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1
2010年8月20日上午,我们小队赴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参观。
到达目的地后,福利院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彩虹楼——儿童休息的地方。老师介绍了这里的孩子们,他们大多数都是由于先天疾病或智力障碍被父母丢弃的。那些脆弱的小生命在与病魔的抗争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已经如此的他们还要被父母所抛弃,想到这里,同学们的泪水已不能自己。 直到看到这些孩子们,才知道他们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脆弱,他们可爱、漂亮,一样的活泼,一样的喜欢玩耍,一样的需要爱,一样的需要一个愉快的童年……他们在这里是受保护的,所以同学们只能透过玻璃窗看着他们。站在玻璃窗前,行动正常的孩子们会爬或走过来,用双手拍打着玻璃,灵动的双眼映出大伙儿的影子,那眼神让人揪心。同学们伸手贴在玻璃上,这时小手与大手相合,玻璃上留下了个温暖的影子。
此次儿童福利院之行,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正如一首歌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3)班邹星雨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2
《南京!南京!》观后感
黑白,南京城的1937年。城市的荒废,人心的逃亡。孩子的哭声,百姓们脸上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日本人的万岁,以及每一颗子弹打在南京城门上的,在每一次浓烟滚滚后重重地敲击着中国人的灵魂。他们不亦乐乎的抢夺着我们的财产,我们每一片中国人的土地。“这里是安全区,这里全是难民。”这句话让我心痛不已。沉重的大门背后有着多少双需要可怜无可奈何的眼睛,默默流泪,自己的命运个已经被人所掌控,中国的命运已经传来了噩耗。给日本人遍布,一步步逼近,我们一步步后退,直到血流成河,尸体遍布。我们脸上的无助甚至在日本人的气势下举起了投降的手,连反抗也是无力。
马路的两边,已经无法在等待的脚步声,城门已经无法在挡住我们想要逃出去的心,何况是肉体呢。房子炸得没有了屋顶,所有的东西被摧毁散在还未平息的灵魂旁边。有人说中国人是懦弱,只会想着逃避,想到静静的等死。但是你只要听到这句话:“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临死前我们那不屈服的威严,枪声,转过来的是中国士兵刚毅的脸。1937年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我们又受到了多少的磨难。当城门被炸毁,我们的心也碎了。日本人的攻击从未停止。天是黑的,我们的血却成了最悲壮的画面,永远的融进了历史的文字当中。
黑白的废墟,黑白的空城,以及日本人黑白没有感彩的脸。但我们的灵魂,我们在绝望中的不屈那一种振奋人心在灰暗的世界中闪闪发光。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3
那天蓝天静的没有一丝白云。上完体育课我们就去远程播放室了,看了一个节目讲的是邹跃老师在南京市的演讲,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
使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外国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学走路,孩子摔倒了,如果是我们中国妈妈一定会跑上前去,说:“宝贝,摔疼了吗?”而她不是,也学着孩子的样子摔倒,当孩子回头要哭时,妈妈说:“宝贝像妈妈这样爬起来。有时溺爱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没错,当你要妈妈给你洗一件衣服时,妈妈说:“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许你会责怪母亲,你错了,有时溺爱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当你手中握着你爱吃的零食时,你是否想过为你每天操劳的母亲。父亲是否吃过?当你和别人打架时你是否想过父母会让吗?当你徘徊在游戏厅门口时,你是否想过父母知道了会多伤心?
孟郊说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4
南京青奥会期间部分国民反映出的素质问题令人叹惋:先有假冒的“残障人士”坐轮椅骗过排队入场。后又有观众席里有些观众的一系列不雅行为:辱骂某国的工作人员,哄 抢台湾馆发放的免费环保袋,在馆内大声喧哗、接打电话,在草坪上随意坐卧,随地吐痰,有的还拿着相机对着每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狂拍,更有甚者,一边猛拍桌子、一边对着外国游客狂喊,嘿!嘿!嘿……
二、 活动目的
(一) 公民形象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素质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 的结果。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的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民素质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同学深刻思考、树立“做好大国民,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的观念。
(二) 通过演讲比赛形式,让同学们在以寝室为单位的小组讨论中体悟合作的重要性,另外给更多的人提供舞台,多一些上台演讲的历练。
三、活动主题:做好大国民
四、活动时间: 11月25日下午3:30
五、活动地点:j2
六、活动对象:金试q1341班全体同学
七、前期准备
1、 以寝室为单位,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广泛收集“国民素质问题”相关材料,准备演讲稿,各寝室推选一至二名演讲代表,提前上报演讲主题。
2、 确定主持人,与主持人沟通,安排活动相关流程问题。
3、 确定布置教室、收集图片视频等的相关负责人,分配任务。
4、 组织学习团歌
5、 绘制宣传板
6、 为演讲优胜者准备小礼品,准备好布置教室的材料。
八、团日活动流程
(一) 布置教室
1教室布置一简单肃穆为基调,更能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重点在黑板报的结构和内容上。主要由团支部讨论决定,宣传委员主负责。
2、相关负责人在周四下午3:00到达活动教室布置。
(二)具体活动
1、全体起立,齐唱团歌。
2、组织全体同学参观收集的主题相关的视频及图片,以此引入活动主题。
3、支持人发表观后感。
4、同学们可自由发表观后评价及感想,时间为10分钟左右。
5、支持人进行简短总结后宣布开始演讲比赛环节。
6、各寝室代表依次上台演讲。每人演讲时间为3~5分,演讲总时间为40分钟左右
7、自由投票选出最佳演讲者前三名
8、主持人为获奖者颁发奖品
9、刘泉同学吉他独奏
10、集体玩小游戏
11、结束语
九、活动后期
(一)班干部及负责小组留下来清理现场,做好教室卫生工作。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课堂缺乏趣味,教学方式死板
在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矛盾的关系。在课下,学生们对历史的研究有着别样的兴趣与情怀,针对历史问题或者历史现象争辩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课堂上却恰恰相反,面对教师的讲解,学生在课上发呆甚至昏昏欲睡,处于茫然状态。究其原因,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讲授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中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讲解出来。这种传统的讲授方法,既无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呈现出来,又无法使学生了解精彩纷呈的历史,极其缺乏趣味性。
(二)信息化的普及影响历史教学的真实性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在现阶段的社会,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书籍报刊、博物馆到现今的电影电台、计算机网络等,这些信息化的渠道逐渐补充了课堂单一化的同时,对历史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影视剧中涉及历史领域的题材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却忽略了其真实性的考究,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认知,对历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历史学科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广大教师以及社会要提高对历史题材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及关注,因为其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历史题材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历史重现,激发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影视剧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地将剧本描述的剧情演绎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历史故事发生的原委,利用多重信息对学生进行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刺激。同时,在影视剧中有很多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利用好影视资源能够使历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这是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主要体现。特别是应用于课堂的引用环节,就好比一扇窗户,使学生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比如教师在讲解时期,可以有效的利用电影《南京!南京!》以及《屠城见证》等影视剧,利用影片的感染力将学生融入历史氛围当中,依托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向学生充分介绍历史的真实。观影过后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并发表言论,写观后感等。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历史分析能力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影视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历史的认知大部分都来源于历史题材影视剧,人们习惯性地将历史题材影视剧还原为历史本身,将其作为历史的本来面貌。历史教师可以借势顺应时代潮流,将其合理化地引入课堂。比如教师在讲到清朝的历史时,可以引用《康熙王朝》以及《雍正王朝》等史实性较强的历史剧,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逐一的赏析与辩论,在这一过程中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到清朝时期历史的同时,又能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三)了解历史的价值,并且培养历史情感
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不同,历史题材影视资源以独特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带入并渗透其中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伴随着《黑狐》《雪豹》等抗日影视剧的播出,学生们对抗日历史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内心深处对抗日悲悯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通过课堂上影视资源的共享也足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6
日前,王亚彬的新作舞剧《青衣》在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新剧场联排,现场就连过道都站满了前来目睹学姐风采的师弟师妹们。北京大学教授、法国文学专家董强的观后感颇为有趣:“毕飞宇叙事流畅自然,文采上却略输。这台华丽的舞剧,竟让他成了与苏童的合体。”
《青衣》是王亚彬自己的品牌项目“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在这部即将于今年10月4日至6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舞剧中,王亚彬化身成为舞台上的“青衣”,和观众一起追问“生命该如何寄托”。
舞剧《青衣》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第七季演出,却是王亚彬第一次亲自担任导演、编舞及主演。7年前王亚彬25岁,她想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新鲜的创作。她叫上当时舞蹈学院的一些同学,一起做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叫“朋友们”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台前幕后和我合作的这些伙伴们,还有一个是进到剧场看演出的这些观众们。”王亚彬解释。如今6年过去了,演出从最初的朝阳9剧场演到了国家大剧院,王亚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吸收、慢慢成长,她渴望自己发声,去做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艺术创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全新的创作。
2012年,王亚彬拍电视剧《推拿》,由毕飞宇的小说改编。拍摄期间她反复读了毕飞宇的书。大学刚毕业时,王亚彬也读过《青衣》,但当时的年纪让她还对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不甚理解。这一次,再把《青衣》读到一半时,王亚彬突然萌发了要把它改编成舞剧的想法。“我觉得毕飞宇老师的小说文字比较有温度,里面有很多描述性的文字情感性是非常强的,和舞蹈善于抒情的特点非常吻合,他的小说里面对于女性人物描写是非常专注和深入的。打个比喻, 他的描写就像中国的针灸,非常深,非常集中,点到穴位很透彻。”王亚彬说。在《推拿》中,王亚彬饰演的是金嫣,一个性情直率的女孩,而《青衣》中的筱艳秋也是非常极致的性格。《青衣》的小说结尾,在十字路口,灯光辉煌,飘着雪花,看到这里,舞蹈的画面一下就在王亚彬的脑海中迸发出来。她跑去跟毕飞宇说自己的想法,毕飞宇眼睛一亮。
即使有过多次反响不错的影视经历,王亚彬却仍选择坚守她的舞蹈梦想,每一年,她都有舞蹈作品问世。王亚彬把这种坚守总结为“太爱”:“我从小就跟舞蹈在一起,如果说让我突然中断这个我很舍不得。其他转型做演员的人,他们可能觉得在做演员方面比较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对我来讲分不清是舞蹈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舞蹈。”
Q&A
Q:毕飞宇给你建议了吗?
A:我觉得毕老师对于我的表演还是挺放心的,2012年我们就聊过授权的问题,真正开始筹备是在2012到2013年期间。今年3月份我和我的执行制作人去了一次南京,一是看看这个戏在南京要演出的剧场,因为毕老师在南京生活,我就想去他那里演一场,再来我也见了见毕飞宇老师。因为之前怎样在舞台上呈现的大体构想都已经形成了,就在南京跟毕老师有过一个简单的交流,并没有聊很多细节。我觉得他也很尊重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创作,所以这次的创作对我来讲还是比较独立的。毕老师的小说被张艺谋、张元、娄烨这样的知名导演都改编过,现在改编成舞剧属于第一次,所以我觉得毕老师应该也蛮期待的。 摄影/董亮
Q:从第一次看《青衣》到现在10多年了,现在要做这部舞剧重新读小说,你对于主人公筱艳秋的理解变化了吗?
A:第一次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就是普通阅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想要分析它,只有大概的一个印象这个故事讲的是围绕一个从事戏剧行业的女性角色,挺悲的。当时小说里描述的氛围有点像小时候我跟父母呆在一起时候的感觉,挺家常的,有的段落还挺温暖的。2012年再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很像,主人公对戏剧舞台的追求,艺术家所思考的孤独、寂寞、对艺术殿堂的向往等等很多方面和我有共同点。
我觉得毕老师的小说挺有温度的,包括《推拿》。文字的温度真的很感染人,小说里边有大量的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我觉得其实与舞蹈中大抒情的段落挺像的。当时看完《青衣》,我就想这个要是改编成舞剧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想试试吧!那会儿在南京,跟毕飞宇老师开会的时候提过一嘴,大家一起谈了谈对于人物的看法和理解,我表达了想做成舞剧的想法,他就说哇塞,这个主意很好啊!
Q:原著中有两个主要的男性角色,乔炳璋和面瓜,在舞剧里这两个男性角色怎么处理?
A:舞剧首先受时长的限制,再来在叙事上它没有话剧那么多台词,舞剧还是以抒情为主,当然它也有叙事上的一些功能。所以主线上还是以筱艳秋为主,我们选取了两个和筱艳秋关系最近的人 ,一个是面瓜,一个是春来。乔炳璋这个人物就几乎弱化到没有了,哈哈!因为我觉得舞剧要把一条线上的几件事说明白,让没看过小说的人也能大概理解这个剧,感受到人物情绪,其实是很重要的。
Q:没有选乔炳璋这条线,而是选面瓜这条线,是不是和自己内心更认可面瓜和筱艳秋的关系有关?
A:可以这么说吧。我是觉得一个好的剧还是倾向追求真善美的。一开始我也考虑过把乔炳璋放进来,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条线缕的像麻花辫,有点乱,而且对于筱艳秋来讲也不够干净,所以我也就毅然决然的把乔炳璋这条线剔除了。(笑)青衣这个舞剧虽然一方面要符合原著,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但是我觉得她也要有非常清淡、干净的感觉。
Q:裴艳玲老师做了什么指导?
A:裴艳玲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一路以来是如何学戏的,如何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角儿,如何更好地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她真的是属于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家,虽然她跟我们一起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她说的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经验是很宝贵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从艺者都能体验到这样高的一个境界。
裴艳玲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作,她属于既能传承也能创新,她这个年龄的戏曲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也是很难得了。裴老师人也很好,平时也是非常素净的人,她还送过我一个对襟的汗衫,私下里聊天我们也说彼此挺像的,都是对艺术有一种追求和执著。有一次我去后台看裴老师,结束了之后她妆已经卸了,换上自己的背心,当时我们两个人在那里对望半天,我就觉得好像不需要说太多话,两个人四目相对眼神里就有很多交流。她有学过很多包括京剧、梆子、昆曲等等剧种,但是她没有说给自己一个教条框住自己,而且对于传统的东西她追求有一个新的表达,我觉得这跟我挺像的,虽然我的背景是中国古典舞,但是现代舞、当代舞我也会去学习,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有个人特点。
Q:这次是你自己编舞,而以前你都是请一些外国编舞家。
A:对,《青衣》是从想法的萌生到创作全部都是我自己。没有找外国编舞一是我觉得这个是和中国题材相关的,再来,这个剧涉及到中国古典舞和戏曲,我觉得我自己来做这个比较适合,因为我既对中国古典舞有所了解同时当代舞和戏曲我也有一定了解,自己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其实之前和一个外国朋友聊过,他也是戏剧导演。他说我听你从头到尾讲述这个故事,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自己做编舞和导演。我当时听了他的话一想,也是。小说确实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但是我做这个剧是描述人本身的,人的感情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