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践教学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1
情感的交流是双方的,若想在美术教学中完美实现情感与美术艺术的结合,就必须整合老师与孤儿学生双方的情感因素。
一、教师应具备的优秀情感品质
在基本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动位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把握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主动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从而展开情感教育。
1.教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有一次批阅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内容是描绘自己心目中最爱的老师的画像,学生们完成的情况基本上是:一张美丽的脸,嘴角还有淡淡的微笑,眼神温柔和蔼。几乎所有的学生心目中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标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学生们心中需要的是爱他们,理解他们,能够跟他们愉快交流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改变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非常关键。
2.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及选择正确引导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体分析教学内容,要充分的了解孤儿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还有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
二、学生是情感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充满情感愿望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与小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思维模式更为健全,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制定完整合理的情感目标,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真正认识到美术艺术的动人之处,让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情感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学生一进入校门,往往会不自觉的进行自我判定,将自己归类到哪一类学生中。尤其是孤儿学生,生活压力和挫折令他们天生具有自卑感,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健全人格。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自我肯定,锻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通过美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了解他们健康的情感需求,塑造有个性的审美情感的人,从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
三、师生加强情感交流,升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美术艺术变相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情感需求,愉悦的心情,可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而烦躁、抑郁的心绪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2
【关键词】电机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4-02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而“电机学”课程则是该专业高达5学分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难教、难学的“老虎”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电、磁、热、力学等综合知识[1],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中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2],而电机学实验则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电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形成特色专业特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我校“电机学”课程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淡薄、能力差,实验存在“等、靠、混”现象;二是由于是课内实验,相对于理论教学课时较少,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三是实验时间有限、设备有限,学生动手机会少;四是实验设备少,重复实验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五是实验数据抄袭风严重,另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低;六是缺乏一套严格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的实验目的都难以达到,更不用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二、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们针对“电机学”课程特点将其规划为企业课程,结合学生特点,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项目紧紧围绕电机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四类通用电机,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验、企业课程设计、拆装实习和课外开放性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物实验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加深对电机学课程的理解,达到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目的,如图1所示。企业课程设计是指将这门课程定为企业课程,课程在学习中边授课边去电机厂、变压器厂实习,做课程设计时也是在电机厂、变压器厂学习的同时完成“变压器铁心电磁优化设计”、“异步电动机电磁优化设计”等实训项目。
图1 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框图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尽管实践教学计划中有5个方面的内容,但真正学生能自己动手且记忆深刻的还是课程课内实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1.避免实验盲目性,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
实验前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及挂件?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不这样做会怎样?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充分的准备,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原动机电枢回路为什么要串电阻?电源电压为什么要降?若不降压、不串电阻会怎样?而在启动起来之后为什么又要将该电阻切除?如果不切除会怎样?原动机励磁回路串接电阻启动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不放在相应位置会怎么样?为什么先开励磁电源、后开电枢电源?而在关的时候又是先关电枢电源、后关励磁电源?如果操作顺序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或发生什么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在发电机空载实验中励磁为什么要单方向调节?如果没有单方向调节会怎样?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边思考、边结合实际操作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3]。
2.培养学生实验助手
为解决实验重复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的矛盾,我们培养了一些实验助手。实验助手的选拔采用对电机学实验感兴趣的同学自愿报名方式,实验前,教师先指导这部分学生做一遍实验,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由这些学生在实验中协助任课教师指导本班同学。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减少了实验设备的损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同学为了能很好的指导同学做实验,同一个实验自己做了3遍)。
3.实验通电前自查线路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步骤、接线技巧及线路检查方法,实验线路接好后,不再是教师检查线路,而是引导由学生自己来检查。应该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师不做演示实验,避免学生盲目照搬。
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线路接好后,先打开励磁电源,确认原动机及发电机有没有励磁电流以检查励磁回路是否接通;再检查励磁电流大小确保励磁调节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将原动机起动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降低电枢电源电压,然后打开电枢电源开关让电动机起动等。这样就杜绝了实验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减少设备损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4.科学分组,人人动手
实验之前先分组,每组2~3人,选出一名小组长,由组长分派各个同学的任务,如哪个同学接线、查线、调转速、调负载、读数据、记数据等要做到保证人人动手,每次实验,同学扮演不同角色[4]。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
实验中教师强调实验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不是教师帮着解决,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若启动时一直报警,则让学生检查报警原因,是因为过流还是过压?若是过流,引起过流的原因有哪些?是电枢回路未串电阻还是电枢电源电压未降?这样引导学生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四、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避免“电机学”课程考试‘一卷定终身’,引导学生平时学习,我们改革了电机学考试方案: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15%+平时成绩*35%+奖励分
规范实验考核制度,不再是以最后的实验报告给实验成绩,而是采用过程评价[5]。实验成绩依据学生预习情况(20%)、实验操作情况(20%)、实验数据(20%)、实验报告处理(40%)分项对每一次实验打分。每一次实验即为一次实验考核,最终实验得分为各次实验平均分。每次实验现场给出学生的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数据合理性成绩(实验数据采取严格审核制度,保证能反映实验的真实性;实验数据有误差者要求现场解答可能的原因,而数据错误者则要求实验重做),之后等实验报告上交再给出实验报告处理能力、实验总结成绩。
实验中担当实验助手的同学,根据指导同学的情况,在总评成绩中加2-3分。
五、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
1.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
在基础实验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实验台,开发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完成一些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从实验项目的拟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和思路[6],又取得了创新实验学分。
2.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
受实验室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不能在课堂完成,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较强,我们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仿真实验。对于电机的起动、制动、调速的动态过程描述,利用仿真实验更为直观,这部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实验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通过近年对“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自身的实验教学特色和多样化风格[7]。在2011、2012、2013级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表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75%的学生认为解决了实验“等、靠、混、抄”现象,78%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法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5(1),2013:23-24.
[2] 吴黎丽,姜卫东.“电机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65-67.
[3] 李朝生,李先允.应用型本科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05-107.
[4]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1):23-24.
[5] 肖金凤,朱荣辉,盛义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6):97-99.
[6] 张强,王微庆,江波等.基于ANSOFT软件建立电机学虚拟实验室[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71-174.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职业学校;发展;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0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的历史时期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掌握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明确,实践与理论并重
在许多职业学校,体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自由锻炼的课程,教育模式散乱,没有目的性。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散漫、没有纪律性的坏习惯。所以,体育教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比如,一个学期要求学生锻炼哪一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哪些项目,在长跑、短跑、跳远、跳绳、球类技巧方面,掌握哪些体育动作要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面需要完成多少才算合格,教师要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计划,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而且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上体育课。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讲一些理论性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去实践,体会这些理论指导的实践意义;教师还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可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视频,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例如,教师上课时可以先讲一些“立定跳远、跑步、跳高”等一系列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理论,在操场上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中,在体育锻炼中历练自己、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德育渗透:其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如在短跑教学中,结合动作的技术要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打消抢跑等投机心理,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通过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德育渗透力度。主要是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境,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校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问题。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体育教学应体现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4
【关键词】工程制图;电气专业;电气制图;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刘瑜,女,1984年出生,河北吴桥人,河南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已毕业
工程制图作为电气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类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以突显其重要性、基础性和实用性。但是,目前的工程制图课程多是基于机械制图为基础,与电气专业联系较少,导致学生感觉课程与专业脱节,成为了制约学生认真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据工程制图的特点并结合电气专业特色来提高教学质量是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1,2]。
一、建立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目前,高校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多是通用性大纲,并没对针对开设工程制图课程的专业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对于电气专业而言,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投影知识以及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掌握电气电路图的绘制和识读。学生对电气制图内容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气工程专业后续课程教学[3],但是这部分内容恰恰是目前电气专业工程制图课堂上很少涉及的。为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电气专业学生,应该建立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在电气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中增加“电气制图”的教学与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上,把电气图的绘制与识读列入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电气制图的基本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增加电气零部件的表达、电气电路图的表达以及电路图测绘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电气制图的应用能力。
二、明确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较少,无法理解该课程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而只有经过实际应用,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工程制图课程对电气专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价值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填鸭式学习为需求式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以绪论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两张图纸,一张是机械图纸,另一张是与该部件对应的电气图纸,并对学生简单讲解两张图纸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机械与电气之间控制和实现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工程制图课程对本专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促使其提高学习兴趣。在绘制三视图阶段,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比如饮水机聪明座主要结构的三视图,引导学生掌握绘图技能和基本投影理论;到电气制图部分,则选择与三视图形体相关的电气原理图,比如饮水机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符号的画法和含义。
三、注重工程制图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工程制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电气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绘图知识、绘图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4]。但是,目前此课程的教学重点多在于投影基础以及国家标准的讲解[5],很少涉及与实际生产实践相关联图纸的绘制和识读,这就使课程与实际应用脱离,偏离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方向。为此,电气专业工程制图应该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联的图纸绘制和识读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在电气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用绘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展示电控机械,并从中拆卸一些零部件让学生进行绘制,比如电动割草机是城市绿化的必要设备,教师可以讲解其电控和机械原理,并让学生对外壳零件和控制电路进行测绘。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绘图知识。通过对电气专业相关设备或者生活实用品的绘制和识读,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和专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合电气专业制定课程设计内容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多配有课程设计环节,如果该环节只是针对投影理论进行能力提高和训练,而忽略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的应用,则会丧失课程设计为专业课绘图以及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基础的作用[6]。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电气专业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既与电气专业联系又不脱离实际生活的设计课题,课题要目标明确,内容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少量专业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的设计以及图纸的绘制。比如课程设计题目“几何造型彩灯设计”,彩灯的电气部分比较成熟,学生可以参照资料绘制电路图,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新的控制电路,而传统制图方面则要求学生设计复杂的几何造型,并绘制其三视图,如果条件允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做成实物,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
五、结语
工程制图是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何使这门课与电气专业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其应用价值,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师都关心的问题,针对近几年的本科教学的经验教训,给出4点电气专业工程制图特色教学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杜秀华,吕亚平.试析非机类工程制图“一体两翼”的教学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61-163.
[2]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57-162.
[3]张旗.《电气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19-120.
[4]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95-96.
[5]白聿钦,莫亚林.现代机械工程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5
关键词:艺术院系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考评;提高
1 艺术院系学生的特点分析
在艺术院系担任外语教学的教师,都有过类似的感受,那就是与一般院系的学生相比,艺术院系的学生有着更鲜明的个性。在一般院系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这些学生就不太适合。要让他们学好英语,并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有目标的交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了解外语学习者、了解影响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因素,并针对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在教学环节和步骤上进行调整。艺术院系的学生除了具有大学生普遍的情绪、心理、技能、知识结构与行为倾向外,他们还具有艺术院系专业学生特殊的共性。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艺术院系学生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不喜欢呆板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释意、例句、诵读文章,通常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与外语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艺术创作过程通常有时间的连续性,前期构思、收集素材、反复修改、后期制作等往往需要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一蹴而就。而外语学习的特点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习,如果不能将零星的时间合理调配好进行学习,学习者通常由于没有成就感,而放弃了对外语的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虽然学习艺术的学生有崇尚个性,我行我素的特点,但在校园集体生活的环境里,仍免不了受集体不注重外语学习的大氛围的影响。很难想象,在一个普遍对外语学习热情不高的环境下,能有人持之以恒地“孤军奋战”学习外语。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往往在考试前,才选择“突击性”的英语学习方式。这些特点中,大多数不利于外语教学。由此造成的艰难教学局面也是外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而这些特点也正是影响艺术院系学生学习外语的症结所在。因此,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实际水平、学习现状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和不同的课程内容,可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视听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等。根据实践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现代外语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符合艺术类大学生喜欢宽松随意的学习环境,而且现代教学手段克服了以往缺少语言环境的弊端, 提供了地道的外语材料,标准的语音、语调以及各种现场真实的语言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适合艺术类学生感性、喜欢创新的特点,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性,更能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3 考评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外语学习更多的是注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多种多样:考试与考查相结合;把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考核结合起来;把论文写作、专业阅读、翻译等科目的考评结合起来,有些科目还可提交论文,例如翻译、阅读和写作,把学校考评、学生自我考评和学生间的考评结合起来,以便教师及时了解课程设计、教材使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英语学习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弱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提高。对于学生在考评中的不足和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人性化的评价,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自身的深化提高
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外语教师的素质问题。外语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决策的过程,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决定着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成败的关键。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既懂得现代外语学习理论、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艺术类学科知识、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教学能力,也就是要有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有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教师要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外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外语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还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能达到外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利用教育国际化大背景资源培养出高水平的艺术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建红.多元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 迟延萍,朱晓艳.论现代外语教学新趋势: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J].前沿, 2010(14):187-190.
[3] 周海燕. 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风格个案研究[ J]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4] 董焕玲.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J] . 中国音乐, 2013(2).
作者简介:
实践教学特点范文6
关键词:基于网络的英语文学教学;互动;自主学习;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8—150-03
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是高师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该大纲不仅勾勒出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框架,而且也提出了课程的教学组织结构与教学目的,通过文学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掌握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领会作品传达的正面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一个内容广泛、要求全面、符合学习者在较高水平上学习展开语言学习活动的大纲,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近年的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似乎越来越无法完成大纲的要求,原因有三个:第一,外在环境迫使学习者不得学习一些更加“实用”的语言技能课程以满足未来就业的要求;第二,学生对文学课程的误解,以为文学讲解的都是远离现实的知识,因此是无用的知识;第三,文学课程较基础段的听、说、读、写课程在知识层面上更难,在形式上更复杂,所以学生有相当大的畏难情绪,再加上课时的限制,使教师难以完成授课内容,学生难以取得相应的成绩。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首先应深刻了解英美文学课程的本质,然后发现其学习过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正确的方法、形式与手段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关键。
一、英美文学学习的理论依据
由于英语文学课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课程,不会像听、说、读、写通过反复训练就可以得到提高,它必须经过阅读、思考、讨论、写作等环节的渐进过程才能掌握,在此期间,学生必须主动使用以前学习过的人文和英语方面的知识,必须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中才能获得对文学文本的深刻理解,这样才能有所长进。以诊断性与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不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显然,英美文学课程必须时刻提醒学习者和教师注意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超出了学生知识理解范围和学习目的,以及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是否有效等问题,这样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英美文学教学的建构主义特征说明了该课程应该是以获取知识为依归的积极的互动学习过程和教学双方建立知识体系为真实行为。它是社会的、交往的和自我反思的行为,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那么,网络环境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网络化英美文学的知识结构
网络化教学环境,按照C,Bereiter的解释,是为学生提供共享数据的网络系统,为学生的互助学习提供环境。学生自己创造结点,包括文本和图形,并进入数据……学生通过阅读和评论他人的反映,在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思想中得到实践。外语教学广泛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段已经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基础阶段课程方面。然而,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教学中使用网络的情况鲜有人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探讨。集中探讨网络化或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文章尚不多见。其中,有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有的局限于网络或多媒体的某个功能,有的采用认知角度等来讨论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但大都没有关注网络知识的本质和网络学习的策略。
有的大学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地建立英美文学教学网站,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向外界扩大自己在该专业的影响,也有直接拷贝国外网站内容的,如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的精品课程和教育部英美文学精品课程都以PPT形式向外公布了课程教案。同时,也分别开辟了“影视作品”、“模拟考试”、“试卷库”、“在线交流”和“课程答疑”等5个板块,在全国范围都是不错的网站。但教育部英美文学精品课程以教师的PPT教案就相形见绌了。
由此看见,一方面说明在这个阶段网络化教学使用的并不普及,另一方面显示教师对网络作为教学辅助和提高的工具仍然认识不足、心存疑虑。文学知识如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在网络上自有其组织形态、构建模式和存在方式的规律,而且网络作为学习者与知识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的平台,首先需要参与者学会认识和使用,两个方面,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