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

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文1

2015年开始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及以前年度相继了关于乡镇财政财务相关制度,如2012年财政部令71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库[2013]218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9号《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只有系统学习新的法规制度,才能适应新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中心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

理清职责;学习法规;交流经验;做好乡镇财政工作

乡镇财政所是为同级政府服务,是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或业务管理单位,有八项左右的工作职责。目前财政所人员少,面对基层业务量大,造成疲于应对工作的现状。如何解决人少活多的矛盾,谈几点方法和建议。

一、理清工作职责

现阶段乡镇财政所主要有以下八项工作职责。负责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编制、监督执行财政预算,编制决算报表;负责乡镇非税收入的征缴;负责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负责强农惠民财政补助资金“一折通”发放;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负责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负责对接“乡财县管”、组织实施“村财乡管”财务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交办的其它工作。理清了工作职责,才能做好工作计划,才能做到主动完成工作任务。

二、学习政策法规

及时学习法规政策,财政工作才会少出差错。根据工作经验我列举出乡镇财政所涉及的主要政策法规。比如2015年开始执行的新《预算法》、2013年执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4年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双分录的业务处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2014〕7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及《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财预[2011]564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14]228号)、收费方面《行政许可法》及《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2011年1月8日修改并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2013年开始执行的“六项禁令”以及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试点“营改增”科目、税率及发票使用。只有及时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会计业务处理才不会违反这些政策法规的规定,才能当好乡镇领导的参谋防范和纠正错误。

三、登记台账和设置财务软件科目级次

建好台账能把繁杂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设置好财务软件科目级次能及时加工组合成各种领导所需财务讯息。乡镇财政所应设立以下两个电子台账:一是所有资金文件台账,设置资金文件名称、文号、资金类别、资金来源级别、资金用途、总金额、资金到位时间、到位金额、累计到位金额、未到位金额、拨付时间、拨付金额、累计拨付金额、累计余额、备注。二是设置项目台账,设置项目名称、主管单位、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资金到位时间、到位金额、累计到位金额、未到位金额、拨付时间、拨付金额、累计拨付金额、累计余额、开工时间、完工时间、竣工验收时间、备注。设置财务软件科目级次到最末级,如其他应付款——民政各种补助——城低保、农低保、农村低保参合资金、军人优抚金、救助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冬春救助款、民政粮食救助款、农低保季节性缺粮救助款、自然灾害救助款——中央自然灾害救助款。当上级部门或乡镇领导需要提供各种数据资料时,通过查询电子台账和财务软件会计账加工所需的各种数据就变得比较轻松,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乡镇财政所财务会计工作常见错弊问题

根据我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归纳常见错弊和应注意事项如下。

(一)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应注意事项

一是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决算编制是否合规,会计业务处理是否遵循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执行。二是民生资金是否足额发放和涉农项目是否按立项批复实施,涉农资金、民生资金是否滞留被挤占挪用。

(二)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常见问题

一是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违反“六项禁令”;二是使用不规范的票据列支费用,如2016年5月1日全面试行“营改增”后以前版本服务发票仍然使用;三是扩大开支范围列支费用,比如在项目资金列支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开支;四是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未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五是漏记固定资产;六是漏缴税费,如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七是应缴未缴非税收入;八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如项目暂付款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结)算开发票冲账;九是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十是超编制用人和“吃空饷”;十一是违规举债或长期欠债;十二是实施项目进度缓慢,项目资金长期结存;十三是挤占挪用,套取、骗取涉农资金、民生资金、项目资金。以上是我对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建议和提示,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管好涉农惠民资金和项目,更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乡镇财政工作[J].当代经济,2015

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控制方法

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12月17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称“控制规范”),并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施。“控制规范”实施一周年之际,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控制规范”有关内容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何谓内部控制

“控制规范”从国家制度角度将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里,“控制规范”有三个要点:一是,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二是,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亦即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控制规范”的内容,即制定控制制度,实施控制措施,落实控制程序,执行控制活动;四是,控制对象,即“控制规范”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何谓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表明是一种管理系统。它是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减少贪污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的一种管理制度,实际上更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因此,作为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有三项内容构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应遵循原则有四项,主要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原则;二是,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规范方法,即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包括单位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环境等内部控制的方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方面的控制方法;三是,监督与评价,监督是指自我监督,评价则包括有效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例如,这类支出主要会议费、水电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的支出,没有或者很少有严格的控制标准;那怕有制定的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无法有效控制;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如何在使用环节加以有效控制,似乎比较薄弱。例如,事业单位大额支出中的固定资产一般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采购环节得以控制后,但使用环节缺乏控制,管理上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还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会计工作只起到记账、算账、报账的作用,在预算管理、资金管控等方面不起作用。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不监督,也不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重点性控制。其业务层面重点主要有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方面、资产管理业务、合同管理情况和其他情况等七项内容。“控制规范”对这些重点控制对象分别进行针对性风险评估,梳理重点控制对象的缺陷、提出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加以具体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控制规范”列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根据控制对象,指出规范控制方法。例如,预算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收支管理情况和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资产管理情况与财产保护控制对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合同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等。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单位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方式,与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工作与具体工作相对应;一旦编制完毕,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有序,支出合理,决算报告编报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从顶层开始,灌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预算管理财务的思想,加强预算控制,强化对事业单位收支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支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收入归口管理,有关单位办理收入业务时,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财务部门办理完毕,应加盖“收讫”字样。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业务时,管理人员应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防止不法人员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3.府采购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主要包括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事业单位针对这些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4.产控制管理情况。事业单位资产应实行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管理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资产,包括盘盈、盘亏资产,都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使之账实相符。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按规定处置资产,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5.项目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管理模式执行。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概算投资,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杜绝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为做到上述项目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还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同控制方面。事业单位合同控制包括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几项内容。为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同时,单位还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四、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效率、防范腐败的前提。那么,如何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统一认识

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问题。从单位领导开始,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内部控制的内容框架。统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依据内部控制规范,评估检查评价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这个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全员管控。

(二)制定内部控制建设计划,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初期没经验的单位来讲,处于摸索阶段,应作为暂行规定实施。其中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中期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短期计划用于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计划调整。

(三)明确单位各控制主体职责,制定职能规划

单位内部各单位,乃至个人均有工作,有职责。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单位工作计划、长远规划。

(四)梳理单位业务流程,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

通过梳理单位业务流程,从制度上描述其运行流程,厘清单位业务的运行过程,并确定与职能规划相关的重要业务和事项,依此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或风险。

(五)根据风险,提出管控措施

梳理单位有关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厘清现有的保障业务,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以便有效开展的控制措施。

(六)对照内控规范,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对照“控制规范”,开展“内部环境”设计,规范业务流程,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完善治理架构;同时,对照“控制规范”,对重要业务进行风险分析、优化设计。一般而言,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之后,试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优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七)检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评估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要点就在于明确对内部单位或个人分工、落实其责任,随时检查评估落实情况,建立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

最后,建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性前提,旨在督促内控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改进机制,以期达到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编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4.

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会计委派 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

一、会计委派制常见问题探析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在思想认识、身份地位、工资待遇、制度建设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制约其执行的有效性,具体的问题情况如下:

(一)思想认识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试点执行,很多单位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不统一的认识,譬如某些单位认为属于行政干预措施,但实际上,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不适合会计委派制,这一点与国家“推广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认识,势必产生矛盾的火花,影响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二)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会计人员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要求会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行使职权,但没有会计委派人员利益相关的政策与之配套,使得危机委派人员的身份地位未得到确认,同时也存在工资待遇较低的问题。身份地位方面,尽管委派人员具有较大的权限,但其身份地位没有确定,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容易与受派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意见产生矛盾,另外会计委派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与责任相对应的待遇,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打击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制度建设方面

目前会计委派制度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具体表现为没有区分委派会计管理主体和委派主体,即会计委派制究竟为谁所管理没有明确界定,影响会计委派制的有效执行,另外没有统一规定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增加了委派会计和被委派单位关系协调难度。通常情况下,会计委派制在实施执行之后,需要进行后期的管理,但现有的建档制度、报告制度、轮岗制度等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使得后期管理工作难以贯彻到位。

(四)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会计委派的激励约束机制中,是否与企业利益挂钩的问题,成为机制落实的症结点,因此与企业利益挂钩的会计委派制,给串通作弊提供了可能性,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而没有与企业利益挂钩,难以调动会计委派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方法,已经成为会计委派制构建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否则会计委派工作将寸步难行。

二、会计委派制的问题针对性策略

鉴于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提高会计委派制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人员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求进一步提高会计委派制的执行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可以说是会计委派制稳定执行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我们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价。实际工作证明,会计委派制对受派单位和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会计监督的弱化和会计信息的失真等。笔者认为,想要推广和实行好会计委派制,就必须客观对待成效和问题,从实践当中研究问题的解决之道。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加强会计委派制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改革,选择正确的会计委派形式,实现会计工作赋予它的重要使命。

(二)明确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

为了解决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在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同时,需要转变会计委派人员的身份,提高其工作地位,使其能够脱离单位的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同时解决会计委派人员的之忧,以政府公务员标准重新定位其核心作用。至于工资待遇方面,受派单位需要负担其工资奖金,另外按照岗位技能和固定浮动工资制度,据会计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创造的经济效益等情况,衡量委派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解决工资发放数额的问题,全面提高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必不可少。为了确保会计委派工作取得成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首先是对会计委派管理主体和委派主体进行明确界定,将会计委派管理主体定位为中介性质的服务机构,专门管理会计委派工作,譬如会计管理局、会计管理委员会等,委派主体则是会计委派的派出机构,通常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次是会计委派人员职责权限的统一制定,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资本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财务会计活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制定完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并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活动,以提高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的水平。再次是会计委派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譬如聘用制度、选拔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轮岗制度、开支审核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离任审计制度等,为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会计委派激励机制需要重点考虑考核制度的问题,从工作业绩考核的角度,形成会计委派工作的重要激励内容,在此需要综合考虑考核制度是否公平,以及能否起到提高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积极性等作用,这样就能够判断会计委派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会计主管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程序,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会计委派工作人员,并作为奖惩和晋升的依据。笔者认为,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的考核需要讲究公平性和公正性,针对不同会计人员的差别性需求,采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综合性的激励方法。会计委派制度需要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依据相关的职业规范要求,形成会计人才数据库,以便有效监督管理会计委派工作,这也是会计委派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要措施。会计委派工作讲究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需要执行亲属回避制度,站在客观的工作立场,或者采用定期轮岗制度,减少串谋作弊的嫌疑,而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者,必须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或者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需要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和追求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够形成健全的约束工作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在思想认识、身份地位、工资待遇、制度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譬如思想认识问题,很多单位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不统一的认识,影响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再如会计委派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与责任相对应的待遇,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打击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鉴于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提高会计委派制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人员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求进一步提高会计委派制的执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王朝霞,邓世全.委派会计走向何方——忠县卫生局会计委派:现状、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3(02):171—172.

[2]杨书寒.对县域公积金管理部强化财务监管的探析——推行会计委派制[J] .经济师,2012(05): 158.

[3]黄霞.浅议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对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08):89—90.

[4]杨小寅.实行会计委派制建立防范案件风险的屏障—新城联社会计委派制工作开展情况[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0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