿服,每周增加50~100 mg,至最大剂量400 mg或无法耐受时减为增加前剂量并维持口服;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第9~12天和第17~20天分次餐后口服,每28天为1个疗程。
1.2疗效评价标准及监测项目
疗效判定参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3]。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VGP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观察总反应率[(CR+VGPR+PR)例数/总例数×100%]、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OS)率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OS为自诊断开始到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进展或复发标准根据文献[7]标准判断;PFS从诊断开始计算,到疾病进展日或复发日或其他因素导致个体死亡日。最佳疗效为基础化疗方案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不包括巩固强化(如HSCT)及维持治疗后所获得疗效。变量监测:疗程中监测肝肾功能、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游离轻链、骨髓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
根据Iwama等的标准[4],治疗后血游离轻链比值(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sFLCR)持续正常>4周者为正常化轻链比患者,反之为异常轻链比患者;对于κ轻链型者,κ/λ比值1.65,考虑为假阳性结果。认为该项指标为MM的独立预后因素。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采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P
2结果
2.1一般临床结果
42例MM患者,其中IgG型18例,IgA型15例,轻链型9例;Durie-Salmon分期标准(DS分期):Ⅰ期2例(4.8%),Ⅱ期10例(23.8%),Ⅲ期30例(71.4%);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SS)分期标准:Ⅰ期5例(11.9%),Ⅱ期14例(33.3%),Ⅲ期23例(54.7%)。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为(31.72±6.89)g/L,β2-MG为(5.92±3.06)mg/L,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比例为(28.57±18.45)%。乳酸脱氢酶(LDH)为(232.14±125.93)g/L,血肌酐(Cr)为(102.74±58.48)μmol/L,血红蛋白为(91.86±24.60)g/L。
2.2疗效评价
42例MM患者中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12例,雷利度胺应用8例(4例患者两者均应用),沙利度胺应用30例;共反应率73.7%(CR率23.8%,VGPR率30.9%,PR率19.0%),SD率19.1%,PD7.2%。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CR率分别为29.2%和26.7%,总反应率分别为83.33%和7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预后因素分析
骨髓瘤患者OS及PFS率见图1、2,42例MM患者中2年、3年OS率分别为76.19%,42.86%;1、2、3年PFS分别为71.43%、26.19%、11.90%。
生存时间 (个月)
图2 多发性骨髓瘤的无病进展生存率
与OS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00),ISS分期Ⅲ期(P=0.042),血肌酐异常增高(P=0.034),LDH异常增高(P=0.021),治疗后sFLCR未正常化(P=0.001),以及疗效差(P=0.010)与OS呈负相关(r=-0.823),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β2-MG、骨髓浆细胞比例与OS无相关性。与PFS有关的因素为年龄(P=0.037)及疗效(P=0.034)(表1)。
2.4多因素分析
对年龄、疗效、治疗后sFLCR、Cr、LDH及ISS分期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疗效及治疗后sFLCR对OS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9及0.031)(表2)。
3讨论
MM传统预后因素与肿瘤负荷与临床病程相关,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发现相关遗传学[5-6]及治疗后缓解质量亦影响MM患者预后[7]。Greipp等[3]把经过治疗后的sFLCR恢复正常持续>4周称为血清游离轻链正常化,他们认为sFLCR正常化可作为MM独立预后因素。
骨髓瘤新型药物如沙利度胺、雷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的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M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在影响OS的危险因素中,本文结果表明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有重要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8-9]。因此,疗效达到CR及VGPR被认为是影响患者OS率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表明MM患者治疗后缓解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之一。排除了MM患者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骨髓瘤治疗后的sFLCR正常化也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的应用,使MM治疗后sFLCR的正常时间亦有所延长,时间足够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多克隆游离轻链,这时能够反映真正的sFLCR正常,有人认为该指标对OS有重要意义,对PFS意义不大[3];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正常化sFLCR与更长的PFS有关联,可提示MM良好的治疗前景[10]。本研究不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提示MM治疗后的sFLCR正常化与OS有关联性,但与PFS无关。该指标在国内鲜有报道,在我科就诊的部分骨髓瘤患者初次就诊时未行游离轻链检测,因此无法了解患者初诊时的sFLCR情况,但有学者研究指出,MM患者初始的sFLCR水平与治疗效果无明显关系;该部分数据仍需进一步完善[11-12]。
在影响PFS的危险因素中,结果提示年龄有着明显影响,有文献报道各个不同年龄段MM的生物学特点均有明显差异性,而且高龄骨髓瘤患者基础状态、对化疗药物耐受程度均较年轻者受限制,其治疗亦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化疗药物临床能否应用及应用剂量均与之有明显关联,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生存期短[13]。有学者提出性别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14-15],但本研究中未发现,可能与样本量小或样本选择有关。
本研究中PFS较短而OS相对较长,考虑与当前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进入临床,患者用药选择相关。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的应用解决了部分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生存几率的问题。在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临床应用中相关预后因素需更多大样本研究,以有效评估患者临床预后[16-17]。
[参考文献]
[1]Palumbo A,Anderson K.Multiple myeloma[J].N Engl J Med,2011,364(11):1046-1060.
[2]Anderson KC,Alsina M,Atanackovic D,et al.Multiple Myeloma,version 2.201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5,13(11):1398-1435.
[3]Greipp PR,San Migue IJ,Durie BG,et al.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for multiple myeloma[J].J Clin Oncol,2005,23(12):3412-3420.
[4]Iwama K,Chihara D,Tsuda K,et al.Normalization of free light chain kappa/lambda ratio is a robust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favorabl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Eur J Haematol,2013,29(10):134-141.
[5]Broyl A,Hose D,Lokhorst H,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for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multiple myeloma in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J].Blood,2010,116(14):2543-2553.
[6]vet Loiseau H,Durie BG,Cavo M,et bining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data with ISS staging improves risk assessment in myeloma:an 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 collaborative project[J].Leukemia,2013,27(3):711-717.
[7]Ladetto M,Pagliano G,Ferrero S,et al.Major tumor shrinking and persistent molecular remissions after consolidation with bortezomib,thalidomide,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autografted myeioma[J].J Clin Oncol,2010,28(12):2077-2084.
[8]Martinez-Lopez J,Blade J,Mateos MV,et al.Long ter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esponse in multiple myeloma aft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Blood,2011,118(3):529-534.
[9]Moreau P,Attal M,Pégourié B,et al.Achievement of VGPR to induction therapy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longer PFS in the IFM 2005-01 trial[J].Blood,2011,117(11):3041-3044.
[10]Paiva B,Martinez-Lopez J,Vidriales MB, et parison of immunofixation,serum free light chain,and immunophenotyping for response evaluation and prognostic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J].J Clin Oncol,2011,29(12):1627-1633.
[11]Murng SH,Follows L,Whitfield P,et al.Defining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sample variability on routine immunoassay of serum free light chains (sFLC) in multiple myeloma[J].Clin Exp Immunol,2013,171(2):201-209.
[12]An N,Li X,Shen M,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response,and prognosis among 61 elderly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a single-center report[J].World J Surg Oncol,2015,13:239.
[13]梁赜隐,任汉云,岑溪南,等.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3):225-230.
[14]Bianchi G,Richardson PG,Anderson KC.Promising therapies in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5,126(3):300-310.
[15]陶中飞,傅卫军,陈玉宝,等.206 例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及分期评价[J].癌症,2015,25(5):461-464.
[16]许戟,李春溟,张森森,等.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标记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87-489.
纳米银粉范文3
摘要: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纳米材料;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27402
1引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英国化学家Thomas就使用“胶体”来描述悬浮液中直径为1nm-100nm的颗粒物。1992年,《Nanostructured Materials》正式出版,标志着纳米材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合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级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基本构成单元(Bui1ding Blocks),纳米颗粒的合成与组装是纳米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本文简单综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
2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2.1物理制备方法
2.1.1机械法
机械法有机械球磨法、机械粉碎法以及超重力技术。机械球磨法无需从外部供给热能,通过球磨让物质使材料之间发生界面反应,使大晶粒变为小晶粒,得到纳米材料。范景莲等采用球磨法制备了钨基合金的纳米粉末。xiao等利用金属羰基粉高能球磨法获得纳米级的Fe-18Cr-9W合金粉末。机械粉碎法是利用各种超微粉机械粉碎和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将原料直接粉碎成超微粉,尤其适用于制备脆性材料的超微粉。超重力技术利用超重力旋转床高速旋转产生的相当于重力加速度上百倍的离心加速度,使相间传质和微观混合得到极大的加强,从而制备纳米材料。刘建伟等以氨气和硝酸锌为原料,应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粒径20nm―80nm、粒度分布均匀的ZnO纳米颗粒。
2.1.2气相法
气相法包括蒸发冷凝法、溶液蒸发法、深度塑性变形法等。蒸发冷凝法是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通过电阻加热、高频感应、等离子体、激光、电子束、电弧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并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在气体介质中冷凝形成高纯度的纳米材料。Takaki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利用气相冷凝法制备了悬浮的纳米银粉。杜芳林等制备出了铜、铬、锰、铁、镍等纳米粉体,粒径在30nm―50 nm范围内可控。魏胜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纳米铝粉。溶液蒸发法是将溶剂制成小滴后进行快速蒸发,使组分偏析最小,一般可通过喷雾干燥法、喷雾热分解法或冷冻干燥法加以处理。深度塑性变形法是在准静态压力的作用下,材料极大程度地发生塑性变形,而使尺寸细化到纳米量级。有文献报道,Φ82mm的Ge在6GPa准静压力作用后,再经850℃热处理,纳米结构开始形成,材料由粒径100nm的等轴晶组成,而温度升至900℃时,晶粒尺寸迅速增大至400nm。
2.1.3磁控溅射法与等离子体法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料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在该法中靶材料无相变,化合物的成分不易发生变化。目前,溅射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等离子体法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使原料溶液化合蒸发,蒸汽达到周围冷却形成超微粒。等离子体温度高,能制备难熔的金属或化合物,产物纯度高,在惰性气氛中,等离子法几乎可制备所有的金属纳米材料。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物理制备方法,这些制备方法基本不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因此,在控制合成不同形貌结构的纳米材料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化学制备方法
2.2.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Stephen等利用高分子加成物(由烷基金属和含N聚合物组成)在溶液中与H2S反应,生成的ZnS颗粒粒度分布窄,且被均匀包覆于聚合物基体中,粒径范围可控制在2nm-5nm之间。Marcus Jones等以CdO为原料,通过加入Zn(CH3)2和S[Si(CH3)3]2制得了ZnS包裹的CdSe量子点,颗粒平均粒径为3.3nm,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为13.8%。
2.2.2离子液法
离子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粘度较大、离子传导性较高、热稳定性高、低毒、流动性好以及具有较宽的液态温度范围等。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液仍具有低挥发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类绿色溶剂。因此,离子液是合成不同形貌纳米结构的一种良好介质。Jiang等以BiCl3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在室温下于离子液介质中合成出了大小均匀的、尺寸为3μm―5μm的Bi2S3纳米花。他们认为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纳米花的形貌和晶相结构有很重要的影响。他们证实,这些纳米花由直径60nm―80 nm的纳米线构成,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这些纳米线会从母花上坍塌,最终形成单根的纳米线。赵荣祥等采用硝酸铋和硫脲为先驱原料,以离子液为反应介质,合成了单晶Bi2S3纳米棒。
2.2.3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指在密闭反应器(如高压釜)中,通过对各种溶剂组成相应的反应体系加热,使反应体系形成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从而进行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Lou等采用单源前驱体Bi[S2P(OC8H17)2]3作反应物,用溶剂热法制得了高度均匀的正交晶系Bi2S3纳米棒,且该方法适于大规模生产。Liu等用Bi(NO3)3•5H2O、NaOH及硫的化合物为原料,甘油和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高压釜中160℃反应24-72 h制得了长达数毫米的Bi2S3纳米带。
2.2.4微乳法
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制得的粒子粒径小、粒径接近于单分散体系等优点。1943年Hoar等人首次报道了将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可自发地形成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体系中的分散相由80nm- 800nm的球形或圆柱形颗粒组成,并将这种体系定名微乳液。自那以后,微乳理论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Boutonnet等人应用微乳法,制备出Pt、Pd等金属纳米粒子。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由于它独特的工艺性能和较为简单的实验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4结论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特异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在高科技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传统的产业带来生机和活力。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开发及应用范围的拓展,工业化生产纳米材料必将对传统的化学工业和其它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开发出来的产品较难实现工业化、商品化规模。主要问题是:对控制纳米粒子的形状、粒度及其分布、性能等的研究很不充分;纳米材料的收集、存放,尤其是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的生物安全性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不仅加速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应用和开发,而且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1]Lu Y,Liaw P K,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JOM,2001,53(3):31.
[2]Gary Stix,微观世界里的大科学,科学,2001,(12):1820.
[3]张璐,姚素薇,张卫国,等.氧化铝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12541288..
[4]李英品,周晓荃,周慧静,等.纳米结构MnO2的水热合成、晶型及形貌演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7):12231226..
[5]Ledenstoy N N,Crystalline growth characteristics,Mater Prog,1998,35(24):289.
[6]王结良,梁国正,纳米制备新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3,(10):7l0.
[7]王林等:纳米材料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J].纳米科技,2005,(4),690.
[8]刘建伟,刘有智,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5):2122.
[9]姚斌,丁炳哲,纳米材料制备研究[J].科学通报,1994,39:1656.
[10]刘海鹏等:纳米技术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纳米科技,2005,(4),1820,360.
[11]张万忠,李万雄,纳米材料研究综述[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5):397340.
[12] Takaki S,Yatsuya S.Nanoparticle produced by sputtering[C]//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lectron Microscopy[J].Cancun,Mexico:[s.n] 1998:469470..
[13]杜芳林,崔作林,张志锟,等.纳米铜的制备、结构及催化性能[J].分子催化,1997,18(3):4648..
[14]魏胜,王朝阳,黄勇,等.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Al粉及其热反应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2,36(4):367370..
[15]张立德,纳米材料研究简介[J].物理教学,2001,23(1):25.
[16]苏品书,超微粒子材料技术[J].湖北:武汉出版社,1989:56.
[17]王泽红等:CASO晶须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J].矿冶,2005,(2),3841.
[18]戴静等:硼酸盐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10),3638,.
[19]Jiang Jie,Yu Shuhong,Yao Weitang,et al.Morphogenesis and crystallization of Bi2S3.nanostructures by an ionic liquidassisted templating route:synthesis,formation mechanism,and properties[J].Chem.Mater.,2005,17(24):60946100..
[20]靳刚: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学[J].纳米科技,2005,(3),25.
[21]梁勇:纳米微料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工业,2005,(3),35.
[22]赵荣祥,徐铸德,李赫,等.离子液介质中硫化铋单晶纳米棒制备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7,23(5):839843..
[23]刘跃进,李振民,水热法合成云母氧化铁结晶条件[J].化工学报,2004,55(5):20.
[24]张立德,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5]顾惕人,朱步瑶等.表面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6]Lou Wenjing,Chen Miao,Wang Xiaobo,et al.Novel singlesource precursors approach to prepare highly uniform Bi2S3 and Sb2S3 nanorods via a solvothermal treatment[J].Chem.Mater.,2007,19(4):872878..
[27]Liu Zhaoping,Liang Jianbo,Li Shu,et al.Synthesis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Bi2S3 Nanoribbons[J].Chem.Eur.J.,2004,10(3):634640..
[28]陈为亮等: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的研究[J].纳米科技,2005,(4),3740.
[29]张登松,施利毅,纳米材料制备的若干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3,24(5):3236.
纳米银粉范文4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多卡因;双氯芬酸钠;绝经后;取环
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具有长效、安全、简便、可逆、经济、不干扰性生活等优点,被广大妇女所采用,其使用率在我国约占各种避孕措施的46.3%。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IUD,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绝经后取环难度增大,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绝经后妇女取环前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宫颈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双氯芬酸钠肛塞,进行药物性软化宫颈后取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绝经后取环妇女(B超报告节育环存在),年龄49~65岁,平均57岁,带环时间15~25年,平均20年,绝经0.5~20年,平均10.25年。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年龄、营养状况、置环时间、绝经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观察组术前3d空腹或进食后2h口服米非司酮25rag(北京紫竹药业生产),以后每隔12h口服25rag,连服3d,第4天来院取环,术前30rain肛塞双氯芬酸钠100rag(湖北东信药业生产),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窥阴器暴露宫颈,于3、6、9、12点进针0.8~1cm,回抽无血,各点注入2%利多卡因1ml,压迫止血,1min后按常规取环手术步骤进行操作。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手术操作取环,两组取环均在B超监测下。
1.3 宫颈软化效果判定:①宫颈软化:宫口略扩张,3号扩张器可无阻力自由出入宫颈内口。②宫颈部分软化:用探针可无阻力自由出入宫颈内口。③宫颈软化不佳:探针出入宫颈内口有阻力。
1.4 取环中综合反应程度判定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分级,无痛:患者术中表情自如,腰腹酸胀稍感不适;轻痛:为腰腹酸胀,可忍受,微汗或出汗;中痛为明显的腰腹酸胀,伴无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重痛:为强烈腰腹酸胀,辗转不安,难以忍受。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软化及宫颈扩张情况,如表1。
2.2 取环术中综合反应,如表2。
2.3 取环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成功40例,占100%,对照组成功33例,占8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手术平均时间: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1.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2.4)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1.4)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7±2.6)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是由上皮、平滑肌、结缔组织和腺体组成,且富含压力感受器,在有形结构中,结缔组织占85%~90%,平滑肌组织占10%~15%,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极少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这些纤维组成变化与宫颈坚硬程度、宫颈开闭有关,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阴道变短,阴道壁变薄,宫颈管紧缩,缺乏弹性,难以扩张,子宫萎缩,又加重宫内节育环对子宫内膜和肌层的损伤及嵌顿而造成取环困难。此外,有些妇女因缺乏医学常识和惧怕疼痛等原因,不能及时取环,随着绝经年限越长,生殖器萎缩越严重,取环困难越大,常使IUD嵌顿、断裂,甚至需官腔镜或开腹取器,使患者承受极大痛苦,故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绝经后6~12个月取出IED,宫颈的软硬程度及宫颈松弛程度是取环的关键。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孕激素拮抗剂,和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而发挥生理作用,可使宫颈胶原纤维肿胀、卷曲、裂解和合成减少,基底组织的物质比例含量发生改变。此外,米非司酮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代谢,并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有软化和扩张宫颈作用,子宫有丰富的神经支配,除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外,还有感觉神经,手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等机械性刺激所引起的内脏迷走神经反射,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能阻断宫体迷走神经兴奋的传出,同时对子宫颈纤维有较强松弛作用,宫口松弛快,受术者仅有触觉感,减轻痛苦。另外,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药物,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手术出血少。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经给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入血,减少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达到降低子宫痛觉神经末梢对刺激敏感性而起镇痛作用,该药吸收迅速且完全,对直肠黏膜无刺激,无不良反应。米非司酮、利多卡因及双氯芬酸钠联合使用安全、经济、无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不增加感染几率,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另外,因为绝经后取环术前不能预料存在节育环难取等情况,可能手术时间长,而静脉物持续时间短,因此,对于绝经后取环笔者不提倡采用静脉麻醉镇痛。
[参考文献]
纳米银粉范文5
关键词:小儿;中小面积烧伤;治疗方法;体会
在各种小儿意外伤害当中,小儿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在烧伤患者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患儿机体发育不健全,抵抗力较差,并且对治疗的配合度较差,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小儿烧伤经常发生在1~4岁,烧伤程度与患儿接触热源的时间以及热源的温度有关,由于小儿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状况,当同一热源损害时,小儿被损害的程度要远超与成人,小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脱水[2],因此当小儿烧伤时要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提高对小儿烧伤治疗的效果,形成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医院收治的288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当中有患儿288例,男性188例,女性100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5±1.4)岁,其中火焰烧伤患儿52例,热液烧伤148,化学物品烧伤40例、鞭炮火药烧伤48,所有患儿按照烧伤面积评定标准都评定为中小面积烧伤,轻度烧伤和中度烧伤分别是168例和120例,烧伤部位主要为四肢、头面部、躯干和臀部。
选取标准:①所选的患儿均是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选取。②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诊断,已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轻、中度烧伤。③所有患儿除烧伤外并无其他严重疾病及并发症发生。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均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烧伤患儿入院之后,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立即清创,对于头面部、臀部以及会的创伤,需要采用磺胺嘧啶银粉、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外涂在创面上进行暴露治疗。对于躯干以及四肢的创面需要进行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锌霜、纳米银等进行包扎。在治疗的早期,由于创面渗液严重,很容易导致敷料被侵润,从而引发创面感染,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随时换药,在治疗的中后期,换药的次数会大大减少。另外,对所有患儿给予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进行治疗,以促进患儿创面愈合。对于烧伤面积较大并且合并头面部烧伤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输液,具体的输液方案以及输液量都需要根据每个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体差异进行确定,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在对患儿进行补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和控制,将患儿每小时的尿量控制在1~2 ml/kg,注意维持患儿水电解质的平衡,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注意保护患者的心、肺、肾以及大脑的功能,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患儿在入院3 d之内出现休克指征,需要根据实际的请情况给予患儿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抗炎处理,以防止患儿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另外,还需要给予患儿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抵抗能力。对于深度烧伤的患儿,后期肉芽植皮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感染,创面愈合后其功能及外观较好。
1.3效果评价 评价患儿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在288例患儿当中,没有1例患儿死亡,全部在创面愈合康复之后出院,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16.7±2.1)d。治疗期间没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在本组病例当中有22例患儿使用创面植皮治疗,其余的患儿都是上皮增殖或创缘上皮爬行而愈合。
3 讨论
3.1小儿烧伤基本情况分析 在临床上,烧伤属于一种常见的创伤,其中小儿烧伤的占比相对比较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其发展趋势和国内外一些相关的研究相一致。在本文选取的病例当中,男性188例,女性100例,男女烧伤比例为1.88∶1,这一结果和其他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之所有男性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和男性好动的性格习惯相关。在小儿烧伤患者中,热液烧伤是最主要的烧伤因素,并且冬春季节是烧伤的高发季节。烧伤的部位主要是躯干、四肢、头面颈部、臀部等。之所以小儿是烧伤的主要群体,主要是因为小儿缺乏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识,躯体的协调能力较差,并且好奇心比较强,发生烧伤的危险因素较多。有些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比较差,对患儿看护不到位或不正确,这也是导致小儿发生烧伤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春节期间,有些孩子喜欢玩鞭炮,这也是导致烧伤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小儿皮肤较嫩,80℃左右的热液就可以造成较为严重的烧伤,一旦发生烧伤之后,家长要立即将小儿带离致热源,并使用流动的清水对烧伤的创面进行清洗或湿敷,千万不要使用自制的土药膏、獾子油、大酱等进行涂抹,以防止感染,清水处理完毕之后需要将患儿送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3]。
3.2小儿烧伤容易出现休克和感染症状 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差,烧伤之后容易出现休克Y状,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输液治疗,保证患儿顺利度过休克期,以防止患儿出现感染,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感染是休克的重要并发症,防止患儿休克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做好防感染处理,预防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和减少患儿出现感染症状。另外,为了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还需要对患儿做好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还可以有效地刺激患儿的肠道神经,以改善患儿的倡导供血,防止患儿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4]。
3.3体会 小儿烧伤对患儿本身以及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死亡。另外,如果烧伤部位在头面部或其他的暴露部位,则会对患儿以后面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儿烧伤相关问题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小儿烧伤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防止和减少幼儿出现烧伤情况。对于小儿烧伤,预防是关键,家长需要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并尽早的教授给小儿,让儿童可以辨别危险。另外,在烧伤发生之后,家长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及时离开致热源,并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然后送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对创面进行冲洗,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的所有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保持耐心,做好与患儿以及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工作,防止出现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林国安,张荣厚,肖荣,等.小儿中小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的诊治体会[J].感染、炎症、修复,2015,16(2):83-85.
[2]叶树根.148例小儿严重烧伤的临床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