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变动成本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变动成本法范文1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44-02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是指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的原理

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应有已销产品和期末存货负担;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成本,它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为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只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丧失,所以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应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销售收入相配比。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2.完全成本法的原理

根据生产过程与产品成本的因果关系,凡是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都应当作为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一样,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因而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理应同等对待,作为一个整体全部计入产品成本中去。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产品的成本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的比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全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以此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变动成本法则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变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和固定性管理费用。

(二)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成本划分法法本工用造费用本造费用费用用用存货成本、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当期末存货存在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已经销售的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之间分配,从而导致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损益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销货成本=单位变动产品成本x本期销售量

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是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的销售成本,确定销售毛利,即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其中: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第二步是用销售毛利减去期间成本以确定当期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期间成本=销售利润,

其中: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它侧重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最终收益。

2.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为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销售产品的变动制造成本,确定制造贡献毛益,即销售收入一变动制造成本=制造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第二步是用制造贡献毛益减去变动非制造成本,确定营业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非制造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最后,用营业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成本,确定销售利润。

其中: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边际贡献。

(四)对产量的决策与适用性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相应减少,从而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销量不变或者减少时,也有可能出现利润不减反增的反常现象,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仅包括变动性生产成本,所以产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量越大,利润就越大。在变动成本法下,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会更加重视销售量而非生产量,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特点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产品成本性态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期间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完全成本法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及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即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目前世界各国都主张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据以确定存货价值和利润,对外编制会计报表

2.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

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

变动成本法范文2

1、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因感召贡献式损益程序计量,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的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贡献边际,然后再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本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

2、因此,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须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

3、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4、(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的计算步骤和公式是: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费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变动成本法范文3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统一成本计算体系;固定制造费用

现阶段,对于产品成本的计算,有的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有的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有的企业并行采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导致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要么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么不能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要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成本计算体系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起来使用,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既能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对外报告的需要,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一、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含义及其提供信息的互补性

目前,对于产品成本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将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从企业会计的职能来看,它一方面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规划、控制等诸多方面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这内外两方面的职能正好可以由两种成本计算法分别担任。如完全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编制对外财务报表,而变动成本法却不适合;前者无法提供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有用信息,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而后者正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所以,二者不是互相排斥,也不可能互相取代,而应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既不能用一种成本计算法取代另一种成本计算法,也不能搞两种并行不悖的成本计算体系,而只能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成本计算体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

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的具体做法

本文结合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会计对内对外的职能,建议建立一个“以变动成本法为主,完全成本法为辅”的统一成本计算体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在该成本核算体系下,企业的日常核算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期末,根据完全成本法的原理对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核算资料进行适当调整,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下的成本,再据此编制对外报送的报表。

根据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其是否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的,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的。因此,在这个统一的成本计算体系下关键是要考虑如何对“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合适的调整。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该科目下设置两个二级科目:“在产品”和“产成品”;第二,在“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借方,记录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将属于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从其贷方转入“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借方;第三,在结转当月产品销售成本的同时,结转固定制造费用,从“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贷方,按照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额,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因此,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本期销售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第四,“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和“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余额,分别表示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应该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完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本期在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的库存产成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期库存产成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是说,只要对变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进行相应的调整分配,就能得出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在产品成本和库存产成品成本。

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举例

(一)ABC公司日常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2009年5月该公司发生的有关资料如下:

1、本月投产甲产品200件,期末完工75件,在产品125件。期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在。本月销售甲产品60件,200元/件。

2、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本月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各项费用,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2。

3、本月发生费用:直接材料4000元,直接人工5000元,变动制造费用1000元,固定制造费用2000元,变动销售费用200元,变动管理费用100元,固定销售费用150元,固定管理费用80元,固定财务费用400元。

(二)采用变动成本法对其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并编制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1、采用变动成本法对其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

(1)本月发生直接材料4000元,业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4000

贷:原材料 4000

(2)本月发生直接人工5000元,业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

(3)本月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000元,业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1000

贷:变动制造费用1000

本月产品的生产成本=4000+5000+1000=10000(元),采用约当产量法将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分配率=10000/(75+125×0.2)=100(元/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生产成本=100×75=75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生产成本=100×(125×0.2)=2500(元)

产成品入库,业务处理如下:

借:产成品7500

贷:生产成本7500

(4)本月销售甲产品60件,200元/件,则有收入12000元,应结转产品销售成本100*60=6000(元),业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

贷:产成品6000

(5)结转本年利润。将本期发生的产品销售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固定管理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等,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产品销售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结出本年利润。

2、编制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见表1)。

(三)将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料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资料,并编制完全成本发法下的利润表

1、采用具体方法将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资料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资料。

(1)在“固定制造费用”科目下设置2个二级科目:“在产品”和“产成品”。

(2)在“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借方,记录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2000元,期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将发生的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2000/(75+125×0.2)×75=1500(元),同时将属于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贷方转入“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在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2000/(75+125×0.2)×(125×0.2)=500(元)。

(3)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2000/(75+125×0.2)×60=1200(元),在结转当月产品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从“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贷方,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因此,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本期销售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6000+1200=7200(元)。

(4)“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余额为2000-1500=500(元),表示期末在产品应该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本期在产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和=2500+500=3000(元)。

(5)“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余额为1500-1200=300(元),表示库存产成品应该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完全成本法下的库存产成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期库存产成品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7500-6000)+300=1800(元)。

2、编制完全成本发法下的利润表(见表2)。

表2利润表(完全成本法)2009年5月

单位:元

两种方法下得到的利润并不一样,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多800元。此差异的形成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扣去了固定制造费用2000元,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只扣去了本期销售出的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1200元,其余800元由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负担,构成了存货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结合应用,一方面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外报告的需要,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刘智群.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联合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刘波.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会计工作,2008(11).

4、王娜.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5).

变动成本法范文4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 产品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现代管理会计将企业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就是成本按照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确定损益的方法,而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确定损益的方法。两种方法在成本和损益确定上均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因此,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当期初存货量为零时,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这时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来表示,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直接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期初存货等于零,则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可以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但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除非产量也不变,否则应当按照各期的产量来分摊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的总额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成等比例的增减,产量增加一定比例,变动成本也增加一定比例,产品停止生产,变动成本从理论上说也就等于零。变动成本同时间长短不发生关系,它是以工作量为单位计算的,也称为工作成本。所以,从单位产品来说,变动成本是等量的,不论产品产量多大,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变动成本总是不变的。因此,销售量不同,所承担的变动成本绝对不相等。按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可能不一致。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

根据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本文通过下面具体实例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厂家扩大销售,可以回笼资金,占领市场,具有合理性。某企业2005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件。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

在完全成本法下:

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4000+14000+10000=48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8000÷6000=8(元/件)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3000+2000=7000(元)

本期产量大于期末存货量,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8(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1500=12000(元)

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48000-12000=36000(元)

或=单位销货成本× 本期销货量=8×4500=36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24000+14000+4000=42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2000÷6000=7(元/件)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

=6000+500+1500+1000+2000+0+3000=14000(元)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7(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7×1500=10500(元)

假如最近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4500件,5000件,4000件。我们来计算这三年的营业利润。

上表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可以看出,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的营业利润和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其斜率可能不是一条直线,但是,销售量大的年份其利润大,销售量小的年份其利润小,销售量居中的年份其利润也居中,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贡献边际也增加了,另外,又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保持不变,所以,第二年比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大,第三年的销售量比第二年小,也不大于第一年,所以,营业利润是最低的。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重视市场销售,认真研究市场,增加销售来提高其效益,防止盲目生产带来的大量积压。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所以得出如下结论:利用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厂家扩大销售,不要盲目生产,提高其效益,具有合理性。变动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短期的经营预测,采用变动成本法,对于进行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好处。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等资料,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反映出生产,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正确进行经济预测,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大大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从而减少了由于分配标准的多样性而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但是,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按传统成本观念的理解,生产成本是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既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应该包括不变生产成本,这种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这一传统观念的要求。另外,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长期不变。而成其决策要解决的是生产能力的增减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的问题,涉及的时间长,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因此,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所以,我认为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其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产品成本,确实起到完全成本法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辨析其利弊,使之被企业管理者利用。

参考文献:

[1]刘翼生编著:《企业经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孔祥祯主编:《会计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变动成本法范文5

仲蕾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计算方法,为企业的决策、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有用的内部信息,广泛运用于西方的内部管理。但在我国变动成本法未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企业的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以及业绩考核这三个维度来阐述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业绩考核

一、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中的作用

关于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工 是绝大数企业会面对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差量分析法通过计算差量损益来进行决策,为了更好显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环节的运用,在此运用贡献毛益法来进行说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甲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3000,但是由于固定费用分摊4000元给甲产品,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来看,甲产品是亏损的。但是如果管理层仅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做出停产的决策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甲产品停产,那么企业所有的固定成本都将由乙产品承担,此时企业的利润会下降到6000,与先前相比,这下降的3000元正好是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因此对于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的产品,企业不应该轻易做出停产的决定。

企业在做出有关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半成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贡献毛益为分析指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销售决策中的作用

商品实现惊险的一跃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在一个企业中,如何销售产品、采用何种销售策略、如何定位目标市场这些是销售部门所应当思考的事。对于销售,似乎不是财务部门应当关心的领域,但是对一个科学进行预测、决策、管理的企业来说,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一)保本点分析。

保本点有多种称谓,如盈亏零界点、盈亏分歧点、两平点,指利为零时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保本点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个公式体现出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先用于弥补变动成本,再用于弥补固定成本的思想。当企业的利润为零时,推出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V= ,(SP-VC)表示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当企业所卖出去的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之后,如果刚好能弥补固定成本,那么此时的销售数量就是该产品的保本点,保本点是企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达到保本点,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一切成本就能弥补,企业就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二) 保利点分析。

企业组织生产、销售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保本只是企业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保利点更值得关注。企业在销售某一种产品之前,都会有关于该产品预期利润的估计,在产品的成本已经计算出来,销售单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 这个计算模型,计算出能够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数量。

变动成本法在销售决策中所体现的作用是,通过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可以为管理层销售指标的下达提供依据,也可以帮助销售部门更好的制定销售计划,合理安排销售工作。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一)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

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对管理者的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越少,从而当期的销售成本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大。由于管理者受所有者的委托管理公司,所有者根据管理者的业绩支付管理者的工资薪金。为了获得较高的业绩评价,管理者可能会指示生产部门加大生产,从而虚增企业的利润。当生产的产品没有全部销售出去,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在当期作为固定成本一次性扣除,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增减只与销售数量有关,销售的越多,企业的利润也就越大。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销售环节。

(二)经营者对企业部门的考核。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年终,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各个部门的业绩做出判断并给予激励。以销售部门为例,在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本期存货负担了较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在计算下期的利润时,就可能因为期初存货的影响使得本期的销售成本增加,即使在本期销售额大于上期销售额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得本期的利润相比较上期来说有所下降,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时,应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只与本期的生产、销售有关,不与上期的业务有关,更有利于分清责任。

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 体现了责任会计的思想,本期考核本期的生产与经营,不与上期的生产经营有关,更加合理,也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5-84.

[2]白宁.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2014, (27):233-234.

[3]张才志.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2):157-158.

[4]刘瑞.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业绩考核评价中的运用比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04):154-155.

变动成本法范文6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本质区别重新界定

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生产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上,因此也称为“成本吸收法”;所谓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确定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按照这一思想,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应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性部分。变动成本法下,目前大多数《管理会计学》教材中固定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被视为变动成本。实际上,直接材料成本一般属于变动成本,而直接人工成本则不一定属于变动成本。直接人工若是计件工资制,则直接人工成本应属于变动成本,应完全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若是“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制”或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则直接人工便不完全是变动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中的基本工资则属于固定生产成本,其性质应和固定制造费用相同,应被视为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

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视为期间成本,从会计要素上来说,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连同变动生产成本一同计入了产品成本,从会计要素上来说,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资产”。这就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

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

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分析

(一)引例 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1月份、2月份的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销量分别为7000件和5000件,1月份期初没有存货。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2+5+3=10元/件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2+5+3+(60000+20000)/8 000=20元/件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2+5+3=10元/件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2+5+3+(60000+20000)/5 000=26元/件

(1)先进先出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10×7000=7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20×7000=140000元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10×5000=5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20×1000+26×4000=1240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2所示: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10×7000=7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20×7000=140000元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10×5000=5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20×1000+26×5000)/(1000+5000)=25元/

销售成本=25×5000=1250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3所示:

从表2、表3可以看出2月份的利润情况,先进先出法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6000元;而加权平均法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5000元。可见,存货计价方法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差异是有影响的。

(二)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的模型分析 设立如下假设:

假设1:各期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期间成本相同。

假设2:第一期期初没有存货。

本文研究第二期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因第二期既可能有期初存货,也可能有期末存货,具有普遍性。为便于研究,本文进行如下设定:a:固定生产成本;x1:上期产量;x2:本期产量;q1:上期期末存货量;q2:本期期末存货量。

(1)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x1×q1+ a/x2×(x2- q2)=a+a(q1/x1- q2/x2)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若q1= q2,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q2,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小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

二是若各期产量不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若q1/x1=q2/x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相同,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x1>q2/x2,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较小,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x1

(2)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x1×q1+a)/(q1+x2)×(q1+x2-q2)=a+a/x1×q1-[(a/x1×q1+a)/(q1+x2)] ×q2 (Ⅰ)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x1=x2=x:

式(Ⅰ)可以化简为:a+a/x×q1-[(a/x×q1+a/x×x)/(q1+x)] ×q2=a/x×(q1-q2)

可见,此时加权平均法下与先进先出法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是一致的,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的差额。

(2)若各期产量不同:式(Ⅰ)可以化简为:

{[q1(q1+ x2)- q2(q1+ x1)]/ x1(q1+ x2)}×a+a (Ⅱ)

若x1>x2:当q1= q2、q1

四、结论

(1)若各期产量相同,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一致的,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即各期产量相同时,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不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这与林泓(2010)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2)若各期产量不同,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不一致的,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情况则比较复杂。