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1
老师执教的《酸的和甜的》,在自主识字环节,为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高效识字,老师采用了很多方法巧妙识字:
生活识字:从生活中的味道进行课前谈话,自然引入对“酸”认识,如:在平时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酸?句中识字:如老师出示句子,学生先读句子,然后认读其中的词语: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引导认识“葡萄、狐狸”。看字形识字:串字像什么?规律识字:老师指大屏幕认识“狐狸猴”,引导孩子说“狐狸猴”有什么相同的部分,反犬旁的字还有哪些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字规律,牢记生字。
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训练方式非常独特,孩子读书也非常有感情,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老师执教的是《掌声》,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老师执教的《长城》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老师的课堂教学,抓住了关键词“奇迹”,围绕这个词找重点句,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2
2013年秋季,我县教研室在县域乡镇进行了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四个学科,四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十二节示范课,十七位乡镇小学年轻教师上了十七节观摩课的“送教下乡”活动中,该活动受到基层教师一致好评。现将本次活动加以梳理,希望能对教研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送教下乡”期间,各学科教研员要做好前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看课评课,深入了解师资队伍现状;活动中要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点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有经过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才能使得“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在活动中教研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省、市级教学能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至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将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送教下乡”活动科目齐全,辐射面大,能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彩的点评,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当前乡镇小学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多角度、全方位为与会教师充电,同时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使他们成为乡镇学校的新生力量。通过活动的开展,做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参与送教下乡活动的乡镇小学教师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各自的执教水平。
“送教下乡”活动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思品学科执教中,授课教师通过学生游戏,体验怀孕妈妈的辛苦、通过师生探讨体会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繁杂与辛劳,通过故事与歌曲感知父母的大爱,使受教学生心灵得到洗礼,使得授课主题《爸爸妈妈真辛苦》得到成果。语文学科教师执教的二年级《酸的和甜的》一课,老师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插图,童话中的生灵特点展开,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在学生合作中,数学学科教师执教的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分数意义来谈,学生通过“单位一”在不同问题中的设置体会数学的奥秘。英语学科教师执教的五年级 《How many are there in a year?》,能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读,利用读期待、读反思和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加深理解How many……和体验英语语言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送教下乡”活动使得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例如授课教师在课后谈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教师在说课中提到“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乡镇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生成性课堂是成功课堂的灵魂。”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 整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不断实践与反思,我们一次次体验到它给课堂带来的成功喜悦与快乐。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就多媒体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课堂“趣”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设计充满有情趣、刺激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使师生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为整堂课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在《物质的分类》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导课:让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品尝两杯液体并猜测是什么。其过程如下:“老师从家里带来了两杯液体,谁能勇敢地品尝一下?”教师说。学生带着的好奇心品尝其中的一杯液体,教师问:“什么味道?”“没有味道。”“你能猜测一下是什么吗?”“是水。”“确切地说是蒸馏水。”学生发出阵阵笑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谁能品尝这一杯液体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品尝,其中一名男生拿起一饮而尽,同学们发出愉快的笑声。“什么味道?”“甜的。”“猜测一下是什么?”“汽水。”“确切地说是雪碧饮料。”又引来一阵笑声。在这样的气氛中,师生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出示课前设计的概念图表,并提出问题:蒸馏水和雪碧饮料分别属于物质分类中的哪类?之后,以两杯液体贯穿全课,复习了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十几个概念。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在此种情境中油然而生。另外,多媒体的应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突破难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课堂“趣”浓
如果良好的导入使课堂生“趣”的话,那么这种兴趣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石,而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就会促使课堂充满浓浓的情趣。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积极的学习情绪,并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提高大脑的思维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之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例如,我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配合课前设计的动画片,编排了幽默诙谐的小品“玻璃店里发生的故事”,引来学生的笑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金刚石很硬的性质并能刻画玻璃的用途有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教学“石墨的性质和用途”时,我用6H到6B型号的铅笔在电脑中绘制了一颗心,并结合这样的语言导入:“送给同学们的爱心和送给支持我帮助我的人的感恩的心。”既渗透了德育教育,又让学生了解了石墨的颜色和质地软的性质,使之对石墨能做铅笔的用途有认识,也帮助学生从元素的视角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进一步认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新教材的编排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给学生参与实践和操作活动留有“一席之地”,而且要让活动教学成为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一环。如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复习课中,我们设计了几组用不同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同时邀请学生参与气体检验的实验,并把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用数码相机照下来。在总结中通过计算机回放,让学生找错、改错。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归纳、概括和总结与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课堂“趣”存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体验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112-01
一、体验与体验教学
体验,百科全书的解释是:动词,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感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体验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理念。体验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时从“激趣”入手,从而把单一枯燥的课堂变成主动发展的舞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体验教学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采取体验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人们对知识的逐步深入,英国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首次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他在《人的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了人类这两种知识,一种是能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的即显性知识,另一种是不能系统表达的知识是隐性知识。知识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概括、抽象与总结,虽然是来源于生活过程之中,却因其经过抽象加工过程而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和符号性,即存在着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暗含语社会,生活实际中,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和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那种单一的、痛苦的、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因此,隐性知识的学习最好采用体验式教学。体验教学是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比如一种阅读技能或提高作文水平,这不是教师讲授出来的,而必须要有学生亲自阅读和写作实践练习体验。再如,一种情感体验或信念的形成,乃至习惯的养成都要经历一番体验和实践,这是靠教师讲授无法达成的。由此可看到,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它的亲历性,构建性的特点造就高倍数的教育价值。因此,进行体验教学,是整合这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体验教学策略
1.再现文本,在情境中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营造出一定的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利用表演是主要手段之一,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表演再现出来,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表演再现课文情境,符合儿童对于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
如在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让演狐狸的同学将当时的情景再现了一下:“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眼前的情景,让学生们一下明白了,狐狸根本没有摘到葡萄,更别说葡萄的味了。“可它为什么根本不知道葡萄味道还对别人说是酸的呢?”我紧追不舍的向学生提问,学生们沉思起来。“它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瞬时间,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下被激活,你一言我一语:“狐狸吃不到,也不想其它动物吃” , “狐狸想骗人”,“狐狸很聪明,这样就没人它的葡萄了” “狐狸没有吃到又怕其它动物笑话它”……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下就提高了,同时也突破课文的难点。通过情境表演,可以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教师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这有助于将一些深奥的道理解析的浅显,便于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秋天的图画》一文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 (播放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色配上轻音乐),将学生们带入情境:“瞧,小朋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呀?你看到了什么?”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 学生们从所熟悉的生活进入,从不同的角度,把秋天的大地描绘的非常生动。有了这样的感知基础,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就进入了他们的意识。这里包含着知识的学习,包含着语言的表达,也渗透着美得感受。
2.感知文本, 在想象中体验
想象体验指的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展开想象,获得体验和感悟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感知语言意境、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利用“意义空白”等途径进行想象体验。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几乎都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也不能亲眼目睹那美丽的景色。教学中,听录音,看图片,均不能满足学生那高涨的想“一睹芳容”的激情。为此,我就动用了想象的丰富性这一原理,借助想象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鱼的多:“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边听朗读边想象(第四自然段),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闭目养神,借助想象的翅膀,“亲眼目睹”了西沙群岛鱼的颜色多,种类多,明白了为什么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说“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象丰富了学生体验,达到了“富无限与有限之中。”
三、分析文本,在移情中体验
移情体验指的是使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等方面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映的过程。如《》一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在烈火中忍受的巨大痛苦,显然,学生以前是没有什么同等的经验可以借鉴的,课堂上也不可能让学生亲身实践,只有用移情的办法来解决。教师这样启发学生:有没有被一个燃烧的烟头或一点点火星烫伤的经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畅谈感受。那么,想想看,被熊熊燃烧的火团团围住又会是怎样的痛苦?在如此巨大的痛苦面前,他纹丝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其毅力是何等的坚强,精神是何等的伟大!此时,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学生心中。
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体验,如:比较体验、思辨体验、实践体验等等。体验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使学生乐学、愿学,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