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季羡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童年季羡林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1

【关键词】文章 衬托 作用

在过去,大户人家给自己的千金小姐找使唤丫鬟时,除了要求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之外,还常常有个特别的要求,就是长相要比千金小姐丑一些,因为只有使唤丫鬟丑了方显千金小姐美了。在现在,新郎官给自己找伴郎时,也往往找那些比自己长相的,比自己瘦小的,比自己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生得白,长得高大,出落得帅气。这就是衬托的力量。文章也一样,也需要衬托;有了衬托,文章才会大放异彩。

那么,何谓衬托呢?所谓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主体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绿叶陪衬牡丹,使得牡丹更加艳丽。用甲事物(宾)陪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的方法有三种:

一、正衬

正衬是利用事物的类似关系,用类似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诸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用“美的”衬托“更美的”等等,属于锦上添花式的。

如李白的《赠汪伦》就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名句,用桃花潭的水深来衬托汪伦对他的情深,汪伦对李白的情深比桃花潭的水深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又如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几乎通篇都用的是正衬手法。季羡林在外漂泊四十多年,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各种各样的月亮,有瑞士莱芒湖上的,有非洲大沙漠中的,有大海上的,有高山上的,这些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但季羡林说:“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故乡的)”。晚年,季羡林住在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朗润园。朗润园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季羡林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在故乡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数星星、赏月亮、点篝火、捉知了、捡鸭蛋、天天晚上乐此不疲)。

这里,作者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里的正衬,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美妙绝伦的月亮以及赏月胜地朗润园的月亮衬托故乡的月亮,别的地方的月亮再美也美不过故乡的月亮,彰显了月是故乡明的主旨,表达了季羡林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反衬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相对关系,用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作陪衬。诸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劣的”衬托“优的”,用“动的”衬托“静的”等等,属于对立比衬式的。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用了反衬的手法,以“蝉噪”、“鸟鸣”的声音来反衬山林的幽静。达到了“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的艺术效果。

又如莫怀戚的《家园落日》,作者说他见过各种各样各有特点的落日:戈壁落日,泛黄古旧,一身贵气;云海落日,飘忽柔曼,虚无缥缈;平原落日,一成不变,枯燥古板;大海落日,生分生疏,不随人意。而家园落日别有情趣:温和柔软,亲切美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有云霞装扮,有黄桷树陪衬。二是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摇曳的竹林摇进去了。仿佛人间仙境,富于田园色彩。三是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嬉戏,有母爱;四是老农拽着马尾巴上坡走进落日,后边一匹马摇着尾巴加油呐喊。多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莫怀戚把家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落日之中,使得家园落日的内涵丰富多彩。家园落日为什么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因为它是家园落日,用作者的话说,就是“那才是我的太阳。”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衬手法,用其它落日的不好来反衬家园落日的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侧衬

侧衬是用其它事物从侧面来陪衬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诸如用别人的反映来衬托主人公形象的高大,用别人的语言衬托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等等,属于侧面烘托式的。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2

文\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与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我是在什么地方呢?最初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得,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踪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濛,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选文有删节)

【妙语采撷】

1.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赏析:作者描写了梦中的哥廷根的“城墙、教堂、尖塔、晴空”,辅之以“古旧、斑驳陆离、灰黑色、古怪”的灰暗色调,来衬托作者在异乡思念母亲的凄苦心情。

2.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

偶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最纯真、最无私,几乎近于本能的爱是母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孤寂的梦中母亲面影是那样的模糊,“来了”却“一闪”,“闪出”却“乱了”,“乱了”变“空了”,如泡影,如昙花,深深的怀思,淡淡的感伤,无尽的依恋。当你浸润在母爱的温馨中时,你应该明白: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

【思考练习】

1.语言积累: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描写你独有的梦境感受。(不必拘泥原句格式)

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

我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点演练:作者的梦境迷离而杂乱,请你用自己的话将它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探究: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根据你对上文的阅读,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的深切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月兰

文/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用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

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就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然而,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选文有删节)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3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而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就像一幅人物画的眼睛,向读者透露出一定的情感和思想。抒情和议论是两种表达方式,但在记叙文中,它们似乎很难分清彼此。如季羡林的《幽径悲剧》:“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了那些不关爱自然的人。抒情意味很浓。同时,作者也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要热爱大自然。议论的意味也很浓。

在记叙文中,要想运用好抒情和议论,就必须弄清楚它们与叙述描写间的关系。

一、总分关系。叙述描写是花瓣,抒情议论是花萼,花萼包着花瓣,与花瓣构成“总分”关系。如《幽径悲剧》中的一至五段,描写了幽径的四季美景,这是分。第六段则作了如下议论:“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这是总,有力地收束了以上几段内容。

二、形神关系。叙述描写是形,抒情议论是神,后者由表及里地从更深处揭示出前者的内在含义。如《幽径悲剧》一文,全文主要叙述了幽径中那棵古藤的生死,这是形。结尾则写道:“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是神,表明了作者维护真善美的坚强决心,有画龙点睛之效。

三、骨肉关系。叙述描写是血肉,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抒情议论是筋骨,是支撑全文内容的骨架。如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开头一句“明天要封阳台”独立成段,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观点。到第七段又有一段议论,起始句是:“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行文内容发生转折。结尾一段仍是抒情议论,起始句是:“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文章内容又落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这三个句子支撑起了全文的三部分内容,前后照应,一线贯通,使文意层层递进。

四、因果关系。叙述描写是因,抒情议论是果,感情由景而生,观点由事而出。如《幽径悲剧》中的第十三段,作者先叙述了古藤被毁的具体情形,这是因;接着直抒胸臆:“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这是果。

了解了抒情议论与叙述描写的关系,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就可以灵活运用,并能让其为叙述描写锦上添花。

【习作看台】

留住那份纯真

秦培严

远处的浪花一层又一层,海滩上清凉的海水没过了我的脚丫。大海在净化着我的灵魂。(既有景物描写,又有陶醉之情,引出美好回忆。)

樱花烂漫

我心中的樱花虽然不如日本的樱花那样美,但它却是我的精神寄托。(议论,表明心中的樱花另有深意,领起下文。)

波浪形的叶子,白色的茸毛,绿得让人看不清的叶脉。它的茎是那样的笔直挺拔,好似芭蕾舞者的双腿,纤细而又不缺乏刚劲。黄色的小花好像阳光一般,常常温暖着我的心扉。在我的童年里,黄色就是阳光的颜色,它带给我无限幸福。(描写生动,突出童年心中樱花的美丽。)

我终于明白,纯真就是少时的天真烂漫。(议论,点明纯真的第一种含义。)

螃蟹情缘

夏夜的天空,星星眨着眼睛,明月披上了黑色的轻纱,美丽而又深邃。(描写迷人夜景,烘托美好心情。)

我喜欢和爸爸一起到海边去抓螃蟹。每当夏夜来临,螃蟹就喜欢爬上岸,有时成群结队。我们就举着手电筒或电瓶灯照岸边,一旦照到螃蟹,它就一动不动,好像专等着我们去抓它。

那一夜,我和爸爸抓到了很多螃蟹,我很得意,与它们嬉戏。突然,一只螃蟹钳住了我的手指,我疼得大叫。爸爸让我赶紧把手放进水里,螃蟹一遇水,就松开钳子,逃走了。爸爸说:“如果你使劲掰它的钳子,它就会使劲夹住你不放;你放了它,它也就放了你。”(叙述被蟹钳又放走蟹的过程,暗含哲理。)

我终于明白,纯真就是宽容地对待别人。(议论,点明纯真的第二种含义。)

喷薄火焰

我和他时敌时友,有时吵得不可开交,有时却又聊得难舍难分。

他是我最好的同桌,严厉又不缺乏耐心,在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尽全力帮助我。

一次考试,他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看到他那忧虑的神情,我也很着急,我终于找到了帮助他的机会。

我悄悄地将一颗西红柿塞进了他的书包里,希望这颗西红柿让他看到喷薄的火焰,唤起他的热情。果然,他明白了我的用意,向我会心一笑。

我终于明白,纯真就是不露声色、真心细致的关爱。(议论,点明纯真的第三种含义。)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感受过各种各样的纯真,每一份纯真都是一颗糖果,都值得反复品尝。(结尾抒情议论,照应题目,表达怀念之情。)

【精彩点评】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4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

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如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里面重楼复阁,回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则,这样的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砖棺,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憧憧,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40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

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阅读提示】

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北京的胡同,季羡林是北大教授,史铁生是北京作家,他们对北京的胡同十分熟悉,两篇文章可以找到不少共同点。例如,都采用第一人称,都以回忆为主,写了自己与胡同的“缘分”,表达了自己对胡同的眷恋热爱之情。写法上,两篇文章又有着不同之处:《我爱北京的小胡同》所写是作者从六十多年的漫长生涯中选取的几个镜头,它表明了自己和北京小胡同的“永恒的缘分”,表达了对北京小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留恋之情。《故乡的胡同》一文在回首生命的历程中,围绕着“胡同”来写。文章记叙的事情虽然比较多,却散而不乱,条理性强。这些特点,阅读时都应该加以注意。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落笔即点题:“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联系结尾来看,可谓开宗明义,首尾呼应,题旨鲜明。在作者的笔下,外表看似简单而内部结构复杂的小胡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看似普通的小胡同内,曾演出过不少人间的悲喜剧,显得神奇莫测。平平凡凡的小胡同住过许多不寻常的人,记录了不少神奇的故事。小胡同与我的深厚感情。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文章就这样通过反复突出小胡同在我心中永远占有地位,表达了对与“我”已经结下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恋之情。另外,在词语的运用上,本文“用意精深”而“下语平易”,言切而旨远,也值得我们玩味。

《故乡的胡同》开头落笔于40年前,一句“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意在表示,从那一刻起,作者的命运就和胡同联系到了一起。这是将“胡同”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写,作者在胡同里融入了我的历史,更融入了奶奶对我的爱,母亲对我的爱。文章感情深沉、真挚。作者设想自己若是一只飞鸟,从空中俯瞰那曲曲弯弯延伸漫展的胡同,是否可以看见命运的构造。是的,那是收藏着童年往事的故乡,那是生命的印痕。作者关于故乡的追忆,像一首感伤的诗牵着我们的心走回生命的历史。不管后来的人生境遇如何,我们都曾经是那个孩子,沿着作家的追忆,我们看见人怎样走过由爱、忧伤、恐惧和希望交织的生命,让自己的灵魂长成一棵大树。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这种诗意也是对生命之重的体验的承担。读上述这两篇文章,我们还可以和课文《胡同文化》进行比较。

【知识考查】

1.《我爱北京的小胡同》第三段中说:“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如何理解“悠扬”“深邃”“凄清”在文中的含义?

2.《我爱北京的小胡同》中“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有什么深刻含义?

3.从全文看,史铁生所称“珍贵的以往”包括哪些典型的生活场景?请分条列出,每条不超过8个字。

4.联系《故乡的胡同》一文作者的人生,说说“命运的构造”与“胡同”究竟有什么关系?

【答案点拨】

1.悠扬:叫卖声和谐婉转。深邃:叫卖声在空间上传得很远。凄清:叫卖声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这些沿街叫卖的小市民艰辛的生活和孤苦无依的心情。

2.我爱胡同是因为我的生活与小胡同紧紧相连。小胡同也爱我,是指小胡同接纳了我,并用特殊的环境熏陶了我。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5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童年和少年是在北京市远郊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度过的。父母期望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省吃俭用支持我刻苦学习。我呢,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在求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这时候,除了语文课本,我读的最多的书,便是当时每个孩子都有的“小人书”。这种图文并茂的小本本,有着巨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和我的伙伴们。谁要是买了一本新出版的、大家都渴望看的小人书,他马上就会被大伙儿围住,大家一起分享精彩的故事。我爱看小人书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过年时,我用姑姥姥给的5角钱压岁钱买了《地道战》和《战官渡》;为了买新的小人书,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终于捧回了《真假美猴王》;当时,全村只有我拥有全套的《三国演义》小人书……

说到当时的课外阅读,不能不提到评书。村里的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图书馆,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书,我只能用半导体收音机来“听书”。其中,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我一字不落地听完了。听评书,成为我课余时间的最大爱好。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引起我丰富的想象,我经常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为他们牵肠挂肚。

1986年9月,经过几年苦读,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三师范学校中文大专班。师专开设的课程,老师们开出的阅读书单,同学们谈论的书目,令我大开眼界,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每天一下课,我就跑进学校的图书馆,畅游在图书的世界中,如海绵吸水,如蜜蜂采蜜,如品茶访友。那时,我因读书而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在师范学习的五年,是我阅读世界名著的黄金时期,我读过的书单上有了《子夜》《围城》《家》《春》《秋》《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呼啸山庄》等经典名著。时至今日,我仍然难忘在师专读书的五年时光,我感谢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1991年7月,我踏进景山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厚学养;而激发并推动学生读书,尤其是品读名家名篇,可以使学生在生命与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从名家名篇中节选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我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名作的兴趣,由学习节选部分到阅读全文,开展延伸阅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一节语文课上,《少年闰土》的学习接近尾声,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经历”并感受了“我”和闰土从相识到相知到离别的过程,透过“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和“沙地跳鱼儿”等一件件稀奇事,一个见识广、勤劳勇敢、质朴可爱的少年形象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当读到“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只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时,全班一片安静。我能感觉到,闰土和“我”的分别令孩子们伤感。一个学生小声叹息着说:“真可惜,不会再见了。”见此情景,我马上给孩子们介绍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告诉他们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的是“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回忆的部分,三四天后闰土又来到了“我”家,他们又相见了。学生听到这里,兴奋极了。而分别三十年后两人再见面,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故乡》全文,去寻找答案。此时此刻,学生非常关心“我”和闰土见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还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吗,会不会一起回忆往事……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使学生急切地希望看到全文,阅读的积极性非常高。后来,学生纷纷把自己买到的、借来的《故乡》带到班里阅读,交流各自的感受。

在名家名篇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名家名篇与经典作品,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是一名引路者,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同时,在解读作品与教学课文时,我自己也在汲取着其中的精华,丰厚自己的学养,建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教学韩静霆所写的《绿叶》一文时,我都会为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而感到骄傲。“我们做教师的,永远是一片叶子。”“即便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珍贵的叶子,崇高的叶子,伟大的叶子,是花的保姆啊!因为有了你,世界才有绿意,才有生机,才有希望!”写得多好啊!叶子,这是教师精神的写照。我愿做一片叶子!

1999年9月,北京景山学校21世纪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始启动,我被聘为教材编委。要编写出新时期的、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责任重大。这一重任推动了我的阅读广度,我的案头、床边摞满了名著选集,既有现代的经典——《老舍文集》《萧红作品精选》;又有当代的名作——《季羡林散文选》《俗世奇人》《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编写教材提高了我的阅读深度。如果说以前阅读经典更多的是充实自己,认识生活,思考人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而现在则要慎重考虑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是否适合小学生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选了某一个作家的某篇文章,应该从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而不需教师讲深,讲透;这篇文章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感人,但由于时代距今较远,为便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否要稍作改动……

十几年来,教材两次修订,我阅读了大量文章,查阅了很多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虽然辛苦,但我倍感快乐——因为我看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是那样高,他们开展的读书交流会、名作推介会是那样丰富,他们写出的习作是那样的富有个性,语言是那样的富有文采。哦,学生的收获真是太多了!

就这样,伴着读书,我一路走来。从学生到教师,到教材编写者,我的角色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对读书的热爱。

我的阅读之旅将继续走下去,我相信,还会有“五部曲”“六部曲”……

[老师登台]

刘长明,北京景山学校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景山学校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北京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的童年季羡林范文6

1、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

2、黑白琴键上一双纤细的手弹奏出高高低低的音,有时直上云霄,无比高亢;有时又跌入低谷,极其黯然。高亢的音调和低沉的音调交相奏响出一首绝唱。

3、正因心里念着那纯纯的香,于是便不自觉地拿起了书,当别的孩子用快乐的笑声愉快的游戏装点自我的童年时,我的世界里好像只有书,只有淡淡的书香。当然别的孩子被父母的说教时,我却从双亲欣慰的眼神里读出了自豪。

4、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5、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朵愁怅,几段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勿坚信一切人,坚信自我,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6、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必须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样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正因有缺憾,因此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7、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8、环境固然能够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能够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能够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最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10、好怪物,就在半空里弄了一阵旋风,呼的一声响亮,走石扬沙,诚然凶狠。好风:淘淘怒卷水云腥,黑气腾腾闭日明。岭树连根通拔尽,野梅带干悉皆平。黄沙迷目人难走,怪石伤残路怎平。滚滚团团平地暗,遍山禽兽发哮声。刮得那三藏马上难存,八戒不敢仰视,沙僧低头掩面。孙大圣情知是怪物弄风,急纵步来赶时,那怪已骋风头,将唐僧摄去了,无踪无影,不知摄向何方,无处跟寻。

11、几十年过去了,五位女兵长眠的地方,显得那样寂静安详,这些姑娘本是为了爱和繁衍后代而来到人间的。但是她们都为国捐躯了,正是她们用自我的青春和性命,换来了和平,换来了黎明的寂静。

12、当日天晚,各取披挂,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将军!你看他怎生打扮: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13、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正因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留意。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正因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14、得,好美,它如深山里的一泓泉水,带着清澈和甘甜,温润心灵;它如初春的那抹新绿,清新自然,点缀性命;它如花笺里的兰花,恬淡生香,芬芳怡人;它如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不染风尘。懂得,是蓝天与白云的相拥;是清风与花香的缠绵;是润物细无声的点点春雨;是清晨坐拥的满怀阳光。

15、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16、让自我的性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分生存下来的理由,多一些坚韧与执着,也就提高了自我生存的质量。用自我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织一地绿茵染一片色彩,就是在给自我的人生喝彩。

17、一时间,风声暂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观看,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发喊声嘶,行李担丢在路下,八戒伏于崖下,沙僧蹲在坡前叫唤。

18、诚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架高桥,不是所有的灾难都可避免,也不是所有的弯道都能“取直”超越,但是当命运之神没有及时垂下救生的舷梯时,你要坚守期望,不好气馁,用你的“心”——诚实睿智潜能和坚韧去应对,或忍受不幸,无奈滑行;或抓住机遇,加速拐弯。

19、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20、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我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21、感叹于先贤的智慧,如果不是明白度过乌云的必要,司马迁不会在理解身心摧残之后。重新站立:韩非不会在受嘲后重新备起;贝多芬不会耳聋后重新高歌;季羡林不会在“牛棚”生活后重新欢笑;道尔顿安藤百福亦不会成功……

22、朱栏宝槛,曲砌峰山。奇花与丽日争妍,翠竹共青天斗碧。流杯亭外,一弯绿柳似拖烟;赏月台前,数簇乔松如泼靛。红拂拂,锦巢榴;绿依依,绣墩草。青茸茸,碧砂兰;攸荡荡,临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锦槐傍朱栏玉砌。有或红或白千叶桃,有或香或黄九秋菊。荼蘼架,映着牡丹亭;木槿台,相连芍药圃。看不尽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鹤庄鹿宅,方沼圆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风触绽梅花白,春来点破海棠红。诚所谓人间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丛。那行者观看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笋薯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窝蕖童蒿苦荬,葫芦茄子须栽。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

23、旁观,你忘记自我的使命;艳羡,你忽略了抗争。性命之旅,不能用双眸在别人的故事里捕捉生活的点滴。就应以自我的双手,创造属于自我的梦。性命的过程,呈现的不只是花香鸟语,清风暖阳。当阴霾与风雨袭来,敢于理解而不是畏缩地逃避,才不失红尘走一遭。

上一篇手工制作花

下一篇游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