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访提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访提纲范文1
说实话,在电视台学习、工作的这些日子里,学到了不少在学校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不仅增长了自己的生活阅历,也学到了许多生活、社会经历:怎样做人、怎样工作、怎样与人相处等等;但最让自己钦佩和受用的是那种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一天踏进电视台《触点》栏目办公室的门时,我对这个节目还一无所知,从何学起都不知道。也由于一些手续上的问题,原本打算学编辑的我因进不去编辑房而在办公室足足坐了一天。然后接下来的一星期,每天按时来电视台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对怀着信心来求知的我打击很大。有时像上课点名似的在办公室打了个转就回家,人际关系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后来,通过心情的调整,觉得自己不能把实习当做好玩,这毕竟关系到以后的前途问题,于是主动找栏目的记者说话,希望能带自己出去采访。既然不能做后期,就先做好前期吧。然后,有了第一次外出采访的经历。之后的一星期就跟着记者出去采访了。每天积极地行动是十分重要的,不要仅仅是记者出去采访你就跟出去一下、看一下,而是在去采访之前,尽量了解采访事件的信息,构思接下来的采访与拍摄,采访回来后,要写稿,跟着记者去编片,这里的每一项行动都要求你自己积极争取,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很紧,你要大胆争取参与这里面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全面地锻炼到采、编、写能力。
后期制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到了栏目的编辑室,因为里面只有一套设备供编辑使用,所以我只能认真观察他的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果然专业的老师就是不同,对镜头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剪辑技巧上,画面剪得流畅,专题片艺术性强,蒙太奇用得巧。在操机水平上,速度快,非常熟练。以前在学校花两天时间编一个十分钟的片子,我就自鸣得意。在这呆了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知。我还领悟到编辑人员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而且个人修养上也要过关。一是要细心和耐心,把时间精确到帧;二是心态要好,避急躁,能够应对稿件的突然调整。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历练,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丰富的色彩。
采访提纲范文2
关键词:缸体材料 铸造成型 定位基准 精加工
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70-02
空气压缩机由于具有可靠性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基于压缩机气缸零件的制造过程研究其合金铸铁材料配比、铸造成型工艺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 缸体材料的配比研究
以降低成本、提高机械性能为目的对机体气缸的材质进行分析,在原有铸铁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合金元素,其中铬、钼、镍、硅等元素与铸铁HT200融合形成合金渗碳体,可以提高缸体的耐磨性;硅、铬元素可使缸体零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提高其抗高温氧化性;镍、钼元素使缸体的强度和韧性提高。通过实验调整铸铁中合金的配比,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铸铁金相组织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提高材料机械性能的目的。经多次试验,缸体铸件的微量合金元素的质量配比如表1所示。
2 缸体铸造成型工艺
将上述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在中频电炉中进行熔炼,进行调质处理,其中炉温控制在1 400 ℃~1 450 ℃、调质时长控制在20 min是关键,足够高的温度和充分的时间是为了保证所有材料能够充分融合、反应,形成均匀的、理想的金相组织。然后采用树脂砂型铸造法进行浇铸。
3 缸体机械加工总体设计
缸体零件加工的主要工作是保证量缸体内孔的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要求。缸体内径¢84.28 mm和¢106 mm的两孔,孔距74.98 mm,公差范围为0.016 mm,如图1所示。缸体加工的定位基准方案为:与缸体轴线平行的大平面作为缸体加工的精基准平面,在平面上加工两定位销孔作为定位的工艺孔。而加工定位基准所在的大平面则选择与缸体轴线垂直的缸体底面作为基准。
4 缸体定位基准的加工
4.1 加工前准备
在缸体精加工的定位基准所在平面进行加工前,基于互为基准的原则以缸体铸件基准面的毛坯面为基准,利用普通铣床粗铣气缸底面,利用这个表面作为基准加工气缸基准面。
4.2 定位方案
选择气缸底面作为主要定位基准,由夹具的3个在一个平面的支撑点限制,垂直于底面方向的旋转自由度由夹具设计的定位销限制,如图1所示。
4.3 工件夹紧方案
在加工气缸定位基准面前利用夹具左侧螺钉,如图2所示固定工件,利用穿^气缸内孔的两根M25的长螺栓和螺母压紧汽缸顶面上的压板,从而实现缸体的夹紧方案。
4.4 加工工艺过程安排
选择带旋转工作台的立式加工中心作为加工设备,首先在旋转工作台上找正并夹紧夹具,然后粗、精加工气缸前表面,工作台旋转180°,粗、精加工缸体定位基准面和6个M16-6H螺纹孔以及2个¢22H7工艺孔。
5 气缸内孔精加工工艺设置
5.1 定位与夹紧方案
为了保证气缸内孔的加工精度,根据基准统一的原则,利用精加工过气缸基准平面和两个¢22H7的工艺孔,作为定位基准,设计夹具的平面支撑缸体,更根据工艺要求在夹具上设计两定位销配合两工艺孔完成缸体的定位方案。在夹具平面上设计4个通孔对应缸体基准表面上的M16-6H螺纹孔,利用标准M16螺栓将缸体紧固在夹具体上,实现气缸的夹紧方案,如图2所示。
5.2 加工工艺过程设置
(1)机床选择:选择DH60卧式加工中心作为加工机床,此机床配备高性能FANUC18i数控系统;全数控旋转工作台,具有交换托盘功能;独立链式刀库可存放50余种不同刀具;机床具有高精加工能力。
(2)刀具加长杆的应用:由于缸体内孔为阶梯孔,孔轴向较深,在选择粗镗和精镗刀具的刀柄长度不能满足孔深要求时,根据气缸内孔的技术标准定制BT50刀柄的加长刀杆的粗、精镗刀具。
(3)加工顺序安排:粗、精加工φ84.2 mm、φ106.8 mm的缸体内孔,然后工作台旋转180°精加工φ34 mm 、φ46 mm的缸体内孔。
6 结语
在压缩机缸体零件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对合金材料的深入研究,试验验证了各种元素的最佳配比方案;通过先进的铸造成型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使缸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通过对加工设备、装夹方案以及加工参数等工艺内容的设计,完成了缸体零件的加工。经三坐标测量机对气缸内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各部分精度达到了技术要求,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成品率达到97%。
参考文献
[1] 杨保成.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生成系统开发[J].铸造技术,2013(5):642-645.
[2] 房长兴.发动机缸体加工工艺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3):262-264.
[3] 刘玉高,马幼平,吕宝君,等.热处理对高铬铸铁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2):118-120.
采访提纲范文3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学结合”;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地方和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沿海地区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力推行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等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的“工学结合”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为服务地方特别是港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 地方高校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因企业行业的崛起而崛起。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整合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与“工学结合”模式下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1)传统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性改革。当前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思想深受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充分体现出实践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上往往满足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不能满足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改革,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2)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受传统影响,与实际工作不十分适应。要改变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而传统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弱化实践教学的倾向,对实践教学的强化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为真正落实“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对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基于“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新的教学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要注意构建新的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问题。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特别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未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拘泥于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演示和学生重复操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致实践经历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吻合,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校企合作实际成效不大。在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由学校转向企业,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的同步就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由于目前大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管理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愿意让学生从事关键性岗位,只分配给学生一些附属性工作,致使实习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全面和深入,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也是“工学结合”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5)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打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建立。当前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大多遵循“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技术条件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组织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设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活动人和受益人。
3 “工学结合”模式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3.1 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深度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实行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合作的组织和机制。利用港口物流企业在地方的辐射力,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特别是开拓“工学结合”新方式,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港口物流企业中去,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智力资源,与港口物流企业合作,一方面为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运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顶岗实践开辟新的途径。建立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并付诸实施。学校将依托地域优势,寻找共同的利益驱动点,推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努力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机制,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条件支持。
3.2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港口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确定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修订专业方向教学计划,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作为改革的重点要狠抓落实。根据“工学结合”的模式,校企合作制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推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改革。“工学结合”的推行不是简单的单项改革,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教学是教育质量生命线的方向,切实统筹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等各个方面与“工学结合”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重点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周全的修订和设计,确保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协调统一,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具有连续性,获得完整连贯的教育经历。
3.3 整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港口物流人才教学模式。制订各项支持政策鼓励物流专业教师踊跃参与“工学结合”相关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试点研究,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和体现“工学结合”精神的新教学模式。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在港口物流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确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与前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应以从港口物流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以此为依据确定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又包括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部分。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相比,能力目标占主导地位,知识目标应围绕能力设定。在课程内容的排序方面,要以港口物流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参照系,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排列技能项目,同时安排与技能集成的陈述性知识,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破按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排序。
3.4 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及实行顶岗实习制度
以校企组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顶岗实习制建设为重点,大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在校外顶岗实习制度建设上,与港口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教学机制,优先选择产业规模和影响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双方的技术、人员等特色资源的交流和互补。通过强化“工学结合”的支撑条件建设,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服务于学生实践实习活动,同时也能服务于港口物流的市场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为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5 建立“工学结合”管理和保障机制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新的教学过程管理新体系和运行新机制,重点是实践教学环节有关的人事制度和财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保障,确保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建立新的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等。
采访提纲范文4
【关键词】采访准备 知识积累 采访提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也是如此,要想使采访获得成功,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记者要在短时间内认识采访对象不是一件容易事,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丰富而复杂,记者采写新闻,既要客观、真实、准确,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事先的充分准备,在短时间内要想达到采访目的是很难的。
通过多年的新闻采访实践,笔者以为,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日常知识积累
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新闻,新闻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这就要求,一个好的记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成为一名“杂家”。记者只有具备广阔的知识面,才可能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捕捉新闻亮点。写作时,才能很好地驾驭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并将之融汇贯通,从而写出客观、全面、生动的新闻稿件,这样的新闻信息丰富、知识量大,可读性自然也就强。
知识来源于日常的积累。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方法灵活多样。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知识积累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养成随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常阅读时,要带着笔和纸,随时记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是阅读引发的感悟、启示等;二、日常学习时,要有针对性。根据自己知识的结构、层次,去有计划地学习,补缺补差。三、把知识分类记录,例如把知识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大类,再把每一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按类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将知识层次分明地归类,以便于写作时查询。
二、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如果把日常知识积累看作是“平时练兵”,那么,采访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临阵磨枪”。这并不是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消极应对,而是针对采访对象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这对完成一次成功采访也很重要。
1、认真准备相关资料,做到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
如果对采访前资料的准备不足,一有采访任务就仓促上阵,往往会缺乏条理性,采访时常常会显得手忙脚乱。许多著名记者采访前都很重视资料的准备。《南方周末》记者孙亚菲曾经在对知名学者李敖进行专访前,特地用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了李敖的多本著作。孙亚菲说:“只有了解他,熟悉他的作品,在采访时我的心中才有底,采访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可见,采访成功与否和资料准备是否详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的文字资料有直接的资料和间接的资料。所谓直接的资料,是由被采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现成文字资料,如被采访者自己写的文章等。如果我们采访的是一个单位或某个部门,就应搜集与报道内容有关的资料,如该单位的基本情况、突出特点等。间接的资料,一般是指是别人的有关论述,是主要通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而获得的第二手材料。如果我们采访的是某一个工程项目或生产企业,那么就要查阅与该行业有关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这样才可以使采访能够深入,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如果采访一个人物,就要对这个人物的成长环境、性格喜好、工作特点等有必要的认知,这样容易与被采访者找到共同的语言,从而使采访达到预期目的。
2、拟定采访提纲
在对采访所涉及的资料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记者还应该对采访做一个较为具体的计划,也就是要准备一个合理的采访方案和提纲。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让记者心中有谱、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笔者认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访提纲,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围绕核心问题,设置各个采访环节。
(2)讲究逻辑: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环环相扣,注重挖掘细节;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和过程“浓缩”成一个或数个简单的问题。
(3)换位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感受,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让其想说、能说。
(4)采访的物件准备:包括采访本、笔、包、证件等,这是采访的基本常识。
总的来说,进行采访前的准备是为了增强对所报道对象的认知和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丰富、详实、有价值的材料,使采访获得成功。
采访提纲范文5
一、选好话题内容
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能否以小见大,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
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那么在采访时,必定手忙脚乱,心慌失措,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双方才有共同语言,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
三、采访提纲的设计
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因此,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报社记者表达信息的方式是文字,而主持人表达信息的方式则是声音,因而,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还要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
(一)要注意倾听,不能分散注意力
现场采访首先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一个交流平台,学会倾听,为各自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将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把握,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有可能意外地了解到其他的信息,又多增加了一条新闻线索。在倾听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迅速思考问题,判断信息的价值,最后是有关人士对这个话题的预测,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求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控制好节奏
因节目的录制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要调控好节目的整体节奏,使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保障。主持人在采访跟进时,说话语气要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相协调。在问采访对象相关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分配好与每一个采访对象之间的不同问题。对全局的控制上,要注意好细节的发挥,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其次对于某些采访对象谈到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要及时运用幽默的智慧来化解,可以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也可以停止这个话题,进入下一个话题。
采访提纲范文6
朋友和安妮宝贝认识10年有余,彼此是可以探讨人生和文学的挚友。于是安妮宝贝给足了面子,让我写好采访提纲发过去。
彼时,我挑灯夜战写提纲,就怕提纲做得不够出彩。第二天我惴惴不安地把提纲发过去。过了好几天,等来的是安妮宝贝的一句话:“我最近行程有变,可能没空接受采访,帮我谢谢你的朋友。”
当朋友把这段话转述给我时,我心里有些愤慨:这种推托之词,比粗暴地说提纲写得烂更让人生气。朋友体贴地补上一句安慰:“蔡康永说过,他对于是否幸福的一个判断标准是,可不可以保持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要。”
我明白他的意思。安妮宝贝之所以推掉这个采访,最终还是因为“不喜欢”战胜了“给面子”。她在微博里写的一句话赫然浮现:一个作者不能总是负责为读者炮制他们心目中的作品,这是取悦。
一个作家,连衣食父母都不愿取悦,坚持按照自己的路数笔耕,何况是媒体。甚至,她的字典里都没有“负责任”3个字――她不需要对媒体、读者、周遭的看法负责。她只负责自己喜欢的写作,然后声名鹊起。
有才,任性。实际上,任性是有风险的,也不是每个才华横溢的人,都有资格任性。
提到狄龙,你可能只知道《还珠格格》第三部里的皇阿玛是他演的。20世纪60年代,邵氏影业捧红了诸多武打巨星,高大威武的狄龙算是个中翘楚。后来的成龙,也要恭敬地喊他声“爸爸”。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电影人纷纷签约电视台,狄龙却坚持拍电影。很快,他从炙手可热的红人变成了烫手山芋。沉寂好几年后,他才再度以《英雄本色》中的黑道大哥的形象走红。
但彼时的世界已不再是狄龙的世界,武侠电影有成龙,大哥形象有周润发,他在海报上的位置,已经位于边角。他曾风光无限,但他没有审时度势,任性了一把,时代给了他回应。
狄龙的销声匿迹和安妮宝贝仍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个中区别在哪里呢?在于他们的坚持有没有顺应时代。
安妮宝贝以《莲花》为转折,开始摒弃哀怨缠绵、善男信女的故事,更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禅宗的精髓。她的成长,和读者、时代的成长环环相扣,所以她才可以持续任性。
反观狄龙,他没能意识到,一个武打演员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他自动停止了成长和探索。而过去与他搭档的尔冬升,也曾是邵氏电影里的武打红星,如今我们记不得尔冬升的银幕形象,只记得拍过《新不了情》《旺角黑夜》的导演尔冬升。
如今,大家一直强调“成就更高的人,拥有更强的自制力和责任心”,可光有自制力和责任心还远远不够,能不断成长并拥有对时代的敏锐感知,才能长盛不衰。
在工作上我算一个很靠谱的人,手头的约稿从不拖延,甚至会主动问编辑下一期什么时候交稿。我不怕三番四次地修改,就怕对方觉得我的文章乏善可陈。
事实上,我对写作的负责、毫不任性是不得已之举――因为我的实力不够,如若惹恼了媒体,他们另寻作者,我将丢失读者,更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