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志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志故事范文1
1、两个园林工人吃饭时闲聊。甲说:“整天挖坑种树的,让人烦透了!”乙说:“你想着咱们是在建设一个美丽的新花园,这样心情就好多了!”多年后,甲依旧在花园里挖坑种树,而乙却成了设计师。
2、有一天,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 一年里要摆525600下啦。” 小钟吓坏了,说“哇,这么多,这怎么 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 这时候,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 怕,你只需一秒钟摆一下,每一秒坚持 下来就可以了。” 小钟高兴了,想着:一秒钟摆一下好像 并不难啊,试试看吧。果然,很轻松就摆了一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525600下!
3、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 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4、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志故事范文2
小时候爱不释手的连环画,现在看来有些幼稚的玩具,还有那些被当成宝贝“供起来”的收藏品,都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开始习惯于面对满是文字的书本,图画和色彩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本本精装的手绘册被认为是小孩子的“专利”……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却承载着并不单薄的内容;这是一本满是图画的书,看起来像是信手涂鸦,却别具一番风味。书中的文字很少,每幅图只配一两句话。在书架前浏览时,不要错过这样的书,因为只要读过,就有收获。
伯纳德・韦伯,192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家庭长大。《喜欢鳄鱼》是他开始创作童书的动机,他还创造出一个著名的形象――鳄鱼莱尔。他擅长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背景中不合理的情节,制造出令人错愕的效果。他鼓励小读者把看完故事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再发展成新故事。他曾获2002年纽约图书馆协会纽约州本土创作大奖。
这是一本关于“勇气”的书。勇气,这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字眼,原来有这样多的表现方式,还能如此图文并茂地加以传达。这是一本用图画讲故事的书,我们习惯了文字充满书页的小脑袋,能否看得懂这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
伯纳德想用这几十页插图和寥寥的话语告诉我们,勇气可大可小,它蕴含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遥远,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相互给予的东西”。
如果你读过几米的书,那么你对手绘本就不会陌生。几米的画风是唯美的,让人憧憬的。伯纳德的画看似普通,有点像信手涂鸦,但他用画笔和文字传达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关于成长的故事,他是脚踏实地的,是一位始终关注着我们成长的微笑着的老爷爷。
“勇气有很多种。”“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总之,不管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四句话,四幅图,滑冰、杂技、第一次跳水、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前两幅图画和文字并没有紧密的关联,两个具体的事例,没有详尽的解析,“勇气”的涵盖范围又如此宽泛,那么,这幅画的解释权就交给读者了。谁说图画会限制读者的想象力?用心的画家,也许比作家更懂得如何“留白”,如何为读者创造更大的驰骋思维的空间。
手绘本的书可以看得很快,你匆匆翻过几页色彩缤纷的图画,草草扫过那些简短的文字说明,却忽然看到满页的黑色,上面只有一行字:“勇气,是晚上由你负责查看房间里的动静。”你一下愣住了,周围安静得连掉一根针都听得见。那只被房间里的各种声音吓得瑟瑟发抖的狗狗,是否让你想起了某个独自在家的夜晚?那些战战兢兢、难以入睡的场景可能一下子从记忆中鲜活了起来。一页纯黑的背景,激发出无限的想象,这也正是伯纳德用心良苦之处,借着这一幅画,你或许也可以学着画出自己脑海中闪过的那些场景。
“勇气,是让陌生人给你洗洗刷刷。”书中更多的动作主题是“你”,也就是读者“我”,这里却说让陌生人为“我”做事情,这是绕了一个弯,想一想,想要“让陌生人给你洗洗刷刷”,在这之前,你都要做到什么?后面的那句话“勇气,是小草从冰雪下破土而出”,充分说明了小草需要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艰辛。
还有那些征服高山、上探太空、下探深海、从头开始、立志做一名消防员或一名警察的图画和文字,这是符合我们的心理期待值的勇气,也不像前面的那些平平常常的勇气。这些勇气不容易实现,伯纳德想告诉我们,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有了前面的那些勇气的积累,拥有这些勇气也就不那么遥远了。
书的结尾意味深长:“勇气,是必要时说声再见。”“勇气,是我们相互给予的东西。”总结的话语颇有韵味,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去实践。这本书,我们不仅要阅读,更要把书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这是一本辛辣又有趣的小册子,作者韦伯实在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指点我们――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或者仅仅是一只小狗――该如何克服困难,表现勇气。
――美国《出版人周刊》
立志故事范文3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务必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实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开始活动,好象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他变得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向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出来能够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那身体十分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样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原先,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忙飞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透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飞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飞蛾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飞蛾便永久与飞翔绝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减少奋斗而到达目的的做法都是见识短浅的行为,那只飞不起来的飞蛾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切。
2、沙子的命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育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大海的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它们,愿不愿转成珍珠。那些被问的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他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子答应了。因为,它一向想成为一颗珍珠。
身旁的沙粒都嘲笑它,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多么不值得!那颗沙子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子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以前嘲笑它的那些伙伴们,有的依然是海滩上平凡的沙粒,有的已化为尘埃。
3、鱼竿和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并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鱼吃完了,他又陷入了饥饿中,不久,便饿死了。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大海边走去,他想赶到海边钓很多的鱼,这样以后就不会挨饿了。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处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他们没有像前面两人一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钓更多的鱼,改变命运。于是他们出发了,他们总是在饥饿难耐的时候才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他们最之后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后年,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立志故事范文4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2、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3、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立志故事范文5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大约80%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各年龄均可发生;由于锁骨在参与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对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尤为重要,其治疗方法很多。1997年2月~2011年1月对10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克氏针加钢丝治疗,收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此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5例,男74例,女31例,年龄14~70岁,平均35.6岁,均为锁骨中段新鲜骨折,车祸伤43例,跌伤62例,均手术治疗,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无喙锁韧带断裂,肩锁关节脱位。
治疗方法:取仰卧位,伤侧肩部垫高,颈丛或全麻。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2~4cm,暴露两侧骨折端,术中少剥离骨膜或不剥离骨膜,注意勿损伤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及胸膜,清除血肿后,用直径2~3mm克氏针从骨折远端髓腔顺行穿破骨皮质及皮肤,复位满意后固定,再逆行将克氏针钻入骨折近端髓腔>3cm,针头出骨皮质少许,对粉碎性骨折,有游离骨块或长斜形骨折者加用双股钢丝环扎至稳定,留针尾折弯剪断埋入肩部皮下深层,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充分止血,逐层缝合伤口;术后预防感染1~5天,三角巾悬吊患肢制动3周,以防止骨折远端因上肢重力的牵引向下移位及患肩不适保护性偏斜。
结果
该组病例术中无神经、大血管、胸膜损伤,术后3~4天消肿,无感染;术后第1周、第3周、第6周,3个月复诊及摄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去内固定物;随诊6~12个月,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因肩部针尾红肿、不适8周摄片见有大量骨痂形成,拔除克氏针,12个月后复诊摄片骨折处轻度弯曲;X线检查无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喙锁间距正常,无断针、断钢丝及向近端滑入,无骨髓炎发生,平均3.5个月在局麻下拔除内固定,所有病例患肩功能恢复良好,肌力无减弱,外观无畸形,双肩外形对称。
讨论
非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在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锁骨骨折中很少需要治疗即可愈合,“8”字绷带固定可缓解大部分疼痛和允许早期活动[1];但存在伤处软组织肿胀,由于肌肉牵拉使骨折错位、重叠,消瘦者骨折断面易刺破皮肤;肥胖者复位困难,外固定不牢,易松动,失去固定作用,有时压迫腋下血管、神经,产生相应危险症状,捆扎时间长,生活不便老年患者发生凝肩症状等缺点;部分患者需多次手法复位治疗,多有畸形愈合,外行高低不平,影响肩部功能及美观,使肩部疼痛、肌力减退、肩下垂、外展和上举受限。当然对青枝骨折,无移位的横行骨折,有强烈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仍主张非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功能及美观的要求,减少治疗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的要求;骨折内固定的发展,医学观点不断更新,近年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复位满意,多达解剖复位,内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外观无肿快,早期功能锻炼。
克氏针或加钢丝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优点为切口小,操作简便,手术安全可靠,术中不需广泛剥离骨膜及软组织,断端周围血供影响小,能争取解剖复位,术后三角巾制动,保持断端在稳定条件下生长,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的发生,切口愈合后瘢痕较小;折弯针尾深埋至骨膜表面避免了在针尾头与锁骨之间的软组织在肩部活动时持续拔动作用,骨圆针移位的机会就大大减低[2],有效减少针尾退至皮下浅层或穿出皮肤,引起周围炎性反应。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内固定材料很多,如钢丝固定术、张力带固定术、交叉克氏针固定术、AO钢板固定术、体外钢板固定等[3]。在操作时要求术野大,骨折端骨膜剥离较多致折端血供缺乏,可能造成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者术中需要C型臂透视才能安装固定物,钻孔打钉时受头部影响在一根较细、似“S”行锁骨上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对周围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的机会,AO钢板昂贵,C型臂在基层医院未普及,一些术式难以开展,取出仍需较长切口,住院医疗费用高,切口愈合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年轻患者难以接受。克氏针为骨科常备器材,不需特殊准备器械工具,价格低廉,操作技术易于掌握,再次手术解除内固定简单,克氏针固定只需于钉尾部切一小口即可取出,可在门诊进行,故值得基层医院推广的一种内固定方法。目前不少学者对单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多主张用于锁骨中段骨折,笔者亦有同感,在手术操作时切口更小,损伤少,更能充分体现上述内固定优越性。对于严重近端粉粹性锁骨骨折、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周肇平,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61.
立志故事范文6
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 of fingers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亦称竹节骨骨折。骨折可发生在近节、中节或末节,可单发或多发,多见于成人。指骨骨折发病率很高,占四肢骨折的首位,以指骨局部肿胀、疼痛、活动痛及压痛,手指屈伸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骨折。手部掌指骨骨折很常见,如治疗不当,掌骨发生短缩畸形,指骨发生旋转成角畸形后,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尽管钢板和固定器械设计的发展在临床上取得可喜的成绩[1-3],但也存在一定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患者32例133处骨折,男67例,女29例;年龄14~58 岁。损伤性质:压砸伤16例(18处),挤压伤10例(11处),切割伤6例(8处)。均为新鲜闭合的掌指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
32例均在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于侧台上,在手提式X 线机监视下进行,用直径为0.8~1.2克氏针从近节指骨两髁或掌骨头两侧进针,使两枚克氏针达骨折端远侧,监视下整复后,将克氏针击入或钻入指骨或掌骨基底部。术后隔日换药,尽可能早地进行患手功能锻炼,4~6 周拔除内固定。
2 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X 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4.5周拔除内固定,除3例3处延迟愈合外,余均正常愈合。3例3处均为近侧指间关节伸直稍受限外余均与健侧无明显差别,未出现针道感染,其握力与正常无明显差异。6例6处伴有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
3 讨论
3.1 掌指骨生理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掌骨骨髓腔大约为3/5 其全长,在中间较窄,两侧较宽,同两侧干骺端骨外径扩大及皮质骨变薄相对应,其最狭窄段在全长中点近侧约5~10,两侧松质骨的长度大约为1/5 全长。近节指骨髓腔长度同其全长无明显比例关系,髓腔形状类似于“喇叭”形,从近端向远端逐渐缩小。对于近节指骨及第一掌骨骨折采用一根克氏针固定,无抗扭转能力。尽管钢板和固定器械设计有很大的进展,掌、指骨骨折在行钢板固定术后,需广泛暴露,创伤较大,再次取出时创伤也大,易引起骨折端应力遮挡,并且价格昂贵。且术后仍有并发症发生,如伤口感染、钢板外露、螺钉松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4-5]。据报道,59例掌指骨骨折采用AO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而环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可靠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比较局限,同样操作时创伤大,需广泛剥离,易引起肌腱粘连,且取出时困难等缺点[6]。第一掌骨骨折由于其在失去内侧韧带的限制下,受拇长展肌的牵拉,向背外侧滑脱,骨折部形成向桡背侧成角畸形,同时在拇内收肌的作用下,呈内收畸形,故对新鲜的第一掌骨骨折只要纵行牵引第一掌骨,并同时第一掌骨外展,于第一掌骨基底加压即可复位。第2~5 掌骨干的骨折在指屈肌腱及手部骨间肌的牵拉作用下,骨折端多向背侧成角移位,而横向移位不明显,手法整复时将腕关节背伸、手指屈曲,以放松腕伸肌、指屈肌和骨间肌。在纵向的持续牵拉下于掌骨骨折背侧向掌侧加压,矫正向背侧的成角即可复位。近节指骨骨折由于骨间肌、蚓状肌的作用,骨折近端呈屈曲位。由于伸肌腱的张力作用,使骨折向掌侧成角,成角处抵在屈肌腱上,限制屈肌腱的活动。整复时牵引患指,使骨折端分开,从掌侧、背侧按压纠正成角,然后在牵引下逐渐屈曲即可复位。由于掌指骨骨折的有规律移位,从而为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提供了解剖学基础。由于髓腔内双克氏针从内外髁进针,在髓腔内成拱形相连或交叉固定,从而使克氏针呈四点固定,张力相嵌,有效地防止了骨折的侧方、前后及旋转移位,对骨折产生牢固固定,做到骨折治疗的开始,也就是患者患肢功能活动的开始,肌肉的收缩运动,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及骨折端的间隙性细微活动,可刺激并加速骨折愈合。二针组合符合掌指骨髓腔的解剖学特点,在手部肌肉收缩时,有利于骨折端的紧密接触,并在骨折端产生生理性压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3.2 术中注意事项
对于近节指骨及第一掌骨骨折,应采用2 根克氏针行髓内腔内固定,从而避免单根克氏针固定的旋转问题。对于二~五掌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类型可先用一根克氏针固定;应注意旋转畸形,在复位穿针固定时,应注意手指伸直时,指甲平面要互相平行;屈指时,各指尖对准手舟骨结节,尤其在近节指骨打入第一根克氏针时,无旋转后方可打入第二根克氏针。进针点的选择:应先在掌指骨髁部的背侧进针,此处骨质接近于骨松质,易于进针,且进针时位置容易固定,避免滑移。不应从指骨中央伸肌腱部位及关节侧方进针,从而减少降低穿针对于伸指装置的阻挡作用。克氏针选择:应保证骨髓腔壁对克氏针有一定抓持力,针太粗,会撑裂骨端;太细,不具有抗旋转能力。另外,进针深度以穿入该骨基底即可,太短则固定不确切;太长则损伤关节软骨,影响手指活动。适应证的选择:一般适用于新鲜的掌骨近节指骨螺旋形、横形、斜形骨折,且经手法复位可达解剖复位者。对于掌骨陈旧性骨折,单纯成角畸形者,麻醉下复位后,仍可闭合内因定。
手术后早期锻炼和保护性制动之间很难一致,在缺乏统一的严格标准情况下,多数手术医生建议术后至少制动3周,但作者认为:由于克氏针对于伸直装置的阻挡作用,术后即可行患指功能锻炼。无需行石膏外固定。待骨折线模糊时,应及早取出克氏针,以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3.3 该手术的优点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无需切开皮肤软组织、愈合后不留瘢痕,可避免术中对软组织及软骨的破坏等优点,可降低肌腱粘连的机会,不影响骨折端的血运,从而加速骨折愈合。固定牢靠,术后即刻功能锻炼,价格低廉易接受,二次取出方便,住院时间短。
目前更多的病人要求更快更好的恢复手部功能,而微型钢板螺钉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但不是每个病例都适合此种术式,应综合分析,量力而行,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规范操作,均能恢复满意的内固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劳杰.应用AO 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9:66-68.
[2]陈宏.AO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4):211-212.
[3]宫云霞,等.应用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2):80.
[4]徐守成,等.掌指骨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致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手外科学杂志,2001,15(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