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谜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讲一个谜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讲一个谜语

讲一个谜语范文1

地理日常课堂教学时常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执十几年来,我认为地理学涉及的门类多,知识跨度广,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我的课堂中常引用诗词、成语、谚语、故事等,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巧借古诗教学。

诗词歌赋,简洁生动,琅琅上口,给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讲气候时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长江湍急险峻的意境,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二、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

教学中引用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如地壳的运动“沧海桑田”;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河流时用“百川归海”。

三、用谜语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谜语,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猜谜语在课内出现要适时,一般在进行完一个教学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四、歌词的妙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江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而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

讲一个谜语范文2

六七十年代,大片的农村地区都有生产队,意思是所有的农民都得参与生产。这生产队也都有个队长,天儿早上就在街头等着,清点到队人数,人都齐了之后就开始上坡锄草,施肥。这中午头一般不回食堂,一家人往往在地里坐下来,就着大葱吃煎饼。

这天中午,尚庄村的第六生产队照例围坐在田里,边吃饭边听他们的队长宋本朱讲笑话,这老宋有个特长,总是出些让人摸不着头的谜语,大家伙儿猜上老半天也猜不出来,可一说谜底,又是那么个理儿,让人想想就笑。

只见这老宋咽了几口水说:“我给你们大伙儿再出个谜语咋样?”还用问嘛,大伙儿早就等不及了,一个劲儿地催老宋快点讲。

老宋说:“谜语是这样的,大家听好了,小奴家,一掐腰,五个光棍揽着腰,一把脱下那黄绸裤,露出乌黑一撮毛。”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上不说,心里想着:“这队长真是越老越不正经了,怎么说的出这种话。”

可人家老宋就是淡定,看着大家伙那个为难样儿,嘿嘿一笑,说:“你们可不准给我想歪喽,这谜语的底儿是毛笔!”这不说不要紧,一说大家就犯了晕。老宋解释道:“五个光棍就是咱们的手指头儿,那黄绸裤自然是毛笔的那个黄铜笔帽,而那一撮毛,就是那”还没等老宋说完,田里又笑的炸开了锅。

讲一个谜语范文3

一、运用多媒体入题,激起课堂兴趣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将多媒体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激发美术课堂教学兴趣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在声、光、色和动感方面的优势是纸质平面教材所无法比拟的,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学生带到那较为真实的场景和画面中,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极大兴趣。比如《现代建筑》这一章节,虽然课本上印制有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校舍,美国“流水别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法国“朗番教堂”,德国“西格拉姆大厦”等,其中有些图片还是黑白照片,学生的直观感、立体感不强,再加上教材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的原因,一些前卫风格的作品不能及时地反映在教材中,我们正可以用多媒体来弥补这个不足。导入课程时,老师先播放北京“鸟巢”奥林匹克体育馆、水立方游泳馆及上海世博园中一些有典型的场馆的介绍影像和资料,视觉上得到强烈的冲击,听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入题,设疑激起兴趣

以提问题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悬念情境,会激发学生的脑兴奋。学生往往会追根究底,近切不堪地想知道问题的真实答案,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揭示新课,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讲《青铜器》一节,老师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中国颐和园的十二生肖被八国侵略军掠走的马首被澳门赌王何鸿鲆6910万港元从海外购买回来,赠送给北京国家博物馆,同学们知道,这马首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吗?为什么这样贵?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是五花八门的,有对的,有错的,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归纳正确答案,指出这马首是青铜制成的,由此展开论述。青铜制成的马首除了文物价值外,青铜制品还是我国古代区别尊卑等级,体现统治阶级王权意识的标志,是国家尊严的象征,所以青铜马首才有这样高的价值。这样学生对青铜器具就会产生兴趣,再想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三、故事入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美术课以绘画和欣赏为主,有时显得很枯燥,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导入法也就成为吸引兴趣的好方法。如讲《现代人物画》一节,要讲解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油画作品,先不讲作品的画面特点,先给学生讲田横五百壮士的悲壮故事。《史记》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把一个血性、骨气、阳刚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为了信仰和大义,可以藐视死亡,死亡是永远不可能战胜人格的硬汉田横的形象成为崇尚刚直不阿,崇尚坚毅,胆识、礼节、诚信等种种美德的象征,也正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主流追求。由故事引起做人,由做人再引入到《田横五百壮士》的画面欣赏,既达到了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又起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一箭双雕。

四、联想入题,促进思维

上《用基本形画物体》一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问“我画的是个圆形,自然界中都有什么是圆形的呢?你见过的美术作品中有哪些是圆形结构的呢?”学生会展开联想,比如会答西瓜、足球、蓝球等,老师又问:“哪些东西可以趋向于圆形?”比如悉尼歌剧院、天坛、乐山大佛、彩陶人面鱼纩盆、青花瓷碗等,于是自然而然过渡到《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一课的讲解,水到渠成,一点也不留痕迹。学生得到了思考联想,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巧妙引入正课,效果比“闲话休说,转入正轨”这样的过渡自然流畅。

五、谜语入题,引人入胜

谜语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例如讲解《古代山水画》一节,给学生出这样一道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离别鸟惊心”,当同学们猜出谜底是“画”时,趁机引入对中国山水画的讲授。如导入《渔村小雪》的欣赏设计这样的谜语“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它不咸,冬天有时一片,夏天谁也不见”。如讲《邮票的设计》,可先猜这样一道谜语,“中间是幅画,四边长有牙,有它飘洋过海,无它难走天下。”当学生们饶有兴趣猜出后,再导入课文,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分析邮票的组成、特点、类别等,根据课题的不同,巧妙设计谜语,也同样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演示入题,直观生动

演示这种比较直观生动的导入法,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生动产生的美术享受,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近距离的技能性美感,而且还激发学生想自己去尝试的强烈愿望。讲解《现代设计艺术》一节,老师信手拈来在黑板上画一些有代表性的商标,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讲解这些商标、图案的设计理念,图文并茂,立即会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像上海市博会“海保”的图案,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设计,典型而时代感又强。

七、歌唱入题,调动情趣

美术课上唱唱歌,音乐课上画画画,反窜交叉,有时也感到特别的新颖别致。如上《现代主义绘画》一节,欣赏日本东山魁夷的《涛声》作品,该作品是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创建的唐招提东的修复而精心绘制的障壁画。画幅中,岩顶上极度倾余的松树,背景广阔海面上动荡海浪所涌起的层迭起伏的白浪,都唤起了观众对呼啸而来的海风的联想,很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味。作品的构图及用笔赋色都极富韵律与表情,画中的形和色是实,而涛声是虚,画家正是以这寓虚于实,虚实互生的声和色纺织出一幅极美的恢宏画面,把人们带入一种空灵浩瀚的艺术境界,从而富于现代感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体现出了东方绘画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如果我们用此专业的语言给学生讲解,虽然用语准确、精当,但对只具有选修美术水平的学生来说无法理解和接受。不妨先播放毛宁演唱的歌曲《涛声依旧》,让学生想象歌声中的情景,再来与课文中的欣赏进行比较,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讲一个谜语范文4

关键词:谜语故事;直观教学;实践操作;巧妙设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58-01

小学生心理的独特特征,他们对世间一切事物都充满新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他们这种对某件事物新奇的心理不会长期保持下去,需要一种长久性、弥久性的刺激,这就是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师只有时时保持更改和更新教学手段的方式,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历久不衰,数学心理永远亢奋。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激趣方式和手段要保持日日出新、课课出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维的创新上下苦功夫。

一、通过谜语和故事教学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 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 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 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通过图示、教具,重视直观教学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 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激趣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四、通过满足好奇心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 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 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 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的规律。

五、通过巧妙设问激趣

讲一个谜语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 都比较理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别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生物的特征”时,首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摆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学生兴趣浓厚。在讲“发酵现象”时,首先上课前一天让学生在矿泉水瓶子里倒一包干酵母,再放些白砂糖,倒上半瓶冷水,瓶口套上瘪气球,让学生观察,第二天,发现气球变大了,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激素调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圈子中看到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等感兴趣的事引入:“你见过身材和正常人不一样的人吗?为什么他们的身材比正常人高得多或矮的多?”学生特别想知道原因,这样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如:在讲“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时,我选择在实验室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学生根据课本实验步骤,积极主动的动手做实验,并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做好之后自己调节显微镜观察,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如何制作临时装片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在讲“观察鸡卵的结构”时,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鸡蛋,根据课本实验步骤一步步观察鸡卵的结构,并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了解鸡卵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兴趣浓厚。

在讲动物的保护色时,我们用小鸡吃米的实验,让学生准备一块黄布,再准备黄色,红色,绿色,黑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数量较多的小纸片,小纸片代表米,把小纸片放在黄布上,活动开始后,两个同学扮演小鸡,两个同学记录,观察,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知道了保护色出现的原因及重要性,整节课都兴趣浓厚。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的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如: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让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条件反射时讲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从而激发对克隆技术的探求欲望。

因此,多样的教学活动,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谜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如果只干巴巴的讲生物知识,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俗语谜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我先请学生猜谜语“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队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打一类动物,学生积极思考,抢着回答,兴趣浓厚。在讲食物链时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学生在思考为什么的同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讲遗传和变异时,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讲蒸腾作用用“大树底下好乘凉”引出,因为学生很想知道原因,因此,听的特别认真,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一个谜语范文6

事实上,我们应该意识到,现行的地理教材其实已经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中学地理因其文理兼容的特点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特别是在人地生态系统因人类的无知与急功近利遭到严重破坏之时,对于促进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负有重任的地理教育更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

主体参与的教学——地理美的真实体验

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以主体参与为突破口,引入“环球三分钟”演讲,以期生成寻找美与展现美的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具体来讲,“环球三分钟”即由1—2位学生走上讲台演讲,其内容是与地理有关的新闻、故事、亲身经历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为相声、角色扮演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及互动提问。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作为主导的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为“后台的导演”;作为主体的学生,则从“台下的观众”变为“台上的主角”。担当“主角”的学生积极在课前寻找、收集和整理相关地理素材,准备的过程也由此成为学生体验地理美的过程。

当然,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地理学科本身具备的美仍需要师生不断挖掘和提炼。

和谐统一的规律——地理美的持久感召

对称:地球不仅在整体上是个对称的球体,而且构成它的元素——点、线、面、体也都存在着天然的对称关系。最形象的对称是南北半球的对称;还有南北极点、南北纬线(度)、东西时区的空间对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时空对称等等。经验证明,引导学生从美的观点和对称的角度去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一种思想、方法和手段。

平衡:正是由于力的平衡,才使得九大行星在太阳系这个家族中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才使得月球和地球相伴相随、阴晴圆缺;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才使得生物界繁衍不息、生机勃勃,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平衡美。

和谐:地理现象及地理学理论的“统一”、“对应”乃是和谐的真实反映。例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既有独立的运动规律,但最终又统一于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这是地理环境和谐性最完美的体现。“对应”是地理学中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海与陆、山与水、高原与盆地构成了地表形态的对应;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寒流与暖流则体现了地理运动形式的对应等等。

妙趣横生的语言——地理美的直观呈现

谚语:借用谚语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用“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斜”;讲交通运输的作用时用“要想富,先修路”;讲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由于这些谚语多源于生活,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谜语:引用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趣。如:“双喜临门”(重庆);“从早吃到晚”(日全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地图)等等。这些谜语让地理课堂多了一份轻松、平添了一份愉悦。

诗词:巧用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美的地理情景。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垂直地带性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些诗词犹如阵阵春风,为课堂带来盎然生机。

成语:精炼的成语也会为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讲海陆变迁时用“沧海桑田”;讲流水侵蚀时用“滴水穿石”;讲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的含沙量变化时用“泾渭分明”。这些成语形象、准确,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歌曲:引入歌曲能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如讲新疆绿洲农业时用《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直接设问;讲珠江三角洲时用《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导入新课。将歌曲植入教学,使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愉悦。

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地理终会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学科,学生终会成为“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地理课程终会“在政治、社会、道德、人道、审美和环境教育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