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3-6岁,而幼儿园的教育又是对幼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育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教学言语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言语,就绝对没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言语行为策略,也不可能产生有效果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以语言教学为主,面对目前很多幼儿园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外籍教师在教授幼儿英语方面受到社会的追捧,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否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问题幼儿园和家长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注意到外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有作为母语运用的恰当性与自如性,以及文化的本土性,但有时在活动中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的暂停,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容,语言出现较难的词汇,与幼儿交流出现困难。就萌生了此研究,在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此研究提供信息的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是英语教学示范园。选择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学的三位外籍教师(母语为英语)。三位教师中M教师,J教师来自美国,R教师来自澳大利亚

而教学班级选择大一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大一班与研究者有半年的相处,班内一部分幼儿参加园外的机构学习,英语水平高于本园的另一个大班班级。

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M教师为例,分析M教师在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并给予建议与对策。 M教师在园担任大中小班的英语教师,选取在大班的2节课,2节课都为外文图画书的阅读。每节课的时间大约都在30分钟左右,所以按照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记录方法,每三秒做一次记录,每节课的数据约在600个左右,两节课共有数据1200个,此研究将这些数据选取进行统计,进行分类,总结,统计之间的比重和频率,从而以量化的形式对外籍教师的言语进行分析,得出其语言的整体特征。

M教师言语行为的数据汇总分析,从M教师的言语行为分析结果来看,得出的数据一共1305个,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通过M教师的总体数据可以得出在M教师的两个样本中教师言语占都一半,这表明教师在课上的语言把控得当,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儿童的言语所占30,57%,幼儿的言语行为在课上也占一部分,幼儿在课上主动或被动的言语行为表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较好。接下来分析教师具体的七类言语行为教师直接影响数据为247个,间接影响数据位48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比例为1,95:1,说明教师的讲解,命令或指示还是多于接受幼儿的情感,表扬,教师提问。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根据以上的教学片断来与FIAS分类标准来看,课堂中教学言语行为主要以教师言语中间接影响的教师讲解和儿童被动为主,教师讲解主要在全英语课堂中幼儿基本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手势的解释, 而儿童被动性话语较多主要因为在与重复教师的话语,这些话语主要受教师的话语以及动作影响。教师提问与儿童主动性话语也占一部分,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出现次数较少,而且表扬的句式也比较简单,以“good”,“yeah”为主。教师能在课堂进行中发掘出一些潜在的词汇与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的安静或混乱与教师的性别,语调及课前准备有极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教学片断的选用与量化分析的最后结果有一致性。

对于对三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师观上有共同之处:三人都基本认识教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在教学上应该共同发展。M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幼儿带来欢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R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教学上成为还在感觉人好像出的感觉,J教师认为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上过于强加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总而言之三位教师都愿意在教学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导,他们也一致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朋友。

对于三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研究发现,M教师的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R教师的教师语言共683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4,72%,幼儿语言共22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17.79%。J教师的教师语言共868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67.81%,幼儿语言共27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21.25%。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开放性的言语互动,建立幼儿为主的语言环境

外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言语是维持课堂气氛的关键,如果以教师控制为主就会抑制幼儿的言语行为,积极地互动式要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水平上,在外籍教师全英语的课堂,幼儿有时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时刻或得幼儿的反应以便做语言的调整,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主动性的发言机会,去鼓励他们发言,教师的全英语环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在细节上把控幼儿的言语的行为,就更加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2.提高教师言语的灵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通过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可以得出首先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做足功夫,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经常有不知如何继续下去的情况,没有在语言上做准备,加上幼儿的开放性的想法,教师无法灵活的应变。自我反省能力的加强,会帮助教学实践,设计上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正如M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幼儿的混乱,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幼儿的兴趣与生活出发。教师言语的灵活性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2

[关键词]城市 农村 幼儿 教师 发展现状

一、前言

本文通过对粤西地区8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和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各选取16名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结构式访谈采用电话的形式,涉及七个方面,从她们的经历人手,通过32人的比较,旨在从职业态度、专业认同、教学反思、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对专业发展途径的认识、专业评价、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几个维度分析各自专业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对农村教师进行一年零三个月的跟踪访谈,在操作上采用职业关系、教学反思、培训等三个方面作为访谈的参考主题,由被访谈对象阐述一段时期来最深刻的主题。幼儿教师的个案不能涵盖幼儿教师成长经历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只对具备同样特征的幼儿教师具有代表性,但叙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样本本身,通过对这一特定对象(通常是比较小的样本)的深入研究而获得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希望能为深入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实证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粤西地区16所幼儿园的32个幼儿教师(农村和城市各16个案)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粤西地区多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采用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调查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在职培训、专业评价等情况,分析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3)文献资料法:大量收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和肇庆学院图书馆有幼儿教育的参考文献。

三、粤西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的个案比较研究

基本情况: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相似之处是同时毕业于大学本科并从事幼儿园工作1年多;不同之处是工作环境,薪酬福利、晋升、换工作的机会不同。通过对32位教师具体情况比较分析可见,其中28位幼儿教师的薪酬产生正相关,24位教师都强调了性格在入职初期就以及形成,其中15位农村教师工作一年多后仍未胜任工作且有离职意向。

四、跟踪访谈的分析

农村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1年半,现负责幼儿园校园网,财务、舞蹈等各种工作,并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全园教师信息化培训和大班电脑教学工作。城市幼儿教师在以专业成长经历为线索的访谈中,能够感受到她们对幼儿的喜爱、对工作的热情执着和对发展机会的渴望。

1 对农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感受的采访

农村部分教师认为;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太杂,什么都粗通皮毛,什么都不精,工作也不好找。毕业时首先考虑了工作地点,父母在这边打工,我就打算离父母近些。当时在招聘会上就投出这一份简历,通知去面试了,当时我家这边幼儿园缺人很厉害。自己也觉得幼儿园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吧。城市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校期间就是获过很多奖,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并大都是学校或班级的学生骨干,想通过幼教这个职业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可以的。想去城市的幼儿园去工作为将来有计划的发展自己的特长。

2 对农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工作现状调查

农村幼儿教师认为这份工作太有挑战性了,还在实习期,大部分园里人手不够,就让部分老师也带班。班上大都有40多个孩子,大部分老师光记住他们的名字,把名字和人对上号就已经费了好大的劲,由于老师较少,想请假都不行。

她们认为一段时间后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了,最开心的是孩子们都喜欢和我们玩。认为对幼儿要尽量少批评,所以我们很少发火。这样一来似乎没什么威信了,最怕独立带班了,一活动孩子们总是又吵又闹,班级纪律总没有主班老师在要好。也学了很多常规管理的口令。城市教师认为自己上课总要求做到更好,尽力去模仿优秀教师的夸张、儿童化的语言,还有课堂设计,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上课慢慢就不紧张了,上完课马上和主班老师进行交流和虚心请教。如一位老师说她第一次上的是英语课,设置了三个游戏,孩子们一玩起来就‘疯’了,一堂课下来大部分都没有学会儿歌。主班老师说,在游戏的参与形式上要注意选择,比如的第二个游戏不适宜全班参加而第三个游戏阶段为加深对儿歌的感性认识,游戏最好能变成角色扮演的形式。像这样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对我们帮助挺大的,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从农村教师的表述中,分析她从入职时对幼儿教育朦胧的认识到产生职业倦怠离开教育一线岗位的过程,可以看出她专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困难:明显缺乏对专业发展的信心,缺乏对自身职业的规划;能发现和反思问题应该能促进专业发展,但缺乏畅所欲言的民主环境和与领导沟通的技巧,也缺乏专业的引领,减缓了专业成长的过程;人职初期为了更快适应工作,有较强的专业发展动力,但是参加培训的需求和现实矛盾,也没有参加何种培训的自;理论方面的培训缺乏对实践的指导,造成对理论重要性的误解;对园本培训的认识有偏差,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科研能力缺乏;领导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够,存在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至少不能全力支持;全体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没有互帮互助的习惯,未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通过32位教师的分析,农村的部分幼儿教师在人职前对职业没有规划,将其只当作谋生的职业而非事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城市相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欠缺:一是宽松民主的园所环境,园长并不是真正全力支持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二是与领导的沟通技巧,农村老师一直抱怨园长管理上的不当;三是多元化的专业发展途径,技能型的培训过多,欠缺深入理解幼儿教学的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的过程走形式,重材料上交而不够重视对教学的体验和反思后的实践;五是忽视了对幼教事业热爱的先决条件,对自身素质的认识过于悲观;六是园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不够,教研重结果而不是当作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些问题与农村教师所处幼儿园的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完,1607(11):51~52

[2]陈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1602(I):38~42

[3]戴莉法国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lJJ幼儿教育,199B(09);21

[4]刘焱:英国学前教育的现行国家政策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803(09):14~16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3

本文通过一个不合群幼儿——魏尚坤的个案研究状况,探讨当前幼儿不合群现象问题,总结一些有效经验,发现和讨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个案描述

魏尚坤,男,独子,爷爷奶奶均为农民,父母做蔬菜生意,文化程度较低,父亲的育子观点:吃好玩好,孩子开心就行,没有必要一定上幼儿园。母亲的育子观点:上幼儿园,早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多和外界交流沟通。因此夫妻经常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争执。直到四岁才上村里的村办幼儿园,五岁在其母亲强烈要求下转入我们实验幼儿园。

魏尚坤身体较单薄,每天来到幼儿园自己坐在一角玩,一副事不关己的漠然神情。在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儿的不亦乐乎,唯独魏尚坤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们的游戏,有时小朋友们经过他的身边和他说话,他会躲开或面无表情。魏尚坤的脸庞始终是低垂着,投向我的目光是木然的,这种冰冷的感觉让人心痛。

二、个案分析

1.孤独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魏尚坤从小由爷爷奶奶扶养,对他过度宠爱,吃喝拉撒全由爷爷奶奶来包办,目前虽然也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亲忙于做生意,疏与对孩子的说服教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甚少,使得孩子心情紧张,缺少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

2.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来到幼儿园后,因插班进入中班,不认识班上的小朋友,也不会讲普通话。陌生的语言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

3.幼儿园“不自由”

在家被娇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我”为中心。他在幼儿园,觉得没有在家里自由、舒适,于是对园里有常规要求的生活毫无兴趣,对其他小朋友也无感情。

三、指导策略

爱不爱交往,合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决定在家长工作以及幼儿园生活两方面入手,对魏尚坤不合群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1.家长工作方面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不光需要老师在儿园时的努力,家长的情绪、情感也很重要。家长首先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高度信任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其次,在日常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这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的伙伴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老师说你可聪明,可听话了,小朋友都说很喜欢你呢!”等等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转贴于

利用早晚接孩子的时间与魏尚坤的爷爷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利用安康家园博客、电话、飞信及时和父母进行沟通。

2.在幼儿园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干预

(1)让孩子与集体相互了解、接纳。为了让魏尚坤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动员班上的小朋友积极主动的走近魏尚坤。如:表演游戏《小导游》请小朋友轮流拉着魏尚坤的手,向他介绍自己、班里的环境、物品等,让他对新环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他初步轻松地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地乐趣,产生和小朋友交流的欲望。把两位能力强的幼儿放在他的身边,形影不离地带着他一起学知识,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同伴的友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交流技巧。我也与他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让其他小朋友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使孩子们也从内心发出和魏尚坤交朋友的愿望。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魏尚坤规则意识较差,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利用一切机会了解他的想法,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融入集体,学会听指令行动。如魏尚坤常把不喜欢吃的点心扔在地上,我就带他捡起来,并和他一起把地板擦干净。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乱扔东西的毛病改掉了。

(3)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我要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

四、个案转化效果

经过三个多月仔细全面的关注,魏尚坤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沉默寡言到倾听小伙伴的交谈再到参与同伴的游戏,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亲的关爱,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拉近了和周围人的距离,建立了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木然的表情已渐渐淡去,灿烂的笑容悄然挂上了他的脸。

参考文献

1.徐春燕 李红 《焦点宝宝在互动中成长》.《学前教育》,2002年,11月。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4

【关键词】优势家庭;流动儿童;教育支持系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80-04

在以往的研究中,流动人群大多以“农民工”“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为代名词。流动儿童也被定义为“弱势儿童”“边缘儿童”等。事实上。在流动儿童大军中,有一类儿童虽然户口不在本地,但与本地儿童的生活、教育、发展等差异不大。他们的父母往往受过较好的教育,有某方面的专长。受城市发展和城市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这类人群是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而流入的人口,属于流动人群中的优势群体。与生存压力较大的流动家庭相比,这些优势家庭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更好的社会地位。那么,这些优势家庭的流动儿童享有怎样的教育支持系统?支持程度如何?本研究尝试对优势家庭流动儿童进行个案研究。以深入了解这类流动儿童所获得的教育支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旨在探讨该个案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活动,以了解个案的独特性及复杂性。根据对优势家庭流动儿童概念的界定,通过幼儿园教师的推荐,我们找到了浩浩。浩浩,男,5岁,户籍是江苏省南京市。浩浩的爸爸硕士研究生毕业,是医生。浩浩的妈妈大专毕业,与浩浩的爸爸在同一所医院工作,是药剂师。浩浩家是2007年来到Y市的。目前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500元。

研究者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形成解释性理解”。研究者――“我”从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持续对浩浩进行参与式观察,对浩浩及其家人等进行了12次正式或非正式的访谈,获得了翔实的资料。研究后期,“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编码及分析。

二、个案呈现

1 浩浩其人与其家

一个可爱白净的小男孩拿了本图画书,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翻看着,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浩浩。浩浩家在Y市C镇的一个小区内,小区离浩浩爸爸妈妈工作的医院较近。这个小区是在2005年建成的,比较新,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浩浩家住在小区一幢楼的6楼,还有个小阁楼。楼下浩浩爸爸妈妈的卧室内靠窗的桌椅是专门给浩浩做作业用的。收拾整洁的桌子上放着一叠图画书,还有水彩笔、蜡笔、纸等材料,桌子一角放着一台学习机。浩浩给我演示了学习机的使用。

客厅较大,客厅左边是餐桌,右边靠墙是沙发。沙发正对面的墙上嵌着液晶电视机。电视机下方的茶几上放着影碟机和许多碟片,主要是浩浩爱看的动画片。通往阁楼的楼梯下方为浩浩特别开辟了一块活动区,堆满了玩具。楼梯的中央拐角处放置了一架雅马哈牌电子琴,不过浩浩只会随性乱弹一气。

楼上浩浩房间的壁橱里有三排赛车模型。听浩浩妈妈说,这些都是浩浩爸爸买给浩浩的。“他爸爸觉得平时陪浩浩的时间太少,于是每次节日的时候都会抽时间陪浩浩,带他去游乐场玩,给他买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浩浩的宝贝。”

2 上幼儿园与兴趣班

小区内有配套幼儿园,但是浩浩爸爸为其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省示范性五星级幼儿园。该幼儿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师资队伍精良。幼儿园主要招收本地儿童,很少接收流动儿童。浩浩爸爸通过熟人的引荐帮助,才使浩浩得以在该园就学。

我:为什么小区内有幼儿园,你们还送他去别的幼儿园?何况这所幼儿园那么远!

浩浩妈妈:当时从老家来的时候,小区的幼儿园才办起来没多久。我和他爸爸商量,认为应该给浩浩找个好一点儿的幼儿园。我们托人找关系,才进了这所最好的幼儿园。虽然接送不方便,但是还是浩浩读书重要。

浩浩家所在的小区位于当地比较不错的一个社区,社区里有许多社会力量开办的培训班、兴趣班。

浩浩妈妈:现在这种班真是多,有专门为小一点儿的孩子办的托管班,有为浩浩这种年龄的孩子办的兴趣班,还有为初高中孩子办的家教班。不过这些班都是收费的,有些价格还很高。

浩浩妈妈觉得浩浩还小,本不想给浩浩外加压力,但是因为她觉得浩浩比较内向,不擅言语和交往,何况浩浩班里的林老师也建议她多为浩浩提供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所以她给浩浩报了一个“七色花艺能班”,主要学习主持和表演。

浩浩妈妈:这个班的收费挺贵的,每次课要70元。浩浩上了将近半年了。一开始,“艺能班”的杜老师经常说浩浩上课不太配合。爱做自己的事情。后来我有空就陪他去上课,每次回来后我都要求他再表演刚学的内容。杜老师也挺负责的,每节课都点名要浩浩表演。慢慢地,杜老师说浩浩虽然仍不主动,但是叫到他的话他也能主持和表演了,而且有几次还主持得挺好。我们主要是希望浩浩胆子能够再大一点儿。

3 “我的好妈妈”

浩浩爸爸工作比较繁忙,经常要加班,在家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教养浩浩的主要责任是由浩浩妈妈来承担的。浩浩对妈妈的依恋程度很高,喜欢做妈妈的“小尾巴”,妈妈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时,浩浩都会跟在妈妈身后,跑进跑出。

周末的一个上午,浩浩不用去上兴趣班,浩浩妈妈也在家休息。浩浩请妈妈坐在自己对面的小椅子上,当他的病人。浩浩说:“我要打针了啊!”浩浩妈妈假装很害怕地说:“医生,你打针要轻一点儿哦!”浩浩点点头。浩浩妈妈又说:“医生,你得安慰下病人,让病人别害怕呀!”浩浩给妈妈揉揉手,轻轻地说:“你别怕疼,你要勇敢点儿!等一下我奖励你一枚贴纸。”浩浩妈妈笑了,配合浩浩“打针”。打完针后浩浩还用棉签在针眼处擦擦,然后贴上贴纸。浩浩妈妈说:“谢谢医生!我现在好多了!”

4 “我不想理你”

虽然浩浩在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就学,但是由于他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一直无法较好地融入班集体。

林老师:浩浩已经有进步了,但还是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班集体。这倒不是因为他的表现不好或者能力不足。相反,浩浩是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小朋友,比较能干。他的被忽视主要缘于他的拒绝,他拒绝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或者说他几乎不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即使在需要帮助时,他也是犹犹豫豫的,迟迟不肯开口求助。别的小朋友想与浩浩交往时,他往往无法给予恰当的回应。

浩浩妈妈对浩浩的内向很自责。

浩浩妈妈:主要是以前我们陪浩浩的时间太少了。我妈妈帮我们照看浩浩。她只能照顾浩浩的吃穿,别的就顾不上了。我妈妈是个内向的人,浩

浩跟着她,话也很少。浩浩小的时候,我们只是觉得浩浩不太主动和我们说话,和他说话时,他的话也很少,不过我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浩浩上幼儿园了。读中班的时候,林老师跟我说浩浩有点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我难过得都哭了。不过林老师很好,一直指导我们,帮助我们。现在浩浩好多了。至少在家里时,他已经会主动和我们交往了。慢慢来吧,会好的!

5 “我想当医生”

虽然浩浩爸爸工作繁忙,陪伴浩浩的时间很少,但是他的职业对浩浩的影响很大。

浩浩妈妈:浩浩很喜欢扮演医生,虽然他对医生工作了解不多,不知道打针其实是护士的工作,但是他总是玩得很投入。浩浩有时会去医院玩,看看他爸爸的工作,多少受到了他爸爸的影响。

我:浩浩,你是不是长大后也想做医生呢?

浩浩:(点点头)嗯!

我:为什么想做医生呢?

浩浩:(摇摇头)不知道!

我:是不是想长大后能像爸爸一样呢?

浩浩:嗯!爸爸说医生能救人!

三、讨论

1 浩浩的家庭支持系统

(1)较好的教育物质支持

浩浩家属于流动群体中的优势群体,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浩浩除了拥有基本的学习条件外,还拥有学习机、电脑、电子琴等辅助工具。浩浩爸爸妈妈还送浩浩上兴趣班。陆学艺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的职业和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了这个成员属于哪个阶层,决定了他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浩浩享有的教育物质资源远远超过那些生存压力较大的弱势家庭的流动儿童。

(2)文化资本的传承优势

浩浩家对浩浩的教育很重视,为其选择了有较高教育质量的幼儿园。虽然很多流动儿童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让他读好书”,但是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或因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或因教育观念错误,很少有人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文化资本的传承并不是单纯通过经济收入来影响儿童的,而是间接传承的。父母的职业、学历、文化水平、教育指导方式等均是文化资本传承的重要因素。浩浩的父母依靠自身努力,凭借所受的良好教育,获得了较高的素质和就业起点,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使浩浩获得了文化资本的传承优势。

从浩浩的个案来看,在流入Y市之前,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浩浩一直由外婆负责照料。虽然后来由妈妈照料了,但祖辈曾经的教养对浩浩的性格、情绪、脾气等已产生很大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辈的缺位以及祖辈的重养轻教是许多流动儿童家庭的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发展。浩浩的内向胆小、社交能力弱或多或少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父辈缺位的消极后果。

2 浩浩的幼儿园支持系统

父母为了让浩浩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其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幼儿园是浩浩获得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

浩浩社交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幼儿园表现出来了。经过家长和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他有所进步,但是人际交往能力依然较弱。大量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不良易导致儿童的社会适应障碍,进而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消极的人际交往会影响浩浩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性发展,削弱其教育支持系统的正向支持效果。

3 浩浩的社会支持系统

浩浩家所在的社区有各种社会力量开办的兴趣班、培训班等。这些机构虽然有商业营利的目的。但在为社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5

背景:

A幼儿园为了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好的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实行九月、十月分期入园的策略。十月份开始,我以一名配班教师的角色深入某托班,开始了三个月的实习生活。

据主班黄老师介绍,九月份刚入园时,孩子每天哭得惊天动地、声嘶力竭,教师忙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不过,可喜的是一个月的努力没白费,除个别幼儿外,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能开心的来园,哭鼻子的现象基本消失。

国庆长假回园时,不仅九月份第一批未完全适应的孩子出现了情绪的波动,需要安抚,十月份新入园的孩子更是需要教师关注。而且,孩子容易受不良情绪的感染,处理好个别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可以减轻对其他孩子的影响。以下三个个案,经过干预处理后,分离焦虑感降低甚至消除。

个案一:要妈妈的颖颖

颖颖是九月份入园的,到十月份时却还未能适应。颖颖从出娘胎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妈妈,从入园到离园一直哭闹着要妈妈,而且其嗓门特别大,只要她哭,整个幼儿园回荡的都是她的声音,特别是在午睡时,吵得其他孩子根本无法入睡。整个九月份,颖颖在园期间坚决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因此只来园半天。

针对颖颖的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干预:

1.依恋物法——带上孩子喜欢的物品来园,建立“物”的安全感。叮嘱颖妈每天来园时让颖颖带上最喜欢的芭比、妈妈的照片,当颖颖哭的时候,抱着芭比和看着妈妈微笑的照片可以减轻她的思念,安抚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哭闹减少。接着,又叮嘱颖妈把颖颖在家吃饭的小碗和喝水的杯子带来幼儿园,中午在园吃饭睡觉,不能接颖颖回家。当颖颖不愿意吃饭时,就用家里的小碗盛上幼儿园的米饭,并告诉她是妈妈早上从家里带来的。两个星期后,给颖颖换成幼儿园的碗杯,她并没有拒绝,而且可以在园一整天。

2.模糊时间法——巧用孩子对于时间的模糊概念。颖颖每天反反复复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要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在吃早餐时,我轻声回应“等你吃完早餐,妈妈就来”;午睡时,告诉她“等小朋友都起床了,妈妈就来了,你坐着等妈妈,不要吵到小朋友哦。”午睡起来,老师可以回应,“等吃完午点,妈妈就来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一步一步的把时间往后推,经过两到三天的时间,适应困难的儿童也能基本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做完哪些事情妈妈才能接她回家。颖颖在经过三天之后,每天就盼着小朋友睡午觉,吃午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等小朋友醒了妈妈就来了,基本不再哭闹。

个案二:呕吐的多多

多多每天由奶奶抱着进班,每次奶奶放下多多时,多多抓住奶奶的衣服,伤心的哭喊,“我要奶奶呀。”当奶奶转身离开时,多多就会呕吐,奶奶心疼的一边说“不上幼儿园”,一边动手把多多抱回家。跟多多妈妈交流后,让妈妈送多多来园。可妈妈送完多多后,通常会在活动室外的窗户偷看,被多多发现后,多多的呕吐加剧,妈妈不忍心也把多多带回家。老师多次做妈妈奶奶的思想工作,却总是没有效果。

认真分析多多的情况后,我找准了问题所在,采取了如下策略:

1.消退法——消除不良行为带来的好处。多多发现如果只是哭,妈妈奶奶不会带她回家,但是如果哭到呕吐,她就能达到回家的目的。因此,每次当妈妈奶奶送她来园后,她就会采取呕吐的策略来达成回家的目的,屡试不爽。所以,要想消除呕吐的行为,必须让行为带来的好处消失,如果呕吐达不到回家的目的,呕吐行为就会消失。

2.家长工作——找到家庭的权力核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工作。通过家访发现家庭权力的核心是多多爸,一家之主“一言九鼎”。我主动跟多多爸爸交流了多多的情况,并告诉他只要多多出现呕吐症状时,妈妈奶奶视而不见,不带多多回家,行为就会消失。因此,多多爸爸要求妻子和母亲不准在教室外偷看,更不允许中途接孩子回家。从那之后,多多的呕吐没有再出现。

个案三:小小的豆豆

豆豆是我们班最小的,像个婴儿一样需要呵护。每次来园,就搂紧妈妈的脖子不让妈妈离开。幼儿园的一切环节对豆豆都是挑战,在家里用奶瓶喝水,在幼儿园却要自己拿着杯子喝;在家定时就会有人给他脱裤子尿尿,在幼儿园却要主动开口叫老师帮忙;在家有人哄着睡,在园要自己睡……强烈的对比,豆豆的嗓子都哭哑了。

豆豆年龄相对其他孩子更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针对豆豆的情况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6

头天晚上事情被在网上曝光,第二天上午就有了初步处理结果,济南市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反应让人欣慰。然而,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并非个案,如2010年9月,“辽宁法库一男孩被幼儿园老师殴打”,结果小男孩永远停止了呼吸……在网络上搜索一下,这样的例子还有。

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样的事件频发的一些共性。

其一是幼师素质差,入行门槛低。比如“济南女幼师殴打男孩”事件中,当事幼儿园园长给出的解释是当事幼师“因有身孕情绪不稳”。

这看着是理由,但其实又根本不能算是理由。作为幼师,就算情绪不稳定,也不能拿孩子撒气,何况自己又将做母亲。说白了,打人事件是当事幼师素质不高,加上幼儿园管理制度漏洞所导致的。一些幼师本身知识、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不过关,又怎么能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其二是幼儿相对较多,而幼儿园相对较少。因为幼儿园不怕招不到孩子,幼儿园之间没有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导致幼儿园的教育水平、管理水平无法提高。更有甚者,一些根本就不具备办学条件和资格的黑幼儿园泛滥,连幼儿园都在打幼儿教育甚至是法律的球,何况一些只是给幼儿园打工的幼师。

其三是教育性质不明确,加上监管不严格,致使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乱象。目前,幼儿教育在绝大多数省市,依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这致使幼儿教育徘徊在教育的边缘,甚至义务教育法之外。违法黑幼儿园,私立、公立还有各个单位自办的幼儿园等形式复杂多样的幼儿园并存,给管理带来不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