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实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学专业实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学专业实习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1

【关键词】农学;毕业实习;问题;对策

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建立在农学理论基础上,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实习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资源减少,“三农”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在农业类本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存在如下问题:(1)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对待实习主动意识淡薄,对导师依赖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方面,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实习。(2)生产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同学在此环节有应付现象。其中,考研学生和工作的学生目标不同,对实习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排收效较差。(3)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试验做的还不错,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生比例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实习上经费较少、研究命题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提升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1 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在学生选题前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题。比如考研学生采取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就业学生应偏向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实习,这类岗位就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技术方法和农业应用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另外,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时间考虑到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2 扩充条件保障措施,增强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

多方位吸纳实习资金来源,为学生优质毕业设计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平台,支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实习,实行联合培养制度。从而增加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学习当季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各方面的农业知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促进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汇贯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基层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

3 加强科技写作训练,提高科技写作水平

在实习开始前,增加农学类专业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科技论文检索、阅读、写作的能力,让其结合自己课题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训练,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另外,鼓励本科毕业生发表科技论文,并奖励一定的稿费,激励学生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

4 加强院系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院系应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宏观调控。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同时,农学类本科生增加《农学类专业导论》,主要由系主任及相关领域的教授讲课,邀请农业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投身农业科研的兴趣。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不同阶段抽查的方式与实习单位联系,关注整个实习动态。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根据导师的经费数额、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选报名额,达到最优的培养质量。

为解决农学类毕业生试验的季节性问题,采取毕业实习提前开始的办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让学生提前选导师,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如棉花类、水稻类以及相应栽培实验可以在第六学期计划安排;小麦类宜在第七学期安排。这样灵活安排可以使学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实际情况,为论文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5 探索学生参与评价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毕业论文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好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使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中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魏俊岭,郜红建,张自立.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70-473.

[2]P维言.新形势下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3]徐晓峰.浅议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172-172.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2

【关键词】:农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等学校都努力改进实践性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1 从教学方法上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

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必备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其特点是技术性强、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验促进理论课的学习。

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方法。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方式是首先讲授理论,然后进行实验和田间参观,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动手实践性和参与性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新的教学方式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学的授课方法是根据作物生产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作物生产环节分解为整地、播种、中耕管理、收获等环节,在每个生产环节出现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生产现场直接讲授;作物育种学也采取与栽培学相似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环节分为育种圃建设、杂交、田间选择、考种鉴评等环节,教师针对各环节在田间讲授。

2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教师队伍水平,要求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内容。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学期期末开始论文选题,首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论文题目后,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室,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完成开题研究报告,进行试验研究。毕业论文的试验在第六、第七两个学期进行,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在此期间学院组织教师进行中期检查

l~2次;第八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和进行答辩,由农学院学科组分派老师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定成绩,此成绩是学生能否参加答辩的重要指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合格的论文,将论文返回给学生,学生对照评阅意见与指导教师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修改,申请答辩;由至少1名校外专家组成5人答辩委员会,严把答辩质量关,对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同学,一周后进行第一次答辩。 转贴于 农学专业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3 强化生产实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毕业生产实习,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这不仅是锻炼学生、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过程,而且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检验。农学专业在总结多年生产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生产实习与找工作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业找工作

方面。过去安排生产实习计划在时间上与找工作冲突,效果不好。为使生产实习不与找工作争时间,又能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明显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第一,将实习环节分散到多个学期。如针对耕作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针对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以及制种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针对生产现场和社会调查的实习在第八学期进行。第二,实习采用集中方式进行。如耕作实习、制种实习分别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第三,第八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采用分次进行。现在将生产实习分为3~5个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集中3~5天时间集中完成,避开招聘会时间,提高了实习效果。

3.2面向社会,加强同社会的联系

我们把社会义务咨询活动和社会调查,也列为实习内容。通过咨询活动,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及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让大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把自己切实地置身于民众之中,面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不但是毕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3.3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实习效果

农学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单靠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是不够的。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3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12-0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我校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了以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课程是医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课程实验中必须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形态观察、临床应用等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但要讲授传统实验方法,也要融入新的方法,以便学生毕业后适应现代养殖业对兽医专业知识的要求。综合性实验是我们制定“721”培养模式确定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在所有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授之后,在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实习前要开展的一个综合实验性实践教学环节。“九五”期间主要是五大临床课程的综合实验教学;“十五”、“十一五”期间拓展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十二五”我们调整教学计划,把综合实验教学学院统筹管理,制定以传染病诊疗综合大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大实验两大环节,根据疾病调整教学资源,使我们教学更接近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临床基本病例的诊疗处理能力。临床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两个实践环节,时长接近一年,要求学生到基层养殖场、兽医站、动物门诊、研究所、药厂、防疫站、动检所等单位,对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接触、了解、解决、分析、总结的实习,最终培养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兽医人才。“十二五”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以课外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科创实验、拓展训练、企业班等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畜牧业发展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

二、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情况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十一五”基础上重新调整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及各课程学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规范实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临床实习要求和标准,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系体在保证专业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论证,结合国外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兽医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721”培养模式,即学生有7个学期的课程学习、2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1个学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习。近年来,我们又把大学生科创训练、社会实践调查、专业拓展训练、校企合作实践班纳入教学体系建设当中,形成全方位综合实践训练体系,具体如下。

1.课程实验教学方面,每一门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坚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各门实验课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作为切入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达到强化理论知识的目的。统筹设置实验课程,精选内容,整体设计实验项目。

2.综合大实验课程,改革原有的以“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病例”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以传染病综合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实验为主的综合性大实验训练模式,突破原有生理、生化、药理、病理、微生物、寄生虫、传染病、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等以小实验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学生在综合性大实验时,各教研室教师集中在一起上课,学生独立对具体病例完成其“发生、跟踪、诊断、治疗、预防、总结”的“5+1”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达到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目的。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引导,真正体现出综合实验的内涵。

3.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阶段,学生有一年的实践训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相互渗透,尽可能将科学研究实践中的技术方法转化到实验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科研实践水平,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如新的仪器投入本科教学、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内容中。同时,注意“产学研”合作教学,先后与生泰尔、沈阳和丰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及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一线生产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直接从事企事业生产工作,一方面是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适应社会。同时,还开设了中心创新项目、院内开放基金,让有能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通过课题的形式提高实验设计思路,使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三、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情况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在省内处于前列,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在工作岗位或临床实践中有效应用专业知识;二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基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都是单位的一线骨干,很多用人单位对我学院的毕业生评价较高;三是学生在单位发展较快,短期内能够得到重用,归功于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精神。

2.家长、学生对兽医专业的评价。91.3%的家长对动物医学学院的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感到满意。从学生高考报志愿和学校新生录取情况看,学院生源好,生源质量高,“十二五”期间动物医学专业一批次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线远远高出黑龙江省的控制分数线。

3.在辐射示范方面,动物医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可,现在全国各类农业院校借鉴我院的培养模式,又将四年制培养模式改为五年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也参照我们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利,肖建华,张建涛.适应执业兽医制度考试要求调整本科教学相关内容[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108-109.

[2]肖建华,高利,张建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141-143.

[3]范宏刚,高利,魏萍,肖建华,张建涛,王洪斌.面向执业兽医与官方兽医认证制度的动物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3,(5):16-19.

[4]高利,肖建华,张建涛,范洪刚,王洪斌.适应执业兽医考试制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4):44-45.

[5]李景峰,东彦新,胡宗福.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28(6):687-688.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4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理论上以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组织目标,在实践上被应用于不同的组织和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公共关系学"课程已被引入到农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并成为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一、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市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当前农科院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市营专业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要具备其就业所需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经营管理、沟通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本身就涵盖组织形象的调研、公关宣传策划、组织内外和谐关系的塑造、公关礼仪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策划、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意识,训练学生的口才表达,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礼仪习惯。

2、有助于提升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农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属于非农专业,不是农科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上一般处于劣势的地位,这给市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局限。在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开设"公共关系学",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围绕市场营销行业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策划传播能力、形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技巧,从而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农科院校都将"公共关系学"设置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公关教育在培养营销人才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多数农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较少,该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多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担当。这些教师缺乏市场营销知识背景,授课时无法针对市营专业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仅泛泛介绍公关策划、公关礼仪、公关活动等课程内容,较少将公关策划延伸到营销策划,将公关礼仪延伸到营销职业规范,较少向学生讲解各种公关活动在营销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操作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农科院校市营专业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基本以理论讲解为主,较少安排实训课程。特别是由于市营专业不属于农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尚不完善,实践实习经费投入较少,使得"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训内容非常简单个别甚至没有。

3、教学方法单一单调

当前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公共关系学"的讲授多采取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似乎理解,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真正用于实践。

三、解决农科院校市营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所存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农科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应重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面向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的营销人才。[1]在基于公关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再结合市营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公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立足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把公关教育和营销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也使他们将公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营销传播等活动中,培养"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应用型、复合型营销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基础。农科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公关人才,补充到公关师资队伍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或国外的公关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同时,鼓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从事公共关系方向的研究,对其教学改革、科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

3、重构教学内容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可将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实务运作部分,实际应用部分。其中,基本理论部分是基础,实务运作部分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际应用部分是该课程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基本理论阶段,根据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着重传授传播沟通、CIS、公众关系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在实务运作阶段,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演讲、策划大赛、礼仪展示等教学活动,着重安排公共形象调研、公关策划、公关稿件写作、危机管理、营销公关策略、营销职业礼仪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应用阶段,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实践实习基地,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调研结果,撰写形象调研报告、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等作业。

4、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过去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着力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增加实训课程内容,加大实践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技能和技巧的训练。除系统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外,安排由学生独立或集体完成的实践作业,给学生创造积极思考、动手分析、实际操作的机会,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策划实践、技能训练等相结合。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实践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考察。并针对不同的章节设置,开展策划大赛、公文写作、礼仪展示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改进教学方法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科学,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教师单一讲授的"满堂灌"式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注重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地调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2],吸引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举办策划大赛、模拟商务洽谈、新闻会等模拟活动,多设计、安排课程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封岚,胡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2]于显辉.基于营销职业能力培养的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朱崇娴.高校公共关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4]张维.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5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生产实习环节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1]。生物科学主要包含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管理;环境工程又包含光照、温度、湿度、气体与土壤五大因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工程学科涉及到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及环境调控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计算、建造施工技术等内容。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际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只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才能使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曾经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这句诗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生产实习环节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接触实际现场的情况,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激发终身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加深对社会道德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重要途径。实习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对其将来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现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2.1 师资力量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学院原有的各专业的共建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容易造成实习教学供给能力不足,形成了实习任务难以安排的局面。加上近年来物价指数上扬,各种费用都随之上涨,而实习预算经费没有多大的涨幅,直接限制了实习的活动范围,导致学生与农业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接触相对较少,使实习面变窄,这些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都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4,5]。

2.2实习基地减少的挑战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主要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目前随着很多学校的新教学楼,宿舍等随着扩招的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实习基地被占用,另外今年来试验基地的建设显得相对落伍,实习基地的管理也缺乏规范化,很多校内的基地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所有制模式已被新的体制所取代,很多农业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单纯以实习为目的的学生,而且,很多毕业学生不愿意到一些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大多仅靠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个人关系而勉强接受。基于这种状态,很多校外的实习基地逐渐面临着减少的挑战[6]。

2.3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挑战

发展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生产实习活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向大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新动向,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习活动的质量,不仅是培养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也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2.4 就业形式的挑战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仍然处于严峻的形式,虽然毕业生产实习作为必修课程,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很多的具体要求内容,但是指导教师执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生产实习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这段时间正好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在安排生产实习中,学生更多的以优先选择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方式,占用了毕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再加之本科毕业生中严峻毕业形式所激发的考研热,使一些按照农业生产时间安排的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如期进行。

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实习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式,对传统的单一集中实习形式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生产实习的同时联系一些与今后的就业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后期再统一进行集中实结。这种模式实施后使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实习单位,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对工厂化育苗的内容有过讲授,然而实际的生产中育苗公司如何进行大规模育苗设施及程序,生产周期如何控制,遇到具体情况如何解决等这些都是要通过实习来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对此类企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用人单位结合企业情况实地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实习的过程对未来工作情况也会得到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也通过实习更好地考察和锻炼学生。在实习后期实习生返校后又可以进行充分地对实习生活进行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

3.2 实习内容指导

要加强生产实习的指导,就意味着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中需要进行的准备增加,为此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征求实习意见

目前,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毕业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问题,还是直接影响毕业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实习之初,教研室就注重学生的意见和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实习的意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完善实习教学体系,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如花卉温室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大型温室园区,农展会等选取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校内的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些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校内的学科优势和当地设施产业的特点,分主次在校内展开实习。

(2)制定实习计划

首先,在制定实习计划时要抓住一些主要教学环节的把握,突出实习中关键性,规律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重要内容的把握,分成几个相关专题如,工厂化育苗 ,设施园艺作物植株调整,设施园艺作物田间管理,无土栽培,园艺设施,生产基地规划等内容,让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内容讲解,演示后,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其原理,操作技巧,观察结果。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除了根据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情况,安排社工专业实习在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合理时间外,还应考虑本专业在实际生产的特点,安排应季的实习内容。由于我校地处北方,实际生产中更多应用的温室类型是日光温室,可以根据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在冬末,根据季节和栽培作物的情况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调控,进行加温,通风换气等调节;在初春季节安排学生做一些日光温室的育苗生产的实践环节,把握育苗的关键环节,在让学生更贴近实际地体会农业设施生产的环节,解决实际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实习项目,劳动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科研需要安排,各组可以不同,应使每位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土配制,浸种,催芽,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等;在设施作物田间管理中,把握温,光,水,气,肥的控制及病虫害防止等等,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

(3)制定实习细则

科学制定实习细则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实现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的学,食,住,行等各项工作,在实习前对整个实习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该把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继续,在每个环节都要具体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准备,实习过程中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校外实习中应该通过了解实际选择的实习地点和实习方式,制定实习计划,增强对实习的指导力度,以我校今年的校外实习为例,在实习未开始前教研室相关教师就制定了实习细则,规定了校内外的实习组织方式,校内外基地实习的内容,生产科研基地的确定,实习纪律,考核方式及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对实习过程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提供考察报告,专题报告等,这些都使学生的实习一开始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是反映学生实习综合效果,分析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设工专业的实习过程包括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及一些生产科研基地的实习,过程复杂,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定,也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如对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的证明和其他实习资料等。

(5)实结交流

在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工作是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次生产实习后,交流工作在学生中认真展开,还向本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介绍,同时邀请了相关的专业教师,管理教师。交流会上,主要由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教师对整个实习的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实习工作的展望。通过交流总结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对设施工程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来说,实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实习的过程对设施农业这个产业加深了了解,丰富了专业认识,对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专业指导教师来说也更加丰富实习课程的内容,为将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基础。

3.3 实习管理

对实习的非科学监管是引起当前设工专业实习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特别对这种同步加强实习的动态管理实现对专业实习的有效监管。在实习开始前,由园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指导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院和教研室两级领导负责实习的全面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技术实习工作。学生要拟定详尽的外出实习计划,提交指导小组进行审批,经审批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且提倡在对实习单位选择时尽可能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内容。实习申请是否获得同意主要在于实习计划的详尽及与实现本专业学习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结合学校的监管,大大强化管理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生产实习教学是本科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结合目前我院的新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实习内容及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本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模式,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等实习过程的优化建议,相信这些会为未来新学科的发展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毕业生实习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王晓燕,杨振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2]张桂春,唐为民,张琳琳,高等教育学,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07,(8):187-194。

[3]刘亮,李录平,陈冬林,谭欣星,杨继明,能源动力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理工高等研究,2006(4):130-131。

[4]王恒明,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模式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2):78-80。

农学专业实习范文6

关键词:农村教师 教师学习 专业学习

一、研究背景

教师学习伴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类教师学习活动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学习之所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教育实践者关注的焦点,是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幅员辽阔、学生众多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优质教师资源不稳定,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学校开展教师学习活动的效果不佳,教师学习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显得十分不足。

如同学生的学习应受到教师教学的支持一样,教师的学习也应当得到来自于学校层面的支持。对教师而言,这种支持是指学校管理层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师的学习所作的鼓励或帮的指导活动。其实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并找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共同寻找改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优化的服务与帮助,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具体来说,学校应在组织、设计、激励教师学习方面发挥一定作用。通过促进教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或由于在观念层面对引领教师学习的重视不够,或由于在实践层面组织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能力的不足,教师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二、促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学习发展的策略

(一)校长应强化自身职责,引领教师学习

校长是教师的首席,因此校长也应当是教师学习的首席,首席作用之一,在于以身示范。如果说教师学习是学生学习是榜样,那么校长也应主动参与到教师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师学习中起带头示范的作用。首席作用之二,在于引领方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学习的指向。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校长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那么,对于教师如何学习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管理者的校长应有更加切实的把握。

引领的实质在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赋权、增能。赋权是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增能是提高教师学习的效能。在学生的考分至上的现实情况下,为教师的专业赋权增能则意味着为教师松绑,校长应思考如何减轻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减轻,教师就能够自主的安排他的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在较为轻松的心境中提升学习的效能感。

(二)丰富教师学习的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学习场所、设施、资源作为客观条件,具有重要的前提性价值。教师学习同样需要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如果没有配备的相关物质资源,教师学习就缺少可以凭借的抓手。教师学习条件的改善有助于教师依据自身条件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进行学习。

教师学习资源的多少并没有标准可言,相对来说,中心校和独立初中的教师学习资源相对较多,一般都有教师集中办公和开会的场所,而且这些场所一般配备有电视、电脑和网络。村小和教学点的资源就要缺少很多。教师学习资源的丰富不能“等、靠、要”,事实上,教师学习资源的多少并不是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制约条件,在现有条件下,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教师学习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改善教师学习方案的设计,优化教师学习过程

首先,分析教师学习需求,提高学习与教学的相关性。在特殊的农村教育情境下,农村教师学习的需求是丰富而复杂的。因此,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应当对所在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实际的教学困难有一个预先的调查,把握教师学习的各种需求,分析教师的教学困难,并从中提炼具有普遍性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应把握学习目的与教学的相关性,这样才能首先在目标制定上与教师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工作紧密集合,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其次,明确教师学习目标,加强阶段性学习目标的整体规划。无论是中长期的教师学习规划,还是短期的教师学习计划,以及每一次的教师学习活动,对教师学习的目标都应当有具体的考虑。当然教师学习计划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伴随教师学习的进程,伴随教师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伴随着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教师学习计划应当从现实出发,适当进行调整,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再次,加强教师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在不同教师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不同阶段教师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也应当在系统思想的考量下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不仅是应对整体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十分有助于教师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利于技能的形成和迁移。

最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强化学习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农村中学实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建议,为优化当前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学习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还缺乏必要的深度,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思考、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在这领域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地总结完善,在此,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王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状况与对策——基于浙江省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