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舆情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 青年思想 研究
一、主流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建筑企业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主流良好,健康向上,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进取精神,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思想坚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青年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广大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感到满意;尤其对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十分拥护;对当前党和国家反腐败力度表现出极大关注;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暴力事件极大愤慨。
二是崇尚道德。在道德伦理取向和秉承优良传统意识方面,有着清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态度总体健康向上,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清德的锤炼和修养。崇尚在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在工作实际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自觉维护央企形象。
三是关心企业。对企业发展高度关注,认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自觉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思想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行动上与企业同生存、共荣辱,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经常关心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听到中标消息群情激奋,得知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欣喜若狂。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现象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四是善于学习。当前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学习成才的愿望十分强烈。无论岗位变化还是专业方向调整,青年人都能很快进入角色,都能在学习提高中不断成长。导师带徒、参加建造师考试、技师比武等平台有力促进了青年员工的学习自觉性。大多数青年都能通过学习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爱岗敬业。在实际工作中,全体青年员工对自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忠诚度,认真负责、勤勉努力、尽职尽责。并对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表现出自信的态度。处处为工作着想,事事从企业利益出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六是弘扬正气。青年员工普遍能够弘扬新风正气,严于律己。青年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发扬优良传统和美德,诸如,勤劳俭朴、勇敢善良、诚实守信、务实拼搏等。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建筑企业青年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良思想倾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仰危机。有部分青年说不清或没有信仰。当前,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工,信佛、听佛音、带佛珠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西方国家甚至顶礼膜拜。这说明青年中的信仰危机是存在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帮助青年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
二是追求实用。青年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关心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职务提升等物质利益的越来越多,追求的目标日渐趋向实际。对于条件艰苦的项目或工作,只能用高工资、高待遇、高职务去吸引、去平衡。年轻人普遍存在一种风气,谁有权听谁的,实用主义倾向十分严重。
三是道德淡化。部分青年敬业精神欠缺,在工作中仅满足于“混碗饭吃” “拿工资混日子” “一天工资又到手了”,而并非从内心热爱本职工作。“领导安排一项干一项”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从中渔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现象似乎成为公理,黄、赌等不良现象在青年群体中也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崇尚安逸。部分年轻人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强度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突出表现在工作懒散、心态麻木、好逸恶劳,连平时的办公室和寝室卫生都懒得打扫。
五是依赖网络。相当一部分青年认为“报纸电视可以不看,每天不能不上网”。许多青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无限制地沉浸在网络之中对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丧志的倾向;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二、关注热点问题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将青年普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挑选出来并统计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求
广大青年对于企业的改革发展表现出很高的关注热情,他们普遍认为,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关心企业的现在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大多数青年对自身能力有自信,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的对前途持“谨慎乐观”态度,莫名的“有些担心”。这表现出青年既支持企业发展,又对企业未来形势充满忧虑的矛盾心理。
2.学习需求
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了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岗位要求不适应,学习欲望十分强烈。所有青年都认为应当通过自学来提高能力或取得更高学历。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青年认为自己没有参加过与岗位有关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培训针对性不强。只有很少部分青年会主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3.文化需求
广大青年追求的幸福多集中在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层面的满足,脱离了单纯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初级阶段。青年在日常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呈现多元化,浏览网页、打游戏、体育锻炼已经成为青年业余活动的首选;看电影、逛商场、闲暇观光等成为位于边远穷困地区项目青年的奢侈;借酒消愁、用酒麻醉等酒文化方式占据了一部分青年的很大空间。
4.现实需求
婚恋难、两地分居、供养父母、抚养子女是施工企业青年员工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高度分散、流动性大、半军事化的企业来讲,这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婚恋问题、家庭问题、尽孝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青年群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稳定。而对于已经进入谈婚论嫁阶段的青年男女,住房问题则更为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分析结果,引发了我们对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主要有:
1.引领规划
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入职教育开始,形成制度,常抓不懈。除必要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术培训等内容外,对每年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青年员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进取向上、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尽快实现从校园向社会转变、从书本向实践转变、从学生向职工转变,做到心中有企、心中爱企,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2.稳定思想
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经常遇到地方干扰大、安全压力大、施工条件艰苦等困难,使职工思想产生波动。因此要主动了解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注意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畅通青年员工沟通宣泄途径,顺应青年思维特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3.薪酬保障
青年员工由于刚踏入社会不久就面临着购房、结婚、生子等现实刚性需求。作为青年员工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的工资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青年员工自尊心和满足感。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将青年员工的收入与自身努力贡献有机结合,青年员工自身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企业也能得到发展。
4.文化建设
根据青年群体的现实分析,要按照“内塑于心,外塑于行”的建设方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重点通过青年文化建设和开展活动正确引导青年的精神需求,借此营造谦虚、敬业、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以文化促提高,以活动促团结,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因地制宜组织青年职工与兄弟单位、业主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既能增进友谊,又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每一名员工的特殊日子,都可以搞一个小聚会,让员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施工企业要把打造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去落实,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关键因素。
5.激励进取
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青年人才正处于创新创造的活跃期,要为他们雪中送炭、加油鼓劲”。对于绝大多数青年而言,并不缺少进取激情和创造热情,更需要的是引导、带动和帮助,而在他们身边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典型的现身说法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引导力的。通过开展“企业十大模范” “十大岗位标兵” “优秀团员” “五小成果”等评选活动;结合施工生产开展诸如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创新创效、青工比武等容易吸引青年参与的活动,为青年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为青年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努力营造一个科学系统、规则有序、平等竞争、富有活力的人才成长环境。
6.培训提高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2
关键词:药物分析 知识点 基本技能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85-02
医药行业是海南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是海南省唯一一个医学门类的药学专业,以“立足海南,服务地方,为医药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自2001年创办以来,近700名本科毕业生90%分布在海南省40余家企事业单位。随着我省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立足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单位,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主要课程,已作为海南医学院校级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由于教学大纲的修订至少五年一次,药物分析教材的再版与中国药典的更新不同步,需要不断调整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使该课程教学内涵更能符合实际需求,并使下一次教学大纲的修订有的可失,课题组深入制药企业调查“药物分析知识点与基本技能”的应用情况,以期使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更能符合海南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国内许多药物分析工作者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过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和课堂授课方式上的研究探索,也有的密切关注了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核心问题,但尚未深入企业了解该课程知识点与技能在制药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本项研究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贴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收集及统计
1.1 问卷调查设计与资料的收集
问卷调查由20道选择题组成,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其内容主要涉及药物分析的具体方法、分析项目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调查的对象为海南制药企业中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2007、2008级刚进入实习和已就业的学生。作为两组人群,采取不记名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84份,回收问卷284份(回收率100%)。数据收集全面、真实、客观。
1.2 资料统计方法
针对每道题,统计每一选项选择人群的百分数;对不同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刚进入实习与已就业两个时间段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统计结果;并对于所有问题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在已就业时间段对于调查问卷的选择反映了这些学生在企业体会到的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而学生刚进入实习时间段的选择,由于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刚刚结束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其选择基本代表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性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道选择题中有1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无明显差异,说明教学大纲中大约75%左右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另有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P
2.1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不大且比例都较高的知识点
比如对于《中国药典》的使用,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都有98.9%的人选择,说明中国药典的使用率极高,我们在教学中详细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再如对于一般鉴别试验,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氯化物、硫酸盐和重金属盐”的都占50%以上;一般杂质检查试验,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氯化物和重金属”的也比较接近,都在50%以上,说明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于“重金属检查”的方法,两组人群选择“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的都占50%以上,提示我们在教学时重点介绍“硫代乙酰胺法”之后有必要再花一定的时间介绍“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以便于学生掌握满足今后其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两组人群选择“高效液相”的比例相似,都在80%左右。这些结果说明我们教授的主要方法没有较大偏差,能满足多数实际工作的需要。
此外,还有些选择比例较高的知识点,如薄层色谱检查特殊杂质,已工作就业的人群选择“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的占61.8%,这与我们的教学重点一致,但学生掌握的欠佳,今后也要继续强调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再如溶剂残留方面,已就业的人群选择“毛细管柱顶空进样升温法”的占到65%,说明实际工作中此法使用较多,我们在实验教学时最好也采用此法。对于注射剂的检查方面,已就业的人群选择“可见异物、热原、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这几项的都占到了50%以上,虽然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比例比较接近,但我们的教学内容偏少,今后也应在实践教学上充实此类项目。对于氯化物检查时的影响因素来说,已就业的人群选择“观察方法”选项的占50%以上,提示我们以后在学生试验时要更加强调观察的方式方法。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中,选择“气相”的在已工作的人群中占到56%,而刚进入实习的仅占30%,说明“气相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也比较多,但在教学时认识不足,今后应有所改善。
上述的这部分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我们大多已在教学中有所把握,但仍需要对个别内容适当区分为“重点”和“一般”知识点内容,以完善学时分配、教学时有所侧重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2.2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不大且比例都较低的知识点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是大纲中要求熟悉或了解的一些内容,比如对于《美国药典》的选择,已就业的人群占37%,刚进入实习的占22.6%,说明《美国药典》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今后教学时要稍微多介绍一点。杂质检查中,已就业人群选择“铁盐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和残留溶剂测定”的比例都在30%左右,但稍高于其它的选项,提示这几项内容在教学的学时分配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如“液-质”、“气-质”和核磁共振等,两组人群的选择都在20%以下的比例,说明目前对于海南企业这些技术的使用也不多,让学生自学和仅要求学生了解也是可行的。
2.3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较大的知识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20道选择题中有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教学中部分知识点和基本技能需要加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例如:对于鉴别方法的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4);其中已就业的人群有50%以上选择“测溶解度和测熔点”,选其它选项的都只在50%以下;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有60%选择“测吸收系数”,但已就业的人群中只有43.8%的人选择,说明实际工作中“测吸收系数”不是很普遍,而用“测溶解度或熔点”较多,今后的教学可以作相应调整。
再如对于红外、紫外和高效液相等的鉴别方法选择上,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也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7);已就业的人群选择“红外”和“气相”方法的都占50%以上,比刚进入实习的要高,提示以后教学要加强“红外”和“气相”方法的讲解。对于红外鉴别的样品制备方法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也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11);除了两组人群选择“压片法”的都占50%以上外,已就业的人群选择“糊法”和“膜法”的都约为25%,都比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高10%以上,说明后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教学中应加强讲解。对于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仍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6);虽然选择“高效液相”的两组人群比例都较高,即已就业的人群选“高效液相”的占67%、刚进入实习的占80%,但对于“剩余滴定法”的选择,已工作的人群仍占到了56%而刚实习的只占到27%;说明对于化学药物的含量分析,我们教学中过多强调了“液相方法”而对“剩余滴定法”有一定的忽视,提示在今后教学时应进行改进。对于要进行有机破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已就业的人群选择“氧瓶燃烧法”和“高温炽灼法”的都占50%以上,但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氧瓶燃烧法”的只占到34%,也存在较大差异(P值为0.002)。提示今后教学应进一步加强氧瓶燃烧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为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海南医药企业的需求,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在教学大纲里进行修订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重视,适当强化或补充。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对“药物分析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在海南医药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有了较为准确而深入的了解:大纲中大部分的“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少部分内容我们重视不足或者忽视,使得学生到实际工作时会有所欠缺。对此,课程组老师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加以讨论完善,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必要的改革,具体落实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上,以满足我们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今后教学大纲修订的重点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学生考研深造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虽然我院药学专业的就业率每年仍为100%,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却逐步在提升,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们今后专业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将有利于未来社会对于专业建设的需求。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组一如既往的追求,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娟,徐华坤.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3):371-373.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系统 信息网络 问卷调查
竞争情报是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之一,但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商战利器,只有通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转换机制,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使竞争情报系统走进企业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天津市企业应用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步伐比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笔者于2006年3月~12月对天津市的高新技术、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医药、汽车等9个行业,每个行业抽取10个企业,共计90个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80份有效问卷。
一、天津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与竞争情报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般而言,企业是否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与企业的规模相关度较高。较大规模的企业,其情报的采集、分析、存储和的工作量都较大,一般需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国有大型和外商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比例占28%,另外中型企业一般都建有较完备的技术情报部门,比例占58%,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从事着竞争情报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因其拥有的资源有限,情报信息的工作量也相应较少,故不单独设立竞争情报部门,比例为14%。
“科技以人为本”,人始终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第一要素。本次竞争情报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拥有竞争情报部门专职人员的企业较少,占28.57%,而兼职人员的企业比例高达71.43%。关于学历分布情况,以大学本科最多,占65.34%;其次为硕士,占14.22%;再次为大学专科,占18.12%;比例最低的是高中,仅占2.32%。这足以表明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学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从所学专业来看,以工科专业为最多,高达56.24%;其次为经济管理专业,为25.36%;比例最低的是情报专业,仅占3.16%。由此可见,企业普遍缺乏情报专业人才。关于企业是否经常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的问题,有28%的企业对员工经常进行培训,而且培训内容广泛,这些企业均来自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的企业中。22%的企业只在少数员工中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另外还有27%的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23%的企业从来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企业缺乏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导致员工缺乏竞争情报意识。
2.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投入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投入经费比较少,年投入经费在1万元以下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2%;1万元至5万元之间者,占16.89%;5万元至10万元者占32.64%;10万元至50万元者,占36.47%。50万元以上的占2%。在经费分配方面,工资所占比例最高,占36.35%;差旅费,占12.23%;硬件和软件分别为14%,8%。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其中用于行政性支出的经费较多,用于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比较少。
3.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情况
竞争情报的收集和整理是竞争情报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从竞争情报收集模式来看,有23%的企业采用常规、定期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77%的企业采用以需求为驱动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从竞争情报人员所采用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来看,经常使用各类出版物为90.56%,使用专利及科技文献为81.75%。
竞争情报分析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是竞争情报的“制造工厂”。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来看,使用SWOT分析法为83.54%,使用财务分析法为66.25%。
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有29%的企业建立了高度规范、科学合理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45%的企业正在进行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的建设;还有26%的企业没有什么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另外,有18%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网络;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建立。调查表明,多数企业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4.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62.69%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不足,51.58%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工作预测性不足,45.67%的企业认为反情报没有被充分认识,40.85%的企业认为很难判断情报的价值和有效性,40.34%的企业认为领导不重视,39.23%的企业认为情报部门极少有机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交流,35.83%的企业认为管理层对竞争情报部门的信任程度不高,45.36%的企业认为组织各部门之间不愿分享情报,42.12%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37.48%的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少、信息来源匮乏。32.6%的企业认为缺乏社会中介服务,35.7%的企业认为政府关注不够。
5.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被调查企业普遍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有18.76%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前景广阔;15.58%的企业认为会高效专业;11.89%的企业认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5.67%的企业认为会系统化;2.94%的企业认为会更加完善。由此可见,虽然目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企业和竞争情报人员对未来广阔前景的信心和乐观。
二、加快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对策
1.大力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坚持“政府推进,市场引导”的方针
政府推进,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进程。政府要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来加以规划。要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应用竞争情报系统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企业行为。要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一批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市场引导就是以竞争情报市场为导向来引导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竞争情报既是企业所需的战略资源,又是知识产品,它是有价值的。大力培育竞争情报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竞争情报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培训、咨询、方案推介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及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3.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带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的信息共享及信息交流,其中有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甚至就带有竞争情报功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如Internet、Intranet、MIS、ERP和企业信息门户等。可以说,现在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当是一个由多种功能协调整合而成的、支持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机会和条件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效率及效果,增强其灵敏性和反应力,还可以整合一些交叉功能,从而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
4.强化企业全员情报意识
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把竞争情报纳入企业日常议程,从思想上做到真正重视,加强情报工作建设。 通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全体员工关注企业竞争生存状况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全员重视参与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这需要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各种竞争情报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竞争情报意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竞争情报的本质以及相关的技术,增加他们的竞争情报能力,并对其日常工作中的情报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5.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与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实质是企业体制的变革与创新的过程,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只有与企业体制特别是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才能真正实现竞争情报系统的价值与效益。这种变革虽然由竞争情报技术引发,但真正的价值却不在于竞争情报技术本身。企业需要跳出技术视角的圈子,从管理内涵的变革和创新的战略视角建设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否则,企业的管理效益与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竞争情报技术手段的更新而有多大变化。
参考文献: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4
关键词:反倾销 光伏 原因 对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摩擦也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在本轮贸易保护中,作为新兴经济大国的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进攻的重点目标之一,不仅表现出案件数目、涉案金额增多,反倾销发起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的特点,而且涉案产品由过去以初级产品为主有向高附加值转移的趋势,其中光伏产品在欧洲及美国的反倾销案件最为引人注目。
一、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反倾销困境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自2002年左右起,中国光伏产业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产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在最繁荣时,全球最大的15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就有10家来自中国。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产业集群。长三角以江苏为代表,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中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三大省份;西部地区主要是青海、内蒙古、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
(二)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反倾销困境
1.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Solar 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联合其他六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本地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近十年来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限制调查,也是美国首次对中国新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
2.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
2012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尽管欧洲多个国家和超千家企业高管签名发公开信要求放弃对华光伏征税,但是在2013年6月初,欧盟仍然裁决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11.8%的临时性惩罚性关税,为期2个月,如果中欧双方在8月6日前没有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3.美国和欧盟对光伏产业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美国和欧盟反倾销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2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额233亿美元,同比下降35%,出口数量同比下降8.1%,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9.2%;进口额56.5亿美元,同比下降16.1%,进口数量同比下降9.2%,进口价格同比下降7.6%。目前,光伏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利润少、贷款难的资金困境,而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光伏企业出口前景令人堪忧。如果此次欧盟反倾销最终成立,将给中国光伏业带来致命打击,预计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
二、光伏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一)市场与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困境
中国虽然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却面临着严峻考验,存在着市场与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困境。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上游方面,我国光伏企业每年都从欧洲进口大量生产终端产品的多晶硅、银浆等原材料及制造设备。而下游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例如,光伏系统装机量外销比例接近80%,而欧洲占70%。相比较国内光伏产品庞大的生产规模,目前国内光伏产品的使用和销售规模非常渺小。
(二)融资渠道不畅,债务危机逼人
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对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国内光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几种。近年来,为调控楼市等经济过热领域,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日趋收紧,银行信贷压缩,加之证监会提高了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我国不少光伏企业遭遇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高端人才稀缺
本世纪初,一批留学海外的光伏技术研究者学成归国,形成了我国光伏产业界一个人才聚集的小。但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充,光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海归人才队伍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光伏产业严重存在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
从国内来看,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较早的细分领域,光伏产业严重存在同质化竞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8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有超过高新区域30%涉足光伏产业,大约20家高新区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另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有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有在建的组件总产量约30GW。高新区与高新区之间,光伏企业之间多属同质化发展模式,为了争夺订单,出现低价出售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多晶硅、光伏组件价格一路暴跌,加上市场需求不振,中国大量光伏制造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中。
(五)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欧洲占到60%左右,美国约为20%。这就造成,欧美市场一旦对我国光伏产业闭上大门,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
三、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对策
(一)启动国内市场
为了缓解光伏产业目前面对的产能过剩的压力,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尽快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为了配合节能低碳的发展思路,中央政府提出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电力,逐步改善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作为 “十二五”确定的国家能源战略。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预计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这对光伏企业来说,不失为利好的消息。
(二)将光伏产业一部分转到海外市场
把相当一部分产能迁移到海外有需求的国家,当地生产,当地销售,这样能使得由中国资本掌握的光伏产业的安全性大为上升。许多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这一转移,如我国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英利集团已经开始谋划在欧洲或东南亚等地建厂。
(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当下涉案企业除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外,更应从长远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规划企业产品转型,尽快开拓新的产业链条。此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是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四)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相互合作
应对国际反倾销的对策应是一个由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首先,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加强配合,尽量避免低价竞争;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应诉,并努力生产高端产品。其次,对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政府应做出适当反应,一方面,加强与外方的沟通,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做好国内市场开拓,提供各种资金及政策保障;最后,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SEMIPVGroup(光伏分会),SEMI中国太阳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联合.
[2]王伟.中国光伏产业摆脱当前困境的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2(8)
[3]中国最大光伏企业破产凸显国内应用市场开发难题[EB/OL].新华网,2013(3).
[4]顾世祥,闵霞,陈春园.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区域式竞争格局[N].经济参考报,2009.5.6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5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负担 调查 分析
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费负)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因国家征收社会保险费而承受的经济负担。从绝对角度看,它是指企业应支付给国家的费款额;从相对角度看,它是指社会保险费负担率,即企业的应缴费额与缴费基数的比率。合理费负的确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就杭州市区企业社会保险费实际负担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地制定和及时地调整政策提出建议,为杭州市区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一、杭州市区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现状分析
(一)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征收总体情况分析
自2005年10月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以来,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缴费企业面逐步扩大,政府支付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截止2009年12月,市区社会保险费各费种参保户数已分别突破五万户,参保率达到94.28%,全年市区入库社会保险费134.20亿元,社会保险五项基金累计节余为170.29亿元,养老保险支付能力达18.27个月,为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抽样分析
我们根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按照缴费金额大小和不同行业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对象98户。我们把98户企业根据年工资总额的大小,以100万元为标准分为两类进行了统计分析,表中37户企业为2009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上,61户企业2009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下:
表一: 部分企业抽样调查采集数据表
通过上表相关数据和分户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未参保人员和申报不足等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比例较低,参保企业缴费情况总体良好,规模大的企业情况更好一些。
2、通过其他途径参保人员在企业职工人数占比很低,总人数为520人。从分户资料看,除总分机构外,其他途径参保的人员更为零散,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个人形式参保、村级经济参保、在外地老家企业参保、通过本地其他非关联企业参保、按事业编制人员参保。
3、劳务派遣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用工方式且劳务派遣主要集中在37户规模较大的企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总体缴纳情况良好,缴费工资总额已占全部工资总额的88.86%。
二、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名义费负与实际费负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负担不公影响企业缴纳积极性。目前,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企业部分费负在29%左右,而未参保企业的此项费用为零,企业征缴全覆盖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影响了企业缴费积极性。
(二)费负偏高使企业负担过重。虽然这几年杭州市区已连续三年下调基本养老企业部分缴费比例,但是近29%的总体费率仍高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25%的警戒线。企业为了维持或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在一定限度内少缴社会保险费,以此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三)自行申报管理模式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目前,市区企业社会保险费月度和年度申报采用的都是自行申报模式。由于人员有限,稽核和检查的面还不是很广,力度也不是很大,所以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四)劳务派遣等用工途径造成部分费源的流失。一些企业出于自身管理和成本考虑的要求,选择与我市相比费率明显较低的外省市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工合同,造成我市一部分费源的流失。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使名义费负尽可能地接近实际费负,必须从政策和征管两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方面合理费负,一方面夯实费基。
三、合理杭州市区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建议
(一)加强征管,夯实费基,公平企业缴费负担
1、协助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进参保扩面工作。地税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通力协作,助借劳动保障部门全面推进社保全覆盖的契机,一方面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规范,做好新办企业税务和社保同台登记工作,一方面采用缴费登记等倒逼机制,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敦促企业参保,解决遗留问题。
2、完善管理手段以提升管理水平和夯实缴费基数。以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在加强比对分析、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和稽查工作的同时,采取加收滞纳金、申请扣款和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增强社会保险费征收严肃性,不使企业存有侥幸心理,增加威慑力量。
3、细化措施加强对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的管理。劳务派遣做为一种合法的用工途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地税部门应加强对劳务派遣合同签订、外地有效参保证明资料提供等反面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过度投机情况的发生。
(二)完善政策,合理费负,提高企业缴费积极性
1、进一步下调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
降低企业缴费负担,形成企业与社会民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一直是政府部门追求的目标。笔者看来,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收入每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增幅,社会保险资金的节余和支付能力也保持着较好的水平,因此费率下调存在着合适的空间。建议市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采取费率下调的举措。
2、增加企业统筹部分与缴费人利益的关联程度
从我市目前现状来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制这一模式是值得进行探索和尝试的。该模式的核心是引进了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的机理,积累基金建筑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同时又保持了社会统筹互助调剂的机制,具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也保留了社会统筹互济的优点,集聚了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和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两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杭州市区社会保险费负担水平有所偏高,应该进行适当的下调,而且从征收情况来看,也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和可能。合理的社会保险费负担水平能进一步和谐征纳双方的关系,提高企业缴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进而促进杭州市区社会保险事业更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秉文,房连泉.《社会保障供款征缴体制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抉择》《公共管理学报》2007(10)
[2]杨建敏,孙炳耀.《中国社会保障专家意见调查报告》《中国社会保障》2000(3)
[3]萧明同.《世界各国社会保降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涉外税务2001(1)
[4]卢仁法.《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王怡,刘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税收与经济2004(3)
[6]郑秉文.《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我国社会保障不宜费改税》《宏观经济研究》2007(3)
企业舆情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负性情绪;心理支持;音乐干预
用非透析疗法无法维持肾衰患者生命时,即可考虑透析疗法,所涉及的问题是慢性肾衰的透析标准和如何过度到规律性透析,这个过程称透导期[1]。临床观察发现,此期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沮丧甚至绝望厌世等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风险。因此,做好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5月开始;我们对32例在我院住院的尿毒症进入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在分析其负性情绪的基础上,除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外采取心理支持和音乐干预,发现其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入住我院肾内科的尿毒症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为:①确诊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意识清醒,智力、听力正常,能配合完成量表检查。入选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41.6岁。
1.2调查方法于诱导透析前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研究者将原始分析换算成标准分,以我国常模的上线为界,SAS标准分≥51分判定为焦虑状态,SDS标准≥53分判定为抑郁症状,将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再与干预后4周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
1.3干预方法除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外重点实施①心理支持:在诱导透析前和透析治疗期间全程由经过培训后的医生和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及新技术的前景,让患者明白只要坚持科学的治疗仍然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国外依靠透析存活20年者不乏其人,国内透析存活10年以上也大有人在[1]。并列举实例。在安排透析时尽可能将透析效果好又健谈的患者安排在一起,让其进行现身说法。让患者参与肾友联谊会,听取肾移植康复患者和透析多年回归社会的患者谈治疗体会,增强治疗信心。家庭及社会支持也很重要,向患者家属开展家庭方面的指导教育。调动家属亲情影响力,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一起根据患者的喜好,生活习惯等制定生活计划,并让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社会资源也参与其中,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正性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仍处于一个和谐平稳有规律的生活之中。心理支持4周后,测试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②音乐干预:根据患者喜好帮助和指导患者从提供的60首收藏乐曲中选取喜爱的音乐类型。如:轻音乐、流行歌曲、民歌、戏曲等。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合适时间,选择安静的地点,如在透析过程中,阳光沐浴时、幽静花园中或睡前等,每天音乐疗法两次,每次至少30 min,4周后测试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2结果
2.1干预前本组患者SDS、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与国内常模的
比较(x±s)
组别例数SDSSAS
干预前3255.20±5.2059.60±5.00
国内常模115841.88±10.5737.20±12.59
t14.1016.95
P
2.2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本组患者SDS、SAS评分(x±s)
组别SDSSAS
干预前55.20±5.2059.60±5.00
干预后33.50±4.4036.5±5.70
t26.2029.20
P
3讨论
终末期肾脏病是直接威助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不断提高[3]。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病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时,普遍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康复及今后的治疗。表1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