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小平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小平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平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2-0059-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丰富的新课程基因,是一门典型的广域经验性课程。《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突破性变革综合体现在课程门类、内容呈现、课时制定、学习方式、教学组织、考核评价诸多方面。该课程以学生的经验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广大教育者心中的理想课程。然而,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又让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望而生畏。在苏州市突破现实瓶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十多年中,“系统构建”成为了一个法宝:综合化支撑,启动课程;结构性关联,整合要素;草根式探索,持续推进。
一、“课程资源”是一股综合力量,支撑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并非直接学习知识,而是“做中学”和“研中学”,是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型综合性学习,这是一种涵育素养、强调实践、重视过程、辅导方法的教育和教学。从理论意义上讲,推行任何一种全国统一的活动素材或教学组织模式,都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神的背叛和扼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学校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是,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困于“无教材、无模式、无教师”的现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和教师感受到素质教育魅力,迫切希望能够有一股力量来支撑,切实指导、有效组织课程活动。这种支撑,是理念,是技术,是内容,是人力,是一种整体的构建。“课程资源”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死存亡的关键。课程资源是否具备,是否丰沃,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动、常态和规范。
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我市在新课程行政启动之际,就着手在实践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建设问题。十多年“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为全市的课程推进保驾护航、持续补给,其功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资源建设,以课程内涵为价值标准,建设主题型活动资源,并将课程核心价值及特质理念、课程目标贯彻在学校课程体系之中。
(二)课程资源建设,积累学生活动素材,形成资源开发的基本操作规范,降低了一线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难度,使其能将精力放在活动的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上。
(三)课程资源建设,探索区域性管理模式,为县市区和基层学校提供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要领及多样化选择。
(四)课程资源建设,探索区域性提高科任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校课程实施的师资需求。
(五)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发挥教科院推动新课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功能,使教科院日渐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中心。
二、“要素关联”是一种结构原则,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依据教育系统论和信息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瓶颈,正是现今教育工业化的集中体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隐藏在一般现象之下的教育发展意识问题。从深层理解,活动素材、组织管理、专业教师等问题错综复杂、相互牵制,已经形成了一张束缚课程的大网。破网之举,仅靠单独学校行进必定势单力薄,仅以单项突破终究貌合神离。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个综合而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需要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区域性指导,既寻求材质上的辅助,又渴求精神上的激励。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思考,我们对“课程资源”概念进行了创造性重建,由单纯的素材性资源开发发展为课程实施整体技术框架的系统构建。课程资源,不再仅仅是一种物化资源,而是一种为课程落地提供技术保障的动态结构,更是一种为规范课程实施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和行为样态。这种认识的拓展和升华,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课程价值[1],也符合将资源建设视为“广义信息概念下的物化操作平台”的当代教育信息理论。
遵循“要素关联”的结构原则,苏州市整体行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多维度展开,协作联动,逐级递进,呈现下列操作特点:
(一)责任多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技术支撑,基层学校校本开发,一线教师具体指导。
(二)管理多层次。基层学校配备师资,开发校本性活动资源,做好主题活动的过程管理、教学指导和总结评价。各教学片联盟教研,实践培训专业师资。各县市区在政策协调、活动资源和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上进行区域性整合。地市级层面着重课程研究、方向导引,上联下达推介典型,左连右合借鉴提高,前引后推发展教师。
(三)内容均衡性。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多项内容齐头并进,开发素材供应活动“食材”,培养师资确保专业“厨师”,提炼要领出台规范“菜谱”,策略管理运作效益“厨房”。
(四)过程渐进性。首先,通过课程宣传和政策全面启动课程。同时,以技术保障和师资培训专业引领课程。接着,着手提炼管理策略,发掘典型经验,规范实施课程。未来,编拟制度和督政督学常态推进课程。
在整体联动、系统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努力中,教研员必须发挥核心和纽带作用。
三、“苏州风格”是一种草根探索,持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地方和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层面。[2]真正得以持续推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扎根本土资源和立足自身实践的。
苏州,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核心地带,建城历史逾两千五百年。苏州,江南水乡,资源丰富,经济富足,人性勤勉,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氛围以及开放的发展态势。我市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思考可持续开发的课程资源,力图立足苏州的历史、人文、自然和社会基础,在课程资源包开发、课程教学指导、课程功能实现等方面,系统运作并凝练出课程实施的“苏州风格”。
(一)开发活动资源包,彰显苏州文化“天人融合”意蕴
活动素材的开发要求关注生活,联系社会,放眼世界,兼顾自然、社会和人文三大维度。同时,积极引导基层立足自身基础,就地取材,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课程养分。课程资源建设呈现区域性地方特色,如张家港的“河阳文化”、“香山文化”,金阊区的“山塘文化”,吴江的“丝绸文化”等。这里的“文化”是地缘资源最集大成的表述,应作宽泛意义的理解。这些来自生活周遭的特色主题,既使学生亲近了课程,也提升了师生的地域文化素养,优化了其现实生活品质。
活动资源包的开发并不是地方性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地缘条件下的系列探究活动,辅以基础知识和要领启发、方法指导,并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意在以师生的探究和体验去活化地域资源,以地方文化熏染师生,以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积极有益的经验发展,彰显苏州文化“天人融合”意蕴。
(二)规范课程教学,明晰苏州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指导”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活动组织、主题拓展、方案调整、资源共享、难点攻关、成果展示和评价反思。苏州提出“评课八条”,释放导向信息,引导教师综合化开展教学指导。具体标准如下:①主题拓展科学合理②学生实践自主有效③探究团队分工合作④方法指导适时恰当⑤资料积累细致翔实⑥多重经验整合提升⑦师生关系自然融洽⑧教学风格特色鲜明。
(三)实现课程价值,达成苏州教育“三好”目标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是苏州教育的追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空中,学生不断赢得发展机会:①学习生活的形态和内容更加丰富;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得到发展;③逐步学会观察社会现象、梳理现实问题、拓展思维广度、重建知识结构、设计操作方案、验证研究结果,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①在实践中感悟、认可并内化新课程理念,教育思想得到发展;②受到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的教学挑战,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多领域的知识,丰富了教师原有的知识积累,发展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③在指导学生主题探究的同时,教师逐渐形成严谨的求学之风、平等的执教之风、合作的交往之风,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日趋显著;④在与学生真诚交往、共克难关的过程中,创建了新型师生关系,平等、友好、民主、协商,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感受,赢得了教育投入的真诚回报。
以支持课程常态实施为载体,学校不断收获发展效益:①教师群体参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师资素养得到整体提升;②结合校情拟设宽泛的活动大主题,学校传统得到发扬,学校特色得以凝练;③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文化实现了动态化的实践。
课程资源建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和必备条件,苏州市“系统构建”的思路还在不断实践。我们期待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灵动,适应变化着的学生发展要求,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我们期待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自我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意义学习,必定能够帮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智慧的“全人”。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
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学生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4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工作目标:
1、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学期至少进行3个不同主题活动。其中至少有一个主题来自于“自行开发”。(与上学期的目标有所区别)
2、进行主题前,必须有相应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学期末必须整理出至少3个主题的活动成果。包括(学生成果样品、整个活动过程记载)
3、从完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入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一两节精品课
4、进行1~2次专题学习,使认识并能驾驭本课程的兼职教师达到90%,教师参与课程率达到100%;加强课程组织与管理,使学生活动参与率100%,安全事故率为0。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请求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作为辅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三、工作重点:
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被挪用
结合行政听课制度,我校将采取随机听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有上课前有本课的活动设计(教案),如果课时被挪用或无活动设计(教案)将在月奖中按规定扣出相应的部分,同时将影响教师期末综合评分。
2、课程管理
本学期,本课程实施管理做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1)人员分工
三年级:1—2班班主任
四年级:1—2班班主任
五年级:1—2班班主任
六年级:1—2班班主任
(2)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周3课时,根据活动情况需要,可以实行“弹性课时制”。但必须同时通知教导处相关人员及教研组长。
(3)制度建设
为了有利于本课程的实施,我校本学期将有关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师每学期听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少于1节,组织学生进校图书室或微机房查资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检查必须上交3个主题活动方案以及相关成果样品。
3、课程实施
(1)大主题与小课题相结合
每学期每班实施至少3个主题活动,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开发一些“短小平快”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同时结合本校拓展的“劳技制作”、“科技制作”课程开发一些相互促进的小课题。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备课(主题活动设计)、听课为抓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将是本学期我校课程实施的重点工作。
4、课程评价
(1)加强评价理念的再学习,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学生的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
(2)注重学生评价工具的设计。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9月
1、重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制定计划
2、各班完成第一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3、随机听课
10月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网上研讨活动
2、讨论主题:关于“课题活动”的开展事项
3、随机听课
11月
1、小结第一个主题活动的情况,编写活动案例
2、线上集中:集体研课、备课
3、课题实施情况讨论及问题
12月
1、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六年级为主,其他年级稍后)
2、收集资料(案例、活动设计、反思等)
3、日常教学案例交流反思活动
1月
1、表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活动小组
2、收集本学期各班级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成果样品,汇总
3、教研主题:阶段性评价工具设计研讨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5
关键词:多元策略;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它不是文化学科,所以长时间都引不起教师的重视。有的学校把综合实践课程列在课表上,课堂上却教学其他内容,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残缺。下面,笔者就结合山东科技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学做家常菜”主题的教学,从多元化角度来谈一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策略。
一、贴近生活,内容多元
教学案例一:
师:同学们在家做过菜吗?曾经都做过哪些菜,又吃过哪些菜呀?
生交流:吃过菠菜拌粉皮,猪肉炖粉丝……
师:大家列举了这么多自己做过或者吃过的菜,那么你们能做一做你最喜欢吃的菜吗?
生:可以。
师:那好,老师发一份表格给你,先思考一下你们小组准备做一道什么样的凉拌菜。
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能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来展开实践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主设计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实践要求设计不同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
二、尊重学生,要求多元
教学案例二:在安排学生进行凉拌菜的制作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依据他们的爱好,给予不同的实践目标。比如,有许多小组都选择了蒜泥黄瓜这一道凉拌菜,因为这一道菜的做工简单,学生容易操作。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我就给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小组是把黄瓜切成几段,有的小组是把黄瓜切成细丝,有的小组是把黄瓜拍碎了再切。在进行浇醋与香油时,各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同学的口味需求,设计不同的配比方法,更有的小组放弃了大蒜,而做成了糖醋黄瓜。
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给予的综合实践要求也不同。而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就可以让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任务,达到实践的要求。比如案例二中,教师对于蒜泥黄瓜的凉拌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有的学生刀工不行,那么就让他做一个成段的蒜泥黄瓜;对于刀工非常好的学生,就让他把黄瓜切成细丝,然后再来做蒜泥黄瓜;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放弃了蒜泥黄瓜的制作,而是做起了糖醋黄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完成这道菜,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阅历,又完成了实践的目标。
三、材料一样,方法多元
教学案例三:在教学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为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所准备的材料都是一样的,有胡萝卜、黄瓜、海带、绿豆芽、菠菜,还有一些调味品,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最擅长的做法来做,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用黄瓜与绿豆芽在一起做凉拌菜,起名为“一清二白”;有的学生用胡萝卜与绿豆芽组合在一起,起名为“白里透红”;还有的学生用菠菜摆一个造型,然后再用胡萝卜在中间切成一个夕阳的样子,并起名为“两岸青山伴夕阳”……
思考: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即使我们给他们相同的东西,他们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事物来,有的甚至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材料,但是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必须做这样或者那样,因为这样一来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就不可能开创自己的思维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如果我们只提供统一材料,至于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我们不去过问,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创造出更能反映学生思维特点的物品来。就好比案例三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制作凉拌菜的材料,至于学生如何搭配与组合,那是学生的事。如果我们硬要学生做这样或者那样的凉拌菜,那么学生也就不可能创新出这么多种的菜,更不可能为这些凉拌菜取这么形象的名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精神下的新兴学科。在实施这门课程时,还没有现成的经验让教师参考,教学只能依靠教师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总结。这样,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才能使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孔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8.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6
论文摘 要: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的前题下,确定其课程的内容、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一、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
(一)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蕴涵着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新的学生观,由此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引发了师资培养的连带性革命,所以教师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是新课改的亮点和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课程形式,成为我们培养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资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尤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属自主开发的课程范围,给实施者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具有极强的生成性特点,对培养新一代师范生课程开发的思想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中小学培养活动课程的师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以往任何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不同的特点,师范生要具有将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光靠传统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从事教师职前教育的师范院校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开发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容,通过改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范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从教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开设作师资方面的准备。
二、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
我们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比较,寻找其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基于共同的课程理念,但前者源于后者又高于后者,并最终为后者服务。因此,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与学生(未来教师)是这门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从教师教育的特点出发,从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出发,从本校、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开发的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师范生具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是:1)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要领,学会在指导中小学生确立主题、开展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课程开发意识,初步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具有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2)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操作程序,通过实践的方式,制订研究方案,开展实际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研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目标中有认知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更有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课程目标的第一条中用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即用了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名称,目的是强调这部分内容与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同质的特点。而在课程目标的第二条中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是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始终的,是根本的、主体的课程活动方式。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形态,采用的是特殊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学习和加强,因此我们把它单列出来,以示强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或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在该课程中,学生少量学习文本内容,大量的是实践中的体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上升为理论。因此,它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性的学习。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课程启动和热身训练
设计这个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背景,了解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质的差别,明确本门课的总体目标,同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研究小组,明确必备的活动形式———记研究日记、积累研究记录袋。而且通过初步热身训练,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建立起互动的感情基础。
2基本理论、步骤、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内容分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部分。主要是借助6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他人的经验中概括、上升为理论。此时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有效完成后一步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提供保证。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用时最多的环节,分两部分进行:一是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学生以自身为研究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4成果展示和课程评价(后面将详细叙述)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即每3至4人组成一个研究学习小组,全班呈马蹄形排列,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探讨和实践。研究小组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模式。借助这种模式,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了课程。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思考,往往是以案论理,通过思考创建的方法,得出的答案是多元的,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案例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把握部分。这样,理论的学习不再从概念到概念,也不再是只需记忆抽象的东西,理论来源于学生的概括和发现,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成为学生感兴趣和容易理解的东西。
3.实践中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直接指向实践。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的重头戏,是花时间和精力最多、也是最富有创造性和最出彩的环节。首先,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制订某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方案完善的基础上付诸实践。
其次,学生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每位学生都“下水”真真实实地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每一研究小组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兴趣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信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照相等形式获得大量的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并举行富有特色的成果报告会。学生在实践中吃了不少苦头,更尝到了许多甜头,收获了大量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中、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该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探究方式,转变了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实践的要领,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实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1强调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和谐与统一
为改变长期以来评价总是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状况,我们把评价的中心转向更多地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上来。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各占30%。对研究过程的评价以研究日记、研究记录袋和同一研究小组同学之间的评语和情况反馈为主要依据。每一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后必记研究日记,它真实地记载研究小组探索的过程,有迷惘有困惑,有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经历,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不到的,是他们自己最有深刻体会的自己书写的“教材”。
结果评价是以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的。全班在每个研究小组确立主题、研究实践和汇总写出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举行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拟主题、自荐主持人、精心布置会场,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每个小组全员参与,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论证、解说、小品、节目访谈、展览、诗歌朗诵等)展示出来,它既是研究成果的汇报,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绝好体现。
2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学业成就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但不应是唯一的指标,还应从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进行考查,如团队精神、研究态度、创新精神等等。该课程的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评价。如研究过程的评价标准是:“研究态度好,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强;研究记录完整、及时、准确;重视研究过程,积极参与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