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经国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范文1
一、白话翻译古诗文赏析
王先生白话翻译古诗文的主要采用“加三字重组词句”的手段。由于《鹑之奔奔》的句式是四言,因此白话后遂变为七言,使句义更加明朗清淅,句式也更符合现代汉语的口语风格。
原诗 王之白话译诗
鹑之奔奔,鹌鹑出游成对飞,
鹊之。喜鹊栖息不乱归。
人之无良,此人性情不如鸟,
我以为兄?作兄长我不奉陪。
鹊之,喜鹊栖息不乱归,
鹑之奔奔。鹌鹑出游成对飞。
人之无良,此人性情不如鸟,
我以为君?作君主我不恭维。
首先,从所译成的白话诗的意思的理解上分析。《毛诗序》说是讽刺卫宣姜之作,后人又将公子顽增衍其中,认为第一章刺顽,第二章刺宣姜,视全诗为刺宣姜与公子顽私通之事,鞭挞他们悖逆伦常、禽兽不如,作诗者当是公子顽之庶弟卫惠公朔或公子黔牟。而魏源《诗序集义》、《诗古微》、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黄节《诗旨纂辞》等认为诗中“兄”与“君”同指一人,均指卫宣公晋,作诗者当是卫宣公的庶弟左公子泄、右公子职。而王先生的白话译作是“作兄长我不奉陪”及“作君主我不恭维”,显然是采取了第二种理解。把“兄”与“君”同指为一人。
其次,从所译成的白话诗的韵律和结构上分析。其中第一节的“飞”、“归”、“陪”,与第二节的“归”、“飞”、“维”都押了尾韵,可谓一韵到底。第一节和第二节都采用了三个“不”字,使得诗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由此可见,对这首白话诗的创作王先生不仅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还体现了自我创新,可谓精辟独创。
再者,从所译成的白话诗内部逻辑的分析。《诗经》中为了突出作品的形象性,大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鹑之奔奔》为了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本诗的开头也运用了“兴”作为开端。以鸟儿各自与伴侣紧相随,有各自固定的配偶为起,其作用是为了对比烘托出卫宣公荒、禽兽不如,枉为人兄、人君。由于“兴”这种表现手法,只常出现在《诗经》,在习惯于一般白话的读者看来,先写鸟再写人,看不出其中的联系,因此王先生在翻译“人之无良”这一句时,直接拿人与鸟作比。“比兴”这种艺术效果直接用直白的言语抒发出来,既保持了翻译的忠实性,又符合白话文通俗直观的特点。
二、英文翻译古诗文赏析
Flying Quails
Quails are flying out in pairs,
Magpies rest in nest of theirs.
This man is worse than birds,
I’m not to regard him as brother.
Magpies rest in nest of theirs,
Quails are flying out in pairs.
This man is worse than birds,
I’m not to regard him as Master.
王先生的英文译诗韵律十足。单看每句诗的末尾,以发/ /的单词结尾。而且每一句都由六个单词组成,除最后一句是七个单词,在这个一点上,沿逞了《鹑之奔奔》句式简单且工整的特点。王老师的英文译诗与白话译诗可谓是处处呼应,精妙绝伦。
以第一节第二句诗的翻译为例;‘Magpies rest in nest of theirs.’正常的句式应当是‘Magpies rest in their nest.’为了与上下两句押韵,故意采用了倒装。倒装的采用,既保持了忠实性,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笔者认为王先生英文译文的前两句,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使两句的时态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将王先生的译文第一句译诗改写成一般现在时改变为:‘Quails fly out in pairs,’这样一来这句诗只有五个字,就不能保持与其它诗句长短一致。所幸反复吟诵推敲王先生的译文后发现第一句的现在进行时可以为全诗带来动态的美感。使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鹌鹑鸟结伴翱翔于天空中意象。中国古诗的所强调的意象在王先生的笔下表现地栩栩如生。第三句的英译文:‘This man is worse than birds.’这里比较级替换了原诗中采用“比兴”表现手法的对比作用,同时让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分明。王先生分别把两节的第四句分别;‘I’m not regard him as brother.’和‘I’m not regard him as master.’两句译诗的句末都押了韵,可谓精妙。但笔者认为如果在每句译诗前加上一个代表因果关系的副词‘So’,这样使译诗更符合西方语言强调逻辑关系的这一特点。然而这样一来,最后一句又会比前面的句子多出两个单词,句式更加不公整,鱼与熊掌实难兼得。
结语
王先生对于《鹑之奔奔》的翻译,不仅展现了王先生良好的文学修养以及独特的翻译能力。对《诗经》语言采用“加三字重组词句”的手段,可谓新颖又实用。让古诗文巧变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字,又符合诗歌的短小的特点。同时还为英文诗的翻译架设了桥梁。可谓,一举多得。王先生独创的翻译手法使《鹑之奔奔》的白话诗与英文译不仅具有音韵美,意象美,动态美且逻辑思维与中国现代且与西方接轨。完美地再现了《鹑之奔奔》的主旨思想。
参考文献:
诗经国风范文2
留在你身上的那些属于我的回忆你是否仍在保存着?或许依然忘不了那段沉浸在童年里的幸福时光,发自内心的愉悦,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童年,你知道吗?我常反复做着这样的一个梦在一片渺无人迹的沙滩上,我欢快地向前奔跑着,而我的身后,是一片湛蓝广阔的大海,那海很美很美,可我却不明白,为何我要背着那海向前跑呢7我在追逐着什么呢?这个梦给予了我无限的遐想,有时突然记起,竟还会不自觉地发出笑声。我叹着:是自己的快乐太少了吧?为何我会羡慕起那童年的欢乐?
我确实累了,心累了。
我知道,人这一生本就是要经受挫折苦难,都说,经历越多的挫折人生就越显得精彩,但生命是脆弱的,我没有过多的坚强能够抵挡得住挫折的冲击。在我看来,我的生活是苦闷的,我很疲惫,没有力气再去寻找快乐来填补我的空虚。曾经,我试图寻找回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但不知怎么,它们说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于是将我拒之门外。
前几日,一只蝴蝶来找过我,它停留在了我的雏菊上。我很诧异,它竟然会喜欢上那气味有些刺鼻的雏菊。它扑腾着翅膀,想向我表示点什么,我并不理解。最后,它渐渐地不动,停在雏菊上。我没有打扰它,一阵风吹过,它落在了我那本发黄的日记本上,它的生命已经结束了。或许它已经不必再去追寻什么,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合上日记本,然后若有所失。
恍然大悟。我开始明白,童年,你已经成为了我最美的过去,就像是我路过的风景,可以短暂欣赏,却不能永远驻足停望。我不能为你停留得太久,因为,前方的路,还长……
轻扬的风
诗经国风范文3
冰雪消融玉龙雪山
如果你想亲眼看到冰川融化,就来玉龙雪山吧。它位于云南省,海拔将近6000米。玉龙雪山不但是旅游胜地,还是重要的地质学标志,因为它是欧亚大陆最靠南的冰川。
可是,因为地球气候变暖以及游客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玉龙雪山正在飞快地融化,本来平缓的雪坡变得越来越陡峭,直至崩塌。冰川学家发现,玉龙雪山上最大的一块冰“白水1号”,自1982年以来已经消退了大约250米。按照这个速度,这块冰川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完全消失。
蓝藻污染太湖
有一首歌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不过近年来,由于附近工厂向太湖排放了大量含有机物的污水,周边农民大量使用化肥,一种叫做蓝藻的藻类开始在湖中大规模繁殖,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绿油油的,腥臭难闻。蓝藻还夺走了水中其他生物的养分和氧气,使鱼类也无法生存。如今,已很难见到波光粼粼、渔舟点点的太湖美景了。
黄沙肆虐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从东晋直到宋代,佛教信徒在这里连续开凿石窟、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由于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造型精美,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可是,随着我国西北部环境的恶化,敦煌一带的风沙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大量的沙子灌进莫高窟的一座座石窟,每年从石窟内清理出去的沙子竟然达到4000立方米,能装满两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很多塑像严重风化,壁画也在变色、脱落。专家估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莫高窟将在五十年后消失。
跟着莫高窟一起消逝的,可能还有鸣沙山下的月亮泉。因为大量沙子填埋,月亮泉的水深已经由10米变成了2米。
酸雨侵蚀石林
在2.7亿年以前,云南还是一片大海,海底的石灰岩被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蚀后,形成了大规模的石峰、石笋、石柱、石壁。后来,海底随着地壳运动升出了海面,形成了昆明附近壮观奇特的石林。石林花了二亿多年形成,又完好无损地站立了6500年,现在,它却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被侵蚀。
侵蚀石林的罪魁祸首是酸雨。由于云南一带产的煤含硫量很高,而人们又肆无忌惮地把煤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就形成了酸雨。它把灰黑色的石林变成了白色。有一座酷似站立的彝族男子的石峰,叫做“阿黑哥”,现在,它变成了“阿白哥”。
采沙采断漓江水
诗经国风范文4
谢锋简历:
现任北京吉芬服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曾任教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服装系,1988年留学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1990年获日本服装青年设计大奖赛金奖。
1990年至1993年担任日本NICOLE服装公司服装设计师。
1993年任法国KENZO公司服装设计师。
1996年任日本TAPIS(香港)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2000年创建北京吉芬服装有限公司。
一场以吉芬为开启和引领者的优雅时尚之旅正在悄然展开。
作为一个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引领中国时尚,也必将对中国服装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的设计师品牌,目前,吉芬已经开始在法国销售,并计划在纽约、东京等地开设分店;同时,吉芬也积极开展国内的业务,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经拥有30家分店。
5月31日,Jefen品牌的山东首家专卖店入驻青岛巴黎春天,给岛城的时尚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在新店开幕活动现场,我们见到了谢锋。这个四度走上巴黎时装周,在时装界几乎无人不晓的中国设计师,早已经习惯了镁光灯的聚焦,说话却依然是不瘟不火,低调内敛的气质正如同他的吉芬品牌一样――不张扬,用努力和实力说话。
自己做喇叭裤的少年
他穿着合体的黑色西装,仔裤加白色休闲鞋,干练又不失儒雅。这大概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生于杭州的一个教授家庭,可谓书香门第。可他却没有人们意料中的“规矩本分”,当时“”还未结束,人们尚且穿着统一制服,谢锋却“异想天开”,做了条喇叭裤,遗憾的是刚洗了一次就被别人偷走了。
“说明还是很多人喜欢的”, 少年时的谢锋便在服装设计方面展露出对服装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天分。
经过几年在国内及国外的专业学习,1990年,谢锋凭借丰厚的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经验,一举摘得了日本青年服装设计师大奖赛金奖,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外国人染指过这项大奖的经历。凭借这个至高的荣耀,谢锋得以进入NICOLE公司设计团队;三年以后,谢锋成为Kenzo总设计师高田贤三的助手,进入巴黎的Kenzo工作室;后来又获得了在让・保罗・戈尔蒂埃(Jean Paul Gautier)身边工作的机会。这些难忘的经历成为了他点滴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吉芬现象
上世纪90年代末,谢锋带着自己的“海外经验”回到中国,加入一家服装公司,任总设计师。
但渐渐地,谢锋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当时的行业现状有些格格不入:在自己思考“完美设计”时,老板却在考虑“现在街上流行夹克衫,要赶紧制造销售赚钱”。
“那时候我发现,中国有钱人并不一定懂时装,在现有的服装行业工作,沟通有困难。”谢锋想做一些和这些老板不一样的事。
谢锋后来自己感悟说,中国的服装企业面临着投资和营销的困境。谢锋认为,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而是缺少优秀的经营者和投资,于是他打算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2000年,他创建了吉芬品牌。
2001年,“出于对吉芬稳定、良好发展的考虑”,经过协商,谢锋以两千美元购回吉芬的商标使用权,吉芬真正成为一个中国设计品牌并迅速发展。吉芬的目标消费者定位是35岁到45岁的女性,针对的是那些“有钱没有闲”的客户。现在看来,吉芬当时的定位是本土高端的设计品牌,细分市场明显。这成为吉芬打开市场的敲门砖。自2000年创建至今8年时间一直稳居北京亿元商场(如燕莎、赛特、翠微等)销售量前列,在服装界被誉为“吉芬现象”。
第一个走上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
“每一件衣服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来完成,在买者看来可能都很类似,可事实上,好的衣服都是有灵魂的。”――谢锋
作为第一个走上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谢锋赢得了众多目光挑剔的欧洲时装人士的青睐和赞许;而今,已经四度在巴黎时装周上展示作品的谢锋,对自己所钟爱的工作有了更成熟、深刻的想法。
“吉芬走到现在,尤其是经历了这四次秀之后,工作变得很繁忙。”谢锋笑言自己几乎成了空中飞人。“青岛巴黎春天的店是吉芬开在山东的第一家,以后我们在全国各地都会陆续设立的。但是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因为我们现在不仅要打理国内的生意,在国际上,尤其是欧洲,我们也在做。”
“工作着最美丽”,这几乎是采访当天谢锋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他希望用自己的服装给那些职业女性带去美丽和自信,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切实分享并受用。“我们的口号是‘创造美丽人生’,我们相信,穿上吉芬,能给职业女性带来更多美丽和自信。”
“我有个顾客在北大念EMBA,有次她跟我说,以为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品牌,谁料到班上的人竟然很多都穿吉芬。”谢锋身上一点看不出时装设计师的大牌,倒是低调得很,即便谈到自己的衣服如此受到人们欢迎,仍旧只是淡淡一笑。但是,谁都知道,这确是对他的实力及努力的最好回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每一件衣服都带着设计师的体温和感情。
国际标准 东方情怀
拥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的谢锋,十分推崇著名导演李安看待东西方文化的视角:“我赞同李安的手法,用国际的眼光去诠释中国情感比较容易被人家接受。”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站在国际的高度去看,才能看见全貌。很多我们认为纯正传统的中国设计元素,放在国际时尚圈的大背景下,别人未必看得懂,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设计语言。”
法国著名时尚评论家Florence Muller写道:吉芬的设计,展示出了设计师在当代流行与中国传统之间取得平衡的成果,精工细作的龙鳞毛皮,以及巧妙的透视效果都表达出了中国精神。
用世界的语言表达中国人的内心
城色:当初为什么选择回国?
谢锋:上世纪90年代末,我加入一家服装公司,任总设计师。中国正处于经济飞跃期,而我们也是这个时期的幸运儿和受益者,我相信众多抓住这一契机的企业都有赖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而中国的发展壮大正是我想要回来的原因。
城色:吉芬(Jefen)这个名字由何而来?
谢锋:一开始是在国外做的,我们主要因为这个字母很好,就像索尼一样,拼得很好看。回国之后,觉得中文“吉芬”也很美,吉祥芬芳。这么容易就注册到了,人家都说这是天意,因为两个字的服装类名称几乎注册不上。
城色:什么样的勇气让你去巴黎?
谢锋:当人或者任何事情,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时候,往往都不是有很好的准备,我是在将信将疑中迈出这一步的。审美法则是由欧洲制定的,Gucci、Chanel都有着巨大的实力和背景,其实我此次没有信心得到别人的赞美,是战战兢兢去的。
城色:您认为为何“吉芬”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服装品牌?
谢锋:首先是我们有走向世界的意识。其次,我认为,选择吉芬,并不仅仅因为吉芬本身有多好,多出众,并不是因为有一个吉芬或我本人,而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世界时尚界对中国的关注。第三是因为我们是设计师品牌。众所周知,国内有一些服装品牌规模比我们大,实力比我们强,名气比我们响,但它们不是设计师品牌。第四,参加时装秀的品牌要有国际化运作的可能性,吉芬已经具备。
诗经国风范文5
人物: 史景迁、金安平、
郑培凯、鄢秀、容新江
对史景迁而言,要回答“为什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这位北美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坐在中央美院的讲台上,为自己的北京之行做最后一场讲座。
“大约六岁的时候有机会看到相关的艺术史书中有中国画,产生了极大兴趣,”今年78岁的史景迁说。当时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心中,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是一个英雄,又刚好看到了这些画册,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国互相印证,他对中国史的感情由此而生。
剑桥毕业后,这位当时还名为乔纳森・斯宾塞的年轻人得到一笔奖学金去耶鲁留学,正式接触到了中国史。他跟随两位导师,教授佛教史和隋唐史的芮沃寿以及教授近代史的芮玛丽,开始学习汉语和繁体字,而另一位来自中国的历史学家房兆楹则对他影响深远,不仅帮助确立了研究方向,还为他取了“史景迁”的名字,意在向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致敬。
史景迁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第一本书《曹寅与康熙》的灵感是在读《红楼梦》时获得的。在房兆楹的帮助下,他得以到台湾查阅清宫档案。讲座上,史景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他们把康熙的朱批奏折原件拿出来,问我:‘这对你的工作会有帮助吗?’我说:‘这简直是天大的恩赐!’”
通过阅读档案,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康熙―这位古老中国帝王的脉动,“我们都是二十岁之后才学汉语的,他有时会把‘密封’写成‘蜜封’,我很感同身受。”
史景迁著作等身。迄今为止,他出版了近二十本学术著作,不少作品获得美国的学术大奖。一般认为,史景迁是继费正清等第一代学者后美国的第二代汉学家,与孔飞力(Philip A・ Kuhn)、魏斐德(Frederic J.J. Wakeman)并为美国当今最好的几位中国历史研究者。他的《》、《王氏之死》、《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录》等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后,产生了很大影响。相较于费正清旨在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写作,“我写作的目的是鼓励人们了解中国”,史景迁说。
“史景迁所有的书都是手写的”,他的妻子、同样执教于耶鲁的学者金安平说道。她之前亦师从历史学家房兆楹,与史景迁缘分匪浅,二人多年来心意相通,如今也共用一个手机。金安平透露,史景迁对历史写作一直抱有很高的热情,收集资料时就非常兴奋,眼睛睁得老大(wide eyes),写作的时候,眼神都变得狂野(wild eyes)。
在中国,史景迁刮起了华人知识圈里最强盛的一股风潮。这股风潮发端于2月28日的北大,此后持续波及成都、西安、上海等地,火爆了整个三月。
而中国只是印证其影响力的其中一个切片。尽管有一些对其作品文学化程度过高的争议,史景迁在美国史学界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他曾担任过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职,也深受学生爱戴。北京大学教授容新江在讲座上回忆了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去耶鲁做访问学者时,曾想去听史景迁教授的课,却发现需要夜里三点起来排队。
史景迁的影响,如今已经远远溢出了学术圈。此次来京,史景迁十天的行程,以隔天出席一个公开活动的效率在进行。让人意外的是,除了学术讲座,还有种类繁多的社交互动。
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向他介绍在西山建立曹雪芹故里的依据,企业家冯仑则邀请他出席一场名为“探寻中国近代公益事业的起源”的对谈。对谈中,史景迁成了提问者而不是讲述者,冯仑回答了所有关于企业与公益的问题,“一个半小时里,史景迁拿起话筒不超过4次、30分钟”,“四个观众的交流机会中,没有一个问题是抛向他的”。
在中央美院的历史讲座,史景迁又回到了他的“主场”。作为史景迁著作的翻译者,鄢秀表示,史景迁的文笔非常优美,文史资料博杂,翻译难度很大。在西方史学界,史景迁的撰述模式曾受到批评,一些学者认为他的作品文学性过强,《王氏之死》几乎是以全叙述的手法完成的,《胡若望的疑问》也没有解答中心问题,“主人公疯了,作者也不深入分析原因,而历史学家与小说家的区别正在这里”。
史景迁并不赞同批评家的说法,他认为,当人们用“literature”一词,指的是一种品质和判断,而用“fiction”一词,则意指一种方法。自己只是借用了文学化的表达和风格,而内容全部是以史实为依据的。
史景迁的个人风格并未影响到他对学术开放性的追求。“他教学生很有一套。”历史学家郑培凯说。他是史景迁的第一个博士生,如今也已是白发老人,“他最好的一点,就是会问我到底喜欢什么。”郑培凯印象很深刻,他的老师竟然会对他说,那段历史我也不熟,你自己先去读书,我教你怎么组织掌握的材料。“这个态度我以前在中国没有见到过。中国的老师不会跟你说,这个东西我不是很清楚。”
他在耶鲁读了四年,因为兴趣广泛,没有及时做完博士论文,史景迁就又帮他申请了两年的奖学金,并鼓励他到内地做考察。那个时候“”还没有结束,这个学术机会十分难得,“改变了我一生的发展”,郑培凯曾表示。
独立思考历史的精神,是史景迁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主题。“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讲法,在中国经常是宏观大叙事;在国外,则是对某个历史当中个体的关注,不管是皇帝还是老百姓。”他还表示,很多正史告诉你的是有问题的,是一些老生常谈,“不能说那是错的,但你可以看到很多别的东西。”
诗经国风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经验
国际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借鉴国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经验,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加快改革、加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经验
美国、德国两个国家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国家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作为借鉴。
1、美国
(1)严密、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美国商业银行构建的风险组织结构体系及与之配套的各岗位职能相当明确。以美洲银行为例,该行矩阵型风险管理框架以“机构扁平化”为基础。银行董事会下设银行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银行风险管理的统筹安排,委员会管理的每个业务部门下设客户经理,与市场经理一起构成业务经理。风险经理分为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前者和客户经理一起参与日常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后者负责整个银行风险的监控和评估,因此风险的管理是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在人事管理上,客户经理、业务风险经理接受相应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美洲银行这种扁平式的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了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责,领导权力相互制衡,提高了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2)积极的、动态的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美国一些大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标准化和金融报告。美国商业银行一般参照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等几家著名评级机构的标准评级报告制定出本行信用风险的标准评级,写出信贷资产组合报告,定期提交高层管理者,从中发现问题。额度限制。美国的商业银行为将某一风险暴露限制在一定程度内而对银行业务活动设置限制,银行只从事预先规定的资产质量级别以内的风险行动,即使对那些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也设置限制以轧平暴露。投资指导原则和战略。在所选择投资的市场类型和区域内,对流动性不匹配或存在风险暴露的资产以及对存在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套利活动进行规划。投资指导原则和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投资和套利活动,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3)低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资产组合管理方法。美国银行业积极改进传统的信贷资产管理模式,对信贷资产主要采取“贷款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这些改进主要包括从注重每笔贷款的单一风险到注重银行整体资产的系统风险,从自始至终持有贷款到及时买卖贷款来增加资产流动性,从贷款价格和风险之间的缺乏联系到注重风险和收益的相互关系。一些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资金充足状况向其他银行或基金组织、金融机构“买入”或“卖出”贷款;根据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确定贷款价格;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产有价互换,进行非货币交换形式的买卖,即“对冲”;利用多样的资产管理工具使信贷资产组合达到积极的贷款资产管理目标。
2、德国
德国银行业以其全能性银行制度为典型特征,其中的大型商业银行如德意志银行集团、德累斯顿银行等领导和代表着德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下面是这些大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经验是。
(1)建立跨越全球的风险组织结构框架。以德意志银行集团为例,它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分支和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理事会设立“集团执行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根据业务性质下设四个管理部;在集团执行委员会和业务部门之间,设立部门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委派两名高级主管担任领导,委员会和管理部负责各自领域内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集团执行委员会对境外分支行派驻风险稽核员进行风险监控,建立了跨越全球的风险管理网络。
(2)确立“稳健经营”的发展方针。德国大型商业银行不盲目追求资产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紧紧围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资产坏账比例等这些核心指标。在目标客户的选择上“有进有退”,不追求客户的数量,而是尽力争取与优质客户全面的业务合作。
(3)实施高效的银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技术。德国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德国银行法确定了一系列的资产负债比例,以监控银行风险,其中主要的监控比例为:对单一客户的信贷总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25%,所有超过资本金10%的大额贷款总和不得超过资本金的8倍,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保持8%,银行头寸资产和一个月以内可变现资产必须多于一个月内的短期负债。德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中还通过全球资金市场进行“主动”负债、发行票据吞吐资金,通过信贷资金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其主要的管理技术为:客户贡献度评价技术、信用主体信用等级评价系统、行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债权信用风险与投资风险互换控制技术等。各银行在选择授信企业时,企业历史数据只占到银行信用评级参考的40%,其余60%则主要通过对企业未来5年发展前景的预计。
(4)构建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限制、监控与转移分散系统。德国大型商业银行一般针对银行面对的不同风险,设计了不同的风险测算模型。分层次对全行风险建立了评估和预警系统:总行主要负责监控全行资产分布的形态结构风险,监控信用资产的行业、区域、国家、币种分布结构风险,控制全行的风险额度;一级分行和地区总管理处则重点负责信用主体风险、市场风险、本区域风险和银行运作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采取不同的策略限制和分散转移风险,主要包括退出高风险经济区的资源重组策略,资产证券化折价出售资产策略,银行贷款等分散资产风险策略,控制单个客户与行业资产分布比例策略,非核心业务实行有限责任子公司限制风险策略,海外分支机构当地上市融资与本土化策略等。
(5)运用数据库和智能技术评估风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德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发了高速评估银行风险的电子系统。德累斯顿银行选择了IBM公司的数据库和BO公司的商务智能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实时监测和分析风险因素,隔离并追踪可疑风险,通过对银行客户账户的密切观察,迅速识别可能的拖欠行为,及时采取行动,有效地帮助该行降低了风险成本。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美国、德国两个国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能达到有效管理风险的殊途同归的效果。它们风险管理模式共同的特征,是我国银行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的努力方向。
1、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
(1)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责权划分。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完善,但如何消除银行内部管理浓重的行政色彩,形成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鉴于此,商业银行可以在建立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同时,引进外部独立董事,真正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并对银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同时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
(2)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垂直、扁平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设置关键的是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可以考虑做如图1所示的安排。总行对二级分行行长实施风险问责制,并向分行派出副行长级的风险管理官,协助分行行长管理风险;在分行行长下设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各分业务部门的风险,并定期向风险管理官和分行行长汇报风险暴露情况;对于业务第一线的风险状况,可由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进行日常追踪和防范,实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2、风险的全面管理模式建设
不论对各种风险如何进行管理,都应将其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之中,并通过先进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而不能仅仅强调某一风险或某一类风险。
风险的全面管理,还应体现在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完善授信决策流程的方法进行管理;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分析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波动下银行出现的损益状况和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等方法进行管理;操作风险,要将风险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流程和每个环节,把规章制度融于流程中间。
3、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应广泛借鉴国际银行业经验,尽快将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同时应用到风险管理中去。
商业银行可以运用诸如VAR、信贷矩阵方法测度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用RAROC方法进行绩效评估,通过量化风险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利用内部评级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来预期损失;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积极开发全面衡量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开发风险管理软件以完成业务的自动化及动态分析。
4、风险管理的数据信息化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开发并完善数据信息化处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散在各部门、各机构的历史数据,实现由各分支行到总行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同步集中,并建立综合数据库,为分析各种风险暴露和敞口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加快开发全国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5、风险管理的团队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人员利用现代量化技术管理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以及专业人员匮乏的现象,各家银行应加大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风险管理团队,这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风险管理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行业的从业经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学等多门类学科的知识,能熟练应用金融风险的度量模型于现实风险的分析之中。
【参考文献】
[1] 孙广生、冯宗宪: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1(22).
[2] 钟明明:谈美国银行风险管理[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