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密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范文1

【关键词】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及朝向;设计;优化

研究居住环境,就会涉及到其中的日照环境研究。什么是日照环境,这是第一个要弄明白的问题。作为人居环境中古今中外都很关切的一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日照问题几个数字所能概括。它所涉及的除了居室日照外,还要考虑室外场地才能形成明媚愉人,有利身心健康的好环境。并且只是考虑本地界内是不行的,必须重视建房对邻界的阳光遮挡问题,以免发生日照纠纷。所以日照环境包括室内、室外、界内、界外。提高住宅建筑密度最主要的是减小建筑日照间距,而减少建筑日照间距先要了解建筑间距与建筑朝向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不影响建筑日照环境的情况下减少建筑日照间距。

1 建筑日照间距与日照朝向的关系

日照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处北温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质量的日照,并能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

住宅建筑间距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一般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面间距。住宅的日照要求以“日照标准”表述。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有50余度,在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纬度低的南方地区在条件下达到的日照标准难度大得多。二是考虑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大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的矛盾比一般中小城市大。综合上述两大因素,在计量方面,力求提高日照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规定两级“日照标准”,即冬至日和大寒日。“日照标准”则以日照标准日里的日照时数作为控制标准。这样,综合上述“日照标准”可概述为: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的制定与我国经济条件和各地自然条件有关,一般都规定必须在冬至日底层住宅能得到满窗日照1小时。日照间距D。就是为了满足日照标准,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必须控制的最小间距,一般用日照间距系数Do/Ho表达。Ho为窗盘与对面房屋最高处的垂直高差。冬至日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低的一天,如果能在冬至日不被对面的房屋遮档,满足日照标准,其它日子就不会被遮挡了。规定日照时间不少1小时,是为满足一定日光量的要求。同时,由于必要的日照间距系数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为了保证1小时的日照,必须选择1小时中最大的间距作为设计间距,在一天之中,正午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这时的日照间距系数也最小,因此一般都规定在正午前后共1小时作为有效日照时间,也就是11: 30-12: 30。但是在这1小时内,11: 30时的太阳高度角比正午时小,需要的日照间距也比正午时大。而11:30时太阳是斜射在窗面上的,与窗面的垂直线间有一夹角a,称11: 30时太阳方位角,日照间距与房屋的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按阳光照射方向的距离计算的,房屋间的垂直间即Do,将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房屋为正南向,正午时的间距为最小。其中11: 30和12: 30时的间距要大一些,但是与11: 30以前和12: 30以后的时间段相比,正午前后1小时内的间距还是最小的。

由上面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假如能把房屋的朝向改为偏东或偏西若干度数,从而使阳光在窗面上有一个较大的夹角,而太阳又能维持一个较大的高度角,就可以在同样满足一个小时满窗日照的情况下,减小房屋的垂直距离。

减少建筑间距最有效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缩小日照间距系数,而调整日照朝向可以使所需要的日照系数迅速减小,从而使日照间距迅速降低。

随着建筑朝向角的增大,不同纬度地区满足日照要求所需的日照间距系数大幅度降低,并且在高纬度地区,朝向角较大时,所需要的日照间距系数降低的更多一些。但是朝向角为35。时,出现一个转折点,超过此角度后,所需要的日照间距系数降低趋缓,并随着朝向角的继续增大而开始上扬。另外,朝向角变大时,直射太阳光线与建筑物立面外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由于窗户的水平采光角的制约,虽然能够保证底层窗台外侧的日照时间,但是使得阳光照进室内的日照时数和日照面积都大打折扣。因此,建筑朝向和建筑间距系数的选择不能单纯以满足底层窗台上的日照时数为依据,还必须考虑到阳光照射进室内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的综合因素,从生理卫生的角度考虑,建筑间距也不能一味地减小。这里的日照间距系数计算是以太阳直射到底层窗台的外侧墙面为依据,而室内的满窗日照应以太阳可照射到底层窗台的内侧面为准,所以此时实际的室内满窗日照时间要大于底层窗台面上日照时间。

2 建筑间距及朝向的设计优化策略

现如今的房地产商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住宅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然而规范是不允许打破的,如何在有限的地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甲方的要求,又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条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者费心考虑了。

2.1 正确的建筑朝向。其实,早在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制定之时,就已经明确表明了不同建筑朝向的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是可以不同的。在这里再次列出它俩的关系,只是为了强调,建筑师在设计之初最应该考虑的、最有效的减少建筑间距的方法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不同的建筑朝向会给建筑带来不一样的建筑间距以及建筑日照环境。

在建筑朝向改变的同时,建筑纵轴与南北向的夹角随之改变,垂直墙面与直射阳光的及夹角也改变了。当建筑纵轴与南北向的夹角小于 30。时,应该尽量沿建筑两侧布置的,只有一面朝向的住宅,而当垂直墙面与直射阳光的夹角小于10。时,此时的阳光强度与其辐射的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体对阳光的要求,因此,此时的阳光不能纳入到日照所需的阳光的范围内。在进行建筑朝向调整时一定要注意以上的问题。

2.2 建筑的形状。建筑形状对建筑日照的影响主要是对自身的建筑日照环境的影响,要减少建筑形体对建筑自设建筑日照环境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尽量减少自身遮挡形体的出现;其次是注意建筑朝向的布置,有时候建筑朝向的选择非常影响建筑的日照环境,这不仅是在群体建筑布置时很重要,在单体建筑布置时同样很重要,不同的朝向所获得的日照环境是会有天壤之别的;再就是尽量将一些不需要日照要求的房间布置在日照环境相对较差的方向,充分地利用好朝向布置比较需要日照的房间。

参考文献:

[1]朱大明..减少阳台对居住空间日照采光不利影响的对策.住宅科技,1998.8

建筑密度范文2

有的人认为,苹果、燕麦等升糖指数较低的是“好的糖类”,而白面包、大馒头这一类升糖指到细叩氖恰盎档奶抢唷薄I踔列矶喔哐糖人群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杜绝”主食。这是科学的吗,对身体健康吗?营养源研究所专家蒋彤说:“哈佛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合作实验,将163名超重人分组,让他们食用不同升糖指数但总热量一致的饮食,进行长期跟踪。结论是,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蒋彤表示,不少糖尿病人对糖类物质存在误区,“所有跟‘糖’有关的东西都不吃了。”事实上,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基础的供能物质,如果全都“杜绝”,就会产生酮症等严重后果。“血糖升降主要与胰岛素的接受能力和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有关。改善机能不仅仅要靠控制摄入,更要靠增加消耗和代谢。‘要节流,更要开源’,对于高血糖的人群来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癌细胞能饿死吗?

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着一种“神奇”的抗癌法―“饿死癌细胞”,引起了许多肿瘤病人的注意。零碳水化合物供给,真能饿死癌细胞吗?蒋彤表示这类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细胞的营养摄取和需求非常复杂、特殊。”

当肿瘤细胞在摄取营养时,有碳水化合物就吸收碳水化合物来供能,没有碳水化合物时则吸收蛋白质来供能,连蛋白质都没有时则吸收氨基酸或脂肪供能。也就是说,不管您控制了哪一项,癌细胞都能从体内找到其他的营养物质来替代供能,“碳水化合物一停,它立马就会从肌肉分解蛋白质供能,保证营养需求。癌细胞还没饿死,人自己饿死。”

蒋彤提醒肿瘤患者,患病时,应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抗癌药物会摧毁人的免疫系统,而营养则是帮助人重建免疫系统。只有所有营养都跟上,才能调动免疫系统与疾病作斗争。”

与之道理类似的,还有这些年流行的“哥本哈根减肥法”:通过都不吃主食,只吃牛排、喝黑咖啡等方法减少碳水化合物供给,而增加蛋白质供给,达到减重的目的。蒋彤指出,这种减肥方法在短期内对体重的控制确实有效,“不过,碳水化合物是分解最快的能量物质,当它的摄入减少,人就会感到疲劳、精力不济、头发脆弱、情绪波动等等,进而引发酮症等一系列问题。”

蒋彤提醒大家,糖类是人类三大能源供应之首,分解最快也十分洁净,是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身体情况每天补充,不要‘谈糖色变’。”

土豆能“胜任”主粮角色吗?

前年,农业部宣布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至2020年,土豆产量的50%要作为食品进行消费。土豆将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以外的第四大主粮。过去一直以“蔬菜”的身份示人的土豆,转变成主粮作物之后,其营养成分含量能够“胜任”主粮的角色吗?

蒋彤解释,这一战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豆每公顷产量要比水稻等高,同时其耗水量又相对较少。此外,在土豆种植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人的参与很少,可以机械化耕作。“综上,不是说‘食物危机’要来了,而是土豆非常适合作为主粮推广。”

但“土豆主粮化” 的实现还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最明显的一点,现在市面上土豆淀粉比普通的小麦淀粉要贵,这是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给它的推广带来了难度。”蒋彤认为,目前“土豆主粮化”对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什么时候产生影响呢?当你发现超市里土豆淀粉与小麦粉价格持平,甚至更低的时候,这种影响会逐步显现出来。到时候,咱们可能吃的就是土豆粉做成的馒头啦。”

而从营养成分上,蒋彤表示,“土豆很不错”。除此之外,它与白面、白米饭比还有更突出的优势:“土豆中含有氨基酸等物质,经过烹调之后,会发出鲜味,在口味、口感上,比之其他主粮甚至更佳。”

断主食就能减肥吗?

许多减肥的人认为,控制主食,就能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是真的吗?蒋彤解释,事实上,就算控制了主食,也没有完全阻断碳水化合物在其他地方的补给,因为现在的食物之中,除了调味料以外,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连蔬菜也不例外,只是含量多少的问题。”

蒋彤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减肥就将某一类食物“一棍子打死”,“大的方法上,先要了解食物含有的热量情况。这对于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问题的人群来说尤其重要,保持总量的平衡是原则。”

建筑密度范文3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鲎试剂

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细菌内毒素试验利用鲎的变形细胞与微量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现象,来判断样品中细菌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依据ChP(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Ⅵ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的要求,考察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

1材料与仪器

1.1试剂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5ml/支,批号0302250。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制备,150Eu/支,批号2003-3。

鲎试剂: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灵敏度:0.5Eu/ml,0.5ml/支,批号0302260;灵敏度:0.25Eu/ml,0.1ml/支,批号0305072。

以上鲎试剂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复核,灵敏度符合规定,可用于细菌内毒素试验。

1.2样品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由上海新先锋药厂研制,规格:0.5g/瓶,批号:I021201、I021202、I021203。

1.3仪器ZH-2自动旋涡混合器(天津药典标准仪器厂);HH.W21-600型电热恒温水温箱(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微量加样器;玻璃试管(临用前250℃干烤2hr后备用)。

2方法和结果

2.1细菌内毒素限值(L)的确定本品临床一次最大剂量M为1000mg,静滴时间为1~2小时。若人体重以60kg计,根据ChP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计算得L=0.3EU/mg,故本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1EU/mg。

2.2干扰试验预试验最小有效稀释浓度(MVC)=λ/L,λ=0.5~0.03Eu/ml,L=0.1EU/mg,则MVC=5~0.3mg/ml。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供试品稀释为6、3、1.5、0.75、0.375mg/ml的供试品溶液,将此系列浓度溶液记为NPC,同时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液,使每一浓度的供试液中均含有2λ浓度的内毒素,记此系列溶液为PPC,取鲎试剂Ⅰ分别与上述NPC和PPC进行反应,每一浓度重复2管,并设阳性(PC)和阴性(NC)对照。若NPC出现阳性或PPC出现阴性则表示有干扰。结果供试品浓度为3mg/ml时不产生干扰,详见表1。

2.3供试品干扰试验取供试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为3mg/ml的供试品溶液,按照ChP2000年版附录Ⅵ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

上述结果显示,供试品浓度为3mg/ml时,Et/Es均在0.5~2.0范围内,表明无干扰。

2.4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按照ChP2000年版附录Ⅵ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进行试验,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和供试品阳性对照管。结果见表3。

表3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供试品批号 供试品管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供试品阳性对照

I021201 -- ++ -- ++

I021202 -- ++

I021203 -- ++

2.5结论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三批样品每1mg含内毒素的量均小于0.1EU,均符合规定。

参考文献:

建筑密度范文4

【关键词】 城市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学

引言:

城市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整体布局逐渐开始紧张。因此,必须要针对于城市在高密度环境之下的建筑工程的相关问题,综合城市的有效利用空间,并且不断的结合建筑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综合的改造。从不断的建筑学角度实施对建筑空间、实体和功能等相关的方式进行综合的选择和改进。使得在建筑学的结合角度之下,城市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得到协调,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城市的用地提供一定的保障,确保城市高密度环境之下建筑工程可以有效的被全面的利用。

1.密度与知觉密度的涵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1.1、密度与知觉密度

从整体上讲,密度属于物理学概念,主要用来标志某个物体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而知觉密度则是需要人们对空间组织和利用进行深入的观察,就是对既定空间中人的数量做出主观性的评估,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感知密度。而空间特征能够在知觉密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却是这个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并且社会的文化标准以及个人的认知属性也会影响这种互动性的影响。但是,知觉密度在对空间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空间个体的有效性分析。例如,密度同为3平方米一个人的空间中,其中一个全部都是陌生的走廊,而另一个是熟悉的俱乐部,因此两者的物理密度虽然相同,但是各自的知觉密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空间与社会密度就是用来很好地区别这两个不同知觉密度的概念。

1.2、空间和社会密度

空间密度涉及到面积、高度等多种空间元素,与环境质量有着紧密的练习,活动的形式也更为复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行为。社会密度则更多的关注在个体之间的互动智商,受到很多社会机制的影响,比如人群的种类和数量,土地类型和面积等等,因此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3、透镜模式基础上的知觉密度

知觉密度包括在环境知觉中,建立在透镜模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掌握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关系。人们在透镜模型中,通过间接性和直接性的线索过度来感知密度本质。实际生活中,建筑物的数量、空间开放程度等都是直接性的线索,对人们感官有着直接影响。直接性线索只有在进行知觉密度的判断时才会被应用到。

2.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方法

2.1、实施缩微化战略

从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现,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正在逐渐的形成。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也日益膨胀起来,所以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虽然紧缩的城市空间给城市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但是同时也为丰富建筑形态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由于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促使交通处于瘫痪、空气污染严重,整个城市的管理和规划都变得更加的复杂了。因此,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启用建筑学思考方式是为了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改善并有效地结合缩微化的战略,首先将城市的总体进行微缩和细分,结合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前提和原因,实施缩微化的空间要在紧密环境中进行全新的规划,首先注重的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下的局部状况,通过城市高密度微观的当前环境,提升针对性的空间品质改善和空间紧密性重塑的能力,及时的进行城市生活空间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将整个城市的综合能力提高。其次实施高密度空间的微观化,通过小规模的规划和发展将城市的街道和地块内部进行改造,进一步的提供城市空间细密性的视觉感受并加强通道联系,提高城市高密度空间内的空地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效率,同时也能够提供多层次相互穿插交接的公共用地,例如:高密度街道内的公共步行通道、高层居民建筑的底层空间架空,有效地调控城市的高密度空间利用效率。

2.2、建筑向着空中垂直发展

传统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地面范围,随着建筑的多功能的开发,高密度城市的空间应该与高层建筑相结合,以中垂直的形式向着空中发展。如出现空中花园、屋顶广场等。同时中垂直式的发展不仅要局限于地面和空中,地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空间,例如地下广场、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等无一不体现着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这些空间的增加实现了高密度环境下人们公共活动的需求,同时也改善了建筑的价值。

2.3、有效的使用城市空间

在高密度的环境下,连续化的建筑物给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带来直接缩小的影响,进行密集空间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落实可利用空间的范围,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保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谓的有效地利用空间就是指高密度空间内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能够在同一栋建筑的垂直度上进行分层的混合累叠,为城市节省空间用地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加舒适的城市空间也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填充和缝合策略在城市的高密度空间规划中能够形成针对性的效果,比方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如果做到见缝插针。因为填充和缝合能够通过较小的修补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联系,逐渐使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填充和缝合策略能够将已有的建筑结构、功能设施和在建的建筑形成连续的架构,促进建筑空间的改造更加的具有完善性,从而将相互独立或者分散的各个局部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4、减少城市密度增加建筑高度

减少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有效方法还有就是加高建筑物,将更多的人口集中在同一建筑物上,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将人口密度转变为高层建筑上来,并在节省的空地上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提高密度环境给人的舒适度,而且在集中的高层建筑中更加的能够突显出城市的和谐美。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快捷方便的生活,同时也加大了城市高密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充分利用环境心理和实际环境中存在的异同点,并且结合建筑的使用人员的心理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降低城市高密度的现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2]方波.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门窗,2014,06:422.

[3]李浩.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0:31.

建筑密度范文5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人员密集地大多为城市的中心服务区,如大型商超、社会公共场所、教育片区、医院、车站。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以公共行业标准的形式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很多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但是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隐患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大火灾事故仍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要想有效的降低消防隐患的发生率,就得先了解这些场所的特点,同时相关部门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对消防隐患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

1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隐患特点

当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比较大。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容易让人的心肺受损,导致人员中毒、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时,在人员密集场所因人员疏散不及时,还有可能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给人员疏散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为人员密集场所,多为政治、经济、文化集中区域,所以火灾一旦发生,则会对大量物品,建筑烧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隐患原因

(1)安全疏散通道设置不合理。安全出口是在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生命通道。当火灾发生时,如果安全疏散通道过于拥挤,不够用而导致人员无法逃生,则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所以,在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设置安全门。虽然有很多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门确实是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的,但是往往在平时都只开通一个安全出口。[1]

(2)内部材料使用不当。很多人员密集性的商业场所,在进行装修时,为了降低成本,选择的装修材料耐火程度大多都不达标,一旦出现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增加火灾面积,烧毁更多的物品,随着燃烧产生更多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加剧了对人员生命财产的威胁。

(3)建筑内缺乏消防设施。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时却多多少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消防设施损毁、消防设施不足、消防设施超过使用年限、消防设施不符合人员密集场地的标准等。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指示灯不够显眼,应急照明等不同程度损坏,在一点消防设备旁边没有操作说明,这会让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消防设备。

(4)常闭式防火门不起作用。很多人员密集场所的常闭式防火门没有真正用到实处,致使常闭式防火门,在火灾发生时不能有效的对火源进行隔离。不少常闭式防火门内堆放有其他物品,有的甚至防火门已损坏,这无疑是在火灾发生时进行“火上浇油”。

(5)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很多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甚至一些商场和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劣质电表、电线、保险丝、变压器等,增加消防隐患。人员密集场所本来用电量就比较大,一些商家不规范用电,超负荷用电,对于电路的管理保护做的不到位,都加大了消防隐患。

(6)人们整体缺乏消防知识。很人多对消防安全认识不清,不够重视,同时也比较缺乏消防知识,这让人们在平时生活中就缺乏消防安全的保障。当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因缺乏消防知识,人们不知道怎么使用消防器材、怎么安全的逃离火灾现场,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伤亡。

3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所存在的问题

(1)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发挥职能。在很多人员密集场所的主体部门,似乎只有公安部门,消防大队例行检查时,才被动的配合进行一些消防宣传、消防演练、购买消防设备。一些主体部门快速追求经济指标、销售指标,而忽视了消防培训、消防监督。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也未能把消防管理落到实处,与消防部门缺乏密切的配合。

(2)自主管理不到位。在人员密集场所,主体单位、部门的消防观念和消防意识薄弱,似乎消防监督检查就是消防部门的事儿,致使很多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缺乏主动性。主体单位、部门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漠视消防安全。在接受消防部门的检查时,繁衍了事,不从根本去整改,刻意隐藏一些消防隐患。因此,在人员密集场所,仍然存在很多消防隐患,易引发火灾,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3)消防检查管理机构警力不足。现在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型商超、步行街、娱乐场所逐年增加,人员密集场所增长速度太快,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增长速度却跟不上节奏,就会出现很多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缺失,存在消防隐患。

4 消防检查的内容规范

(1)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楼梯设置标准。疏散楼梯一般有四种:普通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普通楼梯间一般适用于24米以下的建筑;封闭楼梯间一般是用于32米以下的建筑;当建筑物室内疏散楼梯间不能够满足发生火灾时的疏散要求,可以设置室外疏散楼梯间,但是,室外疏散楼梯间的楼梯要具备一定的耐火程度,不能使用不放火材质搭建;防烟楼梯间一般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楼房。

(2)安全出口的设置标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的设置最低不能少于两个,单层地下建筑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和防火门。歌舞厅、电影院、礼堂等地的安全出口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层公共建筑小于200平方米时,应该设置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一般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小于60厘米,对于高层建筑,其安全出口的宽度至少为一米。对于防火区必须要有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

(3)疏散走道的安全标准。发生火灾时,疏散走道对于人员快速撤离火灾现场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人员密集场地的疏散走道也是有相关的标准的,人员密集场地疏散走道的吊顶,得使用非燃烧的耐火材料,且疏散走道不宜过长,不然,疏散人员过多时,可能会发生踩踏事故。疏散通道要宽敞明亮,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排除烟雾的功能。

(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在人员密集场所都应安置应急照明灯,疏散楼梯、疏散通道都应将应急照明灯安置在墙壁上或者吊顶上面,应急照明灯的材质需要耐火性强的非燃烧材料,便于在火灾发生时,对应急照明起到保护作用,正常照明,利于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疏散走道口和疏散楼梯口都应设置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应该在疏散走道及道路拐角处都设置一些,便于在火灾发生时给受困人员指明逃生方向。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最近的一个安全疏散通道的直线距离,不能超过30米。

5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策略

(1)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管理职能。消防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去执行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消防部门要起着宏观领导的作用,对消防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公告。严格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计的消防问题进行把关,从源头进行彻查管理。消防人员要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检查做好记录,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可以正常使用。[2]

(2)进一步明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责任。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要给每一位消防人员划分监督任务,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个人,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责。

(3)有重点的进行人员密集场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消防部门要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紧急按钮、消防报警系统经行逐一排查;定期在人员密集场所举行消防安全宣讲,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疏通安全通道,对紧急照明灯逐一排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备逐一排查,发现过期、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对常闭式防火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增加安全出口的数量,检查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消防部门联合人员密集场所的主体单位经常进行一些消防演练,培养人们的消防意识,让人们掌握消防逃生方法。以减少消防隐患,减少在火灾事故中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4)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很多都是由电失火导致,所以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不可忽视,安排制定的人员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检修、记录、维护,对一些老化电路要及时进行更换。人员密集场所的主体部门要立下严格的用电安全、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商户们要严格遵守。严禁私自拉扯电线,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三无电气设备,其设备安装也要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对于一些违章操作的,要坚决拆除并处于罚款。管理人员要统一进行消防知识、消防安全培训,培养消防意识,有效地防止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发生,降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

(5)加强安全疏散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由于疏散系统不完善,疏散不及时,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对于人员疏散要讲究效率,监督人员应及时发现消防隐患并及时解决消防隐患。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严禁在主体单位进行营业时,对安全出口进行关闭、封锁。

(6)增强全民消防意识。让人们同时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与火灾危害带来的严重性,消防人员要加大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把消防安全知识传递到基层群众。给人民群众展示一些火灾的案例,从实例中对人民群众进行防火安全的教育。让人们关注消防,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消防监督检查中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督管理氛围。

6 总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人员密集性场所的消防隐患,人员密集性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必不可少。同时让我们能够明确,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建筑密度范文6

关键词:生态思维;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世纪初,高密度建筑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城市扩张与人口膨胀、能源危机和资源匮乏而发展,深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而沿承了“国际式”的风格。建筑规范的完善和高效率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大多数高密度建筑以点式或板式高层的单一形态呈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态的宏观范畴延伸至资源、自然、人文多方面,由高密度建筑的单一形态引发的土地浪费、环境恶化、公共空间缺失等矛盾日益尖锐。当代建筑师对于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探索领域颇为活跃,在营造节地模式——资源生态型、创设舒适健康——自然生态型、激活空间活力——人文生态型三方面推陈出新。这对城市高密度建筑生态适应性营建有巨大借鉴意义。

1营造节地模式——资源生态型

土地作为短期内非可再生资源弥足珍贵,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建筑的形态和体块组合方式创造额外使用空间,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从而相对的提高了空间密度,在高密度建筑中常为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归纳总结有一下几种形态模式:

1.1悬挑漂浮型

悬挑漂浮模式是建筑师对于“挣脱重力”[“挣脱重力”的最直白解释就是要在空中寻找利用空间,而这恰恰是建筑挣脱高密度环境压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的尝试,是对场地的空间释放。这种形式中有着勒·柯布西耶“新建筑五点”中“底层架空”的影子。荷兰建筑师事务所MVRDV设计的WoZoCo老年公寓用悬挑手法提高了空间密度。依照法规和日照规范,只能容纳87个单位住宅的基地中无法满足甲方提出的布置100了住宅单位的要求。设计者提出巧妙大胆方案:将13套公寓悬挑在建筑北侧,成为不占基地的“悬挑楼阁”。(图1)斯蒂文·霍尔在万科中心的设计中提出“漂浮地平线——位于最大化景观园林之上的水平向超高层建筑”的理念。整个建筑垂直交通部分做支撑,主体部分游离地面,以不规则水平线性方式延展,俨然一个平放的摩天大厦。(图2)

1.2空中廊道型

空中廊道作为空中“次级地面”[所谓“次级地面”是指针对原始地面而言,脱离原始地面而处于空中的人工地面,具有或接近原始地面环境特征和空间品质的人工建筑平台或基面。董春方 高密度建筑学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是对垂直提升后地面街道的模拟,在丝毫不影响基地面积前提下使地面空间向三维立体模式跃迁。空中廊道以结构技术支撑为依托实现了可与地面相媲美的交通、交流、休憩、景观功能,而这一切都是在原有建筑上额外附加的功能空间,提高了空间使用密度,是变相的节地方式。斯蒂文·霍尔的北京MOMA项目为天桥连廊相接组成的大型住宅集合群,空中廊道从12-18层将塔楼联系成整体,把几栋建筑进行了循环联通,创造了共具垂直性和水平通,把高密度社区打造为高容量且富有活力的立体城市空间。(图3)

1.3屋顶利用型

屋顶利用与空中廊道原理相似,同样作为“次级地面”把地面功能搬迁到建筑物最顶端,提高空间使用率,展现了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的节地优势。天津SOLO单身公寓方案面临基地范围小的限制,打破沾满基地裙房和塔楼常规,将裙房和塔楼关系倒置,把本应位于底层的公共空间放置在顶层的Sky Club。(图4)萨夫迪设计的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在高达200米的顶端设计了一个空中平台,成为容纳了公共景观、游泳池、健身空间10000平米的“空中花园”。(图5)BIG建筑事务所秉承“Big is more”理念大胆创新,在哥本哈根“8”字住宅中把屋顶设计成自行车道,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从街道顺着层层屋顶花园一路骑行到十层的空中阁楼。(图6)

1.4逐层膨胀型

逐层膨胀式建筑外形呈现“棒槌”或“倒三角”的形态,由极小的基地面积逐层竖直向上膨胀或靠近顶端逐渐收缩。这种减小基地面积的方式可形成较高的平均层数[ 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首层面积 董春方. 密度与城市形态[J]. 建筑学报, 2012 (7): 22-27.],是一种直观的节地模式。卢.卡斯特罗公寓以尽可能小的建筑基底面积从一块狭窄的地块中生长出来,笔直向上升起多个楼层,然后在塔楼的中段膨胀,又在顶端进行收缩,把库哈斯的“拥挤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图7)MVRDV对库哈斯的挑战和超越有所继承,在其作品“天空村”竞赛方案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繁杂的功能压缩到紧凑的建筑中。(图8)

2 创设健康舒适——自然生态型

自然生态指良好的日照、通风、低噪、绿化,使人处在舒适健康的自然环境中。多年来,高密度建筑因其密集单一的发展形式在此方面有着很多不足。通过改善高密度建筑形态来部分实现建筑及环境的生态营建,作为低技术手段与之相对应的现代“高技术”相比更符合整体生态原则。体现形式主要为热工适应、风效对应、光适应和景观契合四方面,表现在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2.1阶梯退台型

传统建筑以同一平面复制拔地而起,层层为单纯的叠加和罗列。为了适应坡地地形或满足日照使建筑层层后退,形成阶梯状,利用坡度解决由太阳高度角带来的光线遮挡问题。阶梯退台建筑往往以群落密集化排列方式呈现,其覆盖率方面体现其高密度的特性。MVRDV设计的柳州龙潭公园前卫建筑方案,欲打造一幅“垂直村落”图景,每多个混凝土居住单元构成密集像素,顺着地形层层退台,既保证了特殊地形中聚落的密集度,又形成画意盎然的风景。(图9)BIG建筑事务所的作品山阶住宅呈阶梯状坐落在基地之上,如山坡倾泻的瀑布与自然对话,汲取着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图10)

2.2蓬松孔隙型

蓬松孔隙型建筑是能自由呼吸的建筑。建筑单元体块像堆积木似的进行堆搭,中间留有空隙,使阳光和风能渗透到建筑内部。BIG的作品Taipei City Wall以15m×15m×15m的框架为单位重叠罗列,体块搭接处形成密集空隙,整体通透,有良好的风环境和光环境。(图11)MVRDV另一作品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塞洛西大厦,体块凹进如同蜂窝式,共容纳了146个单元住宅, 由体块凹进形成建筑整体的开场式,允许自然风和光线进入大楼,并提供远景和外部空间。(图12)蓬松孔隙型高密度建筑在创建城市高密度的同时不失郊区般的绿色品质。

2.3流线形体型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的侧向荷载之一,而迎合密度之需要的板式高层常承受由严重风荷载带来的破坏。流线型建筑能在保证高密度同时减小荷载,保持舒适的风环境,此外也体现着城市动感活力和生活多元化。马岩松的梦露大厦正是如此。(图13)扎哈·哈迪德善于创造流动性富有冲击力的形态和空间。北京银河SOHO(图14)和上海临空SOHO方案(图15)都以惊骇世俗的多元、流线型、参数化未来派建筑姿态展现。同为面积达数十万的大型综合体,能容纳多种功能供大量城市人口使用,是当代流线型高密度建筑的模板。

2.4立体绿化型

立体绿化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指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见互动百科/wiki/%E5%9E%82%E7%9B%B4%E7%BB%BF%E5%8C%96]指通过建筑体块的打散重组或凹凸错落,由建筑基底向上到顶端每隔几层形成绿化平台,在高层建筑中使远离地面的人也能享受到同等的绿化和景观。把地面水平延伸的大花园化整为零,以垂直的方式重新组织分散到建筑的各个角落。这对于高密度建筑中高空绿植缺少的问题是很好的生态性解决方案。MVRDV的天空村方案中也采取了此方法。(图16)

3激活空间活力——人文生态型

人文生态指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良好的空间品质、人与人亲近、与自然亲近、场所舒适健康而富有活力,这些场所需要以公共空间为依托来实现。设计归纳有以下几种建筑形态:

3.1叠加扭转型

通过建筑体块的叠加扭转,在高密度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图17)OM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111 First Street,三个体块叠加成为高180米,52层的立体“城市”。 基座上垂直错位叠加的三块体量不但加强了建筑的形式感,也因叠加扭转在每块建筑体量的屋顶创造了室外开放平台,获得了景观和视野。(图18)

3.2中间镂空型

完整的建筑物由中间切割出去一部分,镂空处可作为使用者在高层上的户外空间,完成交流、休憩、观景等;由于中间镂空可形成良好的通风和采光。MVRDV小组可谓是把镂空的手法应用的淋漓尽致。在其作品西班牙马德里社会住宅中在楼层上部挖空,形成个“瞭望台”,为居住者提供了社区花园和凝望天际线的所在。(图19)A-LAB在挪威银行(OnB Nor)总部B座的设计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宽大的体量的顶部和底部各切割出去一部分,把镂空部分作为了公共空间。(图20)

3.3凹凸错落型

建筑体块的凹凸错落形成零散的公共空间分散在其中,用作活动和绿化。SAKO建筑师事务所的北京积木阳光公寓由大量黑白色体块交叉堆积而成,形成了凹凸错落的空间感,整体建筑物如巨大的积木或用玩具堆砌的模型,凹凸处形成以阳台为主题的半公共空间。(图21)MVRDV的“天空村”在应用立体绿化和阶梯退台的同时也采用了体块凹凸错落的手法,在凹处和凸处形成了景观公共平台。(图22)

3.4螺旋地面型

此形式拓展了二维的建筑基面三维连续立体化,获得了更多的连续基面,模拟在地面上的街道空间,可作为对于高密度建筑公共空间的增加。MVRDV设计的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外侧连续楼梯作为城市水平街道的竖向延伸,在高密度环境里节约了城市用地。(图23)杨经文的梅那拉大厦(图24)把传统的水平地面绿化由建筑底端转以螺旋竖向形式引入建筑顶端。Garage Tower(图25)则针对城市停车位不足设置了螺旋连续上升的停车装置。

4结语

高密度是一个极限化的问题,对密度的追求是为了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和土地合理配置,最终能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试图寻求一个既不影响城市具体地段固有的高人口稠密度、高建筑容量和高效生活,同时又带来资源生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城市之路。这样富有挑战而艰巨的任务必然要求高密度建筑打破传统“摩天大楼”的形态束缚,充分挖掘高密度建筑的多样化形态。而无论这些通过创新而表达的形式是新奇、怪异还是规整,都应抛弃建筑风格设计中的浮华,回归建筑本体,以创造人性化、生态化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适宜场所为最终落脚点。

参考文献(1)董春方 高密度建筑学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BIG建筑事务所作品集[M].Group Projects 2001-2010 DESIGN MEDIA PUBLISHING LIMITED

(3)布罗托(Eduard Broto)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2[M].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

(4)布罗托(Eduard Broto)高明 译 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9:137

(5)董春方.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 建筑学报, 2010 (004): 20-23.

(6)王骏阳. 都会田园中的建筑悬浮——评斯蒂文· 霍尔的深圳万科中心[J]. 时代建筑, 2010 (004): 110-119.

(7)邹颖. 荷兰 MVRDV 事务所[J]. 城市环境设计, 2005 (2): 110-117.

(8)霍渭瑜. 8 字住宅[J]. 建筑知识, 2011, 31(1): 18-23.

(9)摩西, 萨夫迪. 摩西· 萨夫迪设计基本原则[J]. 世界建筑 (8): 16-18.

(10)许光. 建筑师史蒂文· 霍尔的 “体验建筑” 研究[J].

图片来源

图 1 MVRDV官方网站mvrdv.nl/#/projects/015wozoco

图 2、图3 作者自摄

图 4史文倩. MVRDV 的中国之旅[J]. 时代建筑, 2005, 1: 016.

图 5摩西, 萨夫迪. 摩西· 萨夫迪设计基本原则[J]. 世界建筑 (8): 16-18.

图 6、10、11 BIG建筑事务所作品集 Bjarke Ingels Group Projects 2001-2010 DESIGN MEDIA PUBLISHING LIMITED

图 7董春方 高密度建筑学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图 8、16、22 SKYVILLAGEMVRDV官方网站mvrdv.nl/#/projects/415rdovreskyvillage

图 9 MVRDV官方网站mvrdv.nl/#/projects/270longtanparkliuzhou

图12 MVRDV官方网站mvrdv.nl/#/projects/celosiacompleted

图13MAD建筑事务所官网/cnindex.aspx#works_details?wtid=4&id=29

图14图15Zaha Hadid 建筑事务所官方网站/archive

图17作者自绘

图18 OMA官方网站oma.eu/projects/2006/111-first-street

图19 MVRDV官方网站 mvrdv.nl/#/projects/178mirador

图20布罗托(Eduard Broto)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2[M].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

图21 布罗托(Eduard Broto)高明 译 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9:137

图23 MVRDV官方网站 mvrdv.nl/#/projects/065expo2000

图24 吴向阳 杨经文/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 2007

图25布罗托(Eduard Broto)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2[M].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