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试题范文1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掌握好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撰写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存在如下问题∶未设置实验课或实习课,学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差,撰写毕业论文时不用或错用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大纲不要求医学统计学术语,学生不能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多采用讲授方法,重视推导公式,课程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生毕业论文中,统计图表制作不规范,不能应用统计学知识并结合统计图表解释结果。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以加强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根据沈阳体育学院的现有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改革。
1 研究对象
以2008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3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
2 教学改革方法
2.1 加强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2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统计学术语,为熟练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奠定基础。
2.3 扩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进行实例讲解的同时,增加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4 加强统计表和统计图制作的教学,并增加课堂练习时间,进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统计图表内容,提高学生对科研结果的总结能力。
3 研究结果
3.1 针对全部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强调了对学生难以理解内容的解释,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使学生在本文由收集整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统计学用表(如见图1)。
3.2 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连贯性,循序渐进逐渐引入新知识,强调课前预习,培养学习能力。在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基础上,融入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题解答和实例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3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医学统计学术语,有利于学生学习统计学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描述统计中的常用英文专业术语如,central tendency,histogram,mean,median,percentile,variance等。
3.4 在掌握上述英文术语的基础上,扩充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如在描述统计学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教学中,在课堂演示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进行统计描述[1](如见图2)。课堂演示后,要求学生参与,应用spss软件重复操作过程,并解释分析结果。
3.5 在统计学检验方法的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分析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表示的方法,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如在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教学中[2],讲解目的、强调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公式、检验步骤、结果解释,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强调明确检验假设,正确建立数据库,如何读取检验结果,如何进行统计结果解释,专业解释等。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演示如何表示分析结果,并演示应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如见表1,图3。
3.6 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计算能力及统计图表制作等方面的情况,在命题中更加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核学生针对不同资料选择恰当统计学检验方法的能力,同时大部分试题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各部分理论内容后才能做出正确解答,因此本试题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成绩≤59、60-69、70-79、80-89、≥90分的学生分别占2.3%、20.9%、32.3%、18.6%、25.6%。
4 讨论
本次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统计学英文专业术语能力,培养区分资料分布,正确选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提高实际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各部分教学中贯穿统计数据的科学表示方法,规范统计图表的制作,对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每次上课前在电脑中安装spss软件以实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数据库的形式,演示实例的数据分析过程,并使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并解释分析结果,但是由于课程的教学时间短,仅为48学时,并且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安排实习的课时,还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统计学分析的练习条件。建议今后应增加学时数,并修改教学大纲,将统计学上机实习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从原始资料的录入、整理,到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以及结果表示,统计结果解释等过程得到系统的训练,为今后完成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及今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统计学试题范文2
关键词:系统论;教师共同体;正能量;集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08-1
一、构建同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共同体在某个学科、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中要占居主导地位并发挥统率作用,首先要构建同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共同体凝聚智慧,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打破成规,优化组合,构建同一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楚州中学的“自探互教”模式等。有了共同的教学模式,教师个体就可在此模式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通力协作,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当然,每种教学模式都非万能。教师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反思,适时修正“同一”的教学模式。
二、推进高效的集体备课
1.备课组长立足本年级本学科的整体教学,全盘考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方面,上好示范课。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积极上好示范课;另一方面,编好导学案等。在课件下载、整合与制作过程中,在导学案及各种练习的编写中,备课组长提出统一的、规范的、具体的格式要求,并提前制作模本,供同行效仿与参考。
2.备课组长要慧眼识英才,聚焦成员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合理明确地分工。如让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带领两名同事专门下载、整合与制作实用、高清且富有时代感的课件;召集对考点、考题了如指掌的老教师编制导学案、错题集,总结归纳近年升学考试真题等。备课组长积极组织、搭建教学交流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有用武之地,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该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每周例行的集体备课,教师共同体要合力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首先,要对提前备好的课件与导学案等进行集体研讨审核,若发现存在不足要及时修改、完善、定稿。其次,由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作必要补充。最后,对上周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积极反思,挖掘亮点,审视缺点,共同切磋困惑与疑难。
通过高效的集体备课,提高备课实效,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师生负担,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当然集体备课需要信息反馈,学期结束时要对备课组进行检查评比,与奖惩挂钩,表彰先进,鞭策不力。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教学质量标准多元化。教育管理层往往持有应试教育理念,站在“学生成绩决定论”的立场评价教师,结果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教育要走出误区,对于决策者来说,务必充当“丈母娘”角色,转向综合考核学生的德、智、体等多方面表现来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其学习态度的端正,还要洞察其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与体格的健全,使之符合“准女婿”标准,不能以单一分数决定论,而应多元化地评价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考核教师绩效项目多元化。考核可从师德师风、备教改辅、教学成绩、班级管理、团队精神、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考核诸多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恰当比例,赋予教师更多人文关怀。决策者要把人性化管理演变为触动教师思想和情感的引线,让人文关怀成为学校管理中凝心聚力的核心。教师共同体也是普通的人群,有金钱消费的生存需要,也有享受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可能挤压教师的正当诉求空间。对师德考核解决的是底线,对教学质量的考量关系着教育的生命线。这就要求绩效考核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考核教学质量一定要立足整体,放教师个体于全年级乃至全校之中,激发教师共同体的协作意识,弱化均分差距,强化整体作战,切忌以班级均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还可以设立进步奖、优生数奖、科研奖等。
四、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熟
1.志存高远,规划目标。青年教师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志存高远,但往往成长规划浮于实际。青年教师思想上不可闭关自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也不能自卑。正确的做法是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张圣听,集思广益,规划好成长目标。不妨参照“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成长路径。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封闭的个人很难进步。青年教师群体或个人,只有践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融入教师共同体,才不至于丧失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机会。日常教学中多走进资深教师的“家常”课堂,多听听公开课、示范课,引进、消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拓展视野,反思自我,积淀理念。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青年教师要珍惜机会,利用公开授课、优课评选、教学设计、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机会,“走出去”,锻炼和展示自我,以此作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契机!
统计学试题范文3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 统计分析 教学体会
引言
学生成绩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使考试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我们需要对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
1. 《技术经济学》课程及其考试改革
《技术经济学》课程是我校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校管必选课。它是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效果及实现途径的一门交叉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以及论证、科学决策的基本理论与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技术实践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评价和优选,作出合理判断,最终获得满意的方案,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今后从事技术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自2005年以来本课程实行标准化考试,题型为80道选择题,考核知识点涵盖了技术经济原理,现金流量等技术经济基本要素,资本等值计算的各种计算方法,资金时间价值的内涵,项目经济评价的时间、价值、比率型指标,互斥、混合、独立方案比选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与价值工程的内涵等。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另外,本课程考试由考生涂答题卡,采用计算机阅卷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阅卷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阅卷的准确性。总之,标准化考试不仅要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的准确程度、应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而且还要考查其综合应用知识、逻辑推断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作者选取2006年春季、2006年秋季和2007年春季三个学期共657名学生的《技术经济学》成绩作为样本来研究其分布情况。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
2.1 分布情况分析
一般而言,考试成绩的原始资料的分布特征并不能直接观测出来,需要通过编制分布数列来反映。分布数列是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布数列不但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在各组之间的分布特征和总体构成情况,即各成绩组相对应学生人数及人数所占比例,还可以据此研究平均成绩及其变动规律。下面是对学生总体按成绩分组,形成各个考生在各个成绩组之间的分布,如表1所示。
为了概括地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分布特征,通常还需要计算变量数列的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上累计。当我们所关心的是小于某个成绩的学生的人数、频率分布情况时用向上累计法,以说明在此成绩以下所有人数所占的比重。如表2中说明657名考生中成绩在80分以下的有487人,占学生总数的74.13%。另一种是向下累计。当我们所关心的是大于或等于某个成绩的学生人数、频率分布情况时用向下累计法,以说明在此成绩以上所有人数所占的比重。如表2中说明在657名考生中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有170人,占学生总数的25.87%。
根据教育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学生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本课程考试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相反如果考试成绩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则说明考题总体难度过低或偏高。
2.2 集中程度分析
学生成绩集中程度的分析可以采用平均成绩,平均成绩把全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抽象化,反映了学生成绩分布的集中趋势,有利于学生估计自己在总体中所处的位置。平均成绩的计算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2.2.1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成绩最常用的方法和基本形式,它简明易懂,受抽样调查变动影响较小,且反应灵敏,总体中任何一个成绩发生变化,计算结果亦随之改变。但它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且受极大值的影响更大,从而影响其代表性大小。然而本文所取样本量很大,所以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会较小。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算术平均数为74.83分,且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60~90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2.2 中位数
如果把总体学生的成绩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则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的成绩即为中位数。当学生人数为偶数时,则中位数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当学生成绩资料不多,成绩分布偏斜程度不太大,但各个考生之间成绩差异程度较大或存在极端数值时,用中位数来代表总体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中位数的不足是缺乏灵敏度,也不如算术平均数可靠。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0.5分。本文分析的样本量很大,但是成绩分布偏斜程度不太大,各个考生之间成绩差异程度比较大,所以用中位数来代表总体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3 众数
众数是指总体学生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考试成绩。当许多学生的成绩都为同一个数值或成绩分布偏态较严重时,用众数作为平均成绩有其特殊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众数来掌握大部分学生所处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
众数计算简便、易于理解,不受极端数值影响,但受次数分布的制约。在一般考试中,如果考生人数较少或无明显集中趋势的成绩资料,可能会没有众数,或者有两个及以上的众数,此时众数的应用则没有多大意义。本文所分析的样本中,存在多个众数,比如64分、71.5分、77.5分、83分等,所以在此用众数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集中趋势没有太大意义。
2.3 离散程度分析
平均成绩是把总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总体学生学业上的一般水平,但学生之间成绩或学业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必须在计算平均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离散程度分析,即计算变异指标。变异指标值越大,说明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越大,平均成绩的代表性越低,此时就不宜用平均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反之,则说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小,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但变异指标并非越小越好,如果考题难度过低或偏高,学生成绩可能普遍很高或较差,此时各个学生的成绩会很接近,既没有特别优秀的,也没有太差的,以致掩盖了学生在学业上的真实差距,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业做出正确评价。
常用的变异指标有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3.1 极差
极差是总体学生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这是测定学生成绩差异程度最简单的指标。但由于极差只取决于极端数值的大小,忽视了中间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因此它只能粗略地反映学生成绩的差异情况。
2.3.2 标准差
标准差是测定学生成绩差异程度最常用、最科学的指标,是指学生总体中各个成绩与平均成绩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用σ表示。
标准差综合反映了学生总体中各个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程度。标准差定为多大才合适?实践证明,当学生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时,在百分制情况下,标准差为10―15分,成绩的差异程度较为合理。如果是选拔性考试,标准差可以大些,如20分以上。
本文分析的这657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为9.83分,说明成绩的差异程度比较合理。
2.3.3 变异系数
极差、标准差都是对总体学生的成绩差异程度进行测定,如果要进行同类科目在不同班级(或不同专业)之间差异程度的比较,在平均成绩不等的情况下,就要用变异系数来解决。
比如,2007年春季化工类(生物和制药)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平均分分别是69.01分、66.19分,标准差分别是8.46和8.97,由于两个专业平均分不等,所以不能直接比较标准差,可以分别计算其变异系数为0.123和0.136,可见化工类(生物和制药)专业的变异程度比土木工程专业要小。
3. 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分析及个人教学体会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亦从总体上为把握考试质量及学生的真实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这三个学期学生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分数比较高。79.75%的学生成绩集中在60~90分之间,但是仍有15.99%的学生处于不及格的水平,说明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不够牢固。
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主要有:(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是很高,这是由于《技术经济学》不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所以他们在认识上往往有误区,认为经济管理类课程跟他们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2)学生的基础程度的差异,我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招生,而各地考生的高中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3)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足;(4)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恋爱、父母离异或已故、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会对学生成绩有一定的影响。鉴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以下教学体会,仅供参考。
3.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是很高,而且这门课程学生上课人数较多,教学十分困难。所以首先要强调理工科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重要性,进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经济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学习的投入和产出问题,个人买房、买车月供如何计算,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专心听讲,寻找答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要多为学生提供教学相关参考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主动学习,扩展学生知识面。
3.2 活跃课堂气氛,开展课堂讨论。
活跃的课堂气氛既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情绪,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正确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建议采用开放的、积极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进行案例讨论,比如三峡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问题;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比如大学本科生毕业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继续学习,买车好还是租车好,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随便发言,也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双方进行辩论。
3.3 理论联系实际。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结合实例教学。比如,作者在讲解资金时间价值的资金回收公式时,以一位教师买房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月供的问题。通过一些例子的讲解,把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结合了起来,由此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3.4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和多方位的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听不懂的情况,从而影响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因此建议讲课时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授课,举手提问。课下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了解学生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立文,陈敬武.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陈娟.讲授技术经济学全校性选修课的几点体会[J].技术经济,2004,(5):50-51.
[3]何庆光.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9-91.
统计学试题范文4
关键词:微课;统计学;教学效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2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学》的应用不仅限于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也会用到统计知识。财经类院校的《统计学》主要面对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类学生,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数理素养也有很大的区别,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学生为本的授课是笔者一直关心的问题。自从使用了微课这种方法,学生学《统计学》的兴趣大有提高,课堂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微小”的教学活动,指教师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的围绕某章节或某个知识点甚至某一概念等内容制作的简短、完备、独立的知识传播课程。微课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但微课要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师要经过缜密的过程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过程,微课的设计过程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课程的承载方式网络多媒体,其内容仅是某个小的知识环节甚至一个概念的解读,每个授课单元都很短,但每个单元都独立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制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微课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微课看起来“微小”,但效果不“小”。微课都是比较短小,不如一般的课堂教学时间那么长,但是它的作用很好,学习效果显著,是一种难得的学习资源。第二,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它的知识内涵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第三,微课虽然短小,但其进程不慢。每个微课的知识讲授都很短,多个微课结合起来,构成微课知识群,不比大课堂进程慢,实际效果更好。第四,微课可以随时更新随时学。因为课程短小,可以紧随知识的更新,对微课进行调整很方便。
二、微课的开发步骤
微课的开发要涉及多个层面及不同的相关人员,具体的开发步骤如下。
1.整体规划。在进行微课开发前,必须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形成统一的开发标准,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的规划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要根据受众的特点,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并结合特定的使用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开发人员共同确定相关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供项目相关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
2.建设共享平台。完成上面的第一个步骤后,接下来应该构建共享的微课平台。有关人员要基于微课进行微课开发、分享和应用,该平台须由主管部门管理和协调。平台功能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微课开发和日常运营,而且要便于用户开展有关研究,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内容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微课开发的主要工作,它决定着微课开发的成败。开发之前,先要对相关人员做技术培训。然后,设计选题,把相应教材内容梳理成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模块。其次,根据模块的内容,组织设计讲述内容。再次,进行视频的录制及后期加工。最后,微课的上传、报送及审核。如果必要的话还要进行评价反馈,确保课程的讲授质量。
4.交流及改进。微课的开发主要目的就是用于交流与应用。通过各方人员的交流,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微课的评价中来;定期组织学生和教师对微课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
三、微课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现有《统计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特点,微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微课教学,要求授课老师结合微课的“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四要素,进行《统计学》知识群的构建,并将其应用到《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支持翻转课堂教学、体现课内差异化教学并支持课外的辅导答疑,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1.微课教学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统计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不够;第二,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异很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不同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授课;第三,学生课后的学习不主动,不能很好地完成课下作业。
通过微课的模式把上述问题转化成以下问题,具体来说有三个:(1)如何通过微课资源,帮助同学学习《统计学》新知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预习导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2)教学中知识难点的处理。主要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处理会重复出现的典型问题、难点,及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先导知识点,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3)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巩固拓展。对于程度较好的可以提供拓展为目的的微课,程度差的提供难题分析讲解,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
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首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先微课学习,并完成预设的任务,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其次,利用微课差异化模式,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知识群资源,以达成差异化教学目的。最后,利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和概念,完成课后的辅导答疑。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利用微课的上述特点,解决《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微课能达成的目标。我们主要探索如何把《统计学》的教学与微课模式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微课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1)给出《统计学》的微课知识群资源,以便授课老师和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学习实践来使用。(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教学互动的热情。(3)基于微课的知识难点处理优势,给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建议,要给出体现专业特点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课后完成课后的答疑和作业。总体目标是通过微课的模式,找出适合于不同专业的《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改进现有的《统计学》教学效果。
微课教学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微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于微课的灵活性,可以结合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授课、辅导,从而也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差异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微课教学的内容。微课教学主要由参与录制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统计学》教学实践,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经验,比较分析并讨论、提炼出《统计学》的知识群结构,并用微课的形式将这些知识群展现出来,供师生们下载使用。《统计学》的微课录制先从基本的描述统计开始,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把描述统计知识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知识内容凝结成十分钟的讲述内容,并做成微课资源。接下来,把推断统计及其他知识也类似做成微课资源,供师生使用。同时,开发组把此方法推广给其他老师,并总结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改正,最后形成《统计学》微课知识群资源库。
具体来讲,首先依据课题参与人的教学经验,形成《统计学》的知识体系框架。其次,将统计知识微课资源化,形成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知识群,便于同学们在学习中选择使用。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调查教学效果的测评数据,分析比较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效用,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加以完善。
四、结束语
统计学的产生、发展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统计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断满足不同专业社会应用的需要。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充分利用《统计学》和微课的各自特点,把微课纳入到《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中。利用微课,我们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可以设计个性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微课的反馈与评价,可以不断提高与自我成长。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如果要建设《统计学》微课平台,必须从各方面同时着手,多管齐下。这要涉及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很多方面的因素。建议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结合统计学院系,共同针对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人才需求趋势改善现有《统计学》教学模式,建立新型适应就业要求的《统计学》微课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林泉.基于动态技术支持的统计学教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学刊,2014,(7).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陆晓燕.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5]朱建安,谭岚,周自明.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高效经济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统计学试题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测试;课堂考勤;上机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53-02
目前,在高校和高职院校中建设了较多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也非常普遍,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师演示的方便性、学生操作的及时性,而且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可以互相交叉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方便操作演示和实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通过分析南软公司的“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一些功能,使用较多的功能主要是屏幕广播、文件传输等。发现它的一些教学环节管理功能与实际教学环节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满足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另外,文件提交也有很大的缺陷,不能限制每台计算机提交文件的次数。随着教学环节的管理与监督越来越规范,需要教师整理的教学文件也越来越多,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使用效率,非常有必要设计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学辅助系统”,用它来辅助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课堂教学,让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能够更加适应各个教学环节。
一、辅助教学系统结构
本系统采用了编程与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基于B/S结构进行开发,应用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将对各个教学环节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利用效率。无须更改网络结构,也无须安装客服端,可以运行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中的服务器上,学生机直接用IE浏览器访问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课堂测试管理、课堂考勤管理和上机实验管理,其中课堂测试管理能够实现课堂测试、自动随机组卷、自动评分。在整个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中,均采用IP地址限制方式,每次课每个学生端只能进行考勤签到签退各一次、上传上机文件一次、提交测试答案一次。学生若想重新提交,教师必须先清除该学生上次的提交结果后,学生才能重新提交。各功能模块具备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针对每次测试,既可以统计各个分数段的人数,也可以统计出每题的准确率或出错率,这样教师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还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形成教师所需的规范的教学文件。
二、课堂辅助系统的设计
主要设计并开发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三个重要应用:课堂测试、考勤管理和上机文件管理。课堂测试管理主要用于教师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在讲完相应的知识模块后,就可以对该节课的知识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主要功能包括:输入指定试卷文档(DOC或PDF)的答案和试卷信息,输入试题库试题,随机自动组卷,自动评分与答题情况分析。课堂考勤、上机实验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非常有必要对课堂考勤和上机实验进行高效而简单的管理。
1.指定试卷测试模块。指定试卷测试主要用于老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两个表:answer答案表和score成绩表。answer答案表中pid为试卷的唯一id号,pname为试卷文件名,ptn存放试题题数,总题数最多为100题,n1~n100字段为各题对应的正确答案。(1)指定测试题库的录入:测试前由教师自行设置题目数、试卷名称及各题答案提交到answer答案表,并将相应试卷文档(DOC或PDF)上传到WEB服务器上的testpage文件夹。当要把某份试题从该题库中删除时,可以将answer答案表中相应的记录删除即可。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教师已有的试题资料。(2)学生端的测试页面从answer答案表中读出教师指定试卷文件,显示页面的左侧。并根据指定的题目数自动生成答题控件,生成答题控件显示在页面的右侧。学生在页面右侧选择答案,完成后提交数据到score成绩表,并将提交的答案与answer答案表的正确答案进行比对,评分后将学生成绩写入score表的成绩cj字段。提交成功后学生端测试页面显示学生成绩,并显示出做错的题号。等到测试结束,学生才能查看测试的正确答案,并且能够查看以往的各次测试成绩。
2.自动组卷测试模块。自动组卷测试主要用于学生自行进行测试,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与各个章节或模块的mk1、mk2、mk3、mk4数据表,各数据表主要字段有:题号,题干,选择项,答案项。教师通过后台指定测试类型为“随机测试”,学生登录后,可以自行指定测试模块和题目数,系统通过随机组卷算法从相应模块表中随机选出试题,将相应的模块号、题号及答案项的字段值追加到临时表test中。学生测试页面根据test表中的模块号、题号,从相应模块中读出试题,并动态地生成答题控件。学生测试完成后提交数据给服务器,并与test表的正确答案进行比对,评分后将学生成绩返回给学生端页面显示,同时显示出自己做错的题号。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测试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本次测试,统计出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比例,还可以统计出每题的准确率或出错率。
3.其他教学管理模块的设计。除了课堂测试外,学生考勤管理、上机实验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要求系统能够方便进行数据的导出,生产教师所需的考勤文档、上机作业登记文档等。(1)课堂考勤管理。请假记录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假条进行标注,迟到、缺席、早退等由系统根据学生签到时间和课堂作息时间计算而得。默认考勤时间为课前5分钟、课后5分钟,也可以修改后台配置更改考勤时间长度。(2)课堂上机实验管理。学生课堂上机文件是学生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学生完成后必须提交到该班级指定的文件夹里面,同时还应该记录学生提交文件的相关信息。教师指定实验班级和内容,并开启实验文件提交功能后,就会在服务器的upfile文件夹中,相应班级文件夹下自动生成以当前日期命名的文件夹,用来存放学生上传的文件。文件提交成功后,并记录学生学号、姓名、学生端ip地址、提交的文件名写入数据库upfile表中保存。
该教学辅助系统在学校2700多2012级新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共25个教学班级、14个任课教师参与。在10间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系统配置在每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服务器上。教师使用本系统进行课堂测试、课堂考勤、上机实验记录管理等,并能够生产相应的教学文件。应用效果较好,极大地减轻了教学负担。接下来,在完善已有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开发更多的教学环节需要的功能,提高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炜冬,江耿豪.《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5).
[2]马娅婕,田翔川.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线考试题库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182-183,186.
[3]袁桂慈,丁守成,肖利梅.开放实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1):46-48.
统计学试题范文6
关键词:ActionScript;多媒体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92-03
Abstract: Set the new request in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and research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ultimedia teaching general rules and specific methods, with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Good multi media teaching softwar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subsequent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lso facilitat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ans, can visually demonstrate for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integrable wa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can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can be divided and combined, can be the first after
Key words: ActionScript.5; Multimedia teaching system; Professorship data structure
1 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下,高职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突显重要,特别是高职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传统的教学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多媒体技术运用尤显迫切,但现阶段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态,所以认真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一般规律和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2 研究的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以往多媒体在各国的教学中只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多,那时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光学投影技术和音、视频技术。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在教学上逐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国外在这方面提前做出了示范作用。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日益被高职院校提升到教学改革计划中,根据国家教委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的制订,各高职院校根据其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特别是不断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积件思想的技术基础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实现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首先,硬件技术相当强大,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可用来存储积件库中众多的教学资源。其次目前的云存储云技术、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铺垫了基础,越来越快的计算机处理器速度为教学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提供了保障。再次,软件技术也日益成熟,以面向对象可视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为基础的开发工具(如flash actionscript、Authorware、Java)越来越多,提供给师生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环境。
对象链接与嵌入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ing)技术是实现积件思想的核心技术。运用OLE技术设计出的应用程序(OLE服务器)能够控制其它多媒体超文本应用程序,如可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积件单元数据嵌入或链接到当前的教学演示中,从而实现积件库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在一些可借用的积件开发平台工具如flash、Authorware中,实现多媒体交互的界面方式就有多种,如剪贴板、热区、图标、向导、模板、搜索器、助手、打包等。
3.2 Flash ActionScript的功能
1)事件机制
实际上ActionScript的事件机制采用的是监听的方式, ActionScript里所有的事件都是需要触发器,监听器,执行器三种结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这个语言非常的坚强,非常标准化。
2)封装性
ActionScript引入了封装的概念,使得程序安全性大大提高,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封装,访问控制而得以确定,避免了不可靠的访问给程序带来的意外产生。
3)XML
ActionScript则创新的将XML也视作一个对象,存取XML就像存取普通对象的属性一样方便,用点语法就可以,无疑大大提高了效率。
4)容器
ActionScript采用了容器的思想,真正实现了OOP的编程思想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实现
多媒体课件是该教学系统的核心。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与远程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基于Flash的课件,它可以本地直接播放,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用Internet上通用的HTML格式的web页表示,学习者只要通过IE或者Netscape浏览器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学习,我们选用基于流媒体,超文本技术的多媒体网页开发工具Flash为开发平台,利用其强大的集成能力,编程能力,并辅助其他多媒体开发工具,如AE,Photoshop等。
4.2 系统总体需求
多媒体教学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教师、辅导员等之间进行交互联系的工具,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即:1)课间时光,主要满足使用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的放松与娱乐的功能;2)自测试题,其中包含了大量典型的数据结构试题,学习者可以自测并通过系统给的答案来检测学习效果;3)章节学习,该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4.3 系统的具体实现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由课间时光、自测试题、章节学习等主要模块构成。“课间时光”主要是为了达到提高学习者人文素质及紧张学习后的放松目的,“自测试题”主要目的是通过自我检查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视频点播”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运用流媒体技术实现; “测试系统”提供在线实时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历届试题库”提供历届等级考试的题目供学生参考复习;“课件DIY”提供一个交互空间给学生和教师使用;“教学论坛”也是提供一个在线的交流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4 技术方案细节
4.4.1 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完毕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本系统内含1000多项客观选择题,测试者可以用鼠标模拟“笔”进行填涂来答题,也可能通过清除笔迹按钮来清除笔迹。其中答题程序典型代码如下:
stop();
//定义onMouseDown函数
this.onMouseDown=function(){
//设定线条样式
this.lineStyle(2,0xF12345,100);
//绘制直线的方法;
if(this._xmouse
this.moveTo(this._xmouse,this._ymouse);
//定义变量huitu,并赋值为真
huitu=true; }}
this.onMouseMove=function(){
//如果变量为真
if(huitu==true){
//绘制直线断
if(this._xmouse
this.lineTo(this._xmouse,this._ymouse);
//刷新画面;
updateAferEvent(); } } }
this.onMouseUp=function(){
//设定变量huitu的值为假
huitu=false; };
4.4.2 演示动画的实现
ActionScript是Flash内置的编程语言,用它为动画编程,可以实现各种动画特效、对影片的良好控制、强大的人机交互以及与网络服务器的交互功能。
ActionScript是一门吸收了C++、Java以及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部分特点的新的语言。ActionScrip使用英文单词和元件提供了一种为Flash影片设置指令的方法。它的存在确保了Flash影片较之普通的按照线性模式播放的动画具备强大得多的人机交互能力。
可以为时间轴中的关键帧、按钮和影片剪辑添加ActionScript。选中这些关键帧、按钮和影片剪辑,打开其动作面板,就可以看到它们都添加了哪些脚本。
以下是一个典型演示动画的实例及代码,该实例是模拟单链表的插入操作的一个动画,实例开始是一个交互的界面,要求使用者输入要插入的字符和插入的位置,如图2所示,后台代码首先生成一个以输入的字符为内容的节点,然后查找到与输入的位置相符的位置,最后代码执行断开原位置链并将新节点插入该位置,动画模拟完成,如图3所示,代码如下:
Insert_mc.onRelease=function(){zm._alpha=0
if(innu_txt.text=="1"){s1_mc._alpha =100
s2_mc._alpha =0
s3_mc._alpha =0
s4_mc._alpha =0
s5_mc._alpha =0
s6_mc._alpha =0
s1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1_mc.play()
}
if(innu_txt.text=="2"){s2_mc._alpha =100
s1_mc._alpha =0
s3_mc._alpha =0
s4_mc._alpha =0
s5_mc._alpha =0
s6_mc._alpha =0
s2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2_mc.play()}
if(innu_txt.text=="3"){s3_mc._alpha =100
s1_mc._alpha =0
s2_mc._alpha =0
s4_mc._alpha =0
s5_mc._alpha =0
s6_mc._alpha =0
s3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3_mc.play()}
if(innu_txt.text=="4"){s4_mc._alpha =100
s1_mc._alpha =0
s2_mc._alpha =0
s3_mc._alpha =0
s5_mc._alpha =0
s6_mc._alpha =0
s4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4_mc.play()}
if(innu_txt.text=="5"){s5_mc._alpha =100
s1_mc._alpha =0
s2_mc._alpha =0
s4_mc._alpha =0
s3_mc._alpha =0
s6_mc._alpha =0
s5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5_mc.play()}
if(innu_txt.text=="6"){s6_mc._alpha =100
s1_mc._alpha =0
s2_mc._alpha =0
s4_mc._alpha =0
s3_mc._alpha =0
s5_mc._alpha =0
s6_mc.syd_mc.s1_txt.text =inch_txt.text
s6_mc.play()}}
5 结论
运用多媒体技术与 ActionScript 编程开发技术开发实现的多媒体交互系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一个良好的助手,解决了学生难学难懂,老师难讲难教的难题。本多媒体教学系统生成与输出文件具有通用性,可在一般计算机系统及平台上使用,是互动式的网络课程课件,便于网络传输和联网学习操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昕华.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成人教育, 2010(5).
[2] 刘彦峰. 媒体技术在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比族入学学报,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